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他中实现利己

| 经济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经济师考试】

《经济学中的利己与利他》
在利他中实现利己 第一篇

经济学中的利己与利他

经济学中的利己与利他关系最早是在斯密的着作中体现的。斯密在他的伦理学名着《道德情操论》中,从人的“同情心”出发,用同情的原理来解释人类正义感和其他一切道德情感的根源,认为“同情心使得利他行为存在,是社会得以维系的基础。斯密在他的经济学着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经济人的“利己”是积累财富、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究竟是利己推动了社会进步还是利他推动了社会进步,后人迷惑不解,引发了“斯密问题”。其实究其根本,问题的实质在于利己与利他是否矛盾,如果矛盾当然就会存在所谓的“斯密问题”,如果不矛盾那么又该如何解释利己与利他的关系。在斯密时代,虽然已出现了利己和利他这对术语,并引发了一些争论,但对利他的冷淡却并不弱化经济人对经济行为的解释。继斯密之后,西蒙和贝克尔对利他主义又进行了一些模型化的阐述,再加上近年来实验经济

学和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利己与利他关系已成为经济学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西方学者的阐述

斯密眼中的利己与利他,是经济人进行经济活动中的两种行为。利己是进行经济活动的根本,是主要的,是要实现的目标;利他是经济活动的附属品,是次要的(可以是不必要的),是产生利己结果的额外收获。在斯密看来,我在你的配合下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也会让你从中获得或大或小的好处。这是因为“一个人尽毕生之力,亦难博得几个人的好感,而他在文明社会中,随时有取得多数人的协作和援助的必要。别的动物,一达到壮年期,几乎全部都能够独立,自然状态下,不需要其他动物的援助。但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一定不行的。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们的利已心,使有利于他,并告诉他们,给他做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的,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不论是谁,如果他要与旁人做买卖,他首先就要这样提议。请给我以我所要的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这句话是交易的通义。我们所需要的相互帮忙,大部分是依照这个方法

取得的。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在一个存在交换的世界里,站在甲的角度而言,甲的利己的实现需要乙的配合,故甲必利他,乙实现利己;同样站在乙的角度,乙必利己,利他是实现利己的一个保证。所以,斯密站在经济发展的视角得出,经济人利己是推动经济进步的强大动力,这与站在道德角度上得出“同情心”——利他会推动社会进步是不同的。西蒙对经济人理论进行了重新界定,提出了着名的“有限理性”理论。他从信息不完全出发,认为经济人不可能获得完全信息,追求“最优”是不可能实现的,“次优”和“满意”才是经济人最可能实现的目标。此外,西蒙对利他行为也进行了比较详尽的阐述。西蒙对人类行为中的利他主义在何种程度上符合新达尔文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进行了考察,并得出结论:利他主义完全与达尔文的顺从性、适应性、有限理性等理论相容,利他行为是被生物界所承认的,是存在的,并且利他行为会对经济行为产生重大影响。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把利他主义定义为“为了另一个人的效用而牺牲利他主义者效用的行为,用他或她的效用函数来度量。”在进行经济学解释时,利他主义是“如果为了另一个人的财富或权力而牺牲了自己的财富和权力,那么行为就是利他主义的,如果寻求最大化财富和权力,则行为就是自私的。”并且西蒙认为运用利他主义可以对公共产品进行更好地解释。贝克尔对利他主义的分析是在家庭和市场中进行的。贝克尔认为“利他主义鲜见于市场而多见于家庭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交换中利他主义的效率低;而在家庭生活中利他主义的效率较高。”而且贝克尔谈到“最近的研究表明,在市场竞争中,有目的的行为比随意的、无目的的行为有更强的生命力。但是这些探讨并没有说明,利他主义的有目的的行为是否与有目的的利己主义的行为有同样长久,或者有更强的生命力。”而且当市场交易中利他主义行为和利已主义行为发生冲突时又应该如何解决,贝克尔认为斯密当时也没有给予回答,但贝克尔给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在市场交易中,利他主义是无法与利己

主义进行竞争的。”因为利他主义者在市场交易中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所要求的价格总是低于市场价格,所以他们一般总是得到较少的利润和其他货币收入,接受了部分精神收入来替代货币收入,但精神收入在市场中又是无效率的,所以利他主义不具有普遍性。贝克尔还认为即使会存在一些利他主义者,但利他的行为表现却更像利已,因为“他们通过与市场交易无关的现金交易来表达其利他主义。这一点早已被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制造业头面人物的喜剧性行为所说明。这些人本来都是一些臭名昭着的利己主义者,但却为慈善事业捐赠了巨款。”也就是在市场交易中效率较高的参加者可能有较高的利他主义倾向,但这种倾向却是大量利己行为中的局部表现。对于经济学中的利己与利他,贝克尔认为“在过去的200年里,有关探索利己主义的经济效应的模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因此,在这期间,经济科学已经使亚当·斯密的洞察力细化了。现在已知的利己主义在不同市场类型中配置资源的方式是非常多的,然而不幸的是,一个同样复杂的关于利他主义的分析模型却一直没有被提出来,我希望本章关于利他主义的分析能够成为这一模型进一步发展、完善的起点。”实际上关于利己与利他的关系,许多着名的经济学家如Arrow、Samuelson以及Sen等都曾经指出,在现实中,人们是有限自私自利的,常常会关心他人的利益,关心物质利益的分配是否公平。近些年来,在博弈论的推动下,一些经济学家通过实验——最后通牒博弈、单方指定博弈、礼物交换博弈和信任博弈得出了人们完全自私自利的假设并不能成立。似乎大家已经统一趋向了“有限利己、有限利他”这种利己、利他关系,经济人的世界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了。

