花蛤的养殖方法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篇一 花蛤的养殖方法
花蛤蜊养殖,吊养的花蛤蜊

    [每日农经]吊养的花蛤

 福建莆田市:13609864968;0411-89703886

    记者邢堡任:要吃海鲜哪里找?黄海之滨蛤蜊岛。对呀,这海边的人习惯把蛤蜊称之为“嘎啦”。我现在呀就在辽宁省素有“东方蚬库”、“世界贝库”之称的庄河市,蛤蜊岛就在这儿。这儿的贝类品种可真是多了去了,您说咱来一次怎么着也得尝尝吧。走!

    您看小邢,也入乡随俗地管蛤蜊叫“嘎啦”了。

    记者:您好,师傅。问您个事儿,咱们这蛤蜊岛上到底什么蛤蜊最好吃?

    农户:我们这儿最多最好吃的当然是花蛤蜊啊。

    记者:花蛤蜊,我好像吃过。是不是个儿这么大,壳是花的,肉又白又嫩?

    农户:对,对,就是那个。

    记者:我还真吃过,特别鲜美。就是有一点,泥沙特别多,非常难清理,一不小心吃进嘴里边特别牙碜。

    花蛤蜊学名叫菲律宾蛤仔,又称花蛤、杂色蛤、蚬子、花蚬。花蛤广泛分布在我国南北海区,与文蛤、白蛤、青蛤等贝类都是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品种。有一点,刚才小邢还真没说错,花蛤虽然味道鲜美,但是泥沙很多,一般海边的老百姓买回家里,都得拿盐水泡上个一天半日,让花蛤把沙吐干净再食用,但遇到沙子多的可就没办法了。小邢对此可是记忆深刻呀。

    记者:这个就算了,您呀,再给我推荐一个。

    农户:我们这儿的花蛤蜊根本就没有沙子呀。

    记者:没有沙?

    一听花蛤没沙,小邢来了兴趣,这个真得找找去。花蛤在我国通常是海水底播蛤苗放养为主,庄河花蛤养殖跟别的地区还真是不一样,这儿的花蛤是养殖在虾池里面的。

    花蛤咱都见过,放在虾池里的花蛤蜊它长什么样,说实话我也没见过,咱看看去。

    这虾池里养的花蛤跟普通花蛤看上去没有什么区别,

    经营者:150多亩地吧,花蛤放了3000来斤苗,收入五六十吨,纯收入十万左右。还有点虾,海蜇为主,总的收入四五十万吧。

    记者:师傅,咱这个花蛤怎么卖呀?我想买点回去。

    农户:这个不能卖。

    记者:为什么不能卖呀?

    农户:里面有沙子。

    记者:不是说这儿的花蛤蜊没沙吗?

篇二 花蛤的养殖方法
文蛤养殖技术

  文蛤为软体动物门帘蛤科动物,又名花蛤、黄蛤、海蛤,是我国沿海常见的经济贝类,其中以辽宁营口、山东莱州湾、江苏北部沿海、台湾、广西等地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它是我国沿海渔民开发滩涂、发展贝类养殖的理想对象,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一、经济价值

  文蛤肉和壳可人药,具有清热、利湿、化痰、软坚、催乳等功效。近代研究还表明:文蛤能抑制肝癌、平哮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颈淋巴结核、甲状腺肿等。此外,文蛤又称“天下第一鲜”,是经济价值较高的贝类,不仅肉味鲜美,而且富含多种营养。据分析,文蛤肉每百克含蛋白质12.8克、脂肪1.7克、碳水化合物4.7克、钙37毫克、磷82毫克、铁14毫克,以及多种维生素。文蛤不但是我国城乡市场的畅销水产品,而且远销日本及欧洲各国,是颇受欢迎的海产食品之一。

