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年的行业

| 经济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经济师考试】

篇一 上百年的行业
未来10年最具投资价值的17个最赚钱的新兴行业

  原文整合腾讯财经、中国经济网(ID:ourcecn)、摘自信中利

  十年前,全球市值前10名主要还集中在能源、金融等传统产业。现在,已经被苹果、谷歌、亚马逊、谷歌等高科技与互联网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回顾历史的长河,全球经济的发展一直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推动。从发明蒸汽机、发电机、计算机,再到因特网的广泛应用,新的科技浪潮一直主导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并不断涌现出新的产业,促进社会进步。

  十年前企业全球市值TOP10

  当前企业全球市值TOP10

  未来10年,又有哪些新产业值得我们期待?那些产业能够给投资人带来最丰厚的回报?下文将细数我们认为的最具投资价值的十余个新兴产业。

  一、云计算

  企业向云端迁移是大势所趋。可以看到:1)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场增长依然齐头并进,不是零和博弈;2)IaaS层面:拥有多元化的商业应用生态圈越来越重要,如亚马逊、谷歌、微软等;3)SaaS层面: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OA、CRM、市场营销、B2B 大宗商品采购等领域,如SalesForce、Sap、Oracle等;4)PaaS层面:没有出现独立巨头,未来更可能由IaaS巨头向上或SaaS巨头向下延伸。

  国内云计算市场还处在萌芽期,市场蛋糕正变得越来越诱人。

  二、大数据

  大数据行业的融资总额2013-2015年分别为8亿美金、15.4亿美金及20亿美金;2013-2015年融资事件分别为10起、42起及超过50起。“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行业,如“大数据+零售”、“大数据+医疗”、“大数据+房地产”等等。

  三、虚拟现实

  目前全球虚拟现实行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仍处于早期起步阶段,供应链及各类配套设施还在摸索。然而虚拟现实的发展前景引人想象,具备广泛的应用空间,如游戏、影视、教育、体育、星际探索、医疗等等。当前各大咨询机构均看好虚拟现实在未来5年将实现超高速增长,爆发近在咫尺。

  四、人工智能

  2014年,人工智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Eron Musk和霍金的“人工智能恶魔论”在学术界和产业界引发了激烈争论;资本对这个方向也是趋之若鹜,截止到2004年,有超过2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流入到基于认知技术研究的产品和服务里,超过100家的相关公司被互联网巨头收购。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只有当那些科技巨头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布局,并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中时,他们才能真正感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优势。而2015年恰恰是这些科技巨头动作极其频繁的一年。

  根据预测,2024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11亿美元。初步的技术积累和数据积累已经在过去有了比较显著的规模效应,因而人工智能重塑各行各业的大潮即将来袭,并引发新一轮IT设备投资。

  未来3-5年智能化大潮将带来万亿级市场。

  五、3D技术

  3D打印(3DP)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目前全球3D打印产业链构建完成,几乎每隔两到三年就能看到材料、技术或产品上的重大突破,行业所需要等待的只是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经过过去几年3D打印的投资热,3D打印技术步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应用市场仍有待突破。专家预测2016年,中国3D打印机市场规模预测将扩大到100亿元。

  六、无人技术

  无人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美国蒂尔集团预测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会从2015年的64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115亿美元,发展态势迅猛。无人驾驶汽车至今仍未揭面纱,但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该领域将会有2000亿美元到1.9万亿美元产值,届时中国无人驾驶汽车产值空间至少也在万亿规模,潜力无限。

  七、机器人

  机器人,以前一直出现在科幻电影里,而且给人的感觉一直很神圣,现在已经慢慢走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且对人类的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机器人的进步已经远远超越历史的控制论幻想,并且已经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已成为争论的世俗主体。很多产业每天更多地依赖于自动化生产,并且我们最流行的搜索引擎,也正在追求不断的学习,接受更多的信息来进行改进。我们维持这种平庸的信心,因为直到现在,已经没有比机器人更加复杂的工具,在最具雄心勃勃的人类建设者手中,机器人就是一个隐喻的锤子。现在机器人正在成为建设者,以及设备。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人工成本急剧上升以及整体经济结构面临转型,机器人未来的崛起及其巨大的市场规模已经被各大机构认可。

  未来无论短期或是长期,机器人行业的投资机遇巨大,从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到服务机器人均有十分可观的市场规模。

  八、新能源

  中国是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同事减少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

  大力度的财政补贴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走向成熟,蕴含丰富投资机会。

  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坦言,传统能源产能过剩矛盾加剧,能源系统整体运行效率有待提高,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瓶颈制约,终端能源消费清洁替代任务艰巨,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更加突出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什么样的能源供给,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能源消费。推动能源革命,在供给侧发力至关重要。他指出,能源供给革命的关键在于推动能源多元发展,大力提高清洁能源供应比例。一方面,要规模化发展非化石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沿海核电建设,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稳步建设西部地区风电、太阳能基地,大力发展中东部地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另一方面,要优化开发化石能源。推进煤炭安全清洁高效开发,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突破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

篇二 上百年的行业
2014年十大未来最吃香的行业和职业

   一、金融分析师

   即CFA,他们是一些接受良好教育,具有优秀金融理论素养,经过专业认证的高级金融人才。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不断涌现,金融分析师这一类人才十分抢手。以上海为例,未来2年上海对CFA 的需求是3000人,而目前上海拥有CFA资格只有30人左右。所以高薪、争抢就在所难免。

   二、殡葬行业

   说到殡葬业的暴利,将它排在第三位,真委屈它了。它的利润率远远高于房地产业,但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老百姓的民怨沸腾,则远远不能与房地产业相比,所以,它排名只能靠后了。以二三十元招标买入的骨灰盒,放在殡仪馆的货架上,售价就到了三四百元。利润率高达10~20倍。材质较好的、成本不超过100元的骨灰盒,卖到一二千元;一块不足2平方米的土地,上面建有或繁或简的墓碑,少则五六千元,贵则一两万元。

