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种植方法

| 经济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经济师考试】

篇一 蘑菇种植方法
蘑菇种植新技术:浙江嘉善姚庄创新方法种蘑菇

  (主持人)浙江省嘉善县姚庄镇的菇农利用本地资源,结合自身实际,就地取材,在省工省成本的情况下,得到了更高的效益。节本增效不仅让菇农有所收获,也带动了循环经济链条上的其它环节,给当地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请看《科技苑》:创新手段种蘑菇
  
  浙江省嘉善县姚庄镇的农户从60年代就开始种植蘑菇,悠久的栽培历史让菇农积累了不少的种植经验,模式尤其是近几年姚庄镇种蘑菇更是发生了大变化,可让人不解的是,当地的种植规模是越来越大,可蘑菇棚里长蘑菇的栽培床却是越种越小。
  (采访)曹引根:本来这个床架就是还要宽一米五零的,现在和这个比起来就是差距在什么地方,这个就是常见的就是一米二零左右。
  曹引根和当地菇农种的都是双孢菇,这些长蘑菇的栽培床,宽度由一米五减到了一米二,面积小了,这长蘑菇的地儿自然比过去少了,那蘑菇产量还能有保证吗?
  (采访)曹引根:传统那个模式的菇长得比这个还要稀一点。
  (采访)顾小弟:原来的,我们的模式是面积大,就是不能高产。
  过去不少菇农之所以建一张大面积的栽培床,就是为了要产量,可偏偏事与愿违。
  (采访)顾小弟:我们原来的就一米五左右的就是菇出在两边,两边相当多,中间比较稀、比较少。
  曹引根也发现,这蘑菇都爱集中在床边上长,床中间的蘑菇出的很少,有很多菇还没来得及出就已经死掉了。
  (采访)曹引根:菌丝它死掉以后,这个菌丝黄的,刚刚死掉这个它是和一样的萎缩了,就是它慢慢的慢慢的变萎缩了,没有了。
  出菇的好坏关键是看有没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温湿度条件适合,菌丝体成熟后就会发育成子实体,也就是这些长出来的蘑菇。条件一旦不具备,菌丝长不好或提前死掉,就会造成出菇困难或不出菇的情况,即便出了菇,菇体也会变色发黄,品质下降。
  可栽培“床”的大小怎么也和出菇好坏扯上了关系。
  (采访)顾小弟:我们这个菇床,太宽了以后通风不足,氧气就是不足的话,中间容易要就是这个料,就是这个菌丝要死掉,死掉就出不出菇来,所以那个产量不高。
  蘑菇和人一样,生长的时候需要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尤其是菌丝生长的阶段,更离不开充足的氧气。可过大的栽培床,导致中间密集的菌丝很难吸入充足的氧气,所以栽培床中部的菌丝和蘑菇不是长不好就是会死掉。
  三年前,曹引根和当地菇农在专家的指导下,对大棚里的栽培床进行了改进。
  (采访)顾小弟:那么现在我们这个窄了,就是通风比较足,在中间等边上的菇都是一样的,死菇也少所以产量都拿出来。
  曹引根和当地菇农在把床变窄的同时,曾经固定床架的铁丝也有了替代品。
  (采访)曹引根:现在我们用了尼龙绳以后牢固的固定性一样的,那么减低了我们农户的成本,就比方我自己搞的,成本要降低3/1主要就是。
  因为床的面积小了,八层的床架和以往比负重小了不少,所以只要用尼龙绳就能固定的很结实。通过改造床架不光省了菇农的成本,大家采起蘑菇来也比以前要省事多了。
  (采访)菇农:中间一块,

[1] [2] [3] [4] [5] 下一页

篇二 蘑菇种植方法
蘑菇种植流程

蘑菇种植流程

1堆肥:免加温发酵技术工艺流程:

