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养殖技术培训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篇一 海马养殖技术培训
海马养殖技术

  (一)概况

  海马亦称“龙落子”、它的形态和游泳姿态都较独特,但却是真正的鱼类。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于鱼纲、海龙目,海龙科。海马在全世界共有20多种,主要栖息于热带海中-我国东南沿海均产,以南海较多。常见的有大海马,日本海马、刺海马,斑海马和克氏海马。这五种海马皆可入药,药效基本相同。

  目前人工养殖的种类主要是斑海马和大海马。

  海马一般体长10厘米左右,大的可达17—20厘米。不同种的海马,形态虽不尽相同,但都具有共同特征:头大,头顶部有冠状突起。吻呈管状,鳃孔裂缝状。头部与身躯成直角形,形似马头。仲:侧扁,弯曲,末端逐渐变细:腹部突起;尾细长,可随意卷曲。躯干部和尾部都具有围绕身体的横向脊突,脊突间即为“环状骨板”。背鳍和胸鳍均由软条组成。体色变异较大,但‘般为淡棕色,廾散布有暗褐或灰白色小点。雄海马的头和身体具有发达的刺,体色和斑点色较深,尾部腹面有袋状的育儿囊。受精卵在囊内发育,雌海马的身体较平滑,色泽均匀。

  海马多生活在近海水藻和海革繁茂、风浪不大的海域,食小型甲壳动物。游泳时头在上,尾在下,身体稍斜,靠扇动背鳍和啕鳍使直立的身体向前运动。静止时,常利用尾部卷曲缠附在海藻的枝叶或其他细小物体上,身体仍保持直立向上的姿态。

  海马是贵重药材之一。其味甘、咸,性温,有补肾壮阳、调气和血、消肿散结、止咳乎喘、止痛强心的功效。主治阳痿、不育、腰腿酸软、失眠、哮喘、跌打伤、瘀滞腹痛、难产等症。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海马还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

  (二)海马养殖技术

  1.海马养殖场地的选择

  为提高人工养殖海马的经济效益,应充分利用天然海水和天然饵料。因此,在选择养殖场址时,必须进行详细调查,充分了解水源和饵料的来源情况。

  海马要求海水的最适比重为1.005一1.027。当海水的比重降低到1.003以下时,海马的生理活动不能正常进行,甚至死亡。此外,水质混浊、泥沙含量大、化学污染较严重的海水,亦不适宜养殖。

  海马的天然饵料主要是小型甲壳动物(如桡足类、枝角类、各种小型虾类等)。通常在海藻丰茂的海岸区,红树林边缘区或者河口咸淡水交汇区,天然饵料资源都较丰富。海马对温度变化有一定的要求。最适水温为19—32℃。当水温上升到33℃时,呼吸加快,上升到34~C以上时,则反应异常,甚至动作失调;当水温降低至12~C时,则停止摄食。根据以上要求

  2.海马饲养池的建造

  海马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生态和生理要求各不相同。为便于管理,可按苗期、幼鱼期、成鱼期和繁殖期分别建池饲养。

  (1)育苗池:

  用于培育初生苗。宜建于采光和通风条件较好的室内,但要避免太阳光直接照射,一般每个池面积0.8—2平方米,水深().6—0.8米。池深的2乃应低于地表,以便借助土层的隔热功能保持池温的相对稳定。四周池壁及池底宜为浅黑色,根据经验这种色调育苗效果较好。

  用大缸来代替水泥和砖建的育苗池,也能取得相同的效果。缸的大小不定,一般以直径70厘米、高80厘米为宜,缸身大部埋于地下,其原理也是借上层保温。

  (2)幼鱼池:

  初生苗在育苗池培养7—15天后,便可转移至幼鱼池饲养。幼鱼池一般面积2—4平方米,水深1米左右。池面应搭盖简易遮荫棚以避免太阳光直晒,同时要配置供、排水设施。

  (3)成鱼池:

