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读后感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金刚经》读后感

  我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已有一年多了,在暑假期间明白了一些含义,我觉得《金刚经》是写怎样破迷开悟,如何修行与积累功德的书。《金刚经》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可简单理解为:一部讲说以犹如金刚般的般若智慧,脱离生死烦恼之此岸,到达究竟涅槃之彼岸的经典。

  《金刚经》里我体会比较深的是四句偈,第十一品说了,假使有这样一个人,受持中间的四句偈,能够真正领悟了,而保持境界,然后再来教导别人,为他人解说,这个人的福报,比用全宇宙财宝布施的福报还要大。

  在经里,佛没有说有几个四句偈,我知道几个,而且偈语都很有道理。

  有一句是很多品都有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也是《金刚经》非常经典的一句。意思是没有自我相,没有别人相,没有众生相,没有高低长幼相。我的体会: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恰如一条束缚众生的锁链。正因为有这条无形锁链的牵制,使得众生只得在六道中迁流不止,运转不息。要解脱六道的话,需要根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第五品: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我的理解:凡所有的相,都是不实在的,若见诸相都不是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成佛可以得到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化身。清净是法身,圆满是报身,千百亿形像不同是化身。我们从佛学的观念来看,法身就是本体。借用现代的观念来说,就是一切的能源。报身是所谓的现象,法身是体,所谓不可以身相见如来,就是不要把现象当作本体。至于化身,是他的变化的作用。所以,法、报、化三身就是体、相、用。

  第二十六品: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我的理解:不要以相见佛,空掉执著以相、声音去寻佛的心。世间的一切皆是生生灭灭的、暂起幻有的流动的虚相,缘起缘灭的。但如果以声色见如来,佛说那是人行邪道,这个人走了邪路,着魔了,不能见如来,永远不能见真正的佛境界。

  第三十二品: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的理解:就是把所有事物的现象都视为梦幻泡影,视如朝露,闪电,一切都是瞬间,一切皆为梦幻,应受持这样的观点。

  我对《金刚经》的部分理解:第二品,重点在善护念,由凡夫到成道之路,圣人与凡夫同一个修持的方法,善护念,要善于护念。怎么护念?应无所住,不生法相,就是内心平静的这一念。

  第三品说了,学佛就是证道,那个最高的境界叫涅盘。涅盘是圆满,不生也不死,不来也不去,永远是清净。所以得道境界就叫做涅盘。第三品告诉我们,没有一个方法可使一切众生皆入涅盘中,因为自性自度,佛也不能度你。

  第十八品一体同观,讲了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个是过去,过去的不可得。这是现在,现在的又过去了,不可得。那个是未来,未来的还没来呢!也不可得。这就是三心不可得。

  我要多学习《金刚经》并受持奉行,因为金刚经既告诉我们了一些真理,还告诉我们怎样能见到如来,又告诉了我们读金刚经,按上面的真理修行并为人解说,有无量的功德。我以后有机会要为众生讲解金刚经中的内涵,并助更多的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880258.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