  二、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贝壳2片,坚厚,背缘略呈三角形,腹缘略呈圆形。壳长约5—12厘米,高度约为长度的4/5,宽度约为长度的1/2。壳顶突出,先端尖,微向腹面弯曲,位于贝壳背面中部略靠前方。小月面狭长,呈矛头状;楣面宽大,卵圆形。韧带黑褐色,粗短,凸出壳面。贝壳表面膨胀,光滑,被有一层光泽如漆的黄灰色壳皮。

  由壳顶开始,常有许多环形的褐色带。顶部具有齿状或波纹状褐色花纹。壳皮常磨损脱落,使壳面成为白色。贝壳内面白色,前后缘有时略呈紫色。铰合部宽。右壳有3个主齿及2个侧齿,2前主齿略呈三角形;后主齿长,与贝壳背缘平行,齿面具纵沟,沟内有波形横脊;前侧齿短而高。外套痕明显,外套窦短,呈半圆形。前闭壳痕小,略呈半圆形;后闭壳肌痕大,呈卵圆形。足扁平,舌状(图5)。

  (二)生活习性

  文蛤常栖息在有淡水注入的内湾及河口附近的平坦沙质滩涂上,营埋栖生活。栖息底质的含沙量为50%一90%,以细、粉砂质为宜。生长适宜水温为15—25C。海水相对密度为1。014—1.024。

  文蛤具迁移习性,随着个体生长而逐渐向低潮区或浅水区迁移,不同潮区分布着不同大小的文蛤。通常幼苗分布在高潮区和中潮区的交界处,成贝分布在中潮区和低潮区。体长在3.5厘米左右的文蛤移动能力最强;体长5厘米以上的文蛤移动能力减弱。文蛤的迁移季节,一般出现在春、秋两季,即每年的4—5月和9月,其中以5月份最活跃。移动是在大潮退潮时进行,伸出水管,吐出长条状的白色透明粘液带,漂浮在水上,贝体随退潮的流势,带到低潮区。文蛤的移动习性显示出它对生活环境的选择性。低潮区环境稳定,露空时间短,摄食时间长。由于迁移的结果,使种间在海区分布得更均匀。文蛤的迁移习性对人工增养殖管理带来一定困难,因此进行文蛤增养殖时,必须注意其移动规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文蛤另一特性是耐干能力很强。体长2.7—4.7厘米个体,在16—25℃的气温条件下,露空11天不死,冬季能维持更长的干露时间而不死。文蛤这种特性,对运销鲜活体,带来了极有利的条件。/Article/Article_17733.html

  (三)繁殖

  文蛤是雌雄异体,2龄性成熟,成熟的性腺包围在内脏团周围,并延伸到足基部。雌性生殖腺呈奶黄色,雄性呈乳白色。1年繁殖1次。繁殖季节随地区而异,南方较早,北方较晚。广西为5—7月;江苏为6—7月,6月下旬到7月初是繁殖盛期。山东省等北方沿海地区约在8—9月。海水和气候因素的变化会影响繁殖盛期的提前或推迟。海水温度在20—30℃的条件下均能繁殖,但以22—26℃最适宜。在繁殖季节,亲贝将精、卵排放在海中,在海水中受精孵化。

  三、养殖技术

  (一)苗种生产

  文蛤养殖的苗种来源有两个途径:人工育苗和采集野生苗。

  1.人工育苗

  (1)亲贝选择

  选择体长为4厘米以上,外壳完整无损伤,个体重,软体部丰满的文蛤作亲贝。

  (2)催产

  将选出的亲贝进行5—7小时阴干刺激,然后用海水进行3—5小时流水冲击,再将亲贝放人含0.15%o一0.25%o氨的海水中浸泡(以25%一28%分析纯氨水作为100%,加入过滤海水配制到所需浓度),用此3种方法结合进行刺激,在亲贝于氨海水中浸泡的同时,若再给以逐渐升温,则能达到更佳的催产效果。通常浸泡不到30分钟,雄贝就会在出水管喷射出烟雾状乳白色精液,雌贝在出水管排出浅黄色的卵粒或卵块,沉降于水底,文蛤的卵呈圆球状,卵径为72—90微米,在初级卵膜之外,还行一层透明的琼胶质的次级卵膜。  (3)受精和孵化