稻草预温—— 建堆(加肥、加发酵剂) 一翻,二翻,三翻 ( 加石灰和石膏) 四翻,上料铺床, 发酵程式(天数)分别为 5d、 4d、 4d、3d, 总计 20~ 22d。 在生产实践中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 1)堆料不宜过高, 最好是 80cm 左右为宜。( 2)打好料堆孔。( 3) 覆盖物选择。 覆盖物以透气保温的草帘或麻袋为好, 特别是秋后较多地区如不加覆盖物很容易因物料表面水分蒸发而导致料堆表层缺水而造成有益微生物分布不到而处理不周。最好是建堆, 打孔后在离料 5~10cm 做一小塑料拱棚, 顺着料堆长的两面一定要压实, 仅在拱棚的两头留一小通风孔, 这样即可形成保温、 保湿、 通风的小环境。升温阶段, 在 57~60℃高温下维持 6~8h,。控温阶段。48~52℃并维持 4~6d,

1.1预堆:先将麦秸用清水充分浸湿后捞出,堆成一个宽2-2.5米、高1.3-1.5米、长度不限的大堆,预堆2-3天。同时将牛粪加入适量的水调湿后碾碎堆起备用。

1.2建堆:先在料场上铺一层厚15-20厘米、宽1.8-2米、长度不限的麦秸,然后撒上一层3-4厘米厚的牛粪,再按上述的准备量按比例撒入磷肥和尿素,依次逐层堆高到1.3-1.5米。但从第二层开始要适量加水,而且每层麦秸铺上后均要踏实。

1.3翻堆:翻堆一般应进行4次。在建堆后6-7天进行第一次翻堆,同时加入石膏粉和石灰粉。此后每隔5-6天、4-5天、3-4天各翻堆一次。每次翻堆应注意上下、里外对调位置,堆起后要加盖草帘或塑料膜,防止料堆直接受日晒、雨淋。

1.4发酵标准。堆制全过程大约需25天。发酵应达到如下标准:培养料的水分控制在65-70%(手紧握麦秸有水滴浸出而不下落),外观呈深咖啡色,无粪臭和氨气味,麦秸平扁柔软易折断,草粪混合均匀,松散,细碎,无结块。

2进棚播种。先在棚内菇床上铺一层3厘米厚的新鲜麦秸,再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地铺到菇床上,料层厚15-20厘米。然后按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10克加甲醛20毫升的量熏蒸消毒,24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当料温降到28℃以下时即可播种,每平方米用500毫升瓶装的自制量菌种一瓶。将菌种均匀地撒在料面上,轻轻压实打平,使菌种沉入料内2厘米左右为宜。

3播后覆土。播种后3天内适当关闭门窗,保持空气湿度在80%左右,以促使菌种萌发。注意棚内温度不能超过30℃,否则应在夜间适当通风降温。播种后15天左右,当菌丝基本长满料层时进行覆土。覆土方法:选择吸水性好,具有团粒结构、孔隙多、湿不粘、干不散的土壤为佳,每100平方米菇床约需2.5立方米的土,土内拌入占总量1.5-2%的石灰粉,然后再用5%的甲醛水溶液将土湿透。待土壤手抓不粘、抓起成团、落地就散时进行覆盖,覆土厚度为2.5-3.5厘米。【蘑菇种植方法】

4覆土后的管理。覆土后调节水分,使土层含水量保持在20%左右。覆土后的空间湿度应保持在80-90%,温度在13-20℃之间(最佳温度为15-18℃)。应视土层干湿状况适时喷水,严格控制温湿度。

5适时采收。当双孢菇长到直径2-4厘米时应及时采收,若采收过晚会使品质变劣,并且抑制下批小菇的生长。采摘时,用手指捏住菇盖,轻轻转动采下,用小刀切去带泥根部,注意切口要平整。采收后在空穴处及时补土填平,并喷施一次1%的葡萄糖。

篇三 蘑菇种植方法
蘑菇种植过程的一些技术

【蘑菇种植方法】 【蘑菇种植方法】

篇四 蘑菇种植方法
白蘑菇种植技术

【蘑菇种植方法】

篇五 蘑菇种植方法
蘑菇的栽培技术

蘑菇的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了蘑菇的栽培技术,为大力发展蘑菇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蘑菇、栽培技术、防治

