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种植技术亩产利润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篇一 黄精种植技术亩产利润
黄精种植效益高好赚钱,亩效益可达5万元

  [每日农经]种下黄精赚“黄金” 20160621

  来到云南省普洱市,雨季的到来,给记者进山寻宝增加了不少难度。记者要找的这个宝贝就在深山密林里,那么到底是什么呢?

  记者 孙志鹏:老乡,老乡,您这扛着锄头干什么去啊?

  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威远镇文朗村种植户 杨勇:挖“黄金”。

  记者:挖什么?黄金啊?这可不得了啊,扛着把锄头都能把黄金挖出来。这我得跟着凑凑热闹,没准儿一不小心这就发大财了。等等我,老乡。

  

  山上密林里有黄金,虽然是将信将疑,想想还是够诱人的,那么到底能不能找到黄金呢?

  记者:老乡,咱要挖的这个黄金纯度高不高啊?

  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威远镇文朗村种植户 杨勇:什么纯度啊?

  记者:黄金不都论纯度吗?

  老乡:你搞错啦。我说的“黄金”是中药的“黄精”啊。

  记者:黄精啊?我还以为能发笔财呢,你看看,真是普通话不好害死人啊。

  种植户杨勇把记者带到了他自己的黄精种植基地里。

  杨勇:这棵就是了。

  记者:这棵就是啊?这个现在能挖吗?

  杨勇:还不能挖。

  记者:不能挖啊?那什么样的能挖啊?

  杨勇:看,他们现在正在挖,上面的黄精就大了。

  记者:走,咱上去看看去。

  杨勇:孙记者, 你看,这棵就大了。

  记者:哦,这么长,这个。这个现在就能挖了,是吧?

  杨勇:是的,现在可以挖了。

  记者:来来,咱挖出来看看。您看这上面的部分,这得有两米多长了。

  树林下有丰富的松针和落叶,上面的土很松软。但挖黄精时一定要小心翼翼,免得不小心给弄断了。

  记者 吴兴民:一般像这个比较成熟的黄精个头在多大啊?

  杨勇:成熟的可能三四公斤吧。

  记者:三四公斤?您看,这是比较完整的黄精的植株就是这样的。这下面是入药的部分。这棵长得有几年你估计?

  杨勇:有四年吧。

  记者:四年。你怎么看出来的?

  杨勇:它一排排的。

  记者:一年长出来这么一块,第二年又长出来一块。

  杨勇:你看就是这样的。

  记者:外形有点像大姜。这一块,我掂量着应该能有个1公斤多。像这样一棵大概市场上能卖多少钱?

  杨勇:鲜的十五六元钱一斤吧,干的现在是四五十元钱一斤吧。

  四年前杨勇在这一片树林下种上了的黄精,今年已经可以挖了。

  黄精,又名鸡头黄精、黄鸡菜、老虎姜、鸡爪参等名称,我国野生黄精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并且蕴藏量巨大,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研究员 梁泉:黄精,这是一个药食同源的植物,它按归经讲,一个是入肺,入肾,入脾。可以健脾,可以养肾,可以润肺,它有这个功效。

  黄精不仅药食兼用,它还具有观赏价值,随着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野生黄精也越挖越少了。

  种植户 赵仕勇:野生的越来越少了。

  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野生的却越来越少,从4年前开始,杨勇开始育苗,这里就是他的黄精育苗基地,每年这个季节,他都要育上一批黄精苗。

  杨勇:这是育苗,就是这个样子的。种个一两亩吧。

  记者:你育了苗之后能种多少?

  杨勇:五六百亩吧。

  那么这用来育苗的黄精都是从哪来的呢?原来都是山上的野生黄精,杨勇也特意要带记者去山里寻找一下野生黄精。

  杨勇:这个就是。

  记者:噢,这个就是黄精啊?这怎么这么一丁点儿啊?

  杨勇:这个很小。

  记者:这叶子也是被虫吃了?

  杨勇:是的,被虫吃了。

  记者:咱给他挖出来,看看这个野生的长什么样。这太好挖了。这个下面很小。这个还真是跟一头姜似的。就这么大点儿。你像这种大小的长几年了?

  杨勇:第三年了。

  挖来野生的小黄精进行育苗,然后再移栽到树林下,就是所谓的林下仿野生种植。

  这种种植模式四年收一茬,亩产量可达3吨,亩效益可达5万元左右。

  

  在当地,还有一位种植户种植黄精很有名,记者驱车2个多小时找到了他。

  记者:石大哥,您不是要带我看黄精吗?这怎么进了茶园了?

  种植户石凤益:对啊,我的黄精是种在茶园里面。

  记者:哦,就在这茶园里头啊。

  种植户 石凤益:我们这里的黄精全部都是种在茶园里面,用套种的形式。

  记者:那这个茶树跟种的黄精之间会不会争肥呢?

  种植户 石凤益:不会不会,茶叶根比较深。黄精的根比较浅。茶叶落下来的叶子对黄精非常好,它不会争肥。

  记者:说这个黄精跟茶树种在一块儿互相之间没有影响,这事儿我还真是稍微有那么一丁点儿不相信,那怎么来验证一下呢?这不,我请石大哥挖一颗黄精出来,咱们看看这个黄精长得到底怎么样?

  记者:石大哥,这棵挖好了吗?

  石凤益:挖好啦。

  记者:咱们来看看。

  记者:您看这一人多高。我啊,身高是2米26,开个玩笑啊,我身高是1米7多啊,那这根杆子跟我这么一比,您看,这个长度大概至少在2米以上。咱们这个黄精的杆子一般都得长这么长吗?

  石凤益:嗯,这一版都这么长的。

  记者:这个是长了几年啊?

  石凤益:这个长了三年了。

  记者:三年了。这一颗你估摸着大概有多重?

  石凤益:这个最起码有一公斤左右。

  记者:地头间新鲜的黄精大概能卖到什么价格?

  石凤益 :十五六块一公斤。

  记者 吴兴民:一亩地能产多少呢?

  石凤益:我们种在茶园里,差不多就是一亩地三年左右就是两吨吧。

  看来茶园套种的种植效益也不错。黄精是一种药食兼用的植物,根茎含有大量淀粉、糖分、脂肪、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黄精不仅能充饥,又有健身的作用。那么在当地都怎么吃呢?

  彝族老乡热情好客,对远来的客人是载歌载舞,招待客人最常用的菜肴就是黄精炖土鸡。那么这炖土鸡的黄精到底味道如何呢?

