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一亩百合成本多少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篇一 种一亩百合成本多少
[每日农经]种百合利润高,一亩能赚个6-7万

[每日农经]亩效益近4万元的百合(20150122) 

  本期节目内容:种百合利润高,一亩能赚个6-7万,在隆冬时节,从高处望去,整个凌源市最醒目的就是一排排整齐的白色暖棚,这暖棚里面,竟然是郁郁葱葱的百合,难道说志鹏找的赚钱的花,就是百合吗?敬请收看种百合利润高,一亩能赚个6-7万。

      

  

  

  

   

  花姿卓越,纯洁高贵,象征百年好合、大爱无边,这是一朵绽放的鲜艳百合送出的祝福。然而在暖棚里,一棵棵带着青涩花蕾的百合在靠近根部两三寸的位置用镰刀就这样被削下来,看起来未免让人觉得可惜。

  虽然都是百合,不同的品种带给人的感觉又不一样,比如白色的西伯利亚神秘高贵、清新脱俗,粉红色的索蚌梦幻甜美、高雅又不失可爱,橙红色的穿梭则富丽高贵,透着似火的热情。

  

篇二 种一亩百合成本多少
何鹏飞:白手起家靠种植霍山百合加工赚千万

[致富经]白手起家 小伙赚千万(20150812)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安徽青年致富榜样(八)白手起家小伙赚千万(2015.8.12)

  看点:这是一次艰苦的寻找,状况不断。他寻找的到底是什么?又是如何靠这样的寻找占领一个产业的高地?看28岁的何鹏飞6年令人称奇的财富之路。

  何鹏飞:我来叫他们装箱的人抓紧时间搞。装箱子,装箱子,快点装。

  这个小伙叫何鹏飞,这100多亩地是他的种植基地。因为进入梅雨季节,当地连续下了很多天的雨,百合已经比计划上市的时间晚了一周。今天天一放晴,何鹏飞就赶紧召集村民下地挖百合。

  何鹏飞:对,要抓紧时间,再不抓紧时间,一会儿又下雨麻烦。这个一旦淋了雨,百合就容易坏。你看这个泥土,本来就比较粘、肥沃、黑色的泥土。下了雨以后,粘在百合上搞不掉,你怎么擦擦不掉,然后到客户会影响美观,你看客户拿到手是这样。等天晴了以后,这个随便一动就下去了。

  何鹏飞虽然今年才28岁,但是在霍山县六万亩的百合地中,有一半都通过他搭建的平台销售,他还带动了当地200多户村民种植百合,成为了村民的主心骨。

  万家山村黄彪:像我大哥跟在他后面干,楼房已经造起来了。大家都能赚到钱,我相信我也能赚到钱。

  刘凤:大家都羡慕他,年纪轻轻的,事业这么成功。

  正在村民都忙着抢收的时候,何鹏飞接到了200公里外一个农户打来的电话,让他赶紧过去看一看。

  撂下电话,何鹏飞立马就往200公里外的湖北省英山县赶了过去。

  何鹏飞下地一看,发现这家农户地里的百合根本没法收。

  何鹏飞:收不了,还得等半个月。它这个长势正好的时候。还让它长一长。越大后期越长得快,稍微比这个多三分之一左右。

  百合花开表明百合还没成熟,而像这样叶子已经枯萎的,就意味着地底下的百合已经成熟,能够采收食用。一斤这样新鲜的百合能卖6元,30亩地30吨百合能卖30多万元。可是现在地里大部分的百合叶还是青的,眼看着要货却收不了,村民很是发愁。

  储金海:现在要的话现在也不能采,采的话产量不好。价格这两天下雨温度低,如果要这样下的话,到后期价格(难说),就看合作社能不能收得要好一点看。

  晚收半个月,百合能增加三分之一的产量。但是产量上去了,村民又担心后期百合的价钱。何鹏飞的一番话很快就打消了他的顾虑。

  何鹏飞:因为我们整个社员人多可以调节。到时候根据它里面百合的形状,像这种,像大概这一块田的话,就做百合干的原料。首先只要按照我们要求标准种植,根据产品来调节,这样我们就把产业链搭得比较全,这个合作社的农户种出来什么东西,我都可以给他解决掉。

  储金海:算不到他这么小的年纪,一年能销掉那么多百合。真是感觉到,一般一个市场上一年对吧,一年销量加上下雨什么,你算算都销不掉的,怎么他一个人在几个市场上就把它全部处理掉,而且价格卖得还蛮高的。

  百合种植户都很信任何鹏飞,记者在当地百合集散中心走访时,却发现何鹏飞的影响力远远超过种植领域。

  赵宏波:都是公认他,他是第一流的,大家都承认好。我们做几十年,没有他这几年发展得这么好,把这一片整个都带起来了。

  记者:他在你们这边做得怎么样?

