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有感800字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读傅雷家书有感800字篇一
《读后感800字汇总》

——读《傅雷家书》有感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

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 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

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最近,我读了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令我深有感触。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讲述了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历程。她一生只有十九个月光明与声音,在安妮〃莎利及其他老师的帮助关爱下,在亲朋好友的成全中,海伦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完成了哈佛大学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学士学位。她始终致力于残疾人事业,四处募捐用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环境,并为他们创造受教育的机会。她曾周游世界各地,为残疾人加油鼓劲。最终成为一名杰出的慈善家、演讲家、教育家。

她的世界只有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

但她却顽强地认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透过“灵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励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温厚与心怀感动的人们。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 第三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生活中度过,到为生活而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体验他们的快乐、忧伤、感动与善良。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强壮的躯体。”这正是对海伦的真实写照。海伦凭着一颗坚强的心,最终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残志不残。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有

着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但自身缺乏毅力。因此,这篇文章给我最大的启示是:

一、要正确地对待困难,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退缩,而要想方设法地将困难克服,战胜困难的过程也正是自己进步的过程。

二、尽力地完成每一件事。有位名人曾说过:“什么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每天应做的事每天都坚持做。什么是不简单?不简单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是啊,如果能按上面说的去做确实是十分难。做一件事、坚持一天很容易,坚持二天也很容易,但天天做到却很难。因为这不仅需要恒心,还需要坚韧不拨的毅力。而要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这不仅要上述的两点,还要有做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如果我们能办到这两点,就能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得到进步,得到提高。

三、要有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海伦在巨大的打击以及困难面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使自己得到信心。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谁动了我的奶酪

漫画、卡通、寓言、童话和小人书曾让我百看不厌,此外,我也喜欢看励志方面的书,吃过各种版本的“卡耐基”、喝过各种各样的“鸡汤”。眼前这本《谁动了我的奶酪?》似乎综合了它们所有的口味,着实叫人喜欢。

书中有4个“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便在其周围构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见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心态暴露无疑:嗅嗅、匆匆随变化而动,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开始出去再寻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却犹豫不决,烦恼丛生,始终固守在已经消失的美好幻觉中追忆和抱怨,无法接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后来,唧唧终于冲破了思想的束缚,穿上久臵不用的跑鞋,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对苍天的追问中郁郁寡欢……

“奶酪”自然是个比喻,代表我们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钱、幸福、健康或心灵的安宁等等。

生活在这样一个快速、多变和危机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着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们时常会感到自己的“奶酪”在

读傅雷家书有感800字篇二
《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

暑假期间,我在老师的推荐下阅读了《傅雷家书》。“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自古以来就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是维系家人情感的一种联系方式,其中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这本书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沦为那种庸俗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书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句子,如:“孩子,我谑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离别之时,父亲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错误。哎,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傅雷老师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听来笑话,哪里有父亲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俗话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师用的是严父底下出才子。平时,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啊!

我在这次的阅读中

读傅雷家书有感800字篇三
《读《傅雷家书》有感》

读书心得

读《傅雷家书》有感

2011年5月,我有幸读到一本好书,真的是一本好书:《傅雷家书》。它不是一本普通的家书,家信。它是一位慈父,一位慈母对儿女的谆谆教导,它通过一封封家书,象是一次次珍贵的谈心,在艺术上,在生活上,在思想上,在情感上为傅雷指引了方向。

《傅雷家书》所记述的,是傅雷和傅聪这一对父子,1954年到1966年这12年间的书信。1954年,傅聪出国进行深造,文化大革命时期甚至被迫流离至伦敦。父亲一方面表达了对国外游子的无尽思念,一方面与傅聪倾心长谈,与他探讨艺术上,生活上,情感上,思想上的任何问题,教导儿子提高个人文化修养,成为一位“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父亲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年轻时甚至有些暴燥,极富个性。母亲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端庄贤淑,又温厚善良的东方女性。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傅聪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在书中,我不光看到了一个严格的戒子而又亲切关爱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傅雷将自己的译著和傅聪沟通交流,他把祖国的发展的关切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同样流露出来,傅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心力,在对社会祖国和人类世界尽自己的责任。儿子傅聪,在异国漂流生涯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但父亲使他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边,实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当成长的道路。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与父母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

