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衅而动

| 会计继续教育 |

【www.guakaob.com--会计继续教育】

观衅而动篇一
《邲之战》

邲之战

传十二·一)十二年.春.楚子围郑.旬有七日.郑人卜行成.不吉,卜临于大宫.且巷出车.吉.国人大临.守陴者皆哭.楚子退师.郑人修城.进复围之.三月.克之.入自皇门.至于逵路.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其俘诸江南.以实海滨.亦唯命,其翦以赐诸侯.使臣妾之.亦唯命.若惠顾前好.徼福於厉.宣.桓.武.不泯其社稷.使改事君.夷於九县.君之惠也.孤之愿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君实图之.」左右曰:「不可许也.得国无赦.」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庸可几乎?」退三十里而许之平.潘尫入盟.子良出质.

(传十二·二)夏.六月.晋师救郑.荀林父将中军.先縠佐之,士会将上军.郤克佐之,赵朔将下军.栾书佐之.赵括.赵婴齐为中军大夫.巩朔.韩穿为上军大夫.荀首.赵同为下军大夫.韩厥为司马.及河.闻郑既及楚平.桓子欲还.曰:「无及於郑而剿民.焉用之?楚归而动.不后.」随武子曰:「善.会闻用师.观衅而动.德刑.政事.典礼.不易.不可敌也.不为是征.楚君讨郑.怒其贰而哀其卑.叛而伐之.服而舍之.德刑成矣.伐叛.刑也,柔服.德也.二者立矣.昔岁入陈.今兹入郑.民不罢劳.君无怨讟.政有经矣.荆尸而举.商农工贾.不败其业.而卒乘辑睦.事不奸矣.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百官象物而动.军政不戒而备.能用典矣.

(传十二·二)「其君之举也.内姓选於亲.外姓选於旧.举不失德.赏不失劳.老有加惠.旅有施舍.君子小人.物有服章.贵有常尊.贱有等威.礼不逆矣.德立刑行.政成事时.典从礼顺.若之何敌之?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子姑整军而经武乎!犹有弱而昧者.何必楚?仲虺有言曰:『取乱侮亡』.兼弱也.<汋>曰:『於铄王师!遵养时晦』.耆昧也.<武>曰:『无竞惟烈.』抚弱耆昧.以务烈所.可也.」彘子曰:「不可.晋所以霸.师武.臣力也.今失诸侯.不可谓力,有敌而不从.不可谓武.由我失霸.不如死.且成师以出.闻敌强而退.非夫也.命为军帅.而卒以非夫.唯群子能.我弗为也.」以中军佐济.

宣公(传十二·二)知庄子曰:「此师殆哉!<周易>有之:在师 之临 .曰:『师出以律.否臧.凶.』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众散为弱.川壅为泽.有律以如己也.故曰律.否臧.且律竭也.盈而以竭.夭且不整.所以凶也.不行谓之临.有帅而不从.临孰甚焉?此之谓矣.果遇.必败.彘子尸之.虽免而归.必有大咎.」韩献子谓桓子曰:「彘子以偏师陷.子罪大矣.子为元帅.师不用命.谁之罪也?失属亡师.为罪已重.不如进也.事之不捷.恶有所分.与其专罪.六人同之.不犹愈乎?」师遂济.

(传十二·二)楚子北师次於郔.沈尹将中军.子重将左.子反将右.将饮马於河而归.闻晋师既济.王欲还.嬖人伍参欲战.令尹孙叔敖弗欲.曰:「昔岁入陈.今兹入郑.不无事矣.战而不捷.参之肉其足食乎?」参曰:「若事之捷.孙叔为无谋矣.不捷.参之肉将在晋军.可得食乎?」令尹南辕.反旆.伍参言於王曰「晋之从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帅者.专行不获.听而无上.众谁适从?此行也.晋师必败.且君而逃臣.若社稷何?」王病之.告令尹改乘辕而北之.次于管以待之.

(传十二·二)晋师在敖.鄗之间.郑皇戌使如晋师.曰「:郑之从楚.社稷之故也.未有贰心.楚师骤胜而骄.其师老矣.而不设备.子击之.郑师为承.楚师必败.」彘子曰「:败楚服郑.於此在矣.必许之!」栾武子曰:「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于胜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无后.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箴之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不可谓骄.先大夫子犯有言曰『师直为壮:.曲为老.』

我则不德.而徼怨于楚.我曲楚直.不可谓老.其君之戎分为二广.广有一卒.卒偏之两.右广初驾.数及日中.左则受之.以至于昏.内官序当其夜.以待不虞.不可谓无备.子良.郑之良也,师叔.楚之崇也.师叔入盟.子良在楚.楚.郑亲矣.来劝我战.我克则来.不克遂往.以我卜也!郑不可从.」赵括.赵同曰:「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克敌.得属.又何俟?必从彘子!」知季曰:「原.屏.咎之徒也.」赵庄子曰:「栾伯善哉!实其言.必长晋国.」

(传十二·二)楚少宰如晋师.曰:「寡君少遭闵凶.不能文.闻二先君之出入此行也.将郑是训定.岂敢求罪于晋?二三子无淹久!」随季对曰「:昔平王命我先君文侯曰『:与郑夹辅周室.毋废王命!』今郑不率.寡君使群臣问诸郑.岂敢辱候人?敢拜君命之辱.」彘子以为谄.使赵括从而更之曰:「行人失辞.寡君使群臣迁大国之迹於郑.曰:『无辟敌!』群臣无所逃命.」

(传十二·二)楚子又使求成于晋.晋人许之.盟有日矣.楚许伯御乐伯.摄叔为右.以致晋师.许伯曰:「吾闻致师者.御靡旌摩垒而还.」乐伯曰:「吾闻致师者.左射以馘.代御执辔.御下.两马.掉鞅而还.」摄叔曰:「吾闻致师者.右入垒.折馘.执俘而还.」皆行其所闻而复.晋人逐之.左右角之.乐伯左射马.而右射人.角不能进.矢一而已.麋兴於前.射麋丽龟.晋鲍癸当其后.使摄叔奉麋献焉.曰:「以岁之非时.献禽之未至.敢膳诸从者.」鲍癸止之.曰:「其左善射.其右有辞.君子也.」既免.

