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致富

| 经济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经济师考试】

篇一 山竹致富
山竹种植技术

  [农广天地]山竹栽培技术

  山竹,作为热带水果家族中的一员,离咱老百姓的生活是越来越近了。它的别名叫做莽吉柿、又叫山竹子,是藤黄科,藤黄属的热带水果。山竹滋味甜美,有着“热带果后”的美称,山竹的经济价值较高,过去我们能买到的山竹大多是从东南亚进口的。我国在20世纪30-60年代就陆续从国外引种山竹,海南省农垦科学院保亭热带作物研究所就从事山竹的引种、研究、试验50年,终于在栽培和人工育苗上获得成功。目前,我国山竹的栽培面积已经达到了1000亩左右。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向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这山竹的栽培技术。其具体内容包括:山竹的播种,砧木苗培育,嫁接苗培育,如何选园定植,定植后1-3年幼树期的管理,4-6年幼树的管理,7-12年初结果树的管理,12年以上丰产结果树的管理,以及采收包装等环节。本片在山竹生长的每个阶段都作出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希望通过收看本期视频能够帮助想要栽培山竹的朋友们,尽快地走上致富的道路。

  山竹原名莽吉柿,原产于东南亚,对环境要求非常严格,因此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水果,与榴莲齐名,号称“果中皇后”。山竹富含羟基柠檬酸、山酮素等成分,羟基柠檬酸(HCA)对抑制脂肪合成、抑制食欲和降低体重有良好功效,若想更好的减肥,可以在吃山竹时或者日常搭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减肥效果。

  山酮素则具有止痛抗菌、抗病毒、抗突变等作用,特别是山酮素还能抗氧化、消除氧自由基的活性,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二、种植技术

   种植山竹应选择土肥混匀、有排灌条件和交通便利的地区,土壤和水分要求山竹对土壤的适应性广,结在树上的山竹排水条件要求好,相对粘土,山竹更喜欢有机物丰富,ph值在5—6.5的砂壤。

  山竹在年降雨量2000—2500mm的热带雨林生长茂盛。最好的生长条件是温暖、潮湿、无雨季的地区。通常,山竹种植在海拔1000米易县的热带地区,年降雨量至少需要1270mm。山竹根系不发达,对干旱和积水均较敏感,因此,要注意灌溉和排水。

  种植山竹要求土壤富含丰富的有机肥,在营养生长期间应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果实生长发育期要定期灌水,采用滴灌和微喷效果更好,旱季几乎每天需要灌溉。

  山竹在种植生长过程中,如遇持续干旱,要适时适量浇、灌水抗旱,保持土壤湿润。若遇长期阴雨积水,要及时疏沟排水,以防渍害,确保正常生长。

  山竹的种子是单性繁殖的,所以山竹的繁殖为无性繁殖。土壤和水分要求山竹对土壤的适应性广,排水条件要求好,相对粘土,山竹更喜欢有机是丰富,ph值在5—6.5的砂壤。山竹在年降雨量2000—2500mm的热带雨林生长茂盛。最好的生长条件是温暖、潮湿、无雨季的地区。

  收获山竹栽培后,7—12年开始结果。嫁接的,6年结果。

  山竹的表皮开始转红表示其开始成熟。表皮从粉红转黑时是采收的季节。产量每颗树的产量,从60个果开始,到22年以上树龄的1800个果。

  病虫害雌黄病会引起引起树枝和树干流出黄色渗液,如假树皮损伤会导致果事变苦。

篇二 山竹致富
山竹栽培技术

  [农广天地]山竹栽培技术(20121217)

  山竹,作为热带水果家族的一员,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它的别名莽吉柿、又叫山竹子。是藤黄科,藤黄属的热带水果。山竹滋味甜美,有着“热带果后”的美称,山竹经济价值较高。过去我们能买到的山竹大多是从东南亚进口的。我国在20世纪30-60年代就陆续引种山竹,海南省农垦科学院保亭热带作物研究所引种、研究、试验50年,在栽培和人工育苗上获得成功。目前我国栽培面积达到1000亩左右。本期节目我们向朋友们介绍山竹栽培技术。

  山竹原名莽吉柿,原产于东南亚,一般种植10年才开始结果,对环境要求非常严格,因此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水果,与榴莲齐名,号称“果中皇后”。

  山竹(purple mangosteen),原产于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在东南亚地区如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缅甸栽培较多。属藤黄科常绿乔木,树高可达15米,果树寿命长达七十年之上。叶片椭圆,花似蜀葵,瓣红蕊黄,大多为春花秋实。山竹种植成本虽然不高,但需种植多年才可收获,一般在定植后10年才能采果。因产量不高,以致物罕为贵,售价常比美国的“五脚苹果”高出一两倍。

  山竹的果实呈圆形,比拳头略小。成熟的山竹表皮是紫黑色,一般上面都带有一段小小的果柄和黄绿色的果蒂。它的果皮又厚又硬,可以用刀把果皮切开,也可以用手将果皮捏出裂缝再掰开。除掉外壳的山竹会露出其雪白、嫩滑、诱人的果肉。白色的果肉像蒜瓣一样紧密的排列在一起,味道酸甜,爽口多汁,是老少皆宜的水果。

