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方文集《享受豪华》读后感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分享的王正方文集《享受豪华》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王正方文集《享受豪华》读后感

  真的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这个有了网络的时代。要不成都一个叫王正方的人怎么会认识扬州一个笔名叫晨颖的人,而扬州这个晨颖又怎么会认识成都的王正方呢?我们相识于网络,相识于博客。

  大概在2015年的某一段时间,在一个博友博客的博友栏里看到了正方的照片:西装马甲,一副眼镜后面是一对敦厚朴实又流露出几分儒雅气质的眼睛。对于一个陌生人来说,第一印象太重要了,正方给我留下极好的印象,按现在的时髦话来说,有眼缘。然后按照“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人与人相处的一般规律,那个博友早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是一位退休的中学语文教师,猜想正方也应该是这个圈子,这个领域里的人了。

  就这样带着这分好奇心打开了正方的博客,看他的一些日志,气味相投,然后希望彼此加为博友,一来二往从此就有了联系。

  2015年,我的散文集《晨颖散文》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再版发行,我给正方寄赠了一本。投桃报李,不久正方回赠了一本他最近出版的文集《享受豪华》。《享受豪华》,厚厚的一本约三十多万字,共分九辑,是正方大半生的心血结晶。手不忍释地读完第一遍,又如牛反刍似地细磨慢研第二遍,掩卷遐思,一个多侧面、立体的王正方便出现在了我的面前。

  我知道正方早年在蜀中一个乡镇上读完中学,然后考入四川一所不错的师范大学中文系。还是在小学和中学吧,正方就是文学写作和绘画艺术的爱好者,缪斯的忠诚仆人。课余时间他“不仅研读文学作品,还研读文学理论。一有机会就钻进图书馆的阅览室里,狼吞虎咽,像海绵一样吸取文学养料。”我与正方的求学之路虽不尽相同,但当年那种对文学艺术的崇拜与憧憬,对作家、艺术家之梦的追寻却是如出一辙。正当正方在这条寻梦之路上攀爬腾挪、奋勇直前的时候,1957~1958年那场同样可以称得上“史无前例”的实则上是反文化、反人类的所谓反右斗争,狂风暴雨般地席卷了中国大地。在正方的眼里“不少著名的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名编辑名导演,转瞬间变成了罪人……变成了阶下囚和贱民。被千万只脚踩在脚下,被千千万万的人凌辱和唾骂。……”这对一个相对稚嫩的追寻文学艺术之梦心灵的伤害无异于扼杀,它扼杀的或许就是未来的一个名诗人名作家。规避风险是人的本能,无可非议。于是正方不得不忍痛割爱,疏远文学女郎,去学习去实践去当一名语文教师。

  作为一所师范大学,作为师范大学的中文系,它的学生不排除少部分可能成为作家、诗人、编辑,甚或政治家什么的,但大部分人的归宿就是中学语文教师。

  正方也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但在我的眼里,在我通读了《享受豪华》这本文集之后,我觉得正方又不是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在这个国家一支庞大的中学语文教师队伍中,以正方的学养素质和知识,不能说是凤毛麟角,但一定是出类拔萃。何以为证,请看文集第八辑:语文随笔、第九辑:应试方法以及附录3:教学论文。我不想罗列这些文章的题目,这些文章都在《学语文》、《读写月报》、《语文周报》、《语文教学之友》、《中学语文》、《语文教学》、《语文知识》等省、国家级权威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可以说篇篇都是精品。试想没有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没有认真的教学实践,没有入木三分的真知灼见,能写出这些华章么?!试想一个只知按照教材照本宣科讲主题思想、写作特点,敷衍塞责、尸位素餐的中学语文教师能有这样的实践总结么?!我想正方对教学的这种“热情”,兴许来自于对时光的畏惧和珍惜;来自于对人生意义的重新定位;更是来自于一颗文学之心被压抑后能量的重新释放。而这种能量的释放,覆盖到了他教学的方方面面。教与学的对象不是生冷的机器,正方每天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授受者也都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作为一个有良知有责任感的教师,一个中学语文教师,正方知道传道、授业、解惑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传道”,要求老师言传身教,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影响到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激励、鼓舞,在平时用自己的良好品质与精神气质去感化学生,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语文教师应当有一颗爱心,这是通过作文做学生心灵工作的前提。”因为有了这样的爱心,正方麾下的一些学生走出了烦恼,走出了困惑,走出了抑郁……重新精神振奋地走上了漫漫的求学之路。也正因为如此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体会了“一日为师,终身父母”“师恩如山”的含义。