  为了保证获得纯净的精和卵,在亲贝开始排放时,必须按不同性别,分别放到事前准备好的容器坚,让其继续排放,直到排放停止后,将精和卵分别用筛绢过滤,除去杂质和粘液后,进行受精。文蛤是单精受精,所以人工授精时,精液不宜过多,一般有几个精子活跃地围绕在]个卵子周围即可、受精后必须进行多次洗卵,除去沉降慢的不成熟卵和多余的精子,使受精卵在新鲜的水质条件下孵化发育。

  受精卵在水温26.5—33℃、相对密度1.020—1.024、pH8.1—8.25的海水条件下,经过12小时即发育到D形幼虫期,经过6天后进入变态期,8—9天发育成稚贝,转入底栖营埋栖生活。

  (4)培育与管理

  在幼虫和稚贝培育期间,必须投喂适口饵料。文蛤育苗正值高温季节,在饵料种类的选择上要考虑耐高温的种类,如:绿光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扁藻、异胶藻、义鞭金藻以及其他底栖硅藻均可作为幼虫和稚贝的饵料。一般说来投喂混合饵料比投喂单一饵料为好,饵料投喂随幼虫生长而渐增。

篇三 花蛤的养殖方法
花蛤土池人工育苗的技术

篇四 花蛤的养殖方法
10滩涂贝类增养殖

篇五 花蛤的养殖方法
花蛤高效生态养殖池中浮游动物生态特征研究

  福建水产,2009年6月第2期 JOURNALOFFUJIANFISHERIES

NO.2

Jun.26.2009

花蛤高效生态养殖池中浮游动物生态特征研究

吴成业,徐晓津,阎希柱

1

1

13

,孙先凯,林建瑞,陈银辉,林金泰

1122

(1.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福建厦门361021;2.莆田市后海围垦管理局,福建蒲田351166)

摘要:于2007年11月~2008年3月,研究莆田花蛤生态养殖池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藻类池及花蛤养殖池中所采集的样品,浮游动物有34种,其中原生动物25种,占74%,桡足类5种,占15%,端足类1种,占219%,其它浮游动物3种,占818%,原生动物占比例最多。卡拉拟铃虫,丁丁急游虫、浮游幼虫和强额拟哲水蚤是主要优势种。不同月份浮游植物数量变化直接影响着浮游动物的数量,浮游动物的数量受海水温度、溶氧影响不大,不同月份浮游动物的分布存在差异。

关键词:花蛤;养殖池;浮游动物;优势种;数量分布

  花蛤,学名菲律宾蛤仔(Ruditapesrum),[1]

。作用,是海洋主要的次级生产者,它通过摄食控制浮游植物的数量,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

[2、3]

能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浮游动物多样性是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且其变化直接反映养殖池生态环境质量的优[4、5]劣。关于浮游动物在海洋中的分布,已有相当多的研究;关于浮游动物在对虾养殖池中的生态

[6]

特征和群落演替等研究也相继开展。

花蛤池生态系是一个半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其理化特征与自然海区的不尽相同,这将使得花蛤池内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与自然海区的有所区别,有其特殊的变化规律。因此,开展花蛤池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目前关于花蛤养殖池中浮游动物的特征还未见报道,本文拟通过对花蛤反季节高效生态养殖池中浮游动物种类组成、数

