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分享的《金融的逻辑》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即资金的融通,它是人与人之间距离逐渐缩短,意识隔阂被开放的思想打破的产物,最本质上讲,金融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这种信任突破了家庭、超过了地域隔阂后,金融就渐渐产生了。

  在西方,金融的前身就是“借钱还钱”,从高利贷到银行,先是皇宫贵族流行,再到民间的信贷服务;在中世纪因为常年的国家战争,各大政府储蓄有限,财政紧张,但又不得不维持高昂的军队成本,于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债便产生了;再到后来荷兰因为航海事业的需要来筹集大量资金,可是债券简简单单的还本付息貌似吸引不到大量的资金,而且还有还不上款面临破产的风险,干脆就让别人来和我们一起合伙吧,大家风险共担,有利同享,于是股票诞生了。

  反观中国,貌似我们的金融发展就停留在所谓的银行—“钱庄”。其实不然,前面说了,金融是建立在人与人信任的基础之上的,在中国的古代,我们的信任维系主要是靠血缘,靠姻亲这些家庭关系的人情基础之上的。我们自己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下,若是我们此时自己手上没钱,我们第一反应可能是向父母或是向亲戚朋友借钱。为什么我们不会向别人借钱?或者说别人为什么不肯借给我们钱?因为我们和陌生人不认识,缺少信任的基础,我们不愿或不敢向别人借钱,别人也不肯借给我们钱。

  中国人情社会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份子钱”、“随礼”,这也是建立在我们“和睦亲邻”的文化基础之上。在古代一家几口办红白喜事总是爱请附近的乡亲邻里朋友,大家因为人情渐渐形成的随礼钱,就像别人喜事请我们吃饭,一般我们不太好意思空手白去的,感觉送什么都可能不符合别人心意,还是送银子让别人自己买他喜欢的东西实在,可是这么多人去,这么多人送银子,万一我送少了,让人笑话,送多了,那我自己就亏了啊,干脆就拿一个红袋子装起来,不管和别人比是多是少,起码我的心意到了,如果是一般邻里,那就给少一点,亲戚朋友的话,当然给多一点啦!于是有了红包,我们往往也根据红包的“大小”来片面判断情谊的份量;但其实红白喜事的主办方,办一次这样的活动开销还是不小的,甚至他们自身很长一段时间会生活拮据,虽然前面讲的内容功利色彩浓重,但是这个人情社会的潜规则确实可以让这个红白喜事主办方的家庭未来生活不必过于拮据,而且他们角色很容易就可以转换,未来某一天别人也会办红白喜事,到时候你也得交份子钱,从这个角度来看,份子钱不过是均摊我们人生大额开销的一种方式。换一种形式来讲,从现代金融的角度来看,今天收的这么多份子钱,就像今天向银行进行大额贷款,我们未来给别人的随礼,就是还贷。

  总的来说,外国的金融是显性的,中国的金融是隐性,隐藏于人情血脉之中。基于这个认识,我们不难理解现在开放前相对开放后的一些人情事故的变化,比如为什么现在部分先富起来 的人常感慨“以前没几个钱的时候,大家几个朋友都还挺好的,现在有钱了,却反而过的没那么开心了。”其实在这个从“没几个钱”到“有几个钱”的个人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于中国民俗隐性的金融关系被显化了。

  就拿借款来源举例,以前一家要是建造房屋或者买房,我们可能得跑访亲朋好友来借钱;现在呢,我们完全可以申请银行贷款来解决这个问题,走访亲朋好友的交通费、礼物费可以转变成银行服务的手续费和贷款利息,而借钱的亲戚呢,也不用每天担心别人还不上钱。这样以来,岂不是还有利血缘关系吗?可是,银行作为第三方资金来源,也难免会削弱亲戚之间的情感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疏远。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银行不会给每一个人提供贷款,银行贷款是非常谨慎的,信用良好,有足够偿还能力的人往往首先是向银行贷款,银行也会对贷款进行追踪调查,确保贷款人把钱花到正途;这样一来,那些真正得走访亲邻借钱的人,往往资信状况就是比较差的,偿还能力不强,这样一来亲朋好友间的借款“违约”风险就上升,基于血缘的信任关系难免出现裂痕,更何况是那些真正靠缘分遇见的朋友。

  我们现在很多意识形态上的问题其实都是因为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最本质的隐性金融关系还没有显化到西方资本市场发达国家的程度,还在处于一种过渡阶段,我们既要学习别人的东西,也要保留自己特色,摸着石头过河,踩坑确实是难免的。

  说了这么多,大家难免会有个疑问,为什么中国就发展不出西方的金融?中国古代在世界上那么强大的地位怎么没有一套较好的金融体系?

