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直辖之后经济发展

| 经济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经济师考试】

篇一:《重庆直辖十年的经济变迁》

重庆直辖十年以来的经济变迁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重庆人,自1997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设立了重庆直辖后,重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都是感同身受。形如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都焕然一新,不可同日而语。十年光阴,历史的长河里弹指一挥间,却见证了重庆这座山水名城的历史变迁:城市轻轨在云林楼宇中穿梭而行,康庄大道在河沿群山中蜿蜒通达;幢幢高楼大厦在荒凉苍芜中拔地而起,座座迁建新城在移民阵痛后重振雄风。直辖后,经济能级跃升,经济结构相对合理,经济布局由分散转向集中,增长动力由投资主导转向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

在经济上,十年不上税,所上交的税中央都会如数的返还给我们,这是其他省市都不曾有的优惠政策。我们抓住机遇,趁着进入21世纪的势头和改革开放的风,我们也迅速的发展起来。10年前,重庆市人均经济发展缓慢,增长情况很不乐观,占国内生产总值低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也是很低,这种情况在农村尤为明显。很多人依然住的是草房或是用泥堆砌而成的房子,有电视机就算得上很好的了。根本没有想过还会有电脑、手机之类的。直辖之后这些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还记得2000年来重庆,那时候重庆刚刚开始实行无人售票制度,还有五里店那边刚刚兴起开发,人们都很高兴,因为可以得到很多的赔偿。人们都知道这是直辖后重庆在腾飞,在大张旗鼓的改变,人们脸上都充满了希望,都希望直辖带来的是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明天。

行动没有让他们失望,政府没有让他们失望。政府抓住这个机遇,用各方面的资源来促成经济的腾飞。政府先后派包叙定、王鸿举、黄奇帆市长;贺国强、黄镇东、汪洋、薄熙来以及最近调来的张德江书记,纷纷来帮助重庆发展。重庆的羽翼日渐丰满,轨道交通的发展,设立两江新区,还有寸滩保税港等政策,现在又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重庆用行动向世人说明直辖是没有错的,直辖只会给人们带来更便捷更美好的生活

直辖后,台商纷纷来重庆投资设厂,国外的很多大型企业也在这里设厂,重庆正在建设中国的西部硅谷,把笔记本的生产地建在这里,这也给重庆的经济带了很多优良的契机。在台商方面,重庆正在申请与台湾全面合作的先行先试的政策,以打造台商投资的第三重点区域,也支持台企与个人合资,重庆是有优惠的。很多的方方面面都表明了。

再看国税收入。税收是经济的晴雨表。追寻着时间的脉络,重庆市国税局的税收数据,也从另一层次上见证了重庆经济十年的发展成就。通过这些数据,我们也恶意看出重庆的今天是直辖带来的,是历届政府通过齐心协力,全面贯彻国家经济方针,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得来的。通过这些经济数据,税收用数字说明直辖的重庆。税收收入翻番,直辖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173.96亿元,年均增长10.2%。工业增加值达到了1234亿元,是1996年的3倍,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96年的20%攀升到35%.....之类的数据都是见证重庆的发展历史的。2006年,国税收入再次突破250亿元大关。重点企税源企业税收收入比重增加彰显我们重庆雄厚的经济基础。10年以来,重庆建设长江经济中心的基础基本夯实,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西部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形成,通讯枢纽和信息中心的地位基本确立,商贸、科教文化集散能力覆盖长江上游,基本形成了以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资源加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为支柱的新兴产业体系,成为我们重庆经济实力的重要构成和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税收是死的,可是这鲜明的数字却让我们由衷的感受到了重庆的崛起。 重庆的现在是光彩夺目的,绚丽的城市,绿色的环境,还有那拥挤的人群。每天大家都忙碌着,但却快乐着。因为辛苦是有回报的。在最近的调查报告中城,重庆是1.5线城市,在向一线城市靠近,她用自己的成就来回报辛苦的重庆人民。记得在全球不可不去的城市中,重庆赫然上报,不仅仅是因为重庆有着天然的风景,还有迷人的风土人情,更还有着重庆是浓缩版的中国,在短短的十几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风采。短短的十几