  用以饲养商品鱼和培育亲鱼。面积从几十至几百平方米皆可,可根据具体环境条件和养殖规模而定:也可采用南方沿海地区养虾、蟹的“基围塘”建造方法来建造成鱼池。“基围塘”一般建在海边中、高潮带,有涵道与海相通,涵道的进出口处设多道网栅栏。涨潮时,潮水携带丰富的饵料经涵道涌入池中;退潮时,池中陈水可随潮水排出。这样可借潮水的涨落经常更新池水,并充分利用天然饵料和天然海水。池中应经常保持水深1一1.5米。局部池面可没简易遮光设施,以供海马躲避阳光照射。

  (4)亲鱼池:

  用于培育亲鱼,并作为亲鱼发情和交配的场所。池的建造与幼鱼池相同,但面积可稍大些,水深1.5—2米。

  (5)产苗池:

  用于饲养交配后已接受卵的雄鱼,为之提供一个良好的产生幼苗的环境。池的结构可与亲鱼池相同,

  3.饵料

  海马取食时,首先将吻管伸向观察到的饵物,颈部鼓起,然后张开口和鳃盖,把食物吸人口内。所以饵物的大小不能超过吻管的口径,否则其无法吃下。但过于细小的饵物,海马也不喜摄食。野生的海马主要以活饵为食,取食桡足类、枝角类、各种小型虾类及其他小动物。海马食量很大,大海马每天能釆食100多只小虾,小海马每天可釆食300—400只桡足类幼虫。

  人工养殖时,可采用天然饵料结合使用加工饵料。初生海马苗可投喂桡足类六肢幼体和丰年虫。6—30日龄的幼鱼,可投喂桡足类成体,中后期可配合使用少量新鲜虾、鱼的碎肉,逐步驯化改变其只取食活饵的习性。成年海马除摄食海水涨潮时带人鱼池中的天然饵物外,可加喂各种虾类幼苗及虾、鱼的新鲜碎肉,也可使用冷冻保藏的毛虾,糠虾。

  4、放养

  (1)池水准备:

  除成鱼池外,其余各池的池水使用前最好都经过沉淀处理,以除去海水中含有的泥沙和杂质,较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建海水沉淀池。沉淀池为长方形,大小可根据用水量而定。引入的海水在池中经24小时沉淀后,便可使用。

  (2)清池:

  放养前,应先清除养殖池中的污垢和敌害生物,再用硫酸铜或过氧乙酸等消毒药进行浸洗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直至消毒药物洗净为止。

  (3)清池完毕后,引入准备好的海水,放养鱼苗:——般不宜大小混养,并应随着幼鱼成长,逐渐疏养。各级龟苗投放前,要经过挑选,及时淘汰病残和畸形个体。

  (4)饵料投喂:

  根据海马的不同生长阶段,饵料的构成有所不同。每天可投喂2次,投饵量随海马成长而逐渐增加,一般相当于海马体重的5%一10%。

  温度变化对海马的摄食活动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投饵时应注意温度情况。20—30~C为最佳水温.在此温度范围内海马的摄食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所以投饵量也可随之有所增加。水温在14~C以下,摄食量显著减少,温度降互12~C时则停止摄食,因此温度下降时应减少投饵量甚至停止投饵。海马摄食过量的饵料往往不能充分消化便排出体外,不但造成浪费,污染池水,还可导致海马发生消化系统疾病。

  5、海马养殖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1)放养后,水池的排水管或涵道的闸门要关牢,以防池内海水流失。

篇二 海马养殖技术培训
海马的人工养殖技术

(一)海马人工养殖场的建造

1.选址

海马自然生长于环境较好的天然海区,常附着在海藻上。而人工养殖海马时,有些人往往对其生态要求不够重视,在养殖场中常出现水质较差的现象,如盐度偏低、变化幅度大;水质混浊、水中生物繁多,水质不鲜,受到工业污水影响;水中pH值变化幅度大,饵料种类单调、供应不及时、不新鲜,光线过强,水温不稳定等。这些都会给海马养殖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应精心选择场址,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和条件,使海马的稳产高产有基本保证。具体应注意养殖场的以下一些环境条件。

