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种植木耳前景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篇一 大棚种植木耳前景
东北的黑木耳秋耳种植赚大钱种植前景好

  [每日农经]小秋耳挣大钱(20121015)

  在市场上,有一种“秋耳”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秋耳”由于在秋季采摘,肉片厚,弹性好,品质上乘。记者经过了解,这种受欢迎的木耳产自于吉林省东部山区——蛟河市的黄松甸镇。黄松甸镇位于素有“中国黑木耳之乡”的美誉的蛟河市区东50公里,地处长白山脉延续山区,海拔474米,地势高寒,无霜期较短,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昼夜温差较大。独特的气候条件、生长环境和生产管理技术,生产出独特、优质的黑木耳,在食用口感、理化指标、外观形状上与其他产区的黑木耳都有所区别。

  记者:大姐,这木耳多少钱?

  店员:65元钱一斤。

  记者:65啊?那这种呢?

  店员:那个50元一斤。

  记者:50啊,都不怎么便宜。这个碎碎的,这个应该便宜点吧?

  店员:这个小的更贵,120元一斤。

  记者:这啥木耳啊,120!怎么这么贵呢?!

  记者:东北的黑木耳早已经是名声在外了,现在呢我就来到了吉林省的蛟河市,不过我发现他们推荐给我的都是这种小的,而且它的价格还真是不低,您说这到底是好在哪儿呢?!

  九月中旬,在吉林省蛟河市的黄松甸小镇,已经非常凉爽,记者小宋来的前一天刚下过一场雨,木耳好像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很多人一早就来到了地里。

  记者:大哥你好,我问一下这是什么木耳?

  种植户:这就是东北的黑木耳秋耳。

  记者:秋耳,我也有木耳,您帮我看看,你看看我这刚买的这是什么木耳?

  种植户:这个木耳跟这一样一样的。

  记者:一样的?

  种植户:对。

  记者:我看长得不像啊。

  种植户:你这是晾晒干的,我这个还没晾晒呢!

  记者:是吗?

  种植户:你要不信我领你到棚里去看看,看看我们的干耳。

  记者:棚里?那边吗?

  种植户:对。

  这个大棚里晾晒的像茶叶一般卷曲的小木耳,跟记者手里的木耳几乎一模一样,老乡告诉她说,这种木耳就是地道的蛟河秋木耳。

  记者:说实话我觉得这个木耳不怎么好。

  种植户:你说怎么不好了?

  记者:你看,咱平时吃的都是那种大朵大朵的,然后吃起来感觉特别爽快,你看这个都是一小片一小片的。

  种植户:那你可错了,我们现在做木耳就是根据市场需求。我们以前也做过大朵,大朵木耳有根,里面有不少杂质。我们现在做这个单片第一是形状特别好,你看这个木耳,形状特别像茶叶,第二是有厚度,我们用手一掂,它有分量,有厚度吃起来口感就特别好,营养价值也非常高,市场上的销路也特别好。

  原来,以前在菌袋上的开口很大,长出来的是有根、朵状的大木耳,现在根据市场需求,在菌袋上采用小开口并相应调整木耳品种,长出来的是一个个小单片。不过,木耳好与不好,跟节气也有关,当地根据季节把木耳分为春耳、伏耳和秋耳。

  记者比较:您看,摆在我面前的这些木耳,前面这一排是晾晒干的,后面这一排是用水泡开的,分别是伏耳、春耳和秋耳。伏耳最大,几乎透明,春耳刚好不大不小,最有意思的是秋耳,每一个都很小,当地人说,即使是同一品种,也会有这样的差异。

  蛟河主要种植的是秋耳和春耳,同一品种在春季和秋季的表现有很大的差别。

  农艺师:春天的时候是五月份下地,下地以后,这个时候温度高,浇水量特别大,所以片大,颜色还发黄,秋耳就不一样了,秋耳到秋天的时候,八月上旬以后,这个时候温度比较低了,所以浇水的量就小了,这样木耳长得慢,但是这种木耳长得厚,品质特别好。

  种植户:春耳始终要比秋耳每斤便宜10元钱左右。

  在蛟河当地,秋耳的产量已经非常接近春耳,而秋耳的收购价格可以达到每斤35元以上,质量特别突出的还可以卖到六七十元甚至更高。当地人说,蛟河的木耳品质,要归功于当地的自然条件。

