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嘴红鲌养殖技术

| 经济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经济师考试】

篇一 翘嘴红鲌养殖技术
翘嘴红鲌的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翘嘴红鲌养殖 20161018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介绍了翘嘴红鲌的养殖技术。太湖白鱼,学名翘嘴红鲌,是一种大型常见的经济鱼类。因为它的嘴巴向上翘,翘的角度几乎与身体垂直而得名“翘嘴红鲌”,在太湖流域人们也叫它“翘嘴鲌”。由于翘嘴红鲌的鱼皮较薄,鳞片比较松软,非常容易松动脱落,再加上它的体表黏液少,体内鱼骨相对细小脆弱,所以在它急躁跳跃时非常容易受伤,受伤后伤口容易感染造成鱼体死亡。那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太湖去看看这翘嘴红鲌养殖技术是怎样的,如何避免它的伤口感染(《农广天地》 20161018 翘嘴红鲌养殖)

     

  

  

  

    《翘嘴红鲌养殖》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的东山镇,坐落于太湖东南岸东山半岛的西南部,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小镇风景优美,紧靠太湖,气候爽朗,被评选为“全国环境优美镇”。凡是去过东山镇的人,都会发现在小镇的街道上,众多的餐饮饭店都不约而同地打着“太湖三白”的招牌。这“太湖三白”指的是太湖白虾、太湖银鱼和太湖白鱼这三类太湖里的河鲜特产。这其中,“太湖白鱼”最受人们的欢迎。“太湖白鱼”学名叫“翘嘴红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淡水鱼类。在本期的节目当中,栏目编导就和观众朋友们一起聊聊这“翘嘴红鲌”,看看它是如何养殖的。

  播出时间:2016年10月18日14:43-15:13中央电视台七套节目播出

 

 

篇二 翘嘴红鲌养殖技术
翘嘴红鲌苗种培育技术

  [农广天地]翘嘴红鲌苗种培育技术 

  翘嘴红鮊是我国珍贵的上等经济鱼类和淡水四大名鱼之一,其肉洁白鲜嫩,营养价值较高。翘嘴红鲌生长迅速,粗生粗养,体型较大。野生捕获的成鱼很难存活,而人工繁殖的子一代原种鱼苗野性大减,成鱼完全能以活鱼状态进入酒楼饭店的水族箱。本期节目介绍翘嘴红鲌的苗种培育技术。 

  翘嘴红鲌苗种培育技术 

  一、翘嘴红鲌苗种池的条件、清塘消毒 

  1、 翘嘴红鲌苗种池的条件 

  面积为2~4亩,水深1.2~1.5米。也可以在虾、蟹养殖池内培育,面积大小为1~10亩,水深0.5~1.0米。鱼苗池要背风向阳,池埂要坚固,池底平坦,池底不漏水,池底淤泥10~15厘米,无丛生水草。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2、 翘嘴红鲌苗种池的清塘消毒方法 

  生石灰清塘:一般排水清塘每亩用石灰50~75公斤,带水(水深1米)清塘每亩用125~150公斤。带水清塘可在池连及池角挖几个小坑,将生石灰放入坑中让其吸水化开,不待冷却即向池中泼洒。或者将生石灰放入大木盆等容器中化开,操作人员穿防水裤下水,将石灰浆泼洒全池。生石灰的毒性消失时间为7~10天。 

  漂白粉清塘:每亩水深1米用13.5公斤,等于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20克。如把池水排至5~10厘米深,每亩用5~10公斤。由于漂白粉易于分解失效,所以用前应测定有效氯,根据有效氯推算实际用量。将漂白粉加水溶解后,立即遍池泼洒。清塘后3~5天便可放养鱼苗,即漂白粉的毒性消失时间为3~5天。 

  清塘消毒后,对于所放养的鱼苗、鱼种或成鱼,均可以先放试水鱼,然后确定安全后再将鱼放到池塘中。 

  二、放养翘嘴红鲌鱼苗时注意事项、放养密度 

  1、翘嘴红鲌注意事项 

  一是放养前要使用密眼网,将清塘后池中滋生的有害昆虫、蛙卵、蝌蚪和杂鱼拖出来;二是塘前应注意装鱼苗的容器中的水温与池塘水温差不得超过2℃。若两者温差过大,应调节容器中的水温,使其接近于池水温度;用塑料袋充氧运输的鱼苗,下塘前要经过“缓苗”处理再下塘,准确计算下塘鱼苗的数量。 

