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虫成虫

| 经济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经济师考试】

篇一 大麦虫成虫
大麦虫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大麦虫养殖技术

  大麦虫也被称为“超级面包虫”,营养价值高,易于消化,适口性好,是珍稀畜禽和特种水产动物的绝佳饵料。它的生命力很强,能耐饥渴,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可周年循环养殖,经济效益可观。现在我们为大家介绍大麦虫养殖技术。

  相关知识: 

  大麦虫别名超级面包虫、超级黄粉虫,高蛋白虫。其幼虫古粗蛋白质51%,脂肪29%,营养成分高居各类活体动物蛋白饲料之首,另外还含有多种糖类,氨基酸、维生素、激素、酶及矿物质磷、铁、钾、钠、钙等。国内外著名动物园都用其作为繁育名贵珍禽和水生动物的高蛋白饲料之一。它可作为高蛋白鲜活饲料,用于饲养牛蛙、林蛙、娃娃鱼、观赏鸟、药用兽、珍贵毛皮动物和稀有畜禽等特种养殖,干品可以做饲料厂极好的高蛋白添加剂,以及开发出如新型特种高蛋白饲料、虫油、食品、甲壳素等系列产品。

  大麦虫喜干燥,生命力强,耐饥、耐渴,垒年都可以生长繁殖,从卵→幼虫→蛹直至羽化为成虫的生育周期约为100天左右。饲养大麦虫不受地区气候条件限制,其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8~30℃,幼虫长70~80毫米,虫体宽5~6毫米,单条虫重1.3~1.5克,是黄粉虫或黑粉虫的体长和体重的4~5倍。以麦麸皮和混合饲料及蔬菜、瓜果的下脚料为主要饲料,食性杂饲料来源广泛,既适合家庭在较少投人情况下生产,也适台大规模工厂化养殖。

  大麦虫适合我国各地区广泛饲养。以用麸皮作饲料为例,每4~5公斤麸皮可养殖商品成虫1公斤,成本几元钱,而市场销售价格60元/公斤太差虫幼虫每公斤约700~800条每个雌虫产卵以最少300粒计算(最高可达到1600粒),经半年饲养可产幼虫210000条折合至少170公斤。在此基础上用同样方法再饲养半年后,1年的繁殖数量巨大,已经不能用数字计算了。以下我们介绍一下大麦虫养殖技术。

  大麦虫养殖技术

  一、饲养大麦虫场所、环境:

  最好选择在背风向阳、冬暖夏凉的屋里,光线不宜太强,保持温暖,最适宜温度是20~30℃,相对湿度70%。夏季气温高时,洒水在地上降温;冬季要保温,保温方式有很多种,最简单的升温方式是用普通的家用煤炉,但必须要有排烟管道,要将煤烟排出室外,否则对虫会有很大损害或根本无法饲养大麦虫,室内要保证空气流通、

  大麦虫喜干燥,生命力强,并耐饥、耐渴,全年都可以生长繁殖,以卵--幼虫--蛹直至羽化为成虫大麦虫幼虫生育周期约为100天左右。温度在 10℃以下时进入半冬眠状态,其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0℃~32℃,35℃以上可致死;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65%~70%较适宜。大麦虫的卵外表为卵壳,卵期在正常温湿度下为8-10天。在30℃左右成虫产卵量最多,每只成虫最高可以产卵1000粒左右,低于14℃很少交配产卵,低于10℃不交配产卵。大麦虫喜欢群集,幼虫体越小密度要越大,这样有利于小幼虫生长。幼虫在室温13℃活动取食,5 ℃以上仍能生长,以25℃的温度生长最快,35℃以上则会造成大批死亡,幼虫和成虫均有大咬小的残杀性。幼虫有时也把蛹咬伤。因此,要将同龄的虫、卵、蛹、成虫选出,放在各自的容具中饲养。

  二、大麦虫成虫的饲养技术:

  成虫羽化后8~11天开始产卵,先在饲养筐中底部放一个特制的筛子(筛子采用12目或14目不锈纲网、塑料网、铁网制作,面积比标准饲养盘小一圈,主要的作用是快速分离成虫和卵块),在筛子上洒上成虫的食物,成虫产卵3天后,将下面的筛子提起,轻筛一下,虫卵和麦麸等就全部掉下去,筛子上面剩下的就是全是成虫,马上将筛子连同成虫放入另外一个养殖箱中,加入成虫的饲料继续给成虫产卵(成虫就是产卵在饲料中的),如此周而复始;一周后孵出幼虫,把小大麦虫倒在盛有麦麸的饲养容具中饲养。也可将成虫放在一张白纸上,撒些糠麸在纸上,任成虫产卵,每隔二三天换纸1次,成活率一般有90%以上。这种操作方法大约10天应给成虫换料1次,换下的料中可能有卵料,不要马上倒除,集中放好。

   三、大麦虫主要的设备是网筛和饲养容具:

  1、大麦虫网筛盒:供成虫产卵用,又是分离虫卵、虫体及饵料的工具。可用木盒框装上纱网,网孔14目。 (两点六厘米内有14个孔,为十四目,有12个孔为12目)

  2、容具:可直接购买塑料容器或自己动手制作木盒,尺寸为长:80厘米,宽:40厘米,高10厘米,容具内壁四周要求光滑(可在饲养盒内壁上粘贴上透明胶带,避免大麦虫爬出和防止蜘蛛、壁虎、老鼠等危害大麦虫。

篇二 大麦虫成虫
防治草地螟技术问答

  草地螟食性极广,寄主植物达35科,200余种植物,嗜食甜菜和豆科植物如大豆、苜蓿等,对麻类、向日葵、马铃薯、瓜菜、玉米、高粱等也能为害。食物缺乏时,杨、柳、榆树等幼树也可为害。除此之外,还取食野生植物包括藜科(猪毛菜、藜)、苋科(反枝苋、苋)和菊科(蒲公英、苦菜、苍耳、黄花蒿、大籽蒿、泥胡菜、刺耳菜、鬼针草)的多种杂草。


   主持人:草地螟是农田常见的一种间歇性暴发成灾的害虫,具有迁飞习性,为害隐蔽性、暴发性和广食性等特点,尤其是对幼苗期作物为害十分严重。我们请北京农学院王进忠老师介绍草地螟的危害和防治技术。
 
1、主持人:王老师,草地螟是一种什么害虫?草地螟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
 
专家:草地螟中文别名还有:甜菜网螟、甜菜幕毛虫、黄绿条螟、俗称花毛虫、花软虫、打灯蛾、扑灯蛾;属于鳞翅目、螟蛾科昆虫。
 
草地螟广泛发生于北美、欧洲、和亚洲的部分地区。在我国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内蒙古。主要发生于山西、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在我国发生范围包括北纬37°以北,由东经108°至118°斜向东北至北纬50°的广阔的森林草原和草原地带。
 
2、主持人:草地螟食性如何,喜欢吃哪些植物?
 