  专家:常年有效积温比较低,只有2100度左右,昼夜温差比较大,导致咱们的黑木耳蛋白质含量高,肉厚,有机物沉淀多,第二个特点是水质比较好,水质好浇出来的木耳品质好。

  当地秋耳独特的外形和品质得到市场认可,蛟河市的黄松甸小镇,每年一到木耳收获的季节,就会变得特别热闹。

  山东经销商:市场大、质量好泡出来的木耳又黑又厚,吃起来口感好,别的地方没有这么多货,没有这么好的货。

  如今,这种独特的木耳已经成为招待外地客人的一道特色菜肴,做法也是千变万化,这道“秋耳抱白团”,就很好利用了秋耳独特的外形特点,颇受消费者喜欢。

  消费者:特别好看,像个小碗一样,还没有根,所以说我平时特别喜欢吃它。

  消费者:秋耳肉肉的感觉吃起来特别特别的好。

  消费者:吃在嘴里嘎吱嘎吱的,特别好。

  消费者:非常脆生、非常肉实,相对于春耳来说,我特别喜欢吃秋耳。

  许多菌农说,由于当地木耳不愁销,卖价也比较稳定,所以近些年也从木耳身上赚到了些钱。

  种植户:租了三亩地,种了7万段,收入15万,开支三万两万,至少能剩10万元钱。

  由于利润可观,蛟河的很多人都投入到了木耳产业,在当地的黄松甸小镇,90%以上的人都或多或少从事着木耳相关的产业。

  市长:全市黑木耳的发展量达到6.8亿袋,每袋增收1元钱,就是全市农民纯收入在黑木耳的这个产业上增加6.8亿元。干品的年产量达到2.4万吨,大家知道黑木耳买起来是论两的,2.4万吨干品这个量是很大的。

  记者:大姐,我又来了!

  店员:来了老妹儿?

  记者:就把最小的那种木耳,给我再来两斤。

  店员:都是咱家的回头客了,给你打个八折。

  记者:哎呦,给我打个八折,那你说,咱再多来两斤?

篇二 大棚种植木耳前景
桑木耳:分等级卖的桑耳更赚钱种植前景好

  [每日农经]分等级卖的桑耳(20110704)

  记者 王玥:您看,这些木耳都长得差不多,可是它们被分别放在了这样不同的格子里边,而且刚才我看了一下,这个价格它也是不一样,像这种它是每公斤120块钱,而这种是160块钱,这个是260元,这个是360元,我觉得照我看吧,除了这个小个儿的,我能明显看出来和其它的不一样,那这其它的……

  话外音:把它们都放在一块儿你能分得清吗?

  王玥:要不我试试?

  王玥平时很注意营养保健,也比较喜欢吃黑木耳,这回来到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本来想买一些当地特产桑木耳,可看到这些长得差不多的桑木耳,她究竟应该怎样鉴别?不同的等级她会分清楚吗?

  王玥:好,来看看到底能不能分出来,这个是这个,应该没错,有点儿乱了,分不清了。

  浙江省千岛湖镇某食用菌合作社理事长 王建功:分不清了?

  王玥:这个是这个吗?

  王建功:这个不对,不是。1级春耳,它个儿小,肉质厚,因为没绽开。2级和3级那就很难分辩,就是大小来区分它,大的是3级,小的是2 级。4级木耳的边缘就很薄,它的个头儿就是大,3公分到6公分左右。4级的和冬耳比较,4级的边薄,冬耳的边就很厚,冬耳颜色黑,它的生长周期最少也得50天,阳光照射的时间长,它这个就比较黑。

  据了解,桑木耳属于生长在老龄桑树上的蕈类,形似云朵,又叫桑云耳。过去,桑木耳多为野生,产自浙江的杭嘉湖地区。

  王玥:您看看这蚕宝宝多可爱呀,还吃得挺欢的,在千岛湖镇养蚕的是特别多,您肯定会问了,说这些和木耳它到底有什么关系呢?马上给您揭晓答案。看见没,这样它就有关系了。

  桑木耳一般长在桑树上,可王玥剪下来的是新鲜的桑枝条啊,那这里的桑木耳到底又和桑枝条有什么关系呢?