   墓地比商品房还贵。如果盖成房子,按那样的远郊地段,每平方米不过值1000多元。可墓地仅土地每平方米就卖5000多元。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死亡人口数量每年大致在820万左右。如果以平均每人2000元的低标准丧葬费用估算,也是164亿元的市场。面对如此规模巨大的“丧葬经济”,中国殡葬业能轻易放弃行业垄断吗?据调查,在殡仪馆、公墓,物价部门核定的火化收费标准为92元,可怎么算火化环节的费用都在六七千元以上。殡葬费为何如此惊人?尽管从理论上说,中国的殡葬业已作出了打破垄断的姿态,已经允许民营企业进入,但实际上,时至今日中国的殡葬业还是垄断经营。进入殡葬业的行政审批大权,仍紧紧握在民政部门手中。

   三、手机行业

   截止到今年第二季度,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5.8亿,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4.6亿,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售量全球第一。多个第一的背后,是人们生活方式的颠覆性的改变,是移动互联市场的巨大商机和诱惑。"移动互联网来了,而且是以压倒性的优势来了"。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在央视专题片《指尖上的商机——商机无限》里这样说。

   从9月2日-6日晚间,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推出《指尖上的商机》专题片,用5集的体量,全面展示移动互联网给你我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正如马化腾所说"这中间有多大的鸿沟,就孕育着多大商机,甚至是一次洗牌机会。"

   马云说,新的商业生态一定会像狮子一样。

   2013年8月份,中国手机上网用户达10亿,远超PC上网用户。

   中国一个为何成手机大国,那是因为移动互联网以压倒性的优势来了!人们对手机的配置要求不断升级。

   2012年是一个智能手机的普及期。

   2013至2014年是一个智能机升级期.

   现在10亿手机用户,至少80%用户需要更新换代手机。中国将成为全球手机用户最强国。同时也是移动互联网最强国!无限的手机市场需求,也成为了未来最赚钱的一个职业。

   四、传媒人士

   伴随互联网的勃兴,新媒体不断涌现,传媒行业目前人才需求出现多样化和市场化趋势。专题编导、演艺经纪、制片、录音师等职位也呈现出多媒体发展的特色。而中国作为全球传媒业受众最多的国家,占世界受众的20%,电视观众超过9亿人,预计每年还会以一千万户的速度增加。随着国内行业准入许可度的加大,外资公司进入传媒业数量将越来越多,传媒行业的人才竞争与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五、移动互联网行业

   网商是指运用电子商务工具,在互联网上进行商业活动的个人,包括企业家、商人和个人店主。从2004年有此概念以来,“网商”已经作为一个新的商人群体的代名词。这一群体不断壮大,也缔造了无数商业奇迹。未来中国哪个行业会“像子弹一样飞”,增长最快?据瑞士信贷公布的报告预测,可能是电子商务。也有数据显示,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是GDP的10倍,网上零售增长率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长。可见势头强劲,锐不可当。

   六、律师

   伴随经济的迅速发展,相关的各种经济纠纷及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而随着社会法律体系的完善,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通过法律途径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性。所以,律师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预计到2020年律师人数将达到300万,会成为未来最有前途的职业。

   七、健康管理师

   它的准确定义为:从事个体或群体健康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国家正在推广实行的“全民健康管理工程”,是一项系列化、数字化的庞大工程,是必须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完成,其具体工作须由健康管理师来完成。保守估计至少需要200万个专业的健康管理师,而目前我国专业健康管理方面的从业人员只有10万人左右,人才缺口非常大。

   八、心理咨询

   是指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

   九、农业产业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之快,已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兴奋首先来自政策的推动。今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大力培育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和业态,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日前,国家工商总局又出台意见,进一步提出积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农产品网上交易市场,这些无疑为日渐火热的农产品电商添了一把“干柴”。也将成为未来中国最热门和最吃吃香的行业,因为中国一直以来就是农业大国。

   十、直销商

   风险低、投入低,作为直销是个人创业的良机,也是扩大就业及内需的必然选择。直销虽然是新兴行业,但其所蕴含的潜能是巨大的。金融危机时,唯有直销行业的逆势上扬就可佐证这一点。

   这十大未来最吃香的行业,您选对了吗?

篇三 上百年的行业
中国电影百年产业历史

百年简史

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到2005年,中国的电影已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在这百年的中国电影历史长河中,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离不开中国武术的熔入。

中国电影从无声、单机、黑白影片到高科技、大投入、环绕立体声巨幕电影,乃至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以武术及以尚武崇德的侠义思想为主题的电影占据了中国电影的重要地位。因此,可以说,中国武术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推广和宣传了中国武术。

中国电影史上的三次产业发展时期

中国电影第一个产业时期是1922年—1937年。在世界电影诞生的第二年,1896年电影现身于上海开始,中国本土的电影业便从商业放映起步了。在经过蹒跚学步的萌芽期之后,到上世纪20年代,已经开始向私营化的产业发展,当时社会的资本环境与行业内的准备日渐成熟,民族工商业获得了空前的机遇得以迅猛发展,个人/社会资本,更准确地说是“游资”的逐渐充盈,使得很多资本家们投资的目标开始瞄准电影这一新兴行业。在这个行业里,人才和技术上的储备正在丰满,张石川、郑正秋、罗明佑、黎民伟和后来的邵氏兄弟等一批电影人都是从摇篮期走过来的先驱者,他们各自不同程度地涉猎了电影行当中创作、制片甚至发行、放映几个方面,所积攒下来的经验使之成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电影中坚。在技术上,初期设备使用和摄制过程都要依靠外国技术人员,但有了像罗永祥、董克毅、吴蔚云等最早的一批技术人才的加盟,这一局面很

快就被打破。具备了上述条件,以1922年明星公司成立为标志,电影公司迅速

增长,到1924—1926年达到了高峰,据统计中国共开设有175家电影公司,仅上海一地就有141家。

在这个大浪淘沙过程中,“明星”、“联华”、“天一”三大公司浮出水面构成了三足鼎立。老字号的“明星”在上海的成立是电影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始终当仁不让占据着第一把交椅,将个人资本的运营方式发挥到了极致;1930年成立的“联华”拥有院线的先天条件,形成“影院业与制片业之最初的联合阵线”。罗明佑率先在一家私营公司里实现了制—发—放一条龙,他的经营思想在现在看来都是先进的,他试图结束中国电影的个人资本经营时代,进入垄断金融资本的高级阶段。然而当这一超前的理念遇到战争炮火和尚在襁褓中的金融体系时,只能是被描绘在纸上的美好前景,罗明佑成了一位悲剧的人物;1925年成立的“天一”公司,以数量取胜的作风固然可圈可点,但它成功地开发了东南亚市场,发展到现在的“邵氏”已近80年,其生命线之长足以独立支撑起一部私营公司发展脉络的活历史。与此同时,三大公司不同的制片策略也为中国电影奉献了不同的艺术形态,“明星”是“长篇正剧”的鼻祖、“联华”是“文艺片”的源头,而“天一”则把“稗史、神怪片”一脉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些影片的类型直至今日仍在延续。

