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救有关的成语

| 会计继续教育 |

【www.guakaob.com--会计继续教育】

和救有关的成语篇一
《包含-"救"-字的成语》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成语拼音成语典故成语出处举例子抱薪救火bàoxīnjiùhuǒ比喻用错误的《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补偏救弊bǔpiānjiùbì偏:偏差;弊《汉书·董仲舒传》:苟不自其本页图之,则亦仅能~,偷为一时之治“先王之道必有偏而不起之处,故政有眊而不行,举其偏不可救药bùkějiùyào药:治疗。病《诗经·大雅怀疑与猜忌,难道就竟已成了他们~的根性了吗·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从井救人cóngjǐngjiùrén跳到井里去救《论语·雍也》:那岸上看的人,虽然有救捞之念,只是风水利害“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人)焉,其从之也?·冯负薪救火fùxīnjiùhuǒ背着柴草去救《韩非子·有度》: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也。(明“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罗贯中《三国演义济世救人jìshìjiùrén济:拯救。拯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一百一十三卷:“乃命其子命龙宫药方三十首与先生见死不救jiànsǐbùjiù看见人家有急周金大哥死在国民党军阀、官僚手里,你们~。救过补阙jiùguòbǔquē阙:同“缺”,不足,缺点。挽救过错,弥补不足。《晋书·潘岳传》:“故箴规之兴,将以救过补阙,然犹依违讽喻,使言之者无救火投薪jiùhuòtóuxīn为了扑灭火焰《邓析子·无厚篇》:“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而硾之以石,救火而投之救火扬沸jiùhuǒyángfèi沸:开水。比《史记·酷吏列传》:“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救经引足jiùjīngyǐnzú引:拉;经:《荀子·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救苦救难jiùkǔjiùnàn佛经中的话。救困扶危jiùkùnfúwēi救济、扶助陷元·无名氏《来生债》第四折:“则为我救困扶危,疏财仗义。”救民于水火jiù mín yú把人民从深重 shuǐ huǒ《孟子·滕文公下》:“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救世济民jiùshìjìmín挽救天下,拯清·高鹗《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八回:“尧、舜、禹、汤、周、孔,时刻以救民救死扶伤jiùsǐfúshāng抢救生命垂危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做外科医生的能够以肉补肉,以血补血,则~,“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救亡图存jiùwángtúcú拯救国家的危n清·王无生《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夫救亡图存,非仅恃一二才士所能匡救弥缝kuāngjiùmífèn指纠正错误,《左传·僖公二十六年》:“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披麻救火pīmájiùhuǒ披着麻去救火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若强动兵甲,正犹~,必致自焚也。(明“则落你好似披麻救火,蒯彻也不似那般人随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泼油救火pōyóujiùhuǒ救火时用油浇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今使他为先锋,是泼油浇火也。”舍己救人shějǐjiùrén舍己:牺牲自围魏救赵wéiwèijiùzhà原指战国时齐o《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倘用~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梁山无可救药wúkějiùyào药:治疗。病《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以火救火yǐhuǒjiùhuǒ用火来救火灾《庄子·人世间》:“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以水救水yǐshuǐjiùshuǐ引水来救水灾《庄子·人世间》:“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引足救经yǐnzújiùjīng引:拉;经:《荀子·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远水不救近火yuǎnshuǐbùjiù远处的水救不《韩非子·说林上》:为今之计,到临安取救是~。(清“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吴趼人《痛史》第三回)治病救人zhìbìngjiùré治好病把人挽n对犯有错误的同学,我们应采取~的态度,帮助坐视不救zuòshībùjiù坐视:坐着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七回:别人有困难时,我们要热心帮助,决不能~。“即蜀中危急,孤岂可坐视不救。”

时之治而已矣。(严复《原强》)

们~的根性了吗?(郑振铎《桂公塘》十四)

,只是风水利害,谁肯~。(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

所谓~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手里,你们~。(欧阳山《三家巷》三一)

血补血,则~,造福人群,岂不大哉!(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四章)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

,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四回)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