  技术员 王杏华:我们当地有一种桑枝条,就是每一年老百姓都要修剪,修剪下来就把它烧掉,我们就收回来,拿来粉碎成这个刨花。桑叶营养成分也很丰富的,给那个蚕宝宝吃,把它做成这个菌棒营养也很丰富。

  技术员 柳启财:以前用杂木长出来没有那么均匀,我这个木耳长出来很均匀,产量也没有这个枝条那么高,这个养分也好。

  原来这是人工栽培的桑木耳,而这些桑枝条粉碎后是用来制作菌棒的。淳安县是浙江省第四大蚕茧生产县,把每年原本丢弃的桑枝条作为原料,与杂木原料相比,成本降低了,还保护了森林资源。《唐本草注》记载:桑、槐、槠、榆、柳,此为五木耳,而以桑为上乘。王玥:这儿是千岛湖镇一个木耳的培育基地,这个时节它正值雨季,您看到现在正在下的这场雨,被当地人比作像是下了一场黄金一样,因为木耳非常适合在这样潮湿的环境下生长,下了这场雨就可以加快木耳的生长速度。

 

篇三 大棚种植木耳前景
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王延锋 1,戴元平 2,徐连堂 2,刘敬春 2,史磊 1,潘春磊 1,孙靖轩 1,张鹏 1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41;2.东宁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黑龙江东宁 157200) 中国食用菌2014.1欢迎订阅中国食用菌杂志

摘要: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模式具有保温保湿性好、对空间的利用率高、子实体经济性状好、管理效率高、抗极端天气能力强等特征,具有省水、省地、省工等优点。通过对黑木耳适宜品种、栽培季节、催芽方式、吊袋方法、大棚建造及出耳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技术集成研究,探索出适合黑龙江省气候条件的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模式,经过在黑龙江省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黑木耳;棚室;吊袋;技术集成

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因采取悬挂摆放的方式,在相同面积下,其摆放数量是传统地栽木耳的4倍~5倍。同时,由于棚室生产黑木耳生长过程受天气影响小,品质纯净、无污染,并可实现提前1个月采摘,抢早上市,每袋吊袋耳纯利润比地栽木耳要高出0.5元~1.0元,经济效益可观。但该技术在生产中存在菌种选择不当、菌袋密度大、通风难、制菌要求高、有畸形耳片、棚室温度不易控制和耳片颜色浅等技术难题。本文针对棚室吊袋诸多问题,对关键性栽培要点展开了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工作,以期使黑木耳可以在棚室内健康可持续栽培,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

1 技术要点

【大棚种植木耳前景】

1.1 菌种选择

在东北地区,早春利用棚室立体吊袋栽培黑木耳,产品销售价格高的原因有2个,一是“抢早上市”,这是关键,与地栽相比强调一个“早”字,早增温、早开口、早出耳、早采收、早销售。另外一个就是产品品质优。因此,棚室立体吊袋栽培黑木耳的菌种一般选择中早熟品种,早生快发、出耳齐,品质优,黑、厚、单片,耐水抗逆性强。

1.2 场地选择及棚架结构

栽培场地选择在通风良好、向阳、水源洁净,充足、周围污染源少、不存水、不下沉、地面平整的地块。立体吊袋大棚可用钢架结构(又分镀锌钢管和钢筋材料)或木结构搭建。大棚跨度8m~12m,长度依据栽培场地和栽培数量而定,一般要求为南北走向,大棚两头开门,门宽2m以上,利于通风和降低棚内的湿度,南北走向的大棚,菌袋受光较好。

一般1m2的大棚可挂70袋~80袋。大棚顶高2.8m~3.5m,肩高1.8m~2.0m左右。早春栽培应在大棚的顶部及四周全部覆盖1层塑料膜,塑料膜上再盖上1层遮阳网(遮阳度85%~95%),用于保温、保湿、遮阴和防止降雨过量。钢架结构大棚又分为棚架一体式与棚架分体式,棚架一体式是吊绳就栓在大棚主体框架上,见图1。棚架分体式是大棚与栓绳的框架分开,棚是棚,架是架,见图2。从稳固性的角度,目前比较提倡采用棚架分体式的大棚进行吊袋生产。棚式立体吊袋钢筋一体式结构框架,每万袋需投资1万元~1.5万元。镀锌钢管分体式结构框架,每万袋需投资2万元~2.5万元。