  陈凤霞:他做得知名度很高,是我们这儿的龙头企业。他有实力,不是讲光凭年轻,他那个百合干做的销量也大,全国各地,他做得非常好,再一个我们那个(百合)网套,运输,他也是带着我们干。

  何鹏飞虽然年纪轻,进入在当地有着30多年历史的百合传统行业也不过短短六年时间,却迅速成长为当地的龙头企业,年销售额达6000多万元。

  记者:这你也会炒?

  何鹏飞:这个从小就看见长辈们炒,自小就学了。眼睛越熏得厉害的时候,越说明它好了。马上就好了。基本上可以了,可以出锅了。

  糖炒百合干是何鹏飞的拿手好活。他是何鹏飞的父亲何声斌,做百合生意20多年,一般从农户家里收百合,再拉到上海卖。辛苦一年也就赚几万元,当初听到儿子也要辞职去干百合,父亲很不理解。

  何声斌:我们当时就是一个小商贩,今天收明天拉到上海去卖,非常辛苦,夏天我们在上海卖百合的时候,都是光着膀子卖,那时候从来不穿衣服,打个赤膊,中间赚一点差价。

  父亲做了几十年百合生意,一直都是小打小闹,他做梦也想不到儿子靠着百合,六年就能做到年销售额6000多万元。何鹏飞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2008年,何鹏飞退伍回来后,在霍山县的一家国有企业上班,但他满脑子都想着创业,总觉得自己能成为一个商界大拿。工作一年后,何鹏飞还没想好干什么,就决定辞职创业。

  何鹏飞:因为每天的工作性质是一样的,就像自己看到了50年以后的自己。我觉得好像我个人感觉,自己的一生不应该是这样。但是现在觉得当时胆子也挺大的,直接就把后路断了,出来想做一点事情。

  两个多月,何鹏飞看了很多项目,都找不着方向,越来越着急。2009年1月,当地最寻常不过的百合进入了他的视线。

  在何鹏飞的老家漫水河镇万家山村,百合有三十多年规模种植的历史,也是当地人离不开的家常菜。何鹏飞说一定得带着记者尝尝藏在大别山深处的美味。

  

  记者:这是谁家?

  何鹏飞:这是我一个本家爷爷辈的一个亲戚家。他家是我们当地有名的美食能手。做农家饭,我们传统的美食是最好的。村里有什么喜宴之类的,都是请他来做帮忙,做掌厨的。

  这位是何鹏飞的姑妈,在村里是有名的做百合的高手。她告诉我们用柴锅和土灶来烧百合最纯正。漫水河的百合苦味回甘,用沸水去除苦味十分关键。

  何翠芳:鲜百合在加工制作的时候,首先就是要经过沸水,沸水加工以后,颜色才会鲜亮一些,白一些,这样加工以后,然后再过滤,过滤了放在凉水里面。

  记者:它不煮的话会怎么样?

  何翠芳:不煮颜色变黑,而且味道可能要感觉苦,有一点苦涩。

  百合、银耳、红枣再加上冰糖,很快,一道地道的传统美食就出锅啦。

  何翠芳:这是我们当地婚宴必须做的一道菜。它象征着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漫水河镇的村民翻着花样将百合作成了20多道菜,蒸煮烹炸,这里的村民相信百合可以润肺养颜,有好的寓意,还能带来财富。

  霍山县很多农户都种植百合,面积达到六万多亩。但农户一般都只种植二三十亩,可何鹏飞却觉得自己要百合的话,一定要和别人不一样。

  何鹏飞:考虑到这个行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个时候如果靠自身慢慢去积累的话呢,去做这件事情的话,可能会错失一定的机遇。

  一天晚上,何鹏飞兴高采烈地告诉妻子他要借款300万元去干百合,这可把妻子吓坏了。何鹏飞和妻子结婚都没什么钱,工作之后小两口一起打拼才刚买上房。300多万元对妻子来说想都不敢想。

  李琴:对我们家庭来说是一个天大的数字,我们的生活也是刚刚有一点起色。如果没有成功是雪上加霜,我觉得就无法生活下去的那种感觉。

  虽然妻子害怕,但是何鹏飞却觉得这是难得的商机。

  何鹏飞:市场上价格是相对我们老家的价格高两到三倍,这个时候我觉得中间还有很大空间,因为别人都是一块地挖起来,随便装装箱,直接送到市场去卖掉,我觉得市场上对这种产品应该有更高的需求,它不应该只是这么初级的需求。