  2、翘嘴红鲌放养密度 

  体长3~5厘米的鱼苗0.5~1.0万尾/亩,不超过2万尾。夏花因个体尚小,其数量的多少也可以靠容器计数。 

  三、翘嘴红鲌饲养方法 

  1、 定质 

  翘嘴红鲌饲料要新鲜、适口,尽可能提高营养价值。不喂腐烂变质的饲料,以防发生鱼病。 

  2、 定位 

  翘嘴红鲌饲料要投喂到沿池边设立的投饵台上,也可以沿池边均匀泼洒。因为翘嘴红鲌多在水体的中上层活动,具集群性较强,抢食凶猛,很容易进行人工饲料的驯养。池塘设的食台,食台下周围水体是鱼的食场。 

  3、定时 

  确定翘嘴红鲌投饲次数和投饲时间。一般每天投喂2次,上下午各1次。 

  4、定量 

  每日翘嘴红鲌投饲有一定的数量,要求做到均匀投饲,不过多过少,以免鱼饥饱失常。除明确制定每次、每天投饲量外,每次投饲时还要看着鱼吃,等大部分鱼吃饱离开食场后停投。每天的饲料投喂量视天气、鱼体大小和摄食情况而定。【翘嘴红鲌养殖技术】

  5、 配合饲料的颗粒大小,必须与鱼的口径相适应,以利于鱼摄食 

  培育过程中所用的翘嘴红鲌饲料可以是人工配合饲料,也可以投喂蚕蛹和糠饼等,饲料在投喂前要碎成粉状。在开始培育的前几天,要投喂相对细一点的饲料,一般是投喂经过30目的筛分选过的饲料;10~15天后,随着鱼体的长大,要适当加大饲料的粒径,并逐渐由粉状饲料过渡到颗状饲料。 

  6、其他 

  在翘嘴红鲌养殖过程中每天的实际投饲量还应该根据季节、水色、天气和鱼类的吃食情况而定。 

  四、翘嘴红鲌日常管理 

  1、温差控制得当 

  下塘前检查装翘嘴红鲌鱼种的容器的水温和池塘的水温,两者之间不超过2℃。 

  2、 例行巡塘 

  每天清晨和下午各巡塘1次,观察水色和翘嘴红鲌的状态。 

  3、 注水 

  在注水口处要采取过滤措施过滤野鱼和害虫,同时要避免水流直接冲入池底,把池水搅混。 

  4、调控水质 

  适时适量使用环境保护剂。通常是在产业化养殖的中、后期根据养殖池塘底质、水质情况每月使用1~2次。 

  5、定期随机捕捞养殖的鱼类 

  测量翘嘴红鲌其体长体重情况,为合理投喂提供依据。同时,水温也为翘嘴红鲌合理投喂提供依据,需要经常测量。 

  6、冬育 

  一般7~8月放养的翘嘴红鲌鱼苗培育到11月左右,翘嘴红鲌鱼体可长到8~10厘米,此时气温逐渐下降,可及时进行越冬培育,待翌年进行养成。 

  相关资料: 

  有机翘嘴红鲌苗种繁育技术

  一、翘嘴红鲌鱼苗繁殖 

  亲鱼收集与培育冬春捕捞季节从天然水域中选择体表无伤,活力好,发育正常的3足龄、体重2千克以上的有机翘嘴红鲌作为亲本。亲鱼培育池面积2亩~3亩(1亩=667平方米),水深1.5米,要求水源清新,进排水方便。亲鱼放养密度75千克/亩左右,同时投放亲鱼重量2倍的饵料鱼,并视摄食情况不断补充。开春后采用流水方式刺激亲鱼性腺发育,3月~4月每天冲水1小时,5月每天冲水2小时,6月每天冲水3小时,培育池水位4月份之前0.6米~0.8米,5月~6月1米~1.2米。 

  二、翘嘴红鲌人工催产、授精6月上旬有机翘嘴红鲌亲鱼性腺己达成熟,此时雄鱼头部和体表手摸有明显粗糙感,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性成熟雌鱼的头部和体表手摸光滑,腹部膨大而松软,二侧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微红。水温20℃~30℃期间进行人工催产,每千克雌鱼注射 PG1mg~2mg加 LRH-A20ug~50ug,雄鱼按此量减半。

  鱼卵孵化与夏花培育有机翘嘴红鲌鱼卵孵化与夏花培育一般在同一池塘中进行。在人工催产前7天,用添加1%EM生物制剂发酵有机肥肥水。受精卵放养密度10万~20万粒/亩,鱼苗出膜3天,开始人工投喂豆浆,投喂量:前10天黄豆500克/亩,第11天开始黄豆750克/亩,第20天开始添加一些粉状饲料,同时视水质情况适量施肥,一般每5天施发酵过菜粕30千克/亩,或人畜粪200千克/亩。鲌鱼鱼苗要求有较高溶氧,每天注换水10厘米~15厘米。经25天左右的培育,鱼苗规格达到2.5厘米~3厘米,此时进行拉网锻炼,起捕分塘,转入鱼种培育阶段。   