图1棚架一体式

【大棚种植木耳前景】

图2棚架分体式

1.3 棚内设施及消毒

根据大棚的宽度,棚内框架上放置若干横杆,用于栓绑吊绳。每两个横杆为一组,组内横杆间距25cm~30cm,每组横杆之间留出“过道”,距离一般60cm~70cm。每组横杆长度依大棚的长度而定。在“过道”上、下各铺喷水管线1条,上部微喷管每隔120cm处按“品”字形扎眼,按上雾化喷头,下部放微喷水带。待立体吊袋大棚框架搭建完毕后,在地面上撒1层生石灰,防止杂菌发生,并可在地面上垫1层草帘、遮荫网,防止浇水时泥沙溅到子实体上影响产品质量。处理完地面后,将大棚密闭,用菇宝熏蒸消毒。

1.4 栽培季节

春季栽培:菌袋接种期一般在1月~2月,或前一年11月~12月,培养期30d~40d,后熟15d~25d,2月下旬~3月上旬扣大棚塑料薄膜增温,3月中下旬菌袋进棚划口催芽,4月上旬开始挂袋出耳管理,4月下旬~5月初开始采摘,6月下旬~7月上旬采收结束。

秋季栽培:栽培菌袋接种期在3月~4月,菌袋培养期及后熟期在5月~6月,7月下旬~8月上旬进棚划口催芽和出耳管理,10月下旬~11月上旬采收结束。

1.5 菌袋生产的配料、灭菌、接菌、发菌

菌袋生产的配料、灭菌、接菌、发菌等工艺流程同地栽黑木耳完全一致。

1.6 开口封口管理

将培养好的菌袋运进棚后,用开口机开口,一般开“1”、“Y”或“O”形小口,开口直径0.3cm~0.4cm,开口数量180个~220个。从试验及生产中可以得出,开“1”形口(图3),单片率高、出耳齐。开口后将菌袋码跺放在大棚内,一般4层~5层菌袋高为好,避免堆温过高。大棚覆盖遮荫网遮荫,要求散光照射,加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0%左右,持续5d~7d,使菌袋菌丝封住出耳口,即耳线形成,可挂袋进行出耳管理。

图3开“1”形小口

1.7 挂袋

在棚内框架横杆上,每隔20cm~25cm处,按品字形系紧2根(或3根)尼龙绳,并底部打结。然后把已割口的菌袋袋口朝下夹在尼龙绳上,并在2根尼龙绳上扣上两头带钩的细铁钩(长度以5cm为宜),即可吊完1袋,第2袋按同样步骤将菌袋托在细铁钩上,以此类推一直吊完为止。

一般每组尼龙绳可立体吊8袋。吊袋时每行之间应按“品”字形进行,袋与袋之间距离不宜少于20cm,行与行之间距离不能少于25cm。菌袋离地面30cm~50cm左右,利于通风,防止产生畸形木耳,提高产量。为了防止通风时菌袋随风摇晃,相互碰撞使耳芽脱落,吊绳底部用绳链接在一起(图4),这样风再大,菌袋可以随风共同摆动,不相互碰撞。

图4吊绳底部用绳链接,防止相互碰撞

1.8 催芽管理

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立体吊袋栽培黑木耳,大棚内温度控制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尤其是菌袋密集程度高的情况下要严格控制温度,防止高温“烧菌”,“烧菌”的菌袋再遇高温高湿很容易造成一片“绿海”(绿霉污染),见图5。

图5菌袋绿霉污染

菌袋开始挂袋2d~3d内,不可以浇水,温度要靠遮荫网和塑料薄膜调节,使温度控制在20℃~25℃。往地面上浇水,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始终保持在80%左右,待2d~3d菌袋菌丝恢复后可以往菌袋上浇水,每天进行间歇喷水,使湿度达到90%,这阶段切忌浇重水,以保湿为主,每天通风2次,持续7d~10d,耳芽成绿豆大小(图6)。

