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烦闷无处诉说的诗句

| 会计继续教育 |

【www.guakaob.com--会计继续教育】

心中烦闷无处诉说的诗句篇一
《诗歌欣赏》

一、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 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残春旅舍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 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嗶里,并简要赏析。(5分)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11分)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

(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清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5分)

(2)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碾,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1) 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4分)

(2)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4分)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

8.这首诗签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十、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

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4分)

(2)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4分

十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

张元幹(注)

心中烦闷无处诉说的诗句篇二
《诗词鉴赏2008071704212》

心中烦闷无处诉说的诗句篇三
《诗歌典型例题分析》

诗歌第8题分析 刘青姣

(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

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从题目看本诗是一首怀古诗,映入眼帘的是“荒郊”“破

古碑”“积雪”“残阳”“黄沙路”,构成了一幅催人泪下的破败荒凉图,结句的“不堪回首思秦原”显

然是对古盛今衰的慨叹。

参考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

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由眼

前的“荒郊”“破古碑”“积雪”“残阳”“黄沙路”顿生一种伤今哀情,将这种古盛今衰的慨叹融入眼

前的景物描写之中。由眼前破败荒凉的景物寄托一种深深的对现实的慨叹。

参考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2012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

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赏析】这是一首闺中念远怀人词。开首句以“红叶黄花秋意晚”起兴,暗寓闺中人悲年华消逝之忧愁,

故思念千里外的爱人,云来雁去,不见来信。又无处可寄音书。离愁别恨,如是之深。触发出泪弹不尽,

无尽泪水滴入砚池,纵无处递笺,仍要挥笔摅怀,一派痴情,无以自控。此时墨泪交莹,滴洒不止,红笺

湿透,彩色褪尽。墨耶、泪耶、情耶?浑化难分,凄楚欲绝。此词最妙之处在于写“泪”。词中先写泪珠

弹淌,衬写相思之苦,还是常事;而以泪研墨,已属异态,以泪和墨作书,更是奇想;不说红笺因泪水湿

褪颜色,却说是情深而使红笺无色,则尤见巧思。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方法点拨】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思远人),

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

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方法点拨】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用什么研墨,用

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

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2013高考诗歌鉴赏之新课标

鹊 桥 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蓬

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②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②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二、参考答案:

(1)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2)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2014年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 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8.【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思路点拨】从词的上半阙看,景物描写中的主要意象是“春风吹雨”“残枝”“落花”“寒渌”“日西”。从“残”“落”“寒”“西”等字来看,这些意象的特征整体上是低沉、凄清的,由此可见主人公的心境也是凄凉的。这便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然后沿着“意象——特征——心境”的思路,进行赏析。“春风吹雨”给人一种凄清迷茫之感,这就更增添了独守空闺的人的孤独、落寞之感。“残枝”意味着花儿不再,却仍被风雨吹打;“落花”满地,沾泥不起。景象惨淡,主人公的内心更为凄凉、悲伤。“寒渌”“日西”描写出风雨虽停,但池水清寒,暮色浓重,进一步为主人公的心境抹上一层暗淡哀婉的色彩。

9.【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思路点拨】“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的大意是:回过身来,接着准备下完残局,沉吟之间,应劫时迟缓了。心中便有疑惑:为什么“迟”呢?下阙的前三句交代了一些原因:半卷珠帘,看到燕子双飞,主人公感到痛苦,想隐藏起来,可是却无奈在眉间显示出来。“燕双飞”引起愁思,大约是人不归、身孤独。后两句,主人公转身下棋,显然是想转移这种愁思,但是既然愁情能表现在眉间,也必然表现在下棋的动作上:心思重重,以致下手迟缓。一个“迟”字就点出了内心的烦乱无绪!

2015年(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见,作者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边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致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试题分析

诗歌内容

课标一卷所选诗歌是以唐诗和宋词为主,唐诗2次,宋词3次。诗歌类型上看,写景抒情诗是主流, 作者情况

从作者来看,有3次是学生比较熟悉的:2012年晏几道,2013年陆游,2015年岑参。有两次是相对较陌生的作者的作品。所以学生备考时也不要回避熟悉的大家作品,但涉及的作品往往不是名篇。 考查内容

第8题考查思想感情3次,考查景物描写对思想感情的作用2次,考查景物描写的角度一次。 应对策略:

对于诗歌鉴赏的复习,要全面撒网,重点还是唐宋诗词。要注重诗歌内容的理解,解读诗歌的技法和思想感情。诗歌的写景技巧仍要总结分析。

诗歌鉴赏高考知识总结:

1、考查要点:

(1)正确理解字句的含义:①理解词句的意义(情景结合);②理解诗眼蕴涵的情思(诗眼是最精炼传神,最能表现情感和精神内涵的字或词);③注意词序倒置,突出重点的作用④把握谓语动词(理解语句的关键)、形容词和特殊名词(领悟意境,理解意象的关键)的妙用。

(2)对文学知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的识记、理解,理解运用典故是作者表达思想的关键。

(3)对修辞手法和技巧的辨识、理解,通过修辞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轨迹。

(4)对意境、艺术形象、主旨思想感情的把握:①联系其人其事,②整体把握作品,③抓住词句中直接透露出来的情思信息,理解作品意象的理性意义和情态意义。通过诗词中的意象和典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闺妇幽怨、怀才不遇、怀古伤己、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怀人、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5)对感情基调、艺术风格的把握。

2、诗词阅读的基本要求和思路:1>写什么(人事物景)2>怎样写(艺术手法、语言特色)。3>为什么写(知人论世、目的意图、思想感情)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入景而悟情。(顺序:意象――想像――画面[意境]――情感)总起来说就是:先明确写了什么,再弄清怎样写法,最后读懂为何而写。通过诵读(默读),深入体察作品,鉴赏古诗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反之,就可能步入误区。

3、答题要领:【全面把握鉴赏要领,做到三练:①练判断,②练理解,③练表述】

(1)“诗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表达的是作者的志向,思想和情感,鉴赏重在领悟诗歌的意境,应当从景情关系方面去探寻和体味。写景是抒情的基础与铺垫,抒情是写景的目的和升华。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

(2)分辨把握四种类别诗词的答题规律和不同特点a写景抒情、b咏物言志咏史怀古、c边塞征战、d、即事感怀(送友、思乡、闲情、人生感悟等,也称杂感)。

(3)把握诗词起承转合(尤其七绝)的结构、思路和脉络及大多数先景后情的特点。

(4)“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叙写表达出来的。

(5)“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6)描写的角度:正面、侧面、白描、细节描写,视觉:形、色;听觉:声;状态:动和静、远与近、时间与空间;情感:虚与实;触觉:味。

4、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也称表现手法)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注意表达技巧起到的作用,表达的内容和达到的效果。

(1)表达方式:①抒情:(同是天涯沧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②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③咏物(叙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④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修辞手法及作用:①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作者„感情)借代、通感;②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针;③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3)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的作用有: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①写景抒情的诗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远近着笔、着眼视听、动静结合、以动(声)衬静、绘声绘色、虚(写情)实(实像、实事、实境,写景)相生、乐景哀情、以景结情等;

②咏物言志、咏史怀古的诗词常常借外物表达自己的人格,化无形为有形,象征(比喻)、托物言志、铺陈、对比(揭示对立面,突出形象)、反衬等;

