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鹿技术

| 经济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经济师考试】

篇一 养鹿技术
养鹿技术 鹿养殖技术(详细)

  (一)药用价值与养殖前景

  鹿茸具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之功能;鹿角、血、皮、肉、筋、鞭、胎、尾等均能人药,其疗效显著,其药理作用已被现代医药学所证明。

  鹿肉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食的上等佳肴。鹿皮是制革工业的上等原料皮。养鹿的经济意义重大,利国利民。现代养鹿业是以取茸、肉为主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养殖业。目前,鹿茸在国内外市场上需求量很大。全世界年产鹿茸100t左右,而韩国年消费鹿茸约50t。中国、新西兰、朝鲜、日本、新加坡、泰国、加拿大、美国等一些国家年消费量及市场潜力也是非常大的。

  1994—1997年梅花鹿和马鹿全国存栏量稳定在40万头左右,每千克梅花鹿茸3000—4000元,马鹿茸4000—4500元,经济价值巨大。

  作为第一养鹿大国,我国人民除了利用鹿茸之外,对于以鹿肉为主的其他鹿产品价值认识及应用的历史悠久、广泛,但从未大规模开发。从表面上看,似乎为了保护鹿资源,其实使许多鹿资源白白浪费掉。正因为这样,国内市场上没有鹿肉卖,也就没有市场行情。而鹿肉畅销于欧洲各地,与牛肉的需求量差不多,但价格要高得多。新西兰、加拿大等主产国年产量很难满足市场需求。还有鹿血、皮等制品市场占有率很少,其需求量很大,价格昂贵。

  另外,以鹿茸为主的单一生产模式很难适应现代国内外市场变化,我国的养鹿业也就很难稳定持续地发展。

  鹿以食草性、耐粗饲、抵抗力强、适应性广、生长发育快、经济价值及产品价格高、市场需求量大且前景广阔而被广泛养殖。

  (二)生物学特性与繁育技术

  1.分类与分布

  现存的鹿种有梅花鹿(彩图21)、马鹿(彩图22)、驯鹿、水鹿、驼鹿、白唇鹿(彩图23)、坡鹿(彩图24)、麋鹿(彩图ZS)、毛冠鹿、麂等。以取茸为主的鹿种有梅花鹿和马鹿。这些鹿均为鹿科、鹿属动物。

  中国梅花鹿分为6个亚种,即东北亚种、山西亚种、四川亚种、冀鲁亚种、华南亚种、台湾亚种。其中山西亚种、冀鲁亚种和台湾亚种几乎绝种。现在各地饲养的梅花鹿主要是东北亚种。它们多分布于东北、华北、华南、西南等地区。梅花鹿在东亚分布较为广泛,前苏联、朝鲜、日本和越南都有分布。新西兰、摩洛哥、英国、丹麦、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和波兰等国家也已引进饲养。

  3、食性

  鹿是一种食性很广的草食性动物,以植物的叶、花、种子、树皮、幼芽和块茎块根、苔藓植物等为食。鹿几乎不能把整个植物完全吃掉。主要采食植物的叶、嫩芽、花序,对于粗糙的植物茎、秆却留下不动。采食过高植物时,先用嘴把直径不超过3.0cm的幼嫩枝秆或灌木咬往,然后采食其尖端细嫩部分。鹿常舔食盐碱土渗出的盐分来满足机体对钠盐、钙盐的需要。

  (1)季节不同,鹿采食植物的种类不同

  春季草木萌发时,鹿主要采食幼芽嫩叶、花蕾等,尤其是各种阔叶树的嫩叶、禾本科类或多汁的草类,如野苜蓿、草木樨等。夏季草木旺盛,鹿喜食各种多汁的草类,如芥菜、胡枝子、刺五加、野豌豆、野大豆、紫丁香等。秋天鹿喜食豆类、籽实、块茎类、地衣和苔藓等饲料;冬季采食落实落叶,如柞、椴、柳等于树叶和树皮。还有一些植物一年四季都可以采食,如蒙古栎、糠椴等全年采食。

  (2)植物不同,鹿喜食的程度不同

  鹿最喜食的植物有海韭菜、紫花针芽、紫羊茅草、短芝扼碱草、鹅冠草、小蒿草、矮蒿草、高蒿草、黑褐苔草、苔草、二柱头蔗草、兰花葱、唐古特、金莲花、高原莨、雅毛茛、细果角茴香、多花黄芪、独一味、马先蒿、平车前、蒲公英、猪毛蒿、蘑菇等37种,也是鹿常年采食的植物。

  (3)鹿种不同,喜食植物不同

  梅花鹿喜食柞树、糠椴、惚木、胡枝子等枝叶植物,野生大豆、野豌豆、山黎豆、三叶草等豆科植物和大部分双子叶草本植物,乔灌木的叶和木质化的细枝条。不喜欢吃的植物主要有禾本科植物、莎草科植物、一部分杂草和某些豆科植物。梅花鹿只是在春季才喜欢吃一些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马鹿能很好地采食禾本科植物,分叶期和再生期鸭茅、猫尾草、早熟禾、矮冰草、看麦娘、羊茅,豆科植物中的野苜蓿、白三叶草、红三叶、山黎豆和巢莱等,各种灌木、乔木的叶和嫩枝。不太采食松针、鳞毛蕨、绵马臭草、燕麦、毛茛、委陵草和狗舌草等植物。