  记者:您看,咱们当地用黄精做出来的特色菜,这个是黄精炖土鸡,这个是炸黄精。咱们尝尝黄精炖在土鸡里面是什么味道。看这个,切成薄片以后啊,看起来就非常晶莹剔透,非常有卖相,这个口感啊,就跟咱平时做的萝卜炖牛腩里的萝卜这个口感差不多,不是特别脆,但是比较软糯, 也有一点点嚼劲儿。我以为它这个药味儿会特别大,其实吃起来只是有一股淡淡的中草药的味道,有点儿像人参的气味儿。但是吃完了嚼起来过这么一小会儿啊,就觉得嗓子眼里面稍微有一点儿回甘,吃起来还是非常好吃的。

  

  除了做为中药外,目前黄精还被做成了烤片、黄精果汁等即食产品。

  消费者:植物的那种清味,还有那种香甜味,非常浓郁。

  消费者:清香的,淡淡的,有点儿甜的味道。

  消费者:很清香,很甘甜。

  目前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黄精主要的栽培方式就是林下种植和茶园套种。

  中共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委书记 罗景华:到目前为止,我们种植黄精是两万亩,黄精每亩产值是三万五左右,两万多亩的黄精可以实现7个亿的产值。

篇二 黄精种植技术亩产利润
用沙棘种香菇 每亩产值六七万元利润三万元

  [每日农经]沙漠里种出美味香菇 20160811

  沙漠种出好香菇,全靠沙棘来帮忙。在沙漠里,为什么用沙棘可以种出香菇来?为什么香菇里开花的菇卖相更好卖价也更高?

  农户:小张,这里有沙棘,快过来。

  记者 张苑:来了。

  沙棘一直是沙漠地区用来防风固沙的秘密武器,它的枝条还可以当柴烧。

  张苑:今天我们砍这个沙棘,当然不是用来当柴火烧的,而是有一个更大的用处。现在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了吧。

  张苑:看,这个就是用沙棘做的菌棒,种出来的香菇,菇面有点发白,浅色的,周围还有一圈白色,捏上去肉肉的,特别紧实,还有弹性。

  据说在沙漠腹地能长出这么厚实、饱满的香菇,那可是难点一大堆啊。

  贾老师:一是这里气候干燥,香菇需要湿润的环境,通过补水,通过增加环境的湿度,解决了这个。再有沙生植物的单宁酸脂比一般植物的都高,我们通过碱性发酵以后,把单宁酸脂转化成单宁酸,最后克服了抑制香菇生长的成分。

  香菇历来都是被局限在少数地区用段木或原木进行栽培的,贾老师不仅用沙棘、沙柳等树木栽培出香菇,而且还让这些香菇开了花。

  单宁酸脂:您发现这些香菇有什么不一样了吧,它的表面都裂开了,有点像龟的背壳,而且感觉特别干。

  技术员:当地的气候干燥,早晚温差大,人工调节风力才形成这种花菇。

  花菇可是菌中之星,因菇面有花纹而得名。天气越冷,花菇产量越高,质量越好,肉厚、细嫩、鲜美,吃起来有爽口感,据说价格也是普通香菇的两到三倍。

  技术员:头茬和二茬菇达到80%,都是花菇,再往后第三茬第四茬也有,已经很少了,达到60%左右。

  花菇是可遇不可求的,多数的香菇,菇面还是光滑的,当菇盖展开70~80%时,菇盖的边缘仍然内卷,就要采收了。如果等菌盖90%展开才采收,那就叫开伞了,很快就会老化、枯死。

  

  单宁酸脂:采蘑菇了!别小看我身边这些大姐,她们都是采香菇的高手,从早上六七点开始,采一个上午,一个人就可以采十几筐,最快的记录是十分钟就采满这一桶,那我今天就跟大姐们比试一下好不好。

  这些大姐真是眼疾手快啊!随着手起手落,不一会工夫,鲜嫩的香菇就装满一桶。

  张苑:猜猜十分钟的时间我采了多少?虽然没有满,这也不少吧,而且我是第一次采啊。大姐们,你们怎么样?

  大姐:也就刚采一桶吧。

  大姐:也就冒个尖。

  大姐:今天没发挥好。

  大姐:我这个还凑合吧。

  张苑:大姐们太谦虚了。看来我还得再练练。

  夏天温度高,香菇生长速度快,及时采摘的香菇菇肉肥厚、香气浓,一旦错过最佳采摘期,菇肉变薄,虽不影响产量,但是卖不上好价钱。

  张苑:大家看这个是平菇,这个是香菇,很容易就能看出两者的区别,对吧,但是它们俩有很大的不一样,下面起请出一位帮手。怎么样?

  厨师:不行,这个捏不烂。

  张苑:刚才那个平菇已经被捏碎成渣了,但是这个香菇呢,虽然有些变形,但是整个菇体还是比较完整的。看里面的肉[养殖网:

  香菇的水分少,肉质厚,比较抗造,所以采摘起来不用小心呵护。不止采摘方便,分选的时候也方便不少。

  工人:我们是按A、B、C三个等级,A品菇是没开伞,菇面好,直径在3~5厘米,菇肉厚,菇腿短;B品菇菇面小,开伞的伞面大,菇腿长;C品菇是开大伞的,菇面菇腿也不好看。

  等级不同,一斤的价格要差上一元钱,一些C级品因为品相不好,一般不对外销售,而是将香菇盖切成丁,加工成香菇酱,价值提升了几倍。

  销售经理:一提到沙漠的菇,大家都很感兴趣,现在好的菇平均每斤在4.5元左右,二类的每斤在3.6~3.8元之间。

  

  张苑:香菇是种很常见的食材,今天有四位大厨用这最普通的食材,做出最诱人的美味,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一些搭配,我们就看一下,今天谁做的菜最好吃!大家准备好了吗?

  厨师:好。

  香菇几乎与任何食材都可以搭配,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激发,营养得到最大化,而口感也变得更加的美味。

  张苑:我最喜欢吃这个鲜香菇酿大虾,我觉得这个是最有创意的。其实我觉得不管香菇跟哪种食材搭配在一起,都不会改变菌类那种鲜香的味道,吃上去肉肉的感觉,特别厚实,特别柔软,又有点小韧性,有点像吃上去不太腻的肥肉的感觉。

  香菇是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的菌类,它很容易吸味,可以吸收调料及配料中的丰富的味道。

  消费者:嚼上去更脆一点,而且更有弹性。

  消费者:吃起来肉质很滑而且香味很浓

  农民的大棚里,一个个香菇争相从发菌棒上挤出来,煞是好看。这是今年出的第二茬菇。

  农户:一年放两茬就收入六万,这一个菌棒收入六元左右,一个棚里放一万棒,成本是三万,利润是三万。

  每亩地产值六七万元,利润达到三万元,这无疑是让农民捧起了“金饭碗”。如今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库布齐沙漠周边已经有200栋香菇大棚了。

篇三 黄精种植技术亩产利润
中药材种植效益分析表

篇四 黄精种植技术亩产利润
东北黄精栽培技术_宋东平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4年第9期       ·药用植物·

东北黄精栽培技术

○宋东平 吴维春 丁志国 (沈阳药科大学药用植物园 辽宁省 沈阳市 110016)

