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百年企业数量少

| 统计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统计师考试】

篇一 为什么我国百年企业数量少
日本百年企业有2.1万家 中国呢?

几个金刚组工人,在20世纪早期拍摄。

   有统计称,截至2012年,在日本,存续超过100年以上的“长寿企业”已突破2.1万家。历史超过200年的企业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更有7家企业历史超过了1000年。排在世界最古老企业前三位的都是日本企业。超过200年历史的长寿企业在欧洲也不少,德国有837家,222家在荷兰,还有196家在法国。就连仅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百年家族企业也达到1100家。

   而在中国,经营历史超过150年的百年企业,仅有5家。中国最古老的企业是成立于1538年的六必居,之后是1663年的剪刀老字号张小泉,再加上陈李济、广州同仁堂药业以及王老吉,中国现存的超过150年历史的老店仅此5家。而超过100年的企业还有青岛啤酒、泸州老窖等。

   有资料显示,我国的集团公司平均寿命7-8年,小企业的平均寿命2.9年。我国每年近100万家企业倒闭。

   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公司:金刚组公司

   日本历史最悠久的企业叫“金刚组公司”,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公司。其创立于公元578年,相当于中国的南北朝时期,已有1435年的历史,专门从事寺院建筑业。

   金刚组曾经历多次危机,曾多次差点倒掉。第一次是19世纪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反佛教运动导致许多寺庙被毁,金刚组惨淡经营。第二次是1934年,金刚组传至第37代时,世袭传人无意经营,家族只好任命第37代嫡孙之妻担任“堂主”才让金刚组避免了解体。第三次是二战时期,因为战争,金刚组差点关门,这家坚韧的公司最终通过制造军用木箱才熬过战争时期。第四次危机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后。1955年金刚组转型有限公司,除建造寺庙、庭园外,开始承办一般建筑,但过度扩张的行为最终引发庞大负债。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泡沫经济破灭,金刚组负债累累,终于在2006年宣布清盘。但经过各方努力,新公司最终保持了“金刚组”的名称,并延续了公司原有的组织结构,传统因此而被传承下来。

   金刚组虽然结束了家族式经营,但新公司将延续了1400多年的组织结构与经营模式却一定程度地保留了下来。金刚组的祖传家业是做“造寺工匠”们的总管,上层有总部和堂主,内部分成多个造寺工匠小组,约5至8人为一组。“堂主”相当于总裁一职,总部则会承接佛寺和神社的建造和修复工程,经过评估各造寺工匠小组能力后分派工作。金刚组内的各小组会保持各自的独立性,相互竞争,同时又会集中改良固有技术,共同支撑金刚组。各个工匠小组通过相互切磋磨砺来谋求技术的提高。这种引入内部竞争机制,独立但不分散的经营模式,是金刚组保持企业活力的重要力量。

   此外,金刚家族还将建筑工艺的提高与改良作为其生存发展的核心。在1400多年中,金刚组不断吸收中国、西方的新建筑手法,结合先进技术,将其与家族传统工艺相结合。曾参与法隆寺修复的一位工匠如此表述:“等到两三百年以后把这些建筑物拆开的时候,人家负责拆房子的木匠会想起我们这些匠人来。他们会感叹说,瞧这活儿,干得真棒!”对技艺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追求,是支撑金刚组乃至整个日本制造业傲立于世界的重要原因。

   “工匠达人的亚洲”和“商人的亚洲”

   日本经济学家野村进认为,就外部条件来说,免遭欧美殖民地化、未受华商威胁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外因。相比亚洲其他国家,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相对稳定,既没有因沦落为殖民地而遭到欧美的商业打击,又没有因华人的大量涌入而受到华商的经济威胁。

   但究其根本,野村认为,植根于日本文化中的对工匠达人的崇尚精神才是造就这一奇迹的主要原因。在他的定义里存在着两个亚洲,即“工匠达人的亚洲”和“商人的亚洲”。

   在日本,家族手工业和制造业的数量非常庞大,据《老店企业研究》统计,在10万多家百年以上的日本老店中,约有45000家是从事制造的。即使古代“士农工商”的身份识别制度非常严格,手工业和制造业却依然能够家族式地传承下去。这是基于日本人对“工匠达人”的喜爱与尊敬。

   在亚洲将工匠达人尊为人生目标和典范的国家,可能只有日本。在日本,不论是当权者还是老百姓,都对工匠达人充满了尊敬,并且竭尽所能的厚遇和庇护。

   而一些百年企业没落的经验和教训也值得警惕和借鉴。

   金刚组的没落也在其中,8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时,公司大举借债投资房地产,迅速扩大规模。90年代日本进入经济衰退,其拥有的资产大幅缩水,以致资不抵债,最终被收购。其最大原因是,适应不了泡沫经济出现后产业结构的急剧变化,老字号企业直接受到泡沫经济崩溃后造成的资产价值暴跌影响的打击。究其根本,“多元化经营”被视为老字号店和企业倒闭的最大原因。