  2009年7月,一直想种百合的何鹏飞听说了一个好消息,离他家不远的肥东县有一个种植园区正在招商,地租非常便宜。何鹏飞决定先借款300万,承包1000亩地做百合基地;同时他还建了加工厂。可是这时的何鹏飞刚种百合,有一个细节被他忽略了。

  何鹏飞:当地的温差没有我们这儿大。我们山区,温差大,温差大了对百合的生长非常有利,当时也没考虑到,这一块儿也没考虑好。

  第二年到了收获的季节,何鹏飞种的1000亩百合,由于产量低,亏了200多万元。幸运的是他靠着工厂加工销售百合干赚了100多万元,可是一算总账,他还是亏了100多万元。

  何鹏飞:心里面也是比较沮丧的。也算我们的一次投资失败,教训也是惨痛的。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警钟。我们从那以后,在所有的过程中,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事情做之前,我们都充分评估,所有的细节,都考虑到位。避免这种损失的出现。【种一亩百合成本多少】

  李琴:我说你第一次干,肯定万事开头难,下一次肯定更好的。

  妻子的鼓励坚定了何鹏飞种植百合的决心。他向亲朋好友又借了100多万元。为了提高百合的品质和产量,百合种一年就得换一个地方。于是何鹏飞在本地霍山县接着承租1000亩地,还说自己一年就能回本,把前前后后投入的400多万元都赚回来。

  何鹏飞:当年的市场价格来预期的话,卖6元(一斤)是没有问题的。那我们的生产成本才3元4角钱(一斤),那么也就一斤我们可以挣两元多,一亩地就至少是2000斤。我们经过测算一亩挣6000元是没问题的,一年是肯定可以回本的。

  果不其然,2011年何鹏飞的1000亩地加上加工厂,一共赚了近500万元。何鹏飞不仅赚回了本,还扩大工厂规模。他根据收回来的百合不同,做成新鲜百合和百合干。

  何鹏飞:为什么这个适合做百合干呢?你看,这个百合芽头比较少,三个,这个你看,一二三四五,五个芽头,是吧。三个芽头,而且每个瓣比较长,单个的片比较长比较深,往上长得比较厉害。那这种做成百合干就比较好看一点,长一点,尖一点。

  和当地以前卖统货不同的是,何鹏飞还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将百合干分成特级、一级、二级等不同级别,价格一公斤在180元到60元左右。虽然费了劳力,但利润也更高。

  何鹏飞一直在寻找机会,扩大市场。很快,何鹏飞发现了一个找到客户最快的途径--逛超市。而且靠这种方法,他找到了自己三分之一的客户。

  何鹏飞:我喜欢一个人没事的时候,在超市一逛逛半天,有时候一个产品拿着看,看半个小时,经常这样。主要看这个成分,主要看里面是不是含有百合,或者是跟我们同类产品,它怎么生产的。是吧,有哪些成分,它的工艺,从它的成分猜工艺,也是种学习的阶段。有时候主要还看看它的厂家,要如果这个涉及到百合的话,可能这个厂家也是我们的客户了。

篇三 种一亩百合成本多少
粗算一亩地萝卜的成本及合理售价

龙源期刊网 .cn

粗算一亩地萝卜的成本及合理售价 作者:吾谷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2013年第15期

【种一亩百合成本多少】

粗算河南一亩地萝卜的地头、街头、蔬菜店内成本及合理售价。

一、粗算成本

1.地头:

买种子(根据品种价格不同):120元

一袋化肥:150元

浇水:70元

半季地租:325元

耕地:40元

种植:70元

除草去苗费:100元

拔萝卜装车:100元

地头合计生产总成本:975元。

2.街头:

运输【30公里】:200元

销售人工:100元

市内街头销售总成本:1375元。

3.店内:

店租:100元

雇员人工:100元

篇四 种一亩百合成本多少
一亩稻田一年收入一万元的种植技术

一亩稻田一年收入一万元的种植技术

【摘要】贵州省黔南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货币量化为形式,在一个农业生产年度内,一亩稻田一年销售收入一万元,是采用稻田多熟制,加上合理的套种技术,一年多季销售收入总和达一万元,如“马铃薯-豆-萝卜”模式,2-5月种马铃薯,每亩收2000公斤,每公斤售价2-3元,亩收入4000元左右,6-9月种蔓豆,亩产1500-2000公斤,每公斤售价2-5元,亩收入4000元左右,9-元月种白萝卜,亩产4000公斤,每公斤售价0.8-2元,亩收入3000元左右,666.7㎡稻田年三季收入超万元。万元田本地推广的其它模式还有“马铃薯-辣椒-萝卜”、“马铃薯-水稻(稻下养鱼或鸭)-萝卜”、“马铃薯-生姜(套种糯玉米)-萝卜”等,现以“马铃薯-豆-萝卜”模式的种植技术简介如下:【种一亩百合成本多少】

