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技术投入不足

| 经济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经济师考试】

篇一 农业生产技术投入不足
浅谈农民对农业投入不足的原因及其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农民因受小农意识的束缚,农业投入观念淡薄,影响了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此,本文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太平镇水口村的农户消费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民农业投入不足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近年农民资金的投向

  

  衡量农民对农业投入意识的高低,主要是看农民自有资金的支配去向。近几年来,在市场消费热的影响下,农民自有资金的开销表现为“一大一小”,“一快一慢”,即用于生活消费的比重大,上升快,而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的比重小,上升慢。2008年,崇左市江州区太平镇水口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088元,据抽样调查,生活消费、固定资产投入占70%,银行储蓄占19%,用于农业生产的投入只占11%。

  农民在生活消费和固定资产方面占用了一半多的自有资金,这些资金用于何处?据对崇左市江州区太平镇水口村的调查,一是建新房。从2006年至2008年两年间,农民新建住宅面积达4500平方米,按投资500元/平方米计算,全村用于建房的资金就达225万元左右,户均4000元。农民有了钱盖房子改善居住条件是应该的,问题是不少建房户并非急需,而是攀比心理较为明显,有的农民为了建造比较高档的楼房,不惜借资贷款超前消费。二是争购高档商品。全镇农户VCD、电风扇、电视机已基本普及,80%以上的农户已拥有彩电、摩托车,比较宽裕的农户也有汽车、拖拉机、冰箱和空调机,但有的高档商品农户并不需要,而是放在厅堂当摆设,只为邻里间互相攀比。三是大办宴席。请客风比较严重,大到婚丧嫁娶,喜庆寿酒、祭祖拜宗等,小到升学、入伍、乔迁,满月酒等,无不请客吃喝,大操大办。据抽样调查,用于逢年过节和婚丧嫁取送礼的人情开支不断上升,过去红白喜事拿上5~10元礼钱,如今则需要50~100元,有的因为好面子更是奉上200元以上,开支确实惊人。

  

  二、农民对农业投入意识淡薄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纯收入增长不多情况下,过量的消费势必影响到扩大再生产,最终还是制约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农业的投入积极性不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没有真正摆脱自然经济的束缚,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投资受到制约。

  由于农民长期处于自然经济的小天地里,生产目的自给自足,追求的是丰衣足食。农民作为生产和生活的统一体,为了消费而出卖农产品,而不是为了利润。他们不懂得商品生产,不懂得大农业,不知道资金是重要的生产要素,缺乏在商品经济的风浪中搏击的勇气、胆量和素质,没有扩大再生产的内在要求和外在压力感。因此,手中有了钱,有的是舍不得投入,怕风险;有的不懂得怎样投入,只限于小打小闹,赚多少算多少。也有的片面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效益,不愿长期投入。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收购农产品价格敞开,这些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村单一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然而在商品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农村产业结构往往是单一的农业结构,抵制风险能力较低,农资市场价格偏高,“一免三补”的惠农政策被“侵吞”殆尽,农民收入低,也不稳定。这种状况极大地制约了农民的投资规模。

  2.市场信息不灵,农民未能按照市场规律组织生产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经营承包方式有了很大变化,但政府原有的职能和一些管理方法延续下来。一些生产仍由上面下达计划指标,干部还催种催收,农民出售农产品仍然找政府,对政府还有很大的依赖性,不会主动通过各种渠道寻求市场信息,无法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组织生产,这也是影响农民投资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3.单家独户经营,难成大气候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每家每户都是一个独立的生产单位。没有成立农村合作组织,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种植各异,成不了批量生产,导致经销商不愿来,来了也容易压价,客观上限制了农民的投资热情。

  

  三、增强农民对农业投入意识的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使农民牢固树立市场经济观念、更新投资观念

  首先,要组织农民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十七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广大农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更新观念。破除“宁可求稳赚小钱,不愿担风险赚大钱”的小商品意识,树立多方招财,率先致富的小康意识;破除农副产品的统购统销的依赖思想,树立面向市场,发展市场的经济观念。其次,要掌握农民的消费心理,教育和引导农民合理消费,更新他们的投资观念。要把有限的资金尽可能多地投入到增加收入,扩大再生产上,这就要求避开铺张浪费,要对农民进行勤俭持家,敢于致富的教育,使他们摒弃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喜庆节日大吃大喝的旧习俗,改变脱离现实水平,互相攀比的消费观念,自觉地把宝贵的资金放到扩大再生产上来。

