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和小说

| 会计继续教育 |

【www.guakaob.com--会计继续教育】

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和小说篇一
《有关战争的古诗词》

有关战争的古诗词12句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8、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10、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11、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1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好兵帅克》(The Good Soldier Švejk)全名《好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遭遇》,它是捷克杰出的讽刺作家哈谢克(Jaroslav Hašek)的一部长篇政治讽刺小说。作家以自己在奥匈帝国军队服役时所获得的大量素材提炼而成。 小说以普通士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为线索,深刻揭露奥匈帝国统治者的凶残专横及其军队的腐朽堕落。他们对人民奸淫掠夺,官兵之间欺上压下,“友军”之间相互倾轧;他们虐待俘虏,各级军官个个愚昧无知、贪婪腐败。这一切,在小说中暴露无遗。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与人民血肉相连的普通捷克士兵帅克的形象。他的智慧、力量以及对占领者的不满情绪与自发反抗的精神引起人们的共鸣。帅克善良又勇敢,机智而不露声色,貌似平凡,而且有点“愚昧”和滑稽可笑。然而他却善于运用民间谚语、笑话,接过上司的口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伺机巧妙地同反动统治者作斗争。只要他到哪里,那里就被搅得鸡飞狗跳、天翻地覆,把反动政权的秩序搞得一团糟,使反动统治机器无法运动,从而表达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和对异族统治下的人民的深切同情与无比关怀。 雅·哈谢克是捷克著名作家。早期作品以讽刺笔调揭露奥匈帝国的腐败和资产阶级的虚伪。1920年,开始写作长篇讽刺小说《好兵帅克》。在某种意义上,《好兵帅克》也可以说是一部历史小说,因为它从内部描写了欧洲近代史上一个最古老的王朝——奥匈帝国崩溃的过程。作品几乎是严格按照第一次世界大战编年顺序写的,从第二卷(帅克入伍后由布拉格开拔前方)起,战局、事件、路线都与当年的奥匈军队作战史基本吻合,甚至帅克所在的联队番号以及作品中有些人物(卢卡施、万尼克、杜布等)也不是虚构的。然而此书的价值并不在于它如何忠于史实,而在于作者以卓绝的漫画式手法,准确、深刻地剖析了奥匈帝国的政府、军队、法院、警察机关及医院、教会的反动而又虚弱的本质。通过手里拿着“叛国者”的帽子到处寻找拘捕对象的特务布里契奈德,以及草菅人命的军医,我们可以看到奥匈帝国是怎样一座黑暗、残暴的监狱。为了揭露所谓“神职人员”这种寄生虫,作者在卡兹和拉辛两个神甫的形象上着了浓重的笔墨。这个帝国的一切残酷、肮脏、荒谬与丑恶,都没能逃脱哈谢克那支锋利、辛辣的笔,他无情地揭露了这个庞大帝国所加于捷克民族的种种灾难,并塑造出帅克这个平凡而又极富于机智的不朽形象

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和小说篇二
《与战争有关的诗文》

与战争有关的诗文,名言

诗文: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长征》

名言:

1.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克劳塞维茨

2.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在你乐意时结束。 ——马基雅费利

3.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

——昆体良

4.有国家就有战争。 ——伯克

5.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

要诉诸血和铁。 ——史文明

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和小说篇三
《诗意美与战争的残酷性之间的关系_解读孙犁的小说_芦花荡_》

2013年5月第734卷第5期

语文教学通讯

BulletinofChineseLanguageTeaching

May.,2013Vol.734No.5

◆教艺频道

诗意美与战争的残酷性之间的关系

—解读孙犁的小说——《芦花荡》

吴一鸿

(慈溪市保德实验学校初中部,浙江慈溪315303)

摘要:孙犁的短篇小说《芦花荡》是一篇充满浓浓诗情画意之美的战争小说。教学时,教师必须引导学《芦花荡》中诗意美和战争的残酷性之间的关系。生正确解读

关键词:《芦花荡》诗意美中图分类号:G633.3;I207.4

战争残酷性文献标识码:A

关系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5-0050-02

作者简介:吴一鸿(1969—),浙江慈溪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浙江慈溪市保德实验学校初中部语文教师。研究方向:语文美学。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孙犁的短篇小说《芦花荡》是一篇充满浓浓诗情画意之美的战争小说。教学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解读《芦花荡》中诗意美和战争的残酷性之间的关系,将感性、理性与审美融合起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芦花荡》的美学特质

