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农户存在问题

| 经济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经济师考试】

篇一 小麦农户存在问题
国审小麦鲁原502栽培技术

  [农广天地]国审小麦鲁原502栽培技术(20141013)  

  小麦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产量和消费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在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小麦产量虽然不断地提高,但仍旧供不应求。因此,提高小麦品种的单产和广适性就成为了小麦品种研发的一个主要方向。在现代育种工作中,可供育种工作者直接利用的种质资源越来越少,有一些种质资源必须要通过高新技术去创造,才能满足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向观众朋友们介绍一种综合运用航天育种技术与核诱变技术、生理学、生物化学和遗传育种学等新技术、新方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抗病广适的国审小麦新品种——“鲁原502”。本片的主要内容有:“鲁原502”的品种来源、特征特性等。 

  相关资料:   

  鲁原502维权公告 

  “鲁原502”小麦新品种由山东省农科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选育而成,2011年11月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1016号。该品种已经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公告保护,公告号:CNA008155E。 

  1、品种权人山东省农科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已授权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独占实施“鲁原502”的新品种权益。 

  2、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品种权人许可生产、销售“鲁原502”种子均系违法侵权行为。 

  3、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将对任何侵犯“鲁原502”品种权的侵权行为人采取包括提起侵权诉讼等一切法律手段保护该品种权。 

  4、希望广大农户认准“鲁研”商标,注意查询防伪标示,谨防假冒。 

  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 

  2012年8月12日 

  鲁原502小麦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航天突变系“9940168”为母本、济麦19为父本,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抗病、广适型小麦新品种。该品系在2007-2011年在山东省和国家的各级各类试验中产量表现突出,增产幅度较大,特别是在2009年国家黄淮北片冬小麦水地组区域试验中,因产量表现突出,而提前一年被提升参加国家黄淮北片冬小麦水地组生产试验。2007~2011年参加并完成了黄淮北片冬小麦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1年通过国家审定。 

  国审小麦鲁原502栽培技术

  一、选育背景与育种目标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产量和消费量约占全国粮食总量的25%,在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小麦供需缺口常年在1000万吨左右,因此我国小麦生产必须重视提高单产和品种的广适性。 

  根据国情和小麦育种在农业生产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制定了选育高产稳产广适的小麦新品种的育种目标,并在此育种目标的指导下加强育种工作。 

  二、选育思路与策略 

  综合运用核诱变育种、航天育种技术、生理学、生物化学和遗传育种学的新技术、新方法选育高产稳产抗病广适的小麦新品种。 

  以扩源增库畅流为主导思想,结合产量因素选择来增加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在亲本选配和杂种后代选育过程中把个体和群体的繁茂性和收获指数作为重点性状,强化选择。 

  三、亲本材料的选用和杂交组合组配 

  在对亲本选择上,小麦生长发育的前期重视繁茂性的选择,后期重视叶功能和抗病性的选择。根据亲本材料的生长发育特点,利用双亲各生长发育阶段的优势互补,通过杂交育种把不同时期的优势结合在一起,提高杂种后代各发育阶段的光合作用效率,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达到提高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的目的。 

  四、杂种后代选育及审定 

  “鲁原502”小麦以航天突变系“9940168”为母本,高产稳产广适性小麦品种“济麦1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田间系谱法选择,经过6年连续选择,育成小麦新品种“鲁原502”。该品种2007~2011年参加并完成了黄淮北片水地组区试和生产试验,于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1016。 

  鲁原502小麦出圃后边进行试验示范,边进行系统选育,既加速了育种进程,又保证性状遗传稳定性和一致性。 

  五、鲁原502小麦特征特性 

  (一)生物学特征特性 

  半冬性中晚熟品种,较济麦22小麦早熟1天。幼苗半匍匐,长势壮,抗寒性较好。分蘖力强,亩成穗数中等,高肥水地块亩穗数可达50余万穗,2010年受冬季低温影响,亩成穗明显降低,由于其穗相对较大,千粒重相对较高,产量仍表现较优。植株76-80厘米,株型偏散,茎杆粗壮,抗倒性好,茎杆蜡质较多,旗叶宽大,上冲。穗较长,小穗排列稀,穗层深厚。后期较耐热,落黄中等。长方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率高,籽粒长,较饱满。2008-2009年度区试平均亩成穗数41.5万,穗粒数35.5粒,千粒重43.8克。2009-2010年度区试平均亩成穗数37.6万,穗粒数38粒,千粒重43.5克。 

  (二)品质特性 

  2009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硬度指数67.2,容重794g/L,蛋白质含量(干基)13.14%,湿面筋29.9%,沉淀指数28.5mL,吸水率62.9%,稳定时间5min,拉伸面积35cm2,延伸性106mm,最大抗延阻力236E.U。 

  2010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容重774g/L,蛋白质含量(干基)13.01%,湿面筋28.1%,沉淀指数27mL,吸水率59.6%,稳定时间4.2min,拉伸面积50cm2,延伸性119mm,最大抗延阻力296E.U。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试,馒头总评分为80分,面条总评分为82分,适合加工馒头和面条。 

  (三)抗病性 

  据田间和实验室接种鉴定结果表明,鲁原502小麦田间自然发病,中抗条锈病和纹枯病,中感白粉和叶锈病,2012年在赤霉病发生较重年份,表现较强的耐病性,田间发病率低。 

  (四)鲁原502小麦产量表现 

  1、国家和山东省区试产量结果 

  2008-2009年参加国家黄淮北片区试,平均亩产量558.7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9.71%,增产极显著,比对照品种邯6172增产7.09%,增产极显著。 

  2009-2010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37.1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10.61%,增产极显著,比对照邯6172增产8.71%,增产极显著。两年汇总,平均亩产547.9公斤,平均比对照石4185增产10.16%,增产点率100%。 

  2009-2010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4.0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9.23%,居5个参试品种第2位。增产点率100%。 

  山东省区域试验产量表现:2009-2011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5.34公斤,比对照济麦22增产5.0%。 