  山竹含有一种特殊物质,具有降燥、清凉解热的作用,这使山竹能克榴莲之燥热。在泰国,人们将榴莲山竹视为"夫妻果"。如果吃了过多的榴莲上了火,吃上几个山竹就能缓解。山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类,对机体有很好的补养作用,对体弱、营养不良、病后都有很好的调养作用。

  本期视频向大家介绍了山竹栽培技术。

  

篇三 山竹致富
浅谈如何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浅谈如何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以海南省五指山市地区为例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加上中央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工作力度,克服了多种影响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农民收入得到稳步提高,但由于农业现代化水平受限,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依然严峻。本文以笔者所在的海南省五指山市地区为例,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低的现状、原因,探讨了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农民增收 特色农业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领域的又一场深刻变革,是“十二五”及未来发展的主线。作为集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山区于一体的海南省五指山市,其独特的人文和地理环境,使该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典型性。 长期以来,五指山市黎、苗族同胞祖祖辈辈都守着五指山这座“金山”过穷日子,生态优势得不到有效的转化,经济效益得不到有效的释放,黎、苗族农民收入水平低下,是海南省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市。

一、我市农民增加收入的现状和特点

五指山市地处海南岛中南部的五指山腹地,是海南省海拔最高的市县,拥有海南省最为完整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与最为丰富的物种基因,适合多种热带经济作物生长。 一是热带特色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热带特色农业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积极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热带花卉、高山蔬菜、灵芝、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产值逐年递增,特别是热带花卉实现了我市外贸出口零的突破。全市种植热带花卉1680亩、高山蔬菜2580亩、茶叶1960亩、灵芝432亩、南药30000亩。

二是林业收入大幅增长,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盘活林业资源为农业增长农民增收注入新的活力。2012年造林绿化面积4.4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99.6%。森林覆盖率达61.5%,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4.0%,提高0.1个百分点。年末全省有自然保护区49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2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70.25万公顷,其中国家级10.36万公顷,省级258.47万公顷。五指山市林业 1

完成增加值 6756.51 万元,比上年增长 10.4%,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为 40.8%,成为了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第二大因素。林业优势在林权制度改革作用下得到有效转化,橡胶、油茶、南药、藤竹、珍贵乡土树种等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为农业增长、农民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市造林面积2529 万亩,比上年增长 33.3%,造林产值197.72 万元,增长 11.2%;干胶产量 4858吨,增长 15.4%,完成产值 6801.2 万元,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57.9%,有力地撬动了农业经济加快增长。

三是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调查了解,我市农民很多家庭大额支出主要来自务工收入,劳务输出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高山有机瓜菜、花卉、高山有机茶、油茶等生态农业的发展,为农民在家门口就近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有效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渠道和增加农民有效收入的空间。

四是惠民政策及补贴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累计发放农机购置、种粮、农资综合等优惠政策补贴共2464.52万元;发放小额贴息贷款7000万元,扶持贫困户3022户,受益群众1.8万人。此外,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五年共举办织锦、种植管理等培训班534期,培训人数4.39万人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37万人次,农民工资性、财产性收入等逐年增加。

二、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市在农民增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市的生产总值还非常小,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较低。

(一)农民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我市属于少数民族山区,由于山区地理条件限制,虽然以强化农田水利基础为重点的农田基础设施取得较快发展,但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粗放经营模式还没有根本的改变,农村劳动力所创的产值和效益均大大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二是农民的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不少农民文化水平低,学习知识、利用知识能力较弱、劳动技能单一,就外出务工的农民而言,也多见于餐馆、工厂等体力型的多,技能型的少,很难获得较高收入。有的思想观念落后,懒惰成性,等、靠、要思想严重。还有相当部分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不强,仅凭经验和体力,由此制约了农村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影响了农民的增收。

三是小农自然经济和传统生产方式落后。目前我市还普遍存在着小农自然经济和传统的农业耕种方式,农户一家种两亩水稻、两三亩瓜菜、几亩槟榔或橡胶林、房钱房后养两头猪或几只鸡,粗放式经营,分散经营。绝大多数农民都以种植业为主,生2

产方式单一,缺乏综合生产、多种经营难收的能力。

四是农产品商品率低。由于受山区地理条件及农民劳动生产率低影响,农民的农产品大部分用于维持自身的生计,其生产不是瞄准国内外市场,根据工业和城镇居民的需要进行生产,而主要是满足自身的需要,自我服务。由于科技和市场培育滞后,市场观念淡薄,农产品的深加工和进入市场程度较低,产品优势难以转化为商品优势和市场优势。

(二)农民增收难的主要原因

我市农民增收难有多方面的原因,就农业自身发展来分析,农民增收难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增收渠道单一。长期的小农自然经济发展模式和传统分散的农业耕种方式,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单靠种植或少许养殖增收,力量单薄,缺少投入,技术落后,管理原始,加之结构不合理,增收渠道单一,农民收入存在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双重制约。虽然目前占全市农村经济主导地位的橡胶、热带水果、蔬菜等产业,近来靠价格上涨拉动,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天时不顺或市场价格下跌,就会导致大多数农户减收。