二、国内学者的阐述

国内学者对利己与利他进行描述的也较多。杨春学的观点是,利已和利他的关系通常被人们以经验常识去判断,并在伦理学和哲学层面上去认识,容易陷入形而上学的思辨之中。在现代经济学中,说“经济人是自私的”,仅仅是就使“偏好函数最大化”而言的。这里的“自利”超越了生物本性意义上的自私和利他,而获得一种新的含义:人之所以“自利”,皆因为人被

置身于一个各种资源都稀缺的社会中谋求生存。而对利他而言要区分两个层面的“对他人福利的关心”。一方面是基于血亲机制的行为,直接构成行为者的效用源泉。出于这种偏好机制的行为意味着,为了改善亲朋好友的处境,自愿放弃自己的部分财富和资源,且他人处境的改善本身就会给你带来某种收益。另一层面是基于互惠机制的弱利他主义行为,可以把它定义为:个人虽然暂时牺牲了某些资源,但通过强化自己的未来适应性,却收到间接的长期回报,且这一回报大于其直接付出的代价。这样,自利这一概念仍然可以很好地表达包含利他偏好的“私人偏好”,刻画出它们共同的本质。在他的效用函数中,当把利他行为纳入经济人模式时,排除了那些不能给行为者本人带来明显的个人利益的利他主义情形,也就是排除了纯粹利他、纯粹利己的形式,给利他行为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而利他的程度要视个人的偏好而定。总之,利他与利己共处于效用函数这个屋檐下,而至于是利己多一些还是利他多一些要视个人的偏好而定。浙江大学的张旭昆教授认为,利他动机对于分析纯粹的经济现象可能没有多大用处,尤其是在分析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的时候,利他动机可以被抽象掉。蒲勇健则用人与人之间的互补性来解释利他行为。他认为,当人口密度较低时,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不明显,人与人之间的互补性占据了主要地位,容易产生利他行为;而当人口密度较高时,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明显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性占据了主要地位,容易产生利己行为,也就是资源的稀缺性程度与利他行为的频度之间是负相关的。浙江大学的叶航认为自私或自利并不是经济学内在逻辑不可缺少的前提,既然经济学假设人的行为总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无需界定偏好的性质是否具有利己性或利他性,只要这些偏好能满足完备性、自返性、传递性和连续性假定,就可以完成对经济学的分析。

{在利他中实现利己}

三、利己

对于利己的划分一直是人们争论的问题,在此笔者作一粗浅探讨。

1、按照利己实现的途径可以划分为直接利己和间接利己。直接利己是指经济活动主体

在交易中面对面不通过第三者交易实现的,经济交易主体各自获得所需的物质利益,实现了物质上的利己,如斯密笔下的经济人。间接利己是指并不是一步就能实现利己目的,当利己目的不能通过直接途径实现,必须通过采取非利己的表现形式如利他来完成,但最终的目的仍是要实现利己。一种情况为,经济主体在交易活动中,甲方不能在当时获得物质的全部利益,把局部利益让渡出去,做出了局部利他行为,如在签订合同时,对合同条款利益的让渡,使乙方暂时在利益上占据优势,但甲预期会在将来与乙有更多的合作,利益的让渡是排挤竞争对手的一种策略,那么这种利己被称为未来利己。另一种情况为,经济主体在非交易活动中,甲方做出了利益上的完全让渡,做出了全部利他行为,如慈善捐献,物质利益的让渡无论在现在还是在将来都没有收获任何物质上的回报,收取的是精神上的双重利己:一方面是自我愉悦的获得;另一方面是社会舆论的赞扬等外部效应,为未来物质上利己的获取奠定了一条玫瑰色之路。虽然杨春学力主经济学的最终目标应为促进人类的物质福利,而不是直接满足人内在的精神需要,并说因为“经济人假说并不是低估这种精神需要的重要性才将其目光主要集中在物质福利方面,而是经济学的目标就在此!……经济学,除了为人内心生活的发展创造一个外部的物质条件之外,应该别无所求。即使是从理论上来说,那也应该是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理论目标!”但是当精神的利己已经具有物质上的利已的色彩,我们就不能把精神上的利己排除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外。西斯蒙第就曾经说过高级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的精神幸福,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的物质福利。

2、按照利己的受益主体可以划分为个人利己和集体利己。具体又可以按照“利他”主体进行划分。第一,当利他受益人主体是个人时,表现为:(甲)利己——(甲)利他(乙利己)——(甲)利己。这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经济活动的模式,在整个经济活动中,甲收获的是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利己,结果是社会进步。第二,当利他的受益人主体是国家、集体时,在社会主义国家进一步表现为(单个人)利己——(整体)公利——(所有人)利己,单个人的利益寓于社

《利己与利他(修改稿)》
在利他中实现利己 第二篇

大家好:

胡景涛主席说:要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立即为耻。

这个口号似乎喊了很多年,当然也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这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什么还要拿出来说、并且大力倡导?原因很简单,我们民族已经失去很多老祖宗遗留给我们的东西。

然而,我今天并不是来批评我们的民族劣根性的。我今天要讲的主题是“利己与利他”。

“以团结互助为荣”——也就是利他,当然无可非议。毕竟人是社会型的动物,我们需要在相互帮助中走向共荣。也就因为人是社会型的动物,所以我们会损人、进而利己。我们总是很喜欢把损人利己放一块儿讲,其实这两者并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这就好像老鼠不一定会被猫吃,猫有时候也会被老鼠整蛊。于是便出现了令少年时候我们着迷不已的“猫和老鼠”的动画片。

但是,在我看来,团结互助并不一定就是就是很光荣的事情。反面教材有很多,比方说,向来以团结、严谨著称的德国人,在二战中希特勒的迷药中集体犯下了人类史上最大的犯罪活动,屠戮了无数无辜的生灵。同时,在给人类带来这场空前的浩劫之后,德国人并达有得到之前的“利己”的目的。再比如,二战中无数的日本青年为了报效自己的国家,背井离乡,远赴中国及东南亚各国进行所谓 “大东亚共荣”计划。结果不仅给被侵略国带来巨大灾难,亦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这些都是打着“利他”的幌子,实际上做的却是“损人”的勾当,结果都没有达到“利己”目的。

我们会说,他们这是犯罪,他们都违反了最基本的人类伦理。但这仅仅是“事后诸葛亮”的看法。假如我们也身处那个时代、那个国度,你会在那个集体狂热的年代里做一个坚持自我的勇士么?