  东北黄精(PolygonatumsibiricumDelar.exRed-oute.)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黄精,鸡头黄精、黄鸡菜。以根状茎入药。具有补脾润肺、养阴生津、补中益气等功效。近代药理研究表明,黄精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改善人体机能、延缓衰老等作用。除药用外,还具有较好的食用价值,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多。主要分布于东北、河北、内蒙古等省区。

平畦或高畦,畦宽100~120cm,畦高10~20cm,山坡地或易干旱地可适当降低畦面高度或做半畦。

3.2 繁殖方法

3.2.1 根茎繁殖 10月上旬收获时,选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截成带2~3节的小段,待切口稍加晾干收浆后,栽种到整好的畦内,可按行距20~25cm开6cm左右的沟,将根茎段芽眼向上,每隔10~15cm平放1段,覆土4~6cm,栽后2~3天浇水,以利成活。在土壤封冻前,畦面上盖一层厩肥或堆肥,以利保暖越冬。

3.2.2 种子繁殖方法 近几年,由于过度采挖,使东北黄精野生资源不断减少,且自然更新很慢;所以,进行人工栽培黄精、提高产量、满足市场需求十分必要。在人工栽培中,常以地下茎无性繁殖为主;若长期应用根茎繁殖,会存在许多弊端,可引起黄精品质退化、易发生病虫害等问题,也不易进行种质的改良和复壮。从药材生产可持续发展方面考虑,应采用种子繁殖方法进行人工栽培。虽然种子繁殖周期较长,但据我们多年研究实验,种子低温沙藏处理后,可提高发芽率,用次年的初生茎再经低温处理,当年可出苗,这样既缩短了栽培时间,也提高了药材的产量。9~10月,采收成熟的黄精种子,进行湿沙层积处理。方法为:在背阴处挖30×30cm的坑,将1份种子和3份细沙充分混匀,沙的湿度以手握成团、松开即散、指间不滴水为度。将混沙种子放入坑内,中央插一把秸秆麦草,以利通气,最上部盖细沙土,保持一定湿度,次年4月上旬取出,筛去沙子,播种到整好的畦内。可按行距10~12cm开浅沟,将催芽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3~4cm,稍加压紧后,浇1次透水,畦面盖草保温。亩播种量为3~3.5kg。幼苗生长2年后移栽,一般以春季3月下旬定植为好,亦可在9~10月移植。

3.3 田间管理 种子出苗后应及时松土除草,保持畦面无杂草。松土宜浅,以免伤根。第2~3年因根状茎串根,地上茎生长较密,可拔除杂草。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第1次中耕后施入腐熟农家肥1000~1500kg/667m2,以促进茎和枝叶的快速生长;第2次追冬肥要重施,每667m2施用土杂肥1000~1500kg,并与过磷酸钙50kg、饼肥50kg混合拌匀、开沟施入,以加速根和根茎的形成与生长。

·1 植物学特征

黄精株高40~90cm,根茎肥厚,横走,黄白色,为稍扁的圆柱形,由数个形如鸡头的部分连接而成为大头小尾状,生茎的一端较肥大,茎枯后留下圆形茎痕,形如鸡眼。节部生少数须根。茎单一、直立、稍弯曲。有时呈攀缘状。叶4~6片,轮生,无柄;叶片条状披针形,先端弯曲。花腋生,由花梗顶端2分支各生1朵,花被筒状,白色、下垂。浆果球形,成熟时黑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2 生物学特性

黄精生于向阳或半阴半阳的山坡灌木丛中,耐寒性强,喜温暖、湿润气候。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和保水性能好的土壤为好。黄精的幼苗能露地越冬,不耐干旱。种子千粒重33.0g。适宜发芽温度25~27℃,种子低于25℃不萌发。在常温下,干燥贮存发芽率很低;在拌湿沙、低温0~7℃下贮藏种子,发芽率为95%以上。贮存1年后种子失去发芽能力。种子采收后当年播种或第2年春播。均在第2年夏季生根,在根的基部形成小根茎,第3年出苗。若将小根茎经过45~60天低温(0~-2℃)处理,当年可出苗。

3 栽培技术

3.1 选地和整地 根据东北黄精生长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栽培地宜选择气候温暖、光照适宜、土质肥沃、土层稍厚、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土壤。低洼易涝、重粘土及盐碱地不宜栽种。山区可利用东、西坡向的山坡荒地栽培,也可利用果园内幼树行间、有适当荫蔽条件的地块种植。选地后,每亩(667m2)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kg,复合肥20~30kg,土地深翻30cm,将土耙细、整平、做

·药用植物·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4年第9期

铃兰的栽培与应用

(通化农业学校 吉林省通化市 134001)○娄凤菊 连立峰 周玉秋 王晓云 

  铃兰(ConvallariakeiskeiMiq.)为百合科铃兰属植物。别名香水草、芦藜花、草玉铃、鹿铃草、铃铛花等。原产欧洲,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通化地区也有分布。喜阴凉潮湿、排水良好的沙壤土,耐寒,生命力强。生于针阔混交林下或林缘,海拔400~1600m处均有生长,多成群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湿润、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开花前施液肥,干旱时要注意灌水。

铃兰全草入药,夏季果熟后采全草,洗净晒干备用。

3 药用

铃兰全草含以种毒甙为主的强心甙、万年青皂甙元和异万年青甙元、挥发油及苯甲酸等芳香化合物。

铃兰花含铃兰皂甙、去葡萄糖花毒甙、铃兰毒甙、铃兰毒醇甙、葡萄糖铃兰甙、白屈菜酸、天门冬氨酸、苹果酸、柠檬酸。叶含铃兰毒甙。种子含铃兰毒原甙。根含铃兰毒甙。药理试验证明具有调整神经系统、强心、利尿、抗癌作用,由于含有铃兰毒甙、铃兰毒原甙等强心甙,可改善心肌活动。本品可作洋地黄的代用品,副作用极小。

铃兰性味苦、温、有毒。主治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纤颤、心脏病引起的浮肿、跌打损伤、崩漏白带。煎服量3~4g,研末冲服0.6g,用量宜慎。外用煎水洗(如:丹毒)或烧灰研粉调敷(如:紫癜)。

1 形态特征

铃兰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高30cm,根状茎横走,白色,匍匐,须根束状。叶通常2枚,稀为3枚,鞘状,抱茎,下部外面包着数枚膜质鳞片;叶片卵

状椭圆形至宽卵状椭圆形,长7~18cm,宽3~9cm,先端短、渐尖,茎部稍狭而抱着。花葶由根抽出,上部稍弯曲;总状花序下垂,花钟形,乳白色,约10朵,芳香。浆果球形,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2 栽培

铃兰喜阴湿,选择林间腐殖质含量较多、土层较深的土壤栽培为佳。2.1 根状茎繁殖 于8月间挖根状茎,分为带芽苞的若干小段作种根。在已做好的床上,按行距15cm、株距6~9cm、深6~8cm开沟,将种根横放于沟内,覆土镇压。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浅锄草,以免伤根状茎。生长期间按长势酌情追肥,加些草木灰,以利于根状茎生长。