宣公(传十二·二)晋魏锜求公族未得.而怒.欲败晋师.请致师.弗许.请使.许之.遂往.请战而还.楚潘党逐之.及荧泽.见六麋.射一麋以顾献.曰:「子有军事.兽人无乃不给於鲜?敢献於从者.」叔党命去之.赵旃求卿未得.且怒於失楚之致师者.请挑战.弗许.请召盟.许之.与魏锜皆命而往.却献子曰:「二憾往矣.弗备.必败.」彘子曰:「郑人劝战.弗敢从也,楚人求成.弗能好也.师无成命.多备何为?」士季曰:「备之善.若二子怒楚.楚人乘我.丧师无日矣.不如备之.楚之无恶.除备而盟.何损於好?若以恶来.有备不败.且虽诸侯相见.军卫不彻.警也.」彘子不可.士季使巩朔.韩穿帅七覆于敖前.故上军不败.赵婴齐使其徒先具舟于河.故败而先济.

(传十二·二)潘党既逐魏锜.赵旃夜至於楚军.席於军门之外.使其徒入之.楚子为乘广三十乘.分为左右.右广鸡鸣而驾.日中而说,左则受之.日入而说.许偃御右广.养由基为右,彭名御左广.屈荡为右.乙卯.王乘左广以逐赵旃.赵旃弃车而走林.屈荡搏之.得其甲裳.晋人惧二子之怒楚师也.使軘车逆之.潘党望其尘.使骋而告曰「:晋师至矣!」楚人亦惧王之入晋军也.遂出陈.孙叔曰:「进之!宁我薄人.无人薄我.<诗>云:『元戎十乘.以先启行』.先人也.军志曰:『先人有夺人之心』.薄之也.」遂疾进师.车驰.卒奔.乘晋军.桓子不知所为.鼓於军中曰:「先济者有赏!」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

(传十二·二)晋师右移.上军未动.工尹齐将右拒卒以逐下军.楚子使唐狡与蔡鸠居告唐惠侯曰:「不谷不德而贪.以遇大敌.不谷之罪也.然楚不克.君之羞也.敢藉君灵.以济楚师.」使潘党率游阙四十乘.从唐侯以为左拒.以从上军.驹伯曰:「待诸乎?」随季曰:「楚师方壮.若萃於我.吾师必尽.不如收而去之.分谤.生民.不亦可乎?」殿其卒而退.不败.王见右广.将从之乘.屈荡户之.曰「:君以此始.亦必以终.」自是楚之乘广先左.晋人或以广队不能进.楚人惎之脱扃.少进.马还.又惎之拔旆投衡.乃出.顾曰:「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

(传十二·二)赵旃以其良马二济其兄与叔父.以他马反.遇敌不能去.弃车而走林.逢大夫与其二子乘.谓其二子无顾.顾曰:「赵叟在后.」怒之.使下.指木曰:「尸女於是.」授赵旃绥.以免.明日.以表尸之.皆重获在木下.楚熊负羁囚知罃.知庄子以其族反之.厨武子御.下军之士多从之.每

射.抽矢.菆.纳诸厨子之房.厨子怒曰:「非子之求.而蒲之爱.董泽之蒲.可胜既乎?」知季曰:「不以人子.吾子其可得乎?吾不可以苟射故也.」射连尹襄老.获之.遂载其尸,射公子谷臣.囚之.以二者还.及昏.楚师军於邲.晋之余师不能军.宵济.亦终夜有声.

(传十二·二)丙辰.楚重至於邲.遂次于衡雍.潘党曰:「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楚子曰:「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武王克商.作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其三曰:『铺时绎思.我徂惟求定.』其六曰:『绥万邦.屡丰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今我使二国暴骨.暴矣,观兵以威诸侯.兵不戢矣,暴而不戢.安能保大?犹有晋在.焉得定功?所违民欲犹多.民何安焉?无德而强争诸侯.何以和众?利人之几.而安人之乱.以为己荣.何以丰财?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其为先君宫.告成事而已.武非吾功也.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於是乎有京观以惩淫慝.今罪无所.而民皆尽忠以死君命.又可以为京观乎?」祀于河.作先君宫.告成事而还.

观衅而动篇二
《12公共关系文书》

观衅而动篇三
《施琅》

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人。初为明总兵郑芝龙部下左冲锋。顺治三年,师定福建,琅从芝龙降。从征广东,戡定顺德、东莞、三水、新宁诸县。芝龙归京师,其子成功窜踞海岛,招琅,不从。成功执琅,并絷其家属。琅以计得脱,父大宣、弟显及子侄皆为成功所杀。十三年,从定远大将军世子济度击败成功於福州,授同安副将。十六年,成功据台湾,就擢琅同安总兵。

康熙元年,迁水师提督。时成功已死,其子锦率众欲犯海澄,琅遣守备汪明等率舟师御之海门,斩其将林维,获战船、军械。未几,靖南王耿继茂、总督李率泰等攻克厦门,敌惊溃,琅募荷兰国水兵,以夹板船要击,斩级千馀,乘胜取浯屿、金门二岛。叙功,加右都督。三年,加靖海将军。

七年,琅密陈锦负嵎海上,宜急攻之。召诣京师,上询方略,琅言:“贼兵不满数万,战船不过数百,锦智勇俱无。若先取澎湖以扼其吭,贼势立绌;倘复负固,则重师泊台湾港口,而别以奇兵分袭南路打狗港及北路文港海翁堀。贼分则力薄,合则势蹙,台湾计日可平。”事下部议,寝其奏。因裁水师提督,授琅内大臣,隶镶黄旗汉军。

