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鲆鱼池塘养殖

| 经济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经济师考试】

篇一 牙鲆鱼池塘养殖
陆地工厂化养殖牙鲆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牙鲆,俗称比目鱼、牙片鱼、偏口鱼。它是底栖肉食性经济鱼类,也是我国北方沿海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它具有生长快、个体大、繁殖力强、经济价值高的特点。这种鱼的肉质细嫩丰满味美,营养丰富,易消化,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和热量低,维生素B1、B2、D丰富。其饲料多为低值野杂鱼和粿粒饲料。目前我国的牙鲆养殖已经从北方沿至全国各沿海省份,全年养殖产量可达五、六万吨。

  

  一、牙鲆鱼的生长特性及养殖方式

  

  牙鲆鱼的适温能力较差。1龄以下的稚、幼鱼生长的最适水温为16~21℃。成鱼生长的适应水温为8~24℃,最适水温为21℃,超过27℃水温易引起大量死亡。牙鲆为广盐性鱼类,对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能在盐度低于8‰的河口地带生活,生长最适盐度为17‰~33‰。牙鲆能耐低溶氧,溶氧致死浓度为0.6~0.8毫克/升,人工养殖牙鲆池水溶氧量应高于4毫克/升,才有利于鱼的生长。

  牙鲆的生长受环境、水温和饵料的影响。在不同的海域,因水温不同它的生长状况有一定的差异。在天然水域中,牙鲆孵化后2个月平均全长可达3厘米,3个月全长可达6厘米以上,到秋天可达20厘米左右。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如果水温适宜、饵料充足,孵化后一年可长到350~500克,一年半长到700~1000克左右。牙鲆是具有代表性的肉食性鱼类,在自然环境中以捕食小型鱼类为主,最长寿命可达10龄以上,体长达1米以上,体重达10公斤以上。

  牙鲆鱼的养殖方式可分为陆地室内工厂化养殖、海上网箱养殖、池塘养殖三种形式。近几年,各种养殖方式有相互结合交叉使用的趋势,即秋冬季于室内工厂化条件下培育大规格苗种,翌年春季水温回升至15℃以上时,将其移至海上网箱或池塘养成,秋末冬初又回收到室内工厂化池内养殖以均衡上市或继续养殖。另外为了充分利用自然能源,春季在北方地区繁殖鱼苗,至晚秋规格达到15厘米以上,水温下降到10℃以下后,运至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沿海网箱中养殖。这些地区秋冬季沿海水温高达20℃左右,非常适合牙鲆鱼的生长。

  

  二、陆地工厂化养殖牙鲆要注意的事项

  

  1.设施建造要注意的事项

  (1)场址选择要注意:选择牙鲆陆地工厂化养殖场址海区的水质要常年较为清新,无河水流入,有机物较少;不易发生赤潮,水温适宜,盐度相对稳定,不受台风影响,夏季海区超过28℃的最高水温期不能超过1个月;离海水水源距离较近,场区海拔较低,提水扬程小于10米;交通便利,电力、淡水供应充足,最好有可利用的地下海水、电厂余热等。

   (2)养殖厂房(车间)建造要注意:厂房要保温、透气,采光要防止阳光直射。厂房四周用保温性能较好的砖墙结构,屋顶可用钢筋框架或木制框架,上面覆盖石棉瓦或玻璃钢瓦。如果采用农用塑料大棚简易厂房,顶上需要盖遮光率95%的黑色网,然后再覆盖编织的聚乙烯防风网,用绳索等固定好,以防大风吹坏。

  (3)养殖水池(槽)建造要注意:养殖水池的材料可用混凝土、水泥砖、玻璃钢或帆布水槽等;池形选用圆形或椭圆形为好,有利于池水形成环流,冲洗池底的沉淀物。也可采用八角形池,但尽量不要用长方形池;池底要向中央坡降,排水口设在中央,有利于脏物的排出;水池的周边处应根据池塘的面积大小设2~4个进水口,沿着池壁朝相同的方向进水,使水池中水流旋转,有利于将粪便和残饵从中间的排水口排出。养殖池面积一般选择30~100平方米,池深60~100厘米。