这位严肃的父亲,他对自己,对人,对工作,对生活各方面都要求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他的生活有规律,人生就是优美的弧线。对待儿子,他谦虚诚恳地说:“得失成败尽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他鼓励傅聪艺术要有更诚挚的心。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诫傅聪“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紧时间”,“做事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鼎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我觉得这些也是我生活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对父子的家书,使我看到了,那一代人对文化的传承,对艺术的追求,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索与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虽然大半个世纪过去了,那一代人对生活,对工作,对人生的态度依然可以影响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在当下这个中国快速发展的阶段,许多人表现出的浮躁,追求利益,缺失信仰。生命要有一种态度才有意义。“得失成败尽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我信仰这句话,我也始终这么认为。这也是一种生命的态度。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这种态度,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它鼓舞人心,使你身处逆境也能迎着阳光微笑。

一本好书,会叫你忍不住想要读它,这本书,我想我会反复读它。

读傅雷家书有感800字篇四
《读傅雷家书有感》

读《傅雷家书》有感

世上有种神奇的力量,那就是爱。因为它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得以幸福,而父母对我们的爱就显的尤为重要。

《傅雷家书》是我比较欣赏的几本书之一,傅雷夫妇对子女的爱使我感到震撼。傅聪傅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懂得了爱,以实际行动回报了父母,更使我感动。《傅雷家书》应是我们学习和深思的教材。

《傅雷家书》共记载傅雷写给在国外学习的傅聪十一通信。对于儿子的发展甚为关心,想方设法的指导着他。因此,关于儿子的音乐专业也是尤为关注。哪一乐曲,哪一乐章,哪一字节都谈谈自己的体会,心得。怪不得有人说;这样的教育,不成材都难。

让我们认真的想一想,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身影:因为我们生病,而彻夜未眠的身影;因为学习不佳工作不努力,而大发怒火的人......对就是他们,这些为了我们而呕心沥血的父母。傅聪傅敏理解了父母,通过自己的努力,一个成为国内国外知名的钢琴家,一个也成为我国杰出的英语导师。而我们又做了什么?

不,我们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因为年龄的差异发生的磨擦,而大发脾气。为了追求所谓的时尚,不顾父母的辛劳,大手大脚花着他们的血汗钱,而不感到愧疚.......不,我们应懂得理解父母,做一个知道感恩的人!

一个人,如果从小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长大后又懂得父母对自己的爱,那么他会把这种爱延续下去,继续传给其他人,那么世界

上将会处处有爱。

懂你,懂我,那时的我们会生活的更加幸福。

读《傅雷家书》有感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印象最深的除了傅雷每信必有的关于音乐的见解和如何做事做人的教导外,最记得的就是他告诉傅聪,进屋脱大衣时要连丝巾一起拿下来,站立着跟长辈说话时,要身体站直两手下垂,以及若把手抄在裤袋里,是很不礼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里,则更不礼貌。看到这些文字时,我的惊讶甚至大过了我的感动。这是怎样的一个父亲呵!这样的琐事,也要不远万里点点滴滴地写在信中。其间洋溢的仿佛尽是生命爱的乐章。看着这本书,就仿佛傅雷夫妇的音容笑貌都跃然于纸上,就仿佛傅聪的琴声流淌在字里行间。我感到这是博大而精深、感天而动地的一本书。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因为它的不对外发表,导致了它的随意天然。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半点的防范心理也不必有。所以,读信读到后头实际上读的是人。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吧。“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高尚的父母,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

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父亲,每一个父亲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是像傅雷先生那样严格、那样细致、那样富有原则性、倾注那么多心血教育子女的父亲,却是世上不常有、不多见的。

我相信天下的父母心都是一样的,他们都希望儿女能够有成就,傅雷也何尝不是这样呢?