年,重庆的经济飞速的发展,得益于各行各业的努力。201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重庆直辖15周年的纪念年。今年重庆经济展望蓝皮书中指出,欧美债务危机导致经济形势复杂,未来经济复苏乏力,但重庆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势头,预计今年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速,GDP增速在16%左右。重庆有四条路径支撑着经济发展,易小光指出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五个重庆建设上档升级;产业发展不断优化提升,两江新区、西永综合保税区和微电园、4个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的开发建设强势推进,为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化工、装备制造、材料工业等产业替巩俐良好的发展平台;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将进一步提速;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将进入深水区,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将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易小光说,即使有外部挑战,我们也会继续保持这个良好的势头的。 希望重庆的明天会更好,生长在重庆,希望重庆能给我们到来更多的惊喜。在未来的时间里,书写更辉煌的历史。

篇二:《重庆直辖前后行政区划变迁》

重庆直辖前后的行政区划变迁浅析

【摘 要】近20年以来,重庆市行政区划变化甚大,笔者试图梳理重庆直辖前后的行政区划变革,探究不同时期行政区划设置的特点,分析行政区划变革的原因和动力,总结行政区划改革中存在的利弊得失,为今后的行政区划改革提供经验和参考。重庆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其直辖经历了一个较漫长的酝酿过程,分析重庆成为直辖市的原因以及重庆直辖以来的行政区划变革,为今后的行政区划调整提供借鉴。

【关键词】行政区划;直辖,重庆市

重庆行政区划的变更是四川省乃至全国最重大的政区变迁。重庆成为直辖市,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需要。建国初,重庆是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和中央直辖市,是西南地区的政治中心,经济、文化事业也相应地发展很快。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重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央在1997年作出了重置重庆直辖市的英明决定,重庆的面貌也从此之后焕然一新了。

一、重庆成为直辖市及其行政区划调整(1997—2000)重庆直辖之后经济发展

1997年3月,第8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复设重庆直辖市,管辖原四川省的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的所辖区域。决定撤销万县市及所辖龙宝区、天城区、五桥区,设立万县区。决定撤销涪陵市及所辖枳城区、李渡区,设立涪陵区,原涪陵市管辖的南川、丰都、垫江、武隆由重庆市直接管辖。决定设立万县移民开发区,为重庆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代管除梁平、城口

篇三:《直辖以来重庆区域发展战略演进》重庆直辖之后经济发展重庆直辖之后经济发展

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重庆直辖以来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对于理解和实施“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三大经济区”区域发展战略是直辖初期重庆破解地区不平衡问题和完成中央战略使命的现实体现

从1997年直辖,至“十五”初期,是重庆对“单列市的体制、直辖市的牌子、中等省的架构”形势的适应期和过渡期,也是深刻了解市情、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突破口的积蓄期。经过几年的探索,重庆按照全市各地区的自然及经济地理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遵循劳动地域分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划分都市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三大经济区,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促进发展,这是破解重庆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以及移民问题、民族问题和生态环境脆弱等突出问题的现实体现。同时,中央设立重庆直辖市,期望通过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建设,带动和辐射周边和西部地区的战略意图,客观要求重庆构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核心区和承载主体。通过以都市经济圈为核心点,以沪蓉高速公路、长江为主干轴线,带动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左右两翼经济腹地,形成“点轴”式“一点带两翼”的区域发展格局,正是这种客观要求的具体体现。

“十五”以来,“三大经济区”在分类指导的基础上,经济社会取得明显的发展。都市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人均

GDP总量增长0.45、0.7、0.8倍(2002—2005年,下同),GDP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1.8%、11.5%、11%,城市居民人均工资收入分别增长0.56、0.43、0.45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0.34、0.36、0.39倍。都市经济圈形成对长江上游地区的基础设施支撑、生产要素配置、科教文化主导、市场流通集散等功能,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主体承载能力得到强化巩固;并且通过承接劳动力转移,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三峡库区的人口、环境、资源承载压力。渝西经济走廊通过大力建设产业密集带和中小城市连绵区,承接主城“退二进三”产业的转移,通过强化其与四川、贵州经济社会联系的纽带作用,促进重庆经济向西、向南、向北辐射,成为重庆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基本实现百万移民大搬迁,库区水环境治理、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果。作为重庆与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联系的要道,交通设施逐步完善,对重庆促进东、中、西联合,共谋发展起到了独特、重要的作用。

