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本基金有哪些 保本基金

| 基金从业资格 |

【www.guakaob.com--基金从业资格】

  保本基金(Guaranteed Fund):就是在一定期间内,对所投资的本金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证保本基金,基金利用孳息或是极小比例的资产从事高风险投资。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为大家整理的保本基金有哪些 保本基金,供大家参考。

  保本基金有哪些 保本基金

  保本基金简介

  所谓保本基金,是指在基金产品的一个保本周期内(基金一般设定了一定期限的锁定期,在中国一般是3年,在国外甚至达到了7年至12年),投资者可以拿回原始投入本金,但若提前赎回,将不享受优待。这类基金对于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弱的投资者或是在未来股市走势不确定的情形下,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品种,既可以保障所投资本金的安全,又可以参与股市上涨的获利,具有其特定的优势。

  如果不考虑通胀压力的话,保本基金基本是无风险概念。其2005年能有高调业绩表现,功臣当然首推债市的走牛。南方避险基金经理苏彦祝表示,那年10月央行加息,当市场某些经济学家认为是加息周期开始之际,南方基金却研究判断这是加息的结束,遂放大了债券的久期,投资长债品种,其中国债504品种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最高涨了10%以上。

  不过,因为3年保本期限的限制,保本基金主要是投资剩余期限在3年以内的短期债券,而此类券种2005年总体回报也仅在3%左右,所以更高的收益还是来自基金经理对于"风险资产"的主动运作。以南方避险为例,晨星数据显示,其当前股票持仓比重为22.22%,而其他保本基金最高的股票配置比例仅为10.10%,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上述差异是造成保本基金业绩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151只保本基金已成绝唱:新规取消连带责任担保机制

  不论你是否购买过“保本基金”,“保本基金”这个词以后将不存在了。

  近日,证监会发布《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了避免投资者对“保本基金”产品可以绝对“保本金”的误解,证监会将其更名为“避险策略基金”,并发布指导意见,取消连带担保机制、限定规模上限。

  《指导意见》具体修订内容包括:取消连带责任担保机制;完善对避险策略基金的风控要求;限定避险策略基金规模上限,防范相关风险;完善基金管理人风控管理要求。

  取消连带责任机制

  保本基金是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中的一类产品。该类产品通过一定的投资策略进行运作,同时引入相关保障机制,以求在保本周期到期时实现保本目标。

  为避免投资者形成对此类产品绝对保本的“刚性兑付”预期,此次修订中将“保本基金”名称调整为“避险策略基金”,相应地,《关于保本基金的指导意见》名称调整为《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业内的潜规则“反担保”被《指导意见》明令禁止。《指导意见》规定,在基金到期时,若份额净值低于基金合同约定的投资本金,保障义务人负责向基金份额持有人补足差额。保障义务人在向基金份额持有人补足差额后,无权向基金管理人追偿。保障义务人通常是担保机构,这意味着,避险策略基金对基民而言仍然保本,但是担保机构不能再“高枕无忧”地来做这项担保生意。

  此前,已发行的保本基金都采用连带责任担保的保障机制,担保机构有权无条件向基金管理人进行追偿,基金管理人实际对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投资本金承担保本清偿义务。通俗来说,就是即使第三方担保公司出了问题,投资人也不用担心,“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基金公司还在。普通投资人看似得到了“保障”,行业整体风险却不容忽视。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表示,正因为这个机制“兜底”,一些中介机构、资产管理人觉得可以“保本”,将“蛋糕”做得很大,基金快速膨胀,最终导致清盘,造成局部性金融风险累积。《指导意见》对于提升投资者风险管理意识,提高专业管理能力,释放局部风险,维护金融稳定,都有积极的意义。

  济安金信基金研究中心主任王群航表示,保本基金此前的“生产合作链”基本断裂。目前,担保公司不愿再为保本基金担保。没有了“反担保”,担保公司同样担心。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成立大量保本基金,其中大部分是18个月或两年期,2017年开始将有大量保本基金到期,在市场不佳的情况下,有的产品已经低于面值,担保公司面临窘境。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担忧,新规或导致担保费率和基金管理费率齐升,毕竟担保机构承担了风险。按照以往惯例,保本基金的主流管理费率在1.0%到1.2%,新规后,避险策略基金的管理费率将提升至1.5%到2%。

  151只保本基金成绝唱

  进入“无保本基金”时代,对于广大投资人来说,原先持有的保本基金会有什么变化呢?