这篇小说表现的虽然是严肃的抗日题材,但就小说的整个艺术运思与话语操作来看,又是一篇完“诗意小说”。因为我们在这篇小全被非战争化了的

说中看到的不是传统战争小说里出现的枪林弹雨,而是白洋淀芦花荡水乡“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象就是天上”的芦苇、“飘撒”着紫色的丝绒一般的鲜嫩的芦花、躲在田田的荷叶下歇凉的白绸子一般的水鸟,镜子一样平、蓝天一样清的水底拉长的浮动的水草,“初夏的小麦黄梢”“中秋的高粱晒米”,还有那南飞的北雁和夜晚时天空中弯弯的月亮和“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的星星;在这篇小说里,我们听到的不是传统的战争小说中的隆隆炮声,而是“傍晚时,苇塘里的歌声”、“半夜后”苇塘里“飒飒的风响”、深夜时苇塘里“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在这篇小说里,我们闻到的不是传统的战争“稻米和肥小说中弥漫的硝烟,而是飘荡在苇塘的50教学

鱼的香味”以及“莲蓬的清香”;我们感受到的不是战争的残酷和恐怖,而是白洋淀芦花荡里自然风光的优美和静谧,是在芦花荡闲庭信步的悠闲和自在,是老头子单身一人、不带一枪一炮、用莲蓬的清香把嘴馋的鬼子引进事先设计好的圈套后仅用一根竹竿就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的幽默和戏谑,是白洋淀芦花荡抗日军民高昂的抗日斗志和对这是一胜利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总之,诗意般的语言最大限度篇通过运用散文化的形式、

地淡化和消解了战争的残酷和恐怖、给读者留下“诗意”般审美体验的战争小说。

然而,我们在教学这篇小说时,如果仅仅停留在引导学生对小说浓浓的“诗意美”的鉴赏之中,就很有可能使学生无法通过《芦花荡》这一艺术创作去经历和体验一次战争,无法通过《芦花荡》这一艺术作品去感受战争的残酷和艰难———尤其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长达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的残酷和艰难,尤其是把这篇小说与本单元的《蜡烛》《亲爱的爸爸妈妈》等以残酷的战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作比较阅读时,学生很有可能会产生诸如中国的抗日战争原来是那么轻松容易、日本鬼子原来是那么弱智、如此小打小闹就可以取胜等误解。这显然不能

够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坚持了八年的抗日战争的残酷性和艰巨性,更难以让学生认识到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此则有可能削弱我们利用课文资源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教育———尤其是抗日战争历史教育的力度,一方面造成了教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有悖于语文教材选编者的初衷。因此,我们在教学这篇小说时,应该引导学生正《芦花荡》中浓浓的“诗意美”和战争的残酷确解读性之间的关系。

二、解读《芦花荡》美学特质的方法

那么,教学时,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解读《芦花荡》中浓浓的“诗意美”和战争的残酷性之间的关系呢?

(一)课前布置预习时,要求学生收集和整理抗“卢沟桥事变”、血日战争的有关资料,比如:著名的腥的“南京大屠杀”、抗日英雄杨靖宇和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我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人数数据等,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到中国人民在长达八年的保家卫国战争中的残酷性和艰巨性以及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二)课前导入时,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施向学生展示有关中国抗日战争题材影视作品中的战斗《狼牙山五场面,同时请学生回忆在小学时学过的壮士》这篇课文,然后向学生出示白洋淀芦花飘荡的美丽风光图片,让学生在充分感受战争的残酷和白洋淀风光的美丽之间巨大的审美反差中,顺利走进《芦花荡》。

(三)在引导学生充分鉴赏《芦花荡》“诗意美”的同时,宜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小说的前三个段落,“敌人”“炮楼”“炮火”等点明的战争环境气氛,品味

体味老交通员“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等所揭示的我国北方军民抗日斗争的残酷性和艰巨性,以及寄寓的芦花荡军民顽强不屈的抗日意志,从而引——白导学生认识和感受到我国北方抗日根据地—洋淀芦花荡抗日军民抗日工作的残酷和艰难。

(四)对于这篇小说的高潮———老交通员设计痛打鬼子这一带有幽默、戏谑的场面描写,不仅不

宜做过多的渲染,而且还应该引导学生根据他们已经掌握的关于战争方面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对战争的理解能力讨论并明确下列几个问题:

1.日本鬼子是不是真的像小说中所描写的那样弱智?

2.老交通员不带一枪一炮单身一人设计戏弄、痛打鬼子这种情节的可能性和真实性有多大?