~的态度,帮助他们进步。

,决不能~。

和救有关的成语篇二
《包含-"救"-字的成语》

1▲抱薪救火 △bàoxīnjiùhuǒ △典故: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出处:《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2▲补偏救弊 △bǔpiānjiùbì △典故:偏:偏差;弊:赞美。补救偏差漏洞,纠正缺点错误。 △出处:《汉书·董仲舒传》:“先王之道必有偏而不起之处,故政有眊而不行,举其偏者以补其弊而已也。” △例子:苟不自其本页图之,则亦仅能~,偷为一时之治而已矣。(严复《原强》) 3▲不可救药 △bùkějiùyào △典故: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处:《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例子:怀疑与猜忌,难道就竟已成了他们~的根性了吗?(郑振铎《桂公塘》十四) 4▲从井救人 △cóngjǐngjiùrén △典故: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出处:《论语·雍也》:“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人)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 △例子:那岸上看的人,虽然有救捞之念,只是风水利害,谁肯~。(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 5▲负薪救火 △fùxīnjiùhuǒ △典故: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出处:《韩非子·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史记·魏世家》:“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例子: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6▲济世救人 △jìshìjiùrén △典故:济:拯救。拯治时世救济人民。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一百一十三卷:“乃命其子命龙宫药方三十首与先生,此真道者,可以济世救人。” 7▲见死不救 △jiànsǐbùjiù △典故: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 △例子:周金大哥死在国民党军阀、官僚手里,你们~。(欧阳山《三家巷》三一) 8▲救过补阙 △jiùguòbǔquē △典故:阙:同“缺”,不足,缺点。挽救过错,弥补不足。 △出处:《晋书·潘岳传》:“故箴规之兴,将以救过补阙,然犹依违讽喻,使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自诫。” 9▲救火投薪 △jiùhuòtóuxīn △典故:为了扑灭火焰而将木柴扔进火中。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出处:《邓析子·无厚篇》:“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而硾之以石,救火而投之以薪。”

10▲救火扬沸 △jiùhuǒyángfèi △典故:沸:开水。比喻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形容情况危急。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 11▲救经引足 △jiùjīngyǐnzú △典故:引:拉;经:缢死。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越做越离目的越远。 △出处:《荀子·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 12▲救苦救难 △jiùkǔjiùnàn △典故:佛经中的话。拯救在苦难中的人。 13▲救困扶危 △jiùkùnfúwēi △典故:救济、扶助陷于危难的人。 △出处:元·无名氏《来生债》第四折:“则为我救困扶危,疏财仗义。” 14▲救民于水火 △jiù mín yú shuǐ huǒ △典故:把人民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

15▲救世济民 △jiùshìjìmín △典故:挽救天下,拯济百姓。 △出处:清·高鹗《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八回:“尧、舜、禹、汤、周、孔,时刻以救民济世为心。” 16▲救死扶伤 △jiùsǐfúshāng △典故: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 △例子:做外科医生的能够以肉补肉,以血补血,则~,造福人群,岂不大哉!(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四章) 17▲救亡图存 △jiùwángtúcún △典故: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国家的生存。 △出处:清·王无生《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夫救亡图存,非仅恃一二才士所能为也;必使爱国思想,普及于最大多数之国民而后可。” 18▲匡救弥缝 △kuāngjiùmífèng △典故:指纠正错误,弥补过失。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六年》:“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 19▲披麻救火 △pīmájiùhuǒ △典故:披着麻去救火。比喻惹火烧身,自招灾祸。

△出处: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则落你好似披麻救火,蒯彻也不似那般人随风倒舵。” △例子:若强动兵甲,正犹~,必致自焚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 20▲泼油救火 △pōyóujiùhuǒ △典故:救火时用油浇洒。比喻事情处理不得法,反而使事态更严重。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今使他为先锋,是泼油浇火也。” 21▲舍己救人 △shějǐjiùrén △典故:舍己:牺牲自己。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别人。 22▲围魏救赵 △wéiwèijiùzhào △典故: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例子:倘用~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四回) 23▲无可救药 △wúkějiùyào △典故: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处:《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和救有关的成语篇三
《一轮复习成语补救答案》