二十年,锦死,子克塽幼,诸将刘国轩、冯锡范用事。内阁学士李光地奏台湾可取状,因荐琅习海上事,上复授琅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谕相机进取。琅至军,疏言:“贼船久泊澎湖,悉力固守。冬春之际,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俟风便,可获全胜。”二十一年,给事中孙蕙疏言宜缓 1

征台湾。七月,彗星见,户部尚书梁清标复以为言,诏暂缓进剿。琅疏言:“臣已简水师精兵二万、战船三百,足破灭海贼。请趣督抚治粮饷,但遇风利,即可进行,并请调陆路官兵协剿。”诏从之。

二十二年六月,琅自桐山攻克花屿、猫屿、草屿,乘南风进泊八罩。国轩踞澎湖,缘岸筑短墙,置腰铳,环二十馀里为壁垒。琅遣游击蓝理以鸟船进攻,敌舟乘潮四合。琅乘楼船突入贼阵,流矢伤目,血溢於帕,督战不少卻,总兵吴英继之,斩级三千,克虎井、桶盘二屿。旋以百船分列东西,遣总兵陈蟒、魏明、董义、康玉率兵东指鸡笼峪、四角山,西指牛心湾,分贼势。琅自督五十六船分八队,以八十船继后,扬帆直进。敌悉众拒战,总兵林贤、硃天贵先入阵,天贵战死。将士奋勇衷击,自辰至申,焚敌舰百馀,溺死无算,遂取澎湖,国轩遁归台湾。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克塽率属薙发,迎於水次,缴延平王金印。台湾平,自海道报捷。疏至,正中秋,上赋诗旌琅功,复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世袭罔替,赐御用袍及诸服物。琅疏辞侯封,乞得如内大臣例赐花翎,部议谓非例,上命毋辞,并如其请赐花翎。

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琅疏言:“明季设澎水标於金门,出汛至澎湖而止。台湾原属化外,土番杂处,未入版图。然其时中国之民潜往生聚,已不下万人。郑芝龙为海寇,据为巢穴。及崇祯元年,芝龙就抚,借与红毛为互市之所。红毛联结土番,招纳内地民,渐作边患。至顺治十八年,郑成功盘踞其地, 2

纠集亡命,荼毒海疆。传及其孙克塽,积数十年。一旦纳土归命,善后之计,尤宜周详。若弃其地、迁其人,以有限之船,渡无限之民,非阅数年,难以报竣。倘渡载不尽,窜匿山谷,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也。且此地原为红毛所有,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鼓惑人心。重以夹板船之精坚,海外无敌,沿海诸省,断难安然无虞。至时复勤师远征,恐未易见效。如仅守澎湖,则孤悬汪洋之中,土地单薄,远隔金门、厦门,岂不受制於彼,而能一朝居哉?臣思海氛既靖,汰内地溢设之官兵,分防两处:台湾设总兵一、水师副将一、陆营参将二、兵八千;澎湖设水师副将一、兵二千。初无添兵增饷之费,已足固守。其总兵、副将、参、游等官,定以二三年转升内地。其地正赋杂粮,暂行蠲豁。驻兵现给全饷,三年后开徵济用,即不尽资内地转输。盖筹天下形势,必期万全,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并绘图以进。”疏入,下议政王大臣等议,仍未决。上召询廷臣,大学士李霨奏应如琅请。寻苏拜等疏亦用琅议,并设县三、府一、巡道一,上命允行。

琅又疏请克塽纳土归诚,应携族属与刘国轩、冯锡范及明裔硃桓等俱诣京师,诏授克塽公衔,国轩、锡范伯衔,俱隶上三旗,馀职官及桓等於近省安插垦荒。复疏请申严海禁,稽核贸易商船,命如所议。

二十七年,入觐,温旨慰劳,赏赉优渥。上谕琅曰:“尔前为内大臣十有三年,当时尚有轻尔者。惟朕深知尔,待尔甚厚。后三逆平定,惟海寇潜据台湾为福建害,欲除此寇,非尔不可。朕特加擢用,尔能不负任使,举六十年难靖之寇,殄灭无馀。或有言尔恃功骄傲,朕令尔来 3

京。又有言当留勿遣者,朕思寇乱之际,尚用尔勿疑,况天下已平,反疑而勿遣耶?今命尔复任,宜益加敬慎,以保功名。”琅奏谢,言:“臣年力已衰,惧勿胜封疆之重。”上曰:“将尚智不尚力。朕用尔亦智耳,岂在手足之力哉?”命还任。三十五年,卒於官,年七十六,赠太子少傅,赐祭葬,谥襄壮。

琅治军严整,通阵法。尤善水战,谙海中风候。将出师,值光地请急归,问琅曰:“众皆言南风不利,今乃刻六月出师,何也?”琅曰:“北风日夜猛。今攻澎湖,未能一战克。风起舟散,将何以战?夏至前后二十馀日,风微,夜尤静,可聚泊大洋。观衅而动,不过七日,举之必矣。即偶有飓风,此则天意,非人虑所及。郑氏将刘国轩最骁,以他将守澎湖,虽败,彼必再战。今以国轩守,败则胆落,台湾可不战而下。”及战,云起东南,国轩望见,谓飓作,喜甚。俄,雷声殷殷,国轩推案起曰:“天命矣!今且败。”人谓琅必报父仇,将致毒於郑氏。琅曰:“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吾所以衔恤茹痛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子世纶、世骠,自有传;世范,袭爵。

硃天贵,福建莆田人。初为郑锦将。康熙十九年,师下海坛,以所部二万人、舟三百来降,授平阳总兵。琅攻澎湖,天贵以师会。国轩拒战,天贵以十二舟薄敌垒,焚其舟,杀伤甚众,战益力,俄,中飞砲仆舟中,犹大呼杀贼,遂卒,赠太子少保,谥忠壮。

论曰:台湾平,琅专其功。然启圣、兴祚经营规画,戡定诸郡县。及金、厦既下,郑氏仅有台澎,遂聚而歼。先事之劳,何可泯也?及琅 4

出师,启圣、兴祚欲与同进,琅遽疏言未奉督抚同进之命。上命启圣同琅进取,止兴祚毋行。既克,启圣告捷疏后琅至,赏不及,郁郁发病卒。功名之际,有难言之矣。大敌在前,将帅内相竞,审择坚任,一战而克。非圣祖善驭群材,曷能有此哉?