③边塞征战的诗词:渲染、烘托、比兴、以小见大、象征等;

④即事感怀的诗词:移情于景借景抒情、乐景哀情以景衬情、避实就虚移笔于人、直抒胸臆、对比、反衬、烘托、曲笔(正话反说)、抑扬对应、联想、想象、用典、铺垫、照应、伏笔(暗示)等。

4、答题方法和步骤:

⑴根据赋分,确定答点,先总(概括知识点)后分(分析阐释),纲举目张。抓住古诗中的“景”和“情”,就抓住了一切。所有的古诗不管怎么设题,都要回到“景”和“情”上来,即:用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思想),景(意境)有什么特点,与情有什么内在关系(表现手法)。

⑵比较阅读类的解题:要把握作品的的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作手法,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求同,析异;既要有总体分析,又要有具体分析。

鉴赏口诀: 1.从题目认识对象,2。从字面读出感觉,3。从注释破解难点,4。从作者了解背景,5。从原作找到根据,6.从题干得到启示,7.从首联找到特点,8.从尾句参透主旨,9.从景物把握情感,10.从意境洞察心胸。

⑶理解文意是关键,参悟意象是手段,情景关系情为主,紧扣诗题析通篇。

5、规范表述:(参见附件《古诗鉴赏答题模式大全》)

(1)古诗鉴赏表述:【分析所运用的手法,分析所描写的景象,分析所表达的情感,分析所产生的效果。】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 + 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 + 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 + 起到了(某某)表达作用。

(2)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意(表层含意) + 该字词描述的景象 + 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3)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4)诗词感情分析题的表述:诗词感情(作者心情)+理由(能说明该感情的意象[间接考查点]+表现这种感情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

(5)词语作用的表述同大阅读。

(6)抒情形象的分析的表述:描写内容+思想、性格、特征+形象称谓。

(7)所抒发情感的理解的表述:通过什么(表达技巧[间接考查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8)诗歌意境的体味的表述: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主观感受(营造的氛围特点)+交融的

感情。

(9)表现手法的赏析的表述: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的情感。

(10)诗词风格赏析题的表述:该诗的语言特色+特色体现及分析+表达情感

心中烦闷无处诉说的诗句篇四
《现代诗歌欣赏》

自主招生培训之现代诗歌欣赏

张建民

诗债 闻一多

小小的轻圆的诗句, 是些当一的制钱── 在情人底国中 贸易死亡底通宝。 爱啊!慷慨的债主啊! 不等我偿清诗债 就这么匆忙地去了, 怎样也挽留不住。 但是字串还没毁哟! 这永欠的本钱, 仍然在我帐本上, 息上添息地繁衍。 若有一天你又回来,

爱啊!要做shylock吗? 就把我心上的肉, 和心一起割给你罢!

【注】shylock: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人物,中文译为夏洛克。

【精要赏析】开篇,闻一多热情地赞美了“诗”“在爱情王国”中的巨大作用。在诗人看来,爱让人文思泉涌、诗心荡漾。他的诗作全是“爱”的呼唤,“爱”的恩赐,爱就是“慷慨的债主”,他也似乎只有用诗的方式来回报“爱”的恩典。为人始料不及的是,这诗的恩主“就这么匆忙地去了,/怎样也挽留不住,”于是,那已经写成的和尚未写的诗都通通失去了呈献的对象,诗人自觉是欠下了一笔沉重的“诗债”。其实哪里是什么诗债呢,分明是诗人的感情之“债”,是自己的一腔感情未被对方接受的沉重的感情负荷罢了。这负荷对闻一多这么一位诗人而言,只能用诗的方式予以表述,予以传达,所以感情的沉积也就成了一笔不折不扣的“债”。

接下去,诗人想象,如若在将来的某一天,那逝去的爱情又重新回到他的身边,他将是何等的欢欣、何等的喜悦!或许这沉睡已久的情感用几行诗句也不能准确地表达吧,他要奉献的是自己的整个生命,是他“心上的肉”和“心”。闻一多以爱情为“夏洛克”,倒是别致地道出这压抑已久的情感一旦爆发时那惊心动魄

的力量。

烦忧 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精要赏析】全诗八句,分为两节,而且这两节回环反复了同一文字内容,形成一种ABCD、DCBA的结构布局,使诗章看起来句式匀整,别具特色。同一内容的重复做法容易让人想起玩文字游戏。但这首诗由于作者巧妙构思精心安排。这种看似重复的文字符号却表达了极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

第一节是由眼前景道出心中情,“秋的清愁”,“海的相思”——是“我的烦忧”,而这烦忧的根源都因一个“你”.但“我”又不敢说出,为什么呢?作者没作回答,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第二节则将心中情融入眼前景。“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也是“我的烦优”,而烦忧就似那“海的相思”和“秋的清愁”。上、下节紧紧相随,互为映补。互相添色,情与景的和谐统一造成了一种清寂深长而又略带感伤的情感意境。愁绪忧思充溢在字里行间,流淌进读者心中,这样,共鸣的产生是极容易的了。

春 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迷惑着的

1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精要赏析】诗歌上节以“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这一意象起首,借自然界的春景激发人产生联想,由春天无处不在的绿色生命,继而引人联想到人生的“春季”。

穆旦以“春”为诗题,但全诗却无一处直接描写春天景色,只是用“绿色的火焰”“花朵伸出来”这些意象引发读者对春天的联想,继而由自然界的“春季”联想到人生的“春季”。“爱情”是这首诗的主题,但诗中并无一句直接点明爱情的存在。语言运用方面,诗人不特别关注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故吟诵的快感并不明显。与此同时,诗人也并不刻意寻求与读者对话并期待共鸣,回味此诗,更多是让人感到诗人的身体在与精神对话。与不注重韵律和节奏相反,穆旦在诗中很注重语言的色彩,他让蕴含丰富色彩的词语使人生发联想,而诗意正是从联想中产生。诗人用一系列带有迷离色彩的意象来凝固起全诗的主题,促使读者对这些意象的象征意蕴产生思索,这正是此诗的独特所在。

入梦 卞之琳

设想你自己在小病中 (在秋天的下午) 望着玻璃窗片上

灰灰的天与疏疏的树影 枕着一个远去了的人 留下的旧联,

想着枕上依稀认得清的 淡淡的湖山

仿佛旧主的旧梦的遗痕 仿佛风流云散的 旧友的渺茫的行踪, 仿佛往事在褪色的素笺上 正如历史的陈迹在灯下 老人面前昏黄的古书中

在梦中的烟雨 【精要赏析】《入梦》一诗通过大量意象的组合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空间、时间和个体精神意识层面构建出既存在相互叶立,又刻意含混的内在结构,营造出朦胧玄妙的特殊美感,是对梦与现实这一问题的细腻思考与生动诊释。

《入梦》的诗境是秋天,秋一向被文人形容为萧索、落寞而卞之琳先生恰恰借用了这一传统意象使全诗弥漫着一种“淡的化不开的”的愁。而这一个括号括起来的“在秋天的下午”则仿佛一出戏剧中的情景说明,使欣赏者的联想更进一层,也便更易融入他的诗境中。

以玻璃窗片为界,分成了现实和梦幻两个境界,而作者的诗思就在这两个世界中频繁的穿梭,显然有着一种古典词重叠反复的节奏;而诗人的诗思忽实忽虚,忽古忽今,在不停的迂回、上下;忽徘徊,忽飘飞,沉静而又多变幻,意识在迅速飘行,忽飘忽,忽又凝定;而情调则是东方似的哀愁,据诗人自己的注,这是对我们这古国"式微的哀愁"。