成语补救训练答案

1、D(A中麻木应为麻痹B中大音希声意思是“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声之音,即达到极致的东西是不可捉摸的”C中“以致”应该改成“以至”)

2.C(A长篇累牍:指著作篇幅很长,内容很多,含贬义。B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是在痛苦中呻吟的无家可归的灾民。C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D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3. A(“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现出来。B项,“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C项,“一息尚存”,还有一口气儿,表示直到生命最后的阶段。 D项,“花言巧语”,指虚假而动听的话)

4、C 5、B( “不绝如缕”的使用实际上是两个固定的对象的,它只能形容形势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6、B[解析]B项,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A项,“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的赞扬,句中“没料到”与“不虞”重复。C项,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不指文章的好或差。D项,如花似锦:形容风景、前程等十分美好,不合语境。

7.C( A项不绝如缕: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B项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应改为“骇人听闻”。D项安土重迁:意为留恋故土,不肯轻易地迁移,词义与句意相反。)

8、 答案D解析D、“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A 持平之论:持平:主持公道,没有偏向。指公正的意见。也指折中、调和的话 B、急流勇退: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C、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陕西交大附中

9、答案B 10、 B.(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关注着,形容影响很大。差强人意:原指还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在表示大体上能让人满意。对簿公堂: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公堂上根据诉状核对事实。旧指在官府受审;今指原告和被告在法庭上对质打官司。感同身受:根据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也泛指给别人带来麻烦,自己也能亲身感受到。)

11答案:C解析 【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水乳交融】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意气相投,感情融洽。【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不足为训】不足:不值得;训:法则,教导,规范。不值得作为效仿的准则

12、B 解析:A.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此处的“洋”加引号,表示特殊用法,借指“外国企业”。B.“东山再起”比喻失势后重新得势。不合语境。C.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D.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13、C 14.A [“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恰合语境。B项“似是而非”指好像对,实际上并不对。此处应用“模棱两可”。C项“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与“接到请柬”相矛盾。D项“天马行空”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多作谓语或定语。此处使用对象不当。]

15、C16、D17、A 18、B(星罗棋布:象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用于此处恰当。A项歧路亡羊: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此处语境不合;C项乐此不疲:因为酷爱做某事而不觉疲倦。形容对某事酷爱而沉浸于其中。不合句子要表达的语意;D项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对象不合。)

19、C(C项望文生义。白水鉴 心 :白水 :清 水 ;鉴:照 。清澈的水能照见人的心 。形容人心像 明 净的水一样纯洁 。A项响遏行云 :遏:阻止 ;行云 :飘动的云彩 。形容歌声嘹亮 ‘高入云霄 ’、连浮 动 着 的 云 彩 也 被 止住 了 。 B 项 “ 煞 有 介 事 ” 又 做 “ 像煞 有 介 事 ” 。

原是江浙 一带的方言 。指装模作样 ,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 ,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

D 项 改弦更张 , 指重新改换琴弦 ,使声音和谐 。比喻改革制度,变更方针 、政策 或 做 法 等 。)

20、D21、A 22、A(“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23、B(谦敬错用,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应为敬词,多用于感谢别人。)

24、C [A项中“义无反顾”的意思是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含褒义,用于此处褒贬失当。B项中“噤若寒蝉”的意思是像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或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与下文“纷纷提出质疑”相矛盾。D项中“溢美之词”的意思是过分夸赞的言论。褒贬失当。用在此处不合语境。C项中“方兴未艾”的意思是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符合本句语境。]

1、答案:B(A: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此处用错了对象。C素昧平生:与人从未见过面。不指事物 D恨铁不成钢”恨某人不争气、不成材。多用于对学生或子女,有时也用于对下属或公众人物。

B 想入非非:是两用性成语,既可以形容想法大胆离奇,有褒义;又可喻指荒唐离奇、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是贬义语。句中用其褒义,正确。)