   在经历过泡沫经济引发的危机后,金刚组的整体战略发生了转变,决定禁止“宗教建筑”以外的一切工程。

   200年以上的企业,无一例外都是家族企业

   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公司诞生于英国(1554年)。但值得思考的是,今天全球拥有200年以上历史的公司,无一例外都是家族企业。90%的日本百年企业都是员工少于300人的中小企业,多以家庭为单位经营。经营范围大部分是制作食品、了就、酒类、药品以及与传统文化相关行业。

   日本家族企业多具有“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的特点,超越血缘来选定继承人。为了在内部形成竞争激励机制,日本家族企业往往会通过招赘女婿、收养养子等做法,在不分割财产的“总有制”前提下,将没有血缘关系的才干之士立为一家之主。这种制度在全世界非常少见,而其他国家的企业则多采取家族式继承制度。

篇二 为什么我国百年企业数量少
小企业的长大之路:谈谈椰子树和大槐树的差异

  全民创业的热潮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小老板,很多人小有所成,但很多人有个疑问:为什么我挺努力的却“长不大”呢?本刊将以此为话题,邀请专家深入探讨小老板为什么“长不大”?

  本期专家:柳廷奇,知名营销专家,著有中国式营销系列丛书。

  本期主题:从椰子树和大槐树的差异谈小企业的长大之路

  椰子树效应

  椰子树,树干挺直,高可达15m—30m。不同于其他树种的树叶从底部开始生长,椰子树的树叶是从顶部生长,当主干长高之后就不再增粗。每棵椰子树由将近7500个多边形组成。

  椰子树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每长一枝新叶子,就要褪掉一枝老叶子。虽然树长得很高,但叶子的数量总是保持那么多而不增加。

  这就好比一个企业,虽然企业的历史很长,但企业的规模和“年龄”并不成正比。光长岁数不长个儿。椰子树叶子的数量就好比消费者的数量,消费企业产品的消费者数量只有那么多,企业总是做不大。老板又苦于找不到原因。

  有人说,椰子树树叶不多,但是长得很高。椰子树的确可以长很高,但椰子树的高度只代表企业的年龄。老话讲“无志空活百岁”,即使椰子树能活一万年,它最后剩下的也只有那么几片叶子。

  “椰子树”企业有以下特征:

  第一,营业额小,利润低。这是“椰子树”企业最明显的特征,企业建立已有年头,但销售业绩始终上不去,在一个范围内上下波动,销售额和利润指标均比较低下。

  第二,品牌老化,缺乏创新。企业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市场建设等举步维艰,品牌出现老化。

  第三,企业陷入成长怪圈,难以做大。企业陷入“一二五”法则怪圈:一百万、两百万、五百万,一千万、两千万、五千万……以此类推,企业总是跨不过一道坎儿。

  为什么很多企业自觉不自觉地出现“椰子树”效应呢?

  第一,老板的个人志向不高,小富即安。企业的老板如果满足于现状,觉得日子富足,生活滋润,不思进取,那企业注定无从强大。

  第二,企业机制问题。组织臃肿,效率低下,缺少激励。企业组织机构、制度文化等存在问题,运转效率低,造血功能差,营养不足,注定身体孱弱。

  第三,消费者数量少。像椰子树一样,始终只有那么几片叶子。叶子就好比企业的消费者,消费者数量少,企业发展自然无从谈起。老的消费者走了,新的消费者没有进来。

  每个企业都不希望自己的发展受到瓶颈制约,成为“椰子树”。企业怎样避免出现“椰子树”效应呢?想长大要做“大槐树”!