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小。近年来,我市虽然在巩固橡胶、槟榔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把发展热带高效花卉、高山有机蔬菜、罗非鱼养殖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重头戏来抓,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目前的情况看,特色优势产业经营规模仍然较小,主导产业面积不大,产品难以形成大批量、高附加值。如有的产业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有的产业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很不稳定,成效不佳,产业开发的经济效益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没有真正形成支撑农民稳定增收,较快致富的主导产业。五指山市大部分农民依靠橡胶、槟榔、瓜菜等传统产业增加收入的占了很大的一部分,而特色农业如花卉、高山有机蔬菜、油茶、灵芝、南药等产业,由于农民技术缺乏及市场因素、自身观念影响,还没有被大多数农民接受,从事特色农业增加收入的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还很低。

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滞后,农产品畅路不销。农业生产时一个系统工程,且受市场影响极大。由于地理环境等原因,我市农业流通中介组织发展缓慢,农业组织化程度低,仅有的中介组织在和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行成合力方面作用发挥不是很明显,导致农民在增收方面被动又盲目,单家单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加之缺乏资金、项目、技术、信息、市场、交通灯方面的配合与扶持,势单力薄闯市场,收效不明显,甚至还会发生事倍功半的现象。

3

四是带动农民的增收潜力挖掘不够。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辐射功能弱。目前,全市虽有多家龙头企业,但多数龙头企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及产品单一等问题,农民进龙头企业务工的不多,工资不高;二是专业合作化程度不高,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目前我市建立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仅18家。从总体来看,数量小、规模小、稳定性差,影响不大,而且内部机制也很不健全,大多数农民仍游离在合作组织之外;三是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的需要不适应。目前全市耕地流转面积数量占全市耕地总面积和农户总数非常低,涉及的农户较少。

(三)农民持续增收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是种粮不赚钱,增产不增收。我市虽以种粮为主,但耕地少,农村人均面积仅0.72亩,虽然国家取消农业税及粮价上涨给农民增收带来利益,但被以种子、化肥为主的农资价格上涨所冲销,农民种粮效益低,如果计算劳动力成本,甚至要亏本。

二是家庭经营性收入占的比重大。据调查了解,2012年我市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2%,这是由于我是热带农业的特殊性决定的。种养业的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较大,挖掘潜力非常难,即使达到最高水平,一亩瓜菜又能卖到多少钱?增加幅度因此非常有限,且易受自然因素、市场因素影响,如今年受“山竹”、“尤特”等台风影响,瓜菜损失惨重。

三是缺乏资金的有力支持。走访座谈中,绝大多数群众反映,由于原始积累少,农民想致富,但缺资金。缺乏资金的有力支持仍旧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个“瓶颈性”障碍。

四是农民务工性收入比例偏低。以2010年为例,我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只有137元,仅占人均现金收入的9.3%,全省接近19%,全国则达到36.6%,与全省、全国水平有较大差距。

五是交通不便,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由于路途遥远,农民往返一次城区、海口或三亚,除去交通费用已所剩无几,农民仍难于增收。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意见和建议

(一)抓干部作风建设,为农民增收搞好服务。各级干部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绩效观,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谋事上项目要立足实际,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农民增收出主意、想办法、办实事、多服务,大力推崇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决反对数字游戏、形式主义以及应付检查的做法。

4

(二)整合资源,加大对农业生产性投入力度,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政府要进一步关注“三农”工作发展的需要,加大财政资金对三农的投入,安排农业专项产业发展资金、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贴息贷款资金等项目,缓解我市农业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对涉农资金实行打捆使用、统筹安排。小额贴息贷款方面,建议政府继续加大贴息力度,以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

(三)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拓展外部增收空间。非农产业的务工收入已成为我市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源,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化,是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途径。要着重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实施“阳光培训工程”,要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二是加大协调服务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农业、就业、扶贫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健全农村劳务输出信息网络;三是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鼓励农民积极参与休闲农业、休闲农庄、农家乐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促进农民增收。五指山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级市,发展农村经济,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因而,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目前应重点扶持“规模比较大、产品有市场、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如花卉、高山蔬菜等)。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使龙头企业和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达到“扶持一家企业、建成一片基地、带动一批群众、形成一个产业”的效果,加快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

(五)发展特色农业,推动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一是在巩固橡胶、槟榔、水果等传统产业面积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高产出、高附加值、高效益的高山有机蔬菜、热带花卉、灵芝、特色中药材等产业。我市属热带雨林气候,雨量充沛,土壤优质,土地资源丰富。发展高山蔬菜是缓解夏秋蔬菜供应不足,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如五指山光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水满方龙基地,租用农民土地,农民每亩地一年获地租1000元,农民在基地打工月收入900元。农民以土地入股公司每斤蔬菜返还给每户0.2元分红,参加种植农民每年每亩收入达1.5万元。此外,我市发展花卉产业得天独厚,但目前普遍存在着花卉企业规模小、零散、无序、粗放经营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要以基地生产为主导,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办法,实施土地适度集中,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通过农户间的自愿协约,进行产业化经营;二是要着力开发牧产品市场,以市场带动生产,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建立一批畜牧养殖基地。加大投资力度,加快良种良苗体 5