(1)水清无毒

人工养殖海马的场所应选择潮流畅通、风浪较小的港湾,同时注意附近不要有较大的工矿企业,以免海水中流人有毒物质而造成污染。

(2)饵料丰富

养殖场最好选在附近河、池塘较多或是有盐田的地方,这样可以保证饵料生物有充裕的繁殖场所,而种类、数量均多的饵料乃是养殖海马成功的关键。

(3)用电方便

交通便利养殖场最好建有冰厂、冷库等,以便冷藏饵料,解决海马饵料应急的需要,有利于生产发展。电力供应对换水、海马越冬等有不可替代作用,如果无法保证或长时间断电,会造成严重后果。

2.养殖池的要求

目前海马养殖一般用水泥地、池底及四周以浅黑色为最佳。池体要求有2/3埋于地下,使池中水温保持稳定,有注、排水装置,室外池需有遮光设施。

海马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饲养管理要求不同,为了便于管理操作,一般建造三种水池。

(1)育苗池

供亲海马产仔和培育初生海马幼苗用,面积较小,一般0.5—1.0平方米,水深0.5—0.8米。也可以用较大型的阔口水缸(容积150—200公斤)代替。

(2)幼鱼池

用以培养15—20天左右的海马幼鱼,面积稍大,约1.5—3.0平方米,水深0.8—1.0米,也可作为亲海马精养和越冬之用。

(3)成鱼池

用于培养体长6—9厘米以上的幼海马,直至收获。面积5—20平方米均可,水深1.0—1.2米,最好建成若干个长方形水池。为了便于操作管理,在成鱼池旁边要有沉淀池相配套,它比成鱼池大,位置略高,作用是沉淀海水中的泥沙。含有泥沙和杂质的海水必须在该池内沉淀24小时方可打开装有细铁丝网的水门,把水放到养殖池内。

(二)人工育苗

1.亲鱼的选择与精养

亲海马可以通过自行留种、外地引种或自然捕捞获得,选择亲海马时,要以个体大,健康无病,活跃,不浮于水面,摄食力强,体型完整,色美为标准;雌鱼腹胀大,生殖孔突出;雄鱼育儿袋胀大且长的为好。年龄最好为l一2年,雌雄比例按1:1—2:1搭配。亲鱼如需运输到养殖场,应注意方法。短途运输或海上运输,一般采用水桶、水篓或特制的容器,盛水运输;远途陆运多采用尼龙薄膜袋充氧运输。

在海马繁殖季节到来之前,应注意对亲海马的精养工作,雌雄最好分开饲养。一般采取疏养,每立方米水体放养20尾,要保证饵料供应,不可中断,要求鲜活适口,质优量足,使其性腺正常发育。另外此时的水质要保持新鲜。水温恒定,操作时要小心,防止亲海马受伤。

2.交配与幼苗培育

海马繁殖季节较长,每年4一10月均可产仔,5—7月是海马繁殖旺季,育苗效果最好,因此在确定育苗时间的情况下,提前半个月,在水温达到20℃时,将雌雄亲海马按1:1一起混养,让其互相追逐发情交配。这样可自行进行,不需要人工授精,当发现已有育儿的亲海马时,应立即将其移至产苗池中饲养,每个产苗池一般放养2—3尾,以免因拥挤影响胚胎发育。

此时应继续精心饲养,管理操作更要特别小心,力求海水相对密度和温度稳定,水质新鲜,空气流通,饲料充足。

亲海马的胚胎发育完善,即可自行产苗,一般在天亮前,每次产苗在数分钟至10多分钟,但也有延至1—3天的。在短时间内产完苗,苗的质量好;产苗时间长,苗质就差。海马产完苗后,可将亲海马移至精养池内,以免其吞食小海马。海马幼体生活力差,保持水质清洁十分重要,必须经常换水和清除池底污物,通常应每2—3天换水一次。

同时幼体对水温适应性亦差,对水温要求高,水温在22℃以下时,就会发育不良,成活率降低,因此水温要求恒定,换水时前后温差最好不超过2℃,换水时间一般于早晨或上午进行。午后水温一般较高,不宜换水。为避免初生幼苗离水时间过长,最初3—5天内,不必采取搬苗过池全面换水的方法,可以每天在原育苗池用虹吸法排去1/2—2/3旧水,将池底污物吸除,再添人经沉淀的新海水。