   2.苗种选择和运输要注意的事项

  (1)要预先与供苗单位联系。在外购苗种时,要预先与育苗场联系,确定好运输苗种的时间,以便育苗场作好有关准备。要选择同批产卵孵化培育的苗种,如果不是同批次培育的苗种,虽然规格大小相同,但生长会有很大差异。

  (2)要挑选健康的鱼苗。不要选用畸形、白化和不健康的鱼苗。健康的鱼苗特点为:肉眼观察,好鱼苗规格整齐,体色一致,鲜艳有光泽,光滑而不拖泥,游动活泼;不健康的鱼苗特点为:鱼苗规格参差不齐,体色黯淡,个体偏瘦,有些身上还沾有污泥,缺少活力。可用以下方法进行测试:一是测试鱼苗的反应能力。将手或棍插入装鱼苗的容器中,惊扰鱼苗,好鱼苗会迅速四处奔游,差鱼苗则反应迟钝。二是测试鱼苗逆游能力。搅动装鱼苗的容器,产生漩涡,好鱼苗能沿边缘逆水游动,差鱼苗则卷入漩涡,无力抵抗。亦可让风吹动或用口吹动水面,好鱼苗能逆风而游,差鱼苗只能随波逐流。三是测试鱼苗离水挣扎能力。倒掉装鱼苗容器中的水后,好鱼苗会在盆底剧烈挣扎,弹跳有力,头尾能弯曲成圈状,差鱼苗则贴在盆底,无力挣扎,仅头尾颤抖。

  (3)要选择合适的鱼苗规格。有养殖经验的养殖者可选择全长4厘米的苗种,这种鱼苗运输方便,但管理不当易死苗,降低成活率。没有养殖经验的养殖者最好购进全长7厘米以上的苗种,以拟补因经验不足而产生的死苗。放苗时要保证本养殖场的水温在13℃以上或有增温条件时方可购进苗种。

  (4)要注意苗种运输的安全。选择塑料袋充氧运输时,袋内水温控制在13℃左右,充氧后扎紧口,放入泡沫箱,捆好放在车上;苗种装运前停食1天,运输过程中不要投饵,要定时检查水温、溶氧和观察鱼苗的状态。如发现有死亡的鱼苗,应立即更换新水,进行充氧。散装运输、笼装运输要遮光;运输时避免剧烈摇晃,以免擦伤。在鱼苗入池前要用1毫克/升~2毫克/升浓度的抗生素药浴,防止病原菌和鱼苗一起进入饲养池。鱼苗下塘前要测量池水温度和装苗容器的水温,两者温差不超过3~5℃,并将装鱼苗的塑料袋放在池水中泡5至10分钟,以减少水温变化对鱼苗的应激反应。

  3.成鱼饲养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养殖用水的处理。水质管理是养鱼的关键。养

[1] [2] 下一页

篇二 牙鲆鱼池塘养殖
漠斑牙鲆鱼的养殖技术

漠斑牙鲆又称南方鲆,隶属硬骨鱼纲,鲽形目,鲆科,牙鲆属,原产于美国沿海,属深海底栖鱼类,是一种优质的水产养殖品种。其肉质鲜美、细腻滑爽,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和DHA,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具有适盐范围广,耐高温,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耐低氧,生长速度快等特点,是公认的优良养殖鱼类。进行人工养殖,其生长期明显缩短,见效快,效益好。
 
下面就详细向您介绍漠斑牙鲆的养殖技术。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漠斑牙鲆的生物学特性。
 
一、生物学特性
 
1. 形态特征  漠斑牙鲆形态与我国褐牙鲆相似,它的体形扁平、卵圆形,两眼均位于头部左侧,身体的有眼侧呈浅褐色,分布有不规则的斑点,腹部颜色较浅,能随着周围环境而变化,以便于隐藏身体,躲避敌害。雌性生长快于雄性,两年龄可达到性成熟。通常雄鱼的寿命期为两年,在鱼龄相同的情况下,雌鱼的体重要明显大于雄鱼的体重,一条三龄的雌性成鱼可达到25厘米左右。雌鱼生长速度快于雄鱼,二龄鱼达到性成熟时雄鱼长度可达到20-25.5厘米,雌鱼可达到30-35.6厘米。在自然海域,成鱼最大可长到75厘米。