蘑菇也叫双孢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其他营养成分,被誉为“人类健康食品”。现将蘑菇栽培的技术介绍如下。

1蘑菇培养料的配制【蘑菇种植方法】

(1)粪草培养料。稻草50%、家畜粪(干重计)45%、过磷酸钙1%、碳酸钙2%、石灰2%。每500kg培养料加菇霉灵杀菌剂0.25kg。

(2)半合成培养料。稻草60%、家畜粪(干重计)36%、过磷酸钙1%、石膏1%、石灰2%。每500kg培养料加菇霉灵杀菌剂0.25kg。

(3)无粪合成培养料。稻草88%、麸皮或米糠8%、过磷酸钙2%、石灰2%。每500kg培养料加浙江庆元科达食用菌公司生产的菇力宝丰产灵1kg,菇霉灵杀菌剂0.25kg。

2培养料的堆制

2.1堆制前的准备工作

堆料前1~2d,要把稻草切成30cm左右长预湿,让其充分吸水。使用的各种畜粪和磷肥,经混合均匀后,单独预湿堆积。原材料预湿含水量一般为60%~65%。建堆后,在每一次翻堆时,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喷淋补充。

2.2堆制过程

篇六 蘑菇种植方法
蘑菇种植技术

大棚蘑菇栽培技术要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慢慢懂得克服不利环境带来的影响。在蘑菇栽培技术上逐渐引进了大棚栽培技术,利用大棚栽培蘑菇操作方便,大棚保温性好,秋菇结束迟,冬季可少量出菇,春菇出得早,易获得蘑菇高产,每平方米产量可达9公斤以上,亩收入达万元左右,掌握好大棚蘑菇栽培技术,那么它将是一个很好的致富途径。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以下大棚蘑菇栽培技术。   大棚蘑菇栽培技术之堆料发酵   1、室外前发酵:建堆前2天,将稻草切成2段,进行预湿,边翻边浇水,稻草堆积不宜太厚,中间、下部要湿透。建堆前3~4天,将配方中的料(除石灰、尿素)进行顶堆,湿度控制在55%左右,中间翻1次堆。建堆前1天,在混合料上喷0.5%敌敌畏液,然后覆膜12~24小时。建堆按常规,翻堆间隔时间按5、4、3天进行,翻堆时加入尿素、石灰。含水量掌握在65%~70%,ph值7.5~8。   2、室内后发酵:把料抖松后,用翻斗车搬运至床架上(架底层不放),用煤炉或柴油桶蒸汽炉加温,当料温升到60~62℃,保持6~8小时;适当通气,待料温降至48~52℃时维持4~5天。后发酵结束,料呈深咖啡色,很柔软,稻草有弹性,手捏不粘手,无氨味,有较浓香味.并有大量放线菌产生,料含水量在65%,ph值7.2~7.5。   大棚蘑菇栽培技术之翻格及播种   在翻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控制好温度,待料温降至28℃及时翻格,料厚18~20厘米,上层可稍薄些,整平床面。用麦粒种撒播,用种量1瓶/平方米,轻拍让菌种与料充分接触,两边靠门口的地方盖上湿报纸,要想掌握好大棚蘑菇栽培技术,那么这一环节十分重要。   大棚蘑菇栽培技术之播后管理及覆土   播种后调节好棚内空气与湿度,使之适应蘑菇的生长。7~10天菌丝基本封面,此后可加大通风,昼夜开门。一般播后20天菌丝发到底。   覆土材料为砻糠混合土,覆土前10天,每111平方米准备3500~4000公斤泥,泥糠比例1∶24,干砻糠100~170公斤、石灰50公斤。按比例把砻糠、石灰撒在空地上,然后用中型拖拉机打碎,颗粒比大豆大一点,过筛,堆垄后用甲醛消毒。覆土厚3.5~4厘米,覆好后随即喷水调湿至饱和状态要想掌握好大棚蘑菇栽培技术就必须控制好棚内的温度以及覆土的厚度,这样可以保证蘑菇的质量。 双子包蘑菇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双子包蘑菇是我国目前最大宗的出口创汇食用菌,主产区在福建、上海、湖南、广西等省。目前正值春菇管理阶段,现简单介绍此阶段的一些管理技术要点:   春菇管理 春菇

