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志诗句

| 会计继续教育 |

【www.guakaob.com--会计继续教育】

言志诗句篇一
《托物言志诗》

言志诗句篇二
《托物言志的诗句》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石头是经过千万次锤打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就算粉身碎骨都不怕 因为要一身清白留在人间 简单的意思: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用烈火焚烧也是件平常普通的事。粉骨碎身都不怕,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

[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顾炎武《精卫》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在狱咏蝉」骆宾王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梅花 王安石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青松 陈毅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 王冕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郑板桥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于谦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画菊》 郑思肖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花》黄巢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在狱咏蝉」骆宾王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梅花 王安石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青松 陈毅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 王冕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郑板桥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于谦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画菊》 郑思肖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花》黄巢

言志诗句篇三
《托物言志诗》

言志诗句篇四
《托物言志诗》

言志诗句篇五
《托物言志诗》

言志诗句篇六
《托物言志的诗句》

托物言志诗的鉴赏

?托物言志诗的鉴赏

三岔中学:wuying

学习目标:把握托物言志诗,借物咏怀诗的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分析诗的表达技巧?

学习重点:掌握托物言志诗的特点急鉴赏方法??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

“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特点:作者借描写(咏)物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志向、理想或抒怀,讲求写物的形似与神似相结合。

鉴赏方法:例: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⑴诵读解意

⑵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

⑶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⑷手法:托物言志

????????????????????????????小松????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解说]:咏物言志诗先要看清所赞扬的“物”有什么特点,其次再分析作者所赞扬的精神和品质。本诗是说,松树在小的时候没有引起人的重视,直到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可以想道作者是以“小松”自喻。

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不是么?──

????“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

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渐觉”说得既有分寸,又很含蓄。是谁“渐觉”的呢?只有关心、爱护小松的人,时时观察、比较,才能“渐觉”;至于那些不关心小松成长的人,视而不见,哪能谈得上“渐觉”呢?故作者笔锋一转,发出深深的慨叹-------“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这些小松,和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不是遭到同样悲惨的命运吗?

??? 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深草里的“小松”,不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 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描写和议论,诗情和哲理,幽默和严肃,在这首诗中得到有机的统一,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 一:抓住所咏物的形态、色泽、特征、生长环境,分析物的象征意味。例:

梅花绝句??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野满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写梅实写人,表明作者追求??????????????????????????的品质。

二:抓住在描摹事物中寄托的感情,物的品质透视出作者的人生追求、态度,寄托了作者的理想,或说明一定道理。例:

???????无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白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借蜜蜂来歌颂????????????????????,讽刺?????????????????????。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在人间。

墨梅:水墨色的梅花。

诗人赞美墨梅?????????????????的美德,实则以梅自喻,表达自己????????????????的情厂操。

三:把物的特征和作者的生平、遭遇联系起来(物即作者自己的形象,目的侧重抒怀)。例《名师》328页〈〈归燕诗〉〉

四:咏物诗艺术上主要采用象征,如〈〈蜂〉〉,或用比喻、拟人。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 五:达标练习

1??????????????????????????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碧玉:出自乐府《碧玉歌》,这首诗是歌咏-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的.

???1.?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前者主要用了___?,

????????后者主要用了_________。

???2.?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_____的态度,后者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3.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

???答:?

???4.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贺诗中"碧玉"是乐府所写的一位妙龄女郎,这里以此比喻高高的树干。"丝绦"即丝带,这里以翠绿的丝带喻写纷披下垂的柳条。

???B.贺诗中三、四句设问作答,"谁裁出","似剪刀",其意思是春风像碧玉手中的剪刀,剪出了千万条的柳叶。

???C.曾诗中"初黄"指柳枝初吐嫩芽,?呈浅黄色。"乱"、"倚"、"狂"表达了诗人愤怒、憎恶、嘲讽的感情色彩。

???D.曾诗中"解"读作"jiě",意思是散开、抛洒。“清霜”指秋天肃杀的严霜。三、四句的意思是以飞舞的柳絮去遮掩日月的光明,,忘了春夏之后,秋天的严霜将把柳叶剥得精光。 ???5.关于这两首诗,分析解释不恰当的一项

???A.贺诗用梳妆打扮的碧玉少女为喻,描写了早春二月的垂柳。又以春风像少女纤纤素手中的利剪为喻,写出春风下柳芽萌发。这样写使诗的后两句与前两句紧密联系起来。可以说想象出奇,描写生动。

???B.曾诗一反"托物寄兴、言志抒怀"之常格,以所咏之柳比喻某些政治小丑得意忘形、猖獗一时的丑态;告诉人们那些得志小人以蒙骗手段为非作歹,总有一天失势遭殃,受到惩罚。与传统咏柳诗相比,可以说是反其意而用之的"别调"。