5

观衅而动篇四
《古代军事思想》

观衅而动篇五
《研堂见闻杂录》

#研堂见闻杂录  崇祯新即位,禁天下不得输粟入太学,一时成均,顿复旧观。後以军兴用十足,复许天下负镪入学,去前诏不一年。乃至戊巳之际,更令州县各举富人名,大县至数十人,小县亦数人,不论士庶,迫促上道,令其进□□□至怨仇以此报复,避者如逃重戍,或用百金,上下脱免,国学之名,至此扫地矣。更闻旁省以奉行少不中程,督饷大臣,竟以军法诛其从吏,大为异听。国初太学,为天下精,选士望之不异中禁,今杀人求之,诚咄咄怪事也。  □□年,庚辰夏,米贵至二两许,饥人汹汹,郡中掠起;而吾州至六月二十日夜,首焚劫巡抚陆足吾名文献家,居第悉为灰烬。陆故富于财,秽于行,民故首借以纾愤。次日犹讹言嘈嘈,声复欲劫某姓,街各闭户。二十三日,太仆徐公泰,家亦被劫,白昼千人涌入,杂器齐毁,囊积半空;州尊钱公驰谕,民不逊,兵宪凌公义渠自西门入,乃稍散去;而沙溪即于是日有杀人事。  己卯,岁小不登,海贼四劫,吾州六公镇,去海三四里,十二月□日,海盗三百余人,持刃入市,其魁红袍黄盖,舁而行,扫劫一空。  乙酉,端午日,予等观竞渡,知大兵已屠广陵:二十四桥明月地,尽成烟烬。至初八日,而渡江之信始下;是日,有巡江御史于吾城阅操,报骑至,兵士兽散,御史掩面口过,一日即逸去,民情如坐针席。未几,声小缓,民嬉嬉如故。至十二日,渡江信确,民皆帖耳伺,阅数日,知南都已破,盖初九日渡江,由丹阳,历句容,从通济门入,驻营天地坛;闻弘光于十日即遁,马士英随之,从间道去吴兴,至临安,後闻被执,马士英不知所之,□□十後而有安抚官至苏:一为崇明黄家鼐,一为吴郡周荃,黄由例监为鸿胪卿,荃故虎邱一佻客,善关说,走声气,弘光朝为监纪通判。大兵至,皆降,即为苏州安抚。入郡未几,而杨文骢之事起:杨故马相同里,以孝廉居吴下,依附门户,遨游声气;遇马用事,因得总水师,督京口。自马走浙,随至临安,知苏城未下,欲掩据之,忽领数骑来,而黄、周已至两日,遂斩黄于市,周得脱去。不几日,大兵遂下,文骢逸去,而娄之王介福事起。  介福,字受兹,凤洲曾孙。由恩例为中书,弘光时夤缘为海防道。除书甫下,而兵猝至。钱谦益首树降旗,素与受兹善,谓之曰:“娄东,汝故土,当疾驰归,以户籍献,大官可得矣。”受兹果如言,诈称使者,拥高车至娄,民香花迎之。入衙视事,首括民间金三千,及舆地籍以献,冀以行媚。而当事者大怒,恶其伪持檄苛敛民财,作谄子,遂穷治其狱,入府牢,提州掌事王府

则,及十八铺里正至府质对——是役也,受兹以上下得免,而王二州几不免,百姓号呼得活。前所谓周荃,竟捧命至娄,驰驱安抚云。  五月十一日,大兵渡江之信方传,吾镇即有乡兵,即无赖子之乌龙会也,自崇祯帝晏驾北都信确,里有黠桀者数人,收集党羽,名“乌龙会。”虽市井卖菜佣人奴不肖,但有拳勇斗狠,即收名庑下,衣食之;遇孱弱,即啮之必见骨,各置兵器,先造谣言,如鱼腹陈胜王故事,谋于八月中大举。适牌楼市有党百人,专劫掠里中,刘河厅官兵剿之而散,里人气沮。会南都立,而巡抚祁公彪佳至,祁为绣衣时,威素著,人各惴惴,缘此不果。  大兵渡江,锋焰遂起。五月十二日闻信,十四日,即数百人执兵,其魁装束如天神,鸣锣呐喊,铳声四起,游行街中,民惶怖伏,竟夜不安枕。翌日,即要诸大姓金帛。诸大姓不即应,以危言相撼,声言某日劫某姓,先舣舟自匿其妻子,惜此煽人。十七夜三鼓,民方寝息,忽号于市曰:“东有数百人至矣!各执兵,欲焚市矣!”于是人人各从梦中惊起,抱儿女,携囊袱,啼哭四奔,妇女杂坐,虽大家闺女,一青布蒙头,道路如织。及里人执兵迎出,虚无一人,盖镇东有无赖数百人,与乌龙树敌,此其党中自惊也。至十九日,果大集党数百人,驾飞神枪,鼓行至,会电亦未首腰裤,提弋而前,相持于镇东吴家桥,自哺至夕,炮声不绝,及晚,乃散——是夕奔走者复累累,蓬门破屋,填塞子女。二十日,而龚诚宇变作!  诚宇,镇中小姓,以积著起家,累数千金,性啬又怪谬可笑,素与居民不洽。适会中有醵金为饷者,一夫至门,主人拱手以俟,不敢忤触,诚宇坚不肯损一文,缘是必欲碎其家为快数:百人密围其前後扃,幸诚宇先期脱去,无赖子逾垣入,席卷一空。天明为卸祸计,伺里人有乘间入者,猝缚之,得四人,欲以解州,为李代法。有谋者,谓解州必吐情实,不如阴止;乃阳言双凤有劫此四人者,佯不果。会时子求敏拥兵千艘于直水西,急遣一价邀之来。子求者,常熟进士,崇祯朝为兵科,李贼破燕,受伪宫。後脱归,惧法,乃夤缘刘泽清,得以故官监纪军,前开海中衢山自赎。后挂弹章,遂拥败兵,徘徊里中,驻舟于任阳村,里人苦之。而吾镇曰:“可借也!”迎之,一以壮声援,一以了四人之局。子求果来,即以四人送处决,子求各仗之三十。时州守未逃,四人终至州,尽吐露,供首尾姓名。捕急,会中人四奔怖伏。州守逸,复上下行金,事竟解。而恶焰大起,诸无赖腰斧出入,眦目旁视,虎狼成群(凡缺数百字)。迨至闰六月初,州有守徐姓