篇四 山竹致富
广西·桂林两熟葡萄丰产上市

篇五 山竹致富
弯路

【山竹致富】

弯路

送走了洪县长、县农委、林业局和村、镇负责人后,田平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想起洪县长今天在他的龙华农业开发公司揭牌仪式上的致词。是对他二十六年来奋斗拼搏所取得成绩的肯定和赞许,也是对他今后发展的激励。

洪县长在致词中说:龙华农业开发公司的成立,是我们汭河县经济发展的有一个亮点,它以栽植毛竹和苗木栽培伟主体,以银耳、黑木耳基地为辅助,根据我县区位优势,发展特色生产。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的长效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给广大有志青年作出了表率。

洪县长说:田平在创业途中,二十年来,走过了许多曲折的弯路。几经失败,曾误入歧途然而他没有因此消沉,一遇良机,能悬崖勒马。积极奋斗,抓机遇、求发展,他不忘回报社会,为促进家乡的经济发展,他创办了龙华农业开发公司。

田平也想到了自己坎坎坷坷的一生,想到了自己艰难的创业道路……

田平是汭河县塘北镇高山村人,家住在一个叫北山冲的小山岕里。那里有二十几户人家,山多田少。满山竹木掩映,泉水清澈,是个环境优美的小山村。

【山竹致富】

吃大锅饭年代,北山冲是全大队中最富的一个生产队。那时候别的队每个工分只有七角钱,而北山冲生产队的工分值,却可以分到二元五以上,让人觉得很眼馋。

俗话说:“再富的地方有穷人。”生产队富,不一定社员家庭都富。一些家底亏、劳力少、老实的社员家庭还是很困难。田平家当时的日子就很不好过。

一九六四年,田平的父亲就死于病魔。年轻的母亲就带着他和一个弟弟、一个妹妹艰难度日。孤儿寡母生活实在难以维持。在一些好心人的撮合下,母亲为了几个可怜的孩子,只好招夫养子。谁知祸不单行,正如一句俗语说的那样:“屋漏偏逢连夜雨,破船专遇顶头风。”好景不长,继父在一次用独轮车运毛竹时,翻车遇难。那一年,田平刚满十岁,他和九岁的弟弟、八岁的妹妹都在高山村小学读书。在那个靠工分吃饭的年代里,一个妇女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生活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

田平从小就很懂事,也非常聪明。在学校里成绩一直很优秀。兄弟、妹妹读书也很用功。兄妹三人一块儿上学,放学后就早早回家,作业完成后,就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孩子们懂事,这对母亲来说,是最大的宽慰。

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不幸的事,使这个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弟弟不幸摔断了腿。因为无钱医治,成了终身残疾。

七四年田平初中毕业后,母亲再也无力供他继续上学读书了,十六岁的他只能停学回家,再生产队里挣工分。由于他勤快聪明,能说会道,队长让他当上了生产队记工员。三年后,还不到二十岁的田平就被选为生产队队长。他上任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受到了全体社员的拥护。

北山冲是一个全山区生产队,毛竹、木材多。下山货只能用独轮车推,而且要走十里远弯曲小路,才能到大队。浪费劳力不说,而且危险性很大。自己的继父就是在推毛竹的路上翻车砸死的。他带领社员,硬是以“愚翁移山”的决心,在原来的路基上进行拓宽、平整,修成了一条可以行机动车辆的山区土公路,不仅节省了大量劳动力,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也促进了生产队的经济发展。几年下来,除了生产队公共积累提留,工分值已达到了四元多一个工日。当有人提起北山冲的田队长,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竖起了大拇指。

当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北山冲也实施了联产承包,山田到户。当时有些人只顾眼前利益,在自留山上砍伐木材,低价出售。上好的木材,只卖什柴价格。这时的田平心底萌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利用本地的木柴资源,办一个车木工厂,提高木材价值,增加效益,帮助大家致富。

也就是在这一年,田平以他的精明能干,赢得了本村姑娘朱云的芳心。两人很快沉浸于爱河。初恋时甜蜜的、幸福的。虽然他们没有现代青年的那种浪漫,花前月下的漫步、公园舞厅的依偎。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农村青年的爱更直接、更现实。田间地头、竹林河边都曾留下他们爱的痕迹。

朱云比田平小一岁,一米六五的身材,白皙的皮肤,特别是一双会说话似的水淋淋的大眼睛,讨人喜爱,是位活泼开朗的漂亮姑娘。她勤劳朴实、温柔善良,是父母眼中的姑娘宝贝。对她很宠爱。总想为她找一个殷实的好婆家。田平家几次托媒都没能成功,他们觉得田

平家负担重、家里穷,怕女儿将来吃苦受罪。现在生米已煮成了熟饭,姑娘死心塌地。老两口只好答应了这门亲事。田家也就按习俗,“下花”、“送日帖”,办了几喜酒,把姑娘接近门。

婚后的田平没有沉浸在温柔的爱巢里,而是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备他的办厂计划。他联系本村的另外三个青年,以股份式的方法,筹了近四万元资金。他们从沿海发达地区买来了机器。高薪请来了车工技术人员,很快一个不大起眼的小型车木厂就安装完成,并试机投产,二出产的产品是令人满意的。