约占总产量的30%。3月中旬以后,气温逐 渐回升,待稳定在10℃以上时,可逐步调足土层水分,以满足山菇需要。调水时,先喷PH8-9的石灰水上清液,在气温15℃以下时,可结合喷施追肥。约在4月份,气温达15-25℃,是春菇大量发生的时期,应增加喷水量。5月份的气温常在25℃以上,水分蒸发量大,春菇也即将结束,土层含水量可提至最高限度,每平方米菌床每天喷水量约0.5公斤,争取时间采到最后一批菇。   春菇调水的总原则是:3月稳,4月准,5月狠。春天温度不稳定,喷水与通风应注意躲避寒流和干热风的袭击,以免发生大量死菇。并时常喷石灰水,及时调节不断下降的酸碱度。   采后处理 蘑菇常在现蕾后的5-7天采收,气温低时可在现蕾后8-10天采收。在湖南等南方地区,秋冬可采收2-3批,第一潮菇质量最好,产量最多。2月份休床后春天还可收4-5批菇。目前国内栽培的蘑菇品种多在13-20℃温度范围出菇,以16-18℃出菇整齐、质量好。蘑菇要求在子实体菌膜未破时采收,菌膜破后为开伞菇。开伞菇质次价低,且销路不广。采收的蘑菇去柄、分级后及时运往工厂加工或鲜销。运输包装应加软物衬垫,防止挤压和碰伤。目前蘑菇加工主要是加工成罐头,其次是盐渍加工成盐水蘑菇或切片烘干。   技术关键 我国的蘑菇单产低。克服办法是:一是通过食用菌科研工作者的努力,选育优质高产菌株;二是引进国外优质高产菌株。目前生产上常采用Ag2796菌株,同时推广二次发酵和泥炭土为覆土材料及施用增产济等丰产措施。   病虫害时蘑菇栽培中的一个国际性问题,严重影响蘑菇的产量与质量,必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主要防治措施有"菇房规范化,且环境整洁;培养料碳氮比合理,推行二次发酵技术;选用纯净无杂、生活力强的高产菌株,适时播种;土粒经太阳暴晒或用800倍多菌灵处理后再覆土;处理好菇房温、湿、气之间矛盾;及时认真地清除菇床上的病虫、死菇、菇脚等病(虫)源;病虫害严重的菇房或闲架要轮换或淘汰。 平菇从小到大有哪几种形态? 平菇子实体从小到大依次有瘤状突起、桑椹状原基、珊瑚状菇蕾、扇贝状平菇、成熟平菇等4~5种形态。 (1)瘤状突起 菌丝体培养30天左右,培养料表面出现黄色水珠,气生菌丝由白转暗,部分料面出现瘤状突起,即所谓平菇原基。 (2)桑椹状原基 瘤状原基进一步生长发育,在料面出现成堆的小米粒状白色菌蕾,貌似桑椹。某些单生(散生)平菇(凤尾菇)并不形成桑椹状原基,而是从瘤状原基直