这首诗是这样平静、自然,隐隐的透出它的诗意,有一种古典的简约、平朴与纯洁,透明的像一朵时间之花,泛着哲理的光芒。

力的前奏 陈敬容

歌者蓄满了声音, 在一瞬的震颤中凝神

舞者为一个姿势 拼聚了一生的呼吸

天空的云、地上的海洋 在大风暴来到之前 有着可怕的寂静

全人类的热情汇合交融 在痛苦的挣扎里守候 一个共同的黎明

【精要赏析】从总体上看,诗人用了四节排比的诗句刻画“力的前奏”的现象:在力量的爆发之前,力量在静止、期待甚至痛苦中的积聚的状态——这一切都是为了那雷霆万钧的爆发的一刻。前三段分别描写了三个场景,包括“歌者”在一瞬的震颤中凝神、“舞

怕的寂静,构成一种紧张的铺垫,最后将内在的冲突和压力提炼和发展为一个更为宏大的主题:在痛苦的挣扎里/守候一个共同的黎明。这是一种综合却又包含具体的意象,典型地体现了现代主义诗歌抒情与沉思相结合的特点。

伤口 公刘

我是中国的伤口, 我认得那把匕首; 添着伤口的是人。 制造伤口的是兽! 我还没有愈合呢, 碰一碰就鲜血直流; 这是中国的血啊, 不是你们的酒!

【精要赏析】作为捍卫中国的荣誉和尊严的武器,公刘的《伤口》,句句是子弹,射向那些伤口的制造者;节节如匕首,刺伤了伤口的制造者。诗人采用比拟的手法,第一节诗人表达了对伤口制造者的痛恨与诅咒,由于“我是中国的伤口/我认得那把匕首”,因此诗人愤怒的写到“添着伤口的是人/制造伤口的是兽”。第二节诗人用自己的痛来感受祖国的痛,于是诗人写到“我还没有愈合呢/碰一碰就鲜血直流”。同时,这也是诗人发自内心的呐喊,是为捍卫祖国发出的冲锋的号角,所以诗人高声训到“这是中国的血啊/不是你们的酒”,决不允许任何人去肆意践踏。

姊妹港 郑愁予

你有一湾小小的水域,生薄雾于水湄 你有小小的姊妹港,尝被春眠轻掩 我是惊蛰后第一个晴日,将你端详 乃把结伴的流云,作泊者的小帆叠起

小小的姊妹港,寄泊的人都沉醉 那时,我兴一个小小的潮 是少女热泪的盈满

偎着所有的舵,攀着所有泊者的梦缘

那时,或将我感动,便禁不住把长锚徐徐下碇

【精要赏析】诗歌将少女的一双眼睛比作“姊妹港”,用“泊者、小帆、长锚、碇石”这些与港口相关的意象与之呼应。诗歌妙

2

孤帆。漂泊他乡,拖着疲惫的脚步,怀着寂寞的心灵。此时此刻,多么渴望能够有一片宁静温馨的港湾,来维系飘荡的孤舟、抚慰内心的创痛。“我”寻寻觅觅。终于发现你那“小小的姊妹港”,终于为你那少女盈满的热泪所感动,于是“禁不住把长锚徐徐下碇”。姊妹港、流云、小帆、泊者、长锚、碇石,这些内蕴丰富、含义隽永的意象组成了一条比喻链,构成了全诗物人合一、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

根 牛汉

我是根,一生一世在地下 默默地生长, 向下,向下„„

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

听不见枝头鸟鸣, 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 但是我觉得坦然 并不觉得委屈烦闷。

开花的季节, 我跟枝叶同样幸福 沉甸甸的果实,

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

【精要赏析】根是理想的坚守者。“我是根。”诗的开头以根自喻,交待了自己的身份,一位不卑不亢、勇于承担的勇者形象跃然纸上。与世俗的向上不同,根一直向下,是源于一种信念,一种追求,一种对理想的坚守。

根是苦难的承受者。与枝叶相比,根的生活是孤寂的,代表着一种苦难,但根只是“觉得坦然,/并不觉得委屈烦闷”。坦然,来自于对名利的淡泊,对荣誉的漠视,更来自于对苦难的消解,对自己默默承受的豁达与自信!

根是幸福的奉献者。正是有了根的坚守和承受,才有了“开花的季节”,才有了“沉甸甸的果实”。根的“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是对自己尽了一份责任的满足和幸福,是作为无名英雄的崇高与伟大。默默无闻,忠于职责,不懈追求,因奉献而自豪,这是根的生命价值和内涵。

致凯恩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 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

在绝望的忧愁的折磨中, 在喧闹的虚幻的困扰中,

我的耳边长久地响着你温柔的声音, 我还在睡梦中见到你可爱的面影。

许多年过去了。狂暴的激情 驱散了往日的梦想,

于是我忘却了你温柔的声音, 还有你那天仙似的的面影。

在穷乡僻壤,在囚禁的阴暗生活中, 我的日子就那样静静地消逝, 没有倾心的人,没有诗的灵感, 没有眼泪,没有生命,也没有爱情。

如今心灵以开始苏醒; 于是在我面前又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

我的心在狂喜中跳跃, 心中的一切又重新苏醒,

有了倾心的人,有了诗的灵感, 有了生命,有了眼泪,也有了爱情。

【精要赏析】真诚坦荡。这首诗涵盖了爱情生活中各种复杂而微妙的心理感受,爱情的各个阶段中诗人不同的心理变化都得到了传神的表达。无论是对女友的热烈赞美,流放生活中的孤独和绝望,还是爱情之火点燃心中跳跃的狂喜,都是那样的真诚坦白。

朴素自然。诗人没有依托于词藻的华丽和语言的过分修饰以及晦涩意象的组合,在朴素自然的传达中,凸现了内在的灵魂。

回环复沓。这首诗第一节的后三句和第五节的后三句,第二

句,都几乎逐字逐句的“重复”。

妙用比喻。普希金没有刻意描写凯恩的外形和容貌,主要运用了三个精妙的比喻。“昙花一现的幻影”,“纯洁之美的精灵”,“天仙般的面影”。这三个比喻也构成了全诗的核心意象。

随时间而来的真理 叶芝 沈睿/译

虽然枝叶很多,根却只有一条 穿过我青春的所有说谎的日子 我在阳光下抖掉我的枝叶和花朵 现在我可以枯萎而进入真理

【精要赏析】一路走来,诗人对生命的脆弱与微不足道最为敏感,正如法国诗人勒内·夏尔在《共同呈现》里所叹:“散作尘土/没有人会察觉你的消融。”叶芝的深厚与伟大,在于他不断地以诗歌的形式“与永恒拔河”:枝繁叶茂、繁花似锦的年轻时,形体自然健壮而美好,只可惜此时心智幼稚,“谎言”不断,空洞的美丽让生命找不到位置;枝抖叶落、繁华落尽的老年时,行体自然衰朽不堪,但此时心智却无比成熟,“枯萎”却可以“进人真理”。在这种自相矛盾的对比中,诗人发现了生命的“真理”:“灵魂向往永恒和无限,向往超越与自由,向往形而上学的未知与不可知,但肉身却执著于时间和有限,执著于生和死的过程,执着于现实的世界。”