,为高产量的花。

1 材料与方法

111 花蛤高效生态养殖

在福建省莆田后海垦区进行花蛤养殖试验(图1),包括藻类培养池和两口花蛤养殖池(南2号池和南3号池),各池面积均为20亩(图2)。

投苗情况:第一批,2007年8月2日,购自东峤镇赤岐海区,投南2号池,规格01695

4

kg/粒,811×10粒/亩,11215kg/亩,计20亩,投苗2250kg。

第二批,2007年7月17日,购自东峤镇赤岐海区,投南3号池,规格1156×10-3kg/粒,

4

7168×10粒/亩,120kg/亩,计20亩,投苗2400kg。

112 浮游动物采样时间与地点

于2007年11月~2008年3月每月月初采样1次。各设置3个采样点(分别位于进水口附近、出水口附近和池中央)。

113 浮游动物采集地点水温及溶解氧的测定

  资助项目: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重点项目[2007]2-12;2008年度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闽教高

[2008]87号),2008年度集美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作者简介:吴成业(1974-),男,福建人,博士生,从事海洋生物学研究。3通信作者:男,教授,博士,E-mail:yanxizhu@tom.com

 第2期

吴成业等:花蛤高效生态养殖池中浮游动物生态特征研究

39

测量水温,用温克勒(Winkler)法测溶解

[7]

氧(DO)。114 浮游动物样品的处理与观察

样品的采集、固定、计数、计算及资料分析

[8]

处理方法均按《海洋调查规范》执行。用颠倒式采水器采集水面以下约20cm的次表层水l~115L,在现场样品用40%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至终浓度为5%。在实验室内,定量水样静置24~48h后,用虹吸管小心吸去上清液,反复多次,最后浓缩至10~100mL。分析时取均匀样品注入浮游动物计数框中,样品在OLYMPUS(BH-2)光学显微镜下鉴定并计数。每个浮游动物样品计数2~3次,结果取平均值。115 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的计算

1)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计算公式为:

s

算公式为:

J=H′/log2S

式中J为均匀度,H′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log2S表示多样性指数的最大值,S为样品中的物种数;

J值范围在0~1之间,J值越大,表示种间

个体数分布较均匀;反之,则表示种间个体数分布较不均匀。

3)优势度指数采用Simpson优势度指数,计算公式为:

S【花蛤的养殖方法】

D=1-

∑P

i=1

2i

式中,D为优势度,S为样品中的物种数,Pi为第i(Pi=ni/N),ni为第i数[9、10]

H′=

∑P

i=1

i

・log2Pi

211 花蛤高效生态养殖收成情况

式中,H′为数,Pi为第i(Pi=ni/

N),ni为第i,N为所有种类的个体

花蛤反季节养殖2007-2008年度南2、3号池塘收成情况见表1。收获的平均规格115粒/kg。2口花蛤池塘总产16660kg,平均产量41615kg/亩,平均养殖时间251天。

收成时间

20081412200813129

总数。

2)均匀度指数采用Pielou均匀度指数,计

池号南2号池南3号池

产量(kg/口)规格(粒/kg)

79408720

120110

表1 花蛤反季节养殖2007-2008年度200亩收成情况

投苗时间

20071812200717117

产量(kg/亩)

8932598100

养殖时间(d)

245257

212 浮游动物组成21211 浮游动物种类

brachyurun)、拟铃虫属(Tintinnopsissp)、短角

长腹剑水蚤(Oithonabrevicornis)、尖额谐猛水蚤(Euterpinaacutifwns)、中华哲水蚤(calanns

sinicusy)。端足类有大眼蛮戎(Lestrigonusmac2rophthalmus)。其它浮游动物主要有砂壳纤毛虫目(Tintinnida)、线虫(Nematoda)等【花蛤的养殖方法】

所有采集的样品,浮游动物有34种,其中原生动物25种,占74%,桡足类5种,占15%,端足类1种,占219%,其它浮游动物3种,占818%。原生动物占比例最多。原生动物主要有卡拉拟铃虫(Tintinnopsiskarajacensis