接长成珊瑚状菇蕾。 (3)珊瑚状菇蕾 桑椹状原基经过一定时间后,每一个小突起 逐渐伸长、变粗(中间膨大),成为幼小菌柄。丛生菌柄好似一片珊瑚,故称为珊瑚状菇蕾。其中只有少数菇蕾可以长成平菇,其余菇蕾将很快萎缩。 (4)扇贝状平菇 部分珊瑚状菇蕾进一步生长发育,逐渐形成具有菌柄、菌盖和菌褶的扇贝状幼嫩平菇。 (5)成熟平菇 扇贝状幼嫩平菇迅速长大,菌盖边缘由内卷到平展,开始弹射孢子,即为可以采食的成熟平菇。 条件适宜时,从瘤状突起长成可以采食的成熟平菇,需10天左右。 双孢菇栽培技术 什么是双孢菇? 双孢菇简称蘑菇,又称白蘑菇,洋蘑菇。子实体是由菌盖,菌柄,菌褶,菌幕,菌环五部分组成。菌盖色白柔嫩,是主要使用部分。菌盖下面的菌褶,初为白色,后成粉红色,开伞后变为褐色,每片菌褶两侧生有许多肉眼看不到棒状担子,每个担子顶端有两个袍子,所以叫双孢菇。 双孢菇生产流程是什么? 1麦秸预湿2加鸡粪等辅料进行发酵3培养料上菇床4培养料进行二次发酵5播种6养菌7覆土8出菇9采菇 双孢菇栽培中对温度和湿度有什么要求? 双孢菇菌丝体生长温度为5~30℃,16℃一下生长缓慢,最适温度为22~26℃。菇体发生,生长适宜温度为16~22℃,此条件下菇体组织致密,质量好,不宜开伞。温度差刺激是蘑菇原基发生的重要条件,菇体生长过程中需要恒温。 双孢菇菌丝生长和需要培养料含水量为65%~68%即紧握一把料,手指间有水浸出并滴下一滴,空气湿度为85%~90%。子实体生长需覆土的含水量为17%~20%,即手握一把土城团,落地即散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 双孢菇栽培中对空气有什么要求? 蘑菇为喜氧性真菌,但在菌丝生长中,菇房不需要较大通风,子实体的形成与生长阶段需充足的氧气。 双孢菇栽培中对光照有什么要求? 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生长不需要光线,在黑暗的条件下子实体洁白而柔嫩。 栽培双孢菇培养料的成分有哪些? 1 麦草1000-2000千克,尿素10~18千克,普钙30千克,石灰粉45千克,湿鸡粪3~4方 2.稻草3000千克,尿素5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石灰50千克,石膏60千克 3. 稻草3000千克,菜饼200千克,尿素20千克,硫胺5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石灰50千克,石膏25千克。 栽培双孢菇培养料怎样进行前发酵? 建堆前3d,先把麦秸预湿,同时加入2%石灰,然后选上述配方中的一种,按比例配好,水分要求1.1%~1.4%之间,然后一层粪一层草,建起草堆。湿鸡粪要打成糊状并将尿素拌入,要求无粪块【蘑菇种植方法】

出现。建堆宽2米,高为1.5~1.8米,长不限,水分要求73%75%,堆场要求排水良好, 以后每隔4D翻一次,共翻次即可 栽培双孢菇培养料怎样进行后发酵? 把经过室外前发酵的培养料搬运至室内,通过人工控温和控气,使培养料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消毒和发酵,成为适合双孢菇生长的培养基质,这一过程称为后发酵也叫二次发酵,这次发酵时,要把前次发酵好的培养料,用塑料布覆盖起来。然后控制温度在50~60℃,4~7D,后发酵即完成。 双孢菇栽培中的二次发酵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1 进料与堆床。前发酵第三次翻堆后,温度达70度左右时进料,堆型尽量高,四周堆边要平直。 2.加温。进料后 密闭菇房,6~8h后加温。控温57~60℃,6~8d,然后48~52℃,5~7d,室温不能低于45℃。注意通气房缺氧。 3调节培养料温度。蒸汽加热的室外前发酵时培养料可偏干些,含水量62%~65%,煤炉加温的,可在发酵后喷石灰清水。 二次发酵结束后培养料的标准是什么? 色深咖啡色,柔软。柴草有弹性,手握料时,粪不粘手,有香味i,有大量白色放线菌和浅灰色嗜温霉菌。含水量65%,ph值7.2,无病虫杂菌。 栽培双孢菇什么时候进行播种? 把发酵好的培养料,带进预先选好的栽培场所。调料的厚度为20cm左右,等温度降下至30℃以下后,就可以播种。播种后控温24~26℃,湿度70%,一般发菌一周左右,菌丝能长满培养料的一半,周后就可以长满培养料的2/3,这时我们就可以覆土。 双孢菇覆土材料怎么选择?怎样配置? 选用地表20~30cm,一周后再覆细土。随后将土调湿,使含水量达到17%~20%,以备出菇。 栽培双孢菇怎样进行出菇管理? 温差刺激时蘑菇原基发生的重要条件,覆土15d左右,就有原基形成,这时要重喷一次水。随后要经常向喷空间维持水,以保持空间湿度在85%~95% 栽培双孢菇怎样进行采收? 待菇盖长到直径2—4cm时要进行采收,每个生育期可长6—8潮菇,生物转化率在70%~90%,每潮菇采完后,都要进行清床,及时清理料面上的死菇及采菇残留物,并把采菇留下的孔洞用吃消过毒的覆土补平。 固、液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不加凝固剂,不保留固态物,多用化合物或固态物的煮汁制成。在这种培养基中,菌丝生长快速,而且可以根据培养菌丝体的需要中途补充养分及调节酸碱度,最适合工业发酵用。如葡萄糖20g,氯化钙0.1g,蛋白胨2g,维生素b1 0.1g,磷酸二氢钾0.5g,硫酸镁0.5g,水1000ml。适合侧耳的菌丝培养。 固体培养基加入凝固剂或固态物质制