等学生充分讨论并有人举手发言后,教师宜向学生做如下讲解:

1.日本士兵并非真的如此弱智,否则我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不会那么艰难、残酷和持久了———我国坚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持续了八年,并为此付出了3500万人的生命代价,这不争的事实足已说明这个问题。

2.我们不否认老交通员不带一枪一炮单身一人痛打日本士兵这种故事情节的可能性和设计戏弄、

真实性,但一个年近六十岁的老头子手无寸铁,仅凭手中的一根竹竿就能把十几个训练有素、杀人不眨眼的侵略者打得头破血流、动弹不得,这种事在残酷的战争中即便有也不多见,因此它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也带有作者很大的主观创作愿望,更不能代表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真面目。同时,还请同学们别忘了,《芦花荡》是小说,不是新闻,不是通讯,也不是纪实散文,而小说是允许夸张和虚构的,所以,同学们无须考证老交通员设计痛打鬼子的故事情节是否真实。

(五)把孙犁的小说《荷花淀》,纪实散文《游击区生活一星期》《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塔记———蠡县抗战烈士塔碑记》《采蒲台的苇》等印发给学生,让学“诗意美”,进生在课外阅读时进一步感受孙犁作品的

一步体会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和世界上所有的战争一样既残酷又艰难,从而提高学生对战争尤其是抗日战争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高尚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孙犁.孙犁散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2]李丽萍.解读孙犁小说《芦花荡》的轻喜剧色彩[N].刚坚少年报·语文教研版,2006.

(编辑:成向阳)

教学51

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和小说篇四
《关于战争的诗句》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关于战争的诗句

1、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

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

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7、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

8、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10、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杜甫《石壕吏》

关于战争的名言

1、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

2、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

耻辱----(肖伯纳)

3、有国家就有战争(伯克)

4、战争是帝王的娱乐(英国)

5、没有正义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国)

6、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

7、战争是死神的盛宴(欧洲)

8、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唐·李白)

9、叫喊战争的人是魔鬼的参谋(欧洲)

10、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

11、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

12、要和平,就得准备战争(欧洲)

关于战争的成语

围魏救赵、四面楚歌、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

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步步

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再衰三竭、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决胜千里,余勇可贾。枪林弹雨;硝烟弥漫;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炮火连天;血肉横飞,胡服骑射,纸上谈兵,邯郸学步、负荆请罪

关于战争的影视作品

《五月 八月》、《南京大屠杀》《水浒传》《三国演义》 《亮剑》《小兵张嘎》等

活动方案如下:

军事名家

搜集古今中外的著名军事家,了解他们的事迹传奇以及名言或名

古今名战

查阅战争史料,收集以弱胜强、扭转乾坤的战役,重点了解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并搜集与该战争有关的文学

军事名言

.搜集关于战争的名言,并写下自己的理解。小组成员可以按名言的古今中外分工。

战争文学

查阅反映战争的文学作品,了解其内容梗概,感受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包括反映战争的古诗词。

战争是非辩论会

我们分两方进行辩论:甲方是跟他们进行军备竞赛。乙方是继续

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甲方的观点提要:

军备竞赛也会促进发展

军备力量体现国家实力

军备过硬,我们才敢说我们不怕战争

乙方的观点提要:

发展才是硬道理,而发展的前提是和平

要识破日本的险恶用心,他们就是怕我们发展得太快

军备最终靠国家实力,片面发展军备,得不偿失

战争故事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黄继光堵枪眼。

☆刘胡兰宁死不屈。

☆狼牙山五壮士,面对敌人,毫不畏惧,英勇献身。

战争的危害

战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战争自出现以来就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战争手段不断丰富,战争对人类造成的破坏愈加巨大。以下是20世纪以来重大战争所造成的损失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4年3个月,参战国家33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5亿以上。战争双方动员军队6540万人,军民伤亡3000多万人,直接战争费用1863亿美元,财产损失3300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6年之久,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战争双方动员军队1.1亿人,军民死亡7000多万人,财产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直接战争费用13520亿美元。

越南战争历时1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持续时间最长、最激烈的大规模局部战争。战争中,越南有160万人死亡,1000多万人成为难民;美国有5.7万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战争耗资2000多亿美元。

两伊战争历时近8年。伊朗死伤60多万人,伊拉克死伤40多万人。两国无家可归的难民超过300万。两国石油收入锐减和

生产设施遭受破坏的损失超过5400亿美元。两国在这场战争中损失总额达9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的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

海湾战争历时42天。美军死亡286人、伤3636人、被俘或失踪55人,其他国家军队亦有轻微损失。伊拉克方面则伤亡近10万人,被俘8.6万人。科威特直接战争损失600亿美元,伊拉克损失约2000亿美元,美国则为战争耗资600亿美元。 美伊战争

解读背景:目前,虽然伊拉克战争还没有全面结束,但其引发的世界军事剧变却日现端倪。它是世界军事史上改变军事发展走向的一场“标志性”战争,对21世纪世界军事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