三大公司是电影产业链中上游制片业的代表,而与之同步发展的中、下游发行放映业也不甘示弱。在上海,最初的影院放映是由西方人经营的,西班牙人雷玛斯的青莲阁是第一个电影固定放映点,随后建起了属于自己的一条“院线”。到1926年雷玛斯离沪回国时,他的动产与不动产相加总计不下百万,

足以号称“电影大王”。雷玛斯告老还乡时,张石川和百代公司的经理张长福终于等到时机,立即于1926年3月份承租了雷氏的五家电影院,组成中央影戏公司,以原有中央大戏院为领衔戏院,又吸收了“中华”、“平安”,中央影戏公司直辖7家影院。这条国片院线的形成是制片商涉足放映业的标志,同时中国电影的院线开始了新的划分。在北方,1918年开始经营北京真光电影公司的罗明佑将其属下3家影院,于1927年与经营西片的发行业务的英籍华人、平安电影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根属下的3家电影院合营,定名为华北电影公司。1929年华北电影公司进入全盛时期。罗明佑除掌控以上影院的首轮、二轮中外影片上映外,还以平津为中心,在石家庄、太原、郑州、济南、青岛,乃至沈阳、哈尔滨拥有直接或间接管辖的院线,同时开展国内外影片的代理发行的业务,短短几年时间控制了北方地区的电影发行放映,经营的影院达二十多家,把曾垄断经营影院的洋商一概排除在外,成为影院业名副其实的“华北王”。

面对中国庞大的市场和丰厚的回报,好莱坞八大公司纷至沓来,在上海和华北地区分别设有办事机构。关于当时电影的放映数量,有数字显示,美国电影以每年占进口影片数量平均80%以上的绝对优势控制着中国电影的放映市场,甚至决定着影院业的生计。尽管国产片的总生产量只是进口影片输入量的1/3或1/4,但是就中国的放映率和受众人群来说,国产片的影响力并不逊色于以美国片为主的外国电影。

1937年后,上海电影业因时局波动而变化,以“明星”消亡、“联华”解体、“天一”南迁为标志,老影业逐步消亡。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黄金岁月和产业蓬勃时期在抗战炮火声中戛然而止。

以前苏联为模式,到1956年基本完成了“独立、完整的制片生产基地”为主要目标的体制建设任务。

1949年2月,经过短期的筹备,在建国前夕的4月上旬,电影管理局在北平成立,隶属中共中央宣传部领导,袁牧之任局长。电影局成立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建立国家电影制片厂。

这个时期先后建立的东北电影制片厂、北平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三大国营电影企业在历史转折之际,为新中国电影事业走出了第一步。在新中国电影事业的规划中,发行、放映同样位置显著,实现国有化的一体制既是最初方案,又是最终目标。因而,各地影片经理公司的建立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由关外推进到中原,在时间表上,与国营制片厂的创建可以说做到了两翼并进。据统计,旧中国有678家电影院,半数以上集中在上海、天津、北平、广州、武汉、沈阳等大城市,中、小城市数量很少。

1954年6月至9月,电影局及所属各制片厂的领导干部共9人组成赴苏访问团,经过长达3个月的考察,回国后向中共中央上报了《电影工作者赴苏访问团工作报告》。1955年中央批准了该《报告》,各电影厂(部门)便相继开始了大规模体制建设和调整,以前苏联为模式,到1956年基本完成了“独立、完整的制片生产基地”为主要目标的体制建设任务。1959年共完成82部故事片,产量下降而艺术质量上升,优秀和比较优秀的影片达到近30部,占全年总数的1/3强,这一年在新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上被称之为“难忘的一九五九年”。

新中国电影的17年历程有多种划分的方法,就电影事业的发展而言,可

分为两大重要时期:从1949年开国到1957年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为起步、初创、建设的阶段;1957年以后,经过1959年的“十年献礼”高潮,到1965年“文化部整风”及1966年的“文革”,为稳定、发展、转变的阶段。中国电影在经历了这17年的打造后,已经拥有了一份庞大的产业,家底坚实而雄厚。中国电影第三次产业时期在时间和形式上与前两次有所不同。“文革”后百废待兴,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不久挽救了濒于崩溃的电影经济,也使中国电影迎来又一次复兴。但几十年来形成的产业痼疾困扰着电影的发展,电视及多种娱乐方式的冲击更使电影业的经营每况愈下,改革势在必行。随着中国性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影业开始重新审视市场的作用和力量。上世纪90年代的一连串的“突破”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促成了体制的变迁,这一切都是在推动市场化进程的力量下进行的。因此,这一次产业期的到来较前两次而言,在意识上体现出了更多自觉。

进入21世纪后,对于电影业市场化的确定和认知,已经在全行业达成了思想的统一,但客观上讲这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1993年,10部“分账大片”的引进和1999年中美谈判结束,中国加入WTO开始进入倒计时,这两大事件都着实给尚处于懵懂之中的中国电影业上了“市场”的一课。与狼共舞,是中国电影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在与国际接轨的不断磨合中,才能渐渐地触摸到市场的脉搏。“打破横向的区域界限,打破行业割裂状态,在大市场、大规模、全方位和全行业的基础上,进行纵向资产联营,进而重组市场,实现符合电影发展规律的新格局。”2001年,随着市场观念的深入人心,“院线制”的建设规划被提上议程,12月18日出台了《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经

过2002、2003两年的强力推动,到了2004年,“中国已建成的36条电影院线,加入影院已经达到1188家,银幕数为2396块,比院线成立初期增加了316家影院和815块银幕。票房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影院有5家,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达到了15家以上。”