2、答案:A(“拍案而起”形容愤怒至极。与语境不符)

3答案:D(A不学无术: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语法功能失当。

B一笔抹杀:原指对所画的画不满意而把它废掉,后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使用对象错误。 C没头没脑:毫无线索或没有根由。望文生义。 D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4答案:D (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丝丝入扣:比喻做得

十分细腻准确,多指文章和艺术表演等。捷足先登:比喻行动敏捷,先达到目的。)

5答案:A(A项鱼目混珠:比喻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使用正确。B项“扫眉才子”指有文采的女子,使用对象错误。C项“念念不忘”指牢记在心、时刻不忘,与“时刻”重复。D项“长袖善舞”多用来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感情色彩不当。)

6答案:A 7答案:D(季孙之忧:比喻来自内部的忧患)

8答案:C(3分。“惟妙惟肖”模仿或描写非常逼真。A“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多用于贬义。感情色彩不当。B“闪烁其词”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不肯说出真相和要害。与“议论纷纷”并用,自相矛盾。D“漠不关心”指态度冷漠,毫不关心。不可带宾语)

9答案:C(A词义误用。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B褒贬不当。推波助澜:比喻助长事物的声势以扩大影,多含贬义。D对象误用。半大不小:特指介予成年与儿童之间的年龄)

10答案:D(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含贬义。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形象”不能说“卷土重来”。A.苦心经营: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B.一蹶不振: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C.一落千丈:形容声誉、地位或经济状况急剧下降。)

11答案:C(A “滥觞”本义是江河发源的地方,水少只能浮起酒杯。今指事物的起源。 B项“唱高调”是指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尢说得好听而不去做。 c项 “心劳日拙”是贬义成语,意思是费尽心机,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处境越来越糟。原文用的是“奋力拼搏”。 D项 “光风霁月”本指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人心地光明,胸襟开朗,品格高尚。也比喻太平年代或平静气氛。)

12答案:B,A项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没有深的印象,又指文章言论的肤浅,无真知实学比喻印象不深刻。C项简单的饮食。形容生活简约。D项“一团和气”态度温和,没有原则。

13答案:A【解析】A项天马行空:天马,神马。天马奔腾神速,像是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B项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不能用于“大自然”,应改为“鬼斧神工”。C项是说摊前人很多,产品供不应求,说明人们争着购买鲜花,而“车水马龙”是说车多得像流水,马多得像游龙,常用来表示人车往来不绝或形容繁华的情景。这同购买物品没有任何联系。因此用“车水马龙”显然是不合对象。D项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应改为“鱼目混珠”。

14答案:D

“一言以蔽之”指用一句话来概括。“壁上观”指坐观成败,不施援手。“寸量铢称”用于贬义。比喻点点滴滴地计量,烦琐不切实用。 出处 宋•苏洵《史论下》:“欲寸量铢称,以摘其失,则烦不可举。”“人挪活,树挪死” 是指思想、思路、方法、工作岗位如果在原来的状态很难取得突破的话,不妨改变一下置身的这个状态,以前不可能的事情往往就变得可能了,以前我们认为的死路往往就变成了活路。

15答案:A A项中的“曾几何时”指没过多久 B项中“举重若轻”意为举起重东西就像举轻物那样容易,比喻能轻松愉快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事务。

C“小题大做”明显使用不恰当。

16答案:B(A.孚:使人信服、信任、相信。不孚众望暠意为不能使大家信服,此处使用不当。B.身:亲身;体:体验。“身体力行暠意为亲身体验,努力实行。C.喜结金兰:高兴地结为兄弟姐妹,不能指夫妻。D.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此处使用不当。 17答案:C(A捧着金饭碗要饭吃:比喻拥有良好的客观条件却不能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坐失良机,指不主动及时行动而失去好机会。B:大快朵颐:形容食物鲜美,吃得非常痛快。过屠门而大嚼: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C:首鼠两端: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犹豫不决:迟疑动摇,拿不定主意。)D:得陇望蜀,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变本加厉: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多指缺点、错误)。