  2、高产示范 

  鲁原502小麦是一个丰产、稳产、适应性广和抗逆性强的小麦新品种,近几年在高产示范推广中表现比较突出。2011年6月,鲁原502小麦在兖州市经专家实打亩产量为783.52公斤,另全省4处亩产量超过700公斤。鲁原502小麦不仅高产稳产,

  六、适宜地区及栽培要点 

  鲁原502小麦适宜山东全省、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中南部等地区种植。主要栽培要点如下: 

  (一)培肥地力 

  鲁原502小麦适宜在中高肥力和水浇条件良好的地块种植,首先要有良好的土壤肥力基础。而培肥地力是提高土壤地力的最有效措施,耕地前施用优质有机肥75000kg/hm2,或优质腐熟鸡粪15000kg/hm2,也可将上茬作物秸秆如玉米秸秆等粉碎后深翻直接还田来培肥地力。 

  在培肥地力的基础上仍要补施化肥作基肥。一般施标准氮肥300~450kg/hm2,过磷酸钙750~900kg/hm2或磷酸二铵375~450kg/hm2,硫酸钾或氯化钾225~300kg/hm2,硫酸锌15~25kg/hm2。也可用三元或多元复合肥900~1050kg/hm2。 

  (二)足墒播种,深耕细作 

  耕地前7~15天造墒,如遇降雨或土壤商情好时可及时借墒耕地,在耕翻、耙耢过程中,注意保墒。耕地时间应在宜耕期内进行,防止过湿或过干耕翻土地,确保在播种时土壤耕层相对持水量保持在70~80%。在干旱年份或土壤墒情较差时,必须造墒播种,做到宁晚勿旱。 

  深耕土地有利于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改善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促进根系下扎和养分吸收。改变连年浅(旋)耕的习惯,实行隔年深耕,深耕20~25cm以上,有利于有机肥和化肥均匀深翻入土,提高养分利用率。 

  (三)适时适量播种,实行精播、半精播 

  根据气候特点和小麦目前的生产水平,在播期方面要避免播种过早造成基础群体过大。适宜播种范围在冬前0°C以上积温500~600°C,即日平均气温18~16°C时播种为宜。最佳播期范围为10月1日~15日。 

  鲁原502小麦属多穗型品种,高产栽培条件下要求基本苗225~300万/hm2,适期播种时播种量一般应掌握75~112.5kg/hm2。 

  (四)促控结合,加强麦田管理 

  合理运筹肥水,促控结合,创建高效群体。根据鲁原502小麦的生育特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1、冬灌:小雪时节,针对苗势弱、缺苗地段,结合追施5~10公斤/亩尿素,进行冬灌。冬灌后及时划锄保墒,培育壮苗,保证冬前分蘖900~1200万/hm2。 

  2、划锄保墒:冬前和早春管理以镇压划锄为主,保墒,提高地温,增加大蘖。对旺长麦田还要注意进行深耘断根,逼根下扎,创建合理群体的目的。 

  3、春灌和追肥:除苗势较弱的地块外,一般不灌返青、起身水。春灌可推迟至小麦拔节期,并结合灌溉每亩追施20公斤尿素。 

  4、灌浆水:小麦扬花后15天左右要浇灌浆水,以保证小麦生理用水,同时还可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高温对小麦灌浆的不利影响,减少干热风的危害。 

  5、防虫防病:根据当地生产实际,防治流行性病害的危害和蚜虫等虫害,确保高产。 

  相关资料: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1016

  品种名称:鲁原502

  选育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9940168/济麦19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品种,成熟期平均比对照石4185晚熟1天左右。幼苗半匍匐,长势壮,分蘖力强。区试田间试验记载冬季抗寒性好。亩成穗数中等,对肥力敏感,高肥水地亩成穗数多,肥力降低,亩成穗数下降明显。株高76厘米,株型偏散,旗叶宽大,上冲。茎秆粗壮、蜡质较多,抗倒性较好。穗较长,小穗排列稀,穗层不齐。成熟落黄中等。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欠饱满。亩穗数39.6万穗、穗粒数36.8粒、千粒重43.7克。抗寒性鉴定:抗寒性较差。抗病性鉴定: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2009年、2010年品质测定结果分别为:籽粒容重794克/升、774克/升,硬度指数67.2(2009年),蛋白质含量13.14%、13.01%;面粉湿面筋含量29.9%、28.1%,沉降值28.5毫升、27毫升,吸水率62.9%、59.6%,稳定时间5分钟、4.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236E.U、296E.U,延伸性106毫米、119毫米,拉伸面积35平方厘米、50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8.7千克,比对照石4185增产9.7%;2009~2010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37.1 千克,比对照石4185增产10.6 %。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4.0 千克,比对照石4185增产9.2%。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种期10月上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3万~18万苗。2.加强田间管理,浇好灌浆水。3.及时防治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省、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中南部高水肥地块种植。

篇二 小麦农户存在问题
浅析春小麦生产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前言

  在以旱作农业为主的嫩江县,春小麦做为大豆的黄金搭档,曾有过“当家人”的荣耀,但近几年来却经历了冷落、遭遗弃。嫩江县曾是春小麦种植大县,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近年来平均亩产一直徘徊在较低水平,尤其是进入2000年以来,受不良气候条件的影响,小麦产量一直在亩产120~140公斤左右徘徊,2003年降到了95.5公斤.直到2005年,小麦产量才开始恢复性的增长。但是受气候条件影响,种植小麦成本高、单产低、效益差,嫩江县小麦种植区域北移,面积减少已影响作物间的合理轮作。

  1、嫩江县小麦单产情况。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特别是降水时期和降水量的差异,嫩江县不同乡镇之间小麦单产差异较大,呈现出南低北高,西低东高的现象。根据调查,2008年嫩江县小麦平均单产最高的乡镇是位于嫩江县东部的白云乡,全乡平均亩产333.3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230.0公斤多103.3公斤,多44.9%;单产最低的是位于嫩江县南部的双山镇,全镇平均亩产139.7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低90.3公斤,低39.3%。