“先发制人”成为时髦

“9·11”事件后,美国提出“先发制人”的国家安全战略,并通过伊拉克战争进行了首次实践。这一战略渗透着“威慑加实战”的思想,但更强调的是实战。伊拉克战争后,“先发制人”的安全战略思想开始被一些国家认同。

目前,日本、韩国等一些国家已提出要推行“先发制人”战略。日本已提出建立国家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时间表,这一举动看起来是一种“防御行动”,却将引起地区力量的不平衡。日本积极发展具有对外干预能力的军事力量的前景是,一旦“时机”成熟,日本就有可能在战时派出军事力量,直接参与战争而不只限于现在的后勤支援了。

韩国也在悄然向外伸展军事影响。阿富汗战争时,韩国在美国没有提出要求的情况下,主动向美国提供支援,派遣了一个相当于野战外科医院的医疗服务团、一个包括飞机和船舶在内的运输团等。伊拉克战争中,韩国更是积极参与。

虽然日、韩的“先发制人”和美国的不尽相同,但他们的这些举动,无疑具有很大的军事影响,不但将使地区乃至国际军事形势更加复杂,还有可能引发地区性的危机。

一切向着信息化

伊拉克战争代表着信息化战争的开端,促使各国军队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一是研制新型信息化的武器装备。美国国会在今年5月通过的4000亿美元国防预算中,有很大一部分用于信息化军队武器装备的研制。

同美国一样,不少国家也增加了国防投入,增加了新型武器

装备的研制费用。在信息技术方面,日本提出在2005年赶上美国;印度是世界软件大国,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研制速度也不会慢。 二是对现有武器平台进行信息化改造。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武器装备,也不全是新研制的武器装备。如B-52战略轰炸机就是个“老兵”,但为了满足信息化战争的要求,美国对其进行了多次信息化改造。据资料介绍,欧洲某个国家还在使用一种二战中使用过的坦克,但该坦克的炮弹已被进行了信息化改造,可以发挥与现代坦克同样的作用。像这种“省钱功倍”的事,对各国军队而言都是件好事。

一个军种的一体化部队

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拉开了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发展的序幕。经过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的发展,最近的伊拉克战争向我们展现了信息化战争的雏形。精确化、准确化的信息化战争,要求实施战争“主体”的每个“工种”密切配合。 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各国军队的兵种将会增多。信息将各个军种密切地“黏合”在一起,使其发挥整体威力。同时,信息也将使各军种失去空间的区别,陆、海、空、天成为一个整体,这预示着各军种将走向一体化。

为此,俄罗斯将原来的战略火箭军、陆军、防空军、空军和海军5大军种整合为陆军、空军和海军3个军种。美军的现役部队虽然分为陆军、海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等,但其通常又将这些部队按作用和职能分为地面部队、航空部队和海上部队三大块。地面部队包括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航空部队包括空军、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航空部队。海上部队包括航空母舰大队、两栖戒备大队、潜艇和水面作战舰艇等。从这里不难看出,美国军队早已打破了军种间的区别。

随着信息化部队在军队中的比例不断增大,各军种间“互融”的比例也将进一步提高。未来军队将出现“陆海部队”、“地空部队”、“空海部队”,直至最后出现一个军种的“一体化部队”。 打造“能力型”军队

伊拉克战争也将使各国军队走整体规模缩小、快速反应部队兵力增加之路。

美国提出要建立“能力型”军队。这是美国根据现实和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对军队提出的要求。伊拉克战争已经预示着,下一场战争将是一场真正的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中,“能力型”的军队将是战争的主要实践者。而体现一个国家军队实力的主要指标,不再是军队的规模,而是

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和小说篇五
《关于战争的诗句、名言、成语整理》

关于战争的诗句、名言、成语

关于战争的诗句 关于战争的诗句 1、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7、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 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8、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己亥岁》 1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11、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1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群黄金台上意,但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

1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1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15、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1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17、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18、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杜甫《石壕吏》

关于战争的名言

1、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2、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3、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萨卢斯特)

4、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

5、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

6、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肖伯纳)

7、有国家就有战争(伯克)

8、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9、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10、战争是帝王的娱乐(英国)

11、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李维)

12、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伯克)

13、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

1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5、没有正义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国)

16、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17、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

18、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

19、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

20、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奥特)

21、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作用的

东西(伯恩哈迪)

22、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蒙森)

23、战争是死神的盛宴(欧洲)

24、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贺拉斯)

25、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海·约翰逊)

26、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申斯通)

27、战争也爱吃精美的食品,他带走好人,留下坏人----(达·汤普森)

28、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29、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唐·李白)

30、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

31、血战乾坤赤(唐·杜甫)

32、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

33、皇帝动刀枪,百姓遭了殃

34、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英国)

35、叫喊战争的人是魔鬼的参谋(欧洲)