???C.两首诗同为咏物诗,构思均与传统咏物诗相异。贺诗咏柳而不抒离别思乡感伤之事,曾诗咏柳而不颂柳,却反其意以喻小人,进行贬斥、嘲讽。

???D.两首诗都为七言绝句,都以柳作喻,有深刻的寓意。贺诗颂扬了唐王朝兴盛、光明;?曾诗抨击了北宋末年政治斗争之黑暗。

??????????????????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沾,?谁为表予心。

?????????????????蝉?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

???注:①西陆:指秋风。②南冠:指囚徒。

梗犹泛:典故出白《战国策·齐策》中的一段寓言,说的是一个泥偶与一个桃梗做的木偶在对话,桃偶说:“你不过是西岸的泥土,被做成人的模样,到八月,大雨来临,洪水泛滥的时候,你就残破了。”泥偶说:“我是西岸的泥土,即使破了,也就回归西岸的土地罢了。你呢,却是东国的桃梗,被削为人形,八月的大雨把你冲入河流,那么你就会漂离家乡,不知道一

直漂流到哪里去了。”这里用桃梗漂泊流离来比拟自己的宦游生涯。

???1.?咏物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物喻人,但由于各人的身世、处境的不同因而也自然感触各别,两首诗都在诗中表明白己的处境,前者是?(?????????????????????????????),?后者是(?????????????????????????????????)?。

???2.骆诗写环境恶劣的句子是??????????????????

???????李诗写处境艰难的句子是?????????????????????

???3.两人在诗中都表明自己的心迹,骆诗表示自己的心迹的词语是??????????????????? 李诗表示自己的心迹是?????????????????

???4.对两首咏蝉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位诗人都以寒蝉的清高来表现自己的志行高洁,以寒蝉所处环境的冷酷表现自己的不遇于时。

???B.骆诗的首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两句,写出自己在特殊处境中,听到秋蝉的悲鸣,引发心中的深沉悲恨。

???C.李诗的颈联“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两句,笔锋一转,离开咏蝉,纯写诗人遭际,体现出此诗物我分合的灵动笔法。

???D.在结构上,两诗采用了咏物——抒情一一咏物——抒情的结构方式,层次清晰,富有条理,四联着眼点不同,感情却是一致的。

????????????????????????????????????鹧?鸪????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山鸡:鸟名,即雉,羽毛斑斓美丽。?黄陵庙:在湘阴县北洞庭湖畔。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即黄陵庙。

??????1.这首诗里头有一个统领全篇的关键词,它就是?:

???2,诗歌的第二联通过环境的描写,为全诗诗歌点染出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试分析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环境。

???答:?

???

???3.末联“相呼相应湘江阔”的主语是什么?

???答:?

???4.这首诗通过对鹧鸪的描写,以物喻人,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绪?

???答:?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首联中,诗人并没有对鹧鸪的形象作工笔式的描绘,而是通过写鹧鸪的嬉戏,将它与山鸡类比,作了画龙点睛的勾勒。

???B.颔联中的荒水、野庙加上“雨昏”“花落”,给诗歌点染出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销肠断的氛围。

???C.颈联从鹧鸪转到写入。诗人选择了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

???D.尾联实写一群群鹧鸪的“行不得也哥哥”的叫声在浩瀚的湘江上回响,在“日西向”时,它们飞回苦竹丛中。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霜天晓角?梅?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株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驿:驿站,古时候供递送官府公文的公差和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1.同是写梅,两位作者运用的修辞方法不同,陆词用的是????????,范词运用的是???????方法。

???2.?同是运用环境烘托的写法,两首词也是各有差异的,陆词突出环境的?,塑造了梅花的?形象:范词突出环境的?,塑造了梅花的?????????????形象。

???3.同是借物抒怀,但两首词寄托的深浅有别。陆词抒写梅花的?????????????品格,范词抒写梅花的????????品格。???

???4.对两首词中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陆词中“着”字不是助词,而是动词。“更着”意思是“再加上”,在上句的基础上递进一步。

???B.陆词中“无意”一词的意思是说“没有条件”、“没有资格”,与“苦”字一起写出梅花凄苦的生存环境。

???C·陆词中“一任”的“一”字和范词中“一夜”的“一”字意义稍有不同,前者是“一概”之意,后者是“全”、“整”之意。

???D.范词中“胜绝,愁亦绝”两个“绝”字的意思都是“到了极点”,都融进了诗人的情感。 ???5、对两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词都是咏梅,都不着重于正面刻画梅花的具体形态,而着重于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梅花的神韵

???B.陆词为梅花创造了一个风雨黄昏的环境,范词为梅花创造的是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 ???C.两首词都表现了梅花的幽独气质,同时都借助梅花表现了诗人自己高洁不污的坚定信念。

???D.陆词最后两句从假设的角度,写出梅花惨烈的悲剧命运,也写出梅花孤芳不变的品格。 练习:〈〈名师〉〉P328〈〈归雁〉〉、P338〈〈越山见梅〉〉、P342〈〈画眉鸟〉〉。

???