18答案:D 【解析】A“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B“说三道四”:形容不负责任地胡乱议论;C“吃不了,兜着走”:比喻受不了或担当不起;“言不由衷”:说的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此处应为“词不达意”。

19答案:A 【A项,“平易近人”既指态度谦虚和蔼,使人容易接近,又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B项,“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使用对象有误。C项,“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不合语境。D项, “气宇轩昂”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20答案:B。(声辩:公开辩白;辩解。阑珊:将尽;衰落。不求甚解:意思是说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各大概,不求深刻了解。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21、A (分析:A项 见仁见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B项 求田问舍: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多含贬义。C项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和前面“似乎理由很充分”重复。D项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魔,恶鬼;道,道行,道法。比喻正义始终压倒邪恶。)

绍 兴 市教学质量调测

22、C(“反而”误用,此处没有转折意)23、C(A项词性误用,“无可非议”是指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此处应改为“无可争议”。B项“挥洒自如”比喻写文章、画画运笔不拘束。使用对象错误。D项“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此处用错对象。)

24、B(对象不当。石破天惊: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和救有关的成语篇四
《和言语有关的成语》

和救有关的成语篇五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

1、一鼓作气(曹刿) 2、一字千金(吕不韦) 3、一字之师(郑谷)

4、一饭千金(韩信) 5、东山再起(谢安) 6、图穷匕见(荆轲)

7、纸上谈兵(赵括) 8、负荆请罪(廉颇) 9、卧薪尝胆(勾践)

10、揭竿而起(陈胜) 11、三顾茅庐(刘备) 12、孺子可教(张良)

13、四面楚歌(项羽) 14、老当益壮(马援) 15、投笔从戎(班超)

16、暴殄天物(武丁) 17、暗渡陈仓(韩信) 18、嗟来之食(黔敖)

19、怒发冲冠(蔺相如) 20、手不释卷(吕蒙) 21、韦编三绝(孔子)

22、墨守成规(墨子)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24、鸡犬升天(刘安)

25、高山流水(俞伯牙) 26、口蜜腹剑(李林甫) 27、风声鹤唳(苻坚)

28、泰山北斗(韩愈) 29、破釜沉舟(项羽) 30、东窗事发(秦桧)

31、程门立雪(杨时) 32、司空见惯(刘禹锡) 33、梦笔生花(李白)

34、力透纸背(颜真卿) 35、成竹在胸(文与可) 36、赤膊上阵(许褚)

37、马革裹尸(马援) 38、黄袍加身(赵匡胤) 39、洛阳纸贵(左思)

40、背水一战(韩信) 41、闻鸡起舞(祖逖) 42、初出茅庐(诸葛亮)

43、完璧归赵(蔺相如) 44、退避三舍(重耳) 45、乐不思蜀(刘禅)

46、指鹿为马(赵高) 47、画龙点睛(张僧繇) 48、入木三分(王羲之)

49、讳疾忌医(蔡桓公) 50、多多益善(韩信) 51、秋毫无犯(岑彭)

52、望梅止渴(曹操) 53、鞠躬尽瘁(诸葛亮) 54、约法三章(刘邦)

55、请君入瓮(周兴) 56、举一反三(孔子) 57、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58、八斗之才(曹植) 59、陆海潘江(陆机、潘岳) 60、举案齐眉(孟光、梁鸿)

61、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62、沆瀣一气(崔沆、崔瀣) 63、江郎才尽(江淹)

64、七擒七纵(诸葛亮) 65、毛遂自荐(毛遂) 66、铁杵成针(李白)

67、莫须有(秦桧) 68、桃李满天下(狄仁杰) 69、曲高和寡(宋玉)

70、开卷有益(宋太宗) 71、凿壁偷光(匡衡) 72、刮目相看(吕蒙)

73、围魏救赵(孙膑) 74、一诺千金(季布) 75、杀妻救将(吴起)

76、前倨后恭(苏秦) 77、不学无术(霍光) 78、三令五申(孙武)