2.2 播种繁殖 秋季播于苗床上,第2年春季发芽,需经3~4年才能开花,宜植于树荫下、疏松、黄精喜湿、怕干,田间应保持湿润,遇干旱天气需及时灌水,雨季应及时排水,防止烂根。平地栽培时,可在畦的两边适当种植玉米等作物,利于遮阳。

4 观赏

【黄精种植技术亩产利润】

铃兰叶形、花、果较美观,可供观赏,装点假山,陪衬效果较好。

铃兰花清香四溢、花洁娟秀、悬吊若铃深受人们喜爱,芬兰人把它尊为国花。也可盆栽于居室、书案、窗台、客厅,花香盈室、绿丝雅致,增添生活的情趣;红果妖艳、坐果持久,给生活增添艳丽色彩,美化现代生活。

虫1000倍液浇灌,或用50%辛硫磷乳油0.5kg拌成毒饵诱杀。

5 采收加工

用根茎繁殖的生长2年、用种子繁殖的生长4年后可采收,采收时间为10月中、下旬,当地上部分枯萎后,将根茎挖出,去掉茎叶,抖去泥沙,用清水洗净,放蒸笼内蒸10~20分钟,以透心为准,然后取出晾晒,边晒边揉,直至全干。一般亩产干品400kg左右。质量以块大、肥润、色黄、质润泽、断面半透明者为佳。

4 防治病虫害

4.1 叶斑病 多发生于夏、秋两季,危害叶片,叶部产生不规则的黄褐色斑,边缘紫红色,后病斑蔓延,叶片枯黄。防治方法:发病前或初期喷1∶1∶120波尔多液。或选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每7~10天喷施1次,连续2~3次。

4.2 虫害 东北黄精的主要虫害为地老虎、蛴螬,咬食幼苗及根状茎。防治方法:用90%的敌百

篇五 黄精种植技术亩产利润
黄精栽培技术研究

第50卷第4期

2011年2月

湖北农业科学

湖Hubei北Agricultural农业Sciences科学Vol.50No.4

年2011Feb.,2011

黄精栽培技术研究

田启建1,赵

2.贵州大学农学院,贵阳

致2,谷甫刚3

416000;550081)

(1.吉首大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湖南吉首

550025;3.贵阳市科技局,贵阳

摘要:对黄精(PolygonatumsibiricumDelar.exRedoute)的栽培密度、施肥、中耕、防病4个因素,进行了

3个水平的正交试验L9(34),结果表明,净作黄精密度60000窝/hm2、每年每公顷一次施入农家肥30000kg做基肥、分3次施入农家肥15000kg及专用复合肥750kg为追肥、每年在苗期及生长旺盛期

(4月、7月)中耕2次、每年喷施50%退菌特1000倍液2次(7月或8月)的栽培技术组合产量最好。关键词:黄精;栽培技术;研究中图分类号:S567.23+9.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04-0772-05

StudyonCultivationTechniquesofthePolygonatumsibiricum

TIANQi-jian1,ZHAOZhi2,GUFu-gang3

(1.KeyLaboratoryofPlantResourcesConservationandUtilizationofHunanProvince,JishouUniversity,Jishou416000,Hunan,China;

2.CollegeofAgriculture,GuizhouUniversity,Guiyang550025,China;3.ScienceandTechnologyBureauofGuiyang,Guiyang550081,China)

Abstract:L9(34)orthogonaltestwasdesignedforexploringtheoptimalcultivationconditionsbasedonthefourfollowingfac-tors:plantingdensity,fertilizerrate,intertillageanddiseaseprevention.Theoptimalcultivationconditionswere60000plant/hm2ofPolygonatumsibiricumDelar.exRedoute.,30000kgfarmyardmanureperhm2ayearasbasefertilizeraswellas15000kgfarmyardmanureand750kgspecialcompoundfertilizerastopdressing,twotimesofintertillagesinAprilandJulyrespectively,twotimesofspraying1000timesliquidof50%TuzetinJulyorAugust.Keywords:PolygonatumsibiricumDelar.exRedoute;cultivationtechniques;study

黄精是百合科(Liliaceae)黄精属(Polygonatum措施对黄精产量的影响,以及这几个因素不同组合的综合效应,我们对黄精栽培技术中密度、施肥、中耕、防病等因素的组合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Mill.)多种植物根茎的总称,我国有30多种[1]。《中

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黄精(PolygonatumsibiricumDelar.exRedoute)、多花黄精(P.cyrtonemaHua)及滇黄精(P.kingianumColl.

etHemsl.)3种植物为其原生药来源[2]。作为常用药

材,黄精具有提高免疫力、降血糖、降血脂、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3-5],而且在研制新药和开发保健品等方面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6,7]。近年来,随着黄精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和野生资源的不断减少,黄精人工栽培已成为市场供应的主体,因此规范黄精的种植势在必行[8,9]。为优化黄精种植技术,弄清种植密度、施肥、中耕及防病等主要栽培管理

1

1.1

材料与方法

试验概况

试验所采用的植物材料为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Delar.exRedoute);时间在2001年12月

至2005年12月;试验地点在贵州省凤冈县西山黄精GAP试验示范基地黄精种植户,试验地面积约6000m2,地势平坦,基本呈正方形,东面、南面为道

路,西面是稻田,地势稍低,北面是松林;前作为玉

收稿日期:2010-03-04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1BA701A60-05);贵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筑科农字[2004]第28号]

作者简介:田启建(1968-),男,湖南永顺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中药材GAP及药用植物栽培、作物病虫害防治、作物生态学等研究工作,

(电话)13574399879(电子信箱)tianqijian68@163.com。

第4期田启建等:黄精栽培技术研究773

米、红薯等,土壤属轻黏土,比较贫瘠,土壤中各种养分含量分别为有机质16.66g/kg、全氮1.03g/kg、全磷0.46g/kg、缓效钾90mg/kg、碱解氮79mg/

一个芽,必要的可切成两段,用草木灰涂切口,待切口干浆后进行移栽,每小区按东西方向,均种5行,每行约7、11、14窝,保证各处理规定的密度。试验小区周围移栽黄精并每年套作玉米,黄精密度为每公顷种植30000窝,玉米为常规密度,以此作为试验区的保护行。

kg、有效磷11mg/kg、速效钾30mg/kg,pH值4.56。1.2

试验设计

试验按4因子、3水平正交试验方案进行设计[L9(34)],具体见表1,共设9个处理,3次重复,区组内随机排列,小区宽3m,长4m,面积为12m2(包括沟),详情见表2、表3。在表3里,A组合为每公顷