Brandt)、丁丁急游虫Entz)、最小拟盗虫

(Strombidiumtintinnode(StrombidiumminimaCruber

)、圆形类铃虫(Codonellopsisrutunda)、根状拟

铃虫(Tintinnopsisradix)、厦门网纹虫(Favellaamoyensis)、伊格抱球虫(Globigerinaeggeri

Rhumbler)。桡足类主要有强额拟哲水蚤

(Para2

calanuscrassirostris)、短尾秀体蚤(Diaphanosoma

图1 莆田市后海围垦管理局养殖水域位置图

40

福建水产总第121

虫及砂壳纤毛虫在分别在不同的月份出现,数量不多,不形成优势种(表2)。21213 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析

表3可以看出,2008年3月南2、3号花蛤养殖池的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较高,群落信息含量大,结构较稳定,演替速度慢。而2007年1月及2008年1月,藻类培养池的多样性指数较高,浮游动物结构较稳定,演替速度慢,但藻类培养池中浮游动物总量较少(图3)。

藻类培养池均匀度变化较显著,而南2、3号花蛤养殖池的均匀度相对稳定,体现种间个体数分布相对均匀,且稳定性高。总之,各月份多样性指数的数值在0134~1192之间,均匀度指数在0127~0179之间,数值的总体趋势相似。

21212 不同月份浮游动物种类的变化及优势种

在花蛤养殖池中卡拉拟铃虫、丁丁急游虫、强额拟哲水蚤和浮游幼虫是主要优势种。在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卡拉拟铃虫、丁丁急游虫始终为优势种。强额拟哲水蚤主要在2007年11~12月出现较多,在其它月份出现较

少。而最小拟盗虫、短尾秀体蚤、拟铃虫属、线

表2 200711~200813南2浮游动物种类

2007112

200811

200812

200813

时间

卡拉拟铃虫T.B丁丁急游虫S.

Entz

+

△△△

++---

△△

+--+--

△△

---+--

△△

-+-+++

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crassirostris最小拟盗虫S.minimaCruber短尾秀体蚤Diaphanosomabrachyurun拟铃虫属Tintinnopsissp线虫Nematoda砂壳纤毛虫Tintinnida

---++

  注:标△为优势种,+为当月有出现浮游动物种类,

多样性指数

时 间

南2号池

【花蛤的养殖方法】

20071112007112200811200812200813

11271183019401691146

Shannon-Wiener

-为当月未出现浮游动物种类

表3 2007111~200813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变化化

均匀度指数

Pielou

南3号池

01860143110711071142【花蛤的养殖方法】

藻类池

11500196119201370134

南2号池

01550179014701440152

南3号池

01310127016701670155

藻类池

01750137018301370134

213 浮游动物数量变化与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21311 浮游动物密度的变化

5个月浮游动物的密度变化如图3所示:

的关系

 第2期

吴成业等:花蛤高效生态养殖池中浮游动物生态特征研究

41

2007年11月、208年3月藻类池与花蛤养殖池

浮游动物较少,而2007年12月~2008年2月各池浮游动物含量较高,最高值出现在2007年12月南2号花蛤养殖池

21312 浮游动物数量变化与浮游植物的关系

2007年12月、2008年1月,浮游植物较丰

富,为浮游动物提供充足的饵料,浮游动物密度随浮游植物的上升而上升,但在2008年2月浮游植物密度达最高,高值(表4)。

表4 时间

20071112007112200811200812

7()

63

()

日,规格分别是3169±

03123±0109kg/粒和31025±0121粒。由于受2008年1月起至2月份极端低温气候影响(最低为5℃),而花蛤的生长最适范围18~30℃,且连续阴天持续时间长,阳光不够充分,藻类不够繁盛,试验虽然采取了加投一定量人工饵料的措施,但花蛤生长速度极低,甚至无法生长,导致与原来预计的花蛤规格相比,个体小,收成时间推迟,养殖成本加大。根据花蛤养殖生产的实践和反季节生产的要求,要在春节前后达到上市的规格,根据提供苗的时间、花蛤生长速度和最终示范的结果(设定亩产均375kg)综合判断,为确保反季节效果体现,作者认为适宜的时间为每年的6月份,不晚于7月中旬,适宜放养规格是花蛤中苗(规格200-2000粒/kg。适宜放养密度仅仅从生长速度角度考虑,应11215kg/亩。根据养殖结果:藻类培养池藻类的产量可以基本满足贝类生长需要。312 花蛤养殖池与自然海区浮游动物的丰度变化比较