者(苏人),握篆视事,又浦舒(本州人)承札委为副宪,统兵千骑,枭焚掠不法者。“乌龙”之名著,声言捕之,于是各挈妻子潜遁,凶焰少沮,而城中之变又作:即剃头是也。城变作,而诸无赖又张甚,率乡兵千人,为入城剿灭计;不意未鼓辄败,又戢影矣。自陈瑶甫(本镇人)复至沙溪,妄立帅府而诸,无赖复竞出,满坐参谋,成群大将,以为觅封侯如拾芥也。迨七月三十日,大兵一下吕茂成悬首,顾慎卿被创,党羽星散。后阅月而慎卿事发:  顾慎卿者,乌龙会剧者也,为徐官家奴。老而黠,素为衙蠹,贩私盐,行不法,乌龙会起,遂奉为谋主。其子婿皆拳勇,部下与东西分割为帝,慎卿主东,而西之悍者不如东,豺虎成群,最横者莫如金孟调一事:金亦徐奴,家千金,己蚤世。其妻陈氏,一嫠妇,可立啖也。某日晚,忽鸣锣聚众曰:“有不出兵者众诛之!”于是合镇持竿走,共数千人,过陈氏门,即大噪,合镇破胆。未至金氏门,即声言草剃乃己,复有从中为调人也,谓必千金可解。斯时性命悬庖厨,即立许,过其门,复移顿良久方去。次日,则白米三百石,白金六百,狼籍于市,前诸武弁以此胁之,贿若干。而李州守亦得其详,欲借此其逼其金,遂发一朱单,拘至官,责二十五,监系数日,行金上下,共费千金,遂释。未几而吴总府者,镇安东,以搏击为名。廉得其假官劫诈情,盖顾慎卿于八月后,惧人订发其私,行金上下,假借武弁名色,以箝制人心,而吴总府者知之。突差数健卒,并裨将一员,至沙溪时,顾方出外,即缚其子至舟中,而慎卿方从外洋洋归。其妻痛詈之,遂自赴舟中就缚。既至州,吴总府鞫之,责五十,系狱待讯。总府欲置之死,而被害民人,无一证者,后竟不死,窜居常熟。  吕茂成者,名之模,吾沙溪著姓也。祖名信心,为小官,父蚤死,茂成在襁褓内,外衅蜂起,备罹百殃。至典谒,能文章。少余一岁,事余如先生,每以文正,恂恂然,咸以为美器也。年廿六,补弟子员,两试皆优等,志意发舒,高倪阔步。未几,乌龙之会起,茂成遂跳入其中,手执牛耳,呼召群小,与慎卿瑶甫鼎足。里中子以百数,皆衣食之,一指挥则人家立粹。最著者:如七都有马姓,失意于一佃户,佃户投奔,遂统百余人,各执凶械,入其家,几毙其人于老拳,而议金白十余两,方止。沿乡鸡犬,为之一空,茂成但以口颐微动而已。其一为金孟调家,聚无赖千人,持兵过之,即以千金奉饷,茂成与顾慎卿瓜分之,以余者犒士卒——如是者。无虑几十百家,此两姓为特著。当是时,乌龙会中,各以倡义为名,而