  2.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农民投资创造良好的条件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资源的配置,实行综合开发,建立高产高效农业。一是搞好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推广间套技术,充分利用秋冬闲田发展秋冬粮食,不断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调整以生产粮食为主的传统的种植业结构。二是搞好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加快林、牧、副、渔业的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良好循环。特别是把发展畜牧业、林果业作为实现农业高产、高效的突破口。三是加快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发展二、三产业是实现农村小康的根本所在。

  3.深化改革,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引导农民走向市场

  对每一个农户来说,拥有资金的数量是有限的,仅依靠单个农户自有资金的积累难以进行较大规模投资。因此,只有通过在农村发展股份合作制,才能够把农民手中闲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用于扩大农业规模经营和发展二、三产业。同时采取“公司+农户”模

[1] [2] 下一页

篇二 农业生产技术投入不足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及建议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既体现了持续扎实推进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又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但从总体情况看,就目前发展现代农业而言,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渡阶段,正处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初级阶段,还面临着一些制约现代农业发展诸如农业大而不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落后,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亟待提高,农业效益不高、农民文化水平低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发展现代农业任重而道远。

  就目前我地大多数农业生产还停留在农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科技的投入很有限,导致本地农业发展面临如下问题:

  

  一、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压力加大

  

  农产品的产量受天气、气候的影响很大,自然灾害的侵袭导致农产品减产现象偶尔发生,而目前经营者的技术不足以趋利避害从而达到稳产,往往就是风调雨顺是年份产量好,收入相对就高,反则不然。因市场对农产品需求逐渐增大,但部分农产品产量不稳定和农民对农产品的存储和保鲜的技术的缺乏,使部分农产品失去市场活力,这影响了我们的农产品在市场上的供给能力,导致农产品供给压力加大等。

  

  二、是农民稳定增收困难制约农民自身资金投入

  

  发展现代农业资金来源不外乎有四个渠道,一是中央、地方政府财政的支持,二是金融机构方面的融资,三是社会民间闲散资金,四就是农民自身资金的投入。面对发展现代农业需要资金的庞大缺口,从实际情况看,中央财政、地方政府尽之所能,但远远不够;金融机构资金基本倾向于优先非农产业,重工轻农;社会民间闲散资金对农业投入持观望态度,不温不火;因此发展现代农业还需农民自身资金的投入,但就目前而言,由于随着政策效应、农产品价格拉动作用的相对减弱,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薄弱,吸纳农民就业的空间狭小等因素,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制约农民自身资金的投人。农民的收入水平低下,阻碍了农村建设的步伐;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加剧了城镇与农村的矛盾。

  

  三、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

  

  农业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农业基础薄弱,抗灾害能力较差,导致农业生产的起伏较大,发展后劲不足,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滞后。农业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业基础设施陈旧老化问题严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

  

  四、是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组织化水平较低

  

  农业产业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迫切要求,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长期以来,由于受财力、传统习惯、很多农村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及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农村农业产业化与城市工业产业化相比发展严重滞后。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进展缓慢。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农产品初级加工多、深加工少、产品增值率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少,实力不强,产业化水平、标准化生产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另外,缺少有规模、运行比较规范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从事生产和销售基本上是直接面对市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

  

  虽然近几年各地都在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努力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但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高位运行、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的走势趋低,造成农民种粮效益的不断下降。农村劳动力转移,外出务工收效相对农村较快,青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下降。无法满足劳动需求,大量的青壮劳动力的流失直接导致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下滑。辛辛苦苦种了大半年的农作物收入没有在外务工一个月收人多,农民感觉种地不划算。从而影响发展农业的生产积极性。

  

  六、是农业科技推广存在诸多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是加速科技进步,加速科技进步的重中之重是要切实强化技术推广。但据调查发现,由于当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农村技术推广人员流失严重,留守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等多种原因,造成当前农业科技推广问题多多,农业技术服务功能滞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当前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时,使用种子、化肥、农药和农业用水过程中由于得不到科学的指导,存在大量的浪费现象,加大了生产成本,直接影响农民增收。