藻类池卡拉拟铃虫,丁丁急游虫是主要优势种。在花蛤养殖池中卡拉拟铃虫,丁丁急游虫,浮游幼虫和强额拟哲水蚤是主要优势种。自然海区有多种浮游动物,浮游动物及棘皮动物的幼虫,种类大多是沿岸河口种。花蛤养殖池中浮游动物的种类少,但个体数量要比自然海区数量高

1011082251823181051210108

【花蛤的养殖方法】

012471271540164

21313 浮游动物数量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藻类池和花蛤南3号池的水环境因子的变化情况见图4、图5。

养殖期间,藻类育种池和花蛤养殖池水温变化为13~1915℃,最高水温为1915℃出现在2007年11月,最低水温出现在2008年1月为13℃,影响浮游动物的生长,

从而降低浮游动物数量。藻类育种池和花蛤养殖池的温度变化基本一致(图4)。

由图5可见,藻类池与南2号花蛤养殖池溶氧变化趋势相似,于2007年11月达最高值,后逐月下降,至2008年1月后溶氧值又有所上升,2月的溶氧值略高于3月的。

3 讨论

311 花蛤高效生态养殖效果分析

【花蛤的养殖方法】

42

福建水产总第121期

很多,这与养殖池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有关。养殖池属封闭性小水体,且施加多种有机与无机肥料,培养浮游饵料生物,营养物质含量要比自然海区高,能维持较高的生物量。

自然海区中浮游动物的数量随季节的变化产生差异,花蛤池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主要原因是花蛤养殖池生态系统与自然海区的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首先,天然海域的生态多样性比花蛤养殖池高,其环境复杂多样,而花蛤池环境较为单一。花蛤池是一个半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人为的干扰因素较多,可以看出花蛤养殖池这个生态系统比海洋生态要脆弱,抗干扰能力也较弱。研究发现,在花蛤养殖池中,微型浮游动物占有优势地位,推测在花蛤池生态系统中,微型食物环在物质更新和能量流动中将起到重要作用。与厦门及其附近地区虾池浮游动物生态特点相符

[11、12]

浮游动物数量。

315 花蛤高效生态养殖对浮游动物种类、数量变化的影响作用

传统养殖花蛤,无论单养还是混养(与鱼、虾和藻),都没有解决花蛤的天然饵料藻类持续生长繁殖的问题,问题在于,这些都是把一个池塘既当饵料塘,又当养殖塘,藻类与花蛤在同一池塘内,一个是植物,一个是软体动物,施肥必然难以对花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和繁殖环境,而且由于花蛤对藻类的摄食,对其生长和繁殖造成的一定的压力,因此,就增加了藻类的培养难度。而本项目设置了单独藻类培养池,在藻类培养池通过施肥与水位等措施来调节水质,从而达(见另文),各;当,,不但被花蛤,而且为花蛤池引入了高密度的藻种;通过适当施肥和投饵,在保证花蛤适宜生长的同时,藻类也易大量繁殖,快速生长。藻类池与花蛤养殖池浮游植物种类较少,数量大,优势种明显。而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研究结果显示浮游动物数量较高,优势种明显。

参考文献

[1]国家技术监督局.海洋调查规范:

[M]北京:中

313 的关系

果,其中,摄食引起的死亡率被认为是损失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13-15]