  2、小麦品种情况。小麦应用品种均以优质中强筋小麦为主,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了100%。其中垦九10号种植面积63.2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41.3%;龙10135种植面积60.2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39.3%;克旱16种植面积16.9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11.0%;其他中强筋小麦品种(龙辐麦16、龙辐麦17、北麦6号等)种植面积12.7万亩,占小麦种植总面积的8.3%。弱筋小麦全部被淘汰。

  3、化肥施用情况。在化肥施用上,40%左右的农户采用了测土配方施肥,但是没有进行秋施肥和追肥的,全部采用的是化肥做种肥随播种一次性施入。

  二、嫩江县春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种植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由于嫩江县小麦生产是以一家一户家庭生产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致使小麦生育期间对品质和产量形成起关键作用的氮肥后移等农艺措施不到位,制约了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同时,由于生产规模小,也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小麦效益。

  2、粗放的管理措施,致使小麦生育不良,产量降低。目前,广大农户科学种田水平虽然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户存在着广种薄收的情况,只注重品种、肥料、除草剂的选择,而忽视栽培技术在农业增产中的重要作用。由于压青苗等小麦生育期间的重要栽培措施不到位造成小麦生育不良,产量不高。

  3、长残留除草剂的后作药害严重。由于多年大豆种植面积居高不下,咪草烟、异恶草松等长残留除草剂使用量较大、连续应用年限较长,致使后作小麦药害严重,据调查,前茬种植大豆的地块,小麦发生咪草烟药害的达90%以上,发生异恶草松药害的达80%以上。小麦减产20%以上,严重的甚至导致绝产。

  4、技术到位率低。根据测土配方施肥、节水高产栽培、精量播种、氮肥后移等技术成果鉴定报告,这些先进技术在正确使用时,都可以比对照增产10%以上,但在大面积生产上很难看到其在技术示范区所表现出的理想效果。

  5、小麦品质类型混乱。不符合加工业专用要求。嫩江县目前种植小麦品种虽然都是中强筋品种,但是没有实行品种单种、单收、单储,而是混收、混销、混储,形成了中筋不中筋、强筋不强筋的局面.导致小麦品质降低。加之嫩江县农户生产规模小,而种植过程中的气候、栽培技术等措施又对小麦的品质有较大的影响,一家一户生产出的小麦在品质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大型小麦加工企业需要大批品质一致的小麦原料,嫩江县生产出的小麦不符合大型加工企业的加工要求。企业不愿意收购嫩江县产出的小麦。

  三、嫩江县发展小麦生产的建议

  1、稳定小麦面积。嫩江县具有发展优质强筋春小麦的生态资源和规模化生产优势,是我国小麦商品粮重要生产基地。该地区土地肥沃,小麦生育期间光照长,昼夜温差大,各种生态条件与世界盛产优质强筋春小麦的加拿大和美国等主要国家非常相似,是我国少有能够生产优质强筋小麦的生态地区之一。

  同时种植小麦也是合理轮作的需要,嫩江县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气候冷凉,能种植的作物有限,受气候条件和市场条件的限制,小麦是我县除大豆以外少有的能够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为了改变大豆重迎茬严重的不利局面,必须稳定小麦种植面积.嫩江县小麦种植面积必须稳定在100~150万亩。

  2、实行专品种连片种植,保证品质的专一性。栽培措施、前茬等对小麦的品质都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实行专品种连片种植,实现小麦品质的专一性,增强我县小麦的市场竞争力。优专小麦的种植不同于普通小麦,要求连片种植并单收、单打、单贮,这样才能有效保证优专小麦的品质。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小麦之所以品质稳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国家的小麦都是按不同的生态区来划定种植区域,一个区域内大规模连片种植同一类型的品种。我国由于生产规模小,优质专用小麦仍然采用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模式,一个乡往往种植几个乃至十几个不同的小麦品种,品质类型不同的品种混杂种植,导致品质严重下降。

  因此,在当前农村分散经营的现实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好政府的协调组织功能,优质专用小麦种植要区域规划、品种统一、连片种植,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路子,才能保证优质专用小麦优质。

  3、加强小麦生育期间的田间管理,保证小麦品质。各项栽培管理措施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大于其他农作物,因此种植小麦必须精耕细管,彻底改掉以往粗放管理的不良习惯。群众常说“高产不高产,全在科学管”,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把先进适用的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根据小麦生育期间气候、苗情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调节群体结构,以保证穗、粒、重得到最大限度的平衡发展。在决定采用促进或控制措施时,必须根据小麦的苗情和营养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在苗全、苗匀的基础上,力争壮苗早发,促根增蘖,为中期稳长奠定良好

[1] [2] 下一页

篇三 小麦农户存在问题
关于小麦主产区农户生产及销售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业生产展望

关于小麦主产区农户生产及销售

情况的调查报告

韩一军

刘吉祥北京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100810)

要:中国小麦生产已实现连续五年丰收,但由于生产成本的上涨,使小麦主产区农民种粮收益持续增加的难

度加大。为进一步了解小麦生产及收益状况,对河南、河北、山东等六个小麦主产省的农户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到小麦主产区农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土地经营、小麦及其他农作物生产投入状况、小麦销售情况等。调查显示,目前主产区小麦生产稳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预计2009年主产省农户的小麦种植收益将保持稳中略涨的趋势。

关键词:小麦;主产区农户;生产及销售情况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农民种粮积极性较高,小麦产量逐年增加:2004年恢复性增加至9133万t,2005年产量增至9616万t,

间的青壮年农户占到了71.03%,55岁以上的老年农户占到了25.90%;户主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6~8年,即初中水平,达到9年以上即高中毕业的农户超过了1/3;而家庭中常年务农的劳动力人数多集中在

2006年达到10297万t,2007年为10960万t,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08年小麦产量将达11250万t,