  鉴于上述问题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1、应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确保今年农业丰收对于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营造稳定环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针对可能导致农业减产的不利因素,我地农业主管部门要做好事前预防和应急管理工作。影响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最大威胁是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发生。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

  2、应继续发挥支农惠农政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抓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有利时机,优化支农结构,着力改善农业设施。考虑到粮食市场价位相对较高,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发挥的作用有限等情况,重点应想方设法扩大农业补贴规模,继续增加转移效率相对较高的农业补贴项目。

  3、应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长期以来,我农业波动性较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经营制度的确立和巩固。实践表明,小规模家庭经营是农业稳定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肉蛋市场剧烈波动,与大量农户退出养殖市场,生产能力削弱直接相关。我地补贴农业不但要以粮油等比较效益相对较低的农产品为实施对象,而且还要更加关注小规模农业生产者的经

[1] [2] 下一页

篇三 农业生产技术投入不足
农业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业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些年,我市做为农业市,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很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市拥有抗旱水源机电井5万眼,其中大井1万眼,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4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一半,大大高于全省20%的水平。拥有喷灌、微滴灌设备8500台套,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07万亩。小型集蓄水池67个,库容1682万立方米。农业桥、涵、闸数量1145个,农田高低压线路265公里,水田防渗渠道7.9公里,逐步改善靠天吃饭局面,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农业发达地区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保障体系还不健全。虽然加强了抗旱保收田建设,但仍有部分耕地不能得到有效灌溉,如遇大的旱情,影响种植业生产。已建的农田水源井井房和电网不完善,管理难度较大、运行成本较高。全市灌排渠道布置杂乱无序,配套建筑物破坏严重,灌溉功效明显萎缩,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水、电、路、涵等配套设施齐全的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硬件建设不足。由于地方配套难度

大,部分水库、堤防等水利工程没有完成消险加固,影响防洪减灾效果。沼气、太阳能、秸秆燃气等新能源利用还在起步阶段,不能充分利用于农业生产。仍有近70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没有解决,已吃上自来水的农户还存在水质安全问题,不仅影响农民生活质量,也影响养殖业发展。

2、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以国家项目投入为主,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耗资巨大,特别是水利工程、林草建设、病虫害防治、保护区建设等公益性工程,虽然我市是产粮大县,却是财政穷县,地方财政经费紧张,在基础设施投入中,地方财政匹配和农民自筹占三分之一以上。虽然各级政府都有投入,但要求群众自筹比例较大,一家一户从事生产的农民虽然是最终受益者,却根本无力单独挑起这一重担。

3、维持基础设施运转机制还不完善,影响建设成效。虽然建设了一些农业科技实验场所,但科研推广经费不足,“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缺乏先进的科研设备,农业科技人员缺乏,不足需要量的一半,且非专业人员多、技术素质不高。农机合作的组织化、市场化建设成果还有待检验。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没有安排建后运行资金(现代化试点),在未落实相关管理办法的情况下,项目运转困难。

对策

结合国家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各项政策和要求,针对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际需要和发展潜力,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提高认识,树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意识。要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切实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认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因此,各级政府应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程”来抓;作为为农民办实事、为农民办好事的“民心工程”来抓;并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

2、生产与服务保障并重,扩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由以支持单纯的农业生产为主向为农服务体系、农业保障体系、市场化组织化标准化建设上转移,逐步转变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发展。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择优扶持的原则,重点在良种工程、科技推广、农机装备、疫病防治、生态建设、新能源、农田水利、市场建设、产业化扶持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好钢用在刀刃上,以相对少的

投入换取较快的发展。同时,以各级政府为主加大水利工程、林草建设等公益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扩大扶持比例,减轻农民负担。

3、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新路,不断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解决投入问题。在投资方式上,改变过去主要由政府、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的做法,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两只手”的作用,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明晰产权、建立奖励和补助等制度,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个人、集体、外资等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项目业主化、筹资方式社会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局面,使其成为具有一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产业。在投入上,首先,政府要舍得投入。每年应扩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基础设施规模,发挥其杠杆作用,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贷款担保、贴息和项目资金匹配,调动金融资金、工商资本、民间财力和其他行业资本转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提供资金支撑。其次,动员大企业投入。充分利用大企业资金充裕、技术力量强等优势,引导动员企业资金、技术和人员进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真正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第三,加大对上资金争取。抓住新农村建设有利时机,加强行业部门间协调配合,把握产业投向,争取农村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