“团结”这个词总是离不开“集体主义”的。当然,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文明有别于西方文明的表现之一。但是,诚如我在上面所举的例子,人们,尤其是血气方刚的青年人,很容易在国家集体主义或者人类正义感的召唤下做出挽救国家和民族,或者拯救人类的正义的举动,譬如“五四运动”,譬如60年代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种对集体主义的盲从、对“团结”毫不犹豫的认可,很容易被人利用,进而导致集体的罪恶。然而灾难过后,你无法去谴责施暴者,他们反驳的理由很简单——我们被骗了;当年太小了、不懂事诸如此类的借口。是啊,当一个民族集体犯下罪恶的时候我们能去谴责谁呢?我们不能谴责谁,或许我们只能谴责那个时代。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集体永远代表着进步,代表着科学,代表着大部分人利益。集体之于个人,就像政治书上所讲,就是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可是对于被排除在集体之外的人呢?我们就以集体的名义对他们实行社会主义民主专政。可是这样做对吗?

我为什么要说这些?我的主题不是“利他与利己”么?政治书上对“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这句话的阐释,毫无疑问,是全人类都认为正义的、无可辩驳的真理。但是,它忘了,即便是再伟大的领袖也会指错方向,即便再伟大的集体也会走入歧途。请大家思考:要是一个国家大部分人团结起来做一些在他们看来对那一小部分人有益的事情。这是否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呢?我想应该是符合的。然而事实上,这种行为却不为那小部分人所认可,这是否符合人类的基本道德呢?大家都是明辨是非的人,自有评判。“文革”就是这么一个时代。所以我说,“利他”不一定就是好的,进而言之,“团结互助”

也并不是一件那么光荣的事情。

其实,“利己”并不就是多么自私无比、十恶不赦的事情。这就是人之本性。一个人有权利做出一些对自己有利,同时对别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又不构成威胁的事情。如果一个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国家,居然做不到对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保护,“共同富裕”便永远只会在不可预期的未来向我们招手。所以,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在电视、网络、报纸上看到某地再次发生因强拆引发的自焚惨案时,我们会对死者表示同情。为什么?是出于对死亡本身的悲哀么?不是。因为我们从心底里认可人类在不触犯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捍卫自己的合法财产。这也是“集体对个人施暴”的案例。所以,我们一定要(像政治书上所讲的那样)坚决否定损害他人、危害社会的思想和行为,但是,我们决不能简单粗暴地把一切利己行为统统扔进垃圾箱。{在利他中实现利己}

既然我不否定利己的做法,那么,究竟怎样的利己行为不值得提倡呢?若是损人而利己——损人的行为在前,利己在后。就像旧时小人告发革命者来取悦主子,抑或地主恶霸强占民女之类的。我们要坚决否定,并施以(我们过去常挂在嘴边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专政。若是利己而损人——因为维护自己的合理正当的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我们不能像过去一样把“资本主义的尾巴”割掉。我们要给予他们正义的支持,即便利益被损者是一个强大的集体。

有人会说,诶,你说的似乎更像一个法律问题,而非道德问题,可是,我想问,究竟什么是法律?法律不就是为社会大部分人所认可,并集体签字的成文的道德契约么?如果连法律都敢违反,那么这是一个多么严重的道德问题啊。 最后,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祝愿各位单身的朋友早日脱离集体光棍的苦海,找到自己的极乐世界。希望各位认真独立思考 ,真正理解“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含义,做一个灵魂高尚的人。

谢谢!

李文睿改于 2011-11-11

《浅析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
在利他中实现利己 第三篇

浅析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

——从安·兰德的思维看待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

摘要:世俗的自私本质上都是在背叛自己,背叛精神、灵魂。为了满足他人的目光,用昂贵的材料来粉饰;为了满足他人的利益,去做些“高贵”的工作;为了满足他人的品味,用恶俗的语言来讨巧。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财富并不是满足自己,而是满足了社会对你挑剔的眼光。有些人炫耀自己的财富,宣称财富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实际上他们有多少个敢于说出自己财富是真正的被自己创造的?真正的自我主义者,是无所谓财富的,而是享受产物,以及创造过程。那种充实的快乐,是没有金钱、权力能给与的。

关键词:利己主义,利他主义,安·兰德

这是一个道德崩溃的年代,你们将会为恶行而承担惩罚。你们的道德标准已经发展到了极端,也是其寿终正寝前的黑暗时代。如果你们还想继续生活,并不需要回到旧道德,而是要挖掘出人类道德的新意。很多情况下,人们并非找不到问题的答案,只是因为人们总是刻意回避问题的存在,或者说人们一直找不到生活的答案恰恰是因为他们根本不在乎这些答案。人们费尽心思寻找的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想要找到充足的证据,证明一切都没有答案。《圣经》中曾这样描述:“上帝,原谅我吧,我不知道我在做什么,你也不要告诉我。”2

一、 什么是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

安·兰德说,人是理性的,这是人的本质特征。人还有很多非本质的特征。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是虚伪。人是最虚伪的动物。这一点恐怕没有人能够反对。人虚伪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用集体主义掩盖自私等种种不正当的欲望和诡计。