79、呕心沥血(李贺) 80.近水楼台先得月(苏麟) 81.囊萤映雪(车胤和孙康)) 锦囊妙句(李贺)

79

唐朝著名的诗人李贺,七岁就开始写诗做文章,才华横溢。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他每次外出,都让书童背一个袋子(破锦囊),只要一有灵感,想出几句好诗,他就马上记下来,回家后再重新整理、提炼。母亲总是心疼地说:“我的儿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写诗上了,真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

李贺在他短暂的26年生涯中,留下了240余首诗歌,这是他用毕生的心血凝成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即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

后来人们常用“呕心沥血”比喻极度劳心苦思。

80

范仲淹是宋朝时的一位政治家、文学家,他学问很好,能诗能文。他写的《岳阳楼记》十分著名,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

范仲淹曾多次在朝廷担任要职,也曾镇守过地方。有一段时间,他镇守杭州。任职期间对手下的人都有所推荐,不少人得到了提拔或晋升,大家对他都很满意。

这时候,有一个叫苏麟的官员,因担任巡检,常常在外,却一直没有得到提拔。当他见到自己周围的同事,无论职位比自己高的、低的都一个个得到了升迁,而自己却没人理睬,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担心自己一定是被这位范大人遗忘了。怎么办呢?直接去找范大人吧,是去争官位,又不便说。不说吧,心里又很不平衡。为此,他心情非常沉重。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委婉的办法来,这就是写首诗去向范大人请教,实际上去提醒他:千万别忘了自己!想到这里,苏麟高兴起来,他赶忙拿出纸认真地写了首诗,并将诗句呈给了范仲淹,很虚心地请他赐教。

范仲淹读着苏麟的诗,很快就会意地笑了。他吟诵着诗中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诗句,完全懂得了苏麟的言外之意。是呀!怎么能把他忘了呢?很快,苏麟得到了提拔。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这两句诗写得很含蓄,它借自然景色来比喻因靠近某种事物而获得优先的机会。范仲淹很有学问,一看这诗句自然明白了苏麟的心思。

这两句诗后来就流传开了,经过压缩也形成了成语“近水楼台”,不过有了些贬义。它往往用来讽刺那种利用某种方便而获得照顾,率先牟利的情况。在流传中“易为春”也常常写作“早逢春”。

和救有关的成语篇六
《有关读书的成语》

有关读书的成语

1、悬梁刺骨xuán liáng cì gǔ

【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

2、囊萤映雪náng yíng yìng xuě

【解释】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出处】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3、废寝忘食 fâi qǐn wàng shí

【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出处】:《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寢食者。”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4、夜以继日yâ yǐ jì rì

【解释】: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出处】:《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5、闭目读书

6、不知肉味bù zhī rîu wâi

【解释】: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7、孜孜不倦zī zī bù juàn

【解释】: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出处】:《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8、好学不倦hào xuã bù juàn

【解释】喜欢学习,不知疲倦。

【出处】《史记·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了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 。”

【近义词】学而不厌、手不释卷

【反义词】一曝十寒

9、发愤图强fā fân tú qiáng

【解释】: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出处】:老舍《鼓书艺人》十七:“你越是发愤图强,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你得下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否则就一事无成。”

【反义词】:胸无大志、无所作为、妄自菲薄

10、学而不厌xuã ãr bù yàn

【解释】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出处】《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近义词】手不释卷、虚心好学

【反义词】骄傲自满、好为人师

11、凿壁偷光záo bì tōu guāng

【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近义词】:囊虫映雪、穿壁引光、废寝忘食

【反义词】:不学无术

12、博览群书bï lǎn qún shū

【解释】: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出处】:《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近义词】:博学多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反义词】:不学无术、才疏学浅、目不识丁

13、融会贯通rïng huì guàn tōng

【解释】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出处】《朱子全书·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近义词】举一反三、豁然贯通 【反义词】望文生义、生吞活剥

14、开卷有益kāi juàn yǒu yì

【解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出处】:晋·陶潜《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反义词】:读书无用