可惜的是在九十年代初,农民办厂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缺乏办厂经验。在经营管理和市场销售方面,简直可以说是黑门,二合伙人意见难以一致。特别是缺少后续经济的支撑。原材料收购、技术人员的高薪和工人的工资,都需要现金支付,成了极大的难题。技术人员走了,工人们停工,他们的车木厂只能关门停产。留给她的只有一堆无用的废铁和一身的债务。

这是他的妻子朱云为他生了个漂亮的女儿。可是田平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事业上初战失败、经济上的沉重压力,对他的打击河大。他变得沉默寡言,整天愁眉苦脸,闷闷不乐。贤惠的妻子怕丈夫闷出病来,她不但对丈夫没有半句怨言,还温柔体贴地安慰他:“厂子倒了,咱们不就是亏点钱吗?俗话说,“亏了钱,免了灾”,有什么大不了的,咱们都年轻,只要能吃苦,我就不信,这点钱咱挣不回来。”

妻子的宽慰,田平心里很感动,他紧拥着爱妻,深情地说:“朱云,我并不是一个拿不起、放不下的人。我只是觉得对不起受苦的老

母和你呀!”

朱云为丈夫出了一个主意,她说:“咱们可以从自留山上下一批山货,少说也能变个万儿八千的,看准有啥好路子,再出去闯一闯,凭你的精明,还怕干不出个样子来。”

时隔不久,田平碰到一个福建朋友。他叫李建,是田平当队长时在浙江下山货时认识的。他们在湖州开发区承包了一个土建工程。两人分工,有李建负责工程签约、工地业务和后勤安臵,田平负责组织车辆。他在附近几个村利用朋友关系联系了十辆车。并以每辆车每天二百元的工资同驾驶员签了合同。

【山竹致富】

工程进展的很顺利。在一个月的预期时间里全部完工,并顺利地通过了承包商的质量验收。在一次聚餐后,他们送走了车辆驾驶员,说定结账后上门付款。

回到旅馆房间,田平心中很高兴。这项工程除去全部开销后,他和李建各有十万元的收益。一个多月的辛勤奔波,他太累了。这天晚上他睡得很香很沉。直到第二天早上八点,他早早起床,在房间里等着合伙人李建前来。他们约好了八点半前去结账。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快十点了,还不见小李前来。田平有点坐不住了,他焦急地一次次到门口张望,但不敢走的太远,怕李建会偶然到来。他心中有种不祥的预感,但他不时地安慰自己:小李可能因为有事耽搁了。

他像热锅上的蚂蚁,焦急不安的等待着,直到下午还不见李建的踪影。两顿没吃饭,他一点不觉得饿。他再也坐不住了,急急锁上门,找到李建的住处。老板娘告诉他,李老板昨天晚上已退房走了。

篇六 山竹致富
10万亩楠竹基地建设及竹材加工利用项目建设建议书

【山竹致富】

10万亩楠竹基地建设及竹材加工利用

一、总论

1、项目名称

10万亩毛竹基地建设及竹材综合开发项目

2、项目单位概况

湖南城头山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从事森林资源培育和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的林业龙头企业。本着诚信经营、创业富民、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公司在经营速生杨、马尾松、绿化苗木等传统项目的基础上,致力于培育、开发、利用以楠竹为主的特色优势森林资源。“十一五”期间,公司在澧县流转马尾松基地2万余亩、杨树基地835亩,木材蓄积达8.5万立方;已新建楠竹基地8000亩、绿化苗木基地300亩;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及各地客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实现森林资源培育与综合、可持续开发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二五”期间,公司将建设10万亩楠竹基地,同时发展竹木加工、林下养殖和生态旅游,通过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带动山丘区百姓致富,实现产值10亿元。

公司落户澧县后,带动农户共同培育竹资源,组建了“澧县城头山竹业专业合作社”。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以企业为龙头、广大农户共同参与的发展模式。由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公司谋科研、品牌、生产和销售,农民培育资源,合作社提供技术、信息与生产合作的竹产业“生态经济金字塔模式”。澧县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专门班子、出台了专门政策、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这一绿色生态产业给予大力扶持。

公司已建立楠竹种苗基地500亩、新造楠竹8000亩、实施低产竹林改造500亩。以公司为主导的澧县城头山竹业专业合作社,已吸纳800户参与竹子的栽培和经营,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

3、项目拟建地点

根据《澧县林业十二五规划》及《澧县竹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基地建设总体规划》,本项目的10万亩楠竹基地建设以澧县王家厂镇以上的各山丘区乡镇为主,利用丘岗荒坡及撂荒的旱地种植楠竹,本项目的竹炭和竹集成板加工厂由澧县规划和建设部门联合出具选址意见。

4、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到2015年新培育工业原料竹林10万亩,垦复改造现有低产楠竹和桂竹林5万亩。新建5万立方米/年竹集成板生产线,为以胸径10厘米以上(含10厘米)的楠竹材为原料,产品规格:1950×160×100mm,产品类型:冷压竹集成材,分为炭化和本色两类。