花蛤与浮游动物均摄食浮游植物。而2007年12月、2008年1月,浮游植物的繁殖量逐渐递增,这为浮游动物的繁殖生长提供了必要的饵料基础,在此期间,浮游动物数量也较多。但花蛤也摄食浮游植物,花蛤养殖密度较大,对浮游植物数量影响较大。总之,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分布关系密切,浮游动物与花蛤存在食物竟争关系。在花蛤养殖池内形成生态系统相关复杂现象及生物学过程。314 浮游动物丰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影响浮游动物分布的环境因子很多,由于养殖池属富营养或过度营养(另文发表),因此,水域营养盐不是影响浮游动物分布的限制因子,而水温、溶氧和浮游植物等环境因子与浮游动物分布存在一定相关性,而不同的养殖操作规程对浮游动物数量能产生较大的影响。研究中,2007年11月、2008年2月,水温、溶氧值较高,但养殖池中换水频率较高,浮游动物量仍较少。2007年12月、2008年1月,水温低,连下大

国标准出版社,1992.

[2]贾晓平,李纯厚,邱永松,等.广东海洋渔业资源

调查评估与可持续利用对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

[3]姜作发,苏 洁,李池陶,等.勤得利湾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特征[J].水产学杂志,2006,19(1):

57-61.

[4]姜 胜,黄长江,陈善文,等.2000~2001年拓林

湾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时空分布[J].生态学报,2002,22(6):828-839.

[5]黄长江,陈善文,何 歆,等.2001~2002年粤东

拓林湾浮游动物的生态学研究[J].海洋与湖沼,

2003,34(2):117-129.

[6]孙 军,刘东艳,王宗灵,等.春季赤潮频发期东

海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

2003,4(7):1073-1080.

[7]郭 皓,于占国.虾池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虾

雨,但养殖池中换水次数减少,仍能保持较高的病的关系[J].海洋科学,1996(1):39~45.

篇六 花蛤的养殖方法
土池大水面培育花蛤苗种技术

篇七 花蛤的养殖方法
文蛤的标准化养殖技术1

文蛤的标准化养殖技术1

文蛤,又名花蛤、车螺、贵妃蚌。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真瓣鳃目、帘蛤科、文蛤属。文蛤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尤其是文蛤肉中富含氨基酸、琥珀酸、因此味道鲜美异常。当年王安石品尝了文蛤后,在《车螯》诗中赞美到:“车螯肉甚美,由美得烹燔”,乾隆皇帝在品尝完文蛤后,更是欣然赐称文蛤为“天下第一鲜”。因此文蛤在美食界享有很高的美誉。

文蛤是我国大宗出口的鲜活水产品之一,主要出口日、韩、欧盟等地.仔细算起,文蛤在我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养殖历史了。尤其是近年来,在文蛤的人工养殖技术中,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再加上,随着国际市场对文蛤需求量的不断增长,我国的文蛤养殖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文蛤养殖具有食物链短、养殖成本低、投资见效快等优点。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会为观众朋友们着重地介绍文蛤的人工育苗技术和养殖技术。接下来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文蛤吧。

形态特征

文蛤的贝壳略呈三角型,腹缘呈圆型;文蛤的外壳质地坚厚,表面较为平滑细腻,外壳上的花纹异常丰富美观,一般壳皮呈褐色和黄色居多,也有酱红色、咖啡色等多种颜色。

文蛤雌雄异体,一般两年性成熟,性成熟的文蛤,它们的性腺分布在内脏团周围,并延伸至足的基部。 只有在繁殖季节,将它们的双壳打开后,我们才能用肉眼区分出它们的性别。雌性文蛤性腺呈乳白色,雄性文蛤性腺呈淡桔红色。在认识完文蛤后,我们来介绍一下文蛤都有哪些生活习性吧。

