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养殖新技术

| 经济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经济师考试】

篇一 桑蚕养殖新技术
桑蚕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桑蚕养殖技术 

  桑蚕又称家蚕,是以桑叶为食料,进行吐丝结茧的完全变态昆虫。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之内,它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养殖桑蚕低成本,易管理,周期短,销路广,经济效益明显,现在许多农民朋友也把桑蚕养殖作为致富的门路。现在为大家介绍桑蚕养殖技术。 

  桑蚕养殖技术 

  一、蚕种催青及收蚁 

  蚕种催青时关键是要控制好温度、湿度及光照度等。在出库后1-4天,温度一般控制在23℃左右,干湿差2.5℃,自然光照即可;第5天至孵化期间,适当提高温度到26℃左右,湿度降低至1.5-1℃;第8天见蚕卵一端上青色时,即蚕卵点青,用黑布遮光保持黑暗;第十天早上5时揭去黑布并开灯感光,让蚁蚕孵化。蚕种催青中要注意温度平稳并保持好温度,同时要防止煤气、农药、烟草、蚂蚁、老鼠等伤害。 

  收蚁时采用当天早上露水干后顶芽下第二、三片桑叶作为收蚁用叶,一般选择上午九点进行,夏季可适当提前,将桑叶切成小方块或丝状后撒到蚕种纸上,让蚁蚕自行爬上桑叶,10-15分钟后,将蚁蚕和桑叶统一翻倒在蚕座上,若不同批次的蚁蚕,则进行分天收蚁,分批饲养,避免混合饲养。 

  二、小蚕饲育技术 

  小蚕生命力脆弱,自身抵抗能力低下,对生长环境的变化尤为敏感,温度过高或过低、干湿差过大等都会造成小蚕发育迟缓、严重者甚至死亡,所以为了确保小蚕能正常生长,要注意以下技术要点: 

  1.把握好小蚕室温湿度;一般情况下,小蚕期靠高温多湿饲养才能发育正常,龄蚕室温度宜28℃,干湿差1度(湿度85-90%);2-3龄降低至26-27℃,干湿差调整至1-1.5℃(80-85%)。为了保证高温多湿环境,1-3龄蚕可采用塑料薄膜覆盖防干饲养,1-2龄蚕上盖下垫全防干育,3龄蚕只盖不垫半防干育。 

  2.保证良桑饱食;喂小蚕的桑叶要经过严格选采,同时要确保桑叶新鲜幼嫩,1龄蚕采用自顶芽下第2-3片叶(黄中带绿叶),2龄蚕采第3-4片(绿中带黄),3龄采第4-5片(浓绿有光泽叶)。在给小蚕喂食之前要先将桑叶切碎,大小一般以蚕体长1-1.5倍为宜,每6小时喂一次,在每次喂蚕前要进行扩座除沙,扩座均座保证每头蚕要有2头蚕活动空间,除沙保证蚕座清洁,防止蚕病传染喂叶量一般控制在1龄给叶1.5-2层,2龄2-2.5层,3龄2.5-3层。 

  3.做好小蚕的眠起管理;小蚕随着生长眠起特征逐渐变化,1龄蚕体色由青灰转为炒米色,蚕体粘蚕粪,体躯微缩,2龄蚕出现驼蚕(蚕背蚕)现象,皮肤发亮,3龄蚕蚕体肥短,体皮紧张发亮。眠起处理主要包括眠除、饱食就眠以及提青分批,眠除是指蚕眠前加网除去蚕粪和残渣(蚕沙);饱食就眠是指在眠前除沙后给1-2回桑,使蚕饱食就眠安定;提前分批是指将入眠时间不一的蚕分开饲养。一般情况下同批蚕中90%以上蚕已入眠,但仍有少量迟眠蚕不眠而继续爬动吃桑,此时应撒上石灰粉并且加网再给桑叶,引出这些迟眠蚕另行饲养,经过4-6小时后迟眠蚕就可入眠。在小蚕眠定后还要做好眠中保护,即指将薄膜揭开,撒上新鲜石灰粉,然后降低蚕室温度1度,干湿差保持在1.5-2度,并且防治强风、强光和震动。 

  4.饷食处理技术;饷食即指蚕眠起后的第一餐叶,主要控制好饷食的时刻、饷食用良桑及给桑量和蚕体消毒三方面,饷食时刻选择整批蚕98%以上已脱皮,头部由青灰转淡褐色,爬动寻食时为宜;饷食用桑宜选稍偏嫩叶,给叶量以到下次给叶时间刚吃光为宜;蚕体消毒通过“防病一号”或撒石灰进行蚕体、蚕座消毒,让小蚕爬动10分钟后加网给叶,饷,30分钟后可除沙。 

  三、大蚕饲养方式技术 

  大蚕一般指4、5龄期,饲养方式有地面、蚕匾、蚕台方式等,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与小蚕不同。 

  1.控制好温湿度;饲养大蚕要通风良好,避免高温多湿,温度以25度,湿度以70%为宜。 

  2.保证蚕座卫生;大蚕期每天早上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防止蚕病传染和发生,阴雨天每天撒2次石灰粉,保持干爽,并且要注意淘汰弱小,捡出病蚕死蚕,以防蚕病蔓延。 

  3.4龄蚕良桑饱食。四龄蚕是蚕体丝腺成长的转折时期,要确保良桑饱食,如果营养不良,会影响到产量和质量,要求桑叶新鲜质好,一般选采顶叶下第7-15片叶喂用。 

  4.5龄蚕要合理给桑,通过合理给桑,才能提高桑叶效益,一般5龄蚕用桑占全龄期用桑85%左右,具体操作为两头紧中间松,5龄第1-2天和第6-7天给桑时以刚吃光为宜,第3-6天则保证良桑饱食。此阶段桑叶选采成熟片叶或成熟枝条叶, 

  5.添食蚕用抗生素,三龄起蚕和4龄第2天、5龄第3、5天各添食500单位氯霉素,以防蚕病。4龄第2天、5龄第2天、4、6天各用40%“灭蚕蝇”乳剂300倍液体喷一次,或500倍液添食一次防蝇蛆病。 

  四、上簇及采茧 

  上簇就是将熟蚕放到簇具上让其吐丝结茧。簇具目前多使用方格簇、竹花簇以及塑料折簇,上簇密度每平方米方格簇上156头,竹花簇上熟蚕700-800头,塑料折簇每张上200头。上满熟蚕后的花簇架成“人”字形,方格簇则挂起,室温控制在25度左右,加强通风排湿,并且随时捡病死蚕,以免污染好茧,造成污染和黄斑发生。采茧以蚕化蛹、蛹体变为棕黄为宜,一般春蚕上簇后5-7天、夏秋上簇后4---6天为采茧适期,采下的茧以2-3粒厚平铺于蚕匾上,避免蚕茧发热。

  相关资料:

  桑蚕养殖主要防病措施:

  1、全面彻底地冲洗消毒:养蚕前要全面彻底地打扫、冲洗、消毒蚕室蚕具。蚕室以外的大环境,如厨房、厅堂、房间的地面,也要打扫消毒。进出蚕房要换鞋,防止室外病菌带入蚕室。大蚕室门口要撒新鲜石灰粉。非养蚕人员不得随便进入蚕室、贮叶室。

  2、喂蚕和采叶前要先洗手:给桑前、采叶前、除沙前后都要用洗衣粉或肥皂洗手,擦上肥皂或洗衣粉要搓揉30秒,再在水龙头下或水桶中冲洗30秒。用水桶装水洗手的每次都要换清洁水。

  3、防止蚕种被污染:领种时要洗净双手,不乱摸蚕卵。蚕种领回后不得随处放置,应放到消毒好的小蚕房。

  4、防止桑叶被污染:设专用贮叶室,出入贮叶室要换鞋。贮叶室不用来养大蚕。

  5、掉落于不干净地面的桑叶不得捡回喂蚕。采叶箩每两三天要清洗一次。

  6、未经消毒的工具禁止使用,与养蚕无关的工具禁止放入蚕室。

  7、饲养大蚕的人员不宜同时饲养小蚕,饲养小蚕的人员不宜接触大蚕。接触大蚕或蚕茧后,必须认真彻底洗手,衣服被污染的还该换清洁衣服。

  8、严格分开:除沙工具和给叶工具、小蚕具和大蚕具、小蚕房和大蚕房、夹病弱蚕的蚕筷和扩座蚕筷。

  9、经常蚕体蚕座消毒:每龄眠起,用防病一号消毒;每龄眠定,用石灰消毒。

  10、及时淘汰病弱蚕,做好提青分批:发现病蚕,要及时拣出,以防继续传染。病弱蚕集中装入盛有石灰粉的盆桶中,再拿去深埋、烧毁或丢入沼气池。病弱蚕不得喂鸡鸭,以免病原扩散。

  11、妥善处理蚕沙:蚕沙是最危险的传染源,要集中堆放在远离蚕室的蚕沙房,或投入沼气池发酵沼气,严禁到处乱堆放。蚕沙要经堆沤半年发酵灭菌后才能作肥料施用,而且不能施入桑园。

  12、小蚕期应经常消毒地面:每2~3天应消毒地面一次,一般在除沙后进行。

  13、增强蚕的体质:良桑饱食,及时扩座,调节好温湿度。

  14、做好桑园治虫工作:桑蚕与桑园害虫同类,可相互感染各种病害。

  15、认真做好回山消毒:养蚕结束后,虽暂不养蚕,也必须消毒好越夏过冬,以防病源扩散。

篇二 桑蚕养殖新技术
桑蚕高产高效饲养技术

主持人: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艳红,欢迎您收听“致富早班车”节目。种桑养蚕在我国历史悠久,广西养蚕业的异军突起,走在了全国的前面,中国蚕学会理事会年会在广西召开,课题组调研桑蚕生产的“广西现象”。其经验将很快在全国桑蚕生产省区全面推开。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请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农艺师曾森老师为大家介绍“桑蚕的高产高效饲养技术”。现在曾老师已经来到了演播室,曾老师,您好!
 
专家:艳红你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1.主持人:请你首先介绍一下桑蚕的生活习性好吗?
 
专家:桑蚕的一个世代要经历卵、幼虫(就是“蚕”)、蛹、成虫(就是“蛾”)四个不同的发育阶段,属完全变态的昆虫。
 
蚕卵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孵化出幼虫,刚孵化出了的幼虫身体呈黑褐色,形似蚂蚁,俗称蚁蚕。蚁蚕摄食桑叶不断生长发育,几天后便不吃不动。蚕这种不吃不动的现象称为眠,在此期间蚕虽然外表看似在睡觉,内里却进行激烈的新皮长出旧皮蜕去的生理变化,刚蜕完皮的蚕叫起蚕。起蚕后第一次喂桑叫做饷食。从给第一口叶到蚕眠起称为一个龄期,桑蚕从孵化到结茧一般要经过4次就眠蜕皮,5个龄期。1~3龄的蚕俗称小蚕或稚蚕,4~5龄的蚕称大蚕。5龄末期,食桑量减少,排出软粪和蚕尿,蚕体收缩呈蜡黄色半透明状便可以上簇结茧了,此时的蚕称熟蚕。在温度适宜、饲料充足的条件下,1龄经过时间3~4天,2龄3天左右,3龄3~4天,4龄4~5天,5龄7~9天,全龄经过通常是20~25天。蚕儿吐丝结茧后的第4~5天化蛹,蛹期经过12~14天便羽化成蛾(即成虫)破茧而出,随即交配产卵完成一个世代。
 
2.主持人:曾老师,请问在珠江流域地区适合养蚕的季节是什么时候呢? 
 
专家:好的。在珠江流域一般的蚕期为每年的3月中下旬~11月底,期间在7月分桑园夏伐,约有一个月不养蚕,全年平均可养蚕8~10批次。
 
3.主持人:曾老师,我们在养蚕前要做什么准备工作呢?
 
专家:首先要做好养蚕计划,根据桑园的面积、蚕房面积来合理规划每批的饲养量,做到看桑养蚕。每饲养一张蚕(散卵重10克)需要桑叶500~600公斤,所以我们要对桑园进行测产合理安排饲养量。一般在当地每亩桑单批可饲养蚕种0.3~0.5张(散卵重5~7克)。
 
然后是蚕室和蚕具的准备。在珠江流域现行的饲养方式是大蚕地面育,按此方式每饲养一张蚕需要小蚕室3平方米,大蚕室30平方米,贮叶室6平方米,消毒池1个(1.5m×0.5m×1m),蚕沙池1个8平方米。每养一张蚕需要薄膜1公斤,纱布1.2米,黑布0.2米,小蚕网14张,小蚕专用蚕匾(80cm×100cm)8个,蚕沙箩2个,采桑箩3个,切叶刀、蚕筷、鹅毛等若干副。
 
蚕室蚕具准备好后还要做的准备工作就是消毒了。
 
4.主持人:曾老师,如何进行蚕前消毒呢?
 
专家:消毒用的药物有漂白粉、福尔马林、石灰等,生产中常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溶液进行蚕室、蚕具消毒。消毒按照“两消一洗”制度,首先先对蚕室、贮叶室、蚕房周围环境以及所有养蚕用具进行清理、打扫,然后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溶液进行喷洒消毒,要求充分润湿,并保持湿润30分钟,再用清水进行全面清洗,稍干后用相同浓度的漂白粉溶液重复消毒一次。消毒工作应在养蚕前2~3天完成。
 
5.主持人:曾老师,养蚕包括哪些环节?
 
专家:桑蚕饲养环节包括蚕种选购、蚕种催青、小蚕饲养、大蚕饲养和上簇采茧。
 
6.主持人: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蚕种?
 