世界上的政治、道德、信仰等大都宣扬利他主义,很多个人、团体、组织都宣称是利他的,是为了他人、社会、全人类利益奋斗的。一个人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就必须接受为他人、为社会、为某党和政府牺牲的思想洗脑,每个孩子都必须接受“崇高”的、牺牲个人的道德标准。但是实际生活中,事情却并非如此。思想教育和现实情况的巨大反差,使每个善于思考的人心里难以平衡甚至痛苦迷{在利他中实现利己}

茫。

人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安·兰德的回答是利己的。并且旗帜鲜明地主张和宣扬理性的利己主义。

大家都是利己的,但是谁都不承认自己是利己的,更不敢宣扬利己主义,因为那样就等于承认自己是侵犯他人利益满足自己私欲的人,是不道德的恶人。利他主义是大家的“皇帝新衣”。安·兰德的哲学把它戳穿了。

安·兰德用了很大的篇幅,从政治、伦理、人类学等方面进行逻辑论证,证明其理性的利己主义是符合实际的真理。作为一种和传统道德观相反的理论,安·兰德的理性的利己主义道德观直观、简约和明了,但是其逻辑力量和事实基础无疑是坚实的和锐利的。

安·兰德定义的利己主义:“人应为自己而活”,“不为他人牺牲自己,也不为自己牺牲他人”1 ,所以,利己主义是值得被崇尚的。人的生命就是目的。

而所谓利他主义道德观,其基本主张认为,人类没有权利为了自己的利益存在,为他人服务是个人存在的唯一依据,自我牺牲是个人最高的道德责任、德行和价值所在。利他主义和仁慈、善良意愿或尊重他们的权力全然不同。这些不是前提,只是结果,利他主义不会促成这些品质。利他主义的基本前提,也是其主要主张是自我牺牲,自我宰杀,自我克制,自我否定,自我破坏,自我邪恶,无私是善良的标杆。{在利他中实现利己}

二、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产生的原因

{在利他中实现利己}

在伦理学中,利他主义作为利己主义的直接对立面,它不是以个人利益为确定善的标准,而是强调他人利益,颂扬为他人作出牺牲的精神,并以此作为否的标准。19世纪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最初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来创造这个词的。

一般来说,伦理学中的利他主义往往从抽象的人性本能和人性需要来证明利他主义的合理性。一方面,利他主义者借助动物的利他行为,特别是社会性程度较高的动物的利他行为,如社会性昆虫、狼群、鸟类等等,来证明人类在天性中也存在着这种利他动机。其中最典型的,是流行于西方的社会生物学观点。例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奥·威尔逊在其巨著《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中,就对动物的利他现象和人的利他现象作了详细的分析比较,并得出一系列在西方

影响颇大的结论,认为自然选择由于在增加生物个体的利他行为的过程中增加了个体和种族存活的可能性,从而从根本上支持了动物和人的利他行为。

另一方面,利他主义者往往还认为人的本能需要是多方面的,即认为人既有自私的一面,也有利他的—面,半是野兽,半是天使,“„„仁慈确实是存在的,不论它是多么的少,„„在人性中,除了狼的凶残,蛇的歹毒,总还有些鸽子的善良。”这种观点同功利主义或合理利己主义看待人的利他行为的观点是一致的,并试图用这种观点,来缓和人们的自私自利之心。

正象利己主义在过去和现在都激烈抨击利他主义的“座伪性”一样,利他主义在过去和现在也在不断回击利已主义,认为利己主义是“人性的堕落”。利已主义和利他主义的这种论争,直到现在为止,仍是一桩悬案。

集体主义原则认为,无论是利己主义还是利他主义,这种抽象地谈论人的本性的观点,都是对社会历史现象的一种曲解。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对人的这种利已和利他属性作过深入分析,认为利已主义和利他主义,不过是一种统一的利益的分裂形式,在剥削阶级虚幻的集体中,由于旧式分工和私有制造成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严重对立,从而造成这样的情况:作为普遍利益代表的国家,要求个人利益为国家利益作出牺牲,并向人们灌输这种“利他主义”的道德原则,称之为“美德”;作为追求个人利益的个人,则强调人的“自私的本性”,要求实行利己主义的道德原则,把个人利益作为道德的基础,把个人利益的实现作为最高的 “美德”。最后在整个社会中显现出人们对待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道德原则的相互对立的态度:“其中有些人出于对利己主义的义愤而从利他主义的道德教育中寻找出路;而另一些人强调利己的个人主义的创造性的进取精神;还有一些人则希望从两者各取一小部分,强调个人主义的创业精神的必要性,不过要在道德的基础上和在道德的范围内。”

三、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区别于联系

一方面,“利己”的动机是被“利他”的过程所制约,所谓主观为己,客观为人;另一方面,每个经济活动主体只有适当地抑制“利己”的目标,在各方认可的规则下进行竞争,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各方才能各自“利己”,所谓各方共赢。

今年是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出版250周年。《道德情操论》在亚当·斯密生前共出了六个版本。1790年斯密去世那年出的最后版本中的道德观是和《国富论》的市场经济理论结合在一起考察的,他认为,人的道德情操是在经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同样,人的经济行为的合理性也要在社会道德环境中分析。

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是欧洲18世纪启蒙运动的产物。斯密肯定个人私欲的合理性,反对中世纪的禁欲蒙昧主义。斯密认为社会经济活动是一种社会各阶层的理性的契约行为,反对中世纪的专制主义。他将启蒙运动的思想具体化为经济行为和社会道德的分析。这正是这两本伟大著作的共同的基本出发点。

斯密强调“利己”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原动力,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但是他又明确指出“利己”的目的只有在“利他”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斯密在《国富论》中举了面包师的例子说明了经济活动的“利己”本质,但是只有面包卖出去了,面包师才能得利。面包能否卖出根本取决于面包能否为消费者接受,满足其需求。如果面包是劣质的,甚至是有毒的,那么面包肯定卖不出去,面包师也就无法获利,面包师追求自己利益的经济行为也就是无效劳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利己”是在“利他”的过程中实现的。