1.3.2田间管理、记载试验地的田间管理按常规

要求进行,在2002年2月初整地,基肥在整地时一同施入,按设计方案实施安排,之后每年于冬季施入各处理规定的基肥。追肥则按施入量的30%、

30000窝,长4m(7窝),宽3m(5窝),面积12m2,

共有5×7+1=36窝;D组合为每公顷45000窝,长4

30%、40%分别于每年的5月下旬、7月下旬、9月下

旬施入;其中多元有机复合肥N、P、K的含量分别为

m(11窝),宽3m(5窝),面积12m2,共有5×11-1=54窝;G组合为每公顷60000窝,长4m(14窝),宽3m(5窝),面积12m2,共有5×14+2=72窝;其他组

合由此类推。

8%、7%、5%,有机质含量3%;每公顷年施用量为750kg。中耕和防病均按设计方案于每年进行,若遇

干旱时适量灌水。在试验过程中注意进行各项田间观察(包括生物学特性、病虫草种类及危害情况等)。从2002年到2005年共进行4年,在2005年

1.3试验方法

1.3.1种苗准备以四年生黄精为繁殖材料,于2001年12月,选长势较好、有顶芽的四年生黄精根

茎留种,根茎段长度8~10cm,用湿润细土或细沙集中排种于避风、湿润阴蔽地越冬育苗。2002年3月底翻开表土,选择健壮萌芽根茎,保证每段至少有

表1

水平1

因素a密度因素b肥料因素c中耕因素d防病

每公顷30000窝每公顷农家肥基肥45000kg

12月上旬收获,实地称量各小区的产量。

1.3.3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试验所得数据采用DPS数据系统进行处理,应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

等方法对结果进行评判,方差分析结果为差异显著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L9(34)]

水平2每公顷45000窝

水平3每公顷60000窝

每公顷农家肥基肥30000kg+农家肥追肥

每公顷农家肥基肥45000kg+专用复合肥

追肥750kg

苗期及生长旺盛期,2次(4、7月)

+农家肥追肥15000kg苗期1次(4或5月)

不施药

15000kg+专用复合肥追肥750kg苗期及生长旺盛期,3次(4、7、10月)

【黄精种植技术亩产利润】

50%退菌特1000倍液7月下旬喷1次

50%退菌特1000倍液2次(7月下旬喷

药,2次用药之间间隔7d)

表2

组合

因素a密度

因素b肥料

试验组合方案

因素c中耕

因素d防病

A(a1b1c1d1)B(a1b2c2d2)C(a1b3c3d3)

1(30000窝)1(30000窝)1(30000窝)

1(农家肥基肥45000kg+农家肥追肥15000kg)2(农家肥基肥45000kg+专用复合肥追肥750kg)3(农家肥基肥30000kg+农家肥追肥15000kg+

专用复合肥追肥750kg)

1(1次)2(2次)3(3次)

1(不施药)

2(50%退菌特1000倍液1次)3(50%退菌特1000倍液2次,

2次用药之间间隔7d)3(50%退菌特1000倍液2次,

2次用药之间间隔7d)

1(不施药)

2(50%退菌特1000倍液1次)2(50%退菌特1000倍液1次)3(50%退菌特1000倍液2次,

2次用药之间间隔7d)

1(不施药)

D(a2b1c2d3)E(a2b2c3d1)F(a2b3c1d2)G(a3b1c3d2)H(a3b2c1d3)I(a3b3c2d1)

2(45000窝)2(45000窝)2(45000窝)3(60000窝)3(60000窝)3(60000窝)

1(农家肥基肥45000kg+农家肥追肥15000kg)2(农家肥基肥45000kg+专用复合肥追肥750kg)3(农家肥基肥30000kg+农家肥追肥15000kg+

专用复合肥追肥750kg)

2(2次)3(3次)1(1次)3(3次)1(1次)2(2次)

1(农家肥基肥45000kg+农家肥追肥15000kg)2(农家肥基肥45000kg+专用复合肥追肥750kg)3(农家肥基肥30000kg+农家肥追肥15000kg+

专用复合肥追肥750kg)

774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

表3

保护行

试验行1

各组合田间排列示意图

试验行2

试验行3

保护行

36窝,套作玉米36窝,套作玉米36窝,套作玉米36窝,套作玉米36窝,套作玉米36窝,套作玉米36窝,套作玉米36窝,套作玉米36窝,套作玉米

G组合,72窝A组合,36窝D组合,54窝H组合,72窝B组合,36窝E组合,54窝C组合,36窝F组合,54窝I组合,72窝

F组合,54窝I组合,72窝C组合,36窝E组合,54窝G组合,72窝A组合,36窝D组合,54窝H组合,72窝B组合,36窝

B组合,36窝F组合,54窝G组合,72窝A组合,36窝D组合,54窝I组合,72窝C组合,36窝E组合,54窝H组合,72窝

36窝,套作玉米36窝,套作玉米36窝,套作玉米36窝,套作玉米36窝,套作玉米36窝,套作玉米36窝,套作玉米36窝,套作玉米36窝,套作玉米

的则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表5

变异来源密度施肥中耕防病误差

正交试验完全随机模型方差分析

自由度

均方

2

结果与分析

将试验不同处理的产量数据矩阵,输入到DPS

平方和F值显著水平

637.5555696.7222228.1666742.8888963.83333

222218

318.7777889.890340.00000<0.0148.3611113.637080.00025<0.0114.083333.971280.03727<0.0521.444446.047000.00980<0.013.54630

数据处理系统中进行试验统计,结果见表4、表5、表6、表7、表8、表9、表10、表11。由表4中极差结果分析表明,4个因子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密度>施肥>防病>中耕。从表5、表6两种模型方差分析可知,不同密度、施肥、防病等栽培措施处理,其产量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中耕处理产量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水平。因此,可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分析。

表4

处理号

密度

表6

变异来源区组密度施肥中耕防病误差

正交试验随机区组模型方差分析

自由度

均方

平方和F值显著水平

13.7222637.555696.722228.16672.888950.11111829.1667

22222216

6.86111101.782710.00000<0.01318.7777815.441240.00018<0.0148.3611114.0833321.444443.13194

4.496670.02821<0.056.847010.00711<0.01

正交试验产量(kg)结果

施肥

中耕

防病

ⅠⅡⅢ总和

1(A)2(B)3(C)4(D)5(E)6(F)7(G)8(H)9(I)

111222333

123123123

123231312

123312231【黄精种植技术亩产利润】

15.016.514.520.018.522.523.024.024.527.028.025.525.026.026.523.526.029.028.029.527.532.030.035.534.531.537.0