给——

雪莱 查良铮/译

音乐,虽然消失了柔声, 却仍旧在记忆里颤动—— 芬芳,虽然早谢了紫罗兰, 却留存在它所刺激的感官。

玫瑰叶子,虽然花儿死去, 还能在爱人的床头堆积; 同样的,等你去了,你的思想 和爱情,会依然睡在世上。

【精要赏析】诗人首先把爱情比着柔美的音乐,即使歌声停止了,但你仍无法忘记那优美的旋律,正如“音乐,消失了柔声/却仍旧在记忆里颤动”;爱情又好比花的芳香,即使花谢了,也会长久的留下沁人心脾的芬芳,因为“芬芳,虽然早谢了紫罗兰/却留存在它所刺激的感官”。同时,诗人又进一步用最能代表爱情

3

也是伴随在叶子身旁。进而,诗人把对爱情优美、芳香、诚挚的感受,提升到他理想中的爱情,因此,即使死了,但永恒崇高的爱情和思想仍活着,并流芳百世。因为象抹不去的音乐旋律、紫罗兰花香和玫瑰叶子与玫瑰花的执着爱恋一样。

一只沉默而耐心的蜘蛛 惠特曼

一只无声的坚忍的蜘蛛,

我看出它在一个小小的海洲上和四面隔绝, 我看出它怎样向空阔的四周去探险,

它从自己的体内散出一缕一缕一缕的丝来, 永远散着——永不疲倦地忙迫着。

而你,啊,我的灵魂哟,在你所处的地方, 周围为无限的空间的海洋所隔绝,

你不断地在冥想、冒险、探索,寻觅地区以便 使这些海洋连接起来,

直到你需要的桥梁做成,直到你下定了你柔韧 的铁锚,

直到你放出的游丝挂住了什么地方,啊,我的 灵魂哟!

【精要赏析】惠特曼的诗自《草叶集》初版开始,就显示出超凡脱俗的个性。首先是形式大胆,不拘一格,首次向世界展示了美国自己的风格与气派;其次,惠特曼诗歌的内容也很奇特,处处体现出民主、平等与自由的精神,更大胆歌颂爱与个性。

诗中描述了“蜘蛛”不断向外吐丝,一次次尝试挂住某一个树枝的情景,突出蜘蛛的顽强精神,有一种浓厚的悲壮色彩。下段将自己的灵魂与蜘蛛比较,表现自己孤独但不悲观、寻求理解永不泄气的坚强意志,是诗人自身的真实写照,能引起许多有独立思想与个性的人的强烈共鸣。

你爱的是春天 裴多菲

你爱的是春天, 我爱的是秋季, 秋季正和我相似, 春天却正像是你。

你的红红的脸:

我的疲倦的眼光: 秋天太阳的光辉。

假如我向前一步, 再跨一步向前, 那时,我就站到了 冬日寒冷的门边。

可是,我假如退后一步 你又跳一步向前, 那,我们就一同住在 美丽的、热烈的夏天。

【精要赏析】1846年,在一次舞会上,裴多菲热烈地爱上了一个女孩,并不断为她写出了灵性飞扬的爱情诗篇。这首诗以象征爱的情感的四季隐喻爱的哲理,生动、诙谐地表达出了诗人的内心深处的向往和诚挚的愿望,含蓄、婉转地反映了诗人对爱情的追求。

大胆、超凡脱俗的想象。在诗中,诗人一下子把自己想象成秋天,一下子把情人想象成春天,并以一股无以抗拒的威力,一下子把秋推进到冬,一下子有把秋拉回到夏。好像大自然已折服于诗人火热的爱情,可以任意由他摆布。表现出一种豪迈、奔放的气势、给人以力的震撼。

生动、妥帖的比拟。如把心上人的脸比作春天的玫瑰;把自己的目光,比作太阳的光辉。一个生机勃勃、年轻娇稚;一个疲惫不堪、壮实成熟。形成鲜明的对比,寓示出诗人对爱情的渴望。最后一笔,最为精彩、独到,把热烈的爱情比作火热的夏天,这是一般人所难以想象的。

圣母哀悼基督 里尔克 译/郑敏

现在我的悲伤达到顶峰

充满我的整个生命,无法倾诉 我凝视,木然如石 僵硬直穿我的内心

虽然我已变成岩石,却仍记得 你怎样成长

长成高高健壮的少年

这悲痛太深沉

我的心无法理解,承担

现在你躺在我的膝上 现在我再也不能 用生命带给你生命

【精要赏析】作为一首宗教题材的作品,本诗的抒情角度与情感类型的准确把握是理解的难点。在诗歌中,作者无意于表现圣子与圣母这层特殊身份及其关系,而是把抒情主体圣母玛利亚仅仅作为一位母亲来塑造。这是一份普通母亲真挚而朴素的伤感,是一种爱,蕴涵着催人泪下的伟大。因而诗中所表达的不只是圣母的悲痛,它已经大大超出了宗教信仰所包含的内容,是一种洋溢着人类最伟大最崇高的母爱的感情。

诗歌最后一句“ 现在我再也不能,用生命带给你生命”尤其震撼人心。当世人崇拜着作为神之子的基督耶稣的时候,谁还曾记得那个平凡的在马厩中出生的男孩;当信徒们在祭奠他的死亡的时候,有谁曾注意过一个悲伤女人的眼泪。三天后。他复活了,接管了这充满悲剧的人间;他不再是女人怀里的少年,而是所有人的救世主。也许他可以拯救世人,却唯独无法拯救这个女人。她想要的是那个唤她为母亲的少年,而不是被顶礼膜拜的神。

“这悲痛太深沉,我的心无法理解,承担”,玛丽亚看到钉在十字架上的儿子,她的心,连同她的灵魂都被埋葬了! 作者更是以其深沉的思索,最大限度地拓展了诗歌的空间和情感的张力,表达出的是一份永恒的哀伤。

序曲 艾略特

冬夜带着牛排味 凝固在过道里。 六点钟。

烟腾腾的白天烧剩的烟蒂。 而现在阵雨骤然

把枯黄的落叶那污秽的碎片 还有从空地吹来的报纸 裹卷在自己身边。 阵雨敲击着

破碎的百叶窗和烟囱管, 在街道的转弯

4

然后路灯一下子亮起。 【精要赏析】《序曲》为艾略特早期的组诗,写于1917年,是诗人早期的佳作之一,全诗共四首,以鲜明的意象组合展现了一幅幅对比强烈的画面,这里就其中第一首。

诗歌意象表现典型(牛排、烟蒂、报纸,点明了描述范围为西方社会,报纸则象征了西方文明,烟囱管作为工业发展的象征),通过客观物体体现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字里行间没有一句议论抒情,却让读者清晰可见自己对西方文明没落的哀叹和憎恨),意象主义与象征主义的有机结合(通过客观外在物描摹现实,却同时具有象征性),细节描摹真实(风吹报纸、雨打百叶窗„„),有着丰富的暗示(全诗不过十三行,却隐含着时间、空间、环境、范围、情感基调等六种暗示)。