  4.习性

  ①鹿野性强,性情勇猛又胆小易惊,行动谨慎,一旦有人或动物接近总想走开或力求躲开。

  ②鹿感觉敏锐、应激性强。鹿有良好的感觉器官,尤以听觉和嗅觉最为发达。耳壳大,直立头上能及时觉察和辨别各种音响。嗅觉器官是鹿在活动中辨别方向、觅食、追逐异性和逃避敌害的重要工具。鹿视觉特别发达,可以环视周围的各种情况和发现几百米以外的猛兽和人的活动。由于其感觉器官敏锐,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做出反应,逃离险地。当遇到危险时跳越达高度1.1m、长6m以上,会以最快速度逃去,且非常活跃,或跳跃或呜叫。

  ③鹿在白天多半隐藏于密林中,清晨和夜间出来采食。

  ④鹿营群居性生活。鹿成群生活,群体大小不一,多为10一25头,这是为减少猛兽的突然袭击,预防敌害的一种适应性行为。

  ⑤鹿在各种自然条件下对生存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不论在亚热带、热带、寒带,或森林、草原,还是气候干燥、多雨、多雪地区都有鹿的分布。经多年来引种驯养,首先表现在鹿对食物、环境、气温、光照有很强的适应性,如鹿可以适应一20一一40℃以下气温,当温度过高时可以采用泥浴办法散热,同时还可防蚊虻等侵袭。但在新的生态条件下将使其生物学特性有所改变,如发情、繁殖、换毛、脱盘等。

篇二 养鹿技术
国内外养鹿业概况与的发展前1

国内外养鹿业概况与的发展前景

鹿是兼药用、肉用、皮用、观赏用和狩猎用的草食性动物。养鹿业作为一种特种养殖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国鹿种资源丰富,养鹿历史悠久。为了使我国成为世界养鹿大国、强国,在介绍国内外养鹿大国概况的同时提出了我国在养鹿业上应采取的策略

1.国外养鹿业概况

养鹿业是一项稳定、长效、高效产业,各国都利用本国的优良原种鹿进行系统培育改良鹿品种,实施鹿区域发展。目前养鹿业发展较快的国家有新西兰、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瑞典、芬兰、英国、朝鲜、韩国等,其中新西兰、俄罗斯:加拿大和中国是养鹿产品出口大国。全世界饲养开发利用鹿的品种(系)为:梅花鹿、马鹿、赤鹿和白唇鹿等,饲养最达500~800万只,饲养方式有放养、圈养或放养与圈养结合等,年产鹿茸30~35万kg,鹿肉1735~2060万kg。

1.1新西兰养鹿业

新西兰无野生鹿资源,19世纪中期从英格兰、苏格兰等地引进赤鹿、梅花鹿、水鹿和美洲马鹿自然放养,20世纪90年代实行围栏饲养,目前存栏数达250~300万只,重点发展茸、肉型鹿种(系),主要品种是赤鹿。目前年产干茸17万kg以上、鹿肉1700万kg以上、鹿皮约50万张,出口金额达3 亿新元。新西兰广泛采用围栏轮牧饲养,每个农场饲养量为1000头以上。新西兰建有养鹿协会,在鹿业生产经营上始终实行产学研结合、产销一体化方针,其鹿茸出口一直占有国际市场70%的份额,主要出口东南亚、日、韩和港台地区。

1.2俄罗斯养鹿业

俄罗斯于19世纪40年代开始发展养鹿业,主要品种是梅花鹿和马鹿,目前饲养量达30~50万只,年产鹿茸5~10万kg,鹿肉300~500万kg。俄罗斯养鹿场多集中于寒冷地区,并实施了区域性发展,虽然鹿茸生长较慢,但收割、加工技术标准高,故鹿茸品质甚佳,在国际市场上很受青睐。俄罗斯现存野生驼鹿约3000只、野生驯鹿约200万只,在其种群数量过大时也实行部分利用。

1.3加拿大养鹿业

加拿大地域广阔、物草丰富,多寒冷地带,适合养鹿。加拿大主要饲养马鹿,以取茸为主,在20世纪90年代后养鹿业有了长足发展,其马鹿茸以枝体粗大、肥实细嫩著称,鹿产品制作程序也标准化,致使加拿大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几乎所产的鲜、干茸均出口到中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

此外,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德国、瑞典、哈萨克斯坦、韩国、朝鲜等国家也开发养殖一定数量的驯养鹿,均供内需药用。