《傅雷家书》如山间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卷的白云,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鸥,如无瑕的白璧,如透明的结晶体。感情是那样的纯真,那样的质朴。家书因自然亲切而容易贴近读者心灵,家书因饱含真情而生动感人,每当夜深人静我在翻阅家书的时候,总能在幻觉中隐约听到一缕琴声从书页间传出,那是儿女内心深处的琴,穿越千山万水千年万载的空间和时间,永不停息地在我们心头奏响。

读傅雷家书有感800字篇五
《读傅雷家书有感1500字》

读傅雷家书有感1500字

读傅雷家书有感1500字

余佳

尊敬的各位前辈、亲爱的书友们,大家好!首先祝各位中秋节快乐!阖家幸福! 在这个家人团圆的日子里,跟各位分享一本充满着父亲对儿子苦心孤诣的《傅雷家书》。2007年离家到成都读大学,第一次主题班会,辅导员让我们每人给父母写封信,那算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家书,开始只是当作作业来完成,写着写着,回忆起昔日与父母朝夕相处的情景,不禁落泪,平日羞于用语言表达的对父母的感恩和爱,都借助信纸上的文字尽情倾吐,这可能也是书信被称作'最温柔的艺术'的魅力所在吧。

该书是由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及其妻子写给儿子的信编成的一本书信集,摘编了傅雷自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书信的内容,除了一般生活琐事外,较多篇幅都是在和儿子研究艺术,讨论人生,傅雷年轻时留学法国,面对同样年纪轻轻就孤身在波兰求学的儿子傅聪,他用自己的经验阅历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直立。';点评儿子傅聪演奏'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tonecolour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登峰顶。'在肯定儿子钢琴演奏水平的同时,他还教育儿子道'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最要紧的是‘人’。在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同时,对儿子的>社交礼仪、作息习惯、理财技巧,恋爱婚姻等问题也进行了指导,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傅雷曾经说过他写信给儿子一是为了讨论艺术;为了激发青年人的感想;训练傅聪和傅敏的文笔和思想;做一面忠实的'镜子'.傅雷作为一名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不仅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还广泛涉猎了中外文学、音乐、绘画,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上星期我替恩德讲《长恨歌》与《琵琶行》,觉得大有妙处。白居易对音节与情绪的关系悟得很深。凡是转到伤感的地方,必定改用仄声韵。《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一段,好比staccato [断音],像琵琶的声音极切;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几句,等于一个长的pause [休止]'银瓶……水浆迸'两句,又是突然的attack [明确起音],声势雄壮。至于《长很歌》,那气息的超脱,写情的不落凡俗,处处不脱帝王的nobleness [雍容气派],更是千古奇笔。……' 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傅雷也通过书信培养留学波兰的儿子建立起对国家的热爱,有别于>口号式、图景式地说教,傅雷告诫儿子从一个乐段的处理着眼,从对事业的严谨,对父母的孝敬,对妻子的理解,对友人的宽容做起,具体而细微地构建对国家的情感:'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父亲细心呵护儿子的成长,但同时我对傅雷式的教育也略有些质疑:他教导傅聪要有计划地工作生活,减少不必要的时光消磨,要有'安排的技术',为孩子亲自编制教材,制定课程,严格督促,完全执行,反复地灌输家庭经济计

划的经验和心得,他在国内为儿子准备好他认为的正经书邮寄到波兰,让儿子不要光把时间用于消遣读物,他会一一地指出儿子的书信中的错误,甚至是教儿子该如何用丰富的词语表达感情。他规定孩子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有网友把傅雷对儿子傅聪的培养和郎朗父亲朗国任对郎朗的培养概括为'中国式天才教育'.傅雷信中丝毫不掩饰自己对儿子的爱,但这种爱在我看来也略显紧绷:傅聪没有及时回信,他上升到品格高度进行解读,并且在每封信中都要督促傅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注重乐理的学习,不要有太多的交际以免占用学习的时间,树立'科学的'生活论……