  大槐树效应

  槐树,高可达20米,树冠圆球形。随着年龄的增长,大槐树根深蒂固,枝繁叶茂,树冠很大,覆盖几十甚至上百平方米,叶子可以布满枝头梢末。树盖遮天蔽日,树身几十人环抱不及。

  像大槐树一样的企业就具有了“大槐树”效应。企业拥有众多消费者,企业不断成长,真正地实现了又“大”又“强”。具有“大槐树”效应的企业,有以下特征:

  第一,企业规模大,营业额不断攀升。企业真正突破了“一二五”法则,营业额、利润逐年攀升,不断壮大,甚至呈几何级数发展。

  第二,消费者数量基数大,并不断增多。老的消费者没走,新的消费者又进来了。新芽成为枝干,枝干又长出新叶,且新叶翠绿健康。企业的消费者数量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质量越来越高,品牌越来越响。

  第三,分工有序,运转效率高。企业内部运转灵活、高效。企业分工有序,管理卓越。身体健康,良性发展。

  企业强大的根本在于消费者,在于消费者数量多,质量高。消费者越聚越多,每个消费者都是企业的忠诚客户,如此发展,企业就像一棵大槐树,主干粗壮,分枝健康,叶子数量不计其数。

  清楚了企业强大的根本原因,再做起企业来,做起营销来,就有了根基和灵魂。

  解开一个老板的苦恼

  一次一个老板与我聊天,他的企业已经有十年的历史,从第三年起,公司的销售收入就接近一千万元,第四年超过了一千万元,第五年又回到了一千万元以内。第六年一直到第十年的销售收入都在八九百万元徘徊。获利水平,前三年较好,中三年一般,后三年很差。营销费用逐年增加,销售业绩却不见增长,他很苦恼。

篇三 为什么我国百年企业数量少
2015低碳经济考试卷81分

单选题(从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40题。)

1、 近百年我国气候在变暖,以( d)最为明显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 社会低碳责任的推动无力的原因不包括(c)

A、低碳文化缺失

B、低碳教育缺失

C、低碳责任缺失

D、低碳法律缺失

3、 我国低碳经济在整体上还处于“c()驱动型”发展阶段

A、生产

B、消费

C、要素

D、技术

4、 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是(b)

A、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

B、低碳发展

C、节能减排

D、碳中和技术

5、 固碳技术指把燃烧气体中的( c)分离、回收,然后深海弃置和地下弃置

A、二氧化氯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氮

6、 从1995年起,每年的(c )16日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A、7月

B、8月

C、9月

D、10月

7、 1990到1995年间保险业同气候有关的索赔就几乎达(d )美元

A、200亿

B、300亿

C、400亿

D、500亿

8、 (a)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纳入GDP碳强度考核指标

A、“九五”

B、“十五”

C、“十一五”

D、“十二五”

9、 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温室气体是(b )

A、二氧化氯

【为什么我国百年企业数量少】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氮

10、 低碳经济的发展方法是(b)

A、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

B、低碳发展

C、节能减排

D、碳中和技术

11、 ( a)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A、1992年

B、1993年

C、1994年

D、1995年

12、 (d ),美国的 "雨云-7号"气象卫星测到了这个臭氧洞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13、 90年代初,我国476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近(c )个。

A、100

B、200

C、300

D、400

14、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策略没有(b)

A、强调发达国家转移技术

B、强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权

C、强调中国在全球化之下的分工以及对全球所做的贡献

D、政治和外交层面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15、 推进新能源产业建设的方式没有(d)

A、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

B、大力发展风电

C、发展核电

D、发展火力发电

16、 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则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应是( a)

A、+18℃

B、—18℃

C、-15℃

D、+15℃

17、 (d )臭氧层耗损也很明显

A、东极

B、西极

C、南极

D、北极

18、 (a)是应对温室气体减排国际压力、能源供需矛盾和生态日益恶化问题的主要手段【为什么我国百年企业数量少】

A、节能减排

B、开发新能源

C、政策引导

D、减少消费

19、 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其实质是消费者对消费b)选择

A、形式

B、对象

C、地点

D、时间

20、 气候变化是由( d)的变化引起的

A、生态系统

B、环境系统

C、水系统

D、气候系统

21、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有(d)

A、政策支持

B、法律保障

C、节能减排经验

D、技术低

22、 ( c),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为什么我国百年企业数量少】

23、 d()就是在道德价值和安全可靠等方面的社会接受程度

A、认知性

B、可行性

C、可操作性

D、可承受性

24、 在1984-1985年的非洲大饥荒中,至少有3000万人处于极度饥饿状态,( a)人成了难民。

A、1000万

B、2100万

C、3000万

D、4000万

25、 (d ),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了热带林行动计划。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26、 臭氧层厚度减少( d),可使大豆减产20~25%

A、22%

B、23%

C、24%

D、25%

27、 ( c)法、德、荷、瑞士等国签订了“保护莱茵河不受化学污染公约”

A、1974年

B、1975年

C、1976年

D、1977年

28、 消费结果对消费主体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危害最小指的是(c)

A、恒温消费

B、经济消费

C、安全消费

D、环保消费

【为什么我国百年企业数量少】

29、 (d)我国提出转变增长方式

A、“九五”

B、“十五”

C、“十一五”

D、“十二五”