是连续第五年增产,小麦产量继1997年12329万t、

1~2人,主要是户主、妇女或老人。1.2

土地经营情况

全国平均来看,户均土地实际经营面积2007年和2008年均为0.473hm2,但租地的农户在2008年有所上升,高出2007年近2个百分点;小麦的播种面积有略微下降的趋势,由0.293hm2/户降到0.287

1999年11388万t后达到第三个历史高点。与此同

时,由于近几年生产资料价格快速上涨,农民种粮成本不断加大,我国农民种粮基本收益持续增加的难度加大,造成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农民收入差距日渐扩大,

“产区吃亏”使一些主产区农民生产积

极性受挫。为进一步了解小麦主产区农户的小麦生产及收益状况,2008年7~9月,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委托中国农业大学组织相关人员对小麦主产区农户进行调研,共派发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0份。调查对象包括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六个小麦主产省,涉及22个县,31个乡镇,62个行政村。

hm2/户。分省来看,河北省人均实际经营面积最大,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土地种植了小麦,而且2008年比2007年还少了0.020hm2;江苏省户均小麦种植面积

最大,在0.400hm2以上,但2008年也比2007年下降了0.026hm2;河南省户均实际经营土地面积虽处于中游水平,但小麦种植比例和租地农户的比重是六省中最高的,而且2008年户均小麦种植面积比【小麦农户存在问题】

1受调查农户基本情况1.1农户特征

在所有受调查农户中,户主年龄在30~55岁之

2007年增加了0.006hm2,是六省中唯一增加的省份(表1)。

1.3家庭收入结构

在所有受调查农户中,湖北省农户家庭收入中

收稿日期:2008-12-23

第一作者:曹慧(1980-),女,河南郑州人,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产品供求与价格、市场流通等。

E-mail:chzyzy2004@sohu.com

农业生产展望

表1

2008 hm 2007 hm 2008 hm 2007 2008 !

0.473 0.293 0.287

0.273 0.300 0.260

受调查农户土地经营情况

0.673

0.400

0.327 0.333

5.64% 6.41% 113

0.567 0.520

0.340 0.280

2.05% 1.79%

39

0.560 0.527

0.433 0.407

2.05% 1.79%

42

0.447 0.473

0.173 0.167

4.87% 6.15% 108

2007 hmÁ 0.473 0.273 0.673 0.400

Á

0.313 0.293

ÁÁ

16.41% 18.21%

390

0.77% 0.77%

34

1.03% 1.28%

54

种植业收入的比重最大,占到了68.13%,而在外打工收入仅占15.72%;安徽省农户家庭收入中在外打工收入的比重最大,占到了一半以上,种植业收入所占比重是六省中最低的,仅占27.8%。河北、河南、江苏和山东四省农民家庭收入中种植业收入所占比重分别为48.80%、41.81%、43.21%和46.75%均超过在外打工收入所占比重,但相差不大。

投入金额不是最高的。从每公顷总生产成本来看,

2008年各省小麦的生产成本均比2007年有了不同程

度的提高,平均上涨了17%左右,其中山东省上涨了

近1/3,是六省中成本上升最高的。从每公顷纯收益来看,河南、安徽、湖北三省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河北、山东、江苏三省种植小麦的纯收益均下降,且下降幅度达到10%以上(表2)。

2小麦成本收益情况

小麦生产的成本收益情况是本次调查的重点内

3小麦销售情况

在所有受调查农户中,生产小麦全部出售的农

容之一,但由于调查时一些农户2008年新收的小麦还没有出售,因此2008年小麦的价格可能不十分准确。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河南省的调查样本中,登封市颖阳镇在2008年初遭遇了干旱,而当地水利设施十分落后,农民灌溉非常困难,导致当地小麦产量急剧下降,一些地方近乎绝收,这个非常极端的样本对河南省小麦2008年的平均单产影响过大,因此在计算农户成本收益时,将这个镇的调查样本做了剔出处理。

从各项生产投入上看,化肥投入所占的比例最大,除湖北省以外,其他五省的化肥投入均达到总投入的40%以上,2008年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化肥投入进一步上升,除湖北省以外其他五省化肥投入所占比例均将近总投入的一半;其次是农机畜投入,占每公顷总投入的1/3左右,尤其是安徽省,机械费用达到了1500元以上,这主要是因为安徽省受调查农户小麦生产的机械化程度最高,翻地、播种、收割、脱粒都是由机械完成,部分小麦倒伏更增加了费用。2008年柴油等价格的上升,推动了农机畜投入的进一步增加;再者是种子投入,占总投入的1/10左右,其中河南省种子的平均价格最高,但因每公顷平均用种量远远低于江苏省,因此种子

户占12.56%,出售一半以下的农户占51.03%,全部自用的农户占20.51%。在留有自用小麦的农户中,储存小麦在半年以下的农户占12.31%,储存半年到一年的农户占72.31%,储存一年以上的农户仅占

7.95%。

从农户对小麦销售渠道的选择中可知,绝大部分农户认为在家里等收购商上门收购是他们最经常使用也认为是最便利的一种销售渠道;其次是送到附近的面粉厂,然后按适当的比例换取面粉;也有部分农户直接把小麦当作货币等价物换取面条、馒头等,这种以物易物的方式在山东省较为常见。在获得小麦价格信息的渠道上,多数农户是通过比较到家收购的粮贩给出的价格来获得的,也有相当一部分农户是通过比较街坊邻里的出售价格来确定的,通过媒体及到集市上打听的所占比例较少,而到国家指定收购站询问的所占比例就更少了。

在问及2008年小麦收益的变化情况时,43.08%的农户认为比2007年有所减少,35.13%的农户认为基本持平,只有18.21%的农户认为收益有所增加,这个结果与调查人员通过小麦成本收益计算所得的结果相似。根据2008年小麦生产成本,90%以上的农户都希望小麦价格能有所上升,其中,认为小麦

农业生产展望

表2

20075

!" #$ %&’() +, -. /012 34 016789

20085

!" #$ %&’() +, -. /01:;34 016789

/ /hm /hm /hm /hm /hm * /hm /hm /hm /hm /hm / /hm /hm /hm /hm /hm /hm * /hm /hm /hm