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儿女们青出于蓝。走过青春期的孩子们或许会慢慢卸下逆反心理,逐渐地听从父母的教训,那也是孩子们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对生活有所体验感悟后对父母苦心的理解吧。纪伯伦有诗:

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

他们是对生命本身充满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经由你来到这个世界,但不是出自于你。

虽然他们和你在一起,但他们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们你的爱,但不是你的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他们的身体居住在你的屋子里,但是他们的灵魂却不是。

因为他们的灵魂居住在明日之屋,甚至在梦中你也无法前去那儿探访。 你可以尽力使自己变得像他们,但是尽力不要使他们像你。

因为生命不会倒流,也不会驻足在昨日。

读傅雷家书有感800字篇六
《读《傅雷家书》有感》

《傅雷家书》

——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家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这本书其中有几个片段非常让我感动,比如:“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傅雷家书》

这一小段故事,是傅雷先生写给他儿子傅聪的。从上面的语句,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先生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其实家长都是这样的,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作为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在这里,我不就想到了我的父亲。他总是默默的付出,不求回报。父爱像海,宽广深沉而含蓄;父爱像山,稳重厚实而威严;父爱像河,舒缓平静而绵长。在困难时,父亲给我们他温暖的臂膀:在痛苦时,父亲给我们他宽阔的胸怀。父爱无言,默默付出,不求回报。

“孩子,我谑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傅雷家书》 离别之时,父亲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错误。哎,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傅雷老师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听来笑话,哪里有父亲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俗话

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师用的是严父底下出才子。平时,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啊!

我看到这里很后悔,因为我总是在父母苦口婆心的劝说后不满的埋怨他们,对于他们的悉心教导,我不领情。我感到了自己的不该,我流下了悔恨的泪水。我要真挚地对父母说一声:“对不起,我错了!”

而在《傅雷家书》中,傅聪的母亲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给她的儿女写了好几封信.信中充满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怜爱.同样她对于傅聪的音乐事业也非常的在乎这也同样让傅聪十分的感动他也明白了母亲的爱对他有多重要。这也放我感叹唏嘘母爱的宽容和伟大。

这本《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

我太感谢这本书了,因为它是一本让我真正了解真正的父母的爱的一本好书!

读傅雷家书有感800字篇七
《读《傅雷家书》有感》

读《傅雷家书》有感

——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书

一. 作者简介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公寓色彩变化。翻译作品达34部。傅雷一生孜孜不倦,在文学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且呕心沥血培养了两个孩子(傅聪——著名的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他是一位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父母与儿子的这些家书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

二. 书目简介

《傅雷家书》为书信体,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共186封书信,其中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傅雷始终关注着儿子傅聪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并不时在信中给予指点。信中字里行间也表现出了傅雷对人生的严谨态度以及在艺术方面的造诣。同时,傅雷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指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文中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三. 读书感想

读完本书使我对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为人父母者,鲁迅先生早有妙论,“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何须不丈夫”。为人子女者,必心存孝道,尊重父母。在这本书里,浓浓的父子亲情洋溢在字里行间,傅雷曾在家书中这样写道: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在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傅雷是如何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他的孩子的。他在与儿子沟通感情的同时也将国家大义,做人的基本品德,做学问、学艺术的基本态度教授给自己的孩子,我想在字按代社会的今天,父母对孩子们的教育基本上只仅仅局限于对孩子的课程方面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孩子进行有关于其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培养,从而出现了一些虽然有着很高的学历却对社会基本没有任何贡献的人。