图6棚式吊袋催芽阶段

1.9 耳片生长期管理子实体边缘分化出耳片,并逐渐向外伸展(图7)。这阶段应逐渐加大浇水量,加大通风,喷水尽量喷雾状水,为保证耳片黑、厚,要适当控制耳片生长速度,原则上棚内温度超过25℃不浇水,早春一般在午后3点至次日9点之前进行间歇喷水,5月后一般在午后5点至次日7点之前浇水,使空气相对湿度始终保持在90%~95%。采取间歇式浇水,浇水30min~40min,停水15min~20min,重复3次~4次。根据气温情况,一般浇水时放下棚膜,不浇水时将棚膜及遮阳网卷到棚顶进行通风和晒袋。正常情况下,喷水后通风,每天通风3次~4次,天热时早晚通风,气温低时在中午通风。温度高、湿度大时还可通过盖遮荫网、掀开棚四周塑料膜进行通风调节,严防高温高湿。

图7黑木耳棚室吊袋耳片生长期

1.10 采收及转潮管理

当黑木耳耳片长到3cm~5cm,耳边下垂时就可以采收(5分熟~6分熟)。大棚内吊袋栽培黑木耳一般在4月中旬、下旬即可采收第1潮黑木耳,5月上旬采收第2潮黑木耳,比全光地摆栽培提前25d~30d。采收木耳后,将大棚的塑料薄膜和遮阳网卷至棚顶,晒袋5d左右,然后再浇水管理,即“干干湿湿”水分管理。晒袋管理是避免耳片发黄的关键措施。不见光、温度高、耳片生长速度过快是耳片黄、薄的主要原因。一般第1潮黑木耳每袋可采干耳20g~25g,耳片圆整、正反面明显、耳片厚、子实体经济性状好。第2潮耳管理方法同第一潮耳大致相同,大湿度、大通风是关键技术。一般可采收3潮耳,产干耳40g·袋-1~60g·袋-1。

1.11 菌袋落地采顶耳

待采完2潮~3潮耳后,如果菌袋仍然比较硬实、洁白,说明菌袋内的营养物质还没有被完全转化,这时可以将吊绳上的菌袋落地,在顶端用刀片开“+”或“#”形口,然后在棚内密集摆放(图8),早晚浇水4次~5次,每次浇水1h,停30min,这样额外可以采干耳10g·袋-1~15g·袋-1。【大棚种植木耳前景】

图8菌袋落地

篇四 大棚种植木耳前景
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篇五 大棚种植木耳前景
北方早春大棚木耳菜栽培技术

篇六 大棚种植木耳前景
东北大棚挂袋黑木耳栽培管理要点

篇七 大棚种植木耳前景
大棚蔬菜种植成本利润和种植技术大全

【大棚种植木耳前景】

大棚蔬菜种植成本利润和种植技术大全

一、大棚构建

(一)棚架类型和结构。塑料大棚的类型结构有很多种。目前推广应用最多的有装配式镀锌薄壁钢管型(简称钢管大棚)和竹木圆拱型大棚两种。主要用于番茄、甜(辣)椒、茄子、黄瓜等夏菜的春季早熟栽培和冬延后栽培,以及育苗、杂交制种等。还有一种竹架小棚,常单独或与大棚配合(即大棚套小棚),用于冬春季茄、瓜类蔬菜育苗和春季早熟栽培。 钢管大棚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中心高2.2米、宽跨度4.5米,长20米,面积90平方米;另一种是中心高2.5米,宽6米,长30米,面积180平方米。使用寿命一般为15年。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还可采用竹架大棚。棚架以毛竹或小圆木为材料搭成,高2米左右,宽4─5米,一般使用寿命为3年。

(二)覆盖材料:大棚覆盖材料有以下几种:

1、普通膜:以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原料,膜厚0.1毫米,无色透明。使用寿命约为半年。

2、多功能长寿膜:是在聚乙烯吹塑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防老化料和表面活性剂制成。浙江省新光塑料厂生产的多功能膜,宽幅7.5米、厚0.06毫米,使用寿命比普通膜长一倍,夜间棚温比其他材料高1─2℃。而且膜不易结水滴,覆盖效果好,成本低、效益高。