  回归文章前面说的,金融需要信任突破了家庭、超越地域隔阂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西方文明是海洋文明,各地区生产能力不一,资源分布不均,往往不能自给自足,各区域的人民根据生存需要得和其他地区的人民相互交换各自所需的东西,他们的贸易圈就比较大,要有大家能够公认的交易规则以及交易等价物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

  古代中国,则是典型的大河文明,农业社会。因为我们地域优势,我们完全可以在一块地域上进行自给自足的生产,只要勤劳肯干,不遇天灾地旱,日子还是能过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让人既没精力也没心思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是我们理想生活的真实写照。

  金融的作用就是资金的融通,把这部分地区多余的,给需要的地区。所以封闭是衍生不了金融的。还有就是观念,我们重储蓄,轻负债。

  要回答为什么中国人不爱借钱这个问题,从金融的角度分析,我们得引入经济学的一个概念——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我们在作出一个决定时,牺牲其他选择带给我们预期的最大收益。西方频繁的贸易行为,商业活动诞生了不少投资行为,因为他们资源是有限的,怎么才能把钱花到点上,并且未来能带来良好的收益,他们得面对多种选择方案,最终选择一个来达到自己目的,这是很正常的行为。

  可惜在中国,前面说了,人民习惯了封闭自守,信任关系建立在血亲之上,这样一来,我们的经济交流圈就很小,往往是一个地域一个单位,很难统一起来,我们根本就不会把钱借给别人,这样我们就很难产生投资行为。再者,即使在古代,我们的政府也垄断了不少行业的经营权利或者资源优势,这样一来,民间的个户或者小型生产的商户很难在竞争市场中有优势,能不能生存下去都是问题,别人怎么敢把钱借给你去扩大生产规模;当然,即使真的出现了民营的大商行,我们也不会诞生类似股票的投资机制,因为我们是家族社会,我们自己经营得不错,首先会想到的是让自己家族的人参与进来,而不是社会的人群。

  所以在古代中国,一是我们的储蓄来之不易,我们更注重保本,不敢轻易借出去;而是我们的商业圈,外部有国家政府的垄断,内部主要是各家族之间的经济交流活动,社会散户农民就更加难参与进来,手上的积蓄,就只能保本,很难进行实际意义上的“投资”,所以还是读书从政,能真正利用国家垄断资源的优势为自己实现致富愿望可能性大一点。

  再纵观整个世界的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当年有金融贸易体系但国力弱小的国家今天都强大起来了,而中国虽然发展起来了,却失去当年的霸主地位,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还是得从金融的定义来看,金融即资金的融通,它不仅能把钱进行空间上的转移,还能进行时空意义上的转移。

  这里最大的疑问就是,金融怎么就把金钱进行了时间上的转移?首先,这个是针对个体而言,这个个体可以是个人、家庭、企业、甚至国家,但是它绝对不能代表整个世界。还是以贷款为例,按正常情况,你得辛辛苦苦踏实工作30年才能有一定积蓄来买房子,可是现在有一种途径,你可以提前把你未来积累的收入拿到现在,然后你现在就可以买房子,只是代价就是,你未来每个月得把你收入的一部分还给未来,这个方式就是贷款。两者的结果都是买到了房,但前者可能享受不了几年,后者可以享受几十年。这两种方式给人带来的幸福感到底是何者居多,我们就心知肚明了。