阴肆劫掠,茂成之名大著,七月三十日,大兵下乡,镇中人仓惶走,而茂成犹指挥无恙,方飘巾长袖,招摇过市,大兵执之,傲然曰:“吾吕茂成也。”军中己稔其名曰:“若故吕茂成耶?方欲相屈,何期见过。”即褫其衣,以枪钻其胫骨,贯之以绳,赤体披发,牵归至舍尽发其藏,皆所掠物也。复牵至高真堂之北,遇一牛屋,即以两手缚之柱,曰:“若欲天子,当遂汝志。”取庙中一神袍,复得一黄盖,以袍衣之,以黄盖飏其上,先扌穴其目,次割势,自胸至脐下,洞刳其腹而死。三日后,人犹见黄盖飘飓,衣袍而立,人皆指曰:“此吕茂成也,固一时之雄,而何至是?”嗟乎!茂成才器大佳,使操之以正,上可以取功名,次亦不失一令士,何期文战两利,志气遂狂,群小怂恿,落入陷阱;当其横目裂视,死生在手,红袍一死,贻笑千古矣。  乌龙会之剧也,二三无赖,腰斧出入,无不丧魄狂走,鸡犬一空,乡人患之:各为约遇一悍者至,则以呼为号,振衣袒,一声,则彼此四应,顷刻千百叫号,数十里毕达,各执白梃出,攒扑其人至死——于是会中不敢过雷池一步,而乡民势盛,凡遇一狰狞子,或曾指其作恶事,则群束薪赴之,烈火发,拥其人入焰中,不一顷,而肤骨已灰。间或聚众东西数出,至仇怨家,则举火焚屋,火正焰,束其夫妻子女,累累掷入,如是者一日数家,而间见溪旁墓所,青烟一缕,少顷过之,骨灰成堆矣——于是乡间作恶人几尽,而镇上诸党,以巢窟在市,慎重不敢即发,约于闰六月十五日,四面会师,众数万人,然后围镇搜索。适削发令下,会中人皆持戈入城,无一在家者,以是不果。后则避兵四窜,窟穴已散,终不得举。会其时城民患发,有潜至乡间者,乡人指为奸细,以杀为快。于是昼夜守,伺每至日落星稀之际,呼声四起,各执梃狂奔,如见神鬼者,使人睡梦不宁,一夕数起。间指某家已发,某家藏发者,则千人持戈赴之,举家鸟兽散,以得全性命为幸。猖狂月余,适陈瑶甫至寺中,妄称总镇,复欲肆毒。乡民以为魁首也,将灭之,以成初志,鸣锣聚众万人,入镇,谓将灭此朝食。而瑶甫党有三四骁桀者,提刀奔出,无不狼狈披靡,攀崖落水而走者,有二十余人,余则丧首刳腹为游魂,不敢复谈天下事,而乡民之气始不振。  六月中之乱也,有胡都司者,以拗工起家,为虞山人。崇祯朝职任都司。大兵南渡,领败兵回乡,驻舟任阳湖,欲出海为观望计,舟中辎重皆不赀,乌龙会中人利之,以为可猎而取也,虚作声势,如聚重兵,阴遣人购之,谓必得数千金,方可假道。否则,是中子弟,

将钞暴耳。胡都司者不即应。会中人邀之急,排门课兵,故为虚喝,以为胡都司者巨寇,不如遏之于西,庶可保境中无事,于是合镇皆出,人持一竿,间有未首腰裤,带剑佩刀者,共得数千人,一路摇曳而行,路人妄作评点,谓如种种传奇,通国如戏。齐至直水,放三大炮,乡愚无知,亦有挈妻子而逃者,以为如此可以威震西域,彼有吐舌汗流,赍金求购耳。而胡都司仍不应,杀一乱民悬首桥间,复架神刀,祭神以誓,放之西洋,轰声如雷。谓吾灭此而入海尔。会中人胆落,不敢出声,反求里中父老,至彼释罪,括富家金,具礼以献。而十六日,竟放舟至沙溪,会中人皆藏缩,不敢在街头一步,平日白布缠头,装束如神。至是尽解散去。胡舟共三四十,架神枪大炮,是晚,顿节沙溪,翌日始去。至六公桥,借龚和季宅,贮其家属,徘徊旬余,竟载妻子浮海。后白海复至常熟,率民兵为守御,大兵至而逃。  苏郡之头也,以闰六月之十二日,令既下,民惴惴,一日而毕。已而杨文骢者,向尝杀黄家鼒,劫库而走,盘桓湖薮间,观衅而动。有奸作四人,系府狱,头令下,以为民必生心,是可乘也,疾驱而至,大呼狂叫,号召居民,聚薪各城门,穴而入之,城内民亦狂呼应,各执白梃,共数万人,公廨府舍,无不举火,焰烟蔽目,城内乱,以为大兵旦夕尽矣。而大兵自闻变,即移驻府学,作剧饮自如,若为不闻也者。诸狂徒提兵至其所,见张满以待,亦逡巡不敢动,但肆行焚呼而已。如是者一日,杨劫府狱四人去,城内人亦气尽无应。李侍郎欲屠城民,军门土国宝力争之,先期出示,使居民速移避祸。至十六日,以三十六骑,自北察院杀而南,及葑门,老稚无孑遗,而苏城始定。  吾娄自王受兹事露之后,即委司理徐公来署篆。徐即郡人,字公宣,福王时,以荫调京兆通判。家巨富,少年佻达,喜倡优六博,本朝用为苏州司理,以太仓无官,即委署篆。到娄二日,而荆兵至:荆公本彻,丹阳人。甲戌进士,旧为建昌司理。福王时,督水师,镇京口,有兵艘数千。大兵渡江,遁入东海盘桓于崇明诸沙间。涧娄东无人,乘虚欲据。于六月廿五日,统兵千余,自东门入。徐公闻风遁出北门,入放生庵,觅小舟,速去。荆公索之不得,迹至放生庵,斩一沙弥,是夕,宿城中,无大侵扰。明日,引兵出西门,忽一校持牌来,声言大兵数万已下;荆军掩面归,走出东门,掠民赀而去。徐复来。闰六月十三日,遂有头之说。时统兵官张姓者,请各乡绅会议,民间窃偶语,诸绅会议出,各掩面而涕。是日午后,即闭各城门,不论军民,一概净发,

观衅而动篇六
《《左转》之《战争》》

观衅而动篇七
《司马芳残碑补释以中正成立的年代为中心》

《史林》 1/2009

《司马芳残碑》补释

———以中正成立的年代为中心仇鹿鸣

  [摘 要]1952》,但在碑阴的题名中可,,该碑原为汉碑,北,据考证司马防任京兆尹当在东汉初平年间,,大大早于学界通常认为的建安、黄初年间。

[关键词]司马芳残碑;司马防;中正

[中图分类号]K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73(2009)01—0130—05

[作者简介]仇鹿鸣,助理研究员,复旦大学汉唐文献工作室200433

由于九品中正制的成立对于中古士族社会关涉甚重,因此关于中正一职出现时间的考订,一直为学界所关注。但是由于相关史料不足,迄今并未能有定论。笔者注意到《司马芳残碑》碑阴题名中已经出现了中正一职,对于我们研究中正一职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故疏证如下,以求教于方家。