30、 世界森林总体上每年净吸收大约( a)二氧化碳,相当于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的 1/4。

A、15亿吨

B、16亿吨

C、17亿吨

D、18亿吨

31、 全世界大约有(a )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公里的范围内

A、0

B、0

C、1

D、1

32、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a)比重偏高

A、工业

B、农业

C、服务业

D、第三产业

33、 要实现节能降耗,首先,要继续大力发展第(c)产业,调整一、二、三类产业的格局

A、一

B、二

C、三

D、四

34、 80年代,保险业同气候有关的索赔是(d )美元

A、110亿

B、120亿

C、130亿

D、140亿

35、 ( d)亚马孙流域8国签订“亚马孙河合作条约”,宣布为保护亚马孙河地区的生态环

境而共同努力

A、1974年

B、1975年

C、1976年

D、1977年

36、 ( a)年11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A、1988年

B、1989年

C、1990年

D、1991年

37、 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是(a )

A、煤

B、100石油

C、天然气

D、氢

38、 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原因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成自然的气候波动与( b)的影响两大类

A、自然选择

B、人类活动

C、环境变化

D、生物迁移

39、 (b)是低碳消费品的提供主体,是联系低碳生产性消费和低碳非生产性消费的桥梁

A、消费者

B、企业

C、政府

D、社会

40、 (d ),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在9至10月平均臭氧含量减少50%左右,并周期性出现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 多选题(从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0题。)

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低碳经济的方式有(abcd)

A、调整能源战略,改变消费依赖

B、制定发展战略,建立配套体系

C、实行奖励办法,鼓励积极创新

D、替代传统能源,推进清洁交通

2、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 abcd)

A、厄尔尼诺

B、干旱

C、洪涝

【为什么我国百年企业数量少】

D、雷暴

篇四 为什么我国百年企业数量少
如何打造百年企业

篇五 为什么我国百年企业数量少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与分析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与分析 [摘要] 近年来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仍显不足.本文在 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找出了引起不足的原因,并根据具体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政 策建议。 [关键字] 自主创新 企业 机会窗口 技术跨越 1. 引言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企业自主创新在国家 自主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 纵观世界近百年产业发展史, 世界上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的技术几乎全部来自企业。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只有千千万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 提升,才能使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得到增强;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更 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才能突破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 机、赢得主动。 那何为自主创新,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又是如何的呢? 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模仿创新而言的一种创新活动, 即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内部的 技术突破,是摆脱技术引进、技术模仿方式下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 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傅家骥,1998)。 建国以来,我国企业创新历程大体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封闭型自主创新, 它以国家为主体, 行政力量操控从研发到 转化的创新活动全过程。 第二阶段是改开放后的引进消化型创新, 国内企业依靠设备和技术的引进迅速完成技术 升级, 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培育起自主创新能力。 然而, 目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主要表现为:企业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2002 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中有 73.3%为外国人所拥有,国内企业获得的职务发明专利 授权量只有 3137 项,比 IBM 一家公司当年发明专利 3288 项的还少。由于缺少拥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我国不少行业存在产业技术空心化的危险。例如,我国虽然是 DVD 激 光视盘机生产大国,但因不掌握核心技术每出口一台价格 40 美元的 DVD 视盘机,就要向 外国公司交纳专利使用费 20 美元;我国虽然已成为 PC 机生产和消费大国,但 CPU 芯片和 操作系统这两大核心技术却掌握在 Intel 和微软手中。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几乎所有药物 的专利均为发达国家拥有,他们赚取了高额利润,而中国的生产厂商利润极低;我国具有国 际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很少,进入财富 500 强的企业大多处于能源、电信、电力等垄断性行 业,充分竞争性行业的企业几乎没有;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过低,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 能源、原材料和简单劳动力的投入。由此可见,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已成为制约我 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2. 文献回顾 姚晓霞(2000)认为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前提主要包括:1)认清形势,有使命感和紧 迫感;2)加速制度创新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3)建立一套企业技术开发体系;4) 努力造就一批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企业家;5)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激发员工创造能力。 程梅珍(2007)认为造成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自 主创新投入相对不足;2)核心技术缺失导致产业技术空心化;3)缺少专门创新人才和创新