    2. 对温度的要求   漠斑牙鲆具有广温性,耐受水温为2-36℃,正常生长温度为17-30℃,最适生长温度21-26℃。在海水当中,漠斑牙鲆适温性能从4℃到30℃,在淡水中,它的适温性可以从6℃到32℃,因此漠斑牙鲆可以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沿海地区,内陆地区进行广泛养殖。

    3. 对盐度的要求   漠斑牙鲆属于广盐性鱼类,可在海水,半咸水和淡水中养殖,对盐度的适应能力极强,其适盐范围为0-50‰,最佳盐度为5-35‰。

4. 对光照强度的要求   漠斑牙鲆要求养殖光照强度要<2000勒克斯,适宜水面光照强度为700勒克斯左右,最适宜光照强度为500勒克斯,池底光照强度要>40勒克斯。

5. 对溶解氧的要求   漠斑牙鲆适宜溶解氧为4-12mg/L,最适溶解氧为7-9mg/L,当溶解氧在3mg/L时仍能摄食,在2.5mg/L时将停止摄食,当溶解氧低于1.5mg/L时,开始出现浮头现象。 
 
6. 对pH值的要求  pH值的适宜范围为5.5-9.5之间,最适pH值为7.0-8.2之间。

7. 对食性的要求  漠斑牙鲆为肉食性鱼类,在自然界多以小型鱼类为食,其次是甲壳动物、头足类等,白天捕食量比夜间要大一些。人工养殖选用冰鲜杂鱼虾,或鲆蝶类专用配合饲料。
 
8. 生长速度  在自然界中捕获的漠斑牙鲆最大个体,全长可达到75厘米以上,体重达到11kg以上,最大个体寿命10年以上,自然界中漠斑牙鲆的生长速度,最快在6-11月份,其生长速度与所处环境、水温、饵料等条件密切相关。人工养殖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体长6 -10厘米的鱼苗,经过6-8个月的养殖,体重可达到500g以上,其生长速度非常理想。
 
二、养殖技术
 
漠斑牙鲆的养殖技术有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等方式。在这里我们以工厂化养殖为例向您介绍漠斑牙鲆的养殖技术。
 
工厂化养殖是当今最为先进的漠斑牙鲆养殖方式,是取代传统的池塘、流水、网箱、大棚温室等养殖方式的新型工业化生产方式。是在人为控制漠斑牙鲆养殖条件下的一种新型养殖模式,它的优点就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通过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及化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人工控制养殖对象的生活条件,如温度、溶解氧、pH值、盐度等,使养殖对象能在最佳的生活条件下生长。使水产养殖过程达到理想状态,形成不受自然条件影响的循环式的高密度养殖方式。工厂化养殖具有占地少、单产高、受自然环境影响小,可全年连续生产,经济效益高,操作管理自动化等优点。
 
工厂化养殖主要有普通流水养殖、温流水养殖和循环水养殖三种类型。以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方式是采用最多的一种绿色养殖方式。它的特点是用水量少、养殖池排出的水需要回收,经过曝气、沉淀、过滤、消毒后,根据不同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需求进行调温、增氧,再重新输入到养殖池中,反复循环使用,对外界环境不会造成污染。曝气主要是指养殖用水在加入养殖池前,要经过24小时以上的晾晒,去除水中氯气的过程,叫曝气。
 
工厂化养殖要有完整的配套设施,主要包括:水处理设施、增氧设施和控温设施。

      水处理设施:养殖用水处理包括前期处理和后期处理。前期处理一般包括过滤和消毒,主要除去水中的悬浮颗粒、氨氮等物质以及杀死病原菌等;后期处理主要是为了保护环境,因养殖用过的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有害物质,为了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后期处理。 