36、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

37、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韦格蒂乌斯)

38、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西塞罗)

39、赢得战争只不过是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罗·勃朗宁)

40、只有胜利者,才能用战争去换取和平(萨卢斯特)

41、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普坦汉姆)

42、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

43、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44、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45、要和平,就得准备战争(欧洲)

46、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海塞)

关于战争的成语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马革裹尸、赤膊上阵、

乌合之众、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

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坚壁清野、揭竿而起、围魏救赵、四面楚歌、

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

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

再衰三竭、打草惊蛇、坚壁清野、揭竿而起、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余勇可贾。乌合之众,枪林弹雨;硝烟弥漫;

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炮火连天;血肉横飞,

胡服骑射,纸上谈兵,邯郸学步、负荆请罪、

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和小说篇六
《论《诗经》战争诗的多视角书写》

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和小说篇七
《有关战争和国家的诗句》

有关战争和国家的诗句

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2、我劝于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4、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5、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村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6、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衰。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喑:哑,沉默不语。

7、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唐。杜荀鹤《再经胡城县》朱绂:红色官服。

8、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唐。白居易《长恨歌》君王:指唐玄宗。

9、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唐。李绅《悯农》

10、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宋。张俞《蚕妇》

11、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唐。刘禹锡《浪淘沙词九首》

12、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唐。杜荀鹤《山中寡妇》

1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咏怀五百字》

1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1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

16、战士军前死半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

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和小说篇八
《有关战争的诗》

有关战争的诗

王翰《凉州词》 王昌龄《从军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和张仆射塞下曲

唐·卢 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夏 日 绝 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示 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州 桥

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南 安 军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此归!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少 年 行 唐·王 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唐·岑 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少 年 行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成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牡 丹 宋·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初入淮河 宋 ·杨万里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搜话子侄 元·虞 集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题郑所南兰 望 阙 台

元·倪 瓒 明·戚继光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马 上 作 榆 河 晓 发

明·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渡 易 水

明·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清·郑成功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一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秣 陵

清·屈大均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

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

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明·谢 榛 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 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 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 忽忆弃繻者,空惭旅鬓斑。 海 上 清·顾炎武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 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 漫 感 清·龚自珍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和小说篇九
《有关古诗词知识竞赛和名著》

有关古诗词知识竞赛和名著(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的试卷题。(小学初中级的,也可以难度大点。)

浏览次数:1903次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8-8-31 15:04 | 提问者:愛的kiss

最佳答案

l、《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________”为代称,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________传统,列为“_________”之一。

2、《 》《 》《 》《 》合称为儒家“四书”;《 》《 》《 》《 》《 》合称为“五经”。

3、《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体著作,相传为 所作,司马光以《左传》为法,写出了著名的《 》。

4、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是 学派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5、 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

6、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位________诗人,开创了一种新诗体,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__________,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开创了我国___________诗歌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_________”,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7、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与 并称“史界两司马”,与 并称“班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 》,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 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8、汉乐府,主要作品为《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前四者见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后者见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其中《____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__________》合称“乐府双璧”。

9、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 ,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 诗人。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初唐四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成就最高,代表作有《___________》。

11、王维,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与孟浩然同为盛唐

_____________诗派代表,其作品被________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2、李白,字太白,别号______________,人称“_________”。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其诗结集为《李太白集》,代表了_________主义诗歌艺术的高蜂。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13、杜甫,字子美,自称____________,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与李白齐名,人称“________”。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其诗代表了________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_________”。首创即事名篇的乐府诗,直接推动了后来白居易为首倡导的__________________。

14、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_____。中唐_______________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唐宋八大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别称柳七,柳屯田。主要作品为《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乐章集》传世。大量创制慢词(长调),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17、李清照,号____________。古代最重要的女诗人作家,宋代______词派中成就最高者。

18、苏轼,字子瞻,号___________。“唐宋八大家”之一,为文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与韩愈并誉为“____________”。并开创了_______词派。

19、辛弃疾,字幼安,号_______,与苏轼并称“_________”。主要作品为《稼轩长短句》。宋词中成就卓异者,继承并发展了_________词风,开拓了词的表现范围。

20、关汉卿(字),名一斋,号已斋叟。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元曲四大家”。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21、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主要作品为《震川文集》(有《___________》、《先妣事略》等)。他推崇唐宋古文,被称为“_________派”。

22、明代湖北三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有以文学见长,时号“三袁”,被称为“公安派”。他们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23、________的《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________的《________》,为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

________的《________》,是著名长篇章回神魔小说,是古典文学中最辉煌的神话作品,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的新高峰。

________的《________》(高鹗续后40回),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古典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

24、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吴沃尧《__________________》、李宝嘉