意识;4)制度因素制约了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并提出了提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路 径选择。 徐宁波(2007)指出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创新基础薄弱,创新机制不够完善是导致自主 创新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并在文章接下来的部分分析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因 素,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李志军(2007)在充分分析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现状的基础上,发 现了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 并对这些不足产生的原因进行来了深刻 的分析。其主要分析结果如下:1)市场体制不完善,没有形成有效推进自主创新的体制和 制度环境;2)政府作用和政策发挥不够好,有时甚至成为自主创新的障碍;3)企业创新能 力不足,创新的动力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4)大学和科研院所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机制不 健全;5)学术严重腐败。 以上各位学者通过自己的研究都指出了目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 经过整 理,总结本文提取了现阶段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3. 我国企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原因及分析 当前, 我国已经具备自主创新的基础和条件, 到了可以更多地依靠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 新阶段。主要表现是: 2007 年,我国 GDP 为 247725 亿,居世界第四位,财政收入突破 5.13 万亿元,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 13 万多亿元,有能力增加技术开发投入。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研 究与技术开发体系,生物、纳米、航天等重要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科 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实力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目前我国拥有充足的科技人力资源。2006 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继续 保持“ 十五” 后期快速增长趋势,达到 189.2 万人,比 2005 年增长了 12.7%,比“ 十五” 期间的 平均增长率高出 8 个百分点。但由于 2006 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从业人员比上年增加了 16.9%,因此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在 2005 年 4.48%的基础上降低到 4.33%。与此 同时,企业中科学家工程师的数量也有较明显的增加,2006 年已达 117.6 万人,比上年增长 14.0%,占企业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为 62.1%。2006 年,大中型工业企业 R&D 人员全时当 量为 69.6 万人年,比 2005 年增长 14.7%,标志着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水平的提高 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图 1) 。 图 1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人员构成 专利是企业科技活动的重要产出之一。2006 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专利申请量为

69009 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 25685 件,分别比 2005 年增长 24.9%和 40.4%。同时,企 业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也大幅增加,2006 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发明专利达到 29176 件, 同比增长 27%。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大幅上升说明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 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从企业所有制的角度来看,2006 年,外资企业(包括港、 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占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数的 35.7%,而当年其专利申 请量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专利申请量的 27.1%;占全部企业数量 64.3%的内资企业申请了 72.9%的专利。 经过多年的自主研究开发和引进国外技术装备, 产业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国内企业集成国内外技术资源的能力在提高, 为以我为主组合技术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和开发 新产品打下了一定基础,为消化吸收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 由以上分析可知, 我国自主创新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且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并 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总体上讲,我国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 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背景,也有政策导向的问题;既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有认识和理念 上的误区,但主要是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和政策环境;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 主体。 1)市场体制不完善,没有形成有效推进自主创新的体制和制度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没有形成公平竞争、讲究诚信的市场环境。知识产权保 护制度尚不完善, 还未建立起有利于自主知识产权产生和转移的法制环境。 整个社会缺乏创 新的文化氛围,培育创新人才和创新精神,尊重个性、恪守诚信、公平竞争、激励探索、提 倡冒尖、宽容失败的良好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还没有形成。 2)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创新的动力机制有待完善。 我国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较少, 研发能力不足。 在产学研结合中, 企业基本处于从属地位。 企业普遍重生产、轻研究开发,重引进轻消化吸收,重模仿轻创新,创新层次低,高端发明 少。很多企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 、有“产权”无“知识”的状态,一些企业甚至靠 仿造和假冒生存。 我国还没有形成真正能保护企业家利润动机的机制和规则。 产权制度和法 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制度和利益机制不健全,导致生产经营中的短期行为,重当前、轻 长远,缺乏通过自主创新做强做大企业并实现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3)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不明确。 就研发投入而言,只有极少数企业如华为、中兴等可以达到其营业收入的 10%左右, 绝大多数企业研发投入过少。 而其他的国际知名公司, 其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都很大, 如韩国的三星电子,每年研发投入在 25 亿美元以上,占营业收入的 10%以上。对比之下可 以看到我国企业创新投入的不足。 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严重脱节,严重阻碍了创新成果的转化。2006 年中国企业 500 强 科技自主创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影响“产、学、研”有效合作的主要矛盾方面在于科研院 所和企业之间缺乏信息沟通。因此,要想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必须为企业与科研院所提供 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实现以企业为主体、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为合作者的合作方式。 自主创新表现在企业内部,就是建立研发机构,培育研发人员,鼓励发明创造。但是我 国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不能进行自主研发,不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伴随 着企业的成长,这将成为企业发展的致命伤。 4.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1)构建社会自主创新机制 一是搭建“合作平台” 目前大学与企业研发“两张皮”的重要原因是两者之间缺乏“合 。 作平台” ,而这个“平台”应是多种多样、因事而宜的,诸如共同研究、项目委托、联合攻 关等多种方式, 均可增强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互动效应, 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技术开