      增氧设施:工厂化养殖是高密度养殖,因此需要人工充氧。 

      控温设施:用于保证养殖鱼类生长所需要的最佳生长温度。
 
1.     鱼苗的选择  
 
购买苗种时,应尽量选择规格大小整齐、差异小的苗种,便于管理。苗种规格一般要求全长在4厘米以上,最好是在6-10厘米,成活率高。要选择体形完整、体色正常、无畸形、无白化、活动迅捷、活力强、无病态的健康鱼苗。要选择苗种购入的适宜时期。通常在水温达到18℃左右时就可以放苗。购进苗种时要与养殖池的温度基本一致,否则要逐渐过渡到适合养殖池的水温才能进入养殖池。

    2、 苗种运输

    漠斑牙鲆苗种通常采用塑料袋充氧运输。一般采用容量10升的塑料袋,装水5升,放4厘米的苗种200-300 尾,6厘米的苗种100-150尾,8厘米的苗种80-100尾,袋内水温保持在15℃左右,充氧后扎紧袋口。温度较高时,可在泡沫箱内放一些冰块,分放在运输车的四个角,进行降温。
 
苗种运输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是运输前要停食24小时以上; 二是运输时要避免剧烈振动;三是采用活鱼车运输,运输过程中要定时检查水温、溶解氧和观察鱼的状态,如果发现反常,应立即采取措施;四是为了防止病原菌随鱼苗一起进入养殖池,在入池时要进行药浴。
 
3、  养殖池条件  
 
漠斑牙鲆工厂化养殖对养殖池的形状结构,没有特殊要求,一般长方形、八角形的池子都适合漠斑牙鲆的养殖,圆形池最理想,采用圆形养殖池,水交换比较彻底,残饵少,有利于漠斑牙鲆的生长发育。
 
养殖池一般由混凝土或玻璃钢制成,面积不超过50平方米,池深1米左右,底部设计成一定的坡度以便排污。进水管道为塑料管,直径依供水量而定,进水管设在养殖池上部,每池进水管一般有2个,安装在养殖池的对角,进水管沿池周切向进水,使池水产生切向流动而旋转起来,使粪便和排泄物集于池底中央,通过排污口排出。排污口设在池底中央,在排污口上,要安装带孔的塑料管,以防逃鱼和减缓水流。利用池外溢流管控制水位高度。在池的一个角处设有一条连接排污管的塑料拦污管,这条拦污管可以将残饵、粪便等污物阻挡并旋至中央,经排污管排出。
 
养殖池要安装供氧管和散气石,作用是提供氧气和增加溶氧量。安装数量与养殖池面积大小有关,一般按每平方米放置1-2个散气石,进行设置,30-50平方米的养殖池,安放15-25个散气石。
 
4. 养成水温 
 
漠斑牙鲆养成中要特别注意水温,饲育的适宜水温为17-30℃,水温在21-26℃时,漠斑牙鲆的生长速度快。水温过高或过低的时间较长时,都容易造成漠斑牙鲆的死亡。因此,要严格控制好养殖池的水温,确保漠斑牙鲆的正常生长。
 
5. 养殖池消毒
 
鱼苗在放入养殖池前,要对养殖池进行消毒,消毒是分两个步骤进行的。先在池中加入清水,然后放入漂白粉,配制成百万分之五的漂白粉溶液,也就是含氯25-30%的漂白粉。一般每立方米水体施用20克。用漂白粉溶液泡池2天。2天后放掉漂白粉,用清水冲池一遍,再注入清水,加高锰酸钾,水与高锰酸钾质量比例为99:1,配成1%的高锰酸钾溶液,用刷子刷洗池壁和池底,然后将高锰酸钾溶液放掉,再用水冲洗三遍。注意,一定要将池壁冲洗干净,否则残留在池中的高锰酸钾会影响漠斑牙鲆的呼吸,严重时至使死亡。消毒完成后加入清水至50厘米处,将水温调至18-25℃之间,这时就可以放入鱼苗了。

篇三 牙鲆鱼池塘养殖
第八节牙鲆养殖

篇四 牙鲆鱼池塘养殖
我省工厂化养殖牙鲆鱼的疾病种类及防治对策

《河北渔业》(总第!*))6年第7期0.期)!病害防治

我省工厂化养殖牙鲆鱼的疾病种类及防治对策

肖国华

崔兆进

赵春龙

刘丽杰

(河北省水产研究所

河北秦皇岛!)""!!!