生活习性

文蛤为多年生贝类,野生文蛤一般能生长8-10年左右,但如果人工养殖的话,一般养殖两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达到上市的规格。最适宜文蛤生长的水温为15--25℃之间,在海水比重1.014---1.025范围内,pH值在8.0--8.3之间生长最为适宜,水中的溶解氧则要大于每升5毫克为最佳。文蛤属于埋栖型贝类,它们会靠自身斧足的钻掘能力潜入沙中,潜沙的深度会随着不同季节而变动,一般冬季水温低时,比其它季节要潜居得深一些。另外,文蛤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出入水管道进行呼吸和摄取食物,金藻、扁藻等单细胞微藻是它们最主要食物。

文蛤在我国地理分布较广,沿海地区由南至北都有文蛤的足

迹, 目前在浙江温州的沿海地区、江苏南通沿海地区、山东沿海地区以及辽宁的沿海地区 等地形成了大面积的文蛤人工养殖基地。

在介绍文蛤的人工育苗技术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文蛤的工厂化人工育苗到底都需要哪些配套设施吧。

人工育苗的配套设施

在3-4月份进行人工苗种生产之前,应建立好供水系统、供电系统、供气系统、供热系统,对于人工育苗工作来说,它们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组成人工育苗工作中重要配套设施。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当属供水系统。

供水系统

从3月上旬开始,等待潮起的时候,我们要将自然海水引入到初级净水池中。净水池的面积要视具体使用情况而定,一般2--4亩就可以了,深度达到1.5米以上即可。初级净水池主要起到储水、蓄水的作用。在初级净水池蓄水完成后,经过闸门流入到次级净水池,该池的主要作用是沉淀泥沙等颗粒较大的物质。次级净水池的面积、深度与初级净水池差别不大。在沉淀7---10日之后,便可以将海水引

入到暗沉淀池了,暗沉淀池主要依靠竹子作为支架,上面覆盖一层黑色毛毡。这样就可以防止阳光照射到池中,有效地抑制了杂藻和浮游物的生长。也就更深一层地净化了自然海水。在暗沉淀池中沉淀大约10天之后,便可以经过水管,引入到砂滤池中进行更深层次地过滤。在这一级的过滤中,自然海水中的一般杂质都会被过滤干净。经过这四级的沉淀和过滤,这些自然海水就基本上达到人工育苗时用水的要求了。

金藻、扁藻、角毛藻等单细胞微藻,是文蛤在人工苗种生产中的主要饵料。人工培育单细胞微藻的工作,更是人工育苗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培养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文蛤人工苗种生产的成效。

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单细胞微藻的整个生产培育过程吧。

单细胞藻饵料的培养

每年3—4月份,准备进行人工苗种生产工作时,我们也要同时进行单细胞微藻的生产工作。单细胞藻是文蛤在育苗过程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各种单细胞微藻的生产都必须严格遵循保种、扩种、生产型培养三个过程。

用于进行生产的源藻种,我们可以从专业机构购买。那接下来,就先从保种开始介绍吧。

保种

我们一般采用5000毫升装的三角锥瓶来对单细胞藻进行保种,在进行保种前,首先要对所有保种时使用的器具作严格地消毒处理。

培养器具的消毒处理

我们先用刷子结合自来水清洗三角锥瓶,这样能大致洗净瓶内的污渍;而后再倒入20毫升的盐酸,进一步清除掉附着在瓶壁上的残留藻体,盐酸也具有消毒的作用。在用盐酸消毒后,再用自来水将三角锥瓶中的盐酸冲洗干净;最后再用蒸馏水对三角锥瓶进行反复洗涤至少2--3次,直到瓶子内壁上的水不聚成水滴,也不会成股流下,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就表明三角锥瓶已经清洗消毒干净了。

在清洗消毒完三角锥瓶之后,我们再对其它的器具,比如注射针筒,培养基、包括海水都要放在燃气灶上烧煮,直到煮沸才可达到消毒的目的。煮沸后,我们将它们从燃气灶上取下,经自然冷却后,便可运用到保种环节中去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833383.html

    上一篇:淘宝刷单赚钱吗

    下一篇:陕西省香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