专家:珠江流域现行的优良蚕品种有“桂蚕一号”、“桂蚕二号”、“两广二号”等,应该结合气候特点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蚕种。
 
7.主持人:曾老师,什么叫做蚕种催青?具体要怎么做?
 
专家:蚕种出库后保护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使其顺利发育至孵化,这个过程称为蚕种催青。珠江流域催青分两个阶段,出库后第1至第4天为前期,在此期间蚕种保护在24℃、相对湿度85%~90%,自然光照的条件下。至第10天,温度在26~28℃,相对湿度85%~90%,每天除自然光照外要增加5个小时的人工灯光光照。催青要注意感温和感光均匀,确保蚕种孵化齐一。
 
8.主持人:曾老师,什么叫收蚁?应该怎么做呢? 
 

[1] [2] [3] 下一页

篇三 桑蚕养殖新技术
桑蚕养殖技术 如何养殖桑蚕

桑蚕结的茧可以缫丝,丝是纺织纤维中的高贵纤维,是绸缎的原料。桑蚕的蛹可食用,并与蛾和蚕粪均有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阳智书城推出以下关于如何养殖桑蚕的技术资料:

《桑蚕养殖技术》如何养殖桑蚕?在我国,种桑养蚕历史悠久,养蚕技术不断发展。本片向您介绍桑蚕养殖技术:蚕的生物学特性、桑园的建立、养蚕前的准备、孵化技术、小蚕的饲养、大蚕的饲养。

《植物营养与肥料(高)农学 园艺 茶叶 桑蚕》本书是在农业部领导下,将1980年出版的《农业化学》教材重新修订。

目录

第一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则

第二章 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

第三章 植物的磷素营养与磷肥

第四章 植物的钾素营养与钾肥

第五章 植物钙、镁、硫营养与钙、镁、硫肥

第六章 植物的微量元素营养与微量元素肥料

第七章 复合肥料

第八章 有机肥料的营养作用与粪肥

第九章 绿肥

第十章 堆肥、沤肥及其他

第十一章 肥料效应函数与推荐施肥

《桑蚕养殖技术》+《植物营养与肥料(高)农学 园艺 茶叶 桑蚕》=100(包快递1碟+1本书)

篇四 桑蚕养殖新技术
桑蚕养殖技术

、桑蚕养殖技术:桑蚕养殖常见问题1

如何进行桑种催青及收蚁?

1、蚕种催青。从出库当日到第四天,用温度22度、干湿差2.5度,第五天至孵化用温度25-26度、干湿差1.5-1度保护。第八天见蚕卵点青(蚕卵一端有小黑点)20%即遮光制黑(黑布包种),第十天早上5时揭去黑布开灯感光让蚁蚕孵化。

2、收蚁。收蚁宜在上午9时进行,选顶芽下第二片桑叶作收蚁用叶,切成丝或小方块,直接撒到蚕种纸上,让蚁蚕爬上桑叶10分钟后,连同蚁蚕和叶翻倒在蚕座上并整理好即可。

如何喂小蚕?

1、小蚕室温湿度。小蚕期靠高温多湿饲养才能发育正常。1龄蚕室宜28度温度、干湿度1度,2-3龄宜26-27度、干湿差1-1.5度。为了确保高温多湿条件,1-3龄蚕宜用塑料薄膜防干饲养。1-2龄上盖下垫,3龄只盖不垫半防干育。温湿度达不到要求时加温补湿。光线宜昼夜分明。

2、良桑饱食。喂小蚕的桑叶要严格选采。1龄采用自顶芽下第3片叶(即黄中带绿的叶);2龄采用第4片叶(即绿中带黄的叶);3龄采用第5-6片或三眼叶(即浓绿有光泽的叶)。桑叶采回后要用塑料薄膜覆盖好,放置低温、湿度稍大的地方贮藏,以保证新鲜不变质。

3、给桑。小蚕用塑料薄膜防干育,每昼夜喂蚕4次。每次喂蚕前要扩座均座,每头蚕要有2头蚕活动位置。每次喂叶量1龄给叶1.5-2层,2龄给叶2-2.5层,3龄给叶2.5-3层。

如何管理小蚕的眠起?

(1)眠起特征:1龄蚕体色由青灰转为炒米色,体躯微缩,体表发亮,蚕体粘蚕粪;2龄蚕体色由青灰转为乳白色,有驼蚕(蚕背蚕)现象,皮肤发亮;3龄体色由青灰转乳白色,蚕体肥短,体皮紧张发亮。

(2)眠除:就是在蚕眠前加网除去蚕粪和残粪(蚕沙)。除沙是保证蚕座清洁、防止蚕病传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3)饱食就眠:眠前除沙后要给1-2回桑,使蚕饱食就眠安定。

(4)提青分批:同一批蚕中已有90%以上蚕已入眠,但仍有少量蚕不眠而爬动吃桑(叫迟眠蚕),这时应撒上石灰粉,加网再给桑叶,引出迟眠蚕另外饲养,经过4-6小时后,这部分蚕就可入眠。

(5)眠中保护:首先在蚕眠定后把薄膜揭开、撒上新鲜石灰粉。其次要将蚕室温度降低1度,干湿差控制在1.5-2度。

小蚕的饷食处理【桑蚕养殖新技术】

饷食处理技术。饷食是指蚕眠起后的第一餐叶。

(1)饷食时刻:当一批蚕中有98%以上的蚕儿已蜕皮、状况由青灰转为淡褐色,蚕儿爬动寻食时就可给叶饷食。

(2)饷食用良桑及给桑量:饷食用桑宜选稍偏嫩叶,给叶量以蚕儿吃八成饱为度,即到下次给叶时间刚吃光为宜。

(3)蚕体消毒:饷食前用“防病一号”进行蚕体、蚕座消毒,让蚕儿爬动10分钟左右后加网给叶,30分钟以后除沙。

大蚕饲养

大蚕是指4、5龄期,其体形、体色、生理机能以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与小蚕不同。

1、饲养大蚕要通风良好。大蚕期要打开门窗,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防止多湿、高温闷热。

2、搞好蚕座卫生,防止蚕病传染和发生。大蚕期每天早上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隔天除沙(室内地面育不用除沙)。阴雨天湿度大,每天撒石灰粉2次,保持干爽。注意拴出病死蚕、淘汰弱小蚕,以防蚕病蔓延。

3、4龄蚕良桑饱食。4龄蚕是蚕体成长过度到丝腺成长的转折时期。如果营养不良,会影响到产量和质量。要求桑叶新鲜质好,选采顶芽下第7-15片叶喂用。

4、5龄期要合理给桑,提高桑叶效益。5龄用桑占全龄期用桑85%左右,所以合理用桑是提高桑叶效益的关键。具体操作是两头紧中间松,即5龄第1-2天和第6-7天给叶量要严格控制以到下次给桑时刚吃光为宜。第3-6天要让蚕儿充分良桑饱食。