专家:草地螟食性极广,寄主植物达35科,200余种植物,嗜食甜菜和豆科植物如大豆、苜蓿等,对麻类、向日葵、马铃薯、瓜菜、玉米、高粱等也能为害。食物缺乏时,杨、柳、榆树等幼树也可为害。除此之外,还取食野生植物包括藜科(猪毛菜、藜)、苋科(反枝苋、苋)和菊科(蒲公英、苦菜、苍耳、黄花蒿、大籽蒿、泥胡菜、刺耳菜、鬼针草)的多种杂草。
 
3、主持人:我国草地螟有几次大的暴发危害?草地螟暴发周期有什么规律?
 
专家:草地螟的大发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山西省报道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第一次暴发;吉林省报道1941年曾暴发。从建国以来,1953~1959是一个暴发周期,1979~1985年是又一个暴发周期,1996至今进入建国以来的第三个暴发周期。1996年发生面积:100万公顷(hm2),1997年:210万公顷(hm2),1998年:180万hm2,1999年:450万hm2,2000年:333万hm2,2001年:200万hm2,2002年:210 hm2,2003年:200万hm2,2004年预计333万hm2。从我国草地螟暴发周期来看,间隔期有20年。但前苏联60年的研究结果是,大发生周期为10~13年,平均11年。近年来又发现有草地螟暴发危害的趋势,各地植保部门必须提高度警惕,做好准备,做到早预报、早动手、早扑杀。
 
4、主持人:草地螟以幼虫取食为害植物,草地螟幼虫是怎样为害作物的?
 
专家:初孵幼虫(刚孵化出的1龄幼虫)在叶背剥食叶肉,2~3龄幼虫吐丝结网,群居于网内取食,3龄后向网外扩展为害,4-5龄进入暴食期,占幼虫期总食量的90%,可昼夜取食,当吃光原地食料后,便群集迁移,如行军虫一样,向一个方向爬行,所经之处的绿色植物,很快被一扫而光。故有“二黏虫”之称。大发生时,每株受害作物上的幼虫有几十头到100余头,多者可达450多头,每平方米草地有幼虫十几头到700余头,多者达6000余头。
 
5、主持人:草地螟一生经历几个阶段?各虫态有何特征?
 
专家:草地螟一生有四个虫态,成虫(蛾)、卵、幼虫、蛹。
 
成虫,黑褐色,小型蛾,体长10~12毫米,下唇须向上翘起,触角丝状。前翅灰褐色,翅面有暗斑。外缘有黑色点状条纹,近中后部有“八”字型黄白色斑。静止时,两前翅叠成三角形。
 
卵 椭圆形,长约1毫米,宽约0.5毫米,初产乳白色,有光泽。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20毫米左右,灰绿色。
 
蛹 体长15毫米 藏在丝质茧内。茧上端有孔,用丝封住。
 
6、主持人:在我国草地螟的发生规律是怎样的?
 
专家:在我国每年发生1-4代,青海湟源1代,东北、华北各省北部一般2代,内蒙古呼盟2代,山西2~3代,陕西武功3~4代。各地区发生世代数和当地的气候以及海拔高度有关。
 
各地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丝质茧越冬,来年春季化蛹,羽化。内蒙古,晋北,河北张家口一带越冬代成虫在5/中、下旬出现,6/上、中旬盛发,成虫(蛾)产卵前期4~5天,1代卵在6/上~7/下,卵期4~6天,1代幼虫在6/下~7/上旬是严重为害期。幼虫5龄,幼虫期20d,幼虫入土至羽化14天,1代成虫在7/中~8月为盛发期。2代幼虫在8/上~9/上发生,一般为害不大,陆续入土过冬。
 
7、主持人:为彻底追杀草地螟,要摸清它的发源地,那么,在我国草地螟发生的虫源基地在哪里?
 
专家:在我国北方,草地螟常发区有一个虫源发生基地大致在北纬39-43°,东经110~116°高海拔地区,主要包括山西雁北(大同和恒山山脉)、内蒙古乌盟(乌兰察布盟和百灵庙)、巴盟、伊盟和河北张家口坝上地区(张北和康保)。据报道(1983)在山西雁北恒山海拔1900m和2260m的山区,秋季寄主,野茴香土层下越冬幼虫密度200-300头/m2;1984年春天在雁北应县海拔1650m的山区,最高密度666头/m2。越冬幼虫的抗寒能力极强可忍受-30°C。为什么这个地区会成为草地螟的越冬区,因为该区域海拔多在1000m以上,主要种植胡麻、亚麻、莜麦、甜菜、向日葵、大萝卜、马铃薯等作物,荒山与草地休闲地多,野生植物多为藜科、豆科和菊科等草地螟喜食的植物。
 
8、主持人:草地螟越冬代成虫是怎样活动的?
 
专家:草地螟越冬代成虫(蛾)有较强的飞翔能力,飞行高度0.5~5米,飞行距离3-5米,先是沿植被高度飞翔,寻找开花植物进行营养补充,白天喜欢在低洼潮湿杂草茂密的滩地和林带飞行,夜间在有月光无风天,成虫栖息在杂草和杨柳树丛内,在月光较暗或没有月光时,成虫向有光的地方迁飞活动。活动盛期多在夜间八点至十二点左右。
 
9、主持人:草地螟成虫产卵有选择习性,对气候、植被、地形地势、土壤理化条件都有很强的选择性,成虫产卵有什么特殊习性吗?
 
专家:成虫羽化后,需要补充营养,多选择夏至草、白花荠菜、丁香、洋槐等为蜜源植物。
 
成虫产卵,在气温偏高的条件下,常选择凉爽的地方产卵;在气温偏低的条件下,则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产卵;在气温适宜条件下,则选择小气候较湿润又有成片的幼虫喜食寄主的地方产卵。
 
对植被选择也较严格,特别喜在嫩绿多汁液、耐盐碱的杂草上产卵。卵多产在藜科、锦葵科、茄科、菊科杂草及作物的叶片背面,距地面8厘米处较多。
 
卵单产或3~5粒呈覆瓦状排列。单雌产卵数50~200粒,多者达800余粒。卵多产在叶背面,占总卵量的90%左右。产卵时间多在20~24时,占总产卵量的80%左右.成虫寿命在日平均气温为16℃、相对湿度为75%时,成虫存活时间较长,平均15~20d。
 
10、主持人:草地螟成虫体型虽小,但飞翔力较强,成虫有哪些趋向性吗?
 
专家:对各种光源如白炽灯、荧光灯、黑光灯、卤灯以及各种火焰都有很强的趋性,尤其对黑光灯、白炽灯趋性更强,其诱蛾量较其它灯高3~5倍。不过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草地螟具有趋化性。
 
根据各地观测,草地螟对黑光灯有趋性,草地螟越冬代成虫5月下旬开始扑灯,6月上旬最活跃。当田间草地螟进入发生盛期时,黑光灯诱蛾数量也处于高峰,一夜单灯诱蛾最高达94头。6月下旬诱蛾数量逐渐减少。 这说明草地螟成虫对黑光灯都有很强的趋向性。
 
11、主持人:在我国草地螟越冬代成虫的迁飞有什么特点?
 
