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张苑:都说北京的秋天是最好的季节,天高云淡,微风拂面,尤其是畅游在这花海里,看着花儿争奇斗艳的开着,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不过我发现这儿高兴的可不只我一个,喏,还有那些小家伙们。
您瞧瞧这些蜜蜂在花丛中兴高采烈的,真是忙得不亦乐乎。不过张苑却犯起了嘀咕,因为按照北方传统走蜂的习惯,现在蜜蜂早已经是离开北京,出去打工了,可是在这延庆县大庄科乡怎么还会有那么多蜜蜂呢?张苑决定跟着蜜蜂去一探究竟。
咳,没想到蜜蜂竟然把张苑引进了一个蜜蜂谷。不过这里却看不到戴着面罩的养蜂人,只有一箱箱隐秘在树林里的蜂箱。工作人员倒是熟门熟路的把张苑领到蜂箱前。
工作人员:您看,这就是我们的蜂群,蜜蜂质量都非常好,您可以随便选一个。
张苑:这是什么意思?
工作人员:您不是来认养蜜蜂的吗?
张苑:认养蜜蜂?!
原来这个蜜蜂谷是大庄科乡的养蜂人特意为蜜蜂们安的家,人们来到蜜蜂谷,可以像认养小宠物一样,认养一定数量的蜜蜂。嚯,真没想到误闯蜜蜂谷却有了这样一个意外的收获,不过张苑还是很纳闷,这到底是什么蜜蜂?难道不用走蜂吗?
咱们现在基本上是意大利蜂,我们又叫意蜂。养蜂是两种形式,一种叫做转地养蜂,就是你说的走蜂。还有种叫定地养蜂,定地养蜂就根据当地的资源。像咱们的蜂场就是定地养蜂。这个地方环境植被很好,蜜源很多,但是主要的在这个地区就是荆条。
大庄科乡山清水秀,东有莲花山森林公园,西有双秀峰自然风景区,一年四季三季有花,蜜源多样,是天然养蜂乡。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现在大庄科乡的蜜蜂很少长途跋涉、四处奔波了,都住进了蜜蜂谷,成了名符其实的留守蜜蜂。靠着认养,这些留守蜜蜂也成了大庄科乡的一块招牌。
张苑:您看像认养蜜蜂一般会……
记者:蜜,这个就是留给它吃的,你来的晚了一点,前一阵这里多得是。
看来张苑要想吃到现刮的巢蜜只能等来年了,不过有些游客早已经是尝到了甜头。花500块钱认养一箱蜜蜂,每到产蜜的高峰期,可以过来现场参与摇蜜,现摇现吃,那滋味别提多美了。碰上高产的年份,一年过来摇个五六次也不成问题。
游客: 我们是从北京过来的,因为有朋友介绍我们过来,说这边风景好,还可以认养蜜蜂。
游客:风景好,气候好,应该产出来的蜜好吃。
游客:总是比较放心,因为是自己看着做出来的东西。
游客:周末放假带着家人来,带着孩子,特别喜欢体验这种蜂农生活。
为了不让我们的记者失望而归,蜜蜂谷的工作人员老魏特意找来了两块巢胚,打算现场摇蜜,也让张苑尝尝甜头。
瞧把记者美的,这么有意思的体验,也难怪会吸引那么多认养蜜蜂的游客积极参与了。不过游客花500块钱认养一箱年产蜜量百公斤的蜜蜂,蜂农会不会亏本呢?
哈,看来记者的担心是多余的了,游客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蜂蜜、蜂王浆、花粉等不同的蜂产品。
合作社负责人:原来传统养蜜蜂都是人家过来收点蜂蜜,有人收就收,没人收就在那放着。通过成立咱们的合作社以后,连结合民俗旅游,现在销得不错,得增加40%以上。
老高:养了八十群蜂,每年基本收入在六万块左右,靠旅游、靠游客往出销售。他们都说,高师傅等您峰子摇蜜的时候,给我打一电话,我还来买您的蜜。我说,好啊,谢谢你们啊。
如今,大庄科乡的养蜂人不用东奔西走,开始忙里偷闲,把养蜜蜂和经营农家乐结合了起来;而当地的养蜂合作社则做起了有声有色的蜂蜜加工。再加上慕名而来的游客,现在的大庄科乡可是一天比一天热闹。
乡长:我们这个养蜂跟旅游相结合,通过这种结合,蜂产品的效益应该在传统产业的一倍以上。
张苑:没想到一次误打误撞,竟然让我发现了蜜蜂谷的秘密,认识了这群淘气又可爱的留守蜜蜂,对了,还有这个,没错,这是蜂蜜酒!没想到吧?