《_________________》、刘鹗《_______________》、曾朴《_____________》

25、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主要作品有小说集《_______》(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________》(包括《祝福》、《伤逝》等),散文集《___________》(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

26、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也是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其诗集

《_________》是一部杰出的_______主义诗集,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不朽的诗歌作品,开了一代新诗风。奠定了新诗运动的基础。

27、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1950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四世同堂》;剧本《___________》、《龙须沟》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活泼的北京口语的运用,通俗而不乏幽默,是“_________”的开创者。

28、巴金,原名李尧棠。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家》《春》《秋》),“_________________”(《雾》、《雨》、《电》)。

29、曹禺,原名万家宝。戏剧家。主要作品为剧本《_________》《日出》《原野》等。

30、艾青,原名蒋海澄,著名诗人。主要作品为《___________________》《黎明的通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手推车》《光的赞歌》等。他的作品标志着“五四”以后自由体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又给以后的新诗创作带来很大影响。

31、赵树理的主要作品有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其作品具有民族化,大众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的代表作;孙犁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短篇小说《荷花淀》等,其作品充满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是“______________”的代表作。

32、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悲剧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大悲剧)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喜剧有《__________________》。马克思称之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33、雨果,伟大作家,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最卓越的代表。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笑面人》《九三年》等。

34、巴尔扎克,世界文学界的伟人,现实主义大师。主要作品为

《______________》(包括《高老头》《_____________》《贝姨》《邦斯舅舅》等。是世界文学中规模最宏伟的创作之一,也是人类思维劳动最辉煌的成果之一。

35、普希金,伟大诗人。主要作品为抒情诗《________》、叙事诗《青铜骑士》、长篇诗体小说《______________》等。对19世纪俄国文学的发展起了开创和奠基的作用,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典范,享有世界声眷。

36、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 》《 》《 》等。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顶峰之一,列宁称之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37、契诃夫,作家。主要作品为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________》

《___________》,中篇小说《第六病室》,剧本《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是俄罗斯唯一以短篇小说创作登上世界文坛高峰的作家。

四、选择题 (每空2分)

38、“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妃子”是( )

A、王昭君 B、西施 C、杨玉环 D、貂蝉

39、“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一名句出自( )

A、杨炯 B、王勃 C、李白 D、王维

40、曹植以人神相恋为内容写作的一篇佳作是( )

A、《赠白马云彪》 B、《吁嗟篇》 C、《洛神赋》 D、《高唐赋》

41、下列诗中歌颂母亲的作品是( )

A、《山中寡妇》 B、《游子吟》 C、《秋思》 D、《采薇》

文学常识竞赛答案

1、诗三百 现实主义 五经

2、《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诗经》 《书经》 《礼经》 《易经》《春秋》。

3、编年体 左丘明 《资治通鉴》

4、道家 5、荀子

6、浪漫主义 楚辞 浪漫主义 风骚

7、司马光 班固 《太史公书》 纪传体 鲁迅

8、《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9、五柳先生 田园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

10、王勃 骆宾王 卢照邻 杨炯 王勃 《膝王阁序》

11、田园山水 苏轼

12、青莲居士 诗仙 浪漫

13、少陵野老 诗圣 现实 诗史 新乐府运动

14、香山居士 新乐府运动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15、韩愈 柳宗元 苏洵 苏轼 苏辙 欧阳修 曾巩 王安石

16、《雨霖铃》 《八声甘州》

17、易安居士 婉约

18、东坡居士 “韩潮苏海” 豪放

19、稼轩 苏辛 豪放

20、郑光祖 白朴 马致远 《窦娥冤》

21、《项脊轩志》 唐宋

22、袁宏道 袁中道 袁宗道

23、施耐庵 《水浒传》 罗贯中 《三国演义》 吴承恩 《西游记》 曹雪芹 《红楼梦》

24、《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官场现形记》 《老残游记》 《孽海花》

2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呐喊》 《彷徨》 《朝花夕拾》

26、《女神》 浪漫

27、《骆驼样子》 《茶馆》 京味小说

28、“激流三部曲” “爱情三部曲”

29、《雷雨》

30、《大堰河——我的保姆》

31、“山药蛋派” “白洋淀派”

32、《哈姆雷特》 《奥赛罗》 《麦克白》 《李尔王》 《威尼斯商人》

33、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34、《人间喜剧》 《欧也妮·葛朗台》

35、《自由颂》 《叶甫盖尼·奥涅金》

36、《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37、《变色龙》 《套中人》

38、C 39、B 40、C

41、B 《复活》

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和小说篇十
高考小说现代文阅读及古诗复习资料》

小说阅读复习

【形象类】

1、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①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②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刻画。 作用:细腻真实地突出了人物的思想,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同时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表现其它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 ④动作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作用:刻画人物性格。 ⑤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作用:刻画人物性格,使形象栩栩如生,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2.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