  根据《指导意见》,为做好新旧衔接,对避险策略基金依照“新老划断”原则进行过渡安排。

  即存续的“保本基金”仍按基金合同的约定进行运作,无须变更基金名称,但在保本周期到期前不得增持不符合规定的资产、不得增加稳健资产投资组合剩余期限、不得增加风险资产放大倍数等;存续保本基金到期后,应当符合《关于避险策略基金指导意见》的规定,调整产品保障机制,更名为“避险策略基金”,不符合的应转为其他类型的基金或予以清算。

  Wind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现存的保本基金共有151只,2016年底合计规模为3200亿元。具体到公司,博时基金、国投瑞银基金、国泰基金、华安基金、建信基金、金鹰基金、诺安基金、南方基金、长城基金和招商基金等公司管理保本基金数量较多,一些保本规模居前的公司合计规模接近300亿元,在连带责任机制下,存在一定风险。

  而从保本周期到期时间分布看,2017年到期的有34只,2018年到期的多达71只,其余46只则全部在2019年到期。意味着2018年将迎来保本基金到期高峰。在到期之后,如果不能找到保障义务人,这些基金将面临转型或者清盘。

  不过,《指导意见》的发布意味着避险策略基金即将面市。Wind数据显示,从2016年四季度开始,再未成立过一只新的保本基金。

  一位基金公司投研人士表示,海外公募发行保本基金特别少,将保本基金作为另类产品看待,一般银行发行保本基金较多。之前保本基金过度使用资本金,一旦发生亏损,基金公司不可能全额支付资本金支付亏损。新规出台后,避险策略基金的投资将更加“难做”,但这也意味着不出现2015年、2016年保本基金一拥而上的局面,导致行业风险骤增。

  保本基金“变身”避险策略基金 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每经记者 李 蕾 每经编辑 肖鴻月

  略显平静的公募基金行业近期又热闹起来,原因在于一项新规的发布,那就是《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 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估计不少投资者看见《指导意见》的时候是蒙圈的:什么是避险策略基金,是一个新品种吗?那之前的保本基金怎么办?避险策 略基金有哪些特点,是否值得购买?

  接下来,理财不二牛就为您一一解答。

  如何处理手中的“老”保本基金?

  投资者小王最近有些尴尬。两年前,他购买了某大型公募发行的保本基金,今年年中即将到期。彼时,担心高风险的他还庆幸为手上的资金找到了好去处,能获取一份“稳稳的收益”,没想到却一路波折不断。

  “(基金)业绩表现一直不大好,2015年、2016年都出现了亏损,到了去年下半年才恢复正收益。我除了郁闷还有好奇,这只基金真的能像承诺的那样保 本吗?还有,从去年开始监管部门出了不少文件,最近还听说保本基金要变成另一种避险策略基金,似乎要打破刚性兑付、不保本了。那我该拿这只保本基金怎么 办?到底还要不要继续持有到期?”

  事实上,小王的困惑大概是持有保本基金的投资者所共有的。作为“接棒”保本基金的新产品,《指导意见》的第 一项内容就是将保本基金名称调整为避险策略基金,避免误导投资者,帮助投资者充分认识到极端情形下仍存在投资本金损失的风险,引导投资者形成合理预期。换 句话来说,避险策略基金是不保本、有可能出现亏损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此次避险策略基金采取的是“新老划断”原则来进行过渡安排,即目前存续的保本基金还是按基金合同的约定进行运作,而新发行的产品才按照新规来执行。

  济安金信副总经理王群航告诉理财不二牛,建议投资者“‘老’保本基金继续持有,不管业绩怎么样一直持有到期”。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负责人刘亦千进一步表示,“老”保本基金在现保本期内,认购份额仍然在连带责任担保机制之下,应当期满再做处理;期间申购份额本来就没有获得保本承诺,不构成影响。

  避险策略基金是否值得投资?

  在得出结论之前,理财不二牛以为有必要厘清避险策略基金自身的特点,和它与保本基金的区别。

  1、引入相关保障机制,但极端情况下仍有可能出现亏损。

  此前,不少投资者凭着对保本基金字面意思的理解,认为这类基金就一定保本。不过一家沪上公募人士表示,极端情况下仍然可能出现“不保本”的情况,“例如 保本策略出现问题甚至失效的时候,去年底债市的情况就把不少保本基金的基金经理吓得不轻。另外,过去采取的是连带责任担保方式,也就是‘反担保’,这个风 险还是比较大。”

