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秩序》读后感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分享的《新金融秩序》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新金融秩序》读后感

  《新金融秩序》的作者是罗伯特•席勒,他也是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第一次接触解除他是在网易公开课,他开了一门名为《金融市场》的课程,其中的内容也记不清了,影响比较深刻的就是他会用左手写字,而且当时也不知道这位先生已经获得诺奖。之后,在中央电视台的采访中又看见这位仁兄,一旁是他的夫人,他的夫人是从事心理学研究,这也对他的研究很有裨益。无论是在听他公开课还是在看他接受采访的时候,总有一种感觉,感觉这位教授先生说话不是很流利,但看起来非常和善,前两天和同学聊起这个人,提到他曾预言到上世纪末的互联网泡沫,当然他的简历也非常精彩,所以这位先生算是一位“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人。

  世纪之初,罗伯特•席勒的《非理性繁荣》问世,而“非理性繁荣”这个词也常为人提起,记得有个人曾经言辞激烈地批驳“非理性繁荣”这个词,认为根本不存在“非理性繁荣”,所有的繁荣都是理性,从“郁金香泡沫”到“大萧条”,再到08年金融危机,这都是理性的产物,他的观点是当时的人们并非没有认识到泡沫,而是经过权衡之后不断推动泡沫的扩大,并且认为自己并非接盘者。如一句话所言“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非理性繁荣》这本书我还没有读过,但是简单了解了一下,我个人看法是,上述观点虽然比较极端,但大体是对的,这两种观点只不过角度不同而已,罗伯特•席勒的“非理性繁荣”在某种意义上指的是个体理性下的集体非理性。

  下面我们切入正题,开始讲讲《新金融秩序:如何应对不确定的金融风险》这本书。

  我们的前总理曾说过“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初入大学之时,我认为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虽然中国的原始资本积累也是遍地肮脏,但是发展到今天,企业家应当秉持企业家所应有的道德,而不是过分攫取剩余利润。过了一段时间,我又觉得企业家应当秉持道德,他们应当是产品与财富的创造者,或者是资本为获得自身增殖加以利用的工具,无论企业家结局如何,雇员如何,造成了社会不公又如何,但是社会的总体财富在增加,即便社会公正所承受的边界被突破,但是只要通过强力改变原有的社会分配制度,那么增值后的社会财富将会造福每一个人。随着不断地学习,我的所想还是太简单了,毕竟社会秩序不是像历史那样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罗伯特•席勒的《新金融秩序》就是希望能够建立一种公平公正的金融秩序,从而使新金融秩序的国家和公民受益。其中这本书提出六点思考来构建新金融秩序,一是生计保险和住房价值保险,二是创设宏观市场,三是收入归构型贷款,四是不平等保险,五是跨代社保体系以及风险控制协议。这构建新金融秩序的六种方法都挺有意思的,就创设宏观市场这点来讨论,首先构造一个为100的参照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发型一个价格为200美元的宏观证券,并建立两个证券账户,一个是上行证券账户,其账户余额与参照指数走势一致,另一个为下行证券账户,其证券余额与惨遭指数走势相反,两个账户的初始金额都为100美元,且无论何时总额都是为200美元。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预期面临的风险,在宏观市场上购买上行证券或下行证券来对冲风险。

  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政府都在进行反思和改革。如果原来的金融危机是连绵不断的高山的话,那么我们希望接下来的金融危机是草原上矮小的土丘,即熨平经济周期,让金融危机尽可能的不发生,或者即便发生也不让它有太大的破坏性。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888657.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