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古宅的描述篇一
《走进百年古宅 - - 徐州日报社数字报纸》
更多悦读请点击中国徐州网http://
2013年3月26日星期二□本版投稿邮箱:xzrbds@163.com
□责编:蒋新会美编:吴洋校对:王琰
12
◆走进百年古宅◆
崔焘故居由上院、下院
和客屋院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房屋100余间,共计320余间。近日,记者走进了这座百年古宅,重新启开尘封许久的记忆。
崔焘故居位于彭城路步行街和崔家巷的交会处,正门位于巷北凹进10多米的地方,在门前形成一个小广场。广场上有上下马石,左右两侧立着两根数丈高的旗杆,徐州百姓称之为“崔家旗杆”。
记者走进大过邸后,只见正面是一座影壁,转过影壁穿二过邸,就进入了祠堂院。院中坐落着硬山顶五开间的大殿,殿内摆有神龛和牌位。祠堂院内向东穿过三过邸,是主人生活的后宅堂楼。“堂楼是崔焘的出生地,典型的徐州民居风格建筑,南墙上伸出一对斗拱,托起鸟翼般舒展开来的屋檐,两侧山墙上镶有‘狮子滚绣球’的山花,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市文物局有关人士介绍说。
堂楼以东地势起伏,穿过粮仓、马号、凉亭,拾阶而上,可达上院。上院依山而筑,小巧玲珑,有牌坊、花厅、鸳鸯楼、后花园等建筑。花厅的横
梁上雕有龙凤、牡丹的图案,
精雕细刻,寓意深远。厅前的院中有游廊,游廊正中设有圆门一座,颇具江南园林神韵。“鸳鸯楼建在北高南低的山坡上,上下叠加,内无楼梯,楼上下各开一门朝向相背,即为鸳鸯。它巧妙解决了地面落差大给设计施工带来的困难,错落有致,独具匠心。”该人士说。
据介绍,客屋院背依户部山,面朝繁华的南关上街(今彭城路),是崔焘故居三院中最气派的院落。院落中一条清晰的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三座过邸。穿过这三座过邸,才可看到一座歇山顶三开间的大殿,崔氏家族在这里接受朝廷的圣旨和诏书。大殿一周绕以檐廊,就连石砌的踏步侧面,也雕满了云纹图案,气势恢宏,美轮美奂,客屋院北侧有藏书楼,学堂屋是客屋院的后半部分,它的后门厅直通上院的后花园。客屋大门前有一对威武的石狮,南关上街的过往行人,经过这里都能感受到一品京官府邸的气势和威风。街西原有一条河流碧波倒映着户部山的亭台楼阁,也使客屋院占尽“背山面水”的地势。而坐北朝南的下院与
上院,属于“负阴抱阳”的地势。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个崔氏大院“背山面水朝阳”的最佳居住地标准。
记者了解到,崔焘故居1993年被公布为徐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省政府公布户部山古建筑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公布户部山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崔焘故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沿革上讲,它是明清两代翰林故居,历经崔氏家族20余代的经营,先有下院,后有上院,最后才形成客屋院;从文物价值上讲,它是徐州目前仅存的一座较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官邸,其中崔焘故居下院的祠堂,上院的花厅,客屋院的大殿都属于上乘之作,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建筑艺术水平,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风格上讲,它承南袭北,体现了“五省通衢”的徐州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兼容并蓄;从布局上讲,它有着传统四合院的严谨结构,同时又因势修造,不拘一格,对后世为避水灾而修筑在户部山的民居有较深远影响,并构成户部山民居在中国民居建筑中的鲜明特色。
-./012345
◎郭冰
1917年春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