工厂化养殖是我省牙鲆鱼养殖的主要模式。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多,即使用药物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却影响了鱼类的生长,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同时又增加了成本。现就我省牙鲆工厂化养殖中疾病发生的种类、特点、防治研究对策概括总结如下。疾病发生的现状和种类"!病毒病牙鲆病毒病的研究在我省仍较落后,国内对牙鲆病毒病的研究报道也甚少。我省养殖的牙鲆鱼危害较大的病毒病主要有病毒性表

皮增生症(#$%)和淋巴囊肿病(&’()

。"!"!病毒性表皮增生症主要发生在牙鲆苗

种阶段,仔鱼孵出!)!*+,【牙鲆鱼池塘养殖】

,在营底栖生活前,发病时个体长-!.//,发病后仔鱼多在!!0周内

基本全部死亡。主要症状为:患病鱼摄食明显不良,瘦弱、头下垂、消化道萎缩、腹部塌陷、无活力,并出现随水流而游动的个体,鳍的边缘尤其是尾鳍的前端呈白浊、萎缩、变形。镜检发现上皮细胞呈球形化,明显增生。发病后,快的一周就死亡,有的则经过几周才死亡,最后全部死光,水温越高症状越严重。"!"*淋巴囊肿病该病多在水温较低季节发

生在)!!龄鱼体上,

患病鱼有的在体表、头、躯干、口腔内外、眼睛、尾鳍、背鳍、臀鳍等处有形状、颜色不一的囊肿物,小的如白色水泡,呈念珠状,粟粒状,大的呈团块状、菜花状,颜色多为乳白色,也有粉红色的,较大的囊肿物上可见红色小血管,【牙鲆鱼池塘养殖】

有时覆盖鱼体的!/0以上,

患病鱼生长缓慢,失去经济价值。"*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是牙鲆养殖的主要疾病,多数会引起大量死亡,一般由弧菌、链球菌、爱德华氏菌等引起的病害较严重,危害较大的有以下几种。"*"!传染性肠道白浊病该病多发生在孵化

),后,

处于变态的仔、稚鱼上,当营底栖生活后,万方数据

患该病较少。患病后发病一直延续到营底栖生活,有时营底栖生活后仍不断死亡,有时0!+,仔稚鱼全部死光。最早发病在孵化出!.1也有发生。患病鱼肠道呈白浊、不透明,病鱼停止摄食,腹部膨大,消化道内有大量饵料,活动能力下降,游泳迟缓,并伴有体色变黑,消化管萎缩,瘦弱、腹部塌陷。镜检肠道内有大量运动杆菌。

!"*"*腹水病

(爱德华氏病)该病从几厘米的稚鱼到成鱼均有发生,并且该病已成为我省工厂化养殖牙鲆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当水温升到

!-2以上时,

放养密度过大,水的盐度偏低等均易发此病。水温上升期及水温下降期,即-!!)月份是发病高峰。该病的典型症状是患病鱼的腹部膨大,肛门扩张发红,腹腔内有大量的腹水或肠脱出。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会出现体上部侧缘附近膨起,表面部膨起,眼球突出,白浊、溃疡、吻端部发红、出血,各鳍出血等。并伴有体色变黑,摄食不良,在水面慢游等症。镜检,肝脏海绵化和肾脏肿大,脓肿,有出血性腹水,有的病鱼有白浊或黄色有%*3臭味的的腹水。!"*"0链球菌病该病主要发生在水温*)!