斯密强调经济活动的“利己”,就是要激发每个社会成员为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奋斗、竞争,使社会经济充满活力,主张由竞争产生的“市场力量”来优化配置经济资源和获取最佳经济结果。这种经济的自由竞争有否界限?“利己”的经济行为有否道德约束?斯密从提出道德上的“感同身受”的换位思考,进一步强调市场公正规则的内在化。也就是说,斯密认为在市场经济的活动中,每个经济活动主体的道德情操是被市场经济的规则所强行约束的。因为,一方面,“利己”的动机是被“利他”的过程所制约,所谓主观为己,客观为人;另一方面,每个经济活动主体只有适当地抑制“利己”的目标,在各方认可的规则下进行竞争,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各方才能各自“利己”,所谓各方共赢。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道德标准和情操水平就是在市场规则制约下的“利己”经济行为的自我控制的能力和自觉遵守的程度。所以斯密认为,“对于社会存在,美德没有公正重要。”公正就是合理的市场规则和社会法制。

重温斯密市场经济理论的“利他”原则,对如何健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秩序和构建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社会道德规范仍有重要意义。

在社会经济转型期间,由于法制的不健全或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一些企业“利己”的私欲无限膨胀,使得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有毒有害的食品、药品屡禁不止,权钱交易,坑蒙拐骗成为一种常态,使得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同样,也使得企业的诚信度,社会的道德水平急剧下滑。

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使经济活动的各个主体把遵守法规成为一种内在的强制规范,仍将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规矩与诚信是社会和谐的两个核心内涵。只有社会规则的有效运行,社会的诚信才有坚实的基础;同样,社会各成员的诚信度,特别是企业家和社会公权的诚信度的不断提高,社会规则才会发挥出更大的有效性。

{在利他中实现利己}

四、正确看待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

从逻辑和公平的方面来看,利他主义是不合逻辑和不公平的。为什么一部份人要为另一部份人作出牺牲?为什么道德高尚的人就要吃亏?正是利他主义的道德标准,使真正愿意帮助别人,尊重别人利益的人越来越少,因为总是让这样的人吃亏,还认为是理所当然,结果只能是使这样的人遭到淘汰。而那些实际上总想侵犯他人利益,表面上却假装“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则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社会的道德水准则日趋低下。因为只有狡诈虚伪的人才能更好地生存。

在利他主义的高压气氛下,人们不能光明正大理直气壮地追求自己的权利,只能嘴不照心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口中说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着想,心中却对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而担心,甚至是为占不到别人的便宜而恼怒。利他主义使人的关系成为不公平和不光明的,有些人为他人作出牺牲,另一些人则享用他人牺牲的祭品。吃亏的人满腔怨恨,占便宜的人贪得无厌。人人的心理都不平衡,大多数人的生命都是这种愤世嫉俗和内疚的丑恶混合体。

利他主义道德使人们感到道德与实际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带来了人们内心深处灾难性的冲突,带来了能将人撕成两半的致命分裂。

在任何时候,每个人都为人的道德低下而苦恼甚至愤怒,改变这种状况的办法都是把道德标准提得更高,对利他主义的宣传力度更大,对利己主义的批判更

《企业文化演讲稿
在利他中实现利己 第四篇

企业文化演讲稿

[范文一]{在利他中实现利己}

尊敬的各级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在利他中实现利己}

在百年中行历经风雨,再启新篇的航程里,和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各位同事一起交流如何弘扬企业文化,争做优秀员工,是我***,一个才进入中行工作3年的普通员工,最大的荣幸和最大的自豪!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企业文化建设是立足自我,实现自我,积累财富,推进文明的过程。一个民族要发达、要振兴、要强大,就必须培育优秀的民族精神。一个企业要发展、要突破、要跨越,就必须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银行企业文化决定着银行的公众形象、社会定位及发展方向,

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贵在知,重在行。企业文化演讲稿。那么作为一名中行人,我们应该怎样去弘扬企业文化呢?那就是人人以实际行动为客户提供精品服务,人人以实际行动争做优秀员工。所谓“精品服务”:“精”,就是一种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积极心态,使服务真正体现个性化、人性化、差别化的服务特色;“品”就是创造产品的品牌、服务的品牌,使我们的服务步入品牌化、标准化、系统化服务的新阶段;服务,就是要通过我们每一个中行人的言行举止,体现我们的企业文化精神,体现出我们中行人“追求卓越”的服务理念,体现出一个有所作为的员工的人生理想和追求。记得曾有一位经济学家说过:“不管你的工作是怎样的卑微,你都当付之以艺术家的精神,当有十二分热忱。这样你就会从平庸卑微的境况中解脱出来,不再有劳碌辛苦的感觉,你就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每个人都怀揣着一个梦想,梦想是我们的希冀,它引领我们奋发进取,踏平坎坷,品味成功。三年以前,我就怀揣着梦想进入了中行,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我很荣幸地成为了一名理财经理。理财经理的是一支新生力量,中行为理财经理提供了梦想的平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欣逢盛世,当有所作为。企业文化演讲稿。我选择了这一岗位,我的梦想那就是与中行一起飞翔。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该风雨兼程。在工作中,我毫无怨言,勇敢地经受着每一次营销中的困难和压力,以坚定的意志,执着地追求着梦想。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工作,一切会在意料之中。

乘长风,破万里浪!各位前辈、各位同事,就让我们一起高举“诚信、绩效、责任、创新、和谐”的企业文化旗帜,努力拼搏,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从我做起,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百年中行再添风采!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范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是来自xx银行xx基层网点负责人xxx,今天,我能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我感到十分荣幸!感谢中行党委为我提供的种种机遇,也感谢同事朋友们一贯的帮助支持。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银行合规企业文化的建设”。希望能对大家有些帮助和启发!