专家:我国草地螟越冬代成虫远距离北迁的两条主要路线是:①从草地螟发生基地经河北承德、内蒙古赤峰、辽宁朝阳、吉林白城到黑龙江和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西南气流。在1981—1982年所有草地螟成虫的13次突增中,有9次突增与该气流相对应。故认为上述空中气流是越冬代草地螟成虫远距离北迁的主要路径。②从草地螟发生地经蒙古人民共和国,到达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一带,再转向黑龙江和吉林北部的气流。掌握引起草地螟开始迁飞和停止迁飞的气象条件,就可准确地预报出草地螟成虫迁飞到某地区的可能性及时间。
 
1984年,我国科研人员应用昆虫雷达观测了当地越冬代螟蛾起飞和迁飞情况,发现随着西南暖气流的出现,气温升至20ºC以上时,螟蛾大量起飞、迁飞,迁飞的方向多随西南气流飞向东北方,。盛期向东北方向迁飞的螟蛾数量达1夜1千米宽度空间飞越180万头。迁飞高度80-400米,迁飞速度在每秒5-10米与风速相仿。每夜迁飞距离可达300~500千米。
 
12、主持人:影响草地螟大发生主要因素有哪些?
 
专家:影响草地螟大发生的主要外部因素有:(1)气候 (2)食物 (3)天敌 (4)田间管理。
 
(1)气候因素
 
温、湿度是影响草地螟发生的重要因素。越冬幼虫在越冬茧内可忍耐-31℃的低温。但在春季化蛹阶段,如遇低温,则易冻死。因此,春寒对越冬代成虫的发生量有抑制作用。越冬代成虫的发生期与4~5月份的平均气温关系密切。成虫发育最适宜温度为18~23℃,相对湿度50~80%。一般在旬平均气温15~17℃,10℃以上积温高于80℃时开始羽化。在成虫盛发期,温度直接影响成虫的生殖力,成虫在5d内,连续每天4小时,温度为30~35℃,相对湿度55%~60%,雌虫产卵量减少70%~80%,有些卵失去生活力。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还能使雄虫不育。湿度和降雨对草地螟的性成熟和生殖力影响也很大。相对湿度为60%~80%时,生殖力最高;相对湿度低于40%,雌蛾生殖力减退或不孕。
 
(2)食物因素
 
成虫发生期蜜源植物的多少决定着产卵量的大小。对蜜源的要求是既要提供充足的营养,又能提供足够的水分。另外,幼虫期的营养对成虫影响也较大。若幼虫所获得适宜的食料(如藜科植物),蛹重可达30mg以上,羽化的成虫寿命长,产卵量大,生殖力强;若食料不适宜,蛹重在30mg以下,成虫则寿命短,产卵量小,生殖力弱。
 
(3)天敌因素
 
草地螟的天敌种类很多。国外报道有70余种,其中赤眼蜂用于防治草地螟效果较好。我国主要的天敌类群有寄生蝇、寄生蜂、白僵菌、细菌类以及捕食性的蚂蚁、步行甲和鸟类等。自然寄生率一般为6%~7%,有时高达50%~60%。
 
(4)田间管理
 
农田精耕细作,不利于草地螟发生。反之,田间管理粗放,杂草丛生,则有利于发生。
 
13、主持人:目前,主要有哪些草地螟防治技术措施?
 
专家: (1)农业防治措施
 
耕翻整地  在草地螟集中越冬地区,采取秋翻、春耕、耙耱及冬灌等措施,可消灭部分入土的幼虫和蛹,明显压低越冬虫源基数,减轻第一代幼虫发生量。 
 
除草灭卵  草地螟成虫喜欢在田间地边的杂草上产卵,及时清除田间地边的杂草,减少初孵幼虫转移到田间为害。因此根据成虫产卵习性,采取中耕锄草灭卵的方法,把草地螟幼虫消灭在孵化或幼虫转移寄主之前,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据调查,在草地螟幼虫孵化前进行中耕除草的地块,比未锄草的对照田草地螟幼虫密度可以减低90%左右。
 
加强田间管理  草地螟幼虫入土后,及时采取中耕、灌水等措施,另外,在牧区,在大量产卵和幼虫孵化期把牧草立即收割,用杀虫剂处理收获的青饲料,对压低种群数量也有明显效果。
 
(2)化学防治措施
 
进行化学防治需要注意防治时期、是否达到防治指标和合理使用药剂问题。防治适期:在草地螟幼虫3龄前。 防治指标:在不同作物上的防治指标为大豆田有成虫30~50头/m2,甜菜300-500头/百株,胡麻15-20头/m2,向日葵30-50头/m2,马铃薯30~50头/m2。。
 
常用化学药剂: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5%天王星乳油(联苯菊酯)3 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20%除虫菊酯乳油3 000~5 000倍液、2.5%功夫乳油(氯氟氰菊酯)5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800~1 2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800~1 000倍液等常规喷雾,每公顷用稀释液750~900kg。鱼藤精乳油800倍液、杀螟杆菌或青虫菌2000~3000倍、25%灭幼脲悬浮剂600ml/hm,兑水450~600L进行喷雾;也可选用2.5%敌百虫粉、5%西维因粉等,每公顷22.5kg喷粉。 
 
(3)封锁虫源,防止幼虫迁移
 
当幼虫发生量大,群体迁移时,在受害严重田块周围撒10m宽药剂隔离带 或在受害田块周围挖防虫沟(上宽0 .5m,下宽0. 8m,深0 5m),以封锁地块,阻止幼虫迁移为害。
 
(4)利用成虫的趋光性,有电力条件的地区,采用黑光灯或高压汞灯诱杀成虫(蛾),以减少产卵量,压低幼虫种群数量。
 
 14、主持人:为什么要对草地螟的发生进行预测预报,如何进行虫情预报?
 
专家:由于草地螟属于一种间歇性暴发成灾的害虫,具有迁飞习性,为害隐蔽性、暴发性和广食性等特点,而且大多发生在农牧区交错、人口稀少、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在草地螟暴发成灾时,如果预测预报不准确,错过了防治时机,就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做好预测预报首先要全面收集气象资料,草地螟在内蒙古和黑龙江北部发生1代,在东北大部和华北大部和内蒙古大部和西北北部发生2-3代。草地螟正常生存、发育、繁殖的温度范围16-34℃,湿度为50-85%。因此了解当地的天气情况和温湿度变化就能预测某一代的发生情况,从而进行高效防治,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其次做好本地和异地的预测预报,对草地螟的发生监测既要估计本地虫源,又要预测异地虫量。我国草地螟发生区可分为越冬虫源基地区和成虫迁入区,主要越冬基地为山西雁北、内蒙古的乌盟(乌兰察布盟和百灵庙)、巴盟、伊盟和河北张家口坝上地区(张北和康保)。迁入区保护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对于迁入区既要根据本区的虫口基数、温湿度、作物长势,又要根据迁出区的蛾量、气象资料综合起来,做出准确及时的预报。而对于迁出区要调查本地虫量和卵巢发育进度做出预报。
 
对于草地螟中短期预报准确率较高,在草地螟成虫高峰前后,解剖检查雌蛾卵巢发育情况,当3,4级雌蛾占50%以上,由此向后推10-15d,结合气候、植被、作物情况预测当代幼虫发生趋势和防治适期,这种中短期预报准确率十分高,可以保证指导防治工作的需要。
卵巢发育级别标准为:1级:卵粒未形成,卵官透明,肉眼辨别不出卵管中的分节状;2级:卵粒可辨卵管白色、较长,卵管中的卵粒分成节状;3级:卵粒成熟,尚未产出,卵管黄色;4级:卵已部分产出或产完。
 
15、主持人:草地螟防治策略是什么,如何进行综合治理?
 