3、草被、草扇:用稻草纺织而成,保温性能好,是夜间保温材料。

4、聚乙烯高发泡软片:是白色多气泡的塑料软片,宽1米、厚0.4─0.5厘米,质轻能卷起,保温性与草被相近。

5、无纺布:为一种涤纶长丝,不经织纺的布状物。分黑、白两种,并有不同的密度和厚度,常用规格50克/ ,除保温外还常作遮阳网用。

6、遮阳网:一种塑料织丝网。常用的有黑色和银灰色两种,并有数种密度规格,遮光率各有不同。主要用于夏天遮阳防雨,也可作冬天保温覆盖用。

(三)大棚搭建:选择向阳、避风、高燥、排水良好,没有土壤传染性病害的地方搭棚。

(四)塑料薄膜维护:扣膜时要尽量避免棚膜的机械损伤,特别是竹架大棚,在扣膜前应先把架表面突出的部分削平,或用旧布包扎好。用弹簧固定时,在卡槽处应加垫一层旧报纸。另外要注意避免新旧薄膜长期接触,以免加速新膜的老化。在通风换气时要小心操作。 薄膜受冻或曝晒,会促进老化,钢管在夏天经太阳曝晒,温度可上升到60─70℃,从

而加速薄膜老化破碎。

薄膜使用过程中,难免有破孔,要及时用粘合剂或胶带粘补。

【大棚种植木耳前景】

二、环境特点与调控

大棚因有塑料薄膜覆盖,形成了相对封闭与露地不同的特殊小气候。进行蔬菜大棚栽培,必须掌握大棚内环境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条件,从而获得优质高产。

(一)大棚内环境条件:

1、光照:取决于棚外太阳辐射强度、覆盖材料的光学特点和污染程度。新塑料膜的透光率为80─85%,被尘泥污染的旧膜透光率常低于40%以下。膜面凝聚水滴,由于水滴的漫射作用,可使棚内光照减少10%─20%。棚架和压膜线以及高秆蔬菜的架材都会遮光,在大棚管理上要尽可能避免和排除减弱棚内光照的因素。

2、温度:

(1)温度变化规律:大棚内气温日变化趋势与露地相同,但昼夜温差变幅大。白天光照充足,如果薄膜密闭棚内温度升高很快,最高可达40─50℃,比棚外高20℃以上。阴雨天,增温效果差,夜间棚内最低气温一般比棚外高1─3℃。棚内地温比气温稳定,通常为10─20℃。棚内气温也因位置不同而异,大棚横向分布为中间高、两边低,因此大棚中部的植株往往比两边的植株高大。大棚纵向分布,白天有太阳照射时,温度为顶部高、下部低,夜间、阴天则相反。【大棚种植木耳前景】

(2)逆温现象:聚乙烯覆盖的大棚,冬季有微风晴朗的夜晚,棚内温度有时会出现比棚外还低的现象。其原因是:夜间棚外气温是高处比低处高,由于风的扰动,棚外近地面处可从上层空气中获得热量补充·····························,而大棚内由于覆盖物的阻挡,得不到这部分热量;冬天白天阴凉,土壤贮藏热量少,加上聚乙烯膜对长波辐射率较高,保温性略差,地面有效热辐射大、散热多,从而造成棚内温度低于棚外的现象。

(3)温度调控:大棚的温度调控主要通过通风换气和加温来进行。利用揭膜进行通风换气是降低和控制白天棚内气温最常用的方法,采用遮阳材料,减少大棚的受光量,也能防止棚内气温过高。

冬天,为了减少热量损失,提高气温和土温,棚膜要尽量盖严。可在大棚四周设置风障,大棚内设小棚再采用草片、无纺布、泡沫塑料等多层覆盖等措施。也可采用加温措施提高温

度,如用电热线提高土温,有条件地区可以利用工厂余热、地热水或煤炉等提高棚内温度。大棚内置放水袋(充满水的塑料袋),利用水比热大的特点,白天水袋大量吸收太阳光能,并转化成热能贮藏起来,夜间逐渐释放出来,可提高棚温。

3、空气湿度的调控

(1)大棚空气湿度的变化规律:塑料膜封闭性强,棚内空气与外界空气交换受到阻碍,土壤蒸发和叶面蒸腾的水气难以发散。因此,棚内湿度大。白天,大棚通风情况下,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阴雨天或灌水后可达90%以上。棚内空气相对湿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夜间常为100%。棚内湿空气遇冷后凝结成水膜或水滴附着于薄膜内表面或植株上。