作为一个人,我们都本能的渴望生活过的幸福美满,万事顺意。作为一名中行人,我们幸福的源泉就是如何在瞬息万变的经济大潮中去创造良好的效益,同时防范和规避风险。多为国家和企业做贡献。道路有两条:只有努力发展业务,才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只有努力去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合规文化,才能更好的防范和规避风险。业务发展和合规文化,就像鱼水之情,鱼儿离不开水,没有鱼儿,水便也失去了应有的灵性和活力。因此业务发展离不开合规文化。他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所谓的合规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凡事合乎规则和常理。放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它还有更深沉的内涵和外延。现在在我们银行业中有存在这样一些现象。表现为:一些地方仍存在重业务拓展,轻合规管理的做法,为完成短期的任务和经营目标,注重市场营销和拓展,忽视业务的合规管理,有的不惜冒着违规操作的风险,以实现短期目标和任务,忽视合规经营风险;一些单位有章不循,不执行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现象突出,虽然大量的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在操作环节和操作人员身上,其深层次原因是操作人员合规守法意识欠缺,反映出肤浅和缺失,没有渗透到日常管理和决策中。这需要我们中行人警惕!

如今,经济在飞速而迅猛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和风险。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不遵守商业游戏规则的行为,屡屡发生。曾几何时,那高悬于公堂之上的“合规文化”,在利令智昏的灰尘里,成为仅供观赏的卷轴。在我们银行界,有很大一批曾经忠实奉献的干部,没有经受住诱惑而不惜违纪违法,将自己钉上人生的耻辱柱,让自己和国家蒙羞蒙耻。还有其它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许多案例,都在令人扼腕的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时刻刻刻提醒着我们,必须建立合规文化,并矢志不渝的去遵守和实施。

有一句名言,叫做思想有多高,心就能走多远。一种好的思想文化,对于行动,意义之深不容置疑!作为我们每一名中行人,都应该看到,如果没有心境上的淡泊、宁静,就没有行动上的明志、致远。

 

[范文三]

文化在汉语中是“人文教化”的简称。前提是有“人”才有文化,意即文化是讨论人类社会的专属语; “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之范畴。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现在“文化”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成为众多学科探究、阐发、争鸣的对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主线,以孔、孟为代表人物,著作有<春秋>、<孟子>、<论语>等。倡导:“仁、义、礼、智、信”。道家以老子为代表人物,著<道德经>,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佛家经典<金刚经>其核心思想是教人们不执着。这些都是公认的智慧经典。儒、释、道三家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交融荟粹,交相辉映,流传了几千年不衰,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指导着国人的日常行为和道德准则。可见文化的扎根之深,作用之大,魅力无穷。

一个企业从小到大,想建成百年老店,长治久安,实现“立民族志气,创世界名牌”的宏伟目标,在汲取各方文化的同时,必须逐步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并坚持不懈,不断发展和升华。

xxxx集团从一九八一年建厂,至今已走过二十七个春秋,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一跃而成为“五业并举、协同发展”的国内大型企业集团,行业涉及羊绒、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多个领域。总资产达183亿元,2007年销售收入达123亿元,实现利税17。76亿元,品牌价植攀升到了150。67亿元。回顾xxxx集团走过的历程,可以发现这其中闪烁着许多改革创新思想的光芒。不论是企业文化方面还是管理创新上均可找到。如:八十年代的打破铁饭碗,率先施行全浮动效益计件工资制;九十年代的产权制度改革;特别是21世纪“集智、放胆、拓荒、创新”,在棋盘井打造的工业园区项目,初步实现了二次创业的宏伟蓝图。类似例子很多,不胜枚举。企业的发展让我们认识到,每一步改革的成功都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运动、变化的规律,抓住机遇、做事合度,而不能一成不变、死水一潭,坐以待毙。辨证唯物主义的最基本概念是变,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变即改革创新,是集团企业文化的核心动力源。

xxxx集团的稳步发展长盛不衰遵循了这样的规律,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吸取社会创造的一切新知识、新理论,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改革创新的文化动力。如科学管理理论的实践运用,夯实了我们的基础管理;国际营销模式启迪我们建立了全国最大的企业营销网络;品牌经营战略为我们创立世界名牌提供了基本思路;正在推行的比较管理为我们集团注入了新的活力。集团高层领导班子在战略决策时能够高瞻远瞩,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去做事,并能做成事。相比之下,过去曾赫赫有名的秦池,只因走了偏激的路线,孤注一掷夺广告标王导致不自量力而破产。再如巨人大厦也是头脑发昏,设计二十多层最后要盖到七十多层,最终盖到中途夭折。可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文化引领方向,理与事合,做事合度是多么重要啊!

集团现在正大张旗鼓的搞比较管理,这也是我们现阶段管理方面的一个重大举措,但比较管理的性质是刚性的,以排名奖惩为核心,还应将企业文化同步建立起来,刚柔相济、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物质有限只能以文化激励人,最终是要以企业文化管理为管理的最高境界。搞好企业文化的关键是各层级领导和管理骨干人员,包括我们基层的班组长,都要率先垂范、关心职工,营造出上下同欲、同心同德的团队氛围,才能形成强有力的战斗集体。现阶段职工流动性大的现状已很突出,那么在经济困难不涨工资无法留住熟练工的情况下,我们在实施比较管理或日常管理工作中,各级领导是否要思考一下呢?是否要改变一下过去偏重考核管人、严词历语管人的方式方法呢?是否在此时同步抓好企业文化中的“感情留人”方面?所以提高企业管理骨干的个人文化水平,特别是修养意识的水平是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修养意识是一个人安身立命,谋求发展的根本基础。做好企业的重点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思想,以人为本首要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管理人员更要注重个人文化素质的提高。很多大企业是靠人搞好的,也有很多大企业是被人搞垮的。如:三鹿奶粉事件,是“人”忽略了质量是食品企业生命的根本规律,违背了它而受到了惩罚。一则短信是这样讽刺的:其它奶粉企业对三鹿说:我们是奶粉里掺三聚氰胺,你这家伙是三聚氰胺里掺奶粉。发人深省,说明一个企业的管理人员忽视了最根本的东西:基本素质。再如:三株口服液,受到一名消费者的投诉,不能宽容而妥善解决,最后诉诸法庭,官司打了几年,后三株虽胜,但因“计较”小小的得失,不懂把握大局而落了个名声扫地,退出了市场的结果。