专家:(1)加强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工作是草地螟防治的关键,预报及时准确,就能为防治提供充足的时间,在草地螟的测报上,要把调查成虫、卵数量相结合,才能科学准确无误,因此,应加强对草地螟的监测工作,要有专人负责,定期发虫情预报。
 
(2)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为了做好草地螟的防治工作,农技部门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由专业技术人员在电视上进行了草地螟防治专题讲座,使防治工作家喻户晓。在此基础上,在草地螟发生较重的乡召开了防治草地螟工作现场会, 使得广大干部和专业人员进一步加深了对草地螟防治工作的认识。
 
(3)统一用药、集中消灭在草地螟的发生区 采取统一用药,集中消灭的办法对草荒较严重的地块实行封闭喷药。
 
(4)防治成虫与防治幼虫相结合 成虫始见后,利用草地螟成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成虫,可有效地减少成虫数量和田间的落卵量。密切注视田间草地螟的发展态势,一发现幼虫及时进行联防联治,防止幼虫迁移危害。
 
(5)化学防治与物理防治相结合 一方面喷药灭虫,另一方面加紧清除田间杂草及附近荒地,消灭草地螟产卵及孵化孳生场所。
(6)机械防治与人工防治相结合 对于发生面积较大与连片受害的农牧田,采用机动喷药器械集中防治,而零星点片发生的地块则采取人工喷药,做到最佳效益防治。
 
(7)农田防治与公共地带防治相结合 防治农田草地螟的同时,在与之邻近的荒坡、林带和沟渠等共用地带之间用药剂打出隔离带,防止迁移重复危害。
 
(8)重点防治与普遍防治相结合 重点地块重点防治,一般发生地块根据发生危害程度适期进行联合防治。  

篇三 大麦虫成虫
大麦虫饲料配方

大麦虫饲料配方

大麦虫首先要解决饲料问题,大麦虫的饲料整体上跟传统的饲料基本上相同,也是用麦麸添加一些青饲料象南瓜、白菜、萝卜、厨房里的青菜下角料都可以做为大麦虫的青饲料。

大麦虫饲料配方

麦麸75%玉米粉10%,鱼粉2%2.成虫的配方:麦麸50%,鱼粉4%,外猪全价饲料(或大鸭全价饲料)15%,发酵的秸秆或统糠26%,食糖4%,夹杂盐1%。

大麦虫饲料配方幼虫饲料:初孵化出的小幼虫因体格较小不能直接食用麦麸,要适量的添加一些面粉之类的细饲料,待半个月之后就可以食用麦麸了,在此期间也要适量的喂一些青饲料,青饲料要适当的小一些便于小幼虫进食,要保证小幼虫有较适宜的温湿度。20天以后的小幼虫可以在饲料中(麦麸)掺一定比例的鱼粉、玉米粉以便补充麦麸中缺少的各类营养成分。 也能够添加适量的水搓成团,压成小饼状,晾晒后即可利用。无前提的养殖者养殖,能够用饲料颗粒机膨化成颗粒利用。

大麦虫饲料配方成虫:大麦虫成虫的饲料也要单独使用,大麦虫工厂化养殖的关键就在于大麦虫成虫的产卵量了~!所以大麦虫成虫产卵量的高与低跟饲料有直接的关系。大麦虫成虫的饲料可以用麦麸、玉米粉、鱼粉、面粉、适当的添加一些精饲料。成虫的饲养盒中不能一次性添加太多的饲料,投喂成虫的饲料以当天能吃完最为好。

大麦虫饲料配方由黄粉虫网提供:

篇四 大麦虫成虫
大麦虫营养成分分析_董昌平

北方农业学报2016,44(2):63~68

JOURNALOFNORTHERNAGRICULTURE

doi:10.3969/j.issn.2096-1197.2016.02.14

大麦虫营养成分分析

董昌平1,邹桃龙2,唐艳梅2,叶张洁3

(1.重庆市渝北区华蓥山林场,重庆404100;2.重庆市渝北区林业局,重庆

3.成都蓉橙九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

404100;

摘要:该研究采用现代分析技术手段对大麦虫各虫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麦虫蛹水分含量远高于幼虫、成

虫,幼虫粗脂肪含量远高于蛹、成虫,大麦虫各虫态粗蛋白质含量均很高,各虫态间粗蛋白含量差异显著;大麦虫脂肪中所含脂肪酸种类丰富,含有3种必需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丰富,各虫态均高于60%和20%,特别是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较高;氨基酸含量丰富,含7种必需氨基酸,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半胱氨酸)为其第一限制氨基酸,幼虫、雌蛹、雄蛹、雌成虫、雄成虫的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3.59%、44.90%、44.68%、42.53%、42.27%,均超过FAO/WHO推荐蛋白模式。

关键词:大麦虫;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脂肪酸;氨基酸

中图分类号:R1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197(2016)02-0063-06

ThenutrientsanalysisofZophobasatratusFab.

DONGChangping1,ZOUTaolong2,TANGYanmei2,YEZhangjie3

(1.HuaYingShanForestryCentre,YubeiDistrict,Chongqing

404100,China;2.YubeiForestryBureau,Chongqing404100,China;

3.ChengduRongChengJiuTianBiotechnologyCoLtd,Chengdu610000,China)

Abstract:TheprimarynutritionalcomponentsofZophobasatratusFab.weredeterminedbythemodernanalysistechnique.Theresultsshowedthecontentofmoistureofpupawashigherthanthelarvaandadultandthecontentofcrudefatofthelarvawashigherthanthatofpupaandadult.Thecontentofcrudeproteinwasveryhighandsignificantdifferentbetweeninsectstate.Thefattyacidcontentwasrich,itinsectcontained3kindsofessentialfattyacidstohuman,theunsaturatedfattyacidandmustfattyacidscontentwasrich,thecontentofitwashigherthan60%and20%,especiallythecontentofoleicacidandlinoleicacidwashigh;theaminoacidcontentwasrich,itcontained7kindsofessentialaminoacidtohuman,thefirstlimitingaminoacidofproteinwastheaminoacidcontainingsulfurMet+Cysandtheessentialaminoacidsoccupied43.59%、44.90%、44.68%、42.53%、42.27%ofthetotalaminoacids,morethantheFAO/WHOrecommendproteinmode.Keywords:ZophobasatratusFab;Moisture;Crudefat;Crudeprotein;Fattyacid;Aminoacid