受调查农户小麦生产成本收益情况

1.54 1267.50 416.10 205.05 399.15 27.83 0.00 41.70

1.48 1534.05 823.95 284.40 145.50 31.06 7.35 75.00

1.54 1363.20 676.80 228.90 341.55 164.51 0.00 275.70

1.42 1734.15 708.75 515.25 36.00 79.85 22.05 0.00

1.42 1317.15 1027.50 471.75 210.00 125.00 5.25 196.50 2081.70

【小麦农户存在问题】

3155.93 1.30 893.55 448.80 241.05 927.75 0.00 20.21 0.00 84.60 2595.75 1487.10 3264.53 1.44 1007.10 468.90 259.65 1020.00 0.00 285.00 0.00 47.40 2803.05 1874.40

/hmÁ 6388.28 6365.10 6422.55 6047.93 5325.83

ÁÁÁÁ

2399.10 2115.30 2207.55 3345.45

Á

ÁÁÁ

4728.60 5159.40 6385.13 1.60 1564.35 464.55 245.25 388.05 475.05 0.00 98.25 5905.50 4342.95

4978.20 4427.70 6184.80 1.58 1658.70 748.50 295.95 154.65 483.30 0.59 88.50 5214.60

5093.85 4812.30 6530.63 1.62 1962.00 496.65 243.00 240.75 967.80 0.00 476.55 6714.60

6361.65 2242.65 6710.18 1.54 2100.45 865.65 613.95 37.20 0.00 0.00 7323.00 3019.50

5309.70 2291.40 5197.65 1.54 1483.50 1048.05 532.50 199.05 0.35 29.25 6236.10 1794.30 2938.50 1925.70

ÁÁ

Á

ÁÁÁ

3145.20 2268.15 3295.65 3705.90 1262.70

ÁÁ

ÁÁÁ

4572.45 3917.40

价格应该在1.80~1.96元/kg的农户占20%,认为应在2.00元/kg的农户占37.95%,认为应在2.20~3.00元/kg的农户占16.92%。

斤上涨0.40元时,会有11.54%的农户愿意扩大小麦种植面积,而小麦价格每公斤上涨0.10~0.20元对农户的刺激作用不是很大;也有0.77%的农户决定不管价格怎样变化都不会再种植小麦,而这部分农户主要集中在湖北省,因为这些农户认为小麦的种植效益不如油菜。分省来看,安徽省农户对小麦价格的变化反应不大;在河北省,有60%以上的农户还有增加小麦种植面积的潜力,而小麦价格每公斤上涨

44.1

种粮意向情况

受调查农户对小麦价格变化的反应

如果小麦价格上涨,由表3可见,从全部受调

查农户来看,54.62%的农户不管小麦价格上涨多少都不会增加小麦种植面积,这主要是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而当小麦价格每公斤上涨0.60元时,有

0.40~0.60元对农户的激励作用最大;在河南省,由

于人均耕地资源匮乏等因素的影响,76.99%的农户无

25.13%的农户会扩大小麦种植面积;当小麦价格每公

表3

A. 0.10 B. 0.20 C. 0.40 D. 0.60 E. F. !" #$

4.87% 2.05% 11.54% 25.13% 54.62% 0.77% 1.03% 390

受调查农户对小麦价格上涨的反应

2.94%

0 0 5.88%

1.85% 3.70% 29.63% 27.78% 37.04%

0 0 54

0 0 1.77% 21.24% 76.99%

0 0 113

0 7.69% 25.64% 46.15% 12.82% 5.13% 2.56%

39

4.76%

0 9.52% 26.19% 59.52%

0 0 42

13.89% 2.78% 12.04% 25.93% 41.67% 0.93% 2.78% 108

91.18%

0 0 34

农业生产展望

法继续扩大小麦种植面积,而当小麦价格每公斤上涨0.60元时,会有21.24%的农户愿意增加小麦生产;湖北省小麦面积扩大的潜力相对比较大,如果小麦价格每公斤上涨0.40~0.60元,会有70%以上的农户愿意扩大小麦种植;江苏省比较接近于整体情况,而山东省的情况比较特殊,不管小麦价格上涨多少,都会有一定比例的农户愿意增加小麦种植。

如果小麦价格下跌,从整体来看会有57.44%的农户因为要种口粮而不会减少小麦种植,这种情况在安徽省表现的尤为突出(表4)。在河北省,小麦价格下跌0.20元/kg就会有近一半的农户减少小麦种植;在河南省,由于种口粮的农户比例较高达

而小麦价格下跌对湖北省影响最大,只要下跌0.10元/kg,就会有1/3以上的农户减少小麦种植;江苏和山东两省情况较为相似,小麦价格下降0.20元/kg,就会有近1/3的农户减少小麦种植。

4.2受调查农户小麦种植意向情况

据2008年小麦价格及成本收益情况,有86.15%

的农户愿继续种植小麦,江苏和河南两省的比例更是达98%和100%;有13.59%的农户不愿再种植小麦,这部分农户主要分布在湖北、河北和山东三省,但如果小麦种植收益提高,仍会有大部分农户愿继续种植小麦,这种情况以湖北省最为明显;无论怎样都不愿再种小麦的农户仅占1.79%(表5)。

64.6%,价格略微下降0.10元/kg对农户影响不大;

表4

A. 0.10 B. 0.20 C. 0.40 D. 0.60 E. F. !" #$

12.82% 17.18% 5.13% 5.90% 57.44% 0.51% 1.03% 390

2008年秋冬种的小麦播种面积意向如表6所示,

受调查农户对小麦价格下跌的反应

2.94% 5.88%

0 0

14.81% 33.33% 12.96% 5.56% 33.33%

0 0 54

1.77% 17.70% 4.42% 11.50% 64.60%

0 0 113

35.90% 23.08% 12.82%

0 15.38% 5.13% 7.69%

39

4.76% 21.43% 7.14%

0 66.67%

0 0 42

21.30% 8.33%

0 6.48% 62.96%

0 0.93% 108

91.18%

0 0 34

表5

, 1. 2. , : A."# B.$% C.&’ ()*+ D.,- , :

A. ./01, 2 B.34567 C.,- 89 6:;

86.15% 13.59%

!