发合作。在这方面济南的“泉城学者”就对此进行了有效的探索:通过面向全市征集科技难 题和项目,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吸引和凝聚各方面人才智力共同攻关。 二是充分利用大学的“技术扩散效应” ,营造创新型中小企业集群。大学是知识和技术 创新的源泉, 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生力军。 从硅谷和我国一些科技园区成功的经验当中我 们可以发现,依托市场化、专业化的金融、技术服务,通过与市场的对接,大学的扩散效应 为大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泉, 中小企业的发展又大量吸引院校流出的人才, 从 而为中小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因此, 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利用现有的科技园区和大 学,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是培植创新型中小企业群落的有效途径。 三是积极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中介服务 机构是产学研的纽带,是联结科技和经济的桥梁。各类信息服务机构、知识产权机构、资产 评估机构、投融资机构、共性技术服务机构以及各种类型的企业孵化器等中介机构,将千千 万万个企业和众多大学、研发机构联系起来,形成有利于创新成果应用和产业化的网络,这 也是提高创新效率,降低创新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是加强对人才流动的引导。 一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 营造企业科技人员与大学、 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平等待遇的环境, 企业内人员应享受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同样的精 神鼓励和价值认定,另一方面,引导和提倡研究人员走出学术机构,吸引更多的人才到企业 来进行高水平研发。 2)加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 也是国家技术创新的主体,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十 分重要的地位。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对于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我 国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千千万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使 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得到增强。 要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 对于 科技创新,长期以来,我们习惯更多地关注科研机构和大学。100 多年的世界产业发展史表 明, 真正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 如汽车领域中的福特, 发明了生产流水线; 航空领域中的波音,将金属疲劳知识应用于新飞机的开发,使喷气式飞机投入商业化运营; 化工领域中的杜邦,发明了尼龙;计算机领域中的微软,发明了视窗操作系统……这些公司 都是技术创新中的领头羊。 现在,发达国家 80%的科研工作是在大企业中完成的。近些年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中 己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形成了以华为、 海尔为代表的一批拥有自主知名品牌的优秀 企业,促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群的迅速崛起。比如,我们国家 863 计划的 1/4、国家 973 计划的 1/3 都是由中关村的企业承担科研攻关的。 在深圳, 90%以上的研发机构在企业, 90% 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 自于企业。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加强领导,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真正置于国家战略 的高度。要深化改革,落实政策,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要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 新的主体。 5. 结论 根据以上相关分析,本文可得出如下结论, 尽管我国企业发展自主创新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近年来也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趋势, 但是从整体上看,仍显不足。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市场体制不完善,没有形成 有效推进自主创新的体制和制度环境。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2) 创新的动力机制有待完善。 3) 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不明确。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主要是构建自主创新机制和加强企业在自主 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 袁泽沛,陈金贤.产业退出障碍及后进企业实现技术跨越的机会窗口[J].数量经济技术经 济研究,2001(7). 2. 肖晋,刘青青,刘永.企业自主创新的实施对策[J].中国中小企业,2008(1). 3. 袁泽沛.关于企业技术跨越的机会窗口[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 4. 奏响自主创新最强音[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6(4). 5. 王娟,丁森林.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_分析及评价[J].商场现代化,2007. 6. 彭安玉.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分析[J].唯实·经济探讨,2007(3). 7. 程梅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7(30). 8. 程梅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面临问题及路径选择[J].现代财经,2007,27(2) 9. 李志军.我国自主创新的现状_问题及成因[J].中国科技投资,2007. 10. 袁泽沛,陈金贤.技术跨越的可能性与机会窗口[J].中国软科学,2001(8). 11. 于萍.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J].财经广场. 12. 王新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J].中国国情国力,2008(2). 13. 姚晓霞.着力提高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J].经济问题探索,2000(12) 14. 天际.自主创新_企业发展的核变力量[J].中国安防,2008. 15. 徐宁波.试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2006,23(6).

篇六 为什么我国百年企业数量少
“为中国打造百年企业”

篇七 为什么我国百年企业数量少
我国企业品牌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文章编号:】001一148x(2004)12—0098一03

我国企业品牌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武辉1,杜永春2,刘秀锦2

(1.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管理系,河北

石家庄05006l;2.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61)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m,企业间的竞争空前激烈,特别是国外大企业、大品牌的大量涌入。更是使这

一竞争趋向于白热化。国外“世界品牌”带着它们雄厚的实力、先进的技术充斥着国内各行各业。中国品牌告急,现状不容乐观,中国企业那种高枕无忧的姿态已一去不复返,要想提高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创建响当当的中国品牌,根据我国企业品牌的现状制定相应对策。关键词:品牌;品牌创新;名牌战略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B