雪人

斯蒂文斯 译/灵石

人必须怀有冬日的心境, 才能去看雪,

看那松树上挂满冰雪的树枝。

必须冻过很久,

才能看到挂满冰的刺柏, 和远处一月的阳光里。

粗糙的云杉,才能不因为风声, 以及这片土地上, 叶子的声音,想到。

任何悲惨的际遇, 同样的风在同样的,

荒凉的地方,也为倾听者。

而吹,他在雪中倾听, 完全不是他自己,看见,

一切,以及一切存在中的空无。

【精要赏析】诗歌分为五节,每节三行。第一节,诗中的说话者认为“人必须怀有冬日的心境,才能去看雪,看那松树上挂满霜雪的树枝”。这里强调人观察客观自然的季节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心境,诗人列举冬天北美大陆典型的气候和风物。在前两节

中出现的松树、刺柏、云杉这些木本植物都在大自然中熠熠生辉。诗人笔下的冬天的心境是具体的,第一幅图景是大雪覆盖的松树;第二幅图景是负荷冰雪的刺柏;第三幅是远处冬日阳光下灼灼发光的粗硬的云杉。听众用最敏锐的耳朵去聆听自然的天籁,感受冬日的寒冷。伫立在雪境中的听众,也成为雪人,意识到自己具备了冬天的心境,因为在最严酷的冬日里没有想象和情感。在那一瞬间,冬天的情景已经成为绝对的事实,而不是心灵中虚无的对象。

丝绸帐篷 弗罗斯特

她宛如玉立田野的丝绸帐篷, 正午,当夏日晴空掠过微风, 吹干了露珠,晒软了牵绳, 她抓着绳索温柔悠闲地摇荡, 支撑她的是帐篷中央的树干, 那是帐篷的顶端,直通天堂, 象征着她灵魂的实在模样。

它似乎不受绳索的牵绊, 无拘无束,却松松地

由无数爱和思想的丝带牵动, 顺着罗盘的方向和世间万物相通。 只有当帐篷的飘拂

在夏日多变的微风中受阻, 才感觉到一丝束缚。

【精要赏析】诗的前八行表达“她”是自由的这一主题;第五行至第八行,写“她”灵魂向上、独立自信。诗的后六行则反映了“她”是受约束的,其中的前三行写了爱思将心灵与现实相连;最后三行则写出世事无常、微感约束。

诗歌中“帐篷”与女子存在着不可千丝万缕的联系。帐篷迎风屹立于田野的模样宛如女子亭亭玉立的秀美姿态,飘逸而潇洒;而绵软鲜艳的丝绸面料则让人想起女性秀丽的外表和温柔的天性;诗人又借用绳索的意象来表明女性的情感和思想脉络,它像纽带一样把她们娇媚的外表和纯洁的内心世界联成一体。帐篷的支撑杆指的是灵魂,罗盘指的则是爱情的专注和恒久不变,而那不断摇曳着帐篷的多变的微风则是女性想入非非的天性和如水般流动的生活环境。

你可以

策兰 译/王家新 你可以充满信心地 用雪来款待我: 每当我与桑树并肩 缓缓穿过夏季, 它最嫩的叶片 尖叫。

【精要赏析】“你可以„„用雪来款待我”,这是一个“走到人类尽头”而又对死亡和荒凉坦然相对的诗人才可以写出的诗句。这里,带雪的冬天作为一种向度和一种对照出现,但诗人所在的是葱笼的夏天。他缓缓穿过它,并听到了“它最嫩的叶片/尖叫”。正是这种生命绽放时发出的“尖叫”声,留住了一个诗人。诗中的这种意象并置和强烈对照,把我们置于人类生活更深邃的场景之中。但是冰冷的雪,又体现了一种仁慈,它可以用来“款待”一个诗人。

天赋

米沃什 译/韩逸 日子过得多么舒畅。

晨雾早早消散,我在园中劳动。 成群蜂鸟流连在金银花丛。 人世间我再不需要别的事务。 没有任何人值得我嫉羡。

遇到什么逆运,我都把它忘在一边。 想到往日的自己也不觉得羞惭。 我一身轻快,毫无痛苦。

昂首远望,唯见湛蓝海上点点白帆。

【精要赏析】人只有跟自然亲近和融合,人类最美好的天赋才会被挖掘出来,熠熠闪光。而劳动,就是与自然最切实和亲密的接触。我们在大地上洒下劳动者的汗水,大地就会回报我们以睿智的思想雨露。

痛苦谁能不有?但是在大海面前,痛苦轻微如一粒沙子,会随岁月的海流而去。愿我们低头时,能看见自己在大地上劳作的影子;而当我们抬头远望时,能让让自己的心随海流曼妙地沉浮。我们也是大地金银花丛中的一只只“蜂鸟”,只要上帝赐予了我们歌唱的“天赋”,我们就一路踏歌而行!

诗歌的最后一句,水到渠成第提炼出诗人信仰的力量:身心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每个生命个体,必将如“大海上的点点白帆”,

5

驶向远方,驶向完美的未来。

朦胧中所见的生活 奥克塔维奥·帕斯 在大海的黑夜里, 穿梭的游鱼便是闪电。 在森林的黑夜里, 翻飞的鸟儿便是闪电。

在人体的黑夜里, 磷磷的白骨便是闪电。 世界,你一片昏暗, 而生活本身就是闪电。

【精要赏析】这首诗采用了“意象并置”的手法,将四幅不同的画面──大海、森林、人体、生活的世界──剪接在一起,形成一种诗意的张力。不仅如此,每一个画面其实也包含着张力,无论是游鱼、鸟儿、白骨、生活,都像一道“闪电”撕破了周围的黑暗。在反差中有同一,在前进中有重复,意象之间的关系,因而不是简单的、静态的并置,而有了一种强劲的运动感、推进感。

在意象的相互推进中,诗歌的内在隐喻也巧妙地呈现出来:开始是对自然现象的发现,人体中“磷磷的白骨”一句虽然有点恐怖,但唤起了一种身体的直观,并将读者的注意力从自然世界转向了人的世界。最后两句起到点题的作用(“生活”本身照亮了昏暗的世界),并让读者领悟到,人与自然都处在同一种节奏、同一种运动中。

绿

劳伦斯 译/裘小龙 天空一色苹果绿,

天空是阳光下潜伏着的绿色美酒, 月亮是其中一片金色的花瓣。

她睁开她的眼睛,绿莹莹地

眼波闪耀,像未绽的花蕾一般纯, 第一次,此刻第一次为人瞥见。

心中烦闷无处诉说的诗句篇五
《唐诗鉴赏练习》

唐诗鉴赏练习 1.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自 叙

杜荀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 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 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 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 白发吾唐一逸人。

(1)诗歌颔联“宁为宇宙闲吟客, 怕作乾坤窃禄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请简要分析。(4分)

答:颔联进一步表明了诗人“乐于贫”的心迹:我宁愿安守穷途,做天地间一个隐逸诗人;决不愿窃取俸禄,当人间的庸俗官吏。表现出诗人冰清玉洁的品格。

(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诗的最后两句,以苍凉悲愤的语调作结:一生怀才不遇,壮志莫酬,内心的痛苦,无处诉说;“吾唐”虽大,却没有正直之士容身之地,我只好遁身世外,做个隐逸之人。表达了作者一生怀才不遇,壮志莫酬,内心痛苦的悲凉之情和对晚唐昏暗的社会现实的愤懑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七律,诗人写自己身处暗世、有志难伸、怀才不遇、走头无路的困境和内心的烦忧。通篇夹叙夹议,评论时事,申述怀抱,满纸韵味,生动感人。