中国电影业市场化的方向确定以后,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产、供、销关系亟待重新“洗牌”。而在电影行业本身,打破了国有企业的单一主体,民营资本和境外资金开始进入,从制片业逐步扩展到发行放映业,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2001年,华语电影《卧虎藏龙》冲进奥斯卡,斩获多个奖项,这给了中国人制作华语大片以前所未有的机会和信心。2001年到2003年,有着海外、本土双重投资背景的《大腕》、《英雄》、《天地英雄》、《手机》相继问世,《英雄》赢得了2.5亿的票房。2004年,具有同样资金组合方式的《十面埋伏》、《可可西里》、《天下无贼》及《功夫》,在票房榜上分别占据了前三名,《功夫》是1.7亿,《十面埋伏》是1.6亿,《天下无贼》为1.2亿。“借水行舟”使中国电影终于尝试着下了海,并且开始学习游泳。

武术与中国电影发展的三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

中国电影第一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20年代至30年代。在当时,人们习惯称其为“武侠电影”。 武侠电影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而发展到了第一次高潮。这个期间各种各类的武侠电影纷纷出现。

其武侠电影的急速发展,是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武侠小说等都有一定联

系的。1928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根据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并摄制成武侠电影《火烧红莲寺》。历史上人们也一直认为《火烧红莲寺》是中国第一部武侠电影。

当时红极一时的《火烧红莲寺》,其票房和社会人气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以后的3年内,为满足观众的要求,《火烧红莲寺》的续集竟拍了有18集之多。就连现在的美国巨片《蝙蝠侠Ⅰ》、《蝙蝠侠Ⅱ》、《蝙蝠侠Ⅲ》都会感到汗颜。《火烧红莲寺》说的是,湖南的浏阳和平江两地为争码头而引发械斗,涉及到武林中的昆仑派和崆峒派,以及红莲寺庙等。剧情可以不去深入,而《火烧红莲寺》的连续18集,事实上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次武术动作片高潮。以后在1940年和1993年,香港又制作了两集,从而使《火烧红莲寺》总共拍了20集。

在整个1929年至1931年期间,上海的50余家影片公司,共拍了250余部武侠电影,占全部出产影片的60%。

由于日本侵华战争,中国电影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同时也导致了中国武侠电影第一次高潮的结束。

第二次高潮

中国电影第二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50年代末至70年代。在60至70年代,武术动作片和言情电影一样,成为支撑香港和台湾电影业的两大支柱。在这期间,涌现了一批代表这个时期武术动作片的最高水平的演员与导演。如李小龙、洪金宝等及以后的成龙、元氏兄弟等。

1958年,香港峨嵋制片公司首先拍摄了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和《碧血剑》,之后,台湾地区也出现了武侠电影,如1960年台联影片公司的《七剑十三侠》等。

1973年,中国武术动作片翻开了重要的一页。《猛龙过江》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是世人公认的远征欧洲打入世界影坛,并获得成功的武术动作影片。同年的《龙虎争斗》是李小龙与美国好莱坞华纳影业公司合资生产的影片,成为中国第一部与国外电影公司合作的武术动作片。《死亡游戏》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最后一部影片,遗憾的是李小龙并没有拍完这部电影就去世了。

此后,虽然香港和台湾的武术动作片还继续在生产,但作为群体性的武术动作片创作、拍摄、效应等逐步减退了。

第三次高潮

中国电影的第三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80年代初。198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首拍了刘晓庆主演的《神秘的大佛》,打开了武术动作片的先声。1982年由河南开封市演出公司和香港联华电影联合公司摄制的、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真正掀起了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在这期间,大量的武术动作片题材的影片诞生了,如1983年的《少林寺弟子》、《武当》、《武林志》等;1984年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木棉袈裟》、《大刀王五》等。同时,武术动作片有了将动作片与民族文化相融和的意韵。

由中国内地所引发的武术动作片与香港和台湾的武术动作片有一定的不

同之处。即相比较而言,在叙述故事的前提下,更多的表现了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思想的熏陶。

步入90年代,香港的武术动作片又有了一个新的篇章,1992年的《新龙门客栈》、1993年《东方不败》、《狮王争霸》等对中国电影具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间隔了半个多世纪的《火烧红莲寺》,在1993年又拍了第20集的连续系列。以及1994年的《天龙八部》等等,都对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有的武术动作片中,以出生于广东佛山的黄飞鸿的武术生涯为题材的武术动作片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从1949年的《黄飞鸿传》至今,已有了100余部关于黄飞鸿武术生涯的故事片。 发展时期

早期中国电影(1931年以前)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1922年 ,张石川与郑正秋 、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

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 ,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 。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此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组合成联华影业公司,先后拍摄了《恋爱与义务》、《恒娘》、《桃花泣血记》等片。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影片公司试制成功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左翼电影运动 (1931~1937)

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映现实的影片。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请黄子布(夏衍)、郑君平(郑伯奇)、钱谦吾(阿英)担任编剧顾问,与郑正秋、洪深等一起组成编剧委员会。1933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立,由夏衍任组长,成员有钱杏邨、司徒慧敏、王尘无和石凌鹤。电影小组的成立推动了明星、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的电影创作,也影响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电影创作。当年生产了《狂流》、《都会的早晨》、《春蚕》、《姊妹花》、《民族生存》、《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优秀影片,左翼电影运动取得辉煌成就。国民党统治当局在开展对中国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强了对

篇四 上百年的行业
如何打造百年企业

第1讲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

导 言

当企业完成原始积累后,必然会追求进一步的发展,而当企业进入成长期,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又会出现许多企业以前所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持续发展。有感于此,不少企业领导人在企业内部提出了“打造百年企业”或“二次创业”的口号,并相应地采取各种措施以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追求进一步发展,但却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本课程针对这一现象,针对企业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结合对“百年企业”长寿秘诀的分析,着重就企业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第1讲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

【本讲重点】

关于明天

二次创业问题的提出

企业的可持续性

变化是生命的法则,只看到过去和现在的人注定会与未来擦肩而过。

约翰〃F〃肯尼迪

当企业完成原始积累后,就会寻求进一步的发展。伴随着企业的成长,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了很多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不少企业纷纷提出了“进行二次创业”和“打造百年企业”之类的口号,并相应地采取了各种措施,但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关于明天