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标准粮田、农机装备、大型水库除险加固、小型集蓄水工程、灌区改造、动物疫病防治等国家和省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确保项目发挥实效。

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利用水平。一是加大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一些按照传统方法建设的农业基础设施,因投入大、能耗高,成本增加导致运行不畅,建议在今后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充分利用成熟的新技术、新材料,实现节本降耗。二是积极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科技园区、推广中心、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中的指导作用,加强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使其具备熟练应用农业设施设备能力,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三是对于一些资金需求大,维护困难,短期难完成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应转变建设思路,以其他方式实现建设效果,以水田防渗渠道为例,投入大、维护成本高,可以采取土地规模经营、统一渠道规划、控制灌溉技术等手段,达到降低水资源消耗目的。

5、探索农业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的新机制。一是对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在确保安全、有效运行、发挥效能的前提下,探索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由企业或农民承包经营,实行市场化运作,并努力引入竞争机制,以克服垄断经营带来的低效率问题,经营者对农民服务收费不宜过高,

篇四 农业生产技术投入不足
亟待解决农业投入不足的问题

亟待解决农业投入不足的问题

熊树忾

在现阶段,涉农金融机构有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地方商业银行。可近几年对农村的投入却存在着财政腿长,银行腿短的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其根本原因是金融投入没有发挥整体合力。而要着力解决农村信贷投入不足的问题,又必须从指定贷款、联手投资、集中管理等几个方面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力度。所谓指定贷款,是由政府确定重点投资项目,指定多家银行共同完成同一个项目。在政府拿出一定的财力作支撑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多家银行的合力来促成大型项目的落户和完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家银行既要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又要进行科学的论证;既不能观望和退缩,也不能盲目投入。而必须实事求是地解决投入中的困难和问题,将安全投入与有效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所谓联手投资,就是由政府牵线搭桥,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金融企业共同投资扶持某个大型企业的发展。银行对企业的投入,有时候不单纯是资金问题,还需要客户维护、安全营运、头寸周转等多个相关因素的支持。各家银行均有自身的行业特点和经营优势。如果将他们组合起来,促其优势互补,各展其长,则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所谓集中管理,就是由政府或者银监会牵头,成立一个农村信贷集团公司。由各行社抽调人员组成专班,划拨出专项支农和扶农资金,专门投入农

村重点项目。有了专人、专资、专项投入,就能走出一条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之路来。

对农村的投入,没有强制性的措施和手段不行,没有科学投入也不行。农业发展银行要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勇气,有主动与其他涉农金融部门联手投入的意愿,有在科学发展的基础大胆投入的胆略,有了这个基础,不用扬鞭也会自奋蹄了。 作者单位:湖北省应城市农业发展银行

篇五 农业生产技术投入不足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

【农业生产技术投入不足】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

推进农业科技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投入不足】

我省是农业生产大省,小麦产量占全国的25%左右,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农产品生产在全省国民经济当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的发展。因此,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农业科技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对于推进农业科技和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目前,农业科技发展当中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对农业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不够。农业科技项目立项少、总经费投入不足。二是农业科研力量薄弱,人才外流现象严重。由于农业科研单位经费不足,致使本已薄弱的农业科研力量进一步被削弱。农业科研单位是“有钱养兵,无钱打仗”。三是现行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不畅,农业科技推广队伍面临困境。上述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我省农业科技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 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农业生产技术投入不足】

对农业科技的资金投入是实现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加大各级财政对农业科技的

投入力度,增加对农业项目的科研立项,引导企业和民间资金向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向,加大对“综合生产技术”项目的支持,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1. 加大政府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在目前经济状况条件下,各级政府财政对农业科技的资金支持仍然是农业科技投入的主渠道。政府应该有计划地制定农业科技投入发展规划,按照当年国民经济总产值的一定比例对农业科技和农业产业进行资金投入,并保证对农业科技投入的稳步提高。

2. 增加对农业科研项目的科研立项。在科研立项工作中,加大农业科研项目的比重;针对我省农业生产当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科研立项,组织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农业企业的科研力量进行联合攻关;充分发挥科技管理部门“外引内联”的作用,通过牵线搭桥,组织研究力量,争上国家科研项目和横向联合项目。