  相比之下,本次《指导意见》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不是不准担保,而是引入其他保障机制;对保障义务人也做出了明确规定、提高门槛,如注册资本不低于5亿元、最近1年经审计的净资产不低于20亿元等。

  《指导意见》还明确规定,避险策略基金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宣传推介材料中,充分揭示避险策略基金的风险,同时说明引入保障机制并 不必然确保投资者投资本金的安全,基金份额持有人在极端情况下仍然存在本金损失的风险。也就是说,把“有风险”这一条写在了明面上,投资者首先得自己把个 关。

  正如刘亦千所说,避险基金也存在亏损的可能,“比如证券市场风险超预期爆发,保本策略容易失效,都有可能导致避险基金面临本金亏损”。

  2、加强风控,对基金公司的监管更加严格。

  多位接受采访的公募人士感叹,本次《指导意见》对于基金公司投资策略、规模等方面的监管更加严格了。

  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产品经理告诉理财不二牛,此前基金投资策略中的“稳健资产”主要还是各家公司自行规定和选择,“有的把AA+这种等级的债券也算进去”。

  不过《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了稳健资产的范畴,其中“信用等级在AAA(含)以上的债券、信用等级在AAA(含)以上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以及中国证 监会认可的其他金融工具”赫然在列。此外,对风险资产投资比例、加强风险监测和适度控制避险策略基金规模等方面也有相当具体的规定。

  总而言之,相比“前身”保本基金,监管机构对避险策略基金的规定显然更加细化、对基金公司的监管也更为严格。这一切或许都如上述公募人士所言“是为了降低这类基金的运作风险”。

  3、“刚需”已被打破,投资者需转变意识。

  避险策略基金是不是值得购买、投资价值究竟有多大,我们无法直接下定论。但通过这次保本基金的“进化”,投资者或许是时候转变自己的投资意识了。

  一位大型国有银行的理财经理表示,该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很少给客户推荐保本基金,现在更是完全不卖这类产品。“现在连银行的保本理财产品都越来越少了,刚性兑付正在被打破。”

  对此,刘亦千建议,保本基金通过保本策略和连带责任担保机制双重担保本金安全,从运作历史来看,保本基金的保本策略基本能够实现保本。因此“避险策略,仍然值得期望在获取本金安全的基础上赢得部分投资收益的低风险投资者关注”。

  与其他低风险产品的区别

  在《指导意见》出台之前,其实已经有过渡产品出现,那就是所谓的“类保本”基金。除此之外,债券基金、绝对收益基金等也是众所周知的低风险、固定收益类产品,那避险策略基金和它们之间主要有哪些区别呢?

  上述产品经理介绍,类保本基金是介于二级债基和保本基金之间的品种,比二级债基多了保本策略,业绩波动性有所降低,和保本基金、避险策略基金相比又少了 机构担保,这类基金还有一个特点是强制分红;债券基金是在定位较低风险的基础上,适当投资权益市场增强收益潜力的品种;绝对收益基金的做法比较多,包括打 新策略、增发策略、阿尔法对冲策略甚至保本策略等;避险策略基金则主要以保险策略确保本金安全,通过积累安全垫的方式适当投资权益市场赢得收益。

  “最大的区别就是它(避险策略基金)在策略上更注重考量安全垫,而其他基金如债基在策略上更注重控制资产的在险价值。”他总结道。

  那投资者在挑选固定收益类产品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王群航向理财不二牛表示,从定量投资的角度来看,应该参考基金业绩和业绩稳定性;从定性投资的角度来看,则要纵观整个基金的投资运作,例如对上市公司的调研、基金经理的个人经验及主观判断等。

  刘亦千则指出,在选择固定收益类基金/低风险产品的过程中,首看产品目标和自身投资目标是否契合,其次看风险控制手段和历史盈利水平,再看基金管理人的相应策略投资能力。

  避险投资策略基金何时面世?

  那么,备受关注的避险策略基金到底什么时候面市?投资者还要多久才能买到?

  上述产品经理表示,目前尚未接到通知,“新规对于产品的规定特别详细,这个需要严格执行。另外在找担保和渠道上可能还存在难度,也不知道投资者的认可度有多高,所以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而王群航则直接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表示:“第一,何时会有酱紫的新产品,不知道。第二,会有多少?不知道。第三,市场上现有的好类别基金产品比较多,对于这种新类别,呵呵,各位如果有空,自己决定是否关注吧。”

  如此看来,避险投资策略基金究竟何时能面世,投资者或许还得保持耐心继续等待。对于避险策略基金的进展,理财不二牛也将持续关注。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850088.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