大麦虫(ZophobasatratusFab.)又称为超级面包虫、超级麦皮虫等,最早于1775年由著名的昆虫分类学家法布里休斯[1]将其描述并命名,属于昆虫纲(Insecta),鞘翅目(Coleoptera),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拟步甲族(Tenebrionini),主要分布于中美洲、南美洲、西印度群岛以及拉丁美洲等地区[2-3]。大麦虫是我国新近由东南亚国家引进的新型蛋白源昆虫[4]。

大麦虫的幼虫含多种蛋白质,脂肪,并含有多种糖类、氨基酸、维生素、激素、酶及矿物质磷、铁、钾、钠、钙等,具有营养丰富、容易消化、适口性好等优点,是养殖各种龙鱼或观赏鱼、观赏鸟、棘胸蛙、鳖、蛇等稀有动物的理想蛋白质饲料[5]。在海外的专业渔场及高档宠物繁育场均把大麦虫作为一种重要的活体饲料。

何红英等在对资源昆虫的研究中,依照主要用

收稿日期:2016-02-29

作者简介:董昌平(1975—),男,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林业技术工作。

64北方农业学报44卷

将资源昆虫分为食用昆虫、药用昆虫、其他工业途,

原料昆虫、实验昆虫、观赏昆虫、环保昆虫、天敌昆虫其资源价和传粉昆虫[6]。大麦虫作为一种资源昆虫,值也在日益得到重视,因此对于大麦虫的研究也日益增多。近年来,郭倩等研究了大麦虫蛋白质的提取分离及抗氧化性,研究指出:大麦虫幼虫脱脂粉中最主要的蛋白组分为水溶蛋白,其次为碱溶蛋白酸溶蛋白和醇溶蛋白,各蛋白组分均有体外抗氧化作用

[7]

(优级纯),氢氧化钠,对硝基苯酚,乙酸钠,无水乙酸钠,乙酸(优级纯),37%甲醛,乙酰丙酮。1.21.2.1

试验方法

水分含量的测定

参照GB/T5009.3-2003[15]

中直接干燥法,将大麦虫幼虫、蛹、成虫活体分别放入不同称量瓶中,每样设3个重复,加盖,精密称量后,置105℃干燥箱中,瓶盖斜支于瓶边,干燥2h后,盖好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量。然后再放入105℃干燥箱中干燥1h,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再称量,并重复以上操作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即为恒质量。1.2.2

粗脂肪含量的测定采用索氏抽提法,参照

将烘干的大麦虫样品分别GB/T5009.6-2003[16]标准,

研磨成粉,按照处理试样,抽提,称量并重复以上操作直至恒重的步骤测得数据,并分析测定结果。1.2.3

粗蛋白含量的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参照将烘干的大麦虫样品分别GB/T5009.5-2003[17]标准,

研磨成粉,按调配试验试剂,进行试样消解,制备试样溶液,绘制蛋白质标准曲线,测定试样的步骤测得数据,并分析测定结果。

在数据分析时,以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蛋白质含量≥1g/100g时,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蛋白质含量<1g/100g时,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1.2.4

脂肪酸、氨基酸的测定脂肪酸的测定参照

通过刑荣娥等[9]对大麦虫脂肪酸分析中应用的方法,气象色谱仪对脂肪皂化、脂肪酸甲酯化,色谱测定的步骤进行测定。参照GB/T5009.124-2003[18]标准,将烘干的大麦虫样品分别磨成粉,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数据的步骤测定并分析氨基酸含量。1.3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Excel、SPSS对大麦虫幼虫、蛹、成虫时期以及雌雄虫体体内营养成分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各虫态粗营养成分进行多重比较(Dencan法)。脂肪酸、氨基酸含量计算参照黄琼[19]等对黄粉虫蛹的营养成分分析计算方法计算。必需氨基酸分和化学分

刘娜等采用二次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法对磷酸;

冯金华等测定了大麦虫幼虫脂肪油中的脂肪酸组;

盐溶液提取大麦虫幼虫SOD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

[8]

成,采用水解提取-气相色谱法对大麦虫幼虫脂肪油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共确认了27种脂肪酸成分,表明大麦虫幼虫油脂无论在质上还是量上都有很高的研究和开发价值[9];欧晓峰等采用复合酶法水解大麦虫蛋白制备酸性多肽及其抗氧化活性,优化了制备工艺[10];许齐爱研究了大麦虫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及饲养条件的优化,对大麦虫生物学特性、饲养条件进行了研究总结,得出大麦虫是一种高蛋白昆虫[11-12]。刘玉升总结了大麦虫在生产实践中的应Ferrer厘定了大麦虫的学名[14]。用[13];

目前,尚未见对大麦虫营养成分的全面分析报道,尤其是不同虫态营养成分的差异。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大麦虫的营养价值,为大麦虫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本研究对大麦虫幼虫、雌蛹、雄蛹、雌成虫和雄成虫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

1

1.1

材料和方法

试验材料

供试虫源:大麦虫幼虫(600~900mg/头)、蛹

(化蛹后3~4d)、成虫(羽化后10~15d),均由四川农业大学森林保护学省级重点试验室昆虫繁殖中心提供。

仪器设备:称量瓶,电子恒温干燥箱,电子天平(感量为0.1mg),干燥器(内有干燥剂),索氏提取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电热恒温水浴锅,10mL具塞玻璃比色管。

试剂:无水乙醚,硫酸铜,硫酸钾,硫酸铵,硫酸

2期董昌平等:等大麦虫营养成分分析65

计算公式如下:

)=待评样本的某种必需氨基酸氨基酸分(AAS

含量(mg/g)/FAO/WHO评分模式中同种氨基酸的含量(mg/g)

氨基酸化学分(CS)=待评样本的某种必需氨基酸含量(mg/g)/鸡蛋蛋白质中同种氨基酸的含量(mg/g)

均低于鸡蛋脂肪中油酸含量,高于牛乳。表中鸡蛋、牛乳脂肪酸含量来源于黄琼的研究文献

[19]

。油酸

【大麦虫成虫】

(C18∶1)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显著,而且不会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也不具有多不饱和脂肪酸潜在的一些其他不良作用,如促进机体脂质过氧化、促进化学致癌作用和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等

[21]

2结果与分析

2.1

粗营养成分分析

大麦虫各虫态水分含量均很高,其由表1可知,

各虫态间水分含量差异显著。大麦虫蛹水分含量远高于幼虫、成虫;幼虫、成虫间差异显著,幼虫水分含量高于成虫;蛹、成虫雌雄间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大麦虫各虫态粗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幼虫粗脂肪含量远高于蛹、成虫;蛹雌雄间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成虫雌雄间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雄成虫高于雌成虫。大麦虫各虫态粗蛋白质含量均很高,各虫态间粗蛋白含量差异显著。成虫粗蛋白含量高于幼虫、蛹;蛹、成虫雌雄间差异均极显著,雌蛹粗蛋白含量高于雄蛹,雄成虫高于雌成虫。