2.国内鹿业概况

我国养鹿历史悠久,鹿资源和物种十分丰富。据调查,在我国有梅花鹿、水鹿、白唇鹿、马鹿、坡鹿、麋鹿、驼鹿、驯鹿、黑麂、獐(河麂)、毛冠鹿、赤鹿、斑鹿和狍等5亚科9属15种。千百年来养鹿重在药用,用传统方法制造鹿茸、鹿胎膏和鹿鞭等名贵中药材。20世纪80年代后期鹿被列为特种经济动物并带动了养鹿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全国有养鹿场3000多家,其中存栏约100头鹿的鹿场有2000多家,其中个体户占多数。全国饲养量50~70万只,年产鹿茸约10万kg,其中梅花鹿茸约占60%,马鹿茸约占40%。我国生产的鹿茸70%外销,主要出口东南亚国家、港澳台地区和韩、日等国。大陆梅花鹿养殖主要集中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马鹿则以新疆、内蒙古和辽宁等北方地区为主,这些地区的梅花鹿茸的质量上乘。此外,在河北、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的丘陵

与山区也在发展养鹿业,但效益不十分理想。

我国养鹿业现状

我国养鹿业以生产鹿茸为主要目的,主要驯养的茸鹿种类有梅花鹿、马鹿、水鹿、驯鹿、白唇鹿等,全国现存栏70余万头,年产茸百余吨,其中梅花鹿20余万头,年产茸50余吨。我国是世界上驯养梅花鹿最多的国家。

由于历史和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鹿业一直走的是一条小规模、粗放型、低效益之路,没有发挥出其整体效益和产业优势。具体主要表现在:一是养鹿量少而散,为传统作坊式生产,组织化程度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二是产品综合开发和利用水平低,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很少,整体收益水平难以提高;三是养鹿业缺乏宏观调控,农、林、医等部门都管又都不管,发展上带有盲目性,经营上互相攀比压价,使资源浪费和流失;四是市场销售服务体系不完善,市场应变能力差。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抗风险能力已成为养鹿业的当务之急。因此,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鹿业企业,实现养鹿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科学化,创造我们自己的产品品牌,走科、工、贸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鹿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1地方鹿品种(系)

我国捕捉饲养的地方鹿种主要有东北马鹿、天山马鹿、阿尔泰马鹿、塔里木马鹿、甘肃马鹿和青海马鹿6个马鹿种和东北梅花鹿、华南梅花鹿、四川梅花鹿、陕西梅花鹿、河北梅花鹿、台湾梅花鹿6个梅花鹿种。目前我国大陆地区饲养的鹿品种(系)都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陆续育成的驯养鹿种(系),其中经过选育和人工杂交育成的梅花鹿、马鹿茸鹿品种(系)已获得国际良种的声誉。

2.1.1马鹿地方品种的特点

种;天山马鹿主要分布于天山的北疆地区,不仅适应性较强,而且茸料比较高,是优良的杂交父本鹿种;塔里木马鹿主要存在于南疆地区,其茸料比也很高,是典型的区域性鹿种。这3个马鹿地方品种已正式列入国家家畜品种志,其中《东北马鹿种鹿标准(GB6936-1988)》与《中国梅花鹿和东北马鹿饲养管理技术规程(GB6937-1986)》已正式颁布实施。

2.1.2马鹿人工育成种(系)的特点

目前经人工杂交育成的马鹿品种有3个,即清原马鹿、塔里木马鹿和乌兰坝马鹿。其中清原系马鹿的生产指标:平均单产鲜茸8.6kg、成品茸3.1kg;繁殖成活率为本交68.0%、人工授精89.0%;雄鹿生产利用年限15年、雌鹿15年,主要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和内蒙古。塔里木马鹿生产性能:平均单产鲜茸6.6kg、成品茸2.6kg;繁殖成活率74.2%,雄鹿利用年限13年、雌鹿11年,主要分布于新疆。乌兰坝马鹿的生产性能:平均单产鲜茸

4.6kg、成品茸1.8kg,繁殖成活率81.0%,雌雄鹿利用年限均为15年,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赤峰地区。

2.1.3梅花鹿地方品种(系)的特点

我国现在饲养的梅花鹿多是东北梅花鹿和人工选育培养的双阳梅花鹿、西丰梅花鹿、长白山梅花鹿。其生产性能为双阳梅花鹿上锯公鹿鲜茸平均单产3.0kg,最高个体8锯头茬鲜茸重15.0kg;长白山梅花鹿上锯公鹿鲜茸平均单产3.166kg,雌鹿繁殖成活率81.37%,茸料比

2.747;西丰梅花鹿上锯公鹿鲜茸平均单产3.205kg,母鹿的繁殖成活率74.56%,茸料比2.367。 梅花鹿茸的品质优于其他鹿茸。梅花鹿一般1.5~2.5岁时性成熟,适合配种年龄为2~3岁,每年秋季9~10月发情,10月为发情旺盛期,母鹿发情周期平均为12天,持续12~36个小时,妊娠期230~250天,第二年5~6月份分娩,每胎一般产1崽,偶尔也有产2崽。梅花鹿食性广,采食各种植物的嫩枝叶,且耐粗饲,适应性、生存能力、抗病力都很强。