10.26% 42.82% 32.82% 0.26%

11.28% 1.79% 0.51% 0.26% 390

受调查农户种植小麦的意愿情况

91.18% 8.82%

! 5.88% 5.88% 79.41%

0 ! 8.82%

0 0 0 34

70.37% 29.63%

! 1.85% 53.70% 14.81%

0 !

25.93% 1.85% 1.85%

0 54

98.23% 1.77%

! 0.88% 55.75% 41.59%

0 ! 1.77%

0 0 0 113

58.97% 38.46%

! 2.56% 38.46% 15.38% 2.56%

!

35.90%

0 2.56% 2.56%

39

100%

0 ! 7.14% 47.62% 45.24%

0 ! 0 0 0 0 42

84.26% 15.74%

!【小麦农户存在问题】

29.63% 35.19% 19.44%

0 !

10.19% 5.56%

0 0 108

表6

A. 2007 B. 2007 C. 2007 D.

5.90% 78.21% 14.36% 0.51% 1.03% 390

受调查农户2008年秋冬小麦播种面积的意向

7.41% 66.67% 25.93%

0 0 54

0.88% 91.15% 7.96%

0 0 113

2.56% 46.15% 38.46% 5.13% 7.69%

39

9.52% 85.71% 2.38%

0 2.38%

42

11.11% 75.93% 12.96%

0 0 108

2.94% 88.24% 8.82%

0 0 34

农业生产展望

从总体上来看,有78.21%的农户2008年的种植面积会与2007年持平,5.90%的农户会增加小麦种植,而有14.36%的农户会减少小麦种植。分省来看,河南省2008年秋冬种与2007年持平的比例较大,山东省及江苏省扩大小麦种植面积的比例最高,而湖北省与河北省农户减少小麦种植的意向较为明显。

望国家增加在农业科技上的扶持,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和推广增加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育优良品种等手段增加小麦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有

57.69%的农户希望国家采取有力措施整顿和调控生产

资料市场,降低化肥、农药、柴油、农机等重要农资的价格,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2008年小麦的最低收购价也是农户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有54.10%的农户希望国家能够提高2008年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正如前面关于农民对小麦价格期望调查结果显示的那样,大部分农民认为小麦价格在1.80~2.00元/kg之间比较合适,而且国家在制定最低收购价时应该考虑农民因质量不达标而卖给商贩的价格与最低收购价之间的差距;另外,有24.44%的农户希望国家能够进一步加大和落实各项惠农补贴,并针对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情况酌情增加生产资料补贴,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小麦农户存在问题】

5小麦生产中的主要困难

在这次调查中,设计了两个开放式的问题,即

主产区农户在小麦生产中遇到的一些主要困难及希望采取的解决办法。由表7可以看到,受调查农户在小麦生产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是生产成本太高,这其中主要包括化肥、农药、柴油、农机、灌溉等农资价格上涨较快,大大减少了农户种植小麦的效益;其次是缺技术,尤其是在防治病虫害方面,一些高新技术的推广也还需要加强;再者是缺资金,尤其是在以种植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地区,农民常常由于欠农药、化肥销售商的钱,收了小麦就马上卖掉还债,这样既不能等待有利的卖粮时机,也不可能进一步发展小麦种植;缺乏劳动力的问题也较为普遍,由于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在外上学或打工,在家务农的多是妇女和老人,难以进一步扩大小麦种植;而灌溉困难是近年来日渐突出的问题,由于水资源的日益匮乏,在一些缺乏地表水的北方地区,小麦灌溉因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而越发困难,水利设施的不完善也是造成灌溉困难的重要原因。此外,农机少、病虫害多、种子质量差以及假农资等问题也是农户反映的一些主要困难。

表7

6主产省农户小麦生产及效益展望

从生产形势看,尽管种植小麦的纯收益较低,

但由于小麦机械化程度较高,省工省时,为农民的兼业行为提供了便利。另外,在小麦主产省,很多农户都有种植口粮的习惯,在调查中也发现,安徽、河南两省的大多数农户不论小麦价格如何变化都会继续种植,这些因素保证了小麦生产的稳定性。

从市场价格形势看,2008年下半年,由于受到国家进一步提高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拉动,国内小麦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但国际小麦价格在经过2008年上半年的大幅上涨后已经迅速回落,到10月份国内小麦批发价格已经高于国际小麦离岸价格,加上我国小麦已经连续五年增产,供应较为充足,预计

受调查农户在小麦生产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25 5 16 2 2 3

42 21 18 7 1 0

76 26 18 17 22 19

21 13 5 4 2 2

61 9 5 3 1 2

95 33 21 26 17 8

319 107 83 59 45 34

2009年小麦价格进一步上涨的空间不大。另外,进入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及石油价格下

跌,导致化肥成本下降,加上化肥价格的持续高价位及农产品价格较低等因素导致农民的有效需求不足,这使得2009年国内化肥等农资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不大。综合考虑以上影响因素,预计2009年主产省农户的小麦种植收益将保持稳中略涨的趋势。

(责任编辑

张智广)

注 :由于部分农户将成本高和化肥贵、柴油贵等项目同时列出,而在汇总时将这些项目统归成本问题,因此在江苏省成本高的样本量要大于原样本的数量。【小麦农户存在问题】

关于解决这些困难的主要办法,大部分农民将希望寄托于国家进一步的惠农政策。58.46%的农户希

篇四 小麦农户存在问题
小麦拌种注意事项

小麦拌种注意事项

小麦拌种剂目前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农户的重视,相应的问题也出现的多了起来,有的农户在使用前会出现一些问题,有的则是在使用中或者使用后出现问题,下面就为广大农户介绍使用小麦拌种剂应注意哪些问题:

1、拌种剂存放:拌种剂要存放在坚固并且比较密闭的容器内,同时要远离火源、热源以及小孩、家畜不能触碰到的干燥处,严禁和食物或者饮料等放在一起,以免发生中毒现象。

2、操作安全:在拌种的时候,拌种人员要佩戴橡胶手套,做好保护工作,如果因意外发生中毒现象,应尽快到医院就医。

3、随拌随播,不可久置。一般小麦用拌种剂拌种后,应随即播种或阴干后立即播种。假如拌种后的种子,用不完剩下的要销毁,不要长时间存放。

4、 准确掌握农药用量。小麦拌种剂是为了小麦更好的生长,如果小麦拌种剂量使用不当,对小麦生长危害很大。如果用量过大,导致小麦出苗推迟,生长缓慢,严重者 甚至会出现缺苗断垄,因此应特别注意。农户在小麦药剂拌种时不能凭“估计”用药,盲目加大用药量。应该按照使用标准来加拌种剂药用量。

篇五 小麦农户存在问题
高碑店市农业技术指导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防病防虫

高碑店市农业技术指导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防病防虫

高碑店市农业局利用当前晴好天气积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调查小麦苗情,指导农户科学地进行小麦冬季管理,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根据当前调查结果存在问题及时帮助农户解决,重点是做好禾本科杂草的防治做到“春草秋治”,目前全市一类苗占到90%为 亩。为全市小麦明年丰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高碑店市多措并举抓好小麦冬前管理

一、 调查苗情,制定对应措施。市专家组对全市小麦分类调查,制定不同应对措施。二、

召开小麦冬前管理培训会,对小麦冬前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安排部署。三、根据苗情、墒情、土壤、气候等特点,制定了《小麦冬前管理技术要点》,印发明白纸,及时发放到广大农户手中,指导农户针对苗情开展分类管理。四、技术指导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技术指导。五、适时冬灌,培育越冬苗,确保苗全、苗匀、苗齐。六、抓住冬前小麦幼苗期是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期,做好“春草秋治”。

高碑店市召开小麦冬前技术管理培训会

培育冬前壮苗是明年小麦高产的关键,为抓住冬前管理这个有利时机,我市特召开由全体技术指导员参加的小麦冬前技术管理培训会。

一、会上杨局长就如何促进冬小麦扎根长蘖,以形成壮苗进行重点讲解。1、因地制宜,搞好麦田分类指导。2、适时浇好越冬水。3、及时防治病虫草害。4、加强预测预报,做好应对自然灾害的防御工作。5、严禁放牧啃青。

二、培训会结束后全体技术指导员到我市八堵墙村田间观看并现场体验有市植保站李站长就如何做好小麦冬前化除进行现场操作指导。

三、发放技术明白纸10000份,宣传资料

篇六 小麦农户存在问题
蒙城县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蒙城县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经调查,分析了当前蒙城县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与增强抗灾能力、科学投入与增加效益、秸秆粉碎要达到标准与保证还田质量、深耕细耙与提高整地质量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促进小麦生产。

关键词 小麦;问题;对策;安徽蒙城

【小麦农户存在问题】

为促进小麦生产,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惠农项目,经过各级努力,蒙城县小麦生产得到长足发展,已顺利实现千斤县目标,但要确保持续增产,却受到一些问题限制,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增产。

1 存在的问题

1.1 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不强

近年来,农田基础建设主要是疏浚大沟,除土地治理项目外,几乎没有疏浚地头沟,甚至有的农户展沟扩地种植小麦,影响排涝,造成渍害,根系受损,小麦不能正常生长,遇到强降雨,排水不畅,损害更重;老机井年久失修,很多不能发挥作用;每年新打机井不多,遇到干旱年份,不能及时浇灌;有些项目区的设施配套不够科学,作用不大,抗灾能力不强。

1.2 高产所需成本较高,群众积极性不大

当前的小麦高产主要依赖化肥、农药、机械等的投入,成本偏高,净收益与投入不成比例,粮食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占比逐年下降,若为高产再持续地增加投入,群众的积极性不高[1]。

1.3 秸秆还田质量不够标准

玉米收获后,秸秆主要以还田为主,但机手为追求效益,秸秆粉碎的质量不好,没有达到5~10 cm的标准,秸秆偏长,翻入土壤中难以腐烂,造成土壤不紧实,出现灌风、吊苗,每年都有死苗现象发生。

1.4 整地质量不高

当前浅旋耕现象普遍,耕层浅,保水保肥能力下降,根系下扎较浅,易倒伏,易受干旱影响;部分深耕的田块,耙地不实,上有明垡,下有卧渣,地虚坷,易跑墒,易受冻害,不利于稳产高产[2]。

1.5 播种质量不好

种子包衣处理的面积较小,不能有效地延迟纹枯病侵染的时间,部分田块地

篇七 小麦农户存在问题
蒙城县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蒙城县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魏宏伟

(蒙城县双涧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省亳州市,233500;联系人E-mai:whw2919@163.com) 摘要:目前蒙城县小麦生产处于高产阶段,但要继续保持或进一步提高产量受到一些问题限制,经调查指出当前蒙城县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以期解决促进小麦生产。

关键词:蒙城县;小麦生产;问题;对策

为促进小麦生产,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惠农项目,经过各级努力,蒙城县小麦生产得到长足发展,已顺利实现千斤县目标,但要确保持续增产,却受到几个问题限制,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增产。

1 存在问题

1.1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不强

近年来,农田基础建设主要是疏浚大沟,除土地治理项目外,几乎没有疏浚地头沟,甚至有的农户展沟扩地种植小麦,影响排涝,造成渍害,根系受损,小麦不能正常生长,遇到强降雨,排水不畅,损害更重;老机井年久失修,很多不能发挥作用;每年新打机井不多,遇到干旱年份,不能及时浇灌;有些项目区的设施配套不科学,作用不大,抗灾能力不强。

1.2高产所需成本较高,群众积极性不大

当前的小麦高产主要依赖化肥、农药、机械等的投入,成本偏高,净收益与投入不成比例,粮食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占比逐年下降,若为高产再持续地增加投入,群众积极性不高。