5、添食氯霉素。各龄起蚕和4龄第3天、5龄第3、5天添食500单位氯霉素,以防蚕病。

6、蚕体喷施灭蚕蝇乳剂。用灭蚕蝇乳剂300倍液或500倍液在4龄第2天和5龄第2、4、6天各体喷1次防蝇蛆病。

上簇采茧

上簇就是将熟蚕放到簇具上让其吐丝结茧。熟蚕特征:蚕儿发育到5龄后期开始减少吃桑或停止吃,并排出大量绿色软粪,胸部透明,身体略软而缩短,头胸部抬起并左右摆动,寻找吐丝结茧地方,这时为适时上簇时期。

1、簇具。簇具的种类很多,目前多使用竹花簇、方格簇和塑料折簇。

2、上簇密度。每平方米竹花簇上熟蚕700-800头,方格簇上156头,塑料折簇每张上200头。

3、簇中管理。(1)上满熟蚕后将花簇架成“人”字形或方格簇等挂起,隔2-4小时捡一次游山蚕并两头调转位置。(2)上簇室温度控制在24左右,防30以上高温和20以下低温。控制干湿差3-4。打开门窗,加强通风排湿,地面撒吸湿材料。光线稍暗、均匀,防止强风直吹。(3)上簇2天后要捡出病死蚕,以免死蚕污好茧,造成污茧和黄斑茧的发生。

4、采茧。(1)采茧适期:应以蚕化蛹、蛹体变为棕黄为宜。一般春蚕上簇后5-7天、夏秋上簇后4-6天为采茧适期。烂茧等五类分别放置。采下的茧以2-3粒厚平铺于蚕匾为宜。

5、卖茧。卖茧时宜用竹萝筐装茧,运输中尽量减少震动,防止日晒雨淋。卖茧时间最好在早上和傍晚。

家庭养蚕“四忌”

1、忌点蚊香:蚊香中含有除虫菊酯等成分,容易使蚕中毒致死。2、忌放烟草:烟草放近蚕室蚕儿会造成中毒,吸烟的人一面吸烟一面喂蚕容易造成蚕中毒现象。3、忌存放农药:农用药剂应远离蚕室,喷洒农药后要换衣洗手后才能采桑叶喂蚕,否则容易造成蚕中毒。4、忌乱丢病蚕:发现病蚕立即拾取,投入消毒石灰浆浸泡池内,不要用病蚕饲喂畜禽,蚕沙切勿话蚕室附近沤制,防止病源扩散。

2、桑蚕养殖技术:桑蚕养殖常见问题2

1、养蚕前的准备:

在种好桑叶的基础上,准备好蚕室、蚕具;养蚕前7天,用1%的强氯精喷洒消毒,每平方米用药液半斤,喷后密封24小时以上,同时,应将蚕房周围环境喷药消毒。

2、催青:

蚕种出库第八天左右,可见到蚕卵一端有一小黑点,叫点青,一张蚕种有20%卵点青,就用黑布遮光,从点青之日算起,第三天早上5点钟就除去黑布,开灯感光孵化。 作者:桐鄉蚕絲被 2009-1-12 11:34 回复此发言

3、收蚁:

感光3-4小时后,春蚕在上午9时,夏秋蚕在早上7-8时即可收蚁。收蚁的方法:用桑树第一展开叶切成0。5厘米小方块,用叶量为蚁量的5倍左右,撒在垫有塑料薄膜的簸箕上,一手拿蚕种纸,一手拿蚕筷,均匀拍打蚕种纸背,使蚁蚕掉落簸箕上,然后用鹅毛刮蚁蚕,整理成圆形即可。

4、小蚕的饲养:

1、温、湿度调节:1-3龄称为小蚕,小蚕要求的环境为高温多湿。1-2龄适宜温度26-27度,相对湿度90%;因此1-2龄蚕采用全防干育,即上盖下垫塑料膜;3龄用半防干育,即只盖不垫塑料膜,保持温度在26-27度,相对湿度85%。

5、小蚕的用叶:1龄用桑树自顶芽数下第3叶,叶色黄中带绿,一张蚕种的蚕,用叶1公斤;2龄用自顶芽数下第4叶,叶色绿中带黄,一张蚕用叶3公斤;3龄用自顶芽数下第5-6叶,叶色嫩绿色,有光泽,一张蚕用叶10-12公斤;一、二龄蚕将桑叶切成蚕体长1.5倍的小方块,三龄蚕桑叶粗切成三角形喂食,每次的给桑量应掌握在下次给桑前蚕座上略留少量残桑为适度。

6、喂桑次数及时间:每天喂4次,时间分别为:上午7时,中午11时,下午4时,晚上10时;小蚕生长发育快,每次喂桑要结合扩座。【桑蚕养殖新技术】

7、眠前处理:(1)眠前除沙:小蚕体色转为白色,身体缩短,体表紧张发亮,一龄蚕部分蚕体粘附蚕粪,二、三龄蚕有蚕驮蚕现象时,即可加网给桑进行眠前除沙。(2)提青:如出现一部分蚕已睡眠,一部分未眠,应再次加网给桑,把未眠蚕引上来,移到另一簸箕中继续饲养至眠定。

8、眠中保护:眠中前期蚕座要干,应在蚕座上撒石灰粉,保持相对湿度80%;见有起蚕时,室内宜湿,保持相对湿度85%;如湿度不够可在地面撒水补湿。

9、眠起饷食:当95%以上的眠蚕已脱皮,头部由灰白色转为褐色,头部明显变大,幼蚕爬动寻食,这时可饷食,饷食的桑叶应稍偏嫩,给桑量宜偏少。

【桑蚕养殖新技术】

10、饲养方式:4-5龄蚕为大蚕期,生长适宜温度为25度,蚕儿对高温多湿和二氧化碳的抵抗力弱,食桑量大,排泄物多,可以采用室内地面育和室外棚架育。

11、移蚕下地:将蚕室清洗干净,用1%的漂白粉消毒,待干后,地面撒一层石灰粉,将蚕饷食喂一餐叶后,移至地面饲养。

12、合理给桑:4龄蚕是蚕体成长过渡到丝腺成长的转折时期,如营养不良,,会影响到产量和质量。要求桑叶新鲜质好,选采顶芽下7-15片叶喂养,达到良桑饱食的目的;5龄蚕用桑量占总用桑量85%左右,此期是合理用桑,提高桑叶效益的关键时期;采用两头紧中间松的饲养方法:5龄的第1-2天或第5-7天,给叶量要严格控制到下次给桑时刚吃完为宜;第3-6天要让蚕充分良桑饱食;每次喂叶时进行移蚕扩座,保持蚕头均匀。

13、搞好蚕座卫生:大蚕期每天早上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阴雨天湿度大,每天撒石灰粉2次,保持通风干爽。