2.2鹿病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鹿传染病有30余种,大部分为动物共患病,如炭疽、结核、布鲁氏菌病、

梭菌性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巴氏杆菌病、坏死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诺卡氏菌病、狂犬病、口蹄疫、蓝舌病、日本乙型脑炎、水疱性口炎、黏膜病和皮肤真菌病等,也有一些如鹿流行性出血热和鹿流产加德纳氏菌病等专性传染病。普通病约有30种,以消化道病、外科病与产科病较多见;鹿的寄生虫病约有20多种,危害不严重。传染病对鹿的危害较大,也是养鹿成败的关键。鹿主要传染病的特征与防治方法见表1(略)。

2.养鹿业现存的问题

我国养鹿真正发展只有几十年,现在刚刚开始规模化,还有很多问 题亟待解决。

(1)经营不完善 目前,中国养鹿是小而全、少而散、传统作坊式生产,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科技意识,因此信息不灵,抱残守缺。此外,国有鹿场人多包袱重,给扩大再生产带来困难,所以出现国有鹿场向个人承包转轨势头 。但个人承包后 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过于注重眼前利 益,缺乏长远发展目标,造成后劲不足。

(2)调控不力 中国养鹿缺乏宏观调控,农、林、医等部门都管都不管,发展带有盲目性,在养鹿高潮中一哄而上,一旦效益滑坡又纷纷下马,经营上互相攀比压价,使财产流失。所以作为主管部门,应真正把握全局,能从国际、国内市场的总体分析市场走势,及时给予指导,使市场处于平稳运行态势,避免大起大落。

(3)技术力量薄弱 中国养鹿技术力量薄弱,全国养鹿专业科学研究人员非常缺少,且经费匮乏妨碍养鹿技术向纵深发展。向农民普及养鹿技术知识不够,影响农民个体养鹿积极性,使农民养鹿处于自行摸索阶段。所以必须加强科研投入、技术推广,使养鹿业科学化、正规化。

(4)产品加工粗糙 中国养鹿以生产鹿茸为主,出售初级产品,花 样少,深加工不够,对于抢占国际市场不利,这种状况亟需改变。要研究开发高精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5)缺乏配套服务 中国养鹿业缺乏系统技术服务体系,只有完善品种改良、技术培训、技术咨询、信息交流、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配套服务,才能使养鹿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破浪前进。

养鹿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滋补强身、延年益寿成为人们的生活追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医疗保健业的迅速发展,医疗保健品需求不断增长,人们不但在食品结构上有优质肉食的要求,而且在营养保健方面,千方百计探索营养价值高、疗效好、无毒副作用、无污染的天然补品。消费一经引导,使人们熟知鹿产品是理想的珍贵天然医疗保健品之一,其需求量将大幅度增长。随着新产品的相继问世,以鹿茸、鹿肉、鹿血、鹿胎、鹿鞭等鹿产品为主要成分的滋补保健品、化妆品等必将成为新的市场消费热点。

近十几年的养鹿实践证实,养鹿业是一项远远强于牛、羊、猪、禽等养殖业的长效、高效产业。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养鹿都有可观赢利,一般每头梅花鹿每年的饲料费用为500~600元,若是乡村农户饲养,其饲料费用更低,而每头成年梅花鹿每年可实现产值1600~2300元,如能科学养殖、综合利用、立体经营,其效益更加可观。

梅花鹿浑身是宝,其茸、血、头、皮、尾、筋、鞭、肉、骨等被广泛应用于药品、保健品、滋补食品、药膳等领域,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倍受青睐。梅花鹿的主要产品是鹿茸,其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2003~2005年三年间,鹿茸价格每公斤上涨了200多元。现在,鲜鹿茸在国内市场的售价达到了1200元/公斤,在韩国市场上售价约合人民币2400元/公斤。

鹿肉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一直呈急剧上升趋势,供不应求。国内市场尚未形成产业,可我

国南方鹿肉市场正在兴起,价格高达80元/公斤,甚至更高。在深圳、广州等地区的宾馆和酒店,鹿肉昂贵臣倍受欢迎。

其他鹿产品如鹿血、鹿尾、鹿鞭、鹿胎等都是高级滋补品,有滋阴壮阳、延年益寿之功效,历来为高档消费品,其价格以克计,且市场潜力巨大。

从国际市场看,以鹿茸为主要成分的药用品的需求量一直比较平稳,仍处于卖方市场,近10年内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特别是中国梅花鹿鹿茸以其质佳肥嫩、茸形优美等特点,倍受国外客商的青睐,长期保持畅销而不衰,在东南亚及国外其他华人聚集区有稳定的市场。以鹿肉为主的食品近年来其需求量一直呈急剧上升趋势,供不应求。据调查,在国际市场上1公斤鹿肉的售价达5~8美元,而同期1公斤羊肉售价仅为2.5~3美元,因此发展美味可口的肉鹿生产,市场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从国内市场来看,鹿产品销售市场正待开发。目前,以鹿产品为原料的各种滋补品、保健品越来越多,人们的需求量呈急剧上升趋势,其效益非常可观。可以说我国的鹿产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