【关键词】稻田;收入;种植技术

一、马铃薯种植技术

马铃薯种植首先要选好良种,我地选用从外地专业培育的优良脱毒良种,如坝薯10号、费乌瑞它等优良脱毒种,每亩用种薯150公斤左右,播种时,种薯薯块较大的可用切刀切成20克左右的薯块(切薯刀要用75%酒精或0.1‰高锰酸钾溶液处理刀具,防止病薯通过切刀互相传病。)从顶部往基部切为好,保证每薯块有一个芽眼以上,薯块切好后,用0.1‰的高猛酸钾溶液浸泡种块20分钟后捞出推闷2小时后再播种.

种植马铃薯的地应选择地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保水性能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种植为好.田犁好后耙平,按垄距90㎝拉绳开厢,除40㎝沟后,在厢面50公分宽的中间处撒施20公分宽的肥料.先施速效肥,后施农家肥。速效肥按每亩施普钙50公斤,尿素20公斤,硫酸钾20公斤混合撒施,然后亩施推烂腐熟的农家肥1500公斤以上,盖在速效肥上。在肥料两则各播一行薯种,每亩播种7000多穴,每穴可收鲜马铃薯0.5公斤左右,播种时,种薯不要与化肥接触,然后用沟土把种子、肥料盖完取垄,垄面要光滑平整,盖土取垄后得沟宽40㎝,深20公分以上。厢面把土盖好肥料种子后垄面盖膜,膜的四周要用泥土压实,防风吹掉膜和保温保水保肥,播种后25天,出苗的在苗上方用小刀划口破膜,把幼苗揭出膜外,在破口处用泥土把膜口周围压实保肥保水。出苗后、看苗长势适当追肥,苗期每亩追尿素10公斤加硫酸钾10公斤左右,结薯期看苗情每亩追尿素5公斤左右,一般不缺肥不追。注意防治病虫害,病害主要有晚疫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防治。虫害有蚜虫可用辟蚜雾防治。根据情况适时收获出售。

二、豆类种植技术

豆类品种主要选用优质高产的蔓生形菜豆和豇豆,本地推广的菜豆以贵阳白棒豆和贵阳青棒豆为主,豇豆以之豇28-2和贵农品种为主,以嫩荚食用。田犁好后耙平,按1.2米开厢。初取垄后得垄面宽80㎝左右,然后在80㎝的厢面上,

篇五 种一亩百合成本多少
百合产业的思考

【种一亩百合成本多少】

关于百合产业发展的思考

万载产的百合因色、香、味、形俱佳而闻名全国。经多年发展,万载百合产业已初具规模,成为万载农村经济的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许多农户和企业依靠百合生产、经营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也吸引了不少的企业从事百合产业开发。

一、百合产业发展的优势

1、生态优势。万载地处赣西北,是赣江支流--锦江的源头,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生态环境好,工业污染轻。

百合适宜在肥沃、腐殖质含量高、保水性和排水性良好的沙质壤土中生长,对光和热的要求也比较苛刻,而全县17个乡镇大多适合种植百合。

2、资源优势。我县是全国有名的“百合之乡”,据史志记载,我县种植百合已有500年的历史,百合产业可谓情系千家万户。 “百合文化节”的成功推介,使万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得到有效彰显,百合已成为万载的一张名片。目前,万载百合的种植面积已达 亩,生产销售企业已发展到 家,成功引进了先进的生产线,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从百合的种植到加工销售,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并且发展了龙牙百合公司、千年食品等龙头企业。据统计,每亩百合能为农民带来4000元以上的纯收入。

3、政府支持。一是县委、政府把发展有机农业、食品加工写进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致力于打造“江南有机农业第一县”,而百合作为一种特殊的农业产品,成为我县发展有机农业的首选项目;二是制定《万载龙牙百合质量标准》和制定了百合的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三是积极组织申报“龙牙百合”证明商标和“龙牙百合原产地域保护”标记以及QS和有机认证。政府部门的这些活动,都为百合产业的健康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二、百合产业发展的制约