15、书声朗朗shū shēng lǎng lǎng

【解释】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接二连三,莫不书声朗朗。”

16、举一反三jǔ yī fǎn sān

【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近义词】: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反义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孜孜不倦 不耻下问 悬梁刺骨 废寝忘食 循序渐进 日积月累 温故知新 勤能补拙 笨鸟先飞 学无止境 学海无涯 滴水穿石 发奋图强 开卷有益 悬梁刺股 凿壁借光 孜孜不倦 囊萤映雪 发奋图强 持之以恒 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 一丝不苟 专心致志 孜孜不倦 锲而不舍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滴水穿石 孜孜不倦

和救有关的成语篇七
《有关战争的成语和解释》

有关战争的成语和解释

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大动干戈: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穷兵黩武: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枕戈寝甲: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白骨露野: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赞成的悲剧景象。

兵拏祸结:战争、灾祸连续不断。同“兵连祸结”。

兵戈扰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

兵慌马乱: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兵连祸结: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烽火连年: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烽火四起: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风尘之变: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

祸结兵连: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连天烽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龙血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鼓衰力尽: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和救有关的成语篇八
《成语典故:不可救药》

成语典故: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用来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这个成语来源于《诗.大雅.板》,天之方谑,无然谑谑。老夫灌灌,小子巩巩。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缴缴,不可救药。

西周王朝到了后期,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不断搜括钱财,发动战争,压迫百姓和奴隶。周厉王即位后,对百姓和奴隶的剥削压迫更重。他贪财好利,独占山林川泽,不许百姓打猎、砍柴、捕鱼,还派人监视他们的言行;谁议论他,他就把谁杀死。人民忍无可忍,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周王朝的统治越来越不稳固。

眼看周王朝政权摇摇欲坠,关心国家的大臣都很痛心。忠心耿耿的老臣凡伯,极力劝谏周厉王改变暴虐的政治,力修德政,挽救国家。可是周厉王不听,一些权臣也嘲笑凡伯,说他昏庸无能,不识时务。凡伯非常气愤,挥笔写了一首长诗,表达自己焦急的心情。这首诗很长,其中有一节是这样的: “上天正在逞威肆虐,

不要这样盲目快乐。

我这老夫一片诚意,

小子们却是骄傲自得。

我进谏的并非老昏之言。

你们反倒拿来取笑戏谑。

你们的气焰炽盛如火,

真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这首诗的内容,是劝说周厉王和那些权臣千万别把忧患当作儿戏,应趁它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尽力防止它。若是忧患越积越多,就像病重一样无法治愈了。果然不出凡伯所料,公元前842年发生暴动,平民和奴隶们拿起武器,冲进王宫,周厉王仓皇逃走。西周从此哀落下去,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

和救有关的成语篇九
《和感情有关的成语》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悲从中来”---中:内心.指悲伤的感情从内心发出来.

“词不达意”---达:表达.词句不能充分、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

“恩断义绝”---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多愁善感”---善:容易,好;感:伤感.容易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感情脆弱.

“忽冷忽热”---指时而冷静,时而感情冲动,情绪不稳定.

“禁情割欲”---制约感情和欲望.

“哀感中年”---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

“爱博而情不专”---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冷酷无情”---冷漠苛刻,没有感情.

“冷血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比喻缺乏感情、对人对事冷漠的人. “脸红耳赤”---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

“貌合情离”---指两个人表面合得来,实际上感情不合.

“难分难舍”---分:分离,分别;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忍分开.

“难舍难分”---形容关系密切,感情融洽,难以取舍.

“缠绵悱恻”---旧时形容内心痛苦难以排解.也指文章感情婉转凄凉.

“痴男怨女”---旧指爱恋极深但感情上得不到满足的男女.

“触景生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

“词不逮理”---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辞不达意”---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寸步不离”---寸步:形容距离很近.原指夫妻和睦,一步也不离开.现在泛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

“打成一片”---形容感情融洽,成为一体.

“动之以情”---用感情来打动他的心.

“睹物兴情”---见到眼前景物便激起某种感情.