表1

虫态幼虫雌蛹雄蛹雌成虫雄成虫

大麦虫各虫态粗营养成分多重比较水分/%

粗脂肪/%

粗蛋白/%

。亚油酸含量很高,分别为27.08%、

均高于鸡蛋、牛乳20.41%、20.86%、27.46%、26.76%,脂肪中亚油酸含量。亚油酸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高脂血症,并可作为花生四烯酸的合成原料[21]。大麦虫脂肪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食用脂肪。可见,

从表2还可以看出,幼虫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蛹、成虫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其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高达2.23∶1,超过一幼虫脂肪中油酸含量高于成般推荐值(2.00∶1)[22],虫,略低于蛹,幼虫脂肪中亚油酸含量高于蛹,略低于成虫。可见,大麦虫幼虫脂肪优于蛹、成虫脂肪。2.3【大麦虫成虫】

氨基酸含量

由表3可知,大麦虫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丰富,具备人体所不能自身合成的八种必需氨基酸中除色氨酸以外其余七种,且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幼虫、雌蛹、雄蛹、雌成虫、雄成虫必需氨基酸分别为鲜重的19.20%、21.80%、22.07%、23.28%、21.28%,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分别为43.59%、44.90%、44.68%、42.53%、42.27%,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分别为77.26%、81.50%、80.75%、74.00%、73.23%。据FAO/WHO推荐,质量较好的蛋白质,其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EAA/TAA)在40%左右,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AA/可见,大麦虫蛋白质质量NEAA)在60%以上[23-24],较好,为理想蛋白质。

由表4可知,大麦虫幼虫、蛹蛋白质的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含量最丰富,分别为168mg/g、194mg/g、179mg/g,大麦虫成虫蛋白质的亮氨酸含量最丰富,分别为131mg/g、146mg/g。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半胱氨酸)为大麦虫的第一限制氨基

59.05±0.74Bb17.85±0.13Aa23.28±0.76BCc63.60±0.52Aa14.67±0.11Bb23.71±0.47Bbc63.67±0.88Aa14.57±0.084Bb22.07±0.29Cd58.45±1.88Bb10.14±0.21Cd24.52±2.21Bb58.43±1.05Bb10.34±0.29Cc27.20±0.30Aa

注:大写字母表示P≤0.01,小写字母表示0.01<P≤0.05。

2.2脂肪酸含量

由表2可知,大麦虫脂肪中所含脂肪酸种类丰

富,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一般认为摄食不饱和脂肪酸比摄食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幼虫、雌利[20]。大麦虫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蛹、雄蛹、雌成虫、雄成虫分别为31.00%、34.29%、37.51%、37.47%、38.15%,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丰富,均高于60%和20%。其中,油酸含量最高,分别为37.30%、39.10%、37.64%、30.86%、30.85%,

66北方农业学报44卷

表2大麦虫各虫态与鸡蛋、牛乳主要脂肪酸比较

%

雄成虫1.6227.333.575.6730.8526.760.180.67-3.3538.1561.8534.4227.431.62∶1

鸡蛋----41.7014.20-0.10--39.2060.8045.8014.301.60∶1

牛乳----28.405.30-2.10--56.3043.7034.707.400.80∶1

名称

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棕榈烯酸(C16:1n-7)硬脂酸(C18:0)油酸(C18:1n-9)亚油酸(C18:2n-6)花生酸(C20:0)亚麻酸(C18:3n-3)二十碳一烯酸(C20:1n-3)其他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P/S比值

幼虫0.4524.392.743.8237.3027.080.191.650.232.1531.0069.0040.2728.962.23∶1

雌蛹1.2925.795.604.2139.1020.410.140.480.122.8634.2965.7144.8221.011.92∶1

雄蛹1.0628.623.524.9737.6420.860.180.47-2.6837.5162.4941.1621.331.67∶1

雌成虫1.2426.203.285.9330.8627.460.180.93-3.9237.4762.5334.1428.391.67∶1

注:脂肪酸含量为相应总脂肪中的各种脂肪酸的百分比含量;P/S表示不饱和脂肪酸与脂肪酸含量的比值;-未测出;/未注明。

表3

大麦虫各虫态氨基酸含量

mg/g

雄蛹9.7010.2333.0611.8415.551.6513.942.2811.8416.6620.559.2912.698.2712.1126.9022.0727.3349.4080.7544.68

雌成虫10.3510.4430.0121.5519.081.7916.572.4216.9321.9111.609.5413.178.5613.3036.6023.2831.4654.7474.0042.53

雄成虫11.3211.3732.0526.1222.961.6920.902.3420.1924.3211.489.6913.889.6314.0434.9021.2829.0650.3473.2342.27

氨基酸*苏氨酸(Thr)丝氨酸(Ser)谷氨酸(Glu)甘氨酸(Gly)丙氨酸(Ala)**半胱氨酸(Cys)*缬氨酸(Val)*蛋氨酸(Met)*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酪氨酸(Tyr)*苯丙氨酸(Phe)*赖氨酸(Lys)组氨酸(His)精氨酸(Arg)脯氨酸(Pro)△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总氨基酸TAA/%

△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

幼虫9.9410.9932.5612.8419.031.6415.432.0613.0518.1318.239.7213.277.8213.3227.8019.2024.8544.0577.2643.59

雌蛹10.4010.8935.9012.8016.311.8114.902.3412.5517.9322.0810.2614.218.7413.0925.6021.8026.7548.5581.5044.90

注:色氨酸未测出;*表示必需氨基酸,**表示半必需氨基酸;△包括半胱氨酸、酪氨酸在内。

其氨基酸分(ASS)分别为63mg/g、71mg/g、67酸,

mg/g、72mg/g、69mg/g,其化学分(CS)分别为39mg/

g、44mg/g、41mg/g、44mg/g、42mg/g。除第一限制氨基酸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半胱氨酸)含量低于FAO/

【大麦虫成虫】

2期董昌平等:大麦虫营养成分分析67

其余各项氨基酸WHO推荐蛋白模式和全鸡蛋含量,

(色氨酸未测出)含量均超过FAO/WHO推荐蛋白模

表4

式和全鸡蛋含量。可见,大麦虫蛋白质的氨基酸为高质量氨基酸。

mg/g

Val506693185140891791358416712799199151125251190

Try1017---------------TAA360490609--639--592--626--695--

大麦虫各虫态的必需氨基酸分(AAS)和化学分(CS)比较

项目

#1973年FAO/WHO推荐蛋白模式

#全鸡蛋

EAA幼虫

AASCSEAA

雌蛹

AASCSEAA

雄蛹

AASCSEAA

雌成虫

AASCSEAA

雄成虫

AASCS

Thr40476014912762156133581451246215513268170144

Ile4054781961457518813971178132102254188121303224

Leu7086109155126108154125100143116131188153146208170

Lys55708014511485155122761381097914411383151119

Phe+Tyr6093168280180194323209179298193127211136127212137

Met+Cys355722

·63

3925

·71

4424

·67

4125

·72

4424

·69

【大麦虫成虫】

42

带#蛋白模式的氨基酸含量来自参考文献[25];·表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未测定。注:

3结论与讨论

大麦虫蛋白质含量高,蛋白质本试验结果表明,

牛乳,亚油酸含量很高,均高于鸡蛋、牛乳脂肪中亚油酸含量,可见大麦虫脂肪为理想食用脂肪。

此外,试验中发现:(1)大麦虫蛹和成虫不同性别间粗蛋白含量差异均极显著,雌蛹粗蛋白含量高于雄蛹,雄成虫高于雌成虫。雌蛹粗蛋白含量高于雄蛹这可能与雌性需担负繁殖后代责任有关,目前其原因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2)大麦虫幼虫脂肪中油酸含量高于成虫,略低于蛹,幼虫脂肪中亚油酸含量高于蛹,略低于成虫,可说明幼虫脂肪优于蛹、成虫脂肪。(3)大麦虫幼虫、蛹蛋白质的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含量最丰富,而成虫蛋白质的亮氨酸含量最丰富,其原因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总的来说,大麦虫作为资源昆虫,其营养成分丰富,食用价值极高,其开发利用前景巨大。

的氨基酸种类丰富,具备除色氨酸以外其余7种必需氨基酸,且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与FAO/WHO推荐蛋白模式和全鸡蛋含量相比较,除第一限制氨基酸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半胱氨酸)含量低于FAO/WHO推荐蛋白模式和全鸡蛋含量以外,其余各项氨基酸(色氨酸未测出)含量均超过FAO/WHO推荐蛋白模式和全鸡蛋含量,可见大麦虫蛋白质为理想蛋白质。

大麦虫脂肪中所含脂肪酸种类丰富,含有3种必需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丰富,其中油酸含量最高,低于鸡蛋脂肪中油酸含量,高于

参考文献:

[1]SpilmanTJ.AfewrearrangementsintheTenebrionidae,

withakeytothegeneraoftheUlominiandTenebrionini

ofAmerica,NorthofMexico(Coleoptera)[J].TheColeopteristsBulletin,1962,16(2):57-63.

篇五 大麦虫成虫
大麦虫的家庭繁殖

大麦虫的家庭繁殖过程

【1】去药店买20根玻璃试管,或者医院里的一次性塑料试管也可以,调20条体型较大的大麦虫放入。试管底部放少量麦麸(也叫麦糠)。

【2】过2个星期,奇迹发生了:

【3】再过1个星期,蜷缩的幼虫化为了蛹。将蛹挑出来放在一个容器里。

【4】蛹化到成为步行虫又等了好久....好像是?2星期左右

....

【5】买一个蚂蚱笼,约十二块钱,将成虫放入。要一个月饼盒,铺上?2?公分以上厚度的麦麸(或称麦糠、麦皮)。注意必须为麦麸,其他底材成虫不肯产卵。

【6】大麦虫成虫就会在蚂蚱笼里不停的交配、产卵。一般产在笼子下面的麦麸堆里,不至于被成虫吃掉。

【7】2-3周后卵开始孵化为幼虫,这时候可以加入一些精饲料,如面粉、玉米粉等,亦可以放一点果皮,小麦皮虫会聚到皮边吸汁。

【8】最后长成我们的最终产品,无敌大麦虫。注意要定期补充成虫,使其源源不断的产卵、孵化。

篇六 大麦虫成虫
大麦虫的幼虫含蛋白质51

大麦虫的幼虫含蛋白质51%,含脂肪29%,并含有多种糖类、氨基酸、维生素、激素、酶及矿物质磷、铁、钾、钠、钙等,营养价值远远超过蝇蛆、蚯蚓、黄粉虫和蟋蟀等昆虫饵料,加上它外皮较软且易于消化,适口性好,是养殖各种龙鱼或观赏鱼、观赏鸟、棘胸蛙、鳖、蛇等稀有动物的绝佳饵料。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珍稀畜禽和特种水产动物的需求必将越来越大。当今,由于蛋白质饲料资源相当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因此,对大麦虫的开发与利用,势必作为今后解决蛋白质饲料来源

大麦虫

大麦虫近年从东南亚国家引进,是一种步甲科种类的幼虫。老熟幼虫最大体长6厘米左右,比一般的黄粉虫大3-4倍,产量是黄粉虫的5倍,营养价值更是远远超出幼体

蟋蟀和黄粉虫。雌性成虫体形比雄性成虫个体明显偏大。由于它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相信不久就会替代黄粉虫进入大宾馆、大饭店把它经过精细加工,成为人们的盘中大餐,将更受大中城市各阶层人士的欢迎。大麦虫的老熟幼虫最大体长达到6cm左右,其营养价值更是远远超出同类

大麦虫

科目的其他昆虫。由于大麦虫个体大,社会养殖量少,早期主要是作为名贵金龙鱼、银龙鱼等高级观赏鱼类的专用饵料。随着生产养殖技术的成熟,社会养殖量逐渐加大,价格趋于平缓、稳定,尤其是营养丰富、容易消化、适口性好等优点,开始逐步向各类人工饲养爬行类宠物(壁虎、蜥蜴、龟等)推广应用。在海外的专业鱼场及高档宠物繁育场均将大麦虫作为一种重要的活体饵料,大麦虫逐步将发展成为与黄粉虫、蟋蟀、蝗虫、蚯蚓相当甚至取而代【大麦虫成虫】

大麦虫

大麦虫喜干燥,生命力强,并耐饥、耐渴,全年都可以生长繁殖,以卵-幼虫-蛹直至羽化为成虫的生育周期约为100天左右。温度在6℃以下时进入冬眠,其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8℃~30℃,39℃以上可致死;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60%~70%较适宜。大麦虫的卵外表为卵壳,内层是卵黄膜,里面充满乳白色的卵内物质。卵期7-10天。在26℃-32℃下成虫产卵最多,每只成虫最高可以产卵1000粒左右,质量也高,19-25℃产卵只有500粒左右,低于15-18℃只有150粒左右,低于14℃很少交配产卵,低于10℃不交配产卵(目前有的人说产卵量仅为150粒左右不知是饲养技术问题还是品种问题)。大麦虫喜欢群集,室温13℃活动取食,5℃以上仍能生长,以25℃-32℃的温度生长最快,35℃以上则会造成大批死亡,幼虫和成虫有大咬小的残杀性(观察的结果是:在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剂的情况下、饲料缺乏、密度过高、湿度过大的情况下),幼虫有时也把蛹咬伤。因此,要将同龄的虫、卵、蛹、成虫筛出,放在各自的容具中饲养。