除此之外,这本小小的《家书》中还有许多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但是在《家书》一书中我们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种的教育与沟通的方式,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而这也是大多数父母与子女之间所体会不到的类似于友情一般的感情。在《家书》中傅雷与儿子傅聪作了许多有关于傅聪有关于钢琴学习方面的讨论与各自感情的抒发,其中傅雷曾说: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即使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别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冬烘,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

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在这些讨论和各自感情的抒发中我们看不到傅雷作为父亲的高高在上,也看不到傅聪作为人子的毕恭毕敬,我们所看见的仅仅是两个正在为艺术而讨论的学者和一对很要好的朋友。读完傅雷先生的《家书》我想已经为人父母的人将会摆正自己的姿态,用一种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儿女,而为人子女的我们也将会更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照顾,关心。有时,可能父母会用些让孩子无法接受的方式来教育我们,但是只要我们了解父母都是为了我们将来的日子能好过些,才会这样迫切的希望我们可以好好的学习从而为将来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打下基础,我们也将了解到父母做的一切都是他们的一片苦心。我想我们不应该对自己的父母要求太高,毕竟他们并非都像傅雷先生一样是一个文学家,作为工薪阶层的他们没有太高的文化,在文化教育方面难免会有些偏颇,但是他们的拳拳爱子之心绝对不会比傅雷先生的少。他们都是世界上最关心我们的人。

后记:

读完了《傅雷家书》一书我觉得这是对我自己人生观与价值感的一次改变,这是一部可以拉近父母与子女之间距离的一部经典之作。他使我懂得了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孩子,一个真正的孩子应该是可以让父母放心让其自由生活的人。也让我确定了今后自己为人父母时的一些教育方法。对于孩子,不能放任其不管,亦不能事必躬亲,不能以一种凌驾于孩子之上的态度来与之交流。除了教育孩子的学习外,还应该教育他为人处事的方法,以及培养他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可以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水浒传》的主要内容是:宋朝统治者腐朽凶残,太尉高俅原本是个无赖,因为会踢球,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从此青云直上,无恶不作。他的干独生子高衙内横行霸道,为了霸占八十万禁军总教头林冲的漂亮妻子,他诬蔑林冲带刀进入军机重地白虎堂图谋不轨,把林冲发配充军,还想在野猪林半路把他杀死,幸亏花和尚鲁智深仗义相救。蔡太师过生日,他的女婿搜刮十万贯金银财宝,送往京城庆贺,派杨志护送。晁盖、吴用、阮氏三兄弟等人定计智取生辰纲,事后与朝廷激战,最终大伙一块投奔梁山。又有打虎英雄武松因为西门庆勾结大嫂潘金莲害死大哥武大郎,因而将他们杀死,被判充军,最终经历一系列波折,他也被逼上梁山。此外还有宋江、鲁智深等众多好汉,共108人,最终都因为种种不同原因而被迫在梁山落草为寇,揭杆起义。他们举起义旗,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口号,杀遍大江南北,沉重地打击了反动统治者的嚣张气焰,张扬了人民群众的神勇斗志,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读了此书,我知道,傅雷先生是一个优秀的父亲。他要傅聪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 一切。

《傅雷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中国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辛苦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很多人望子成龙,这没有错,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成才呢,可是有些家长的棍棒式教育和居高临下的态度使孩子的心态扭曲了,他们不仅无法成才,还可能误入歧途。傅雷一开始对待孩子确实也是这样,很多人只看见了这一点,于是开始盲目的仿做,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许多孩子的金色童年就因此黯然失色。《傅雷家书》最主要的意义在于警示,让人们看清傅雷的悔恨与他知错就改的品质,让人们知道棍棒式教育到最后只会害了孩子。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孩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家长们应该欣赏这本《傅雷家书》,用合适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是很重要的。作为孩子,我们也有必要阅读,因为这本书同时也展现了傅雷对孩子的良苦用心,虽然开始的方法不对,但他确实想让孩子成才,这种伟大的爱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我们每个人的父母都是伟大的,

