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东坡传》后感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读《苏东坡传》后感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出自苏东坡的《惠州一绝》。苏东坡是惠州历史名人,小时候常听人说起,但是却没有过多的了解,对他的诗词了解来源于读书年代的课本,最有印象的就是那首《水调歌头》。

  自从参加了为期十四天的线上阅读活动后,对苏东坡的人生轨迹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出生在眉州眉山镇,他与父亲、弟弟被人称为“三苏”,他的童年是在宋朝最贤明的君主统治时期度过的,当时涌现出一大批贤良的大臣,如欧阳修、范仲淹等,这些人对他有很大的影响。他从小刻苦学习,在他二十岁的时候就高中进士,正当准备开始他的政治生涯的时候,其母亲的离世致他回家守孝。孝期满后兄弟二人带着家眷与父亲一起举家搬迁至京城。仁宗嘉祐六年朝廷任命苏东坡为凤翔府判官拉开了其政治生涯的序幕。在凤翔府做判官三年后回到京城,在史馆任职,期间经历了妻子的离世,后因父亲离世离京返乡。等苏东坡再次回到京城时却赶上当时的宰相王安石实行变法,其认为王安石的变法太过于激进了,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因为他反对变法遭到王安石一派的排挤,便请求出京任职,在乌台诗案发生前都未回京。乌台诗案让他在狱中度过了一百多天,几次频临砍头的危险,最终九死一生逃过一劫,他的许多友人也受其牵连。

  苏东坡经历乌台诗案后,其积极性遭受严重的打击,在被贬黄州后更多的是把思想情感寄托于文学创作,如前后《赤壁赋》等。英宗皇后临朝听政时期将苏东坡召回京,三月内连升几级位居翰林学士,这一时期是他政治生涯的辉煌期,可是随着党政之间的斗争,他还是选择离京前往杭州任职。皇太后去世后王安石一派的余党得势,其遭贬至惠州,而又贬儋州,在那里度过最艰苦的时期。元符三年,因新皇太后摄政,其对元祐的保护使东坡得以“行动自如”,离开儋州选常州作为养老之地,后东坡不幸患病,享年六十四。

  虽然他为官有许多不如意的事,但他在每一个地方都切身为百姓做事,如在杭州建一套清洁供水系统,创建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修缮西湖等;在惠州修建引水系统、修建桥梁、创公立医院等。

  苏东坡的人生如此大起大落,但他的心胸却如此豁达,在他最艰难的时候仍保持乐观的心态,闲时与农夫们聊聊天讲讲故事,独自一人时钻研起草药,还完成了《尚书》注解,加上在黄州时完成的《易经》、《论语》,一共完成了三部。除此之外其诗词、书画方面也是颇有成就,也许跟他的经历有关,才能创作出那么好的诗词书画。

  读了这本书,令我对苏东坡除了仰慕之情外,更多的是对他的敬佩之意。其除了才学值得我们学习外,他那身处逆境时的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更加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文/拈花读书会第二期共读书友吴夏瑜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897933.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