【上百年的行业】

1.明天会怎么样

明天会怎么样?如果说明天会更美好,这是否是一个事实呢?如果说这是一个事实,那我们要做的事情又是什么?是否我们在今天无需做任何事情,美好的明天就会如期而至呢?事实上,明天会更美好只是我们的一种愿望。明天会怎么样谁也无法确定。

2.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什么都有可能【上百年的行业】

对于明天,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什么都有可能。因为明天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所以我们在今天就要做好准备。今天的辉煌,并不等于明天的辉煌。今天,如果企业认为自己既有品牌又有实力,明天应该没有什么问题,那么企业很可能会发现自己没有明天。例如从前的一些知名企业,现在都已经不复存在,成为流星企业。

【案例】

流星谱(一)

中山市小霸王电子工业有限公司从1992年起开发、生产学习机,在总经理段永平的带领下,企业迅速成为学习机行业的霸主,市场份额曾经高达80%。1995年,小霸王的产值高达10亿元以上,品牌评估价值为5亿元。1995年9月,段永平突然提出辞职,另行成立了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并带走了开发部的“四大天王”和小霸王绝大多数的中层管理人员。1997年,24家经销商集体投奔步步高。失去段永平以后的小霸王迅速跌入了黑暗的深渊,并黯然退出了家电第一梯队的竞争行列。从1992年发迹到1997年消退,其间不过5年。

【案例】

流星谱(二)

1988年,广东万家乐燃器具有限公司在广东顺德市成立。万家乐是中国热水器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具有无可比拟的融资空间。“万家乐、乐万家”曾是一句风靡全国、数次被评为中国十大广告创意的广告词。万家乐一度被人们视为“新粤货”的代表企业,但由于投资决策和品牌经营的重大失误,这家企业在1996年就出现了账面3740万元的亏损。1998年,不堪亏损的万家乐宣布,以3.2亿元的价格将其29.8%的法人股出让给同城一家知名度不高的新力集团,退居第二大股东并交出了品牌经营权。一家曾经红红火火的企业在刚刚度过10周年生日之际就被迫踏上了被收购之路。

【案例】

流星谱(三)

太阳神集团是中国第一个系统引进品牌形象识别系统的现代企业,其无形资产一度曾高达26亿元。它的前身是创建于1987年的广东省东莞市黄江保健品厂,生产一种商标名为“万事达”的生物健口服液。1988年8月,黄江保健品厂正式更名,将厂名、商品名和商标名统一为“太阳神”,并推出了其著名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1990年,销售额达2.4亿元,市场份额最高时达63%,创下了迄今无人超越的记录。同时,一批有才华的青年人代替创业元老走上了高层管理岗位。1991年,太阳神进入“中国500家最大利税总额工业企业”之列。

1993年,伴随着太阳神形象的确立,太阳神的销售额达到了13亿元。在这种情况下,太阳神开始了多元化发展,一年内投资了包括石油、房地产、化妆品、计算机、边贸、酒店业在内的20个项目,在新疆、云南、广东和山东相继成立了“经济发展总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收购和投资活动。在短短的2年内,3.4亿元投资差不多都没有回报。1995年12月,太阳神在香港上市,首日上市即跌破招股价。1996年出现首次亏损,亏损额为1100万元。1997年,创始人怀汉新辞去总裁职务,由出身哈佛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王哲身出任总裁,但亏损依然加剧,全年亏损1.59亿元,股价一度下跌到0.09港币,沦为垃圾股。1998年,太阳神的市场销售额持续下降,并无声无息地度过了其10年华诞。一个曾在全中国叫得最响亮和最有市场魅力的品牌,就这样消失了。

3.谁也无法准确确定明天会怎样

纵观全球,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今天很多都已经陨落了。它们不是被兼并,就是已经破产。在1990年至2000年期间,近一半的世界最大企业从原来的500强排名中退出。

在日本和欧洲,所有公司的平均寿命是12.5年。40%的公司不到10年便夭折了,即便是大型公司,也很难维持40年。在美国,平均有62%的公司存活不到5年,寿命超过20年的公司只占公司总数的10%,只有2%的公司能存活50年以上。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今天辉煌不等于明天辉煌,今天落后不等于永远落后。作为一个取得一定成就的企业经营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作为一个身处困境的企业经营者,也不必气馁。

4.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

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企业要正视今天,展望明天。当企业发展受到挫折时,我们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当企业发展比较顺利时,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继续前进。很多企业在解决生存危机以后,纷纷提出“二次创业”的口号。

二次创业问题的提出

例外,也有其出现、成长、发展、衰退、消亡的过程,因为组成企业的各种要素,同样有生命周期现象。例如机器设备,每年都有折旧,使用一定期限后就可能报废。其实,企业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企业的经营者,甚至包括企业的经营思想都有生命周期。由于组成企业的各种要素有生命周期现象,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企业也有一个生命周期。

图1-1 企业生命周期曲线【上百年的行业】

从企业生命周期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如果企业按照原来的发展道路继续前进,将会在经历上升之后,逐渐下降;如果要从一次创业曲线成功走向二次创业曲线,就必须进行彻底的变革。所以,不少企业正是基于对企业生命周期的重视,提出了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即二次创业问题。

企业的可持续性

探讨企业的可持续性,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究竟能否持续发展。百年企业的出现证明了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即企业具有可持续性。

1.