       对企业来讲素质是“企业的基本财富”,对一个单个的人来讲“素质是人生资本”。去年,在呼市发生过一起公安分局局长枪杀市委副书记案,从中可以感叹人生,修养意识和具有良好心态是多么重要。在现今社会,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一定程度上刺激的人们心态浮躁,贪求欲望强烈、追名逐利。好高务远,大事干不了小事干不好,外求心严重。中国儒家传统文化著述<大学>中教人们“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学或说人生的根本是要内求。只有内求,反省自己,虚心实腹,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众善奉行,诸恶莫做。融利己于利他人之中,懂得先舍后得。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计较。知足常乐。才能降服己心,平静那颗躁动的心。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用功,踏踏实实做人做事,才会有辉煌的事业,和谐的家庭,健康的体魄,幸福的人生。在xxxx集团工作才能履行好“讲忠诚、讲责任、讲追求”的精神纲领。

比如:创造出“神七”飞天的那些功臣们,力志科研,为祖国争光。敢于“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抓鳖。”他们的人生观和志向是伟大而有价值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人活着,不要一切为了钱而成为钱的奴隶。要知道:“人占有了物,物也就占有了人。”人要有自己的理想和志愿,尽好自己的责任。在单位做好自己的工作,为事业而拼搏。在家庭孝敬好长辈。夫妻相敬如宾,尊老爱幼。对自己要洁身自好,克己慎独,勤学好进,活到老,学到老。努力提升个人文化水平,胜己者胜人,内圣才能外王。

企业是由个人组成的,企业文化的形成来源于个人文化的集智。在企业文化的发展中,每个员工的个人文化也要与时俱进。个人和企业,都需要在发展中追求自身价值观的升华,根据一项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调查表明:之所以全球500强企业能长久保持旺盛活力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善于给自己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每个员工的价值是建立在企业价值之上的,脱离了企业的成功,自我价值的体现便成为空谈。同时,员工实现自我价值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们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拉动的关系,良好的企业文化必须兼顾企业文化与个人文化的共同发展,认识到这一点的企业才能获得长足的进步。

最后祝愿我们集团繁荣昌盛,员工生活幸福,明天更美好!

谢谢大家!

 

[范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战友们大家好:

金秋送爽,硕果飘香,在这喜获丰收的季节,我们不仅迎来了传统中秋佳节带给我们欢聚一堂的喜悦,更是在公司不断发展,不断壮大,不断完善自我的今天,迎来了公司的企业文化月,在这喜庆和丰收的季节,回首昨天,大家都曾为公司的强大和发展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心血。领导们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指引着公司正确的发展方向。同事们兢兢业业,吃苦耐劳,默默奉献。大家上下团结一心,肝胆相照,铸就了公司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当然,在这样一支优秀的团队中,也让我成长了,进步了,在这里我要感谢公司给予我的这个平台和机会。

所以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怀揣感恩之心、共迎钢运明天。

两年前,还一脸书生气的我,背着行囊,载着希望,踏上征程,怀着鱼游大海之志,抱着美丽憧憬之梦,来到钢运。晃然间,我已不是当初那个懵懂的少女。在浓厚企业文化的熏陶下,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了钢运这个大家庭的关心关爱,热情和激-情。当初载着我梦想、载着我希望的那个行囊已被钢运这个大家庭所取代。而我的那个行囊则填充满了家人给予的感恩的心、共进的誓,誓于钢运共进退的誓言。

“欣赏和尊重、责任和极致、激-情和精进、完善和成长”。 有人说:“欣赏是一门艺术,欣赏是一种修养和美德,是尊重他人的风度。”这不正是对我们公司厚德待人的完美诠释吗?领导尊重欣赏下属,赏罚必严,同事间相互欣赏和尊重,诚恳相待。这不正是体现了我们钢运人的风度吗?当然,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也有人感觉到了很大压力,或许我们可以积极的把它当作对社会,对公司,对大家自己的一种责任,只要尽到了这份责任,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极致。激-情的注入,工作的源泉,只有激-情才会有极致,那样就是我们的精进。不断精进的我们对待工作、对待感情才会不断完善,这就是我在钢运这片沃土中成长。而欣赏和尊重、责任和极致、激-情和精进、完善和成长这更是我们企业文化的主旋律。一直以来,这旋律伴我成长,宛如是在伴我跳起一支激-情成长的舞曲。而你们,我亲爱的战友们,我舞曲中的舞伴们,当我在舞曲中跌跌撞撞,困难无助,失败挫折的时候,因为你们的融入,让我在挫折和失败中重拾信心,因为有了你们的倾情,让我在困难无助时充满前进的动力,使得我在这旋律中跳得更加优美,更富有激-情。也正因为大家的这些倾情融入,让我在工作中无不热情,而同事恰如亲情,同行见状怎不悲情?我们就好像一条条的小流,汇聚在钢运这片海,让小流身上的浪花翻滚,大海何不气势如虹。所以,在这么好的工作氛围中,作为钢运一员,我何不该怀揣一颗感恩之心?公司何不是共赢?