5、项目总投资2.6亿元。

6、项目建设年限:本项目建设年限为5年。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世界对木材和木制品的需求不断上升。然而,随着森林资源的减少和对森林采伐的限制,木材和木制品供应日趋紧张。竹材以其生长快、分布广、材性良好的特点,在世界多竹国家中理所当然成为木材的替代品。竹子一是竹竿通直、坚韧,可直接用于建筑业。二是竹子的生物性纤维结构可使其加工生产成纸浆、纸产品成为可能。三是竹子的物理力学性能,人们可采取加工切削木材的方式,生产竹质人造板等工业产品。另外,竹子的化学组分

【山竹致富】

又为活性炭、饲料等产品的生产提供了技术可行性。竹子还可以在食品、制药、纺织纤维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竹类因具有生长快,成材早,周期短,产量高等优点,目前在我国食品业、造纸、家具板材、工艺美术、园艺、生物制药、竹炭、竹纤维、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得到广泛利用。根据中国竹产业协会的统计,2010年,中国竹产业产值达到700亿元人民币。最近两年来,中国竹业每年以近100亿元人民币的速度增长。当前,竹业已成为林业建设中异军突起,最具生命力的新兴产业之一。生长快、品质好、价值高的竹种已成为荒山造林和残次林地改造的优选品种。发展竹产业已成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竹产业也一直是我国大力鼓励和推动的绿色生态产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以竹代木,突出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生态旅游、竹藤花卉、森林食品、珍贵树种和药材培植以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新兴产品产业,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竹产业是一个绿色、环保、生态、富民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根据省政府出台的竹产业发展意见,到2015年,全省竹林面积将发展到1500万亩,立竹总数达27亿株,形成竹建材、竹纤维纺织、竹材制浆造纸、竹笋食品、竹家居用品、竹工艺品、竹文化生态旅游等7大产业集群。到2025年,力争将我省竹产业打造成千亿产业。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发展竹产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澧县位于湖南省北部,处洞庭湖西岸,澧水下游,东经111°04′20″-112°04′20″,北纬29°25′20″-29°57′50″,丘岗资源丰富,属竹类植物适生带。近年来,澧县县委、县政府和县林业部门、发改部门对竹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竹产业是生态产业链中的基础链,把竹资源的培育和竹产业的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竹产业作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的六大产业之一,作为澧县县域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和农民增收的基础产业。

2、项目建设条件。

(1)自然条件

澧县地质构造较复杂,土壤种类丰富。以红壤、水稻土和潮土为主要土类。西北部低山丘陵主要是由第四纪红土、板页岩、石灰岩、紫色砂页岩等成土母质发育而成的土壤,有石灰岩红壤、砂岩红壤、页岩红壤等。北部丘岗地区主要是第四纪红土红壤,平原湖区主要是河湖沉积物发育的潮上和水稻土。本项目楠竹基地建设区域主要有石灰岩红壤、砂岩红壤、页岩红壤等。澧县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度的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历年平均气温16.5‴,极端最高气温40.5‴,极端最低气温-13.5‴,年平均日照时数1530~1870小时。历年平均雨量1352.8 mm,月雨量6月最多,平均为197.7 mm;1月最少,平均为32.9 mm。无霜期265~285天,历年平均相对湿度80%。这些气候、土壤条件均适宜竹类生长。

(2)区位优势及交通条件

澧县地处湘鄂边界、华中腹地,北有湖北荆州市,南有常德市,东有岳阳市,西有张家界市,处于四大中等城市的中心和新兴的武汉及长株潭两个城市群交汇地带,公路距离均在300公里以内,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澧县与长江直线距离80公里,水路经洞庭湖入长江,可北上南下,通江达海。随着“环洞庭湖经济圈”的经济融合和“津澧(津市、澧县)融城”战略的实施,澧县将成为澧水流域中心城市和湖南省参与长江经济开发的一大战略要地。

纵贯县境的枝柳铁路跨越长江,过境15公里,设澧县站。经过澧县腹地的国家重点线路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国道207线、省道302线、省道304线贯穿县境大部地区,与纵横密布的县乡公路构成完整交通体系。公路辐射区域扩展至“长三角”、“珠三角”

篇七 山竹致富
神农架发展经济

【山竹致富】

湖北神农架

一、地区简介

神农架林区位于湖北省西部边陲,东与湖北省保康县接壤,西与重庆市巫山县毗邻,南依兴山、巴东而濒三峡,北倚房县、竹山且近武当。位于第二第三级阶梯交界处,在湖北西部边陲,东与湖北省保康县接壤,西与重庆市巫山县毗邻;南依兴山、巴东而濒三峡,北依房县、竹山且近武当,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地跨东经109°56′--110°58′,北纬31°15′--31°75′,总面积3253平方公里,辖6镇2乡和1个国家级森林及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个国有森工企业林业管理局、1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区管理局、林业管理局和湿地公园均为正处级单位),林地占85%以上,总人口8万人。神农架是197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制,直属湖北省管辖,是我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

神农架是中国内陆唯一保存完好的一片绿洲和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的一块绿色宝地。它所拥有的在当今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保持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最富特色的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动植物区系成分丰富多彩,古老、特有而且珍稀。2013年9月9日,神农架成为中国第28家世界地质公园。神农架,位于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区,气温偏凉而且多雨,年平均气温(松柏)为12℃,年降水量900-1000毫米。