二、“三大经济区、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是丰富“三大经济区”区域发展战略,在分类指导政策上做出的新调整

经过“十五”时期的实践,重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空间布局结构都出现了新的变化,针对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内渝东北、渝东南工作重点的差异性,“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按三大经济区构建区域经济体系,按四大工作板块实行分类指导”的区域发展战

略,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划分为渝东北、渝东南,加上渝西经济走廊和都市发达经济圈共四大板块。把适度倾斜与协调发展相结合,力促加快发展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构建渝东南特色经济走廊和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高地。在渝东北地区,结合三峡工程移民迁建,全面推进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重构产业体系。同时,针对我市城市经济不强的实际,提出了重点推进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战略。重庆直辖之后经济发展

三、“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三大经济区、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重庆直辖十年来,走过了“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的重要阶段,进入了“求突破、强实力、上台阶”的新阶段,胡锦涛总书记的“314”总体部署,又为重庆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是新形势下重庆完成胡锦涛总书记“314”战略使命的现实要求。当前,如何既适应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局,又能结合市情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在较短时期内打造具有更强聚集和辐射功能的核心经济区域,这一战略任务客观地摆在我们面前。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必须要有新思路和新突破。按照“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打造“1小时经济圈”,扩大了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承载主体并加速其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带动以万州为中心的库区和以黔江为中心

的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两翼”共同协调发展。该战略的提出,将有利于我市由“小马带大车”向“大马带大车”的转变。

“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是对“三大经济区、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的创新和发展。应当指出,“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就其区域发展的指导理论而言,与“三大经济区”、“三大经济区、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是一脉相承的,但“一圈两翼”将原来“三大经济区、四大板块”的都市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三大经济区的涪陵、长寿纳入“1小时经济圈”,渝东北、渝东南分别纳入以万州、黔江为区域中心的“两翼”,空间结构划分的改变,也必然带来发展内涵的深刻变化。

首先,在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总体指导下强化了增长极理论的应用。市委、市政府提出“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在全市区域中突出“1小时经济圈”,在“两翼”中突出万州、黔江两个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作用,正是增长极理论的具体应用。

其次,“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符合重庆区域发展现状、适应了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的要求。通过“三大经济区”、“三大经济区、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的推动,特别是渝西经济走廊交通区位条件的改善,都市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城市化(城市群)、产业化进程已逐渐融为一体,经济板块化的雏形已现,无论就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及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和开放程度等方面都具备了形成更大增长极的可能。同时,按照国家主体

功能区划分战略,根据我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进一步明确主体功能区,完善土地、环境、产业、投资、人口等方面的区域政策,引导区域开发方向和程度,对不同类地区所承担的主体功能进行的科学划分,是保证我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一圈”增长极产业集聚、要素集聚等的“极化”过程,增强经济总体实力;通过“一圈”资金、人才等的“扩散”、“反哺”,以及承载“两翼”富余人口和劳动力,减轻“两翼”发展压力,促进“两翼”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也是增长极理论与协调理论相互融合、统一在重庆区域发展的实践。

四、“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将促进重庆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首先,“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有助于充分发挥城镇化、工业化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推进动力作用。“一圈”为推进重庆工业化进程、用新型工业化引导重庆产业深度开发,实现产业分类、集聚、规模发展,构筑优势产业体系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将成为重庆经济加快发展的强大引擎。创造的财力将使全市具备支持“两翼”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二,“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有助于提高重点开发区承载力水平,减轻限制开发区发展的负担和压力。“1小时经济圈”内城市功能建设对重点开发区域承载力的提升和产业发展对就业

篇四:《重庆为什么成为直辖市?》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

重庆升格为直辖市,其最初的背景是三峡的建设,是必须直接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才能解决的问题。在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之后,重庆靠新的政策,又成长为西部的一个增长极。

看一个城市是不是有[直辖"潜力,就要看区域发展大战略、大背景。中部的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六省中,如果有一个城市[直辖",必然是省会。重庆为什么成为直辖市?

[直辖"二字对一个城市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在中国的经济政治体制下,[直辖市"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政治资源和无形的影响力。[直辖"对任何一个城市来说,都是外部效应最大化的政策。因此,中部崛起的提出,武汉和郑州也都有了更多的[直辖传言",并在网上争论不休。

不过,一切都还只是[传言"。

武汉,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320199.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