表7密度不同水平产量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比较

水平3水平2水平15%显著水平1%显著水平

水平均值//kg

321

31.7222226.277785.4444

0.00000.0000

0.0000【黄精种植技术亩产利润】

abc

ABC

19.8333311.88896.4445

极显著水平,以每公顷净作黄精60000窝的产量最高。小区平均产量达到了31kg以上,即每公顷可产

K1总和178.5000211.5000222.0000226.5000K2总和236.5000236.0000244.5000224.5000K3总和285.5000253.0000234.0000249.5000k1平均19.8333323.5000024.6666725.16667k2平均26.2777826.2222227.1666724.94444k3平均31.7222228.1111126.0000027.72222极小值19.8333323.5000024.6666724.94444极大值31.7222228.1111127.1666727.72222极差R11.888894.61111调整R′10.707924.15307

26435kg以上。其中最高小区产量达到了37kg,每公顷可产30833kg。

因素b施肥处理各水平间的差异显著性SSR检验结果见表8。由表8可知,施肥量和施肥方式组合的3种水平之间,以抽出15000kg基肥并加750

kg多元有机复合肥做追肥的施肥水平3最好,其产

表8

施肥不同水平产量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比较

2.500002.25167

2.777782.50185

因素a密度处理各水平间的差异显著性SSR检验结果见表7(Duncan’s多重比较,下同)。由表7可知,不同密度处理间的产量平均数差异均达到了

水平均值//kg水平3水平2水平15%显著水平1%显著水平

321

28.1111126.222221.8889

0.03780.0001

0.0049

abc

AAB

23.500004.61112.7222

第4期田启建等:黄精栽培技术研究775

防病不同水平产量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比较

量与其他两种水平有显著差异,并与全做基肥的施肥水平1产量有极显著差异。

因素c中耕处理各水平间的差异显著性SSR检验结果见表9。由表9可知,中耕的3种水平在产量之间无极显著差异,只有中耕2次的水平2与中耕1次的水平1之间有显著差异。

表9

中耕不同水平产量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比较

312

表10

水平均值//kg水平3水平1水平25%显著水平1%显著水平

27.7222225.166672.5556

0.00740.0056

0.7934

abb

ABB

24.944442.77780.2222

理8和处理4、处理6、处理5、处理3、处理2、处理

水平均值//kg水平2水平3水平15%显著水平1%显著水平

231

27.1666726.000001.1667

0.18110.0111

0.1296

aabb

AAA

1之间有极显著差异,而与处理7有显著差异;处理7与处理2、处理1之间有极显著差异,与处理3存在显著差异;处理9、处理8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处

理7、处理4、处理6、处理5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处理4、处理6、处理5、处理3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处理9、处理8能获得较高产量,以处理9为最好。因此在黄精栽培中,综合处理9、处理

24.666672.50001.3333

因素d防病处理各水平间的差异显著性SSR检验结果见表10。由表10可知,在化学防病的3个水平中,以连续喷施2次(水平3)的产量最好,其与其他2个水平的产量平均数均有极显著的差异。而喷药1次和不施药的水平之间没有差异。

各个处理间差异显著性SSR检验结果见表11。从表11可看出,处理9与处理7、处理4、处理6、处理5、处理3、处理2、处理1之间有极显著差异;处

表11

处理号

均值//kg

8的技术措施,并参考各因子的显著性分析结果,我们认为,以净作黄精密度每公顷60000窝、以农家

肥30000kg为基肥,加追肥(农家肥15000kg和专用复合肥750kg)、在苗期及生长旺盛期(4月、7月)进行2次中耕、用50%退菌特1000倍液喷2次进行防病的栽培技术组合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不同处理产量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比较

70.00100.0108

40.00020.00160.3147

1.50002.16672.50004.50008.000013.0000

0.66671.00003.00006.500011.5000

0.33332.33335.833310.8333

2.00005.500010.5000

3.50008.5000

5.0000

60.00010.00080.17380.6507

50.00010.00060.12990.52190.8205

30.00000.00000.01150.07280.14460.1853

20.00000.00000.00010.00070.00160.00210.0277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2

91.83336.00007.50008.16678.500010.500014.000019.0000

80.22274.16675.66676.33336.66678.666712.166717.1667

987465321

34.33333aA32.50000aAB28.33333bBC26.83333bcC26.16667bcC25.83333bcC23.83333cCD20.33333dD15.33333eE

3

讨论

黄精人工栽培在贵州省已有一定的规模,栽培

药农,黄精套种玉米(黄精密度30000窝/hm2),四年生黄精产量超过45000kg/hm2,玉米平均产量每年超过5250kg/hm2。

尽管试验地黄精产量不高,但结果表明,在黄精种植过程中,栽培密度仍然是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施肥对产量影响也较大,中耕除草效果不能忽视,病害发生对黄精生长的影响同样不可小看,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区,必须加强防治工作,否则,将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试验没有对净作黄精的最佳栽培密度、黄精的需肥特性和配方施肥方案做出明确结论,中耕除草的具体效益、病害防治的经济域值等也没有定量的研究结果,这有待下一步完善。

在黄精栽培过程中发现,黄精须根非常多,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着黄精产地加工,药农对此反响强烈,纷纷询问解决办法。因此,试验中想通过

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但总体来说尚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还必须更深入、更全面地进行科学研究,以促使黄精栽培能在GAP原则指导下健康发展。

本试验由于是初次实施,加上基地管理人员缺乏,各种农事活动均要请劳务工来完成,使栽培措施的完成质量不能保证,特别像中耕除草、施肥等管理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试验地本身的肥力条件也不好,施用的有机肥大多从周边农户收购,质量也不能保证(全氮18.55g/kg、全磷4.12g/kg、全钾

17.38g/kg、NH4-N8.9mg/kg、NO3-N351.5mg/kg)。

因此整个试验地的黄精产量不高。与当地农民自己管理的黄精产量不能相比,如凤冈县绥阳镇一安姓

776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

栽培措施降低须根量,但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对栽培措施与黄精折干率的相关性研究也未发现提高折干率的有效栽培措施。因此,从栽培技术的角度考虑,如何减少须根量、提高黄精产品的折干率等仍然有待继续探讨。另外,在进行黄精初加工的过程中发现,黄精的洗涤、去须根、蒸煮、烘干等工艺过程中,尚有许多技术细节有待规范,这也将成为今后黄精研究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十五卷)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52-80.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

学工业出版社,2005.275-287.

[3](南朝梁)陶弘景.名医别录[M].尚志钧,辑校.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1986.

[4](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8.718.[5]孔[6]周

谨,许克勇,刘凤琴,等.黄精滋补食品的开发与研究[J].繇.长白山区黄精属植物的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中食品研究与开发,1998,20(4):34-36.国野生植物资源,2002,21(2):34-35.

[7]张瑞宇.中药黄精的研究和开发利用途径[J].渝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2,19(4):5-8.

【黄精种植技术亩产利润】

[8]胡信强.立体多熟高效种植[M].北京:学术期刊出版社,1989.[9]陈国储,胡雪英.高效益种植组合[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

版社,1989.206.

(责任编辑王珞)

!!!!!!!!!!!!!!!!!!!!!!!!!!!!!!!!!!!!!!!!!!!!!