健壮的海马苗产出后不久即可白行摄食,一般产出当天即可投放饵料,刚产出后2—3天内,投喂桡足类的无节幼虫或六肢幼虫,以后随苗体长大投以小型至大型桡足类成体或端足类等,每天投饵3—4次。

(3)放养管理

放养前,先用乙醇等对养殖池进行洗刷,再用清水冲洗,直至消毒药物洗净为止,以达到杀死敌害生物卵和鱼的寄生虫为目的,然后向养殖池放沉淀过的海水,深度1—1.5米,并测量池内水温、相对密度,调整至合适程度,再放一定数量竹片作为海马静止时的附着物。选择发育良好、体长2—4厘米的海马苗放人池内,池子的水门要关牢,防止池水流失。放养后,要作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日常管理

(1)调节光线、控制水温夏季水温高、日光强,白天应遮盖竹帘,夜间打开通气;冬季水温低、阳光弱,晚上遮盖薄膜保温,白天揭开晒太阳,以提高水温。

(2)经常观察海马活动情况若发现海马食欲减退、浮头、侧卧、呼吸加速、到处乱窜或失去平衡等不正常现象,应及时找出原因。是水质、温度,还是有病敌害,确定后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3)控制水质,经常换水海马对水中含氧量、相对密度等各种因素变化较为敏感。在雨季要防止淡水进人和污物浸入;平时抽上的海水要经过沉淀后再用,换水时要预先测定水温和相对密度,水温最好在20—30C,温差不能过大。通常水温较高时,应每隔1—2天换水一次;冬天换水温常低于20C时,则每隔4—5天换水一次。

(4)适时调整放养密度

海马不宜大小混养,因此应随海马不断成长,按个体大小分池分批放养,并不断调整放养密度。通常,体长6厘米时,疏至每立方米水体500尾;体长10厘米时,疏至每立方米水体150尾;体长13厘米以上的成海马,则每立方米水体放养30—50尾。

2.饵料的获取和投放

由于海马喜食鲜活饵料,给人工养殖带来了一定困难,现在一般都根据海马不同发育时期的摄食习惯,采用天然捕捞和人工繁殖相结合,活饵和新鲜死饵混合喂养的方法,如海马幼苗所需的桡足类除从河口和天然池塘捕捞外,现在已有人工繁殖的方法。成海马的饵料,可用新鲜毛虾、干毛虾或冷藏毛虾。从幼苗到成鱼的过渡阶段,可用小虾或人工繁殖的糠虾。

在实际生产中,要从三个方面努力扩展饵料来源。

①充分利用天然饵料来源,如桡足类、端足类、糠虾、毛虾、沼虾、白虾、萤虾和磷虾等,通过改进捕捞工具和方法,提高效率和质量。

②大面积人工繁殖饵料,如桡足类的水池培养,可先用2ppm鱼藤精清洗水池,再用80目绢筛过滤后进水,将桡足类引种人池,根据其营养需要,配制一定成分的化肥施人,促其繁殖,约20天即可捕获。边捕边繁殖。糠虾也可用此法繁殖,只是要投喂鱼粉及豆粉饼等固体饲料。

③驯化海马食用冻饵和加工饵料,冷藏的各种虾类,去骨的鱼肉,经绞肉机绞碎,压成条状、切小段,混在鲜饵料中喂养,都可以补充海马饵料之不足。

投饵是一项细致、重要的工作,不可随意进行。从季节上看,7—10月是海马食欲旺盛、成长最快的时期,此时必须做到质精量足,投饵要在白天进行,每隔3—6小时1次,早晨和上午多投些,下午少投些。小苗可采取少量多次投喂的方法。投喂淡水枝角类要严格控制投饵量。成鱼每天投喂2次即可,对非常饥饿的海马投饵量应逐渐增加,不宜一次投得太多,以免海马暴食后引起大量死亡。饵料的大小也要合适,便于海马吞咽,投饵时动作要轻便,不要过多惊扰海马。

3.越冬保种措施

海马是热带、亚热带鱼类,其生长季节主要在夏秋季,当冬季水温低时,摄食减少,生长几乎停止。做好海马的防寒保温、越冬保种工作是人工养殖海马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各地采取的主要防寒措施有以下几种。