3. 引导和鼓励企业及民间资金向农业科技的投入。制定优惠的科技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及民间资金向农业科技的投入,使之成为政府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的有效补充力量。对农业高新企业发展当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专门立项,提高农业企业向农业科技投入的积极性。成立专门的农业科技基金,吸纳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

4. 加大对“综合生产技术”项目的支持。改变以往“重

品种、轻技术”、“重育种、轻栽培”的观念,在继续加强对育种工作和新品种研发项目支持的基础上,加强对提高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的综合生产技术项目的支持,充分发挥集成技术的增产作用,并以此带动多学科、多部门间的技术协作。

二、 加强对农业科研单位的支持

我省农业科研力量比较薄弱,受周边地区的影响,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我省应加大对农业科技部门的经费支持,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稳定和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充分发挥地方农业科技人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作用。

1. 加大对农业科技部门的经费支持。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研单位的计费支持,保证充足的机构运转费用和办公费用。加强硬件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科研单位和部门的科研条件和办公条件。

2. 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和管理机制。鼓励和吸引留学人员、留居海外人员就业和工作的同时,重视对现有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充分发挥他们在地区农业科技发展与创新当中的作用 。在选拔和培养各级人才的计划当中,制定科学的人才选拔标准和考核标准,真正起到选拔和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才,打造精品科技队伍。

三、 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发挥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

用。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院校在农业新技术、新知识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在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院校建立专门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制定优惠的科技政策,对农业新技术推广项目进行专门立项,鼓励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院校走向农业生产第一线,加速农业新技术的推广进程,减少农业技术推广过程当中的技术衰减与损失。

篇六 农业生产技术投入不足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农业生产技术投入不足】

【农业生产技术投入不足】

李志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发展农村经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底子薄、负担重等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的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发展形势仍然严峻,任务艰巨。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就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对策作粗浅探讨。

一、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由于底子薄、基础弱、包袱重,在发展中仍遇到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但目前许多农村地方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各方面条件还比较差。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综合生产效益低,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如丰顺县北部山区部分镇、村规范的公路都很少,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以丰顺县为例,据相关统计显示,目前丰顺县相当部分镇、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甚至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不要说搞公益性事业,就是基本的办公经费也无法维持,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3、现行土地政策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土地流转问题成为进一步完善农村经营机制、促进农村经济运行质量迅速提高的当务之急。机制不完善、流转行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农产品价格低迷,土地附加值偏低,土地转包困难大,出现新的耕地抛荒现象。二是土地承包关系难稳定,土地流转障碍多。一些地方农田水利设施陈旧,抗灾能力差,农业生产信心不足,土地承包关系难以稳定,土地流转不畅。三是短期式承包造成对土地的掠夺性经营,降低土地质量。土地流转问题明显存在,不利于农业生产上规模,影响土地使用效率。

4、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产品供求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农业结构越来越显得不合理。

(1)从农村整体经济结构看,农业产业比较单一。就丰顺县来说,主要以传统的水稻种植为主。许多农民不愿向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花卉等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高效农产品转型,由于种植业产品价格较低,附加值不高,比较效益低下,难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2)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布局的结合点把握不够,规模经营没有形成气候。目前,许多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在产业分布、选择优良品种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农村经济区域化布局的结合点还把握不够,“一地一品”、“一区一业”等专业化政策实施还不到位,土地连片生产没有形成规模,农产品基地建设没有大的突破,农业生产分散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难以形成合力,规模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3)市场对农业资源的配置作用不明显。从农业内部结构看,部分镇、村由于市场对农业资源配置作用没有明显发挥,资源利用不合理问题相当突出,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农村经济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说明市场对农业资源的配置作用没有得到较好发挥,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农村市场经济建设。

5、农村人才缺乏,制约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人,特别是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农村的发展需要人才,但又缺少人才。主要体现在:

(1)劳动力素质较低。

由于农业的经济效益较低,造成大批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特别是年轻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农民,留在农村的大多数是老弱妇幼或是在城市中缺乏竞争能力的人。农村中文化素质较

【农业生产技术投入不足】

低的农民,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市场意识不强;同时,他们接收外界信息能力较弱,不善于利用农业科技。