  再举个例子。关于公司上市,我们表象看到公司上市是因为其良好的盈利状况,现在为了扩大规模,进行更大生产的筹资行为。确实,这里理解也没错,但真正的经济学意义来讲,企业上市,是市场对这个企业的认可,换成金融的角度,是市场对企业的预报酬。正常情况下,企业的发展就是不断扩大其在市场的占有份额,并不断获得更大的利润,其实也就是不断提升市场对自身的认可。一般来讲,如果你要用自己赚来的钱来不断扩大自己的规模,那么这个过程是极其漫长的,即使你有良好创新的商业模式,先进的技术,若没有资金提供,建造不了厂房,买不了机械设备和生产原料进行生产,那么再好的方法也不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上市了就不同,因为你有出色的经营模式,生产技术上的优势,只是缺少资金,现在因为上市你把你的情况“告诉”了社会,“告诉”给这个市场,然后大家觉得你这个有发展的潜力,就愿意为你投资,你也就获得大家的认可,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也就是说,上市让企业提前获得它在未来市场对它的认可,于是他就迅速占有了市场的份额,扩大了自己的规模,提前创造了更大的价值。

  当然,把未来的钱拿到现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人发现机会。相对于前面提到的“机会成本”,我这里个人提出一个“机会收益”的说法吧,它类似预期收益,但是“机会收益”是指因为提前实现未来目标而在现在发现的其它盈利渠道可能获得的盈利收入。虽然表达稍显晦涩,但也可以提出很简单的例子,假如腾讯不上市,它多年来一直就经营着QQ的发展,想着怎么让更多用户来使用QQ,怎么来扩大QQ带来的盈利水平,这样它就可能无心思考网络游戏的开发,或者说QQ的钱都赚得不多,没有更多财力和人力搞网络游戏的开发;这样一来,腾讯可能因为QQ多年良好的经营收益储备了足够的资金来开发网络游戏,但是此时网络游戏的主要市场可能已经被马云的阿里给占了。百度如果不上市,那么多年来它的业务范围也就可能仅仅集中在网络搜索引擎上,而没有财力和人力搞其他 高科技产品的开发。

  所以这样一来,从企业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上市让公司提前获得市场的认可,也收获了“机会收益”,可以在主营业务做得更好,也有充足的动力去开拓新的领域,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基于上述金融转移未来收入的作用,我们其实可以很好解释为什么美国,一个建立时间极短,政府起步都还要大肆发行国债,一个在负债基石上建立起的国家,为什么今天能成为全球的超级经济大体。

  这对我们个人而言,对于传统的中国老百姓,也应该有一个观念上的启示。贷款并不可耻,投资也并不可怕。可耻的是放贷人无良的利率水平定价,贷款人没有真正把钱花到正途。我们努力发展市场经济并不是说我们必然会成为西方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是在于投资人过于贪婪和相关部门无良的监管造成的腐败,以及坐拥强大的资本却只顾奢靡的消费享受,完全不注重未来的投资。西班牙葡萄牙通过罪恶的黑人贩卖贸易获得强大的资本金,但其皇室政府却并不把钱投入国家建设而是只顾皇室自己的奢靡生活,最终它们依然只是世界上的小国。美国、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虽说坐拥强大资本,却一直积极投入国家的建设,然后变得越来越强盛,这才是中国市场该学到的精神,投资比储蓄重要,发展比享受发展的成果重要。

  金融的经典三板斧:银行、证券、保险。就像杀破狼三星,既能创造一切美好,也能毁灭一切。银行能均摊人一生的收入,让人能在最有消费需求的时候预支自己的未来收入,实现更多的愿望。证券能让人手上资金牺牲当前的消费价值而去获得投资的增值价值,让自己现在的钱能在未来更有消费力。保险则是让人牺牲现有的一小部分的资金来保证未来各方面生活的稳定安全,保险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投资。

  三者良好的协调,能够真正缩进大家生活水平的差距(因为能够提前消费),真正能够激励年轻人工作(因为负债),真正能够使老有所养(因为年轻时的保险储备)。金融确实能够造福一些人或是很多人。

  但是,如果对未来的预支过度,负债的速度超过发展的速度就会形成泡沫,泡沫一旦被打破,往往就会引发经济危机。就像美国的经济危机,主要就是房地产市场泡沫造成。中国虽受其影响,但还好未伤及根本。中国金融的分业经营虽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展的速度,但起码是稳的,我们未来还有更多挑战,无论是相关体制还是与国外经济贸易的协作,都还要继续完善。

  改革开放快40年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的成功不仅仅是依托自身的潜力,很大一部分都与今天开放、繁荣、和谐的经济贸易环境有关,我们的经济发展与全球各国休戚与共,我们如果想以破坏他国经济来获得自身的发展是不可能的,要么双赢,要么全输,中国阴谋论,早该休矣。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890072.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