诗的首联概述自己的境遇和处世态度。“酒瓮琴书伴病身”,开头七字,新颖活脱,逼真地勾画出一个当时封建社会中失意潦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只有三件东西:借以浇愁的酒瓮,借以抒愤、寄情的琴和书,诗人是多么贫寒、孤寂啊!可是诗人对这种贫苦生活所抱的态度,却出人意料,他不以为苦,反以为“乐”──“熟谙时事乐于贫”。原来他“乐于贫”乃是因为对当时晚唐社会的昏暗社会现实非常熟悉。

颔联诗人进一步表明“乐于贫”的心迹:“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意思是说,我宁愿安守穷途,做天地间一个隐逸诗人;决不愿窃取俸禄,当人间的庸俗官吏。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冰清玉洁的品格。

颈联诗人说宁愿作“闲吟客”,“吟”什么?第五句作了回答:诗人困于蒿莱,也并未消极避世,而是始终不忘国家和人民所遭受的灾难。诗的第六句深深慨叹:“世情奈值不容真!”揭示了志士仁人和黑暗社会之间的尖锐矛盾。

诗的最后两句,以苍凉悲愤的语调作结:一生怀才不遇,壮志莫酬,内心的痛苦,无处诉说;“吾唐”虽大,却没有正直之士容身之地,我只好遁身世外,做个隐逸之人。

2.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送梁六自洞庭山

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 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 心随湖水共悠悠。

[注]:这是作者谪居岳州的送别之作。梁六为作者友人潭州(今湖南长沙)刺史梁知微,时途经岳州入朝。

(1)简要分析“日见孤峰水上浮”中“浮”的含意。(4分)

答:“浮”既指湖水动荡,孤峰(即君山)浮在水中的实感;也微妙表达湘君神话传说的迷离扑朔之感。

(2)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是如何把浓厚的别意浑融在诗境中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神仙之说是那样虚无缥缈,洞庭湖水是如此广远无际,诗人不禁心事浩茫,与湖波俱远。岂止“神仙不可接”而已,眼前,友人的征帆已“随湖水”而去,变得“不可接”了,诗人的难以追攀的莫名惆怅和与友人别后的孤独寂寞的心潮随着湖水一样悠悠不息。作者把这种浓厚的别意浑融在诗境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气蒸云梦、波撼岳阳的洞庭湖上,有座美丽的君山,日日与它见面,感觉也许不那么新鲜。但在送人的今天看来,是异样的。说穿来就是愈觉其“孤”。否则何以不说“日见‘青山’水上浮”呢。“水上浮”的“浮”字,除了表现湖水动荡给人的实感,也微妙传达这样一种迷离扑朔之感。

诗人目睹君山,心接传说,不禁神驰。三句遂由实写转虚写,由写景转抒情。从字面上似离送别题意益远,然而,“闻道神仙——不可接”所流露的一种难以追攀的莫名惆怅,不与别情有微妙的关系么神仙之说是那样虚无缥缈,洞庭湖水是如此广远无际,诗人不禁心事浩茫,与湖波俱远。岂止“神仙不可接”而已,眼前,友人的征帆已“随湖水”而去,变得“不可接”了,自己的心潮怎能不随湖水一样悠悠不息呢?“心随湖水共悠悠”,这个“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结尾,令人联想到“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而用意更为隐然。

3.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晚泊浔阳望庐山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 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 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 日暮空闻钟。

(1)“香炉”二字让人联想起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 ”句。(1分) 答:日照香炉生紫烟。

(2)联系前四句诗,简析“始见香炉峰”中“始”字的妙处。(3分)

答:诗歌前四句写那千里烟波江上,扬帆而下,心境何等悠然。一路上也未始无山,但总不见名山,直到船泊浔阳城下,头一抬,那秀拔挺出的庐山就在眼前突兀而起,“啊,香炉峰,这才见到了你,果然名不虚传!”四句诗,一气呵成,“始”字轻轻一点,舟中主人那欣然怡悦之情就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了。

(3)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表达了作者对庐山和高僧慧远的向往及对隐逸生活的倾慕之情。开篇四句,诗人只用淡笔从悠然远望中略作点染,又借“都未逢”和“始见”,表现自己对庐山和高僧慧远的热切向往之情。结尾处,夕阳斜照中隐约传来佛寺的悠扬钟声,馀音袅袅,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空”字透出无限惋惜、惆怅,也说明东林精舍正是作者向往之处。

【诗歌赏析】:

这首诗色彩淡素,浑成无迹,后人叹为“天籁”之作。上来四句,颇有气势,尺幅千里,一气直下。试想在那千里烟波江上,扬帆而下,心境何等悠然。一路上也未始无山,但总不见名山,直到船泊浔阳城下,头一抬,那秀拔挺出的庐山就在眼前突兀而起,“啊,香炉峰,这才见到了你,果然名不虚传!”四句诗,一气呵成,到“始”字轻轻一点,舟中主人那欣然怡悦之情就显示出来了。

诗人以上半首叙事,略微见景,稍带述情,落笔空灵;下半首以情带景,情是内在的,他又以空灵之笔来写。香炉峰烟云飘逸,远“望”着的诗人,神思也随之悠然飘忽,引起种

种遐想。诗人在遐想,深深怀念这位高僧的尘外幽踪,这时,夕阳斜照,忽然隐隐约约听到从远公安禅之地的东林寺里传来阵阵钟声,东林精舍近在眼前,而远公早作古人,高人不见,空闻钟声,心中不禁兴起一种无端的怅惘。“空”字情韵极为丰富。

这首诗,诗人写来毫不费力,真有“挥毫落纸如云烟”之妙。诗人写出了“晚泊浔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倾羡。然而尽管“精舍”很“近”,诗人却不写登临拜谒,笔墨下到“空闻”而止,“望”而不即,悠然神远。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杂诗十二首》其一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1)诗歌前四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情感?简要分析。(4分)

答: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慨叹之情。诗人将人生比作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是为一喻,再比作陌上尘,又是一喻,“落地”暗含了生命如种子的隐喻,也暗示了生命离开胞胎之初始。比中之比,象外之象,直把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写了出来,透露出至为沉痛的悲怆。

(2)最后四句流传最广,大多数人认为是励志惜时诗,而作者的本意却是怎样的呢?请联系前文作简要分析。(4分)

答:这四句诗大多数人用它来勉励年轻人要抓紧时机,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奋发上进。其实作者本意是提醒人们要及时行乐。陶渊明此诗中的快乐,是“斗酒聚比邻”。 既然生命是这么短促,人生是这么不可把握,社会是这么黑暗,欢乐是这么不易寻得,那么,对生活中偶尔还能寻得的一点点欢乐,不要错过,要及时抓住它,尽情享受。

【诗歌鉴赏】:

陶渊明《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

“人生无根蒂”四句意为感叹人生之无常。蒂,即花果与枝茎相连接的部分。人生在世即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没有着落,没有根柢,又好比是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由于命运变幻莫测,人生飘泊不定,种种遭遇和变故不断地改变着人,每一个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这四句诗,语虽寻常,却寓奇崛,将人生比作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是为一喻,再比作陌上尘,又是一喻,比中之比,象外之象,直把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写了出来,透露出至为沉痛的悲怆。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承前而来,既然每个人都已不是最初的自我,那又何必在乎骨肉之亲、血缘之情呢。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都应该成为兄弟。“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正是陶渊明转向官场宦海之外的自然去寻求美,转向仕途荣利之外的村居生活去寻求精神上的欢乐的写照。