神农架林区现辖6镇2乡,68个行政村、9个居民委员会、328个村民小组,1个国家级森林及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个林业管理局,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其中6镇为:松柏镇、阳日镇、木鱼镇、红坪镇、新华镇、大九湖镇;2乡为:宋洛乡、下谷坪土家族乡。

二、开发价值

(一)旅游

1、神农架携手北京开发原始生态游

2012年3月6日,湖北神农架林区和北京市旅游委在京签署旅游合作框架协议。从此,开发这片神秘原始丛林旅游资源的相关事宜将被纳入北京市旅游发展战略,北京将推出多条“北京+神农架”特色旅游线路。据神农架林区党委书记钱远坤介绍,面积45.4平方公里的神农架生态旅游区已于今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5A级旅游景区,它拥有全球中纬度地区尤为少见的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而根据此次签署的框架协议,北京市旅游委将帮助神农架宣传旅游,并联合各大旅行社推出神农架特色旅游线路,还会协助神农架开展旅游人才

培训等项。

2、湖北投资66亿元开发神农架旅游

2009年10月26日,湖北神农架林区政府召开生态文化旅游首批重点项目信息发布会,拟投资66亿元开发神农架33个生态文化旅游开发重点项目。 据神农架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廖明尧介绍,33个重点项目分为景区建设项目13个,拟投资29.4亿元;文化建设项目7个,拟投资6.3亿元;旅游配套项目13个,拟投资30.3亿元。

66亿项目资金约20%由政府出资,80%将从银行和企业融资获得。

此次项目投资吸引了13家金融机构代表40余人、武汉市2家企业协会、16家已在神农架投资或正在洽谈投资的企业代表近30人参会。

神农架林区党委书记钱远坤在会上说,这33个项目将串起以武当山、神农架、长江三峡为主要特色的鄂西生态旅游圈的分散景点,形成旅游环线。目前,神农架机场已于去年动工、到王昭君故里的水运码头也于今年初开工建设。今后,除了陆路,游客可以坐飞机、乘船到神农架。神农架欢迎省内外企业来投资旅游业。

记者在现场看到,其中神农顶景区改扩建工程、金丝猴科研观赏区改造、红河谷景区开发、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发等项目受到了热捧。多家银行和湖北企业已经与神农架地方政府达成初步投资意向。

景区建设项目:神农顶景区改造、金丝猴科研观赏区改造、官门山景区建设、红河谷景区开发、千家坪探险旅游区、老君山旅游景区开发、天生桥“巴人部落”、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发、太和山旅游景区开发、天燕景区扩建、大寨湾原始森林区开发、中武当景区开发、送郎山景区开发。

文化建设项目:神农文化园、民俗文化村建设、神农架山水歌舞、神农架“野人”科幻片、神农架金丝猴动漫、神农架金丝猴视频在线、神农架主题宣传组合。

旅游配套项目:神农架滑雪场扩建、神农架—国际会议中心、神农架城镇出租车、神农架游客集散中心、神农养生堂、官门山超五星酒店、木鱼五星级酒店、红坪温泉酒店、大九湖五星级酒店、新华四星级酒店、神农架旅游商品开发、神农不夜城等。 (可以用这些地做一些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在酒店方面可以建一些相对消费低的,像是国际青年旅社吸引大学生之类的青年人;可以建设游乐园、主题公园相关的娱乐场所)

(二)林下产业

1、湖北神农架徐家庄林场发展林夏产业职工年人均创收过万元

自2007年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在全区推行“旅农林”生态经济产业链以来,徐家庄林场依

托山场优势,正确引导职工以户自立、以场自立发展林下产业,同时以争取项目为依托,以基地建设为重点,林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走出了一条产业致富的新路子。徐家庄林场组织职工筹资入股的方式组建注册了林赐康公司,主要经营职工生产的蜂蜜、药材、生猪、苗木、森林鸡等家禽和林下产品。以公司为支撑,对林场的林下产业发展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带动广大林业职工发展致富。目前全场已建百箱蜂以上的中锋养殖基地5个,年出栏百头的生猪养殖场2个,千只林下森林鸡养殖基地1个,林下药材开口箭种植基地200亩,红豆杉基地等系列产品开发50亩。林场职工每年通过林下经济发展人均创收达10000元以上,职工收入在日益攀升,职工也从中尝到了很多甜头,林场领导也从中增强了带领职工致富的信心。

2、发展林下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林下产业是一项新兴的富民产业,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它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1)、充分认识林下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A、发展林下产业是打造“旅农林”生态经济产业链,壮大区域经济实力的重要抓手。神农架是省委省政府着力打造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是“一江两山”国际黄金旅游线上的璀璨明珠。虽然近年来,林区的旅游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却始终未走出门票经济的阴影。林下产品具有品种多、数量大、易加工、链条长、受欢迎等特点。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以及干果、茶叶、中药材、蔬菜、畜牧和中蜂等林下产业,可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丰富的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使之形成品牌,形成规模,形成产业,为把神农架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原生态旅游目的地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和经济支撑。

B、发展林下产业是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战略举措。当前,我区人才、技术、资金条件比较落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普遍较高,短期内不可能依赖高新技术来增加收入。发展林下产业,农民容易接受,也容易掌握。只有充分利用林下闲置的土地资源和林下独特的生态环境条件,鼓励农民依法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复合经营,千方百计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益,推动林下产业快速发展,才能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使广大农民真正从林下产业发展中真正得到实惠。