(2)基层干部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在基层干部中,还有许多是在农村成长起来的老干部,他们文化偏低,不善于开展农村经济工作,缺乏引导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有些基层干部,整天忙于应付日常事务,精力难以集中到沟通、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上来;部分镇、村干部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这些因素都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6、农业科技的开发应用不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目前农村农业科技的开发和应用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入不足,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存在资金困难,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二是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与市场和农民的要求存在诸多不协调的地方;三是推广方式不合理,成效不明显;四是农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很多农业科研停留在基础理论研究上,转化为实用新型成果较少。

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针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自己长期在山区乡镇工作的经历,提出如下六个方面的对策。

1、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应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调整支出结构,更多地承担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重点做好农田水利设施、电力、公路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加大对这些设施的后续管理工作力度,每一项投入都应做好可行性研究和合理的勘察设计工作,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并使之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2、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自身“造血”功能。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重要保障。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有力地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1)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一是进一步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加强民主管理,理顺分配关系,增强发展活力。二是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打破区域和所有制界限,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三是大力发展新型合作经济,引导村集体与基层农技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开展合作,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向多层次、多领域延伸和扩展。

(2)完善政策和措施,扶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对村级经济发展做到思想上引、政策上扶、工作上帮、方法上教。要从政策上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帮扶力度。鼓励建立和发展“名、优、稀、特”产品基地,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尤其要对那些发展前景好但缺乏资金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县直、乡镇各涉农部门要深入开展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对口帮扶活动,开展智力支农活动,帮助解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集体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3)要加大对集体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要积极扶持集体经济综合开发,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企业和经济实体。

3、实行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土地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只有用足用活土地使用权,才能使土地等资源增值。只有搞好土地流转工作,才能更好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们应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的新路子,采取土地租赁、有偿转让等形式,既挖掘了土地资源的潜力,又增加了农民和集体的收入。一要将土地承包的稳定与土地有序流转有机统一起来;二要出台一些政策和制定一套管理办法,对土地流转程序、手续进行规范,使土地流转有章可循;三要结合农村城镇化,鼓励农民放弃土地经营,转移到小城镇,加快土地流转步伐。

4、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实际上就是要发展优势产业,调整劣势产业。我们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多层次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多样化,发挥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推动农业经济的整体提高。丰顺县地处粤东山区,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贫困县,在农业生产上以水稻种植为主,但经济效益较低。近两年来,丰顺县结合自身自然条件,积极倡导“两甜两青一鸡”发展模式,即种植甜玉米、甜竹笋、青蒿、青榄等经济作物,发展温氏养鸡。从目前发展情况看,这种发展模式的经济效益明显,已逐渐形成该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品,需要继续提升产品档次,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广大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农业的出路是实现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关键是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这样才能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单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5、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1)努力提高基层干部经济管理能力。

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要提高,就要加强培训。具体方式可采取集中培训、定期培训、个别培训等多种形式。同时,干部自身要加强自觉学习,学习经济和管理相关知识,结合工作实际,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提高带领群众调整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自觉性和本领。

(2)重视培养农业专业人才。

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走出去”就是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的中青年农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到经济技术发达的地区去工作学习,在学习中用新知识、新思维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政府应加强就业技能培训,使这些农民具有一技之长,为“走出去”打下扎实的基础。“请进来”就是引进农业专业人才。我们在一方面把农村人口引入城镇或城市,一方面鼓励那些大中专毕业生走入农村,鼓励那些曾经“走出去”、现在学有所成、有一定资金积累的人回乡创业。银行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信用贷款,政府再对他们的农业项目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符合要求的就要向他们承包一定的土地,让他们自主经营。由于这些年轻人思想开放并对市场有一定的洞察和分析能力,依靠他们可以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并解决农业的结构性问题。

6、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

我们要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应着力做到以下几点:

(1)增加科教兴农的投入。一方面加大财政对农技研究推广的转移支出,另一方面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科研究推广,特别是农业产业企业要加大投入,促进自主创新。提高农技研究推广人员的待遇。

(2)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科技体制,创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信息体系。

(3)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大基层农技所的设备、技术投入,配备更多更好的农技推广人员,重点做好对农户、农业企业的实地指导工作。同时围绕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题图:小胜镇远眺)

作者简介:李志坚,男,小胜镇副镇长,中央党校函授学院二四级本科班学员

篇七 农业生产技术投入不足
我国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850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