(2)空气湿度的调控:大棚内空气湿度过大,不仅直接影响蔬菜的光合作用和对矿质营养的吸收,而且还有利于病菌孢子的发芽和侵染。因此,要进行通风换气,促进棚内高湿空气与外界低湿空气相交换,可以有效地降低棚内的相对湿度。棚内地热线加温,也可降低相对湿度。采用滴灌技术,并结合地膜复盖栽培,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可以大幅度降低空气湿度(20%左右)。

4、棚内空气成分:由于薄膜覆盖,棚内空气流动和交换受到限制,在蔬菜植株高大、枝叶茂盛的情况下,棚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很剧烈。早上日出之前由于作物呼吸和土壤释放,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比棚外浓度高2─3倍,(330PPM左右);8─9时以后,随着叶片光合作用的增强,可降至100PPM以下。因此,日出后就要酌情进行通风换气,及时补充棚内二氧化碳。另外,可进行人工二氧化碳施肥,浓度为800─1000PPM,在日出后至通风换气前使用。人工施用二氧化碳,在冬春季光照弱、温度低的情况下,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在低温季节,大棚经常密闭保温,很容易积累有毒气体,如氨气、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乙烯等造成危害。当大棚内氨气达5PPM时,植株叶片先端会产生水浸状斑点,继而变黑枯死;当二氧化氮达2.5─3PPM时,叶片发生不规则的绿白色斑点,严重时除叶脉外,全叶都被漂白。氨气和二氧化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氮肥使用不当所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产生,主要是用煤火加温,燃烧不完全,或煤的质量差造成的。由于薄膜老化(塑料管)可释放出乙烯,引起植株早衰,所以过量使用乙烯产品也是原因之一。

为了防止棚内有害气体的积累,不能使用新鲜厩肥作基肥,也不能用尚未腐熟的粪肥作追肥;严禁使用碳酸铵作追肥,用尿素或硫酸铵作追肥时要掺水浇施或穴施后及时覆土;肥料用量要适当不能施用过量;低温季节也要适当通风,以便排除有害气体。另外,用煤质量要好,要充分燃烧。有条件的要用热风或热水管加温,把燃后的废气排出棚外。

5、土壤湿度和盐分:

大棚土壤湿度分布不均匀。靠近棚架两侧的土壤,由于棚外水分渗透较多,加上棚膜上水滴的流淌湿度较大。棚中部则比较干燥。春季大棚种植的黄瓜、茄子特别是地膜栽培的,土壤水分常因不足而严重影响质量。最好能铺设软管滴灌带,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施放肥水,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由于大棚长期覆盖,缺少雨水淋洗,盐分随地下水由下向上移动,容易引起耕作层土壤盐分过量积累,造成盐渍化。因此,要注意适当深耕,施用有机肥,避免长期施用含氯离子或硫酸根离子的肥料。追肥宜淡,最好进行测土施肥。每年要有一定时间不盖膜,或在夏天只盖遮阳网进行遮阳栽培,使土壤得到雨水的溶淋。土壤盐渍化严重时,可采用淹水压盐,效果很好。另外,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是防止土壤盐渍化的一项根本措施。

三、大棚蔬菜周年茬口安排

大棚只有春季茄果类的早熟栽培,一年只利用4─5个月,利用率及效益不高。如果在秋冬季和夏季也利用大棚进行栽培、育苗及留种,可提高生产效益。

(一)育苗─栽培型;其特点是冬季育苗→春季早熟栽培→夏季育苗→秋冬季栽培。冬季育苗一般在11月至翌年的3月中下旬,培育茄果类、瓜类和豆类秧苗。3月中下旬定植,进行春季早熟栽培。夏季6─8月份培育秧苗,如甘蓝、花椰菜、番茄等。秋冬季栽培秋番茄、黄瓜、叶菜、芹菜、葱蒜等。