2.3我国养鹿业的发展策略

养鹿业是一个“稳定、长效、高效”的产业,我国鹿种资源丰富,养鹿历史悠久,科技力量雄厚,研究成果丰硕,完全可以成为世界鹿业大国和鹿产品出口强国。但必须采取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2.3.1正本清源,实行法治,维护《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及附录中所列的保护鹿,即分布于原产地的野生种群,禁止猎杀、流通和利用。而养殖鹿是经长时期人工杂交育成繁殖的生产种群,即驯养鹿,可作为商品流通利用。目前,我国野生梅花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1500只以上,野生马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10万头以上,与经上百年杂交育成驯养的梅花鹿、马鹿不同,驯养梅花鹿与驯养马鹿已成为一个新的品种(品系),在种的系谱和遗传基因上与野生鹿有差异。据此,相关部门应严格区分野生鹿与驯养鹿,正本清源,并将养鹿业纳入畜牧业进行管理、规划和发展。

2.3.2推行区域性规模化养殖发展

(一) 鹿是区域性很强的动物,不同的种需不同的生存环境。实践证明,梅花鹿在高寒干旱

地区(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和四川、内蒙古西部)驯养均未成功,即使在华南、华东和西南地区饲养的梅花鹿和马鹿也远不如东北原产地的梅花鹿和马鹿,表现为品种退化、产品质量低下。根据鹿种的地域性特点,应考虑:①在吉林、辽宁和黑龙江建立梅花鹿种源基地;在黑龙江东南部和内蒙古东南部建立东北马鹿种源基地,在新疆建立新疆天山马鹿和塔里木马鹿种源基地;②推行“北种南养”商品鹿方式发展鹿业;③推行不同地区的饲养方式,实施轮放、圈养或种草养鹿,以节约资源;倡导良种场与精液站(科研所、场、站)和商品场(合作、股份、个体)规模化发展模式,既有利于人工授精(细管冻精)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也有利于保护环境,控制疾病和保证产品质量。

2.3.3加快肉用型和肉茸型鹿的育种研究,发展鹿肉生产

鹿产品主要是茸和肉。鹿肉营养丰富,含蛋白质17%、脂肪6.77%,胆固醇含量比牛肉低30.88%;梅花鹿屠宰率达64.1%、净肉率为63.4%,产肉率比牛还高。新西兰、俄罗斯和加拿大都已育成区域性的肉用和肉茸型鹿种,新西兰鹿肉年产量达1700~2000万kg(主要出口),俄罗斯年产鹿肉300~500万kg。

2.3.4重视动物福利、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WHO提出的动物福利与GMP(良好的质量管理规范)在养鹿业也应该执行,鹿的福利(生理福利、环境福利、卫生福利、行为福利与心理福利)和GMP直接涉及到产品[食品(肉、脏器)、药物(茸、血、骨、胎)]的质量和人的健康安全。鹿福利与鹿产品GMP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鹿育种(转基因)、饲养环境、健康、疾病、屠宰加工、产品运输与流通等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目前已有很多国家将鹿福利与鹿产品GMP列入进口认证法规之中,这应引起我国的重视。

今后养鹿业的个发展方向。

茸鹿的选育将由现在的单纯追求产茸量向优质率发展。随着鹿茸产量的增加,国际上对鹿茸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优质茸和低档茸价格相差2~3倍。因此,在以后选育茸鹿品种时,不能单纯考虑产量,还应特别注意质量,选育出优质茸率高的专门化茸鹿品系。比如,我国近几年培育地出的梅花鹿的双阳、西丰,马鹿的天山、塔里木等品系,不仅产茸量高,而且质量好。

(二)鹿品种培育由单纯的产茸向茸肉兼用品种发展。过去养鹿,主要是为了产茸,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鹿肉营养价值的认识,鹿肉的消费需求日趋增加,所以鹿品种选育除了考虑产茸外,还应向茸肉兼用方向发展,即注意鹿的产肉量、生长速度、个体大小等。近几年,我国通过杂交技术,已培育出较有前途的东天二元杂交和东天塔三元杂交等茸肉兼用新品种。

(三)鹿产品的深加工和系列化。过去我国鹿产品主要是鹿茸,主要出售初级产品,花样少,深加工不够,因此市场价格较低,今后应加大科研投入,进行深加工,进行有效成分的提纯、分离,制成高效浓缩产品,提高科技含量,从而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此外,对鹿肉、鹿血、鹿鞭等产品要依据市场需求,制成系列化产品,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养鹿业整体效益,从而促进养鹿业发展。

篇三 养鹿技术
最全面的养鹿学

【养鹿技术】【养鹿技术】

篇四 养鹿技术
养鹿效益好 方法最重要

编者按:鹿全身是宝,也是名贵的中药材,在我国已有几百年的药用历史。我国是养鹿大国,也是鹿茸销售大国。除内销外,还出口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港澳台市场也频频从内地进货。鹿茸、鹿鞭、鹿角、鹿角胶、鹿角霜、鹿血、鹿胎等可以加工生产出上百种药品,还可以深加工出很多保健品、化妆品等。鹿肉、鹿尾、鹿筋、鹿皮、鹿毛绒等也是食品、轻工、纺织等行业的重要产品原料,开发前景看好。 在此介绍一些养鹿的方法给读者朋友,希望对相关养殖户有所帮助。