C、发展林下产业是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自从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后,我区耕地面积大量减少,节约和高

效利用土地资源是必须坚持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利用林下闲置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产业,提高复种指数,可有效缓解人地矛盾,符合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客观要求。近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发展林下产业,对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循环经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2)、发展林下产业的模式选择

适应于我区林下发展的产业较多,可以概括为林下种植和养殖两大类。林下种植主要以黄连、天麻、金银花、五味子为主的中药材,以魔芋、蘘荷为主的特色蔬菜,以山竹笋、野韭菜、葱木、薇菜、蕨菜等山野菜,以豆类为主的小杂粮等;林下养殖主要以土鸡为主的家禽养殖,牛、羊等畜禽养殖和以中蜂、大鲵、红腹锦鸡、野猪、豪猪为主的特色养殖等。

适宜我区的主要模式有:

一是林农种养产业模式。林农种养产业模式模式产业模式包括林草鸡、林药、林菜、林菌、林畜、林蜂等模式:

林草鸡模式:在造林密度较小,林下空气流通性好、湿度低的林地内,或在幼林生长阶段,林下空间大、光照条件好,可在林下种植牧草和肥源植物,养殖森林鸡。适宜在林间发展的牧草主要有苜蓿、黑麦草、鲁梅克斯、红三叶、白三叶等,适宜发展的森林鸡主要有新华大鸡、白羽乌鸡、红腹锦鸡、雉鸡、七彩山鸡等。

林药模式:在未郁闭的林地内种植较耐阴的中药材,适宜林下栽种的药材,一般是喜湿耐阴的草本、藤本或灌木类植物,如天麻、柴胡、黄芪、金银花、黄连、桔梗等。

林菜模式:根据林间光照程度和蔬菜的需光特性,选择种植种类,或根据林间光照和蔬菜需光二者的生长季节差异选择种类。在神农架主要是发展林下特色蔬菜和山野菜为主。如蘘荷、魔芋、野葱、野韭等。

林菌模式:适宜造林密度较大、林内光线弱的阴湿环境。在郁闭的林下发展的木耳、香菇、平菇等食用菌,主要原料可采用玉米秸秆等农作物废料,可多茬轮种。

林畜模式:在林木成长为中龄林以后,可在林下适度放养猪、羊等家畜(放养生猪应适当围网或围栏)。这种模式主要在地势平坦的用材林地中进行,山地不宜发展。同时可以在林下养殖珍稀动物,如野兔、竹鼠、豪猪、野猪等在我区都有养殖成功的范例。

林蜂模式:在距离农户不远,地势开阔高燥,背风向阳、周围蜜源植物相对较多的林地,安放适度规模的蜂箱,发展中锋养殖,其饲养规模可根据山场资源条件灵活掌握。

二是“旅农林”复合经营产业模式。推广“旅农林”复合经营产业模式是我区林下产业

发展的重要途径。把林下产业纳入“旅农林”生态经济产业链建设范畴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农业、林业两种资源价值、生物特性和生态作用,结合林地发展生态旅游,开发旅游农产品。如依托景区景点,在林地建设旅游农庄,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或在天然林实行小范围的特种养殖,如建鸟语林、人工圈养红腹锦鸡供游客参观;或通过推广农林复合经营新模式,使之成为新的旅游景点、看点、卖点,实现林下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三是“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产业模式。由龙头企业出资金、出技术、出种苗、出饲料及其他投入品、包产品回收,参与的农户出土地、出劳力,共同完成生产,实现公司和农户双赢;或按照“群众自愿、民主管理”的原则,组建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出资金,统一供应种苗,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营销产品,大家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充分利用自留山、退耕地等林地资源,采取租赁、承包林地、竹园、果园等方式,鼓励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结合自身经济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条件,引导农民发展林下种养业,扩大林下产业发展规模,促进产业化经营。

三、发展林下产业建议

一抓产业规划。林下产业既是一个市场广阔、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又是一个投资额度大、开发周期长的一项系统工程,一定要根据我区的农林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等统筹考虑,进行高起点、大手笔的规划。编制林下产业规划要与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旅农林”生态经济产业链实施规划有效衔接,做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进一步完善生产、加工、流通、市场等产业链条,减少盲目性,增强自主意识,提高生产效益。

二抓政策投入。在林下产业发展上,政府要从政策、资金、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贴息补助和直接投资。积极帮助、支持从事林下产业开发的企事业单位、组织、个人享受国家农业税费方面的优惠政策。

合理有效配置公共财政资源,促进有限的政府资金向林下产业建设项目倾斜,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财政资金的整体合力。整合各部门、各渠道安排的相关资金,清晰界定财政及相关部门的职责,明确落实各相关部门单位的责任,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抓重点,办样板。要根据全区林下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对现有资金进行适当归并,将中央、省、区安排的各项资金进行“打捆”整合,推进林下产业建设。要按照集中建设项目、集中建设地点、集中资金投入的要求,严格审批林下产业发展项目,及时拨付项目建设资金。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开展招商引资,有效吸纳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林下产业建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868973.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