2.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特点

◆持续性,即企业生存的时间比较长。百年企业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经营。

◆成长性,即企业能不断地发展。百年企业不仅生存时间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

◆稳定性,即企业不因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剧烈的变化。百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在某一时期陷入低谷,但总体上是前进的。

3.企业可以持续成长的理论依据

◆企业不是生命体,而是人造物

生命体确实要遵循一些自然法则,例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各种动物的生命也是有限的,这是一个事实。但是,企业本身并不是一个生命体,它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些目标而人为形成的组织。这种组织跟生命体的区别在于它有目的性、自主选择性和适应性。当外部环境变化时,企业可以通过战略的调整主动适应环境。

◆企业的死亡不是必然的

企业死亡是由于其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结构所造成的。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死亡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经营管理不善。所以从理论上分析,企业可以持续发展。

4.企业可以持续成长的事实依据

事实证明一些企业能够历经百年而不衰。在1996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就有203家企业的寿命超过100年,其中44家企业超过150年;8家企业超过200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最老的公司是欧洲最大的木浆和纸业生产公司——瑞典Stora公司,它已经存在700多年了。【上百年的行业】

业,这些企业的存在说明企业是可以没有寿命限制而永存的。

【自检】

通过比较流星企业和百年企业,你认为百年企业之所以经历百年而不衰,流星企业

之所以从辉煌迅速走向衰落,其中的原因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参考答案1-1

【本讲总结】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实现不断发展的基础。

追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企业发展的主题。理论与实践证明企业是可以没有寿命限制而永存的。 企业如何增强自身的发展能力,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需要,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从而不断地发展壮大,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的重点。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讲 环境变化对企业提出的挑战

【本讲重点】

21 世纪与 20 世纪的不同

预测:可能的环境变化

对策:面对变化所需的转变

【上百年的行业】

每一次新的变革都迫使某一行业的所有企业改变战略,以适应变革。

比尔〃盖茨

篇五 上百年的行业
百年企业之路

百年企业之路

吴晓波:大家下午好!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百年企业之路”高峰论坛现在开始,我是主持人吴晓波,很高兴能够来上海为大家主持今天下午的活动。我们今天大家都看到了,高朋满座,来了很多全国各地的著名企业家朋友,我们来讨论怎样打造百年企业。

首先介绍一下今天来到会场的嘉宾和朋友们,他们是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王新奎先生,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长周禹鹏,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长、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先生,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民生人寿董事长谢伯阳,徐汇区人大主任茅明贵,徐汇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李俊民,还有来自企业的朋友们,欢迎大家!

今天讨论的话题是百年企业之路,我现在站在这里想起2001年我主持过中国民营企业百年之路的论坛,当时也有300到500个企业家朋友在一起讨论说怎样可以打造百年企业,这是十年前的事。2001年是中国企业家最自信的时间,因为中国是亚洲金融危机受伤最轻的国家,而且推进了很多重大改革,整个中国外贸经济取得了发展,我们开放了航天行业。比如说对国有企业进行了非常庞大的国有企业改革,使得20多万家国有企业在未来五年内成为了民营企业,更重要的是2001年的时候中国加入了WTO。我记得在十年前的论坛上几乎所有企业界的朋友们认为中国变成工业化国家是不可逆的趋势,大家感觉成为百年企业是触手可及的事情。十年过去了,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高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过去十年我们经历了两次严格的宏观调控,包括现在民营企业家正在面临倒闭、紧缩等很多困境,所以成长是非常脆弱的问题。

我们今天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再度讨论怎样能够把我们的企业做到一百年,这在人的生命 周期里是很难实现的,我想我们有这样的理想再来讨论这样的话题,我想会变得更理性一 点,我想那么多人来到会场实际是对我们命运的再一次讨论。接下来我们进入到论坛第一个环节,首先有请全国政协常委王新奎致辞。

王新奎: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同志们,大家好!

我很高兴参加这次由均瑶集团、吉祥航空举办的“百年企业之路”高峰论坛,在这样的时候举行这样的论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我们在全国工商联开会,一些副主席聚在一起,他们都碰到一个同样的困惑:第一个困惑是自己的身体。到了这个年纪,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创业拼搏,好像自己的健康状况已经难以掌控做得越来越大的企业;第二个困惑是子女,按照老企业发展的路走下去,自己的子女有的是不愿意接班,有的是接不了班,怎么办呢?所以如果这个企业经营搞了一辈子,把自己身体搞坏了,子女又接不了班,或者不肯接班,怎么办呢?第三个困惑:和国家的经济一样,企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面临着一个转型期,怎么转型?谁都知道这条路是走不下去的,但是怎么转型呢?所以我觉得百年企业之路既是一个企业家本身自己面临的挑战,也同时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所面临的一个挑战。

大家知道,今年下半年我们将要纪念中国加入WTO十周年。其实我告诉大家,中国整个贸易体制在1985年就开始了,2001年加入WTO仅仅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在当前大家关注的是全球金融危机以及中国的崛起,但是大家很少关注经济全球化的下一轮发展趋势是什么。在前一轮经济全球化过程当中,中国所谓建立起来的国际竞争比较优势在下一轮全球化新的发展过程中,这种优势是不是会逆转?其实这个问题和我们民营企业所碰到的问题是一样的,所以我想均瑶集团,特别是均金、均豪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提出百年企业之路的

命题,请大家讨论,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

当然,百年企业之路从一个什么角度来讨论呢?不是说这个企业要维持一百年,或者说你对这个企业的掌控要维持一百年,不是这个意思。是不是我们能够开辟一条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能够健康、顺利、蓬勃发展的百年之路呢?我想这个问题都是大家希望通过这次论坛来加以讨论,并希望找到一个答案的。首先我祝“百年企业之路”高峰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均瑶集团、吉祥航空今年是他们成立20周年和5周年,站在新的起点上,把握新的机遇,书写新的篇章,更祝广大民营企业发挥优势、转型升级,为我们国家整个经济转型带来新的闪光点和增长点。

最后,祝在座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事业兴旺,谢谢大家!

吴晓波:王主席为我们今天百年企业之路进行了破路,下面有请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周禹鹏。

周禹鹏: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应邀参加由均瑶集团和吉祥航空联合举办的“百年企业之路”高峰论坛,我感到很高兴。均瑶集团是我联合会的重要成员之一,均金、均豪也都是我认识多年的好朋友。值此论坛举办和均瑶集团创办20周年、吉祥航空开航5周年之际我代表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表示热烈祝贺,并衷心祝愿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从事政治工作20多年来曾参加过多次论坛,但我内心对参加本次论坛仍充满着期待,一是因为这次论坛的主题吸引我,论坛邀请函上写道:探索中国企业百年成长之路,共商企业传承创新之道。这个主题定得好,好就好在富有远见。我到联合会工作以来,走访了近百家企业,从涉及的领域来说也远比我当年担任副市长期间分管的范围要宽广。在走访的过程中,我经常听到民营企业家介绍说一百年后要使自己的企业成为一个怎样的企业,有这样的打算和梦想。但是如实说,这样的打算和梦想我们国有企业的老总却很少团结。我想这恐怕就是民营企业的活力和生命力的所在,本次论坛的主题也证明了这一点。我对参加本次论坛充满期待的第二点原因,是邀请函上的另外两句话,激起了我很大的兴趣:明道取势,基业常青。所我看来所谓明道是指要看清发展的大势,也就是说企业家要有大局观,有远见卓识,我认为识时务者为俊杰,只有认清大势,这样才能使企业的基业万年常青。