幼虫生长过程中,体表颜色先呈白色,蜕第一次皮后变为黄褐色,以后每4~6天蜕皮1次,幼虫期共蜕皮6次。幼

大麦虫

虫30日龄体时在饲料中化蛹,化蛹时将头部倒立在饲料中,左右移动摩擦头部进行化蛹,室温20℃以上,蛹经一周时间蜕皮变为成虫。虫刚羽化后翅白色而较软薄,1~2天后变硬转黑褐色。喜在夜间活动,爬行迅速,不喜飞行。羽化后一周产卵。大麦虫幼虫每公斤约700--800条,雌雄比例6:4,可产卵雌虫有400条左右,每个雌虫产卵以最少300粒计算,经半年饲养可产幼虫120000条折合170公斤,考虑到养殖中的死亡和其他因素影响,以保守的方法计算也可得幼虫100--120公斤。在此基础上用同样方法再饲养半年后,一年的繁【大麦虫成虫】

大麦虫

大麦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拟步甲虫科昆虫。幼虫长7公分,虫体宽0.5公分,单条虫重1.3 — 1.5克,为黄粉虫或黑粉虫的体长、体重与体宽的3—4倍。大麦虫,俗称超级面包虫,国内刚开始试验养殖的新型饵料昆虫。大麦虫的幼虫含蛋白质51%,含脂肪29%,并含有多种糖类、氨基酸、维生素、激素、酶及矿物质磷、铁、钾、钠、钙等,营养价值高于其他饵料昆虫,养殖前景极为广阔。它不但可以作为高蛋白鲜活饲料,用于饲养金龙鱼、蛙、鳖、蛇和珍稀畜禽等,还可以当作高级菜肴供人们享用。大麦虫虫体大,生长周期及速度与黄粉虫相同,食性杂,适应性广,以麸皮、蔬菜、瓜果为主,饲料来源广泛,饲养成本低廉,适合我国各地居民饲养,其产量是黄粉虫的3—4倍,经济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大麦虫养殖在国际市场上起步较早,国内养殖还未见规模养殖成功的报道。本示范场从2005年引进以来,通过长时间的试验和饲养,已经全面掌握其生态习性和生长繁殖规律,解决诸如产房设置、饲料配方、温湿度调控、变蛹羽化等关键技术,科学地总结出一套最佳养殖模式,为特种水产动物和珍稀畜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饵料保障。大麦虫作为高级饵料的蛋白源,具有极为广阔的国内外市场需求。目前,国外大麦虫每条售价为15美分,按每公斤700条计算,其价格为人民币1000元;国内市场每公斤为100元,还常出现有价无货局面,所以具有

大麦虫

广阔的市场潜力和需求。大麦虫养殖技术大致与黄粉虫相同,只是在厂房设置、饲料配方、温湿度调控和变蛹羽化等重主要环节略有不同,养殖者一经技术培训,就可以掌握要领,独立操作。大麦虫主要的设备是网筛和饲养容具。网筛盒:供成虫产卵用,又是分离虫卵、虫体及饵料的工具。可用木盒框装上纱网,网孔3毫米。容具:有柜、箱、池、盒等。网箱规格大小,依虫量多少而定,最大为70厘米×45厘米×18厘米为宜(我们都是采用这种塑料

大麦虫

饲养大麦虫的场所最好选择在背风向阳、冬暖夏凉的屋里,光线不宜太强,保持温暖,最适宜温度是18~30℃,相对湿度70%。夏季气温高时,洒水在地上降温;冬季要保温,以保证大麦虫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成虫的饲养:成虫羽化后6~11天开始产卵,会有连续长达50天的时间产卵,直至死亡。先在饲养筐中底部放一个特制的筛子(筛子采用3目不锈铁丝制作,面积与筐底相等,主要的作用是快速分离成虫和卵块),在筛子上洒上成虫的食物,成虫产卵3天后,将下面的筛子提起,轻筛一下,虫卵和麦麸等就全部掉下去,筛子上面剩下的就是全是成虫,马上将筛子连同成虫放入另外一个养殖筐中,加入成虫的饲料继续给成虫产卵(成虫就是产卵在饲料中的),如此周而复始;一周后孵出幼虫,把小大麦虫倒在盛有麦麸的饲养容具中饲养。也可将成虫放在一张白纸上,撒些糠麸在纸上,任成虫产卵,每隔二三天换纸1次,成活率一般有90%以上。这种操作方法大约7-10天应给成虫换料1次,换下的料中可能有卵料,不要马上倒除,集中放好,待卵块孵化出来后采用饲料引诱的方式集中收集到另外的饲养框中饲养。每次取卵后要适当地给成虫添加青料和精料,及时清理废料或蛹皮。饲料配方饲喂方法见后面介绍。成虫喜欢晚间活动,所以晚上多喂,青料可直接投放在饲养容具中,让大麦虫自由采食。夏季气温高,幼虫生长较快,蜕皮多,要多喂青料,供给充足的水分,可喂些菜叶、瓜果等。气温高时多喂,气温低时少喂。幼虫初期,精料少喂,蜕皮时少喂或不喂,蜕皮后随着虫体长大而增加饲喂量。也可把精料用水拌成小团,切成小块放在网筛上让其自由摄食。一天的投铒量以晚上箱内饲料吃光为限。采用早、晚投足,中午补充的办法。在幼虫饲养期投料要注意精、青料搭配,前期以精料为主,青料为辅,后期以青料为主,精料为辅。未成龄幼虫要多喂青菜,对蛹和成虫的生长发育有利。有的老龄幼虫在化蛹期以后,食

大麦虫

欲表现较差,可加喂鱼粉,以促进化蛹一致。幼虫因生长速度不同,出现大小不一的现象,按大小分箱饲养,一箱可养幼虫3000~4000只,老龄幼虫2000~3000只。饲养过程中要根据密度及时分箱饲养,降低饲养密度,因为密度过高就会引起大麦虫的相互残杀。当幼虫化蛹时多投青料,有利于化蛹及蛹后的羽化。每天要及时把蛹拣到另一盒里,再撒上一层精料,

大麦虫

1.幼虫的饲料配方:麦麸35%,中猪全价饲料(或大鸭全价饲料)35%,豆饼10%,发酵后的统糠或秸秆20%,另外添加饲用复合维生素(金赛维)50克,猪用预混料(百日出栏)80克,饲用混合盐250克。

2.成虫的配方:麦麸50%,鱼粉4%,中猪全价饲料(或大鸭全价饲料)15%,发酵的秸秆或统糠26%,食糖4%,混合盐1%。另外添加饲用复合维生素(金赛维)50克,猪用预混料(百日出栏)80克,饲用混合盐250克。此配方适用于产卵期的成虫,可延长成虫寿命,提高产卵量。

以上2种饲料配方的加工方法为:将各种成分拌匀,由于添加了发酵秸秆是湿料,直接拌和即可饲喂,大麦虫很爱吃,拌完的料要马上饲喂完;也可以添加适量的水搓成团,压成小饼状,晾晒后即可使用。有条件的养殖者,可以用饲料颗粒机膨化成颗粒使用。上述饲料配方

篇七 大麦虫成虫
大麦虫饲养4大要点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843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