良种选择法

我国养鹿不乏良种,单就梅花鹿、马鹿而言,就有许多优秀的地方鹿种和人工培育品种。尽管鹿的人工培育品种还存在若干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但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生产能力较强、遗传能力较好、种用价值较高,对我国鹿的品种改良、鹿产品品质提高做出贡献。作为基层鹿场如何才能获得优秀种鹿呢?办法有二:一是购买,二是自己培育。

1.选种:选种的目的是选择优秀的种公鹿和种母鹿,使其优良的特征在后代中不断地巩固和加强。鹿的经济性状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这些基因不但能影响经济性状表型值,而且有累加作用。通过选择,可以使高产基因累加,在后代中得到变异和提高。

(1)种公鹿的选择。种公鹿选择主要根据体型外貌、鹿茸产量和形状。即使产量低一些,也要选择门桩较短、嘴头肥大的,还要根据公鹿父本和兄弟产茸量进行选择。

(2)种母鹿选择。母鹿虽然不生茸,但母鹿也有生茸基因。选择母鹿比选择公鹿麻烦。选择母鹿的主要方法是,根据其子一代的鹿茸产量和形状进行选择。比如,a 公鹿通过人工授精使100只母鹿生产40只仔公鹿,根据40只初角鹿的初角茸产量和形状排队,假如有10只公鹿初角茸重量和形状超过平均产量,那么这10只初角鹿的母亲就是初选母鹿;40只公鹿头锯时,按初角茸那样排队,选出排在前面的10只公鹿,这10只公鹿的母亲就是精选母鹿;精选母鹿与遗传力好的公鹿交配,所产后代是高产鹿。选择母鹿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记录清楚所产仔鹿的父母和祖父母;二要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比较,不但要注意鹿茸的产量,更要注意鹿茸的形状,尤其要注意鹿茸的嘴头,嘴头不肥嫩的不能入选;三要坚决把那些体型外貌有缺陷的、母性不好的、泌乳能力差的、产仔晚的、有恶癖的甚至有难产史的母鹿予以淘汰。

2.选配:选配是在选种的基础上,选择最理想的母鹿与公鹿交配,以期获得最优秀的后代。有时候,a公鹿与b母鹿交配后代品质较好,而与c母鹿交配则后代品质不太好。选配就是通过观察比较,使优秀个体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使优秀基因更好地重新组合,使鹿群品质得到改良和提高。原则上讲,选配只有在鹿群有一定规模时才能进行,现在小门小户养几十只鹿很难做到选配。鹿群近亲繁育、品质下降的危险仍然存在。

3.幼鹿培育:幼鹿的早期发育对其一生的生产能力将产生重大影响。过去有人提出幼鹿直线培育,现在提倡幼鹿优厚饲养。优厚饲养就是保证幼鹿饲料质好量足、营养齐全。从补饲时开始,现在一般给仔鹿颗粒料(也有人补饲仔猪颗粒料或犊牛颗粒料)任意采食,年末精料总量达到1公斤。因为幼鹿达到一定体重睾酮才能分泌,睾酮能刺激初角茸萌发。发育好的幼鹿在元旦就可以破桃,发育不好的在 5 月尚不冒桃。

仔鹿的分群方法

每年到了一定时间,由于生长需要,仔鹿要从母群中分离出来。传统的分群方法成本低,但是从外貌上不容易区分,容易造成分群不彻底。现介绍一种新的分群方法——麻醉分群法。麻醉药选用“路眠宝3号”(盐酸赛拉嗪注射液),每支2.0毫升,每只仔鹿注射0.2~0.3毫升,中期仔鹿或体型较大的仔鹿可稍微多注射一点,反之则少注射一点,每只麻醉药可麻醉5~7只仔鹿。注射方式选择吹针法,这种方式更安全、稳定。

在分群之前,准备好空圈,并对空圈进行检查,圈舍地面要干燥、平整,围墙及圈门没

有仔鹿可以钻出的漏洞,设置好满足仔鹿使用要求的食槽和水槽,最后对圈舍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扫、消毒。在开始进行麻醉分群之前,应安排专人负责每个环节的工作,以保证分群工作顺利进行。

1.抽麻药:由两个人专门负责抽麻药,抽完麻药后检查吹针是否漏药,如果一切正常,将皮筋套在活塞上待用,并负责对用过的吹针针头进行消毒处理。

2.吹针注射:选择吹针技术好的人员麻醉仔鹿,最好是本圈的饲养员。如果本圈的饲养员不合适,可另选他人。每注射一只都要记下耳号,防止重复麻醉,对于弱小的仔鹿,重复麻醉是非常危险的。每次麻醉不得超过20分钟,间歇10分钟后再进行下一批次的麻醉。每批麻倒的仔鹿要及时抬走,倒地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