“盛年不重来”四句常被人们引用来勉励年轻人要抓紧时机,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奋发上进。在今天,一般读者若对此四句诗作此理解,也未尝不可。但陶渊明的本意却与此大相径庭,是鼓励人们要及时行乐。既然生命是这么短促,人生是这么不可把握,社会是这么黑暗,欢乐是这么不易寻得,那么,对生活中偶尔还能寻得的一点点欢乐,不要错过,要及时抓住它,尽情享受。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秦州杂诗(其七)

杜甫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1)赏析颔联“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4分)

答:这两句诗从低角度仰视,写天上之景,云无风而动,月不夜而临。看似没有任何意义,但与“关”“塞”一关联,便构成奇警的艺术境界:孤城的云,似乎离边塞特别近,即使无风,也转瞬间就飘出了边境;孤城的月,也好象特别关注防关戍守,还未入夜就早早照临着险要的雄关。赋中有兴,景中含情,不但表现了边城特有的紧张警戒气氛,而且表达了诗人对边防形势的深切关注。

(2)诗的最后两句“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中,作者想“望”的是什么?而实际“望”到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作者想“望”的是使节的正常往来,平定叛乱凯旋的战士,唐朝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然而所能“望”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高山和深秋季节一片衰败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安定的渴求之情。

【诗歌赏析】

“莽莽万重山。”陇南山区,冈岭重迭,峰峦密布,数山之间偶有河谷地带,就是秦州所在。这首诗开头用“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两句,就是对秦州附近地理形势最概括、最形象的描写。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紧接前两句,写的是陇南山区特有的自然现象。山区多风,因为有山峰阻隔,山南山北,天上地下的风都未必是不一样的。

五、六句用了两个典故。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后才得以返回,汉武帝封他为典属国。“属国归何晚”,表示对各族人民重新和好,使节顺利往来的盼望。用“楼兰斩未还”,而应该理解成诗人对扫除障碍,使唐朝同周围各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的期待。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后称鄯善。汉武帝时派遣使者到大宛国去,楼兰阻挡道路,扣留汉朝使者。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平乐监(官职名)傅介子前往楼兰,用计斩楼兰国王而归。

最后两句,诗人写到了自己。在黄土高原的茫茫烟尘之中,诗人独自作长时间的眺望。望什么呢?望使节的正常往来,望平定叛乱凯旋的战士,然而所能望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高山和深秋季节一片衰败的景象。这时,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安定的渴求一下涌上诗人心头,忧愁烦闷,自然难免“摧颜”了。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万山潭作

孟浩然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颈联可以看出作者有怎样的心情?(4分)

(2)试具体赏析“沿月棹歌还”五个字的妙处。(4分)

(1)颔联描绘出潭中树影参差,鱼儿在底下悠然行走,岛上藤蔓披拂,猿猴在藤蔓之间自由戏耍的一幅潭水清澈、环境宁静的画面。颔联写作者知道游江之女过去曾解下配饰的传说就发生在这座山上,而这是一件可期盼而不可求得的事情,可以看出作者心情悠闲(或表达了作者胸怀超然,心志恬淡)。

(2)①收束全诗,言已尽而意无穷;②“沿月”是写月儿高照的夜晚清静之景,“沿月棹歌还”是写月夜唱着歌回家,是叙事,月夜中一边荡浆一边歌唱,表达了作者自得其乐、闲

适怡乐的思想感情,可见,这五个字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诗歌赏析】

首联写诗人冲淡的心情和垂钓之乐。垂钓本身,已乐在其中,何况静坐磐石之上。“坐”字一字,更显安闲。且潭水清澈,与闲适的心境相默契。诗中未提一个乐字,但乐字已融入闲淡之中。

颔联,所谓“鱼行潭树下”,似不合理,盖鱼是水中之物,不可能行之于树下。细细体味,就可理解潭侧之树高于潭中之鱼,且树影映入潭水之中,鱼儿翕翕游动,自由自在。故“鱼行潭树下”。在这里,诗人虽没有正面描写树的倒影,但却可以领悟出树的倒影的荡漾美,与游鱼的动态美相互参差,更显出美的多样性。且“鱼行”与“猿挂”,一低一高,遥相呼应,更拓展出空间的距离美。“潭树下”与“岛藤间”,一潭一岛,一树一藤,一下一上,也显示出对称美。颈联借当地典故抒发情怀。曹植《洛神赋》中说:“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意思是郑交甫曾游于万山,巧遇两个游山的神女,羡慕不已,向神女索取佩带上的饰物,游女解佩赠之,但霎时,游女及佩饰均不见。郑交甫怅惘良久。这个美丽的神话,为万山潭增添了迷人的风采,也触动着诗人的心弦,并自然地引出下句诗来。

尾联写心中向往,求之不得,于是月下放歌,乘舟而返。游女解佩的故事,给诗人以无穷的遐思。诗人不禁悠然神往。“沿”字,用得亦极其神妙,更增添了月儿的动态美,表明不仅仅是一点月色,而是沿途通明,明月满舟,银辉一路,歌声不绝。此情此景,令人向往。 全诗有动有静。首、颔二联,以静为主,寓动于静;颈、尾二联,以动为主,寓静于动。冲淡之风,显隐于动静之中。闻一多说:“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江南行

张潮

茨菰叶烂别西湾, 莲子花开不见还。

妾梦不离江上水, 人传郎在凤凰山。

【注】:茨菰,即慈姑,“茨菰叶烂”的时间当在秋末冬初; “莲子花开”,即荷花开放,这里当指第二年的夏天。

1. 诗歌前两句是如何以景入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诗的第一句先回忆点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茨菰叶烂”暗示出一个水枯叶烂、寒风萧萧的景象,它衬托出别离的凄楚;第二句说现在不见人归,“莲子花开”点染出满池荷花、红绿相映、生机勃勃的画面,反衬出孤居的寂寞难耐。以景入情,细腻含情。

2. 诗歌最后一句“人传郎在凤凰山”,出人意表,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

答:第三句由思而梦,按照一般写法,第四句可能就要写梦中或梦后的情景,可是诗人撇开了这个内容,凌空飞来一笔──“人传郎在凤凰山”。出人意表,而且还妙在诗也就戛然而止。消息传来之后,是喜是忧,是乐是愁,诗人却不置一词。那难言难诉之苦,隐隐怨艾之意,尽在不言之中。可谓结得巧妙,妙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余情不尽,把诗推向一个更为凄楚、失望的意境。明快而蕴含,语浅而情深。

【诗歌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联“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不见还”。去年茨菰叶烂的时候在西湾送别,眼下又已是荷花盛开了,可盼望的人儿还没有回家。这是先回忆分别的时间、地点,再由此说到现在不见人归。说来简单,可诗人却描绘得有情有景,相思绵绵。前者暗示出一个水枯叶烂、寒风萧萧的景象,它衬托出别离的凄楚;后者点染出满池荷花、红绿相映、生机

心中烦闷无处诉说的诗句篇六
《散文诗》

教学目标:

1、体会爱给自己带来的深刻感受。

2、体会诗歌的内容。

3、了解爱背后的两位伟大的作家。

教学重点:赏析文章,从中有自己的深刻感悟。

一、导语:

一位世纪老人在年轻的时候,曾给他远方的朋友写到:在去年秋风萧瑟、月朗星稀的一个夜晚,一本书将你介绍给我,你的信仰、你的存蓄、你的诗词和我的思想一缕缕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这思想就是爱的思想,这音乐就是爱的音乐。

1、你们知道这位世纪老人和她的朋友分别是谁吗?