(1)尼龙薄膜保温法此法在低温期较短的广东省常用。方法是:在室外水泥池顶上用竹或木搭成“人”字形棚架,上盖尼龙薄膜,与池边连接成一密封的保暖罩,使池中热量不致散失,晴天可以掀开南边部分薄膜,使空气流通。

(2)室内加温法

在玻璃保温房或普通房子内的水泥池可用此法,池底下设火炕道,在炉门烧煤或烧柴末提高水温。如有电也可以可用电热棒,有条件也可用暖气管通人室内。

(3)塑料油缸保温法

在室温低时,用塑料油缸灌热水后放人池中,使塑料油缸半浮池中,热量慢慢扩散于水池此法适用于低温期短的地方使用。四、病害防治海马常因生活条件不良而引起病害,尤其是苗初生至1个月内,病害特别严重,死亡率高,能否避免病害损失,是养殖的关键之一。

1.肠胃炎

(1)症状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得病的海马肛门松弛、红肿、附有白色物。肠胃胀大,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粘液流出,病海马行动呆滞、迟缓、漂浮于水面,食欲减退,鱼体消瘦衰弱致死。海马在各生长阶段均易得此病,尤其苗初生至1个月内,死亡率最高,是毁灭性的病害之一。此病多发于5—10月,尤以6—9月发病率更高。

(2)防治方法

篇三 海马养殖技术培训
海马的人工养殖现状及前景

【海马养殖技术培训】

篇四 海马养殖技术培训
海马的人工养殖与发展前景

【海马养殖技术培训】

篇五 海马养殖技术培训
海马人工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

【海马养殖技术培训】

篇六 海马养殖技术培训
4.1 海马的养殖

第一节海马养殖技术

一、海马简介

海马俗称“水马”属于鱼纲、海龙目、海龙科海马属。

功效:补肾壮阳、强心益脾、止咳平喘、消炎止痛、生肌明目等。

应用:干品入药、药膳、泡酒。

海马市场与行情:

我国海马需求:90年代:5000kg。 2007年:7500-8000kg

价格:2003年:800-1000元/kg 2007年:3000-3200元/kg

2004年:1300-1400元/kg 2008年:3200-3600元/kg

2006年:2000-2200元/kg

广州药店:大海马:7200元/kg

原因:一直以来,海马来自野生,靠渔业偶获。

二、海马的种类、分布与用途

全世界海马有30种,我国分布有6种。中心分布区:北纬30度~南纬30度。

1、斑海马(Hippocampstrimaeutatus) 4、刺海马(Hippocampshistrix)

2、大海马(Hippocampskuda) 5、克氏海马(Hippocampskelloggi)

3、日本海马(Hippocampsjaponicus) 8、冠海马(Hippocampscoronatus)