“明理厚德,和衷精业” 。明理明德,既是发扬人身上固有的天赋能力。公司一直以来推崇民-主,公平公正,较好的激发了员工的潜力,使得才善其位,尽其则。厚德育人,更是公司继承千年育人精神的传承。公司以人为本,厚德待事,每隔一段时间的各类培训,从刚进公司的新人到公司上层领导都一一接受了相应的课程培训,让我们在公司安排的这些各类培训中增强和提升了自身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水平。每逢各个佳节,公司又会组织各类丰富的文艺晚会活动,使得大家在紧张而高压的工作氛围中得到放松,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使得工作起来更富有激-情。相信大家的记忆里都还保留着那磨砺毅志的军训时的一个片段,在寒冷的天气里,大家光的脚丫,凉着胳膊,就只是为了翻越一根线的阻碍,“来,踩上我的肩膀,来,踩上我手臂。”此刻,我想问一下钢军的战友们,你们的脑海里回放出了这样的声音这样的场景吗?大家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这样一个小小的阻碍怎么挡得住这样气势如虹的钢军人前行的道路?从这所有所有的培训,所有所有的丰富文体活动中,提高了我们大家的综合素质,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而我们广大的钢军战友们,和衷精业,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长短五指握一拳,千条麻线凝一绳;边事边学,精一法而通万法,本事在身。何愁行业佼佼者?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和睦和富有朝气的大家庭中,作为钢运一员,我何不该怀揣一颗感恩之心?公司何不是共赢?

“矛盾存于世”。上古大贤尚且于此,何况平庸的你我。在平时难免的分歧和矛盾中,我们不应该将它深化。平时难免的琐碎,也不是你我的羁绊。这时也时常会想起领导同事的教诲。无心的过失就要用心去化解去感化。我个人认为人的价值是体现于对别人的真心,而不是金钱、美言。同事间有了真心,就少了猜忌,多了坦诚。客户就有了真心,就少了疑虑,甚至他们还少了金钱,但多了信誉,也许还可能多了朋友。不仅给自己树立好了形象,也为公司做了一个很好的宣传。我们大家现在是一个集体,公司给了我们这么好的一个平台,就是让我们尽情展现自我,发挥自我,同时也让我们相互学习进步。问题虽然存在,但在这处处充满爱,充满关怀的团队里,我们有信心去处理好,解决好。“团结”也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我们钢军人的决心。所以,作为钢运一员,我何不该怀揣一颗感恩之心?公司何不是共赢?

战鼓声声,号角阵阵。同事们,战友们,兄弟姐妹们,有了你我这一滴滴充满青春充满激-情!

 

[范文五]

尊敬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商业地产运营中心的招商专员xxx,今天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些有关企业文化的话题,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企业文化,推动南尧发展”。

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大文化环境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的长期倡导和全体员工的积极认同、实践与创新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 并不断发展变化的, 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体现着现代企业的行为方式和经营风格。

为什么弘扬企业文化?弘扬企业文化,有助于优化企业管理结构,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也是企业增加核心竞争力的最佳选择,同时,对塑造优秀企业形象,创建优秀品牌也具有重要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反之则将削弱企业的组织功能。南尧集团要做到最优秀, 就必须在企业文化上下功夫, 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理念营造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在成功地建设企业文化的基础上, 通过对企业全员进行企业文化教化和修炼, 发挥企业文化的功能,实现企业文化的价值。

结合南尧的实际情况,我们应注重以下几点文化的弘扬:

首先,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是现代企业走向持久性成功的重要纲领。在企业中,组织力和领导力是创新的最重要因素。创新的第一个要素是组织驱动力,作为一个企业要发挥组织的驱动力。如何发挥好组织驱动力呢?第一:要明确创新的目标和意图,瞄准前沿的产业发展方向,科学合理的制订产品项目的路线图,而且企业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的环境,激励内部人才进行创新活动。第二,同样不能缺少的是领导驱动力。一个企业或一个领导者的创新动力,主要源于他对事业无限的热爱,以及对目标极高的追求。如果一个企业要创新,领导者就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并将这种创新的精神融入到企业各个方面当中,创新企业文化。科技园转型是对组织力和领导力的最好诠释,这一个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只要敢闯敢试、敢想敢做,凡事就能做好!

其次,坚守诚实守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诚信的人是难以让人接受的,诚信就如同一盏生活中的明灯指引我们前行的路。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那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诚实守信同样十分重要。诚信作为企业一种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源和无形制度,不仅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而且在企业整合各种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基础作用。坚持诚信理念,将利己与利他完美地结合,是我们南尧集团长远发展的的必由之路。

再者,提高执行力。执行力强就可以保证公司目标得以实现;保证公司制度得到落实;保证公司各项工作按质按量完成;保证公司经济活动有序进行。万达执行力强不仅得到企业界的公认,而且政府和老百姓都认可,更是在极强的执行力保证下,万达创造一个一个的奇迹。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像万达一样:说到做到、算到拿到、奖罚分明。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企业是由个人组成的,企业文化的形成来源于个人文化的集智。根据一项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调查表明:之所以全球500强企业能长久保持旺盛活力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善于给自己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良好的企业文化必须兼顾企业文化与个人文化的共同发展,认识到这一点的企业才能获得长足的进步。

弘扬优秀企业文化,推动南尧大发展。只要我们紧紧地拧在一起,我们就是一道电、一束火花,划破南尧的黑夜;只要我们凝聚在一起就是整个太阳,照亮整片南尧的天空;只要我们站在一块儿,我们就是用心灵结成的铜墙铁壁,伟岸不倒;只要我们携手并肩就能笑傲江湖、屹立群雄,真正做到别人无法取代。

最后祝愿我们集团繁荣昌盛,员工生活幸福,南尧明天更美好!

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402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