*+2,

放养密度大,换水量小的养殖池中,死亡率最高可达!)4。水温降低后发病率降低。患病鱼出现摄食不良,鱼在群体中慢游,直至死亡,并伴有体色变黑,眼球突出、白浊、出血,头部和上下颚、鳃盖部和鳃盖内侧等发红、充血,有的出现烂鳍、烂鳃现象。镜检,肝脏淤血,褪色,肠道发红,有腹水,脾脏肾脏肿大等症状。!"0寄生虫疾病在牙鲆养殖过程中寄生虫病的危害也较严重,特别是近年来纤毛虫类疾病的发生给牙鲆的养殖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危害较大的有以下几种。!"0"!白点病白点病一般发生在养殖的高温

期,水温*+2左右,

养殖水环境条件差的养殖池,春冬季节也有发生,死亡率高达+)4,

若治疗不50-5

!!!!!!0

《河北渔业》(总第!$))(年第1期#0期)及时,在一周内可全部死亡。患病鱼群摄食极差,摇晃上浮游动,体色变黑,体表、鳃粘液分泌过多,鳃褪色。肉眼可见鳃上有许多白点,镜检,可看到体表及鳃丝上有活动的带黑点的虫体。大量寄生时,表皮和鳃发生糜烂,鳃上皮细胞坏死,从而引起呼吸障碍。

(盾纤毛虫病)该病主要发生!"#"$嗜腐虫病在苗种培育阶段,危害较大的是在$!%&’的稚

鱼上。它除危害鱼体的体表皮肤、鳍、肌肉外,也!病害防治

【牙鲆鱼池塘养殖】

致病菌的感染,引发病害发生。

$"$流行规律我省牙鲆养殖主要集中在秦皇

岛、唐山沿海,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相似,某些疾病的流行是同时发生的。特别是春夏、秋冬季节交替时,水温的上升及下降到某一阈值时,使得一些细菌性疾病大量暴发,造成大批死亡。此时

鱼体正值苗种及!龄鱼种购买最频繁的高峰期,表面器官的受伤是感染致病菌的主要途径。

"我省工厂化养殖牙鲆疾病防治及研究对策会侵入腹腔、肾脏、甚至脑内,造成大量死亡。患病鱼感染初期,体色黑化,随后体表出现擦伤状和糜烂,重症者出现溃疡状的洞,鳍、头部、吻端和下颚发红,鳃盖外侧呈新月型白花,鳍出血和出现缺损症状。镜检,患病鱼体表及脑部均有大量水滴状活动的虫体。"(其他疾病"("!营养性疾病该病是由于饲料变质而引发的中毒性疾病。多发生在%—!)月份,

【牙鲆鱼池塘养殖】

体长)&’至成鱼阶段。主要症状为体色变黑,

食欲不振,消瘦,游动缓慢。肝脏淤血、萎缩,出现绿肝、脂肪肝,腹腔内脂肪变黄等。"("$体色异常病体色异常主要是有眼一侧的色素发育不良而出现的变白及无眼侧变黑现象。引起该病的原因目前还不很清楚,但该病不影响生长,只是商品价格降低。

我省牙鲆工厂化养殖病害的特点

"!发病原因

"!"!病原生物我省、

【牙鲆鱼池塘养殖】

辽宁、山东甚至东海沿岸部分省市也都在进行牙鲆养殖,有的甚至从日本引进亲鱼、鱼苗来进行繁殖和养殖。由于养殖的品种相同,繁殖用亲鱼及养殖用苗种的频繁交流,使得病原生物的传播途径更直接,传播速度更快。"!"$环境因素养殖环境的恶化和不适宜是牙鲆养殖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牙鲆工厂化养殖密度过高,尤其在高温季节,水体交换跟不上,加之投喂小杂鱼作为主要饵料,造成养殖池水体污染,更易发生病害。另外,单一投喂小杂鱼,如果保鲜不好,鱼体摄食过多的变质脂肪和缺乏某些营养物质,易造成营养疾病的发生。"!"#鱼体受伤造成感染海水中多数致病菌为条件致病菌,在苗种购买时长途运输及频繁倒池时,因操作不慎,极易造成鱼体受伤,从而造成.#0.