牌一旦在市场上树立起来,保持下去,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一定的位置,逐步发展成为名牌,它的竞争力也就有着充分的产品扩散效应和产业组织的聚合效应。也就是说,有竞争力的品牌,可以使同~个品牌的一系列产品都有竞争力,而在同一个品牌旗帜下聚拢起来的企业集团则更有搏击市场风浪的能力。品牌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表现。一个国家究竟有多少世界级名牌,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标尺。

当今世界,品牌已经代表着一种潮流,一种文化。它既给予我们物质享受,又让我们时刻体验着人类的文明成果。品牌不论对一个国家或地区还是企业来说,都是经济、科技、文化和法制等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品牌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能够为企业创造巨额利润。品牌又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是最有价值的东西,一个企业的品牌就是它的命脉。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一种有利澜的产品都令很多企业再生产,而消费者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品牌的影响。品牌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拥有著名品牌的企业有着良好的社会形象和极佳的信誉。

现代市场竞争实际上是一场争夺品牌统治权的竞争。拥有市场比拥有企业更为重要,而拥有市场的唯一办法就是拥有占统治地位的品牌。市场营销面临着2l世纪的考验,来自国外品牌的威胁有增无减,品牌和企业形象的塑造越来越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创中国品牌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什么我国百年企业数量少】

收稿日期:2003一Cr7一10

市场经济为企业自主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同时也使企业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和残酷。品牌将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的关键。品牌就意味着市场,就意味着竞争力。特别是在当今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要打好“品牌”这张王牌使企业具有竞争力就必须认汉到品牌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笔者从三个方面介绍我国企业品牌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一、品牌的形式与我国企业品牌发展的现状(一)品牌的形式

所谓品牌就是指一种名称、术语、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相互结合,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在世界市场的竞争中,品牌是竞争力的综合表现。产品的围际竞争力,除了一国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开发、富有效率的经济体制、灵活宽松的金融资源、重点突出的产业政策“外部”因素外,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企业自身的产品质垣、管理水平、价格策略、营销服务,最终要归结到企业所制定的品牌发展战略。产品的竞争力乃至企业的竞争力,最终集中表现为品牌的竞争力。一个品牌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标志,而是产品的质量、性能及满足消费者效用的可靠程度的综合体现。同时一个品牌还凝结着企业的科学管理、市场信誉、追求完美的企业精神等诸多文化内涵。一个品

(二)我国企业品牌发展的现状1.国外品牌大兵压境

翻开我国的品牌世界,除了“海尔”、

“联想”、

作者简介:武辉(19r7l一),男,河北石家庄人,河

北政法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_n◆_-●"●_●”◆●-●●●¨●・●・l・●・_一◆●—●_-●.H●●“◆●一◆_。●_-●¨_t.…。●}t+●

(2][3][4]

江智强.论品牌延伸效果的评估方法[J].商业研究,200l,(8).

江智强.试论品牌延伸成功的基础、条件、关键和保障[J].商业研究,2002,(10).马谋超.广告心理学(M].北京:中国物价出

版社,1997.

“春兰”、“长虹”、“代L'’等为数不多的家电品牌和个

●-●■。●・■・◆■—◆■・●-I¨◆-_”◆■+

[5](6]

美]德L.霍金斯,符国群译.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美]大卫.爱格,沈云骢译.品牌经营法则^1].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海涛)

万方数据

总第296期武

辉:我国企业品牌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99.

别行业如:“健力宝”、“乐凯”、“雪豹”等少数几个品牌外,国内一些品牌已到了最危急的关头,国内有名的品牌本来数目就很少,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品牌,而就是这为数极少的国产品牌,在当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仍有被吞没和名存实亡的危险。随着我国加入Ⅳm,国外品牌纷纷抢先登陆中国,其触角已经伸向国内各个行业,我国已知名的品牌或已建立起来的品牌都有被挤出和侵吞的危险,国内品牌。尤其是快餐、食品、饮料、服装、家电等行业的国产品牌被“洋品牌”的侵吞最为严重。

2.国产品牌被抢注或被闲置现象突出

由于我国不少企业商标意识淡薄,不懂得保护自己的商标,以至于国外商家大肆抢注我国名牌商标,给我国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使用未注册的商标带来的利益是不受法律保护和承认的。因无商标专用权,就不会产生法律上的权利,法律不只鼓励和保护依法行使权利的人。如果无法律上的权利就无法保护。国外一些大公司就是抓住我国企业商标意识普遍淡漠这一点,抢先在别国或地区申请注册我国的大批名牌商标的。

