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爸爸教的数学》读后感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分享的《妈妈爸爸教的数学》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妈妈爸爸教的数学》读后感

  小时候,我一直不喜欢数学,完全不能理解会解方程,会做代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更想不通为什么老师总是出些很神经质的应用题,比如一边倒水,一边放水,一边向上爬,一边向后退。总觉得出题的人是不是脑子坏了。

  现在看了孙路宏的这两本书,才慢慢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是枯燥还是有趣,全看大人是如何引导的。这两本书,虽然是讲数学,但完全不是乏味的单一的做题解题的书,而是通过一个孩子的日记,引出童年的一些和数学相关的小故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次孙老师碰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妈妈总是不急不慢,或者是教一种和老师完全不同的方法,或者是将蔬菜当做教具让小作者自己去摆弄,几句启发的话,剩下的让孩子自己去想,自己去领悟。

  可以说,孙老师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爸爸妈妈的引导,然而在这本书里,我们看不到打了鸡血的,咆哮地每天逼着孩子作业习题的父母。看到的妈妈的形象就如作者所说的,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每天洗衣,做饭,照顾家人的起居生活,井井有条,对孩子学习上碰到的困难也是不紧不慢,不急不躁,有时候点播了还是做不出,那就去睡一觉,再想想,说不定想几天就能想出来了。最夸张的是,有个问题,十岁的孙老师整整想了三个月才想出来。就这样,父母很随意的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颗种子,由他自己酝酿,生根,发芽,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发的,是那么的自然而然就长成了参天大树。

  现在的孩子,每天做不完的作业,难度也是超越年龄的,没有时间多想,没有时间摆弄道具直观的去感受,都是尽量运用自己的记忆力去把题目背出来,而不是靠自己去领悟,这也就失去了自己开窍的机会。而父母们看到孩子如此多的作业,那么大的升学压力,于是大都是抱着唯快不破的信念去逼迫孩子,想要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焦虑急躁,同时也把这种情绪传染到整个家庭。最近特别火的一篇网络热推,妈妈陪孩子做作业,心脏装支架的,回奶的,父母轮着揍的。。。大家笑过之后深有共鸣。

  对于我的儿子小鸡毛,我非常不想去逼迫他学习,想通过我自身的学习找到些方法,然后因材施教,能够正确的去引导他,让他对学习产生兴趣,觉得学习是有趣的,有用的,能让人变聪明的。让他明白学习的意义和对他人生的影响。不过真不是容易的事,小鸡毛想法太多,教了不听,也不愿意多想。而孙老师之所以能成为了不起的数学老师和营销大师,就是因为他能够对一个小小的数学问题钻研进去,几天几夜不停地想。

  现在小鸡毛四岁,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愿陪你一起成长,陪你一起再学一遍!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887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