3.抬鹿:仔鹿麻醉倒地后,每2个人一组用麻绳将仔鹿按性别抬到相应的圈舍。在抬鹿过程中,仔鹿的舌头必须处于口腔外,以防止窒息。

4.看管圈门:每个圈舍门口安排1人看守,人员出入后要及时关门,以防止鹿逃到圈外。

5.记录耳号:公、母仔鹿圈内要各安排1人记录进圈的仔鹿的耳号。

6.注射解药:仔鹿进入规定的圈舍后,按麻药与解药1:1的比例及时注射解药。

7.注意事项:一定要按照仔鹿体重、体质使用麻醉药,宁少勿多;防止重复麻醉;仔鹿麻醉时间不能过长,倒地后半小时之内必须苏醒;准备好解毒药,防止有的仔鹿出现麻药过敏;运鹿时一定要轻抬轻放,保证不损伤仔鹿的四肢和脊柱;不能操之过急,应保证鹿群稳定,以不伤鹿为原则。

仔鹿离乳期的饲养管理

离乳期的仔鹿,由于骤然离开母鹿,会鸣叫不止,精神状态、食欲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饲养员要更加耐心护理,经常呼唤仔鹿,接近鹿群,缓解仔鹿的焦躁不安。断乳分群后仔鹿转入幼鹿圈舍,要逐渐增加饲料的投放量,不可一次投喂过量。仔鹿食量小,消化快,采食次数多,离乳半个月内每天可喂4~5次,夜间补饲一次青粗饲料,以后逐步达到日喂3次和该时期日粮的全价性及营养水平。离乳仔鹿的精料要细致加工调制,可将大豆、玉米煮熟,一部分玉米磨成粉,大豆磨成豆浆,按比例混拌。同时粗饲料可以投给青柞树叶、杨树叶、青玉米秸等,玉米秸要切碎。饮水要清洁、充足。此外,要注意矿物质的供给,补喂多种维

生素、含硒微量元素等添加剂。在日粮中加入食盐、骨粉,可防治佝偻病、软骨症的发生。

1.营养均衡:离乳初期的仔鹿消化道缺乏足够的锻炼,消化机能尚未发育成熟,特别是晚期仔鹿,在离乳前主要依靠母鹿乳汁提供免疫机能。因此,仔鹿离乳后,完全采用新饲料需要一段适应期。在这段时间内,日粮应选择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饲料,特别要选择哺乳期内仔鹿习惯采食的多种精粗饲料,蛋白质饲料以豆浆为主,这样更利于仔鹿的消化和吸收。每天可喂1~2顿青绿柞树叶。柞树叶具有收敛作用,含有丰富的粗纤维,对预防仔鹿腹泻具有非常好的效果。饲喂时,可以在饲料中适量添加消炎、健胃药,例如碳酸氢钠、酵母片等,来提高仔鹿食欲,防止由于摄食过少而引起营养不良等疾病的发生。

仔鹿消化功能未发育成熟,摄入过多的饲料会导致消化不良、腹胀,时间长了会引起消化道疾病。因此,仔鹿在离乳初期,每天可投喂4次精料,每次少量,饲料在食槽中均匀分布,防止体质好的仔鹿占、抢料。1个月后,可逐步过渡到正常饲喂的时间和次数,根据采食情况确定投喂量,标准参考下表:

2.加强驯化:舍内驯化每次先给信号,后给饲料,经过一段时间的人、鹿亲和,仔鹿听到信号应追人,逐步养成听人调动和指挥的习惯。经过1个月,仔鹿能出现听到采食信号引起采食反应,开始对仔鹿进行集群性驯化。可由4人配合进行,饲养员在前,边走边发出集群信号,同时投给少量饲料,后边和两侧配备专人驱赶,每日上、下午各进行1次,使仔鹿听到集群信号能来到人的附近。在整个驯化过程中,应注意培养骨干鹿。舍外院内驯化的目的是训练鹿跟随饲养员自如出入圈门,使鹿逐渐熟悉一些新奇的事物,例如汽车、拖拉机等。

逐渐使鹿熟悉和适应行驶的车辆、走动的人群及各种复杂声响,并建立起复杂的反射条件。 在每次驯化的过程中,要利用骨干鹿来影响和带动其他鹿,使鹿群遇到新奇的情况不惊慌、不炸群,听从饲养员的召唤。

养殖鹿的饲养良法

鹿茸高产光靠良种还不行,良种必须有良法。良种是内因,在鹿茸高产中的作用占 30%~40%,没有良种绝对不会高产。良法是外因,在鹿茸高产中的作用占60%~70%。有时候良法比良种还要重要。

1.良法关键在饲料:饲料是养鹿的基础。原则上要求饲料多样化、营养丰富、利用率高、消化率高、质量好、数量足,实际能做到的很少。数量足应该没问题,其实很多鹿吃不饱,加之蛋白质和能量不足,从而影响了鹿的生产能力。