(上接第761页)

下高、层间距是树体结果的结构基础,而果实丛生数、干仁含水率、绝干子含仁率、单果重、鲜子出干子率、鲜果出鲜子率等结实习性直接反映了果实质量,基础好且果实质量高,则产油量高;否则反之。

2)Ⅰ类优树单株产量和冠幅最高,树龄和树高

最大,但含油率较低;Ⅱ类鲜果出鲜子率最高,果实从生性最强,含油率也较高;Ⅳ类含油率最高,鲜果出鲜子率和鲜子出干子率均较高,但产量和果实丛生性较差。故Ⅰ类(lt5、lt12、lt13、lt35、lt38、lt27,)中含油率高的优树和在Ⅱ类(lt17、lf54、sx、s4、s14、

lf60、s18、s2、s3、hft1、lf24、s11、lf81、hf10,)中产量高

lt5lt12lt35lt13lt38lt27lt17lf54sxs4s14lf60s18s3s2hft1lf24s11lf81hf10lf131lf17s7hf16lf46lf118hf13lf86lf1s6lf130s5lf96lf92hf20hf17lf11hft10lf39lf97

图1

油桐优树第一典型坐标聚类分析图

的优树可作为下一步选优和推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永杰,周席华,罗治建,等.湖北十堰地区典型样地油桐生长

情况调研初报[J].湖北林业科技,2009(3):23-25.

[2]谭晓风.油桐的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建议[J].经济林研究,

2006,24(3):62-64.[3]陈建忠,张水生,张

新,等.国内外油桐发展现状与建阳市

发展战略对策的探讨[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9,5(1):69-72.[4]王春生.湘西地区油桐优树选择初报[J].湖南农业科学,2006

(2):89-91.

[5]GB/T5009.6-2003,食品中脂肪的测定[S].[6]陈

斐.油桐69个无性系的典范相关分析与选优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8,11(5):518-522.

(责任编辑王珞)

篇六 黄精种植技术亩产利润
黄精的栽培技术

黄精的栽培技术

社旗县唐庄乡中心校 张春雨

一、选地整地

种黄精选择比较湿润肥沃的林间地或山地,林缘地最为合适,要求无积水,盐碱影响,以土质肥沃,疏松富含腐质的沙质土壤最为好,土薄,干旱和砂土地不适宜种植,整地要求进行土壤深翻30厘 米以上,整平耙细后作畦。一般畦面宽1。2m。畦长10―15m,畦面高出地平面10―15厘 米。在畦内施足底肥,优质腐熟农家肥4000千克/亩,均匀施入畦床土嚷内。再深翻30厘 米。使肥土充分混合,再进行整平耙细后待播。

二、科学种植

1、种子繁殖: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二年生值株留种,加强田间管理,秋季浆果变黑成熟时采集,冬前进行湿沙低温处理,方法是,在院落向阳背风处挖一深坑。深40厘 米,宽30厘 米。将1份种子与3份细砂充分混拌均匀,砂的湿度以手握之成团,落地即散,指间不滴水为度,将混种湿砂放入坑内。中央放高秸杆,利通气。然后用细砂覆盖,保持坑内湿润,经常检查,防止落干和鼠害,待翌年春季4月初取出种子,筛去湿砂播种,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15厘 米开沟深3―5厘 米,将处理好催芽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厚度2.5―3厘 米,稍加踩压,保持土壤湿润,土地墒情差地块,播种后烧一次透水,然后插拱条,扣塑料农膜,加强拱棚苗床管理,及时通风、炼苗,等苗高3厘 米时,昼敞夜覆,逐渐撤掉拱棚,及时除草,烧水,

促使小苗健壮成长。秋后或翌年春出苗移栽到大田。

2、根茎繁殖:在留种栽田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秋季或早春挖取根状茎,秋季挖需妥善保存存,早春采挖直接栽取5-7厘 米长小段,芽段2-3节。然后用草木灰处理伤口稍浆干后,立即进行栽种,春栽在4月上旬进行,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5厘 米开横沟,沟深8-10厘 米,奖种根芽眼向上,。顺垄沟摆放,每隔10-12厘 米平放一段。覆盖细肥土5―6厘 米厚。踩压紧实,对土壤墒情差田块,栽后浇一次透水。

3、育苗移栽:一般北方地区移栽时间多在4月初进行,在整好的种植地块上,按行距30厘 米。株距15厘 米挖穴,穴深15厘 米,穴底挖松整平,施入底肥3000千克/亩。然后将育成苗栽入穴内。每穴2株,覆土压紧。浇透水一次。再次进行封穴,确保成活率。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在黄精植株生长期间要经常进行中耕锄草,每次宜淡锄,以免伤根,促使壮株。

2、合理追肥。每年结合中耕进行追肥,每次施入人畜优质肥1000-1500千克亩。每年冬前再次亩入优质农家肥1200―1500千克,并混入过磷酸50千克。饼肥50千克。混合均匀后沟施,然后浇水,加速根的形成与成长。

3、适时排灌。黄精喜湿怕旱,田间要经常保持湿润状态,遇干旱气候应及时浇水,但是雨季又要防止积水及时排涝,以免导致烂根。

4、摘除花朵。黄精的花果期持续时间较长,并且每一茎枝节腋【黄精种植技术亩产利润】

生多朵伞形花序和果实,致使消耗大量的的营养成分,影响根茎生长,为此,要在花蕾形成前及时将花芽摘去。以促进养分集中转移到收获物根茎部,得于产量提高。

5、防治病害:一般叶部产生褐色圆斑,边缘紫红色,为叶斑病。多发生在夏秋季,病原为真菌中的半知菌,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入夏时可用1:1:10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喷洒,每隔5-7天一次,连续2-3次。

篇七 黄精种植技术亩产利润
黄精栽培要领技术

黄精栽培要领技术

一、概述

1、植物分类。黄精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华药典》记载有:滇黄精、黄精、多花黄精三种,均以干燥的根茎入药,按形状不同,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其药材性状上有如下区别。

“大黄精”:呈肥厚肉质的结节块状或连珠状,结节可达10cm以上,直径3―6cm,厚2―3cm,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具环节,有皱纹及须根痕,结节上侧茎痕呈圆盘状。周围凹入,中部突出。散生多数维管束小点,质硬而韧,断面淡黄色至黄色,角质,微带焦糖气,味甜,嚼之有粘性。

“鸡头黄精”呈结节状圆柱形,长3―10cm,直径0。5―1。5cm结节长2―4cm,一端常膨大,略呈圆锥形。形如鸡头,有短分支,表面白色或灰黄色,半透明,有纵皱纹,茎痕圆形,直径5-8cm。

“姜形黄精”:呈长条结节块状,长短不等,常数个块状结节相连,圆盘状茎痕突起,直径0。8―1。5cm。

2、资源分布。黄精多是野生,也有家种,其原植物主要分为黄精、多花黄精、滇黄精三种。黄精分布我国北方诸省区以及安徽、浙江和甘肃]、前苏联远东地区。多花黄精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诸省,陕西,甘肃及东北地区南部。滇黄精分布于我国贵州、云南、广西、四川等地。