工作人员:张记者,你到底想认养哪箱蜜蜂啊?
张苑:嘿,差点忘了,走吧,要不,您也来认养一箱?
致富经:稀罕的蜂蜜 说赚就赚(2016.4.25)
他从小怕蜜蜂,见了就跑。但命运却让他在20年里和蜜蜂相伴。普通的蜂蜜,在他手里变化多端。他的思路天马行空,让蜜蜂听话,在瓶子里筑巢。安徽芜湖的崔红旗,养蜂二十年,从传统到时尚,靠着小小的蜜蜂,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
每年三四月份,金黄色油菜花在全国各地陆续盛开。穿梭在其中的,不仅有爱拍照的游客,还有一群勤劳的小蜜蜂。
蜜蜂每天要往返十多次外出采蜜,这样高0.6米的蜂箱就是它的家,这个小木栓就是出入的大门,蜜蜂采到的蜜放在这一小格一小格六边形的蜂脾里,我们喝到的蜂蜜就是把蜂脾通过离心力甩成这样的液体蜂蜜。但在安徽芜湖,有个人却让蜜蜂把巢筑在了这样的玻璃瓶里,这里边究竟是什么样子,想要看一眼还得用锤子敲。
崔红旗:这个瓶底是椭圆形的,你看到没有,就长在这个瓶子里面,就是蜜蜂自己依瓶而建。
【高州百兴养蜂合作社】记者:包括你看这个侧面,都是沿着瓶子壁慢慢贴上去。
崔红旗:我们继续敲,好吧。
这种蜂巢蜜看着新鲜,很多人第一次尝感觉也是不一样。
消费者1:以前市场上买的蜂蜜都是放到水里和着喝的那种,这个就是嚼着吃的蜂蜜,非常的特别。
消费者2:(别的)蜂蜜没有看到这种蜂巢,看起来不放心一样,这种看起来放心一点,正宗。
消费者3:我吃过蜂蜜没吃过这种。
记者:有什么不一样吗?
消费者3:有嚼劲。
蜂巢蜜,顾名思义,就是带着蜂巢一起卖的蜜,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把蜂巢带蜜一起割下来装进瓶子里就行了,很简单,不过,在安徽芜湖见到的蜂巢蜜,虽然也在瓶子里,但是和以前的不一样,蜂巢与瓶子边缘连接得非常紧密,好像是粘在一起的。
崔红旗:你看,我敲开以后,它是顺着瓶子而建的(蜂巢),你看它就是长在这瓶子上。
记者:我拿一下,(一瓶)好沉啊,也就是说这一块都连接得特别紧,动不了。
崔红旗:动不了,它已经粘住了,它整个长在这个瓶底下面。
记者:粘性好大。
在瓶子里酿蜜,蜜蜂怎么就会听话乖乖的钻进去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就连养了几十年蜜蜂的人一看到这种特殊的蜂蜜都觉得稀罕。
蜂农:瓶子里做的,没见过。
记者:稀罕吗?
蜂农:没见过,什么?送给我?
记者:让您看看,您觉得稀罕吗?
蜂农:稀罕,瓶子里做的(蜂蜜)稀罕。
【高州百兴养蜂合作社】蜂农高自宝:这个比较难做。
记者:为什么说难做?
蜂农高自宝:因为把瓶子放在蜂箱里面,蜜蜂做起来很慢。
蜂农胡坤生:就是有这个怀疑,这个瓶子里蜜蜂怎么能愿意钻进去,酿蜜酿在里面,我们一起跑的十家都没有,少见。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见这种特殊的蜂巢蜜,当地的蜂农告诉记者,要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就得去找一个人,这个人可不一般,在当地,甚至是全国,很多养蜂人都知道他。
蜂农:他非常牛,全国他是“第一蜂”,我们做这种产品,都要他亲自指导的,他不指导,我们不知道怎么弄。
蜂农高自宝:像我们想象不到的他能想象到,有能力,感觉不是一般人。
蜂农:老大,在这里做得挺好的,他搞得蛮好,这个年头赚钱多。
蜂农钱泽林:我们养蜂界基本都佩服他,脑瓜转得快。
他叫崔红旗,就是蜂农们口中的那个牛人,如何在让蜜蜂在瓶子里酿蜜是他的秘密,记者刚去采访,他就忙着准备,想让记者看看,他是如何让小蜜蜂自己钻进瓶子的。没过几分钟,就在准备的过程中,意外发生了,正在拍摄的摄像老师突然脱起了衣服。
记者:你们给他看一下。
崔红旗:有没有蛰到,蛰到把针拔出来。
记者:你给看一下,哪里有啊?