(二)栽培型:以栽培蔬菜为主,结合育苗。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春季早熟栽培茄子、番茄、黄瓜、辣椒等,夏季种植速生蔬菜,秋季栽培黄瓜、番茄、甘蓝、花椰菜,冬季栽培芹菜、菠菜、生菜、葱蒜类蔬菜;二是间套作,春季进行番茄、辣椒早熟栽培,4─5月份在大棚拱杆旁种植丝瓜任其沿拱杆爬蔓,或在番茄生长后期,在畦边定植冬瓜,利用番茄的支架爬蔓;秋季种植生菜、菜心等;冬季进行育苗。

(三)留种制种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以春季茄瓜类留制种为主,其茬口方式有冬季育苗→春季制留种→秋季栽培芹菜、甘蓝等;一种是以冬春季十字花科自交不亲和采留种为主,夏季进行育苗、秋季栽培茄瓜类蔬菜

四、大棚栽培蔬菜几种形式

(一)春季夏菜早熟栽培

茄瓜类蔬菜早熟栽培是大棚栽培应用最普遍的项目。露地栽培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定植,5月上旬至7月收获。大棚栽培可提前在1─3月定植,3月下旬至7月收获。上市早、产量更高,开花结果期延长,经济效益明显。另外还可根据市场需要,提早播种苋菜、木耳菜、空心菜等喜温绿叶蔬菜,提早上市。

1、品种(组合)选择:番茄早熟品种选用早丰、日本大红×矮红;中熟种选用浙杂5号、苏抗4号、5号等,甜辣椒选用熟性早、抗病、丰产而且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辣椒:

鸡爪×吉林F1、早丰1号;甜椒:加配3号;茄子:闽茄1号、屏东长茄;黄瓜:津春2号、3号等。

2、定植:定植前10天进行扣膜盖棚。每亩施入厩肥或腐熟垃圾肥3000公斤、人粪尿2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开深沟施或全层施,翻入土中。番茄,一个大棚整4条畦,畦带沟1.5米,采用双行定植,行距75厘米,株距20─30厘米,每亩种植2500─3000株。辣椒亩植3000株。茄子株距40─50厘米,每亩栽2000─2400株。黄瓜亩栽植2000─2400株。

3、田间管理:

(1)温度管理:定植后一周内不通风,以保温为主,特别是茄子和黄瓜,应适当保持较高的温度,以利还苗。还苗后还要保持较高温度,番茄苗期生长适温白天20─25℃,夜间10─15℃;茄子生长适温为20─30℃,气温低于15℃时会引起授粉、授精不良;甜(辣)椒生长适温为25─28℃;黄瓜为28─30℃,夜间温度不能低于10℃,5月中、下旬气温逐渐上升,可逐渐拆除裙膜,苗期揭膜通风换气时间在9时─10时,下午15时─16时后要关门盖膜。

(2)肥水管理:定植还苗后,提苗肥以稀薄人粪尿或牲畜肥。番茄,①第一穗果膨大期,复合肥10公斤/亩;第2─3穗果开始膨大期,复合肥30公斤/亩;第4─5穗果开始膨大期,复合肥20公斤/亩。②甜(辣)椒提苗肥施后,在整个生长期间,保持田间湿润,不过干、不积水,薄肥勤施。一般每采收两次追肥一次,复合肥10公斤/亩,盛果期增加施肥量20公斤/亩。茄子追肥与辣椒相似,黄瓜每采收两次追肥一次。

(3)搭架整枝:番茄、黄瓜要插竹扶持植株及引蔓上架,有利结果。番茄要用双杆整枝法,第一花穗以上第一个侧芽留住,以下腋芽及分枝全部摘除。茄子第一朵花、果以下第1分枝留下,其他全部摘除。甜(辣)椒开花结果很有规律,在生长、开花结果过旺,植株生长势小的情况下,把上部花果摘除,以利于下层花果正常生长。

(4)保花保果:春季气温低,番茄,第一、二穗花需用激素保花保果,以提高前期产量,用防落素40PPM点花梗;茄子在开花前1─2天(喇叭形)点花或者用防落素15PPM喷洒;辣椒也可以用防落素喷洒。

保花保果处理应在气温15℃以下进行,高于15℃以上,光照充足则不要处理。浓度要严格控制,不要过高,以免产生副作用。

(二)夏菜秋冬延后栽培

夏菜秋冬延后栽培一般采收期在10─12月,如果通过贮藏保鲜,可延长到春节,经济效益高。

1、栽培季节与品种: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855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