虽然他们有时会打骂我们,但当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他们会拼了命去保护我们。因为,他们爱我们。。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读傅雷家书有感800字篇八
《读《傅雷家书》有感》

伟大的父爱

——读《傅雷家书》有感

文/叶必飞

家书,在自己的读书生涯中所见识到的,除了武侯诸葛亮的《诫子书》,也许只有《傅雷家书》是如此的流光溢彩,发人深省。在其中不仅读到了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父爱,也领略到了教子的智慧与艺术。

读完《傅雷家书》之后,对傅雷的为人甚是崇敬,面对傅氏父子的关系,面对傅雷对儿子的苦心孤诣又感触颇深。傅雷,是感情上的严父亲,又是好父亲,是仁父。是精神素养,做人修养的导师,又是文艺事业,学业探讨的良师益友。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两个孩子。一个是著名钢琴大师傅聪,一个是英语特级教师傅敏。这是他们伟大的父母之爱与高深的教子艺术结合的成功体现。《傅雷家书》收录的是多是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家信,仅有几篇是写给傅敏及儿媳。因为“文革”的破坏而损失了大量傅聪的回信,这是世人所遗憾的。幸好“文革”破坏的烈火没能烧及英伦,才能存留下《傅雷家书》这宝贵的文字。书信中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亲情与谆谆教诲,更有作为一个文学家,文艺者父亲的独特教子智慧与艺术,娓娓道来,深情而深刻。这些书信,对傅聪而言是“家书抵万金”,对我们广大读者而言也是一笔不菲的精神财富,对今日年轻人的启迪与教诲更是显得弥足珍贵。

严父亦仁父

傅雷教子极严,有时几乎不近人情,有时连妻子朱梅馥也因此在精神上受折磨。从《傅雷家书》中也不难具体领会到这样的严厉。信中傅雷曾回忆到:一九五三年正月,就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哪一首最重要的问题,傅聪与父亲争论激烈。

傅聪根据自己的乐感,不同意父亲认为第九首《“克勒策”奏鸣曲》最为重要的观点,认为《第十小提琴奏鸣曲》最重要。双方争执不下,傅雷认为傅聪太狂妄,“才看过多少书?”而当时国外界一般认同第九首最为重要。所以父亲坚持己见,这样双发发生了严重的冲突。父亲勃然大怒的情况下,倔强的傅聪毅然是离家出走住在父亲好友毛楚恩的友人陈伯庚家近一月余。后因傅雷的姑父去世,觉得人生在世何其短促,父子何必如此认真,感慨万千。遂让傅敏接傅聪回家,双方才讲和。可见傅雷教子之严,果是名副其实。也许也正是傅雷如此的严厉才教化出了一代钢琴大师。

然而,严父面对分离也会将对儿子的爱“暴露无疑”。正如傅雷在家书中所言:我从来没有爱你爱的像现在这样爱的深切,而在这爱的最深切的关头,偏偏来了离别。一九五四年傅聪应波兰政府邀请,参加《第五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并留学波兰。在离别的时候,傅雷把对儿子傅聪的爱表现了出来,严厉的父亲始终还是经不起离别时对儿子的思念之情的考验。

园丁以血泪灌概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前人享受。可是在离别的关头怎么忘得了割舍不得的情怀?老父亲在面对将要远离他乡的儿子,仁父的秉性也就流露待尽。出名的严父,更也是真实的仁父。