著名女作家——冰心印度诗圣——泰戈尔

冰心正是受到泰戈尔的影响,写出300多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结集为《繁星》和《春水》。

2、那么,根据你查阅的和老师提供给你的资料,哪位老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

二、的确,你会发现无论是他们的作品、为人,还是思想都充满着爱。今天,我们就来赏析他们的两首诗《金色花》和《荷叶 母亲》看看他们是怎么诠释爱、诉说爱的。

三、诗歌是诗人情感激流的表现,而这种情感常常是靠一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现的,我们要领悟这种情感,就要明确这两首诗的主要意象。(借什么来抒情的)

金色花——荷叶 母亲

四、请同学们自己出声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借这两种意象想要表达什么感情?

对母亲的爱、两文有着共同的主题对母亲的爱。

五、即使同样写母爱,两文还有着不同的特色,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找同学读课文)

两名同学在读的过程中感情基调的把握是否一样?

金——天真、欢快、充满童稚的乐趣,享受母爱。

荷叶 母亲 ——温馨、呵护、关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母爱。

六、同是写母爱的文章,可是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你更欣赏哪一篇呢?请同学们通过朗读讨论来体会这不同的母爱。

喜欢金色花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饱含感情的朗读,争取让那些同学和你一样喜欢金色花,好不好?他们把你们感染过来没有,那你们就感染他们。既然都没有,咱们就一起来谈谈你为什么这么坚持?

金色花:

1、写的充满生活气息,充满童趣——变成金色花1、在母亲祈祷时,发出香味,让她闻到花香。2、在母亲看书时,把影子投到书上,3、母亲去牛棚突然出现在母亲面前,让她讲故事。4、最后,母亲问她去哪也不告诉,从中看到了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

2、母子之间的感情非常的亲密、和谐。有一种幸福感,满足感。

3、充满想象,把自己变成金色花来表现母爱。

4、意境很美,语言清新自然,描写的活灵活现,有声有色。写出一个调皮的与妈妈嬉戏的孩子。轻松活泼。

5、结合背景,20世纪初,是泰戈尔个人最不幸的时候,1902年,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一对儿女相继夭亡,可是他仍然能写出如此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文章,可见,是他心中的爱,是他对生命的爱,对孩子的爱,支撑他写出伟大的关于爱的作品,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母爱的力量尤其伟大。

6、泰戈尔通过写母爱的作品来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但他不同于同一时代很多作家的爱,他

没把精力投入到揭露社会的丑恶,而是在美的领域里开垦、耕耘,他不是用鞭子去惊醒读者,而是用微笑融化读者,这是因为他的一生都怀着对人类的爱和不谢的童心。

7、------(自己再谈)

荷叶 母亲

1、整篇文章的描写重点是莲花,作者从自家院子的莲花开始,写到了祖父赏莲,之后重点写了风雨中红莲的变化过程,主角俨然是红莲,那我把题目改成红莲好不好?(明确:不好,写红莲是为了写荷叶,写风雨中红莲的变化即荷护红莲,很自然就让人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感。歌颂母爱)

2、同学们说得言之成理,那既然如此,作者为什么又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红莲,写三看红莲呢?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红莲跟荷叶到底有什么关系,它们又是怎样牵动了作者的心?

让我们一起一看红莲,请同学们一起带感情朗读一下这个部分。

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主人翁红莲首次登场。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 亭亭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 (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白瓣儿散飘在水面,如浮萍,无所寄托无所依靠,看到如此景色,更添烦闷,无处宣泄。只是忽然之间,作者看到了什么啊?请同学描述一下她看到了什么:围绕亭亭鉴赏一下,想象一下是朵怎样的花。只是看到了亭亭的红莲,有没有让作者的心情好一点?仍是不适意!

一起读一下二看红莲 。

环境:雷声作了 雨越下越大

心情:不适意,徘徊 (为什么徘徊呢?在无遮蔽的天空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红莲:左右倚斜,无依无靠。(在风雨中的红莲是不是也会凋零呢?一起读一下三看红莲)

三看红莲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红莲: 雨势并没有减退,红莲却不动摇了雨点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此时的水珠是流转无力,还记得我们二看红莲的时候风雨的威力吗?那这么比较有什么作用呢?(假如你们突然进入了童话王国,这朵红莲有了人的感觉,你们觉得在荷叶蔽护下的红莲此时应该是什么感觉?在你们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心 情:不宁的心绪散尽 (为什么?表面上因为解决了我对红莲的担心,其实呢?坐在了母亲旁边。)当你已经承受不住外界所带来的种种压力时,母亲为你顶起一片天空,抵挡所有风雨;当你遇到困难与挫折情绪不好而对她大发脾气时,她默默承受但仍坚强地开导;当你因学习而疲劳、心烦时,她会送上一杯热茶。这就是默默呵护莲花的荷叶,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无怪乎冰心要受到深深的感动,正是这种感动,让冰心发出了一声发自内心的呐喊,哪句啊?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齐读这一句,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呢?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揭示主题,借物喻人!)人生的风雨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只是在我们最累最痛的时候,母亲永远以一个最温暖的姿态迎接我们。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冰心是一个细致敏感的人,因为心中

有爱,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所有自然界的景物都能触发她心里最真挚的情感,看到荷护红莲,她就想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庇护。冰心幼时身体孱弱多病,幸有母亲细心照顾,才得以存活。冰心成为作家后,每写完一篇文字,总是先捧到母亲面前。母亲是她最忠实最热诚的批评者。冰心感谢母亲,母亲去世后,她写了很多纪念慈母的文章,《荷叶 母亲》借物喻人,而更多的是直接的情感流露。

无论你喜欢哪一首,毕竟你都从作品中读出了深深的母爱,母爱也会很快乐,也会很温馨,当诗人把自己对母亲的爱寄托到金色花和荷叶上的时候,你会用一种什么形式来表达你对父母的爱呢?

以下两题任选一道,讨论。

1、关于母爱的作品你可能接触过很多,根据你所知道的诗句(语句),谈谈你对母爱的理解。

2、这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来表现对父母的爱。 泰戈尔和冰心为自己建立了一座爱的殿堂,告诉我们爱自己的母亲,爱自己的孩子。在这座殿堂里,我们不是来膜拜上帝和真主的,而是来寻找真实的自己,此刻,任何喋喋不休的评论都是多余的,我们只有怀着虔诚的心,默默步入这座殿堂,在爱的星空下,我们除了勇敢的追寻,别无选择当你懂得讲话时

我希望你讲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我爱你!”

心中烦闷无处诉说的诗句篇七
《理解性默写-古诗部分 八年级下》

昌平区下庄学校 年级 学科导学案

教风:为人师表 严谨治学 爱岗爱生 拼搏进取 学风:善思、善学、善行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191658.html

    上一篇:行容好累怎么说

    下一篇:怎么夸男人

    【心中烦闷无处诉说的诗句】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