3.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2)揭示或凸显主旨;(3)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4.物象的作用

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作用不外乎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细节描写的作用如下:

①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追求、爱好。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典型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六回,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芯而不肯断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吝啬和刻薄。

②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如鲁迅《药》中的‚人血馒头‛这一‚物‛的细节,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弱点。

③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这一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致使林冲到山神庙躲避风雪,才有杀死仇敌的故事,这样细节描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水浒传》‚回头看那日色时,渐渐的坠了下去‛。营造渲染了一种紧张而恐怖的气氛,为老虎的出现作铺垫。

④典型的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如鲁迅《风波》中钉了十六个铜钉的瓷碗和七斤一家晚餐吃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就渲染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和地方特色。

⑤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一文,作者在写竺可桢到毛主席住处时,有一处细小的景物描写:雪后初晴,玉树琼枝,掩映如画。寥寥几字就烘托出当时的

气氛虽是冬日,却温暖如春。烘托出会见时的融洽气氛,衬托人物的愉快心情。

⑥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影射。如鲁迅《药》中描写丁字街头破匾上的‚古口亭口‛四个字,其实是影射秋瑾就义地点——‚古轩亭口‛,暗示小说中的夏瑜是影射了秋瑾的。

常见题型:⑴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⑵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⑶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⑷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人物类试题答题思路: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作用类】

作用类分类小结

一、开头作用

常见提问方式

(1)文章开篇写xxxxxxx,有什么作用?(2)本文以xxxxxxx为开头,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3)文章开头xxxxxxxx的情节,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答题思路:结构+内容(一定要记得手法)

1、与文章题目的关系:开篇点题,扣住(照应)xxxxxxx题目。

2、与人物的关系:借写什么来塑造人物。

3、与环境的关系:渲染气氛,奠定文章抒情基调。制造悬念,埋下伏笔;巧妙地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情节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有时还能增添情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见环境的作用)

4、与故事情节(下文)的关系:A:交代背景,为下文xxxxxxx情节发展作铺垫,与后文xxxxxxxx照应。B:交代写作缘由,激发读者阅读兴趣。C:总领全文,引出下文xxxxxxx。D: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引人注意。E:设置悬念,埋下伏笔。F:欲扬先抑。 5、与结尾的关系:首尾呼应(效果:突出主要内容)

6、与中心(主题)的关系:开门见山,点出(暗示、揭示)文章主题。

二、结尾作用(一定要记得手法) 1、总结全文,揭示主旨。2、呼应开头,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3、卒章显志,点明中心。4、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5、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6、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小说常用的结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好处: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②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③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

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④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三、过渡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对文章上下文内容仔细分析,弄清楚承上启下的具体内容,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

四、线索作用

高考考查的行文线索主要有时空线、事物线、情感线,回答此类问题,必须明白行文线索的基本作用,即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行文线索或直接或间接表现文章主旨,答题时应予以考虑。

结构术语:

①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臵悬念,埋下伏笔。

②过渡:承上启下,转换自然;连接事件,转换场景;衔接紧密,上下连贯;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③结尾:呼应前文,卒章显志,深化主旨;耐人寻味,余音绕梁,让人难忘。

④线索:贯穿全文、连缀人物和事件的顺序叫做线索。

⑤前后照应:贯通文脉,突出中心,渲染气氛。

⑥设臵悬念(设伏笔):巧设悬念,使文章波澜起伏,引出下文,主题突出,情节动人,吸引读者。 ⑦抑扬(先抑后扬):使文章避免平铺直叙,波澜起伏,摇曳生姿。

五、手法作用

表现手法主要指修辞手法和对比、衬托、白描、象征等表达技巧。因此,平时要积累表现手法作用的知识,要从表现手法的辨认和作用两方面作答。需要指出的是,这类试题不一定以‚作用‛的面目出现,更多的时候题目设置为表达效果或好处,或者要求对句子进行赏析,但答题时必须考虑表现手法的作用。

“引用”的作用:①引用传说故事、名人轶事、历史事件时,作用可以是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趣味性、可读性、传奇性。②引用诗文或格言时,作用可以是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具有意境美或是文章具有说服力等。

六、词语作用(一定要注意手法)(结构+内容)

在现代文中,理解词语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熟知词语本身固有的意义(字面意义或表层含义),二是能全面把握上下文,对语言环境中的相关信息了解得比较清楚(深层含义)。而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时,要考虑形象性作用(修辞);主旨表达倾向,感情色彩等(主观);描写对象特点(客观);结构性作用:在篇中的地位及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总的来说,对文章中重要词语作用的理解一定要与所在的句子或段落整体结合。