  三、翘嘴红鲌鱼种培育 

  池塘准备鱼种池适宜面积3亩~5亩,最大不超过10亩,水深1.5米~2米,底泥较少,进排水设施良好,配置增氧机0.3千瓦~0.5千瓦/亩。夏花放养前15天,排干池水,一周后注水1.2米,施基肥培育天然饵料。 

  夏花放养避开高温天气进行,当夏花鱼种运到塘口后,把氧气袋放入池中,浮于水面20分钟,待内外水温接近,再轻轻把鲌鱼倒入池中。放养密度0.8万~1万尾/亩,有利于育成15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 

  有机翘嘴红鲌饲料投喂饲料种类有鱼粉、蚕蛹粉、豆饼粉等配制的粉状饲料或专用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38%)。夏花放养后次日开始投饲,每天2次~3次。开始在池塘周边水面散投,以后逐渐向饵料台集中,并逐步进行饲料驯化,由粉状饲料过渡到粒径为1毫米的膨化颗粒饲料,过渡期2天~3天;体长达到10厘米时,投喂粒径2毫米的膨化饲料。投喂量以水面漂浮的膨化饲料减少的情况确定,一般1天吃完为标准。 

  日常管理鱼种培育期间始终要保持一定肥度,根据池水的透明度,适时补施肥料。6月份水位在1米~1.2米,有利于提高水温;高温季节水深控制在1.5米以上,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每5天~7天加注1次新水,每次加水10厘米~30厘米,必要时更换池中部分老水,保持水质呈“肥、活、嫩、爽”状态,使水体溶氧丰富。整个培育过程,注意观察天气、水质、鱼的摄食活动及生长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篇三 翘嘴红鲌养殖技术
翘嘴红鲌水库网箱养殖技术研究

【翘嘴红鲌养殖技术】

翘嘴红鲌水库网箱养殖技术研究

摘要为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扩大名优品种放养量,提高鱼类质量和档次,2010年开展翘嘴红鲌网箱养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投放平均尾重0.24 g、全长7~10 cm的翘嘴红鲌苗种计30 000尾,放养密度为200尾/m2; 通过近10个月饲养,平均尾重达到300 g,最大个体470 g;产量55.2 kg/m2,纯利润达93 320元。

关键词翘嘴红鲌;网箱养殖;水库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隶属鲤科鲌亚科红鲌属,俗称太湖白鱼、白条。该品种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生长快、适温范围广、抗病力强等特点,是适合水库网箱养殖的淡水名优品种之一。

1材料与方法

1.1水域选择

试验在宁国市青龙湾库区进行,水面宽阔(3 266.67 hm2),可养水面达2 333.33 hm2,水位相对稳定,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当地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期。【翘嘴红鲌养殖技术】

1.2网箱条件

1.2.1网箱设置。架设网箱水域要求避风向阳、日照充足、水流缓慢、交通方便、不嘈杂,保持网箱露出水面25~35 cm,在最低水位时保持网箱底部与水底的距离>1 m,要求水深、pH值、透明度、溶氧量分别为>10 m、7.2~8.4、60~150 cm、>3 mg/L。

1.2.2网箱结构。采用规格为5.0 m×6.0 m×2.5 m的无结网悬浮式网箱,可以随水位升降,由钢结构框架、泡沫浮筒、聚乙烯网等组成,网目3 cm。共5口箱,网箱加盖由结网衣制成的盖网(网目2 cm)[1]。

1.2.3网箱布局。按串联式扎成一排,呈“一”字型与水流方向垂直排列,箱间距1.0~1.5 m。网箱养殖水域的外围用栏栅围成一圈,可以防止杂物,起到保护网箱的作用。在鱼种进箱前7 d,先用1%漂白粉溶液将网箱浸泡1 d,并在网衣上附着藻类,以减少鱼体入箱后摩擦受伤[2]。【翘嘴红鲌养殖技术】

1.3鱼种放养

1.3.1鱼种选择。放养时应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鱼种。入箱时对鱼种个体进行分档选别,分箱饲养。

篇四 翘嘴红鲌养殖技术
翘嘴红鲌池塘养殖技术(一)

【翘嘴红鲌养殖技术】

篇五 翘嘴红鲌养殖技术
翘嘴红鲌养殖模式和技术

篇六 翘嘴红鲌养殖技术
翘嘴红鲌人工繁殖和饲养技术

篇七 翘嘴红鲌养殖技术
翘嘴红鲌池塘养殖技术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863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