百合产业在万载经历过波折和起伏,在2000年种植面积曾经有上万亩,但由于种种原因,此后种植面积急剧萎缩,从今年收获面积看,全县实际种植为 亩。百合产业前景依然看好,但是仍受到几大因素的制约:

一是种植成本高。种植一亩百合,需种子500斤左右,计3500元,加上肥料、农药、土地、人工等费用,将近达到4000元(万载农民人均纯收入3846元)。从实际看,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不少种植户亩产在1000斤左右,获利1500元左右,种植效益不够明显,加上一般农户均属小面积耕作,无形中提高了种植成本。

二是种植风险大。一是取种风险大。万载龙牙百合一般7月份采挖、留种,由于正值高温时节,选种育种比较困难,取

种、收获后容易腐败变质。且万载百合留种后抗病能力下降,单位面积产量降低,而到外地调种,费工费时、增加成本的同时,腐败风险依然存在;二是耕作风险大。首先是轮作带来的风险,种了百合的地块,要隔3年才能再种百合,否则患病风险加大,质量明显降低,严重影响单位面积产量,甚至有绝收的风险;其次是病毒带来的风险,由于百合极易受病毒影响,且很难根治,从种子到鲜百合成品,从储藏室到田间地头到收获上市,一年的耕作周期内各个阶段都容易诱发腐烂,产生损失;最后是田间管理带来的风险,虽然万载十七个乡镇都适合种植百合,但百合本身对土壤、水分、肥料的要求都比较苛刻,从下种到收获,都需要精耕细作的管理,受人工投入影响较大;三是销售风险大。百合市场跌宕起伏,遇上价格不好的年份,农户往往只有低价贱卖,这样一来将严重打击种植户的积极性。上述三种风险的情况分析表明,我县百合种植业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以白水乡永新村为例,2008年以8元的价格购进百合种球15000斤,2009年实际收获鲜百合10000斤,每斤6元,亏损6万元。 三是产业化水平低。2009年,百合种植面积为 亩,产量 万公斤,产值 万元,万载百合产业的市场在 万元左右,从重点企业来看,千年万载食品有限公司、龙牙百合公司、龙井百合公司所占市场份额仅为 %,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缺乏

大规模的连片耕作,缺乏生产加工销售的一条龙服务,万载百合的产业化水平显然过低,不利于做大做强。

三、百合产业发展的思考

百合产业属于高风险、高回报产业,亩产在1000斤以下,无效益可言;亩产1500斤以上,亩收益4000元以上。要避免高风险,获得高回报,把我县百合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把种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降低种植成本。可由政府先期拨付启动资金,用于购买百合种球,发放给农户种植,待来年百合收获后由农户销售鲜百合来归还价款的办法,从而保证百合生产的良性运转;或者采取无息贷款的方式,给百合种植户提供免除担保贷款,用于购买种球,发展生产。

二是稳控种植风险。可从以下三方面下手:一是解决取种风险。百合品种容易退化、染病,要建立百合优良品种繁育基地,实行统一培育、统一供应,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进行百合脱毒和繁育,将抗病能力强的种球投放到农户手中,提高种植户防病防灾意识,尽量减少腐败变质的风险;二是解决耕作风险。从种植和田间管理等一系列过程中,实行严格而规范的标准化管理。可通过县、乡、村一级组织农户开展百合种植技术培训,由县农业局、生产经验丰富的龙头企

业对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和田间管理,通过发放技术操作标准、有机肥料、防病虫害农药等措施,有效提高种植技术,规避病害风险;三是解决销售风险。通过农户和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约定百合收购保护价的办法,保护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并着力开发“百合农业保险”,吸纳引导百合种植户参保投保,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户风险,减少灾害损失,实现百合生产种植的良性运行。

三是做好产业化。一是通过组织广大农户加入合作社,或以企业为龙头,采取“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构建百合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二是要鼓励和支持种植大户进行连片耕作,努力培育和完善土地使用流转机制,使土地向善经营、懂技术的百合生产能手转移,聚集土地、技术和资金等生产要素,进行专业化种植,支持其做大做强;三是通过品牌建设提升产业发展,加大对“龙牙百合”品牌保护力度,抓紧申报“龙牙百合”证明商标和“龙牙百合原产地域保护”标记。

四是加大对产品的研发力度。通过多种形式与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技术推广部门等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共同开发和推广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在百合粉、百合奶、百合面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百合的食用、药用价值,开发产品系列,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档次,推出一批科技含量高、

篇六 种一亩百合成本多少
一亩棉花的成本

一亩棉花的成本 (2008-01-25 00:25:45)