今天我们民营企业面临的大势或者大局是怎样的呢?我个人认为有这样三个基本点。第一,国际经济形势极其动荡复杂,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当前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我们自己。第二,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已成为重中之重,对各位来说可以说正是大有可为,大展宏图的好时机。第三,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是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服务外包是市场细分化的必然结果,取胜之道是专业化、规模化。 对于参加本次论坛充满期待的第三点原因,今天在座中国的企业家,柳先生、马总都是成功人士,从你们身上可以使我学到许多新鲜的东西,能使我进一步开阔眼界、开拓思路、增长才干。

下面我围绕本次论坛的主题简要讲几点个人的粗浅建议,以李鸿章的洋务运动为发展,中国近代民营企业走过了150多年艰难曲折的历程,总结其间经验教训,除了政治方面的原因之外,大凡成功者我觉得有这样几个基本的东西,值得我们今天的企业家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第一,诚信乃企业立身之本。虽然在西方社会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欺骗、讹诈、盘剥使资本家发家致富通用的手段,也正是这个原因,马克思深刻指出,资本的每个毛孔都堆着

血和肮脏的东西,但是从企业发展的长远看,凡是一贯靠制假售假搞企业的,没有一个能成功,没有一个不倒台的。召回制度之所以在现代西方国家和在我国同样受到高度重视,正是从一个方面证明了诚信是企业的生命这一真理。

第二,质量乃企业生存之本。一个企业的生命周期往往取决于他的产品或者服务质量的高低,可口可乐的基本配方一百多年没有变过,但他的市场却是与时俱进,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缩小,其原因就在于这100多年来他的品质始终如一,没有质量保证的所谓创新产品都只能是昙花一现,不可能长久,这样的例子也举不胜举。

第三,创新乃企业发展之本。时代是发展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是与时俱进的,需求就是市场,只有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企业才能不断做大做强。这一年多来,我到企业调研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市场和商机就在寻找和满足人们的需求之中,只要以人们的需求为目标,企业就能找到无限的商机,在政府大力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今天尤其如此。

第四,人才乃企业创新之本。现在人们常说: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觉得这是对市场经济很深刻的总结,毛主席说人才是最宝贵的,这是人类历史上万世万物相比较来说的。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一道理也有其特殊之处,因为没有进一步指出怎样素质的人才才是第一和最宝贵的,事实上只有掌握了高科技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在如今世界上才是第一可宝贵的。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战略家就深刻认识到一个钱学森顶得上美军5个师,说得正是这个道理。

第五,气度、心胸乃企业凝聚之本。一个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有没有凝聚力,在许多时候和情况下起决定性作用不是薪金、酬劳,还是企业家的气度、心胸,做老板的胸襟开阔,能容得下人,听得见不同意见,这个企业就有凝聚力,各方人才就会纷至沓来。反之,有了人,也会失去。

以上所说的五个之本,只是本人的一孔之见,肯定记不完整,也不完全准确,只是为了抛砖引玉,如果各位感觉有点道理,我就感觉十分荣幸之至了。

最后,我再次祝愿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愿在座的各位事业有成,创百年佳绩,祝各位家庭幸福,书和谐华章,谢谢!

吴晓波:谢谢周会长从五个基本的角度分享了如何打造百年企业的心得。

接下来有请中国企业界的旗帜性任务,从1984年创业,把企业带到了500强,下面有请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先生。

柳传志: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均瑶集团是一个大的集团,但是均豪给我出的题目是联想怎么做一个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

家族企业有特殊的优势,就是因为家族企业是有真正的主人,有自己的事业,有长远发展下去的基因,当然,家族企业也有他先天的劣势,不好的话容易失败。而对于国企来说,要进行产权机制改造的根本原因如果不改造就变成没有实体主人的企业,这是非常不利的。

我想谈谈联想本身,我们怎么从一个国企逐渐改变成我们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真正的企业没有家族,但是我们希望像家族企业一样能够带着相同的基因。看一下我们产权结构的改革过程,在1984年的时候中国科学院筹资了20万元人民币发展联想,因此是百分之百的国企,到了2001年的时候,经过了长期的努力,联想第一次展示成功,科学院的领导非常开明,在93年的时候由于不能谈到股权问题,股权当时是由国家管的,他给了联想管理层利润的35%作为奖励,我们把这个奖励的钱存起来,存到2001年进行了改制,就形

成了这样的结构。这个做法当时打破先例,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一个规章制度说,我们现在的国企都是从小到大的时候给你股份,我们有了相当大产权怎么突破呢?我们当时由财政部、科学院、科技部、北京市以联席会议纪要的方式进行改革,我们是拿着真金白银卖下来的,所以不存在任何流失的问题。

这一改不要紧,对联想有根本的影响,如果没有这种改制和我创业的同事人家没有犯任何的错误,到了退休以前应该一直做领导岗位,实际上我们都是科学院的人,当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时候更换了。如果没有这种产权机制的改革,于情于理都说不出口,因为当年80年代的日子极其艰苦,在企业最好的时候让人家下来,说不过去。有了产权机制,就说我们都是园丁,创办的时候很辛苦,种下的果树第一筐苹果放在这里,让给年轻的人,于是两个年轻人就可以工作,这对企业的发展很重要。另外,由于我们有安全的机制保证,所以下面可以开展新的战略部署,在2001年以后我们企业的业务形式变成这样的,不仅仅是联想集团只做电脑的,形成这样的结构。联想集团是84年成立的,这是联想控股的第一个企业,在2001年的时候分拆出来神州数码,这是代理分销、系统继承的业务,现在也是在行业里排在最前面的企业。同时那一年,我们做了很重要的事,由于我们对高科技企业的认识,我们成立了第一个风险公司,叫联想公司,还成立一家房地产公司——融科智地,到了03年由于有了经验就做了第一个PE,叫弘毅投资,这些基本都是排在最前面的。