近年来,外商在国际市场上抢注中国名牌商标的现象十分普遍:“青岛”啤酒在美国被抢注;“竹叶青”在韩国被抢注;“杜康酒”在日本被抢注;杭州的“龙井”茶,以其独特的风味畅销于日本市场,正当畅销之际,日本有关部门通知杭州厂家不能再使用“龙井”商标,因为该商标已被日本一家企业抢注。最后“龙井”茶不得不退出日本市场。商标的被抢注和闲置,使商标潜在的无形资产白自流失,这都给我国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中国品牌遭受合资侵吞

中国品牌为什么会遭到合资的侵吞呢?为什么一些企业经不起考验而把自己的品牌拱手交给别人?笔者认为有三点原因:(1)创名牌难,任何一个品牌的创建都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才能建成,需要经过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而当前市场竞争压力巨大,一些企业已丧失创品牌的信心;(2)企业资金短缺,它们希望能尽快通过合资来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不惜以牺牲品牌为代价;(3)企业技术落后,管理经验缺乏至使一些外企业希望通过合资来引进外商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许多国产品牌一经合资便“改换品牌”披上“洋装”,完全使用外国商标,此类企业比比皆是:“洁

花”被“海飞丝”取代;

“熊猫”被“宝洁”取代;

“加佳”被“利华”取代等,与此同时,一些名牌电冰箱、照相机、汽车也正在销声匿迹。

我国企业的这种“卖牌合资”行为是得不偿失的.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从长远来看,如果我们和外商的合资期满。我们就将变成“无名无姓”的企业。我们的企业在合资前辛辛苦苦创下的商业信誉等无形资产将被外商占为己有。目前,我们当务之急是要在与外商的合资过程中,绝不应选择“转让”这一途径,应该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使用商标的权利,从而避免商标被“吃”的可能性。

万方数据

二、造成我国品牌现状的根源(一)缺乏品牌意识

面对“洋品牌”的剧烈打击和吞食,许多企业不是奋而抗之,相反却看成是提高利润的好机会。首先,我国许多企业的“国产品牌”意识表现得非常冷漠,它们宁愿“改头换面”也不愿保护自己的品牌。有的企业宁愿花巨资长期租用外国的商标名,或在合资时甘愿使用外方商标,觉得是一种荣幸,从而不愿设计并拥有自己的商标,结果合资或租用期满,企业便没了辙,成了孤家寡人。在与外商合资中,还低估了自己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甚至无偿的把许可转让给外国人使用。同时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以及技术改造.在吸引外资时,急功近利,靠短期行为,只要能获得外资,什么都可以。而外商则采取以资本输出带动名牌输出的办法,不仅输出资本也很好的输出了自己的品牌。

(二)思想故步自封,缺乏创新精神

品牌的生命在于不断的变化创新。而我国的一些“老”字号名牌却“倚老卖老”,它们不愿从包装、功能和结构上进行创新变革。这样的品牌意识,是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变化潮流的。要知道在2l世纪的经济竞争中,不是大的战胜小的,有实力的战胜弱的,而是快的战胜慢的。惟有不断创新,才有助于企业在竞技场上保持领先地位。

(三)品牌资源的分散和滥用

有的企业实行单一的品牌战略,一个牌子出名了,就迫不及待地延伸到其它产品上,这样就分散了品牌的管理,降低了品牌的质量。例如,

“美加净”

品牌.在1975年注册后,便开始品牌拓展,把“美加净”向发蜡、发乳、香皂、化妆品等领域拓展,逐渐形成了庞大的“美加净”产品家族。而上海牙膏厂、上海洗涤剂厂先后从上海日化公司分出后,却仍使用“美加净”商标,结果市场上到处是“美加净”,却没有统一的品牌形象。

(四)中国品牌辐射面窄

中国许多品牌处于创牌子的初级阶段,市场覆盖范围有限,还局限于国内市场,像“海尔”这样在国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国产品牌还很少。我国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较低。这是因为实行改革开放后,国家给予外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使他们利用品牌优势迅速提升了市场份额,而国产品牌由于受到知名品牌的冲击,所以只能以较低的市场占有率逐步发展。

(五)品牌质量不高

从主观因素看,我国企业不注重从质量上来创建品牌。从而使产品缺乏竞争力。要创名牌没有很高的质量为依托是不可能实现的,以汽车为例,说到世界名牌汽车,一般人会首先想到“奔驰”,原因就在于“奔驰”汽车不仅质量好,而且有较好的性能。该轿车在美国的销售量一年就有四万多辆,可见质量对品牌的重要性。

创品牌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世界品牌,几乎都是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才创立的。创品牌不能急功近利,应该具有长远的品牌战略眼光。

万方数据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846582.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