《司马芳残碑》于1952年西安市西大街广济街口在修理下水道时被偶然发现,碑额题名为《汉故司隶校尉京兆尹司马君之碑颂》,碑出土时仅存上半段,且裂为三石,出土后左方一石又裂,残高98厘米,宽97厘米,碑阳面存133字,半字12,碑阴存题名一列,又半列,似叙司马氏世系,可惜残损过甚,难以卒读。段绍嘉据碑阳残存的“君讳芳字文豫河内(下缺)、显考儁以资望之重识(下

①缺)”等文字,考订碑主即是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司马防曾任京兆尹,父名司马儁,皆与碑文契

②合,这一考证已成为学界的普遍看法。而该碑立碑时间的考订则另费一番周折,碑阳最后一行存

③有“晋故扶风王六世孙宁远将军乐陵侯追(下缺)”文字,段绍嘉认为扶风王六世孙乃是司马懿第

七子扶风王司马骏的六世孙,并据书法形制推断,认为该碑立于东晋时。但杨励三、路远两位先生对此重新加以考证,指出西晋先后有司马亮、司马骏两人被封为扶风王,这里的扶风王六世孙当指的是泰常末年率投奔北魏的司马准,其恰是司马亮之后,曾任宁远将军、密陵侯,与碑文吻合,故该

④碑为魏碑。至此,关于《司马芳残碑》刻立年代的问题似乎也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决。

①段绍嘉:《司马芳残碑出土经过及初步研究》,《人文杂志》1957年第3期,第69页。

②仅施蛰存以芳、防不合为由,认为司马芳为司马防之昆季,关于芳、防的异文,杨励三提供了一种解释,认为司马彪《续汉书・序传》中作“防”,乃是为避齐王曹芳讳而改,但魏末,司马彪不过二十余岁,目前并无确证《续汉书》成于魏末,加之《晋书・宣帝纪》亦作“防”,避讳说似乎亦不能完满解释,俟考。但若如施蛰存所论,则无法解释司马芳曾任京兆尹这一相合之处。由于出土碑志与史传所记名讳不同之例并不鲜见,故不取施说。施蛰存:《水经注碑录》,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63页;杨励三:《司马芳残碑》,《文物》1965年第9期,第22页。

③该行最后一字残,仅存“”部分可以辨识,路远先生将其释读为“追”,施蛰存将其释读为“阜”,为人名。路远:《〈司马芳碑〉刻立年代考辨》,《文博》1998年第2期,第72-75页;施蛰存:《水经注碑录》,第163页。根据笔者在西安碑林的实地调查,当以“追”为是。

④杨励三:《司马芳残碑》,《文物》1965年第9期,第22-23页;路远:《〈司马芳碑〉刻立年代考辨》,《文博》1998年第2期,第72-75页。

・ 130・ 

《司马芳残碑》补释

《司马芳残碑》作为关于司马氏先世唯一的出土石刻,其价值不言而喻,尽管碑文残损已甚,为研究释读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但吉光片羽,弥足珍贵。该碑的出土,对于我们考订司马防仕宦的经历颇有价值,尤其重要的是,该碑碑阴的题名中出现了中正一职,对于我们研究中正制度成立的时间具有特殊意义。故笔者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对于该碑进行了进一步的考释。

前贤的研究对于碑阳文字的考释用力甚深,但是对于碑阴一列题名所揭橥的重要信息注意不

①多,是为遗憾之处。故先据图版将碑阴题名释录于下:

故吏□曹史杜县韦□字子茂

故吏□簿杜县杜畿字伯侯

故吏□官杜县金靖字子恭

故吏□□杜县宋安字思宁

故吏□曹霸城王淮字玄穆

故吏租曹新丰张□字子正

故吏户曹佐长安县冯泰字子然

故吏金曹佐户县周范字文祚

故吏兵曹祚蓝田县朱青字子絜

故吏贼曹佐新丰县成朗字文朗

中正杜县杜豹字子变

在碑阴题名的14人中,首先值得注意的是第二行中的故吏□簿杜县杜幾字伯侯。杜畿,传见《三国志》卷16: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县

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举孝廉,除汉中府丞。会天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

碑文与史文中杜畿的名、字、籍贯皆相合,而其所任的职务,据《三国志》所载为郡功曹,碑文所载为郡[主]簿,两处记载略有小异,但都属于郡县僚佐序列中正常的职务迁转,不足为意,故碑阴题名中的杜畿即是《三国志》中所载的杜畿,此点并无疑义。在这一点得到确证之后,我们可以认定碑阴题名中的14人都是司马防担任京兆尹时的故吏,这块碑当是司马防离任或去世之后,其故吏为了纪念他,共同所立。门生故吏为座主立碑颂德本是东汉的通例,相关事例不胜枚举,不过这一结论却与碑阳所题的“晋故扶风王六世孙宁远将军乐陵侯追(下缺)”一行文字形成了矛盾,《司马芳残碑》究竟是立于汉魏时还是立于北魏,又生疑窦。

笔者以为《司马芳残碑》当是初立于司马防离任或去世之后不久,至北魏时,乃由司马准重新整修或翻刻。其理由有二:根据笔者在西安碑林对于《司马芳残碑》的实地考察,并结合对于碑阳图版

④的分析,可以注意到“晋故扶风王六世孙宁远将军乐陵侯追(下缺)”一行的笔势、刻痕皆与碑阳的其他文字有所不同,恐非成于一手、刻于同时。(见附图)其次,北魏人素有重刻、修葺汉晋旧刻的习

①《司马芳残碑》在1957年初次发表时,即附有图版,但较为模糊,不易辨识,该碑碑阴较为清晰的图版,可见杨励三:③②《司马芳残碑》,《文物》1965年第9期,第22-23页;李域铮、赵敏生、雷冰编著《西安碑林书法艺术》,陕西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52-53页。录文参考了路远先生的录文,并加以修订。