  通读这本文集,先以教师的身份来定位正方,首先让我想到了教育行业中常说的一句行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得一桶水”。正方何止是一桶水?是河是江是海。在第五辑《茶余饭后》,第六辑《读书札记》、第七辑《文史杂谈》中,让我看到了文坛巨匠马南邨《燕山夜话》的影子。邓拓当年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时候,也可以算得是在日理万机了。然而他却见缝插针挤时间,写出了《中国救荒史》《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与吴晗 廖沫沙合写)。其中最具影响的要推《燕山夜话》了。这些篇幅不长的短文,短小精炼、妙趣横生、寓意深刻,博得了当年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我称邓拓为大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正方这几辑中的文章,从立意到行文风格都很像《燕山夜话》,而写出这么多含金量极高的文章,背后支撑的是博览群书和巨无霸的知识积累。我猜想,那些年正方在为这些高中生讲语文的时候,天衣无缝地运用这些历史典故和资料一定如囊中探物。而学生们在听正方讲课的时候一定是全神贯注,他们在谆谆善诱的教学中,心志被启迪,人格被升华,知识在积累。

  《教学论文》一辑中的十来篇文章,当然应该是学者笔下的学术论文。不过我以为“茶余饭后”里的一些小品,也应该算得上是学术论文了——《语文教师的尴尬与困惑》《漫话古代皇宫的“复道”》……。尤为欣赏《语文教师的尴尬与困惑——重读韩愈《师说》随想》一文。韩愈是中国古代名人,但正方并不畏惧名人。在这篇不算太长的学术论文中,正方找出了韩愈《师说》前后矛盾,相互抵牾之处。这些论文还包括《“努力餐”随想》《当缪误和偏见疯狂以后》等等。缜密的逻辑思维,鞭辟入里的分析,有理、有力、有节,不得不让人佩服。我们常说文学写作是热加工,而学术研究是冷处理,这些看似水火不相容的东西,在正方这里却摆置的十分和谐统一。

  现在再来说说正方的文学写作之梦,那个当年让他魂牵梦萦的文学女郎其实并没有远去,只是深深地蛰伏在他心灵最为致密的地方。有道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当一切不必要的政治负荷被消解,当“稻粮谋”的任务宣告结束,正方的第二个春天来到了。“我已经明显地觉察到,我的旧情人的倩影,又在我的面前不停地晃动了。她舒广袖,舞长裙,不时将她火热的秋波,狂热向我抛掷过来……我强烈地意识到,我昔日的旧情死灰复燃了。”不是死灰复燃,而是自家花圃里百花争妍了。纵观文集中的文学作品,大都是互联网开通之后写就的,一篇接着一篇,中间相隔时间不长,大有创作进入“井喷”的状态,这正是正方多年积蓄的能量得以释放,好梦正圆的时候啊!我喜欢正方置于篇首的《陈嫂》这篇散文,这是一篇怀人叙事的散文。陈嫂勤劳吃苦、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形象,是中国近代中国农村妇女的一个缩影,她让我们想到了母亲。这篇散文情景交融,把一个美好的人物形象凸现在青山绿水、民风纯朴的山村背景之上。作者对真善美的颂扬与褒奖于此可见一斑。其实这本集子九辑中,纯粹是为教学而写的是《应试方法》《教学论文》两辑,其余基本应算文学作品——散文、小说、格律诗词,《平民碎语》是杂文,杂文也应归类于大散文。

  才情并茂的正方退休后,日子过得潇洒而飘逸。享受豪华乎?调侃也,亦非调侃也。目观当今那些腰缠亿万的土豪,不知甲乙丙丁,不知ABCD的冏状,正方夫妇妻梅子鹤的生活难道不是精神贵族的“豪华”生活?正方能文,夫人亚雪、儿子儿媳亦能文,典型的书香人家哦。读完文集,感慨良多,写下这点文字谈不上评论,只是读后感,以蠡测海吧,就教于正方。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883774.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