14、上簇采茧:五龄大蚕经过6-7天便开始停止食桑,排出大量绿色软粪,胸部透明,身体略软,呈蜡黄色,头部左右摆动,这时,选用3-4块方格簇交替重叠水平放好,把熟蚕均匀撒到簇上,待蚕爬定后将簇钩挂起来。上簇期间要保持通风良好,维持簇中温度24度,湿度85%为宜。一般春蚕上簇后6天,夏秋蚕上簇后4-5天即可采茧出售。

15、脓病如何预防

脓病多发生于春季蚕期的5、6、7月份,秋季蚕期的9、1o月份。进入5月份以后,我区大部分蚕区的气温偏高,细菌活动活跃,加上此时春蚕已丈多连续饲养了2~3批,病原有了一定的积累,如果此时消毒防病措施不力,饲养操作不当,剜往往爆发脓病。秋季蚕期脓病的发生除以上因素外,叶质不良也是诱发脓病的重要原因。

16、脓病的防治要点:

【桑蚕养殖新技术】

1 合理安排养蚕批次,预留充足捎毒时同。 一年多次养蚕,尤其是多批次不同断地饲养,蚕室蚕具连续使用,每期蚕结束后没有充足的洗刷和消毒时问,给病毒的残留和积累刨造了条件,脓病便有了随时发生的可能。解决办法,一是适当减少养蚕次数,将两个相邻蚕期之间至少留出一周的间隙,以便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蚕室、蚕具的洗刷消毒,彻底杀灭上期蚕留下的病原。二是不能减少养蚕批次时,可建立小蚕专用蚕房,实行小蚕共育。

2 严格消毒,杀灭病原。消灭病原是防治桑蚕脓病的根本措施。养蚕前,要根据蚕室结构、蚕具种类,做好充分的清洁工作,再选择适当的消毒药剂进行全面消毒。发生过脓病的蚕室,除采取常规的消毒措施外,墙壁、天面再用新鲜的石灰浆涂刷,对预防脓病有较好的效果。养蚕中要对蚕室地面、贮桑窒、走廊及蚕室周围环境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工作,同时小蚕可选用“小蚕防病一号” ,大蚕可选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养蚕后,对蔟中的死蚕应先拣出投入消毒液(如石灰浆 福尔马林等)中,浸泡过夜后挖坑深埋。蔟具、上蔟室要在采茧后就地清洁消毒,妥善处理好蚕沙,以防病原扩散。

3 严格提青分批、淘汰和厢离病、弱小蚕,防止蚕座混育感染。蚕感染病毒后,发育迟缓,不仅养蚕技术处理不便,更重要的是将病传染给健康蚕 因此在生产上凡是发育迟缓的小蚕,都应用分批提青的办法,与健康蚕分开饲养j发现患病个体,必须立即拣出,坚决淘汰,以减少蚕座传染的机会。在饲养过程中发现蚕座内有病死蚕,应小心拣出,防止尸体流出脓液四处污染,并立即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此外,严格禁止大小蚕同室共育或混育。

4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蚕儿体质。脓病的传染和危害程度,与蚕的体质有关。养蚕过程中,要根据蚕的生理特点,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一是适时扩座,保证每条蚕有3倍体积左右的活动空间,防止蚕头过密。二是良桑饱食,喂给肥培管理好的适熟桑叶,不喂偏老、偏嫩、发热、发酵、泥沙及病虫污染的叶。三是做好脶起处理,使蚕群体发有齐一,以增强蚕的抗病能力。另外还要精心操作,防止蚕体创伤。

20、添食抗菌素,减少细菌对脓病感染的坍同促进作用。添食氯霉素、蚕病清等抗菌素,不仅对细菌病有预防作用,同时也有抑制脓病发生的效果。

21、注意催青保护,防止蚕种被二次污染。蚕种在出库提酸时,已经将附在蚕种表面的病原

篇五 桑蚕养殖新技术
关于科学桑蚕养殖技术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cn

关于科学桑蚕养殖技术的思考

作者:孙旭光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6年第07期

摘 要:随着我国纺织行业的快速发展,桑蚕养殖业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个产业当中,然而养蚕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科学的养蚕技术是广大桑蚕人员关注的问题。本文通对桑蚕养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针对桑蚕养殖技术给出相关的措施与建议,从而提高桑蚕养殖业的效益。

关键词:桑蚕养殖;技术思考;对策

中图分类号:S8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1054

引言

近年来,高青县的桑蚕养殖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桑蚕养殖的产业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在通过对桑蚕养殖产业的调查中,发现桑蚕养殖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桑蚕病害,成活率大大降低,严重影响了桑蚕养殖产业产量的提高。因此,科学的桑蚕养殖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科学的桑蚕养殖技术方法,为今后桑蚕养殖提供参考。

1 桑蚕养殖现状

1.1 资金投入过大

虽然高青县桑蚕养殖在快速的发展,但其中还是存在着阻碍桑蚕养殖发展的因素。其中一个就是资金过大的原因。桑蚕养殖是需要一个适合桑蚕健康成长的环境,对养殖环境的需求很高,技术含量需求也大。所以,修建一个高标准的蚕房是最基础的。蚕房里的设备也必须是现代高科技的设施,只有达到完整的设施,才能进行桑蚕养殖,而且短期内无法得到收益。这样导致前期的资金投入过大,许多养殖桑蚕人员因资金不足而对桑蚕养殖望而却步。严重影响了桑蚕养殖的发展。

1.2 风险较高

桑蚕养殖对蚕的环境要求极高,只有适合的温度、湿度等达到要求,蚕才能健康成长,稍有不适宜的条件出现,就会导致蚕的健康受到影响,引起蚕病的发生。不仅如此,对消毒的要求也是非常重要的。若是相关人员没有进行严格的全方位消毒,或者没有选择符合标准的药剂和消毒时间过长,直接影响消毒效果,从而影响蚕宝的健康,引起蚕病而死亡。

虽然桑蚕养殖在高青县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有的桑蚕养殖还很原始,科学的桑蚕技术没有完全到位。通常养蚕规模比较小,方法比较传统,养殖环境和方法不适合桑蚕健康成长的

篇六 桑蚕养殖新技术
对提高桑蚕养殖技术研究

对提高桑蚕养殖技术的研究

摘要:桑蚕养殖,属于绿色经济,随着我国丝绸产业大规模的发展,对丝绸的质量要求提高,数量急剧增加,相应的桑蚕养殖就必须在扩大养殖规模的基础上提高养殖技术,从而提高出丝数量和质量,通过调查,走访了解一些桑蚕养殖技术,与众切磋。 关键词:桑蚕养殖;技术;“省力化养蚕”