咏物言志诗鉴赏答案

???????两首《咏柳》

???1.比喻?拟人

???2.喜悦、赞赏?贬斥、嘲讽

???3.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姻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

???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4.D(“解”字是“‘瞳得”、“矢口道”之意。)

???5.?D(贺诗没有颂扬唐王朝兴盛光明的明显用意。)

???两首《咏蝉》

???1.南冠?薄宦

???2.器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3.高洁?举家清

???4.D(李诗不是采用这种结构方式。)

???(鹧鸪,

???1.?啼

言志诗句篇七
《托物言志诗》

《咏物言志诗》 导学案

命制人:于翠 审核人:高二语文组全体成员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 了解咏物诗的特点及考试设题角度,把握其阅读方法、步骤 2. 能熟练地运用已学过的方法思路进行该类诗歌鉴赏 【学习课型】 新 课 【学习时数】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咏物诗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 晚唐3556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二、课堂研读

(一)、读《古诗文知识与阅读》p133—p135,掌握咏物诗鉴赏必备知识: 1、咏物诗的特点:

① 题目特点:以物象为题, 咏(题、赠、赞)+物象 , 物象+吟 ② 所咏的对象:常常是动物(蝉、马、牛、画眉鸟、蝉、蜂)、植物(,松、竹、梅、菊、

柳)以及其他事物(石灰吟)。

③ 既然咏物,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形态的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

是托物言志。由物及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仅仅拘泥于物。 ④ 整体构思和表现手法:常常以物自喻,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双关、

借代等修辞手法。

⑤ 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2、咏物诗的阅读方法、步骤: ①“读清”全诗 ,理解诗意。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 ②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③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体味感情时做到“不即不离 ”。

④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分析诗的写作技巧。 3、考试设题角度:

①形象分析: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 ②所言之志: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③手法分析

(二)阅读《唐诗宋词》p22《房兵曹胡马》和p42《马诗》(其四)两首诗,回答问题. (1)两首诗都是写马,但感情基调不相同,第一首诗激昂向上,第二首诗满腔愤懑,沉郁悲凉。试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特点的异同。

相同:都抓住了马的外形特征,从“瘦”字入手;托物言志,是诗人的自况。 不同:

杜马,神清骨俊的胡马,写其骨相、双耳、奔驰之态;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形象。

李马:瘦(形)铜(声)。一是外形上的瘦骨嶙峋,二是瘦骨的铮铮铜声。这匹骏马是瘦骨铜声,“铜”的意象给人的感觉是坚、韧而且响亮。

(2)在杜诗中,你最喜欢哪一联,说说理由。

第一联:写马的出身不凡,勾勒出马神清骨峻的形象;语言凝练而形象。

第二联:以“竹批”比喻马耳之坚挺直竖,以“风入”形容马奔跑之迅疾轻快,一静一动写出马非凡的气概。用词准确形象。

第三联:运用虚写(抒情)表现马纵横驰骋,超越任何险阻,值得信赖的本领和品质。 诗人完全把马当作了生死相依的挚友,感情强烈而真挚。

第四联:“骁腾有如此”一句总括全诗,含义极为丰富,既是写马纵横驰骋的非凡本领,又是对房兵曹的殷切鼓励,也蕴含着作者建功立业的渴望。

(3)李贺写诗,善于捕捉形象。诗中最后两句就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的突出例子。请就此诗作分析。(不少于200字。)

(见新课堂p60)

- 1 -

(4)两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后作业】

1、阅读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①理解诗意:

•①倚--仗恃,依靠。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②解把--解得,懂得。飞花--柳絮。③这两

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②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

2、解释下列语句中的“道”“的”的含义,并翻译划线的句子。 【道】 有碑仆道(《游》)

成语:道听途说 / 任重道远 道芷阳间行(《鸿》)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 成语:一语道破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得道者多助(《孟子》) 道相似也(《师说》) 师道之不传也(《师说》) 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说》) 【得】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 得双石于潭上(《石》) 自以为得之矣 《石》

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得不偿失 / 动辄得咎 问焉以求一得(《问说》) 往往有得/此余之所得也(《游》) 成语:得心应手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 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问说》)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赤壁之战》)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 吾得兄事之(《鸿》) 【课后小结】

- 2 -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193373.html

    【言志诗句】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