转载▼

种一亩棉花一年能有多少收益?一个农民如果希望每个月有1000元的收入,需要种多少棉花?一个四口之家的农村家庭,究竟要种多少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记者从2007年4月28日起到5月17日,在江苏常熟、山东莘县和山东利津做了有关棉农和小的棉花流通企业的调查。

这三个地区中,江苏常熟、山东莘县在1949年建国初期都曾经是棉花种植的重点地区之一,可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地区近十年来已经逐渐不种棉花了。江苏常熟是有名的中国服装之都,这里近十年来建立了许多的服装加工厂,许多本地的年轻人放下了锄头到工厂里去上班,导致了农业人口中青年人的萎缩。而随着外来工人的到来,常熟地区对粮食、蔬菜的需要量大增,而种粮食的收入和种蔬菜的收入都比种棉花要强,许多本地农民逐渐转向了粮食和蔬菜种植。

山东莘县是平原中的落后地区,原来供销合作社主导棉花收购的时候棉花种植达到顶峰,而当国家取消了棉花的战略储备资格后,供销社不再代表国家收购棉花,棉花种植完全由市场进行调节,棉花市场的不稳定性就造成了棉农种植棉花的减少。许多村庄的年轻人和妇女都逐渐外出打工,赚取自己生活的费用,家里就只有男人或者孩子留守。

只有退海之地山东利津县一带还在生产棉花,并不是因为棉花的经济价值多高,是该地多数是盐碱地,无法种植庄稼,只有种植棉花,并形成了东营地区棉花种植的兴盛。 利津县境西南部在周秦时代是古陆地,属齐国。汉代属千乘郡漯沃县、蓼城县地。东汉以后,黄河来利津域地入海,随着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和发展,利津域地不断向渤海湾延伸扩大,隋代建永利镇(在今利津城河东岸),属浦台县。因此,今天的利津一直处于盐碱滩中。 利津县土地资源广阔,可利用土地190多万亩,耕地面积80多万亩,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场40多万亩,近百万亩土地有待于开发利用。黄河水是利津县主要水源,历年平均入境流量423.1亿立方米。根据利津县政府网公布的信息,利津县棉花播种面积30704公顷,总产量34545吨,单产皮棉1149公斤/公顷;2005年县种子公司引进了夏播早熟棉546系3号、4号两个品种,在试验地上试种成功。准备2008年在全县推广。

根据中国统计出版社《1949-2000中国棉花统计资料汇编》显示,利津县1949年到2000年棉花种植面积累计647.48万亩,占耕地的17.71%,棉花平均亩产55.2斤,产量累计357.41万担,收购245.06万担,商品率平均为68.57%人均交售棉花20.53斤。利津县棉花生产在1979年陷入低谷,而在1989年创造了历史新高,收购也同样如此。而在其他年份里,棉花生产相对来说较为平稳。

记者在利津县一共走访了5个乡镇的5户以上的棉农,走访了一个农资供应站,还走访了一个技术员,走访了4个棉花收购站。5个乡镇。记者在这里听到、看到的全部是棉花,除了当地人种植棉花以外,还有来自江苏、河南、山东其他地方的人到利津来包地种棉花。 在利津县陈庄镇的一条公路上,记者碰到一个收购棉花的老板,他叫崔吉军,本地人,前几年花了20万元购买了棉花市场的一家门面,专门从事收购棉花的生意。在记者采访的时候,许多别的棉花收购站都关门闭户的情况下,只有他的收购站还在敞开收购,他每天的收购量是2万斤。所收购的棉花在他的仓库里堆得像小山一样高,而他把不同品质的棉花分门别类地放在不同的地方,再盖上薄膜防雨。

【种一亩百合成本多少】

记者在他的棉花堆里选出了一些样本,他参照国家的棉花分级标准,自己定了一个级别,分别是二级、三级、五级、六级、七级和等外棉,并告诉了记者这些棉花的价格。分别如下:

中,五级棉和六级棉是所收购的棉花当中数量最多,许多江苏来的老板喜欢要七级棉和等外棉。崔吉军老板的收入在于每斤赚取0.1元左右的差价,再去除3分钱的打包整理费用,再去除场地的租用费用,扣除给国家缴纳的税收,能够留在手上的利润每斤有3分钱左右。 棉花的价格主要是随行就市,每天一个价格。价钱好的时候,可以多赚一些钱,价钱不好的时候要赔钱,所以一年能够最终留下几万元钱,已经算是不错了,有时候这些钱还要亏出去,但为了市场还是需要做下去。