1 桑蚕养殖的简介

桑蚕,从蚁蚕到化茧成娥,是一个美妙也需要技术含量的过程。蚕种经过11天的孵化破卵而出成小蚕,蚕种孵化第一天到第八天温度保持在22-25摄氏度,干湿差为1-2摄氏度。孵化第九天至第十一天时蚕房内温度要在25-28摄氏度。蚕的饲养分为两个阶段,一般1-3龄称为小蚕,而4-5龄称为大蚕。1-3龄蚕每一龄大概是4、5天,养好小蚕一半收,是我国桑蚕农的经验。所以,小蚕的食料必须好好准备,一般对于第一龄的小蚕要采摘桑苗顶部完全展开后的第一片叶子,第二龄采摘展开后的第二片叶子,三龄蚕就采摘紧挨着第二片叶子的嫩绿的叶子。而且日中不采叶,有露水的叶不喂蚕。经过每龄四五天的时间,小蚕长成大蚕,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注意蚕房的温度,湿度,通风,以及消毒。蚕眠过程中,应该注意蚕粪的清理和病蚕的管理。四龄蚕4-5天,五龄蚕8-10天。这个时候对桑叶的要求没那么严格,但要防止桑叶直晒变质,贮房内低温,多湿,少气流。上簇采茧,就是将熟蚕引到簇具上让其吐丝结茧,这个时候要将簇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而且应该经常调节簇,

篇七 桑蚕养殖新技术
蚕桑实用新技术

蚕桑实用新技术

随着茧丝绸市场行情和蚕桑生产形势的变化,蚕桑实用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总结十多年来县内外经验,概括为:桑嫁接体营养钵育苗建设园技术(另发)、小蚕叠式蚕台电气化共育技术、大蚕室外大棚饲育技术、方格蔟室外营茧技术,甲基异柳磷防治桑瘿蚊技术、蚕业合作社生产模式。为快速有效地在我县推广普及上述技术,现汇编介绍如下:

一、叠式蚕台电气化控温共育技术

叠式蚕台电气化控温共育室是近年来在蚕桑生产中大力推广并应用的一项新设施,它改变了共育水平参差不齐、规模小的状况,提高了小蚕的共育质量,其特点具有自动控温、补温等功能,且投资小、效益高、劳动强度小,共育容量大、蚕作安全。其设施的建造、使用技术关键如下。

(一) 叠式蚕台电气化控温共育室的建【桑蚕养殖新技术】

1、 共育室 建筑面积15㎡,高2.5m平房共育室,室内要吊天花,四壁粉刷,铺水泥地面,共育室四壁预留地火龙或壁灶。此规模一般可共育蚕种30~40张。

2、 电气化控温设备系统 该系统是叠式蚕台电气化控温共育室的核心设备。DV系列电加温线DKV-1000W型两根(每根功率1000W,长66m);用木条和铁钉呈“W”形固定于共育室外四周墙壁,木条分别距地面和天花板0.4~0.5m;WZCT-203型热电阻感温头一支,悬挂于共育室内正中央;TDW-2002D型温度显示调节仪一只,用于分档调节共育温度;三者在电工的指导下相接并通电。作为共育室的供温设施,该设备有利于共育室温度的控制与调节。

3、 叠式蚕台的制作 其规格为长105~110㎝,宽80~85㎝,木料可用泡桐、杨树、杉木、枫杨,木板厚2㎝,宽4㎝,三角脚木10㎝,两层间隙不少于5㎝,木板间最好用榫头连接,不用钉子,底部用塑料线打孔穿网状,网上垫编织布。同时制作高40㎝与蚕台大小相当的架子,供叠放蚕台用。

(二) 叠式蚕台电气化控温共育室的使用

1、 供温 共育室内升温仍用壁灶和地火龙或煤炉,当室内温度升至接近目的温度时,停止人工加温,接通自动控温系统进行补湿,达到目的温度后自动跳断停止加温,下降后自动合上补温,可以将共育室内温度控制在目的温度上下0.5℃,同时共育室内要做好保温工作。

2、 湿度 共育室的湿度一般是人工补给,湿度过大要开窗进行通风排湿。

3、 叠式蚕台操作 每档下面先放40㎝高的架子,然后依次叠放蚕台,每档放16层,上下各一层不养蚕,每排预留一个蚕台位置,以便给桑和翻框,蚕台离墙不少于40㎝,蚕台之间距10㎝,一龄每张种二框,二龄每张种四框。每叠蚕台仅需顶层覆盖有孔薄膜,如室内干燥、薄膜可沿蚕台下垂至低层。每次给桑或除沙时从留空挡的一端开始自上而下顺序操作,第一层蚕台翻为最下一层,第二层蚕台翻为倒数第二层,自上而下顺序操作。给桑后每档第一层蚕台覆盖有孔薄膜,其余不必盖,并根据室内的温差和饲育所需温度及时调档。

4、 其他技术措施 叠式蚕台电器化控温共育室的使用除上述技术关键外,温度、湿度、给桑量、蚕座面积、消毒防病及技术处理与普通育相同。

二、大蚕大棚饲养技术

蚕室是养蚕的重要生产设施,专门建造蚕室投资大,利用率低,在生产实践中,许多蚕农因陋就简或利用其它方面的场所养蚕,大棚就是其中的一种。

(一) 大棚地址的选择

宜在桑田附近,以利于减少运输用工,一般选择在树荫下,地势高燥平坦的场地上。选

择在树荫下,主要是防止阳光直射使棚内温度过高,选择地势高燥,主要是防止阴雨天使棚内积水,也可选在家前屋后,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 大棚的建造 大棚的种类较多,有以下几种可供选择利用:

1、 钢架大棚 市场销售的定型钢管大棚即蔬菜钢管大棚,脊高2.2m,棚宽6m,长15m

(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棚内净面积90㎡,覆盖8丝厚薄膜,其门幅(弧形)8m,两边使用1m高裙膜,挂于地面0.3~0.4m,两头安装活动门,薄膜上盖草帘,这样一个大棚可养大蚕4张。

2、 钢筋大棚 以直径1~1.2㎝的钢筋攀成弧形为骨架,每根长7.5 m,两头插入土中各

20㎝左右,弧形正中离地面2 m,棚内宽5 m,长15 m(可调节)净面积75㎡, 间距70~80㎝,弧形两侧使用竹竿结扎在钢筋上,使之成为一整体,而后覆盖8 m宽的薄膜,两侧挂于地面各20㎝左右,用泥砖压盖,以利保温,薄膜上盖草帘,两头搁挂活动薄膜和草帘,便于进出操作。这样一个大棚可养大蚕3张。

3、 竹片大棚 建造方式和规格基本与钢筋大棚同,选粗竹毛竹,留长7.5 m左右(长

度可两片边连接)劈竹片宽4.5~5㎝,搭成弓形支架,竹片头尾颠倒排列,间隔60㎝,在支架的正中每隔3m左右立一根柱子,柱子弓棚弧度两侧用竹竿连接毛竹片,起桁条作用,棚架高、宽、长度同于钢筋大棚,亦可灵活掌握,建造成本300元左右,低于钢筋大棚,更比钢管大棚便宜,这种形式在农村最易于推广。