品味语言特色(一定要注意手法及作用)

具体在鉴赏语言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赏析:

1、遣词造句(如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2、语言风格(简洁、生动、传神、得体,是讽刺还是幽默、诙谐幽默还是庄重、含蓄或深沉、含蓄与直接、淡雅与华丽、典雅与通俗、柔美与朴实等);

3、语体角度(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

4、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指语言符合人的身份、展现人的性格、表现人的情感,有时体现地域特色,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乡土气息)等)去鉴赏。

七、环境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

②暗示社会环境(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习俗、思想观念,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及社会本质特征);

③场景在人物出场前,功能为导引人物出场;如果场景臵于人物描写之中,功能可能是揭示人物心理,交代人物身份、地位,暗示人物命运,衬托或突出人物性格;

④增添或烘托或渲染某种气氛,感染读者或主人公,小说开头,作用一般为定下感情或叙述基调;

⑤如果臵于小说某个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

⑥象征、揭示或深化主旨;

答题示例

例1:07清远一模《午后的故事》:小说题目是‚午后的故事‛,文中多次写到午后明亮的阳光,作用是什么?(4分)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指向环境) ②暗示有人竟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指向情节)

③映衬老人见义勇为的高大形象。(指向人物) ④暗示竟无人制止在阳光下的罪恶。(指向主题)

例2(08浙江卷)《乌米》19题: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案:手法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

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例3:(08海南)《二十年以后》12题:小说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6分)

参考答案:①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②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每答对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例4:07中山一模《雁阵》:‚雁阵‛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①突出了环境的美;(指向环境本身) ②推动故事情节转折,化解矛盾冲突;(指向情节)

③‚雁阵‛象征人的价值无比崇高,是表现人性的主题、促使狗娃人性复苏的重要形象;(指向人物) ④对主题起画龙点睛作用,使之由隐而显。(指向主题)

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答题模式:环境+人物+情节+主题(四级循环答题法)

八、形象作用(已讲过)

九、小说的情节(细节)结构

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答题思路:按顺序归纳情节,然后指出性格)

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主题。(答题思路:先归纳情节,后点出主题)

①顺叙:作用: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作用: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作用: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情节类试题的答题思路:①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②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③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情节的作用:(内容+结构)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④照应前文。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⑥刻画人物性格。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答题模式:①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②表现了„„

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③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情节安排方式的效果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4) 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5)贯穿情节的线索。小说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和小说中的中心点。

(6)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和叙事策略,既表现生活本身的逻辑,同时又使情节曲折生姿,跌宕起伏,高潮或结尾平中见奇。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命题指向: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②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③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⑤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⑥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试题解题示例

例1:07湛江一模《迎宾竹》19题:这篇小小说的结尾写郑副市长在家里发现获奖证书,主要有什么作用? ⑴最后写郑副市长在家里发现获奖证书一事,暗示郑副市长的竹画确有水平,使情节波澜再起。(指向情节) ⑵使副市长妻子这一形象更加鲜明。原来以前市长妻子说的一切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让人不能不为副市长妻子的贤慧聪颖而折服。(指向人物)

⑶使小说主题得到升华,突出‚一个成功者(成功的领导)离不开一个贤内助(好妻子)的支持和帮助‛主题,给人留下无穷韵味。(指向主题)

例2:07清远二模《教授看门》18题:王教授最后被提拔为副院长,作品的结局安排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小说结局安排合理

⑴王教授认真负责,有胆量、魄力,有自己见解,且真正关心学生,工作善于采取灵活方法。他被提拔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指向人物)

⑵‚学院再也没有聘过临时工看大门‛也说明学院改革已渐入正规,逐步认识到‚学院的门,是学院的窗口,我们不能小视它的存在‛,那种随意招聘临时工或‚发配‛闲臵人员的做法已得到纠正,凸现了小说主题。(指向主题)

小说结局安排不很合理

⑴从小说的情节中可以看出,王教授生活环境充满尔虞我诈;王教授坚持原则,又不会曲意迎合,易招致某些‚当权者‛不满,这样的安排是作者一厢情愿,不符合小说中人物性格。(指向情节、人物)

⑵文末‚这个岗位有很多人明争暗夺着‛在一定程度上暗示,投机取巧、沽名钓誉之人依然存在,改革任重道远。王教授最后被提拔为副院长,也不利于作者忧患意识的表达。(指向主题)

此外,在现代文阅读作用题中,还会涉及叙述人称和叙述顺序的考查。

人称运用: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真实,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便于对话(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感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

十、主题思想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1、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①设置了悬念。②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⑤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186883.html

    【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和小说】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