在利津县盐窝镇的一个农资商店。一位小伙子告诉记者,该店距离盐窝镇和陈庄镇之间,顾客主要来自这两个镇和附近的北岭乡,而利津人均有2亩地左右,但土地非常不平衡,有的镇人均有10亩地,有的镇人均仅有半亩地,而小农资店所在的附近,陈庄镇就人均有5亩地左右,而盐窝镇人均仅2亩多地。当地种棉花的农业人口占大多数,棉花是当地的主要产业。

化肥农药主要的销售季节就是种棉花的季节,如果没有抓住这个季节,那一年的生意就没法做了,好在他已经赚了20多万元钱,把一年的钱都挣回来了。以后就是漫长的消耗期,消耗期内,基本上不赚钱,很多时候是赔钱。

种一亩棉花需要多少钱?小伙子对记者说,种一亩地的成本大约是400元,如果再算上包地费用,每亩地的种棉花成本会上升到500到600元。种一亩棉花需要花费的成本如下:

这样算下来,每亩地种棉花的毛收入,大约在1200元到1500元左右,扣除支出,一般每亩能够挣500元左右,最多可以挣到800元左右。因此,本地人种地20亩以上,每年可以有1万元以上的净收益,就可以维持比较一般的生活。

小伙子介绍包地一般都要包50亩以上才能够有所收益,否则不值得。在包地种植棉花的外地人中,江苏人占了一半,河南人占了20%到30%,再下来是山东菏泽、聊城、临沂等地的人。一般外来包地人包地的原则是先缴三分之一的包地费,三分之一的种子、肥料、地膜、农药费,待秋收卖棉花以后再一次还清,而雇人种植则全部当场付费。

外来的包地人一般没有太大的经济实力,都是到当地银行或者信用社贷款,一次贷款就是几十万,秋收卖棉花以后再行归还。但棉花很娇贵,怕风怕雨怕雹,包地种棉花形同赌博,风调雨顺还好,包地人就能够大赚一笔,相反,如果在棉花的开花期间碰到风雨雹,所有的投入全都泡汤了,包地人就会大亏。

小伙子告诉记者,一旦遇到了天灾,包地者一般的选择就是逃跑。有的人把棉花转包给第二个人采摘,自己拿了转包费全家逃之夭夭,外出逃跑的包地者占到所有包地者的十分之

一。同样也有一些不幸者,他们看到天灾来了全部生意砸锅了,但自己无法逃跑,巨额债务又压得喘不过气来,一下子喝了农药,一家四口魂归天国。据称,因为包地种棉花失策而全家喝农药自杀的有两家,具体在何处,也没能进一步核实。

当地人有责任田,还可以从村委会以100元的价钱承包土地来种植粮食或者棉花,经济压力比较小,遇到自然灾害承受力也相对比较强,因而较少出现意外。本地人除了自己种植棉花和粮食外,男人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当地跑车和搞建筑,女孩则外出打工,打工的地域一般是山东省内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或者珠三角、长三角和北京环渤海地区。

56岁的利津棉农李春芝一家五口人,有老伴、儿子、儿媳,还有一个三岁的孙子,他们一共种20亩棉花,一年的投入大约在6000元左右,年底如果风调雨顺,可以挣到4万元——扣除成本6000元,就相当于一家四口付出了劳动,每个人每个月有708元的工资。但是过去的两年遭遇了大风和冰雹,棉花大减产,他就一年少收一万元——相当于每人每个月挣500元。

种棉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选种的时候就开始了这一过程。怎样选种呢?李春芝的原则是选一部分新品种试种植,用大部分的地种植稳定的高产的品种,因此他的二十亩地里,2007年一共种了4种棉花。分别是:

关于种植管理的程序和成本,李春芝提供的信息显示,在种地前先要浇地,费用是30元/亩;然后是耕地、耙地、下种等工序,费用为每亩30元;具体的播种方式就是撒种,然后用地膜覆盖;种子种下去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在棉花种发芽长出苗以后破膜放苗,这是一个非常繁杂的工作,需要请人来做,价钱是每天每人30元;放苗以后是培苗,按亩计算,每亩20元,一人一天可以培苗5亩多地,有的挣钱多的要挣到110元以上;培苗以后的工作就是打药和中耕,打药基本上是自己打,基本上三天要打一次药,中耕要进行两遍,一遍一亩要6到7元,两遍一共需要14元/亩。

李春芝说,种棉花最怕大风和冰雹,哪年也得遭受一次到两次的大风,防都防不了。冰雹还问题不大,都有防雹的,听天气预报,有冰雹就放炮。我们这里2004年以前基本上没有大风。2005年和2006年都刮大风,2005年那次大风正好棉花在授花期,那一次的风把棉花全刮完了。