三、海马的品种及鉴定

克氏海马

体长30~33厘米。为海马中最大的一种。

头冠短小,尖端有5个短小的棘。

吻长,呈管状。眼较大,侧位而高。

骨质环:体部11,尾部39~40;体上各环棱棘短钝

呈瘤状。【海马养殖技术培训】

背鳍线:18~19,较发达,位于躯干最后2体环及

尾部最前2体环的背方

臀鳍线:4,短小

胸鳍18,短宽,略呈扇形,无腹鳍及尾鳍。

尾端卷曲,全体淡黄色,体侧具白色线状斑点。

分布:广东沿海一带;福建、台湾沿海亦有。

大海马

体长20~24厘米。头冠较低,顶端具5个短钝粗棘。

吻长恰等于眶后头长。

骨质环体部11,尾部35~36;头部及体环与尾环上的小棘均不甚明显。

背鳍17,臀鳍4,胸鳍16。

体呈黑褐色,头部及体侧有细小暗黑色斑点,有弥散细小的银白色斑点,

背鳍有黑色纵列斑纹,臀、胸鳍淡色。

分布:广东沿海及海南岛。

刺海马

体形较大,体长20~24厘米。背鳍18;臀鳍4;胸

鳍18。体环11+35~36。头冠不高,尖端具4~5细而尖

锐的小棘。吻细长,呈管状;吻长大于或等于眶后之头长。

体上各骨环接结处及头部的小棘特别发达,仅后部尾环的

小棘不甚明显。这是刺海马有别于其他种类的特征。体为

淡黄褐色,背鳍近尖端具一纵列斑点,臀、胸鳍淡色,体上

小棘尖端呈黑色。

分布于我国广东沿海及福建;日本、朝鲜、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东非和红海。

斑海马

体长10~18厘米。头冠短小,顶端具5个小突棘。吻管较短,不及头

长的1/2。

骨质环体部11,尾部40~41;体节1、4、7、11骨环和尾节1、5、9、13、17骨环的背方接结处呈隆起状嵴,背侧方棘亦较其他种类为大。背鳍20~21,臀鳍4,胸鳍17~18。 体黄褐色乃至黑褐色,眼上具放射状褐色斑纹,体侧背方第1、4、7节小棘基部各具一大黑斑,是斑海马与其他种海马的不同特征。

分布:福建、广东沿海。

日本海马

体长76~100毫米。

骨质环体部11,尾部37~38;躯干部第1、4、7、11和尾部5、

9、10、12体环棱棘特别发达。

背鳍16~17,臀鳍4,胸鳍13。

体灰褐色,头上、吻部及颊部具不规则斑纹,体侧亦有不规则斑

纹,腹缘黑褐色。

分布辽宁、河北、山东、广东沿海。

形态检索表

1、背鳍17,胸鳍16,体环11+35~36,体上棘特发达…………刺海马

2、体上无发达棘,背鳍17,胸鳍163、背鳍20~21,胸鳍17~18,体环11+40~41;

背方第1、4、7节小棘基部各具一大黑斑………………斑海马

4、体形大,背鳍18~19,胸鳍18,体部11+39~40;

体上具有线状斑点或呈虫纹状…… ……克氏海马

5、体长7厘米以下不具硬而长的刺…… ……日本海马(海蛆)

商品伪品:去处内脏的同时,向海马腹内添加杂质;石灰、泥浆、沙石等;铅丝、铁粉等;蛋青、玉米面,豆面等

四 海马的药膳配方精选

五 海马的生活习性

(1) 栖息和运动

①生性懒惰、随波逐流:海马可拟态变色,喜栖于藻丛或海韭菜繁生的潮下带海区,常以卷曲的尾部缠附于海藻的茎枝之上,有时也倒挂于漂浮着的海藻或其它物体上,随波逐流。即使为了摄食或其它原因暂时离开缠附物,游泳一段距离之后,又找到其它物体附着之上。 ②遵守作息时间,直立“行走”,形体优美:海马的游泳姿势十分优美,鱼体直立水中,完全赖以背鳍和胸鳍高频率地作波状摆动(每秒钟10次)而作缓慢的游动(每分钟仅达1~ 3m)。海马的活动一般多在白天(上午和下午),晚上则呈静止状态。

③洁癖:海马在水质变劣、氧气不足或受敌害侵袭时,往往因咽肌收缩而发出咯咯的响声,这给养殖者发出“求救”的信号,但在摄食水面上的饵料时也会发声,应加以区别

(2) 对环境的适应

1水温:海马的适温范围,一般在12-32℃之间,最适水温为28℃左 右。 ○

②盐度:海马为广盐性鱼类,在10-3‰ 的盐度范围内均能生活。初生苗对盐度适应能力差,一般要求盐度在15‰以上。在长时间低盐环境中,亲海马不能正常繁殖,盐度在10‰以上方可。

③溶解氧:水中氧气的需要量却很大,一般要求溶氧在3m1/L以上,溶氧低于2.5m1/L时,海马缺氧状,其表现一般是食欲减弱,浮头、呼吸加快而发声,以至乱撞,最后沉底死亡。育儿期的亲海马和幼海马对氧气的需要量更高。