1.3秸秆还田质量不够标准

玉米收获后,秸秆主要以还田为主,但机手为追求效益,秸秆粉碎的质量不好,没有达到5~10厘米的标准,秸秆偏长,翻入土中难以腐烂,造成土壤不紧实,出现灌风、吊苗,每年都有死苗现象发生。

1.4整地质量不高

当前浅旋耕现象普遍,耕层浅,保水保肥能力下降,根系下扎较浅,易倒伏,易受干旱影响;部分深耕的田块,耙地不实,上有明垡,下有卧渣,地虚坷,易跑墒,易受冻害,不利于稳产高产。

1.5播种质量不好

种子包衣处理面积较小,不能有效延迟纹枯病侵染的时间,部分田块地下害虫发生偏重;受播后干旱、秸秆还田、整地质量不佳;不能适期播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怕不利全苗,从而加大播量至225~270kg/hm²,个体与群体矛盾难以协调,特别是个别撒播田块达到300~375 kg/hm²,且出苗早晚不一,个体与群体矛盾突出,病虫害、倒伏、早衰的隐患较大;部分田块播种较深,消耗的养分多,出苗后就是弱苗,分蘖少易受病虫的危害和冻害;绝大部分农户没有留田间操作行的习惯,造成中后期田管困难和损伤麦株。

1.6施肥存在不足

底肥普遍使用高氮型复合肥,磷钾配比偏低不合理,长势虽好,但产量上不去,倒伏机率偏大;追施拔节肥受天气、人为因素影响,追肥量不一,整体偏低;补施孕穗肥的更少;除了“一喷三防”时的叶面肥外,之后很少喷二次叶面肥,后劲不足。施肥量不足是小麦产量徘徊的原因之一。

1.7田间管理不科学

一是小麦出苗后,有的年份潜叶蝇、红蜘蛛发生重,播期早的纹枯病侵染早,杂草在年前有1个出苗高峰,需防治,但此期农民对病虫草害防治不够及时;二是年后拔节前,没有统筹兼顾除草、防病、治虫、防倒伏等;三是追肥,不按照要求追施拔节肥、孕穗肥;四是赤霉病防治,未能准确把握时间、药剂及方法,田管不及时。

1.8缺乏优良品种

目前,主推的品种中,有的秆高,高产需要高肥时就易造成倒伏;有的品种纹枯病偏重;有的品种蚜虫偏重;有的品种抗倒春寒能力偏弱;大部分品种中后期抗旱能力不强;有的没有高产潜力;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强的品种极少;产量难以跃上新台阶。

2 对策

除上级投资治理外,地方政府也要加大投入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田基础建设,做到旱能浇、涝能排,科学治理,各种设施配套合理,增强抗灾能力。

2.2科学投入,增加效益

除了化肥、农药、农机投入外,还要增施有机肥,培肥土壤,打下持续增产的土壤基础,统筹安排,科学播种、施肥、用药,实现增产增收。

2.3秸秆粉碎要达到标准,保证还田质量

收获玉米时,趁秸秆含水量大时及时粉碎,行走速度适宜,粉碎机正常作业,保证粉碎后的秸秆符合5~10厘米的标准,均匀覆地,以利耕作掩埋。

2.4深耕细耙,提高整地质量

每隔2~3年深耕1次,深翻掩埋秸秆,细耙2次,或每年深旋2~3次,之后细耙3次,把个别不能旋埋的秸秆耙到地头拾出,以防堵播种机耧。通过细耙能把土壤耙实,保住墒情,小麦根系能与土壤结合紧密,不会灌风吊苗。

2.5提高播种质量,科学播种

大力推广种子包衣,能有效控制纹枯病危害,防治地下害虫;若墒情不足,应播前浇水,以防播后浇水造成土表结壳而影响出苗,有灌溉条件的可播后浇水,水量不宜过大,要防止淹水毁种;控制播量,不应盲目加大;播深5cm左右,偏浅表墒不足,不易出苗,偏深易造成弱苗;尽量适期播种;杜绝撒播;每隔3~4m宽要留1个田间操作行,此行宽30cm,中后期田管方便,不会损伤小麦,有边行优势,不会造成减产。

2.6合理施肥,满足高产需要

秸秆还田的,底肥可偏施氮肥,但不能过高,且磷钾肥的施肥量要符合高产要求,还要配施硫酸锌;特别是近年来,小麦、玉米2季高产,消耗养分较多,底肥不足就会掏空土壤基础肥力,不利持续高产。根据天气、苗情确定是否追施返青肥;拔节肥的施用量,要根据品种特性、天气、苗情、产量目标合理施用;看苗补施孕穗肥;后期结合“一喷三防”进行叶面喷肥2~3次。

2.7及时田管,确保不受病虫草危害

出苗后要调查苗情,及时防治纹枯病、红蜘蛛、潜叶蝇及杂草,防病虫时配施含锌的叶面肥,利于壮苗越冬;年后拔节前,天气适宜时,及早预防倒伏,及时防治病虫草害,能有效减少病虫基数,拔节至孕穗期病虫危害明显减轻,甚至达不到防治标准;齐穗后及时“一喷三防”,预防赤霉病、穗蚜,防早衰,必要时防治赤霉病需用药2~3次,还要看穗蚜虫情发展适期用药,并结合叶面喷肥。

2.8选用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的品种

认真做好品种对比实验,筛选高、稳产,适应高肥水,不易倒伏,抗病性好,中后期耐干旱,抗冻、耐倒春寒等综合抗性较好的品种。

参考文献:

1. 张瑞英,张新民,刘亚萍,等.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及春季管理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

(6):57-58.

2. 常凌云.林州市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55.

3. 季书勤,赵淑章,张德奇,等.河南省中产灌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

学,2006(1):41-43.

4. 宋宇,宋家永,王海红.河南省小麦生产发展趋势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06(4):35-38. 2.1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灾能力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834695.html

    上一篇:cctv中蜂养殖

    下一篇:花椒收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