4、 有墙大棚 适用于3亩以上桑园户。设计规格为24m×8m前后墙高1.6m,山墙最高

处2.4m,墙体用二四砖砌成。前后墙每3 m建0.9 m ×1.2m窗一只,南北墙对应共开窗16个。山墙一侧设1.2 m ×1.8m的门一个,门窗用纱网钉好。准备高2~8m的水泥柱(或木柱)7根,2.4 m的柱子14根,作为棚的中脊砥柱。棚面用竹竿连接牢固,上铺一层薄膜,再盖20~30㎝厚的草帘,配备加固设施。棚内地面抬高10㎝,压实后铺一层塑料薄膜,再铺一层10㎝土压实。

大棚的搭建,以南北走向为好,搭建前先铲除杂草,压平地面,按准备的大棚类型进行搭建,绷紧,拉绳,系牢,用小木桩固定好,以防被风吹起或歪倒。在大棚四周开挖沟系,以利排除积水。

(三) 大棚养蚕技术

1、 蚕儿下地 ①下地前的准备:下地前一周,用氯丹粉洒于大棚地面,以防蚂蚁侵害

蚕儿。养蚕前一天进行消毒,在认真打扫的基础上,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或消毒净溶液在棚内外消毒一遍,撒一层新鲜石灰粉,同时在棚内用熏毒威按5g/m3熏烟消毒,放蚕前用石灰粉洒一遍。②下地:五龄蚕开叶后即可下地。一般五龄开叶喂两次桑,将蚕匾搬入大棚内,将蚕连同桑夷、沙均匀地洒落在大棚两边,中间操作道宽80㎝,两侧操作道各为40㎝(在地面蚕座上面,离地60㎝左右,两边对称立桩,绑扎竹篱或木棍,铺放柴帘,搭一层蚕台,宽为150㎝左右。)摆放地面的蚕座面积成长条形,先小后大,蚕渐渐长大,面积扩足,密度恰到好处。

2、 给桑 每天喂叶两次,春蚕采用全叶,夏蚕采用疏芽叶,秋蚕剪条,早上剪条上午

喂,下午剪条傍晚喂,不吃过夜叶以保持桑叶新鲜和提高蚕的食下率,喂蚕时条桑稍、梗颠倒摆放,使蚕座上的桑叶分布均匀,如蚕座上少数地方有漏空,可用三眼叶、片叶或短条桑补给,确保蚕儿吃足吃饱,又不浪费桑叶。

3、 防病消毒 五龄开叶时进行蚕体消毒,每天晚上坚持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进

行消毒,直到五龄第四天,五龄的1、3、5、7日添食氯霉素预防细菌病,2、4、6日体喷灭蚕蝇防治蝇蛆病,上簇前添食氯霉素和灭蚕蝇混合液能有效预防死笼茧和蝇蛆茧。同时给桑叶注意观察蚕体动态,发现病蚕立即拾除丢入消毒盆,集中深埋,以防混育感染。

4、 温湿度调节 ①高温干燥天气,喂食后可结合添食灭蚕蝇、氯霉素进行补湿,亦可

用清水添食,以利减慢桑叶萎减速度,保持桑叶新鲜。②白天须加强通风换气,防止闷热,掌握上午8~9时将大棚两头和两侧裙膜掀起,高度约60—80㎝,阳光强烈,外温较高须在薄膜上加盖稻草、草帘等,并泼凉水,能有效地防止棚内蒸热。③夜间注意保温,春蚕刚下地时及秋蚕后期,夜间温度较低,一般在下午5时左右气温下降时,将薄膜放下保持棚内温度,若夜间温度过低,可在大棚两头围上草帘或适当加温,使棚内昼夜温差缩小。

5、 上簇 蚕见熟后立即改喂片叶,若蚕座起伏较大,应用经过消毒的短稻草铺盖,使

蚕座平整,当天下午添食蜕皮激素和氯霉素,第二天早上喂片叶再加塑料大蚕网或打孔薄膜网,收集熟蚕上簇,也可将方格簇直接平放于蚕座上,待适当数量熟蚕爬上簇后,提起悬挂于棚外,按室外预挂办法处理。

(四) 大棚养蚕的好处

1、 提高工效,五龄蚕采叶、运叶用工占50%以上,而采用条桑,车运可提高工效3倍多,

五龄期不除沙,每日只喂两次桑,一个劳力可养3张蚕种,比常规养蚕法提高工效2~3倍多。

2、 节省投资。据测算,竹片大棚75㎡,一期养3张蚕种(含一层蚕台),每期每张种

折旧费仅10.72元,而建相当面积蚕室费用很大,仅蚕匾每期每张种折旧费就达40多元,还未计算蚕网等投资。

3、 控制蚕病,大棚内无病原物的积累,加之大棚内空气流通,平均发病率要低于室内

养蚕2个百分点。

4、 提高茧质,棚内光线均匀,通风透气,熟蚕入孔速度快,茧层厚薄均匀,茧衣蓬松,

提高了蚕茧解舒率和出丝率。

5、 综合利用。大棚除养蚕外,还可利用其生产反季节蔬菜或作养禽之用,秋蚕结束后

棚内可移栽药芹,种植茼蒿,春节后种植青菜,也可在秋蚕后至春节前养肉鸡或蛋鸡。

(五) 大棚养蚕注意要点

大棚养蚕简便易行,省工省本省时,但其有与室内饲养不同的特点,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十分重视防止敌害,要撒氯丹粉防蚂蚁,要防鸡、蟾馀侵害,要使用灭蚕蝇防治

蝇蛆病,养过鸡的大棚再用于养蚕要用杀虱灵消毒。

2、 蚕下地时,先放蚕台,后放地面,蚕台面积略小于地面蚕座,上面蚕脱落下地几乎

不受伤,下地两天后蚕座面积扩足。

3、 大棚南北两端薄膜要便于卷放,以利于控制棚内通风换气,两端要有纱门防蝇。

4、 阴雨天气可掀掉棚上草帘,防止重压竹片支撑不住,室内地面高于室外10~20㎝,

棚架四周沟系通畅,确保水能够排出,蚕儿不受侵害。

5、 蚕茧出售后及时清除地面蚕沙,进行沤制或堆制发酵,杀灭病原物。如大棚建在桑

田附近内外都应彻底打扫,严防病原物污染桑树,以创造一个清洁的生态环境,保障稳产高产。

6、 为延长大棚材料使用寿命,养蚕结束可拆下薄膜清洗、晾干、折叠好妥善保管,竹

片收拢结扎放于阴凉干燥处不要暴晒,钢筋使用防锈剂涂抹一便,搁挂高处,防止锈蚀。

三、方格蔟室外预挂室内营茧技术

方格蔟是一种理想的蔟具,具有结构合理,保管方便,上车茧率高,劳动强度低,使用寿命等优点。但实践证明,只有掌握科学的使用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其优良性能。