2.饲养:饲养是养鹿的技巧和技术。依据鹿的年龄、性别、生产时期的不同,应喂给不同量的饲料。对于生茸期公鹿的精料量有若干文章论述。一般认为日喂量以不超过 2.25公斤为宜,过量会造成浪费。实际上许多高产鹿场差不多都喂到 2.5~3.0公斤。他们说,鹿茸每天平均增重 25~50克,没有足够的营养是不行的。但是又有不少鹿场喂不进去,精料多了又会造成酸中毒。解决办法是增加饲喂次数和喂给 1%的碳酸氢钠或 0.5%的氧化镁。氧化镁能维持瘤胃酸度,可促进食欲,增加日粮中干物质的采食量,有利于粗纤维和糖类消化。

3.环境:个体养鹿场往往对养鹿环境注意得不够。一是墙高,提高造价,影响采光;二是圈小,鹿的运动量不足,影响生产力发挥;三是老少同堂,有人在生茸期仍然将高产公鹿养在育成鹿圈内,致使公鹿因营养欠缺而影响产茸量。

4.鹿的驯化:鹿天性胆小易惊,对不良刺激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应激对鹿的健康和生产力均有影响,经过驯化可以提高鹿的温顺程度,减少应激反应,方便饲养管理。

篇五 养鹿技术
养鹿实用技术讲座提纲

养鹿实用技术讲座提纲

一、养鹿前景看好

鹿是经济价值很高的草食动物,饲养成本低,经济价值高,珍贵的产品——鹿茸是名贵的药材,其他产品如鹿心、鹿鞭马被广泛应用。

(一)鹿茸价格市场波动。

1、国内外市场大量需要鹿茸及鹿产品。

2、鹿茸质量影响出口。

3、鹿产品开发利用不够。

(二)养鹿资源丰富,有利于大力发展养鹿业。

二、茸鹿种类

鹿在动物分类上属于哺乳纲、偶蹄目、鹿科,是反刍的里子生经济动物。根据古动物学的材料,鹿起源于亚洲,中国大陆是鹿类发展的中心。鹿在世界上分页很广,共有50多种,我国有9属16种。

(一)我国鹿种

鹿亚科: 1、斑鹿属:斑鹿

2、鹿属:梅花鹿、小鹿、白唇鹿、坡鹿

3、麋鹿属:麋鹿

白尾鹿亚科:4、驼鹿属:驼鹿

5、驯鹿属:驯鹿【养鹿技术】

6、狎鹿属:狍

鹿亚科 7、鹿属:黑鹿、小鹿、赤鹿

毛冠鹿科 8、毛冠鹿属:毛冠鹿

【养鹿技术】

獐亚科 9、獐属:獐

(二)我地区驯养的茸鹿

1、梅花鹿——中型鹿

通过品种鉴定有双阳、西丰、长白山3个品系。

成年公鹿体长95~105cm 肩高90~105 cm 体重125~145kg

成年母鹿体长70~90cm 肩高80~95 cm 体重75~85kg

马鹿——大型鹿

品种:天山马鹿、天山马鹿清原品系、东北马鹿、塔河马鹿

【养鹿技术】

成年公鹿体长130~150cm 肩高130~140 cm 体重240~330kg

成年母鹿体长120~140cm 肩高115~130cm 体重160~200kg

三、茸鹿冬季饲养管理

(一)饲料利用——生物学消化为主

1、秸秆加工利用

2、对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的利用

尿素含氮46.7%(饲料专用尿素含氮42~45%)

1kg尿素所含 的氮量相当于5~8kg油饼所含的蛋白质氮尿素在属胃中水解产生氨,属胃内微生物能利用氨合成菌体蛋白。

①不能只供尿素,因不仅需要氨而还要碳、V等。 ②保证尿素质量。

③添加尿素不能超日粮的12%。

④尿素应充分与精料混合均匀,而不能与饮水同饮。 ⑤不能与豆类同用。

3、微量元素、维生素不可忽视。(食盐占日粮总量

【养鹿技术】

0.5~1%)

(二)越冬期饲养管理(11月~3月)

原则:加强运动、逐渐增加日粮供给量,提高热能饲料比例。

能量料不能低于精料总量的50%,蛋白料不低于20%。

1、圈舍保暖、防风、光线充足。

2、精料白天2次,夜间补喂一次。

四、鹿舍防疫消毒

(一)封锁

(二)卫生

(三)消毒:消毒药种类、消毒方法

五、常见病防治

(一)瘤胃积食

(二)瘤胃膨胀

(三)胃肠炎

(四)食毛症——长期缺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多发冬末春初。

(五)坏死杆菌病。

蹄、四肢皮肤以及口腔粘膜,消化道粘膜发生坏死。

(六)布氏杆菌病。

(七)巴氏杆菌病——以败血症和肺炎“猝死”。

(八)结核病——渐进性消瘦,咳嗽、贫血。

(九)肠毒血症——腹部膨大,胃肠严重出血。

(十)口蹄疫。

(十一)霉玉米中毒。

(十二)肝片吸虫病。

篇六 养鹿技术
第1讲 养鹿学 概况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843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