崔红旗:蜜蜂还在里面。
记者:哪里哪里,先别拿出来我们看一下?
崔红旗:已经掉了。
记者:你给涂了点什么?
崔红旗:涂点蜂王浆,已经蛰了一口了。
记者:这是刚才蛰他的蜜蜂?
崔红旗:不是,他要给你表演一下怎么蛰。
记者:这还要表演。
崔红旗:蜜蜂蛰一口,针在这里。
记者:就是这样的,天呢?你现在已经不怕蛰了吧?
蜂农:不怕。
虽然被蜜蜂蜇是拍摄途中的小插曲,蜂农们已经见怪不怪,他们每个人不知道都被蜜蜂蜇了多少次,但很多蜂农都不知道的是,他们现在跟着的这个带头大哥崔红旗,曾经见到蜜蜂的样子比我们摄像被蛰更不淡定。
老婆高玉梅:见了蜂箱绕着走,就是怕,躲着跑。
记者:这么夸张。
老婆高玉梅:真的,他不愿意养,就是蛰得疼。
崔红旗:每次蛰了以后开始疼,后来肿,又难看,当时不想从事这个行业。
崔红旗1974年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的一个养蜂世家,父母和家里三个姐姐都靠养蜜蜂为生,1993年,高中毕业后崔红旗说什么也不肯和家人一样,除了害怕蜜蜂,他有自己的想法。
崔红旗:当时很排斥养蜂这个行业,长大后不想养这个,因为看到爸爸妈妈也很辛苦,看他们在外漂泊,也经常不回家,就是感觉父母心特别狠。
当蜂农辛苦,追着花期跑,到哪里都是这样一顶帐篷,吃喝拉撒都在里面,心气高的崔红旗说什么也不愿意养蜜蜂,虽然家人反对,但父母还是尊重他的想法,给崔红旗花5万元买了一辆货车搞运输,但谁都没有想到,三年时间,崔红旗开货车不仅没赚钱,还欠下了七八万元债务,选择了几个行业后他还是硬着头皮接手家族事业——养蜜蜂。
1997年到2003年,崔红旗走南闯北,四处采蜜,就在这时,他表现出和普通蜂农不一样的一面,崔红旗一边自己养蜜蜂,一边记录着各地不同时节的蜂蜜产量和蜂农的联系方式,到2003年,崔红旗积累了满满的几本笔记,自己对养蜜蜂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老婆高玉梅:非常爱小蜜蜂,看到蜜蜂在树上,要是没有回家,他晚上看见了就把它捧回家,摆在箱子里,就是那种痴迷。
崔红旗:蜜蜂就像一个家一样,它很团结,分工很明细,干活也任劳任怨,我把浮躁的心沉下来之后,真正从事这个行业的时候,也锁定这个行业是我一生从事的职业,干着干着就爱上它了,就不离不弃。
除了对蜜蜂的情感,崔红旗也看到了蜂蜜未来的商机,2003年,崔红旗成立了芜湖市第一家养蜂专业合作社,有50几个农户跟着他一起养蜜蜂,崔红旗负责收蜜,再帮农户卖出去,每年几百吨的产品让他练就了一身识别蜂蜜的本领,蜂蜜好不好,他有很多妙招,记者去采访时,他就想考考我们。
崔红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这里有两瓶都号称是紫云英蜂蜜。
【高州百兴养蜂合作社】记者:我看这个外形好像也都是一样,看颜色没什么区别。
崔红旗:对,先装等量的蜂蜜进去。
记者:我装(2号小瓶包装)的,你装(1号大瓶包装)的。
崔红旗:好的。
记者:我这瓶是52.7g,你的是53.1g,差不多了。
取等量蜂蜜,再加入比蜂蜜多两倍的水,让两瓶的重量一致。
记者:加完水后这两瓶都是182g,这个是我的(蜂蜜),那个是你的(蜂蜜),咱两分清楚了。
崔红旗:颜色现在看起来还是一样。
记者:对,现在看起来还是一样。
崔红旗:现在开始摇晃。
记者:摇晃,拧紧了。
崔红旗:用力摇晃。
记者:预备开始。
摇晃一分钟后。
崔红旗:放在这里。
记者:现在已经看出来有不一样的地方了。
崔红旗:你看,一个泡沫很丰富,一个没有泡沫,你知道哪个是好的哪个是坏的吗?
上一篇:山东灌汤小笼包的做法
下一篇:属鸡本命年199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