收获棉花时,如果请人摘棉花,大约每斤需要花费0.3元到0.4元,一般数量少的都自己摘,利津县种棉花的虽多,但是不同地区的土地面积不一样,处理方式也都不一样。地多人少的地方请人帮助摘棉花,而大部分地区是各家各户自己摘棉花。

棉花收获了就是出售,过去卖给供销社,价格由供销社来定,现在主要是收购棉花的小贩在收购,不像过去那样分等级,而是跟着季节走,价格最开始的时候是2.6~2.7元,后来涨到2.8元或者2.9元。农民可以还价3块,小贩可以只给2块8或者2块9,谈成就收购。棉花价格跟着行市走,一年一个样,2006年的时候,开始才2块7毛多。后来价格最好的时候能达到3块。

李春芝介绍,2006年他全年种20亩棉花的投入是6000元,收入是29000元,2005年卖了27000元到28000元,没有特殊的自然灾害就是这么个数。“咱这块的地旱了能浇,涝了能排出去,就怕冰雹和大风,如果没有冰雹和大风,这20亩地就是27000元或者28000元,最好的时候可以卖30000块钱。”

据中国棉花学会会员山东利津科技致富协会会长王希里介绍,李春芝的情况一般算是比较好的情况,一般来说,农民种一亩棉花,正常的净收入是500元左右,一个四口之家,若按两个成人每月挣1000元的标准,两个成人需要种30亩地才能维持。而这些费用只是维持一个家庭最基本开支的费用。但中国人均耕地只有11.3亩,在目前的价格体系下,要达到这个目标,似乎不太可能。

篇七 种一亩百合成本多少
算算农民一亩地能挣多少钱

算算农民一亩地能挣多少钱

我家在村里还是比较幸运的。我兄妹仨,都考上学在离开家乡在小县城工作。我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以家庭承包为中国单位元素的农村“家”与“家”有一种对比。我1994年在城里安家以后把父母接到了城里,原因是父母虽然年龄大了但还会点小手艺,两位老人对种地失去了希望和信心,他们的想法是在城里干点什么都比种地强。当时还没减免公粮和提留,除了上缴的,除了种子、肥料和耕收费用,光指望那人均一亩三分地,顶多混个没鱼没肉的肚儿饱。

我们那个地方是山地丘陵,一年只种一季,为了不重茬,一般把分得的土地半对半轮换种两种农作物:花生和地瓜。父母进城以后,土地白给人家种都不要,种地不赚钱,男劳力都出去打工,留守的只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自己家的地还种不过来呢。扔给村委会,村委会也不大乐意,因为你不种了,地还是要缴公粮的,找承包人难啊。村委会只好与留下备用的宅基地等换,偷梁换柱似的把公粮免去,这么一“流转”,地还是那些地,做到了两不欠。即使到了后来,国家出台减租减税政策,种地不纳“皇粮”了,部分特殊的农作物还有一点小奖励,有人承包也都在百元以下。真是有些悲

哀啊!

得有十四年没种地了,今年春天父母突然再提种地,促使父亲重拾土地的原因,一个是物价涨,花生油价格翻了一倍;另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是能吃到无农药污染的花生油。不知什么原因,现在地里的虫子特别多,不打药会给你吃的一颗不落。现在给花生打药的方式变了,不是过去喷雾器式的或者在耕地时洒下,而是颗颗落实,注入到花生根部。这样收获的花生,晒干以后还有一股强烈的药味。村里大多数人家都要留下不上药的二亩地自己榨油吃,那些上药的花生大概都流向了城里。

现在交通方便了,公共汽车在我村有站点。种花生很省事,只是一种一收,中间偶尔回家拔拔草,父母开着电动三轮当天就能赶个来回。家里有老宅子,父母一高兴就不回来了。溜溜逛逛,打打麻将,走亲串友,生活反而比在城里滋润多了。种花生的时候父母没让我们回去,收花生的时候我们兄妹仨都是全家出动,也让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生产实践课,言传身教当一个农民是多么不容易。我们一家十几口一天就拔完了。八月十五之前拔的,现在已把花生剥完加工成油。二亩六分地的花生,留下种子和吃的,总共榨了230斤花生油,加工费从花生饼里出,换了40斤豆油,又找了140元钱,把油折价,算来算去也就落2600元钱,正好一亩地在1000元左右。一亩地赚1000元,这可是人均一年的收

入,如果不打工,一个月才83块钱的生活费啊。

那人情世事呢?那婚丧嫁娶呢?那有病有灾呢?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844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