光照:海马对光照强度有一定的要求,光线太弱,不利于海马的活动和摄食,长时间光线太弱,海马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但也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光线太强,藻类大量繁殖,常会引起各种疾病。海马有趋光性,尤其幼苗较易趋光集群,应注意由此而造成的局部缺氧引起的死亡。海马适宜的光照范围在3000—6000lx。水的透明度以1.5m左右为宜。 pH值:海马适宜的海水pH值在7.8—8.4之间。

(3) 摄食习性

樱桃小口:海马是靠鳃盖和吻的伸张活动吞食食物,饵料的大小以不超过吻径为度。对饵料的种类和鲜度有一定选择性。海马的觅食视距仅为1m左右,饵料要投在经常群集处。 食饵种类:小型甲壳动物:主要有挠足类、蔓足类的藤壶幼体;虾类:的幼体及成体、萤虾、糠虾和钩虾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以摄食糠虾和樱虾效果最好,其次为足类和端足类。淡水枝角类等也可为食,但要注意避免因在海水中迅速死亡以污染水质。

六 海马养殖现状

(1)我国养殖始于50年代,技术领先。(2)50~80年代,集中了解海马的生物学特性研究。(3)目前国内有两大养殖基地,广东汕尾和山东青岛。

七 海马养殖关键技术

(1) 海马人工养殖模式

① 水缸养殖

容器:阔口陶缸、木桶、塑胶桶等,规格为1立方米左右。缺点:水体小,水温波动大,水质易受残饵及排泻物污染。投养密度:50~100尾/立方米。注意事项:每天换入1/2新鲜水,每隔1~2天导缸一次。优点:成本小,不受地域限制,适合农户养殖

② 海塘养殖

容器:选择地势好位置围建池塘,利用大潮纳水,低潮下涵闸蓄水进行养殖。

缺点(1)水交换量受到限制,容易导致塘水变肥,孳生浮游藻类,塘水变浑浊,引起海马死亡。(2)无法投放死鱼虾,只能共养活虾。

投养密度:2~3万尾/亩。注意事项:投放前需先栽种绿苔,每隔3~5天换注1/4~1/3新鲜海水。优点:排污困难,难以掌握投饵量

3泥池养殖(普遍采用) ○【海马养殖技术培训】

容器:4~5平方米,深2米的水泥池,同时配有遮光、防雨、通风等设备。 投养密度:100尾/立方米,如有通气设备,可200尾/立方米。

优点:能进行规模化养殖,有利于养殖企业向大企业发展,能实现高密度养殖,提高了单位水体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能人工调节各种理化和生物因素,海马生活稳定生长快成活率高。 缺点;初期成本高注意事项:保持养殖水体生态良好。

(2) 养殖设施

A.养殖池:水池底及四周黑色,有注排水装置,2/3埋于土下,使池水温度稳定,室外有遮光设备。

B.育苗池:培养初生苗及精养亲海马,面积1~2平米,深0.6~1米。

C.幼鱼池:培养15天以后至6cm以内的幼海马及精养亲海马。2~6平米,深度0.8~1米。

D.成鱼池:培育6cm以上的幼海马,直至成海马或亲海马,5~20平米,深度0.8~1.2米

(3) 饲饵的获取

A. 人工自然水域捕捞桡足类浮游甲壳虫。或者糠虾。

-B.人工饲养饵料生物:糠虾养殖:用2×106鱼藤精清池,引种糠虾,池内适当施肥,投喂

鱼粉及豆饼粉等,待糠虾繁殖到一定密度捕捞

(4) 海马的人工繁殖

亲鱼的选育

外形条件:挑选生长良好、体形匀称、行动活跃、1~2 龄的成鱼作亲鱼,雌鱼要挑选腹部

【海马养殖技术培训】

较膨大,生殖乳突明显的。雄鱼则应选取育儿囊较大的。组成比例:雌、雄各半。精养:亲鱼池的水质应保持清新洁净,避免机械损伤和水温剧变。溶氧量在4 毫克/升以上,光照强度在500 ~1000 勒克司之间。