这里有三点是和今天话题有关的,也是企业成功的主要因素。第一,刚才周会长讲得非常好,人才是很重要的,但是一个企业里面领军的第一把手就格外重要,如果你真的有能力可以选拔好、培养好第一把手,这个企业成功就占了非常大的机会,我们有这个能力培养、选拔在某个行业里面的领军人物。第二点更重要,这个领军人让他怎么干,他给你当仆人是一回事,当主人是另外一回事,科学院给我们35%不就是当主人吗?我们就是以主人的心态在这里做事。像融科智地,我们给了他20亿的资本做房地产,在登记的时候注册资本只是2亿元,其它以借款给的,为了日后他们成为主人更方便一些,现在他们的骨干员工就买得起了,他们就能够真正成为主人,所以能不能成为主人这是特别重要的一条因素。第三点,企业本身的品牌,本身管理的积累,企业文化等等,这对所有企业都有共同的帮助。

在09年的时候,这是联想控股,联想本身是联想集团下面子公司的产品,下面介绍联想控股,控股本身又有了新的挑战,联想控股的业务是这样的,我们把它定义为战略标准,在2014年到2016年在香港整体上市,不能在A股上市的原因是不能子母公司整体上市,和复星的情况差不多。业务特点就是三条:除了投资IT、地产业以外,要有若干新的核心资产。人家问联想的产品是什么呢?我们的产品就是好公司,要分布在若干个领域,有了两年多的时间,现在心里很有底了,认为可以做得出来,在若干个产业形成核心资产。对做投资人来说,投下去是要退出的,赚钱了再投别的,所以核心资产投入是投进去以后不退出,这是我们自己的核心资产,像联想集团一样是我们自己的东西。

【上百年的行业】

在做这个事情以前,我们特别要注意做了一件事,如果不把这件事做好肯定不敢往下做,就是产权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这是刚才大家看到的中国科学院占了65%,员工持股占了35%,如果还是这样,不敢做刚才的事。做前面的事要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国家占65%,即使领导再信任,我们也不敢做,因为我还有退出问题,所以一定要把产权结构进行调整。因为科学院很信任,特别注意我们这样的企业社会化,于是就把65%的股份卖给了一家泛海的民营企业,这个时候就变成了完整的股份制公司,但还没有达到我的目的,为什么呢?为什么要上市呢?是两件事,刚才讲到要办若干个核心资产去投资,仅仅用我们投资赚来

的钱不够,要募集资金,这是上市第一个要务。第二个要务,要企业有真正的主人,因为过去35%的股权在员工持股,就是老的超级员工中也分完了,新的联想控股领导人实际又是没有公司股权,怎么能让公司不断有股权呢?将来我们退下来,使得让人家做事,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于是又把股权再做一步,持股会根据法律上讲是不行的,我们改制为公司,叫联持志远,由中国泛海当年卖出一部分,把这两部分的股份卖给新的管理层,但是要跟中国泛海参考,前面要有人借我钱,其实借钱很方便。这样完了以后,这个时候公司本身就有了真正的,下面的子公司一定在做以前谈好你们将来有什么,不仅仅是物质的舞台,精神的舞台全是你们的,这样他们会非常高兴做事情,我相信事情也会做得好。刚才周会长讲得挺对,确实一个高层管理人员要有开阔的心胸,别把事都放在自己的身上。 最后说个反面的例子,大家注意到最近惠普又把最新的CEO辞职了,这是太大的笑话,惠普是我们非常尊敬的企业,因为我跟惠普学艺,我们先跟惠普做代理,学习他们的管理,什么叫市场,什么叫渠道,什么叫财务等等,惠普的文化也非常好。但是到后来惠普原有创始人子女把股份全卖了以后,惠普的董事会就是董事,他的董事就全变了独立董事,所有独立董事的特点就是和企业的利益没有任何物质的关系,他们看住了管理层,不让他们侵犯股民的利益,但是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对企业本身是不是能够发展下去和自己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惠普第一次调换CEO是他花了300亿美元买了康柏,我们买IBM是12美元,最近又换了一个,成为了这个行业换得最快的一家。在两年以前,董事会反复讨论,为了捍卫公司的纯洁性,赔了他4000万美元,于是再难找到这样的CEO,就找到了SAP的CEO,这个CEO之后没有找到卖家就宣布惠普不做PC了。这样谁买呢?现在的PC明显向平板电脑前进的时候,原有旧的业务肯定会受到巨大冲击,他们坚决不卖给联想和宏基,后来记者问我,我回答的时候说了不太恭谨的话,他说不愿意嫁还要考虑男方要不要娶她。关键问题董事会的人是不是把自己当主人,真的当主人会这么做吗?要想做到百年老店的话,首先主人要当好,然后才能做好。

我说完了,谢谢大家!

吴晓波:谢谢柳总,其实柳总从开始讲到最后都是讲人,如果84年没有柳总负责任的态度,一次又一次的股权改革就会走到今天。开始的时候也在交流,今年年底联想电脑会成为全球第二大,很快就会超过惠普了。

接下来这位来自香港,是1888年办企业,这个企业传到第四代,我们有请李锦记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惠森。

李惠森:各位嘉宾,下午好!

首先要祝贺均瑶集团创业20周年,在这里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李锦记第四代里最年轻的一位,我是出生在香港,在12岁的时候离开了香港,去了美国,我现在有一些香港的广东话口音,所以我的普通话不是最好的,所以有什么听不懂的可以举手。

在1888年,我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在一个很好的机会发明了一个好油,到今年已经有123年了。现在李锦记家族有26位成员。太爷发明了蚝油,他叫李锦记,他的三儿子,我的爷爷是第三个。1986年我爸爸和他弟弟在投资方面有不同意见,接下来就是我爸爸和第四代传承了。

我们看过去一百多年发生的事件,如果我们为未来计划历史是计划不出来的,我们十年前开始想这个家族企业怎么延续下去。我们建立了一个企业家族的模式,核心是放在企业,现在很多家族企业花很多时间经营企业,我们花很多时间去经营这个家庭。很多方面的事

篇六 上百年的行业
未来百年中国最具发展的产业蓝图规划

篇七 上百年的行业
百年人寿公司介绍与企业文化29页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830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