万方数据#"!诊断内容为了有效地控制治疗牙鲆疾病,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必须尽早发现病情,迅速进行诊断,才能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诊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养殖环境的状况分析(包括水温、水质、换水率等);+"饲养管理(包括吸污、清池、投饵等);,"观察群体游泳、体色、摄食状况。#"$防治方法除某些细菌性疾病可以有效地治疗外,多数疾病的治疗还没有特效药物。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以防为主,不断调节养殖环境,科学饲养管理如调整合理的放养密度,高温期加大换水量,保持池底清洁,注意饵料质量等。在给药方法上仍旧采用药浴、挂袋、药饵等传统的方式。#"#研究对策

#"#"!协作攻关,

加强基础研究。我省牙鲆鱼的养殖方法、方式相同,病害流行时间相似,因此各养殖密集区域应加强合作,互通信息,尤其是加强病原生物学、诊断技术、流行病学、药物药理学、免疫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探索控制和治疗牙鲆鱼疾病的有效途径。

#"#"$加强地区间的检疫工作。我省养殖的牙鲆鱼苗种,一部分是养殖区当地生产的,还有一部分是从外地购买的,不同地区间的苗种频繁交流,势必增大了病害传播的几率,因此应对外来苗种进行检疫,防止病害在本地区间流行。

#"#"#合理规划,

控制养殖规模。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养殖规模方面的宏观指导,制定规划,使牙鲆工厂化养殖得以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

!]殷禄阁,等"《牙鲆养殖技术》北京:金盾出版社,$))("$]俞开康,等"我国海水鱼类疾病"鱼类病害研究,!--$($)"#]何进义,等"养殖牙鲆常见疾病的控制技术"《中国水产》,$))(

(-)"【牙鲆鱼池塘养殖】

(收稿日期:$))(.)-.$/

)!!!!!$$$$[[[

我省工厂化养殖牙鲆鱼的疾病种类及防治对策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肖国华, 崔兆进, 赵春龙, 刘丽杰河北省水产研究所,河北,秦皇岛,066000河北渔业

HEBEI FISHERIES2004,(6)1次

参考文献(3条)

1.殷禄阁 牙鲆养殖技术 2004

2.俞开康 我国海水鱼类疾病 1992(02)

3.何进义 养殖牙鲆常见疾病的控制技术[期刊论文]-中国水产 2004(09)

引证文献(1条)

1.崔青曼.袁春营.李春岭.张青田.董景岗 主要海水养殖鱼类白点病和盾纤毛虫病防治技术[期刊论文]-水利渔业 2007(6)

本文链接:

下载时间:2011年2月26日

篇五 牙鲆鱼池塘养殖
牙鲆养殖技术的改进

篇六 牙鲆鱼池塘养殖
不同放养密度和混养石莼对牙鲆鱼种生长的影响

篇七 牙鲆鱼池塘养殖
试析牙鲆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控

摘要:牙鲆鱼隶属于鲽形目,原产于美国大西洋沿海,有且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我国大多称之为比目鱼,它具有营养丰富、生长快、品质优、环境适应能力强、抗病力强等特点,商业捕捞价值很高,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本文主要介绍和分析了牙鲆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繁育技术和病害的防控。

关键词:牙鲆;养殖技术;病害防控

前言

牙鲆鱼在90年代初期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引入山东,进行繁育与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之成为我国沿海海水养殖的一个新兴产业。

一、牙鲆鱼的生物学特性

牙鲆鱼是名贵的海产鱼类,肉嫩、味美、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较高,是我国优良的海水鱼类养殖品种。牙鲆原产于美国大西洋沿海,鲆科,牙鲆属。该鱼最适盐度为5至25‰,水温为25℃至32℃左右,常栖息在100至200米水深的砂底,到生殖季节,洄游到浅海水域20至40米处产卵。经过7至8年的生长,体长可达80cm、体重可达5kg。

二、牙鲆养殖技术

牙鲆养殖业需要由粗放式养殖向集约式转变,由传统的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养殖管理转变,由传统的管理模式向健康养殖管理模式转变,健全牙鲆养殖规模化技术,实现牙鲆无公害养殖,保障牙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突破牙鲆苗种的规模化人工培育技术以后,我国开始逐渐推广牙鲆的人工养殖。

(一)鱼苗放养

鱼苗用20l塑料袋装海水1/4,充好氧气,一般鱼苗体长在10cm左右。要尽量减少鱼苗因水质变化过大而产生的应激反应,尽量减少水温差距。

(二)养殖密度

菌种养殖密度为200尾/m2,鱼种100g左右时的养殖密度为50至60尾/m2,200g时的养殖密度为39至35尾/m2,200g至600g时的养殖密度为20至25尾/m2,高温期养殖密度适当减少30%至40%。