饵料要求:亲鱼的饵料必须新鲜、优质、多样、适口、充足、大小适宜。

放养密度:应比一般成鱼的养殖密度小,通常每立方米水体放养20 尾左右。 发情与交配

发情表现:性成熟的海马往往在早晨发情,表现为雌雄相互追逐,斑海马多为雄性追逐雌性。这时海马的体色由深变浅,这种浅色通常称为“婚姻色”。

交配过程:雌雄间的追逐求偶活动逐渐使雄海马进入可接受卵的状态,雌海马的生殖乳突便与雄海马已经张开的育儿囊口相接,并将卵排人育儿囊中。整个排卵过程中只需1 ~2 分钟,然后育儿囊马上关闭。每次产卵100 ~300 粒,少数健壮的雌体产卵量可达800 粒左右。进人育儿囊的鱼卵,在囊中受精、发育。

产苗

雄鱼转入产苗池:接受卵后的雄鱼,育儿囊逐渐膨大,经8 ~20 天后可孵出鱼苗。临产前应将雄鱼自亲鱼池移至产苗池专养,以免受其他亲鱼干扰,也便于以后转移初生苗。产苗池应保持安静,除水质要好外,还要注意水体环境的稳定。

幼鱼移入育苗池:产苗多在黎明前后,持续时间数分钟至10 多分钟。刚产出的仔海马体长约1 .5 厘米,已具备独立生活能力。这些初生苗很快成群浮上水面,吸人空气以充填鳔囊,然后分散活动。这时应及时将初生苗与亲鱼分开,转移到育苗池去,以防初生苗被亲鱼吞食。 育苗

分级饲养:初生苗适应能力最差,管理要求最严。初生苗在 1 个月内的水温、水比重要求相对稳定,最适水温为 25-29℃ , 水温差应不超过 2 ℃,水温降至 20 ℃以下,会造成初生苗大量死亡。海水比重最好为 1.009 ,绝不能低于 1.006 ,也不宜高过 1.025 。 放养密度:每平方米育苗池,初生苗可投放 1000尾左右,体长 4 ~ 6 厘米的可投放 500尾左右。体长 6 厘米以上的只投放 300 尾,这时一般应转移至幼鱼池饲养

七疾病防治

肠胃病

防治方法:保持水质和饵料清洁,适当减少投饵量,能使病情减轻。从苗初生开始用药,坚持半个月,可提高成活率。保持水质和饵料清洁,适当减少投饵量,能使病情减轻。适用药物:氯霉素、合霉素、青霉素、土霉素等抗生素肤毛病。

用药方法:全池泼洒,每立方水体100~200万单位。2~3天换水的同时下药一次,直至病态消除为止。

肤毛病

病症:海马苗成“毛毛虫”状,因身体受到刺激,常作挣扎状摆动,使索饵困难,逐渐瘦弱而死。寄生处常发生烂皮,是否为该病的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病因:海水螅或聚缩虫大量附生在海马体外,肉眼能清楚看到。

流行情况:各阶段均可能发病,对海马苗危害较重。海水螅寄生发生在冬春季节,多数寄生在大海马身体上,而聚缩虫寄生发生在夏秋季,大海马、斑海马同样易被寄生。

防治措施:使用0.1 %的甲醛溶液浸浴0.5h,24h后,海水螅便可脱落死亡。

断尾病

症:病原体多寄生在尾部。寄生后,海马的尾部或躯体缠绕一圈,外观似树枝状的几

质鞘,为病原体的分泌物。根部分枝向四周外方生长,常形成一簇根状物拖在海马体 影响海马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海马的尾部局部断掉,少量死亡。

病因:是一种枝状海水螅寄生所致。

流行情况:多在夏秋季,斑海马和大海马均可被寄生,对幼苗和幼鱼危害较严重。

防治措施:用0.1%甲醛溶液浸浴20min,寄生在海马体上的枝状海水螅24h后死亡腐烂,但其分泌的几丁质根状物仍附着在身体上,须经一段时间后方能断裂脱落。

气泡病

病症:病海马身体各处表皮膨起,似水火烫伤的水泡。导致运动不自由,失去平衡,漂浮水面。长在吻部的气泡能使海马呼吸闭塞,并发生炎症而造成死亡。

病因:水质不洁,光线过强,均易患此病,尤其在雨后天晴时更易发生。此病可能与前述鱼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856416.html

    上一篇:简单的盘发发型

    下一篇:轻食店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