②《三国志》卷16《杜畿传》,第493-494页。

③关于汉代郡府僚佐的升迁秩序可参读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地方行政制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17页。

④笔者所见碑阳最为清晰的图版收入井波陵一:《魏晋石刻资料选注》,第64页,可惜该书未收录碑阴的图版。

・ 131・

《史林》 1/2009

惯,例如《水经注》浊漳水条下载:

①铜鞮水又东径李憙墓,墓前有碑,碑石破碎,故李氏以太和元年立之。

李熹为西晋名臣,其墓前石碑原已破损,在北魏太和元年(477年)由当地的李氏居民重立便是一个极好的例证。而司马准泰常末年由刘宋奔魏,他在北魏朝廷受到厚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其出自于门第高贵的西晋皇族,在此情形下,先祖的冢中枯骨对于司马准有着特别现实的政治意义,因此,司马准修葺或重立先祖司马防之碑,借此标榜门户,便是顺理成章之事。

碑阴题名的第十四行“中正杜县杜豹字子变”这段文字,揭示出司马防担任京兆尹时期,便已经有了郡中正的设置,这是一条异常珍贵的原始史料,对于确定九品中正制成立的年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关于九品中正制度成立的时间,学界通行的看法有两说,一说主张建立于延康元年(220

③④年),曹丕篡汉之前由陈群所建,,,尤以前一说更为

通行。亦有学者试图调和两说,、有机

⑤统一。而司马防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故延康元年说已难以成立。,以检验曹操始建说的可能性

。⑥②

①郦道元,杨守敬、熊会贞疏《水经注疏》卷10《浊漳水》,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921页。

②《魏书》卷37《司马景之附司马准传》,第860页。

③唐长孺:《九品中正制度试释》,《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北京三联书店1955版,第100-102页。

④宫崎市定著,韩昇、刘建英译《九品官人法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8-60页;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史纲》,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7-38页。

⑤张旭华:《关于曹魏九品中正制的几个问题》,《九品中正制略论稿》,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26-29页。⑥杨励三考订司马防出任京兆尹的时间当在建安十八年以前,但他没有注意到碑阴的杜畿两字,所以未能给出确切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的时间(杨励三:《司马芳残碑》,《文物》,1965年第9期,第22-23页);严耕望在《两汉太守刺史表》

年版,第117页)中将司马防任京兆尹的时间,置于初平初年的杨彪之后,建安中前期的张时之前。

・ 132・ 

《司马芳残碑》补释

由于正史中关于司马防的记载很少,特条列如下:

父防,字建公,性质直公方,虽闲居宴处,威仪不忒。雅好汉书名臣列传,所讽诵者数十万

言。少仕州郡,历官洛阳令、京兆尹,以年老转拜骑都尉。养志闾巷,阖门自守。诸子虽冠成人,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父子之间肃如也。年七十一,建安

①二十四年终。

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司马)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

②遣朗将家属还本县。

《曹瞒传》曰:为尚书右丞司马建公所举。及公为王,召建公到邺,与欢饮,谓建公曰:“孤今日可复作尉否?”建公曰:“昔举大王时,适可作尉耳。”王大笑。建公名防,司马宣王之父。臣松之案司马彪《序传》,建公不为右丞,疑此不然,《晋书》,欲尊祖为帝,博

士马平议称京兆府君昔举魏武帝为北部尉,,、骑都尉等职务,(191年),司马防担任尚书。・百官志》,治书御史、洛阳令、京兆尹分别为六百石、千石、二千石,,司马防任洛阳令、京兆尹的时间当在初平二年之后。

据《司马芳残碑》可知,司马防担任京兆尹时,杜畿为其僚佐。本传载杜畿年二十,为郡功曹,后

④因天下大乱,弃官避居荆州,建安中乃还。首先,笔者试图通过杜畿的卒年推定其出任郡功曹的时

间。可惜《三国志》未载杜畿卒于何年:

帝征吴,以畿为尚书仆射,统留事。其后帝幸许昌,畿复居守。受诏作御楼船,於陶河试

⑤船,遇风没。帝为之流涕。

据此可知,杜畿卒于魏文帝幸许昌时,但检《三国志・文帝纪》文帝巡幸许昌次数甚多,未知为何次,略考之。黄初三年(222年)正月,刘备与孙权相持于夷陵,文帝幸许昌观衅而动,时年七月冀州大

⑥蝗,尚书杜畿持节开仓廪以振之,十月孙权恃夷陵之胜,不复向曹丕称臣,曹丕自许昌伐吴。与《杜

畿传》所言:“帝征吴,以畿为尚书仆射,统留事”一事契合,则杜畿之死当在其后。而杜畿奉诏制楼船事当与黄初三年征吴无功而返有关,两者在时间上不会距离很久,黄初四年(223年)九月,曹丕

⑦复幸许昌,至五年(224年)三月方还洛阳,杜畿当卒于此间。据《三国志》注引《魏氏春秋》,杜畿

⑧卒时六十二岁,从黄初四、五年间上溯42年,则杜畿20岁初任郡功曹当在公元181年前后,汉灵

帝光和年间。杜畿后因关中大乱,弃官避居荆州,汉末关中大乱始于初平三年(192年)王允设计诛杀董卓,其后,董卓部将郭汜、李傕起兵复仇,互相攻杀,关中兵祸连结。所以杜畿离开关中的下限当在初平、兴平年间。据此《司马芳残碑》中所言的杜畿为司马防僚佐的时间只能是在董卓西迁之后,关中乱起之前这段时间内。董卓西迁之后,可以考知最初出任京兆尹一职的是杨彪,杨彪本传

⑨言其后转迁光禄大夫,但未言何时。据《后汉书・献帝纪》,淳于嘉于初平二年秋由光禄大夫升任

υλ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193449.html

    上一篇:怎样搞女人

    下一篇:怎么让女人爽

    【观衅而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