(一) 方格蔟室外预挂操作方法

1、 搭好室外上蔟棚或上蔟架,上蔟的前一天,根据饲养量的多少,因地制宜,选择蚕

室四周地势平坦的空地,或紧靠蚕室南墙,用木棒或毛竹搭成东西长、南北宽的“介”字形或斜面形的简易上蔟棚,用塑料编织布作上盖,一般简易上蔟室宽为2.8m或

3.2m,檐高1.4m~1.5m,室长以饲养量而定,在简易蔟室内搭好挂蔟架,架宽80㎝,层高55-60㎝,同时安排好操作道。

2、 正确添食蜕皮激素、氯霉素,当蚕2~5%见熟时,在当日下午3~5时,每张种用2

毫升蜕皮激素加12毫升氯霉素,兑水2公斤,喷洒拌和20公斤片叶喂蚕,在药物添食6小时后,再适量补给一次不带药物的片叶,以减少青头和游山蚕。

3、 细心操作,认真上蔟。添食蜕皮激素后的次日早晨,将大蚕期使用塑料薄膜孔网或

塑料大蚕网,加在蚕座上,等到熟蚕大多数爬至网上,把熟蚕移到搜集熟蚕的蚕匾内,轻轻抖动,使之轻落匾中,按每片方格蔟160~165头熟蚕的标准,将蚕均匀地撒在平放的蔟片上,待5~6分钟后,将其移挂至室外预挂架上,蔟片间距离12㎝左右,多层蔟架,应先挂上层后挂下层,同时注意上下层蔟片垂直对齐;以防上层熟蚕排尿污染下层,并在蔟架底层地面上,铺好干稻草或薄膜,搜集熟蚕粪尿,减轻氨气对茧丝的影响。

4、 做好整蔟工作,挂蔟6~8小时,约有80%的熟蚕入孔吐丝定位,初成茧丝,及时拾

去游山蚕,病毙蚕,片片检查去掉同孔蚕,抽去铺在地面搜集蚕粪尿的稻草或薄膜。

5、 及时将蔟片移入室内。在熟蚕上蔟至室外预挂排除粪尿打成茧框期间,要及时清扫

蚕室,打开门窗排湿,搭好蔟架,作好方格蔟移入室内搁挂结茧的准备工作。具体时间掌握,如上午上蔟蔟片在室外预挂,可在傍晚茧框形成后及时移至室内搁挂,蔟片间距离12㎝,同时注意调节好蔟中温度、湿度、光线和气流,以利于蚕儿安稳吐丝营茧、蜕皮化蛹。因室外温、湿度和光线变化大,且难于控制,所以必须挂蔟及时移到室内搁挂,不能留在室外结茧,否则将严重影响茧丝质量。

(二) 方格蔟室外预挂应注意的事项

1、 要防强风直吹,强光直射,室外预挂蔟架四周要防风,要上盖遮荫,避免增加茧丝 节

和薄头、薄腰茧,影响茧质,降低茧价。

2、 要防高温闷热。中午若遇高温,应在蔟室四周搞好通风降温措施,减少死笼茧,绵茧

等次下茧的产生。

3、 要防雨淋。根据天气变化,早作准备,防止蚕茧被雨淋,影响解舒率和色泽。

4、 要防动物危害。防止老鼠、蟾蜍、家禽等的危害。

5、 要防止中毒。上蔟所用物品不能被有毒物质沾污,农业治虫人员不可走近上蔟棚,更

不能“带毒”参与上蔟操作,甚至进入蔟室。

采茧结束后,方格蔟要及时清理去除浮丝污物、曝晒、捆扎、妥善保管,场地要及时清扫,进行回山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病原物,为蚕茧持续稳产、高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消毒防病要点

消毒防病是贯穿于养蚕前、养蚕中、蚕期后的一项事关蚕作稳定的重要措施,其重要性被绝大多数蚕农所认可,现将消毒防病的要点提示如下:

(一) 打扫清洗要彻底

1、 彻底打扫清洗蚕室内六面八角和门窗,清楚病毙蚕、烂茧、浮丝、蚕粪、蚕皮,达到“手

摸无落尘,眼看无飘尘、地面无斑渍”的效果。

2、 室外的蚕室四周15m为范围,清除蚕沙、旧簇、死蚕、烂茧,铲除杂草,扫尽垃圾,室

内洗刷用水,不能随地漫淌而要导进一个专门的坑中,待水干涸后填平。

(二) 正确选用蚕药

蚕药供应一直是在严格的监督管理之下进行的,有着良好的质量保证。但近年来,极少数药“唯利是图,不择手段”有低价销售劣质药,有的抓住蚕农对蚕药(名)求新求变的心理,推出一些本地蚕农未听说、实质根本无效的农药。给我县蚕桑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蚕病发生率有回升的倾向,已引起蚕桑生产部门的重视,并出台相应的措施:

1、 统一用药渠道 以县蚕桑站为全县统一进药渠道,进药时,对蚕药厂实行“质量检

验,竞价招标”的办法,选择好价低的厂家进货。各乡镇以蚕桑员为主供应主体,为广大蚕农提供药质好、价格合理、购买方面的服务。蚕农应选择县蚕桑站和蚕桑员处购药,确保药效。

2、 严厉打击非法药贩 无照、无证、非法流窜的小药贩,我们将依据《兽药管理条例》,

对其进行没收、罚款、乃至更严重的处罚,坚决打击非法药贩。

(三) 重视蚕期消毒,突出“回山消毒”。

养蚕前的消毒绝大多数蚕农都十分重视,消毒效益较好。而蚕期中的消毒却有不少的遗漏,回山消毒则更是认识不到位。

1、 蚕期中,洗手换鞋入室,蚕室,蚕具,贮桑场所定期消毒不够健全,除沙时,操作

处理不当,除沙后消毒亦不到位,眠起处理时,迟眠弱小蚕分养不够,淘汰率偏低。

2、 蚕药使用有误区:许多蚕药都有一定的配兑使用方法,操作不当难以收效。如漂白

粉配兑时,应先放少量水拌成糊状,以后再按1:25配成溶液,密封静置1小时后使用。用2%石灰浆浸渍蚕具时,应有3分钟以上浸泡时间,且浸渍时,对石灰浆进行搅动。还有些蚕药则对温度、湿度和密封条件有要求,因此,蚕药使用前,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正确使用。

3、 不少蚕农认为“回山消毒”无关紧要。其实,蚕期结束后病原物含量是养蚕前的30

倍,而且病原新鲜,暴露充分是消毒防病的最好时机。各户应充分打扫的基础上,先像养蚕前一样对蚕室、蚕具用漂白粉、消毒净、毒消散等广谱、高效药剂进行消毒,然后再进行彻底洗刷,降低病原基数,控制病原蔓延。

滨海县蚕桑生产服务站编印

二00六年元月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844189.html

    上一篇:小型跑马场投资方案

    下一篇:Topd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