(三)饲料投喂

最好用专用饲料,也可以选用自配粉状饲料与本地野生杂鱼混合配制成的软颗粒饲料,保证饲料符合相关饲料安全标准限量的规定,幼鱼期(体长10cm,体重约10g)时日投喂3至5次,商品鱼(体长20cm至30cm,体重约320g)期时日投喂1至2次;冬季水温低时投饵量相应减少。投喂时,分批进行低密度撒播,等鱼苗抢食完后再酒下一批,直至喂饱不抢食为止。

三、病害防控管理方法与理念的制定

随着牙鲆养殖来蓬勃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病害增多,牙鲆养殖业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牙鲆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但由于一些地区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展,养殖和病害防治技术却没有创新和改进,疾病的发生和饲养不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充分掌握常见牙鲆疾病病因,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是养殖技术的关键。

(一)疾病预防与治疗

1.药饵投喂

(1)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稳定型vc等维生素和矿物质,内服微生态剂或三黄粉、黄连素、大蒜素进行肠胃炎等预防疾病。

(2)处理好养殖用水。养殖用水必须严格消毒和过滤,除去各种寄生虫,如车轮虫、刺激隐核虫等。同时,大范围泼洒氯制剂(如漂白粉、二氧化氯、二氧异氰尿酸等)进行消毒处理。

2.病害防治

对于病害要及时发现病情和准确判断病因。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减少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1)隐核虫病(海水白点病)

①发病症状。该病原呈球形或卵形,一般进行包裹分裂繁殖,寄生在鱼鳃和体表。形成一层混浊的白膜,眼角膜和口腔等处也会有寄生,有时下鱼体表面皮肤带点状充血,病鱼摄食差,体色黑,有时在水上层缓缓流动。此病发生在6至7月间。

②治疗方法。醋酸铜0.3ppm全水域泼洒;或用福尔马林25ppm全水域泼洒;硫酸铜17至29ppm全水域泼洒。

(2)牙鲆腹水病

①发病症状。此病从几厘米的稚鱼到成鱼都有发生,在水温17℃以上,养殖密度过大,水的比重过低,摄食过量的鱼群也容易发生,日死亡率在0.2%至1%,而且往往表现为急性型。发病症状为病鱼腹部膨胀,内有大量腹水。鳍发红、出血。解剖病鱼消化道内无食物,充满浅黄色粘液,并有少许白色粘性团块。肝脏浅红或鲜红色,有明显的出血症状。胆囊大,肾脏有不同程度的水肿。

②治疗方法。对水的处理需要更为严格,并严格控制投饵量,使鱼处在70%的饱食状态;降低养殖密度,减少鱼的应激性刺激;投喂药饵进行治疗,如药饵为氨苄青霉素,则用药量为每日每千克鱼50至100mg,连续投喂7d以上;如药饵为土霉素或广谱抗菌的磺胺类药物。则用药量为每日每千克鱼100至200mg,连续投喂7d以上。

(二)发展牙鲆养殖的理念性思考

1.为适应现代渔业生产健康发展的需要,可积极组织示范户参加牙鲆病害防治技术培训,普及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治知识,掌握病害防控技术,并发放有关宣传资料,保证人手一套,为示范户业余时间自学病害知识提供保障。

2.围绕病害常规测报,投人品(饲料、渔药等)的质量检测、养殖环境检测、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抽检、技术指导、生产日志记录以及养殖水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等方面开展工作。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渔业园区、健康养殖示范区、渔民专业合作社、渔户等,根据数据信息分析,开展病害测报、疫情预警预报、及时发现病害或疫情指导养殖户采取预防措施。

四、结语

要保持牙鲆养殖业持续发展,加强对牙鲆养殖技术的研究的同时,优化牙鲆的种质资源,提高亲鱼和苗种质量,将牙鲆的健康养殖理念贯穿于整个养殖过程中,很好地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的养殖方式进行结合。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859396.html

    上一篇:红毛丹贵多少钱一斤

    下一篇:线损,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