成的培养基,有较稳定的形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琼脂培养基。①斜 面培养基。这种培养基可以增大菌丝的扩展面,可以观察菌丝体的生长状态。但由于培养基浅薄,易失水,故保存菌种的时间不长。②直管琼脂培养基。这种培养基不摆斜面,基质深厚,保持养分,保水性好,适合菌种收藏食用。 (2) 草料、麦粒、棉籽壳、木屑、甘蔗渣等固形物配制的培养基。 (3) 种木培养基。把树木或木材制成1.2—1.5cm长、1.5—2cm粗的木段,或圆柱状、或契状、或圆饼状拌入木屑、麸皮制成。接种时取木段种介入段木或袋料中。 栽培平菇培养料的配方及操作技术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平菇生产,是一条致富快的门路,使用农作物副产品栽培平菇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现将多种培养料栽培平姑的配方及操作技术简介如下:   一、玉米芯:玉米芯50公斤、石膏500克、过磷酸钙500克、多菌灵50克。先把晒(烘)干的玉米芯粉研成豆粒大小状,然后拌入石膏、过磷酸钙和多菌灵,调节含水量达58-62%为宜。最好覆盖薄膜闷一夜再播菌种。   二、花生壳:花生壳78%、米糠(或麦麸)20%、白糖1%、石膏1%。把花生壳切成1厘米长或将花生壳粉碎,然后拌入米糠(或麦麸)、石膏,调水后加入白糖。调水量以手握料指缝滴1-2滴水为度。   三、废纸:废纸89%、糠(或麦麸)10%、石灰0.9%、多菌灵0.1%。把切碎的废纸放入沸水中浸泡半小时后捞出沥干,再拌入糠(或麦麸)石灰和多菌灵即可。   四、麦草:把麦秆碾碎后切成3厘米-5厘米长的小段,放入沸水中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控制含水量在60%左右即可播菌种。麦草用量视生产量而定。   五、稻草:稻草89%、米糠10%、石膏1%。将稻草切成15厘米左右小段,放入0.5%的石灰水中浸泡24小时-48小时,再用清水冲洗,使pH值降到7-8.5,沥干水分,拌入新鲜米糠和石膏,最后使含水量达到65%左右则可播种。   六、酒糟:酒糟88%、稻草或麦草粉10%、石膏1%、石灰1%、0.1%多菌灵,把各种料混合拌匀,调水到60%为宜。      七、锯木屑:锯木屑78%、米糠(或麦麸)20%、白糖1%、石膏1%。先将锯木屑(最好是阔叶树的锯木屑)、米糠、石膏粉混匀,再拌入白糖水,调节含水量至60%左右即可。   八、甜菜渣:甜菜渣88%、米糠(或麦麸)10%、石膏1%、过磷酸钙1%。将甜菜渣(鲜、干均可)与米糠、石膏、过磷酸钙拌匀,调水到60%为佳。   九、豆渣:豆渣70%、棉籽壳(或稻草)30%。用800倍的敌敌畏和多菌灵液拌料。将干豆渣与棉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834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