素养与修养的导师

一个人的成才,不仅能力应当有所专长,素养与修养更应长于常人。傅雷对儿子的精神素养与做人修养的培养也是从不含糊。在这方面关心的甚多,这也是傅雷家书的意义所在。

据家书可知,对于傅聪在西洋文化中的言行举止,习惯常识傅雷也颇为关心,并不断地督促应当怎么做才得当,才能符合西洋生活习惯并融入西方社会。同时

更是能让儿子在精神素养与做人修养有所提高。在这些细节上的培养,足以见识到做为人父的傅雷用心之良苦。

至于对儿子的感情问题,也许是傅雷担心儿子独自一人留洋海外,难于处理感情与文艺事业的关系。因此在书信中也多次提到过,并说明了学习文艺,学习工作当属第一位,而感情上的事应该是第二位。并且都付之以亲身说教。信中谈到:孩子你比我幸运多了,所有青春苦闷问题都已提前在国内度过。所以你现在更能够定下心情发愤为学,不至于像我当年的蹉跎岁月,到如今后悔无及。傅雷在儿子面前大言自己当时留学法国时所遇到的感情问题,极力培养傅聪对学习文艺工作的重视感,这也是独特的诫子艺术!

游子求学于海外,傅雷更是忘不了给儿子灌输爱国思想。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当被错划为“右派”身处逆境的时候,傅雷依然坦然处之而不是满腔会言。他对儿子说:“历史上受莫名其妙的指责的人不知有多少,连伽利略、服尔德、巴尔扎克辈都不免,何况区区我辈。主要不是以君子之心度人,作为借签之助,对自己只有好处。”并时时谆谆告诫儿子“个人荣辱得失事小,国家的荣辱得失事大。”极力培养儿子的爱国情怀。正是如此的苦心孤诣才将傅聪打造成一位享受盛名又忠于祖国,热爱祖国的著名钢琴大师。时时读之,也为我们年轻人所能借签的。

文艺探讨的良师益友

傅雷父子亦父亦师亦友的关系也是《傅雷家书》所给读者以学习的珍贵典范。一个父亲能与儿子建立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更是良师益友,真是难能可贵。

傅雷是儿子的良师益友,把儿子当作一个讨论学术,讨论音乐的对手。他给儿子提出了不少的学习建议与方法。他是良师,在必要的时候甘愿做儿子的“警钟”,做一面“忠实的镜子”。甘愿做儿子的影子,随时随地的帮助他,保护着他。

傅雷又是儿子的益友,他努力把儿子变成自己的朋友,变成自己艺术探讨对手。信中有这么一段话:“即便我没有宗教信仰,但如今也不得要感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确实,一个父亲要和儿子建立如此的友谊,真的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这也许是傅雷教子的智慧与艺术吧。

仁父亦严父,素养与修养的导师,良师益友,今生何求?!读了《傅雷家书》令人不禁感慨。正如楼适夷先生所说: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则永远无尽,通过亲生儿女的来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了一个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傅雷家书》给远游他乡的儿子时时以鼓励与鞭策,使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阻力,塌实自己成长的道路。如今也给我辈鞭策教诲之用。

对《傅雷家书》的解读,自己见识鄙漏,涉事尚浅。恐自己的言辞伤害了它的尊严,但它给自己的感触颇深,那种谆谆教诲,那种伟大的父爱,使人读之如入馨室,芳香尤存。飨之不尽。如果说母爱是天下最无私的爱,那么父爱则是天下最伟大的爱。“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傅雷一生忧国忧民,奋力培养两个儿子也是对社会的极度负责。感悟到了特殊、智慧、伟大的父爱,望我辈之青年,也将燃起心中的激情,为祖国,为社会,为自己而奔波奋斗!也为我们伟大的父爱。

读傅雷家书有感800字篇九
《读傅雷家书有感1500字》

读傅雷家书有感1500字

傅雷写的家书不仅仅是给儿子的家书,而是一个个人生哲理,它对傅聪的人生之路起了很大的作用。父子之间的书信沟通有利于儿子的个人发展,也为搞好父子之间的关系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傅雷家书》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文化知识,还有许多人生的道理。

傅雷不仅拥有深厚的基础,还有更具感染力的语言色彩,对儿子的爱很明智,也很深入,他的思想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也给家长们提供了许多教导之方。《傅雷家书》是吸收了许许多多的教育之策及爱子的最佳方式等各种精华的名篇,也堪称“中华优秀教育书籍”.