“多情善感”---感情丰富,容易伤感.

“儿女心肠”---年轻男女的柔情.亦指感情丰富、助人为乐的心性.

“法不徇情”---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指执法公正,不讲私人感情. “抚景伤情”---接触到面前的景物而引起感情上的伤痛.

“感情用事”---凭个人的爱憎或一时的感情冲动处理事情.

“含情脉脉”---饱含温情,默默地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感情.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对意中人稍带娇羞但又无限关切的表情.

“恨相知晚”---恨:懊悔;相知:互相了解,感情很深.后悔彼此建立友谊太迟了.形容新结交而感情深厚.

“豪情逸致”---豪情:指兴奋豪放的感情;逸致:悠闲脱俗的情趣.兴奋豪放的情感和洒脱的情趣. “花残月缺”---形容衰败零落的景象.也比喻感情破裂,两相离异.

“伉俪情深”---伉俪:夫妻,配偶.夫妻之间的感情深厚.

“冷若冰霜”---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莫逆之交”---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满腔热枕”---心里充满热烈真挚的感情.

“脉脉含情”---脉脉:两眼凝神,要向别人诉说心曲的样子.饱含温情,默默地用眼神表达自己的

感情.形容用眼神或行动默然地表达情意.

“婆婆妈妈”---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罗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弄性尚气”---指凭感情办事,好耍脾气.

“情投意合”---投:相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情不自禁”---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琴瑟之好”---比喻夫妻间感情和谐.

“平心而论”---平心:心情平和,不动感情;论:评论.平心静气地给予客观评价.

“如胶如漆”---象胶和漆那样黏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多指夫妻恩爱.

“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人之常情”---一般人通常有的感情.

“人非木石”---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

回复1楼2011-06-11 21:37举报 |我也说一句

舟舟1028

“情随事迁”---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情人眼里出西施”---比喻由于有感情,觉得对方无一处不美.

“人心如面”---心:指思想、感情等.指每个人的思想也象每个人的面貌一样,各不相同. “如胶似漆”---象胶和漆那样黏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多指夫妻恩爱.

“手足之情”---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

“热泪盈眶”---盈:充满;眶:眼眶.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至极或非常悲伤. “如手如足”---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

“如兄如弟”---情如兄弟.比喻彼此感情好,关系密切.

“声情并茂”---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伸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深情厚谊”---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水**融”---交融:融合在一起.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水性杨花”---象流水那样易变,象杨花那样轻飘.比喻妇女在感情上不专一.

“思断义绝”---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

“同床异梦”---异:不同.原指夫妇生活在一起,但感情不和.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心里各有各的打算.

“无病呻吟”---呻吟:病痛时的低哼.没病瞎哼哼.比喻没有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实感情,装腔作势.

“铁石心肠”---心肠硬得象铁和石头一样.形容心肠很硬,不为感情所动.

“涕零如雨”---涕零:流泪.眼泪象雨水一样往下淌.形容思念的感情极深.

“温情脉脉”---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形容饱含温和的感情,很想表露出来的样子.

“无根而固”---固:牢固.没有根柢却能牢固.比喻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作基础.

“喜怒哀乐”---喜欢、恼怒、悲哀、快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

“心心相印”---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相亲相爱”---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心之官则思”---心:古人以为心是思维器官,所以把思想的器官、感情等都说做心,现指脑筋;官:官能,作用.脑筋的官能就是思维.

“言为心声”---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

“一唱一和”---一个先唱,一个随声应和.原形容两人感情相通.现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谊切苔岑”---切:亲近;苔岑:志同道合的朋友.形容志同道合,感情深厚.

“缘情体物”---缘:因;体:描写.抒发感情,描写事物.

“周情孔思”---周公、孔子的思想感情.封建社会奉之为思想情操的楷模、典范.

“张敞画眉”---张敞:汉时平阳人,宣帝时为京兆尹.张敞替妻子画眉毛.旧时比喻夫妻感情好. “字里行间”---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186851.html

    【和救有关的成语】相关推荐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