3、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胃经。

4、功能主治。补气养阴,键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

二、植物学特征

1、黄精:根状茎圆柱状,节间一头粗,一头细。茎直立,先端稍呈攀援状,叶轮生,每轮4―6叶,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卷曲,花2―4朵,集成伞形花序,花梗基部有膜质小苞片,花白至淡黄色,全长9―13cm,裂片披针形,花柱长为子房的2倍。

2、多花黄精: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肥厚,结节状或连珠状,叶互生,叶背灰绿,腹面绿色,平行脉3―5条,隆起,25mm,裂片6,三角状卵形,长约3mm;雄蕊6枚,着生于花筒中部以上,花丝长约3―4mm,先端具乳突或膨大呈包状,子房近球形,花柱长12―15mm,浆果球形紫黑色。花期4―6月,果期6―10月。

3、滇黄精:与黄精的主要区别是根茎肥大,呈块状或结节状,体型高大,茎先端缠绕状,花筒粉红色,全长18---25mm,裂片窄卵形,浆果红色(见。4―40)

三、生物学特性

黄精的适应性很强,能耐寒冬,南弱可栽种,喜阴湿,耐寒性强,在干燥地区生长不良,在湿润荫的环境生长良好,生长环境选择性强,喜生于土壤肥沃,表层水分充足,上层透光性强的林缘,草丛或林下开阔地带,在粘重,土薄、干旱、积水、低洼、石子多的地方不宜种植。

黄精种子呈圆珠形,种子坚硬,种脐明显,呈深褐色,千粒重33g左右。室温干燥贮藏的种子发芽率低,低温砂藏和冷冻砂藏的种子发芽率高,有利于种胚发育,打破种子休眠,缩短发芽时间,发芽整齐,种子适宜发芽温度25―27摄氏度,在常温下干燥贮藏发芽率62%,拌湿沙在1―7摄氏度下贮藏发芽率高达

96%。所以黄精种子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用于播种。

四、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种黄精选择比较湿润肥沃的林间地或山地,林缘地最为合适,要求无积水,盐碱影响,以土质肥沃,疏松富含腐质的沙质土壤最为好,土薄,干旱和砂土地不适宜种植,整地要求进行土壤深翻30cm以上,整平耙细后作畦。一般畦面宽1。2m。畦长10―15m,畦面高出地平面10―15cm。在畦内施足底肥,优质腐熟农家肥4000kg/亩,均匀施入畦床土嚷内。再深翻30cm。使肥土充分混合,再进行整平耙细后待播。

(二)、科学种植

黄精既可以用种子繁殖,又可以用根茎繁殖,种子繁殖时间长,多用于育苗移栽,生产田多采用根茎繁。

1、种子繁殖: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二年生值株留种,加强田间管理,秋季浆果变黑成熟时采集,冬前进行湿沙低温处理,方法是,在院落向阳背风处挖一深坑。深40cm,宽30cm。将1份种子与3份细砂充分混拌均匀,砂的湿度以手握之成团,落地即散,指间不滴水为度,将混种湿砂放入坑内。中央放高秸杆,利通气。然后用细砂覆盖,保持坑内湿润,经常检查,防止落干和鼠害,待翌年春季4月初取出种子,筛去湿砂播种,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15cm开沟深3―5cm,将处理好催芽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厚度2。5―3cm,稍加踩压,保持土壤湿润,土地墒情差地块,播种后烧一次透水,然后插拱条,扣塑料农膜,加强拱棚苗床管理,及时通风、炼苗,等苗高3cm时,昼敞夜覆,逐渐撤掉拱棚,及时除草,烧水,促使小苗健壮成长。秋后或翌年春出苗移栽到大田。

2、根茎繁殖:在留种栽田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秋季或早春挖取根状茎,秋季挖需妥善保存存,早春采挖直接栽取5-7cm长小段,芽段2-3节。然后用草木灰处理伤口稍浆干后,立即进行栽种,春栽在4月上旬进行,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5cm开横沟,沟深8-10cm,奖种根芽眼向上,。顺垄沟摆放,每隔10-12cm平放一段。覆盖细肥土5―6cm厚。踩压紧实,对土壤墒情差田块,栽后浇一次透水。

3、育苗移栽:一般北方地区移栽时间多在4月初进行,在整好的种植地块上,按行距30cm。株距15cm挖穴,穴深15cm,穴底挖松整平,施入底肥3000kg/亩。然后将育成苗栽入穴内。每穴2株,覆土压紧。浇透水一次。再次进行封穴,确保成活率。、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在黄精植株生长期间要经常进行中耕锄草,每次宜淡锄,以免伤根,促使壮株。

2、合理追肥。每年结合中耕进行追肥,每次施入人畜优质肥1000-1500kg亩。每年冬前再次亩入优质农家肥1200―1500kg,并混入过磷酸50kg。饼肥50kg。混合均匀后沟施,然后浇水,加速根的形成与成长。

3、适时排灌。黄精喜湿怕旱,田间要经常保持湿润状态,遇干旱气候应及时浇水,但是雨季又要防止积水及时排涝,以免导致烂根。

4、摘除花朵。黄精的花果期持续时间较长,并且每一茎枝节腋生多朵伞形花序和果实,致使消耗大量的的营养成分,影响根茎生长,为此,要在花蕾形成前及时将花芽摘去。以促进养分集中转移到收获物根茎部,得于产量提高。

5、防治病害:一般叶部产生褐色圆斑,边缘紫红色,为叶斑病。多发生在夏秋季,病原为真菌中的半知菌,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入夏时可用1:1:10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喷洒,每隔5-7天一次,连续2-3次。

五、采收与加工

野生黄精全年均可采挖。家种以秋季采挖为好,一般根茎繁殖的于栽后2-3年,捉子繁殖的于栽后3-4年挖收。挖取根茎后,去掉茎叶,抖净泥土,削掉须根,用清水洗净,放在蒸笼内蒸10-20分钟,达蒸至透心后,取出边晒边柔至全干,即成商品,一般亩产400-500kg,高产可达600kg。

黄精商品规格:以味甜不苦,无白心,无须根,无霉变,无虫蛀,无农药,和残留物超标为全格。均为统货。以块大,肥润色黄,断面半透明为佳品。

六、市场生产前景

黄精不仅是传统中药材,而且对治疗心血管疾病,抗菌,解毒,抗衰老等方面均有较好作用,也是出口创汇药品种之一,人工栽培己有千年的历史,因黄精用途广泛,用量逐年增加,野生资源己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开发黄精人工栽培意义重大,前景看好,但种值周期性长,可作为本地搭配开发品种之一。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861427.html

    上一篇:黄精哪的好

    下一篇:无土栽培草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