从《傅雷家书》的一篇篇信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傅雷对儿子的教导非常明智,联想我们的日常生活可能对这样的父亲十分羡慕与敬佩,因为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够像傅雷那样慈爱。而且又有严厉的家教。更加注重人的健康发展和做人的必备思想。

当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太大或者父母对孩子溺爱时都会产生一种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因素,只有像傅雷那样积极的与孩子沟通,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成为一名明智的父母。

当孩子出生时,父母那样欣喜若狂,只要看着他就会很幸福,因为它是两个人爱情的结晶,看着他那么小,生命那么脆弱,不时地就会想到我要对他负责„„„„

都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是世界上很珍贵的一种感情,那么,从《傅雷家书》中可以看出傅雷那明智的父爱,因为,他对傅聪经历的许多事的评价十分合理。是一个有头脑的父亲!

孩子的人生发展历程中父亲是十分重要的,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发展孩子的大脑想象力,以及培养各种兴趣爱好,以便于孩子以后的发展,给他创造一个美好的人生。

其实,父母还是稍微严厉一些比较好,对于儿女的管教之方应该更加明智。当儿女犯了错误是不要太严厉地批评他,应该加强对他的管理,听一下他的理由,并进行思想上的开导。

父爱如山,雄伟壮观,母爱如水,柔情万里,我们应当理解父母,并加强自身素质,逐步与父母建立友好关系,让他们理解你,做一个称职的好孩子!

在这个时代,或许像傅雷那样的父亲越来越少了,大多数子女与父母交流的很少,也就淡化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当然,血浓于水,无论如何亲情还是很重要的。

这本书那浓浓的“亲情之韵”让人读起来似云游世界,家书中的词句看似平凡,但实际上句句真理,它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傅雷与傅聪之间的那份真情,直白又易懂,是一本值得我们好好欣赏的书籍!

其实,衡量一本书好坏的标准并不是读此书的人数,而是看他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对人们有没有帮助,这样的书籍才是最好的书籍。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写父亲对孩子教诲的,还更深层地写出当时的社会背景继续多做人的道理。

我想,这本书可能算不上是书籍中最好的书,但我相信它的用处是不可否认的,毕竟现实才是最真的,太多的华藻词句只是更添一色,内涵才是最真,最善,最美的。

就像那地位显赫的人可能拥有一颗丑陋的心,那平凡的人也会拥有一颗美丽的心,外表丑陋不一定内心丑陋,外表美丽不一定内心也很美。

《傅雷家书》就是这样一本内涵丰富,通俗易懂,“内心美妙”且值得一读的一本优秀书籍。

张店四中:宋平垚

指导教师:侯念忠

读傅雷家书有感800字篇十
《读《傅雷家书》有感》

《傅雷家书》是父母对孩子朋友般的谈心,无微不至,对孩子的关心润物细无声。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

傅雷在家书中总是对孩子们不停地强调做人的重要性,“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这一小段话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有很多家长本身从小就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蜗居》的作者六六就讲了一个发生在她身边的一件事:作者和他人吃饭时,一位妈妈看到自己的小孩够不着菜,招呼也不打(别人菜没夹完),竟理所当然地把菜移到孩子面前。作者一个善意提醒,那孩子一气之下将汤匙摔在地上,妈妈一把抱住孩子,哄着说,乖囡囡,我们小呀,我们饿了呀,阿姨比我们大那么多,让让我们呀。作者碰了个软钉子。

谁的父母不为孩子的学习、生活操心?每个父母在自己孩子心中都是最伟大的,只不过傅雷夫妇是中国众多父母中一对杰出的代表。读完傅雷家书,我认为傅雷夫妇之所以能成为教育孩子的典范,是因为他们既对孩子学习方面严格要求,又注重与孩子的情感沟通和素质教育。这恐怕是当今父母教育孩子难以做到的吧。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85388.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