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离者之歌》观后感

| 法国留学 |

【www.guakaob.com--法国留学】

《流离者之歌》观后感

  斯里兰卡内战后,丧失妻女的猛虎游击队成员迪盼,在难民营找来素昧谋面的单身女人耶妮莉及九岁的孤儿妮亚,冒充一家三口几经转折辛苦来到法国,迪盼当上大厦管理员,与「妻女」过着正常家庭生活。正当以为可享受自由之时,却发现来到西方国家逃开了战火却逃不了黑帮引发的暴力斗争。「家人」生命再次受到死亡威胁,迪盼的战士本能又重新被唤醒。。。

  关于斯里兰卡猛虎组织是什么请自行百度其关键词,这里不展开说了。我是在看电影之前就百度了相关的历史资料,所以大概还能看得懂一些。我会在文中穿插一些补充。《流离者之歌》观后感 先说下剧情,我百度给大家看下。

  影片一开始,就是迪盼和小伙伴焚烧尸体,这个很明显,迪盼是反政府军猛虎组织的成员,根据镜头和表情,他们应该是在与政府军的战斗中失败了,准备全身而退。下一幕,转到一个难民营中,一个女人,耶妮莉,在寻找一个没有父母的孩子,很显然,她需要一个孩子来达成她的目的,她找了一个女孩。在一间野外用茅草搭建的屋子里,桌上摆了很多证件,这些证件的所有者已经死亡,但是,活人可以依靠这个证件申请做难民,从而逃离到欧洲。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似曾相识的画面,对,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叙利亚,这个按下不表,稍后再说。

  男人迪盼,女人耶妮莉,女孩妮亚,为了逃离本国,申请到去欧洲的难民身份,组织了一个临时家庭。

  前面是做了很详细的铺垫,故事是从法国开始。他们来到了法国某个城市的郊区,迪盼做了大厦的管理员,其实就是搞卫生的。这个小区里都是黑帮的聚集地,主要是贩卖素品的人,当然这是后来的情节,我先剧透一下,其实看影片就知道一定是法国黑帮有关的。迪盼白天外出干活,晚上回家,随着情节的流动,两人之间的冲突慢慢出现了。首先是她还保持着在原国用手吃饭的习惯,再而他发现耶并不想出去工作,在家里看法国时髦的杂志,为了增加家里的收入,决定叫她去做收发信件,因为都是法语,姓和名分不清,结果闹了笑话,被住户投诉后,耶觉得自尊心受伤了,和迪吵了一架。导演在这中间又穿插了一个情节,加强了了他们之间的人物冲突,迪叫耶可以戴个头巾,把头发遮起来(是不是和当今巴黎的某些场景很相似?),没想到一句话激起了耶的巨大反应,说“那不是我宗教,我不需要这样”,这是两人之间第一次冲突。迪无奈下,又委托别人给她找了份保姆的工作,其实就是给一个黑帮的家人的看护工作。每月600欧元的收入,令耶兴喜若狂。开始工作后,耶慢慢发现了原来这家人和迪搞卫生的那些人是有某种关联的,尽管听不懂法语,她隐隐觉得这份工作藏着某种危险。

  有一天晚上,门外发生了枪击,他们在窗里偷偷观察,证实了当初的猜测,这些黑帮应该是由于毒品在和另一派火拼。于他们而言,摆脱了国内政治动荡的生活,作为难民来到一个新的国家,当然是希望过上平淡和平的生活,他们都不想再掺和到任何的派别斗争当中去了,可是为了生存没办法。耶当时害怕了,和迪说,不做这份工作,要去英国找表姐。迪不同意,如果失去了这个临时老婆,他的真实身份很容易就暴露无疑,猛虎组织已经被列为恐怖组织,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被打压的,尤其是剩下的残余分子。

  两人的剧戏冲突再次发生,无可避免地大吵一架。

  这中间还穿插了一个小情节,就是妮亚上学,她被分配到一所学校里的特殊班中,显然,这个班是为了能融入法国和学习法国为难民而设置的,可是当妮亚推门进教室的时候,所有同学的眼光,令她害怕,她冲出教室,跑到室外,当时他们两人正准备离开学校,抱住迪盼,说“我想和你在一起”。

  这个情节令我想起国内的农民工,他们由于地土,家园,经济等各种问题纷纷来到城市,观念的差异,文化的融入,阶层的歧视,生存和择业的困难,收入的差距,情感的不被理解,等等一系列的重负都压在这些社会最底层的人们身上,而却没有人能替他们发声,替他们主持公道,没有能力的,只能把孩子留在家里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在家里或者到城里所遭遇的一切和妮亚经历的一切是多么的似曾相识。再读书,你也是难民的孩子,你也是难民,你无法真正融入到这个新的环境中去。我们如何去处理难民的问题?我们不能接受什么?我们歧视什么?我们又在逃避什么,难民不单单是一个身份,其实也是对自我认知的一个过程,

  再次说服后,耶还是回去黑帮家里上班。这时,迪盼也认识了一些同时从国内来的难民朋友,参加了一些聚会后,被某人叫到了一所房子里,进去后,才发现是当时猛虎组织的某上校(名字我忘了),大家拥抱过后,上校提出要迪盼重新筹钱,想办法弄些武器回国,准备和政府军东山再起。可是这时的迪盼却犹豫了,在最后的战斗中,妻儿失去了,家园没有了,他来到这里压根儿就没想过要重回组织,他拒绝了。遭到了上校的一阵毒打,并命令他一定要照做,先去筹钱再想办法联系军火供应商。

  迪盼其实内心深处并不想回到战争的年代,也许是出于战争军人的感情,也许是出于当时对组织的某种回忆,不得而知,他接受了上校的建议。因为迪盼知道他打扫卫生的那些人是贩毒的。后面就出现了若隐若现的画面,迪盼显然是和黑帮拉上关系了,应该是替他们运输或者藏匿什么的之类的工作。

  这事无意中让耶知道了。她感觉到了某种危机,她并不想赚很多钱,也不想再回到像国内那种动荡充满枪声的生活中去,她拿走了自己的护照,去了火车站。迪盼回家后追到了火车站,把她打了一顿,没收了护照。耶跟着也回到了小区,在小区门口,黑帮们照例要搜身,因为认得到是耶是迪盼的老婆,就提出女人就不搜身了,是看更的老婆,放一马,这时候,耶的情感冲突到达了高峰,她大声说,我不是他老婆,你们可以搜我的身,我根本不是他老婆。

  日子一如继往,但是并不能像从前那样继续了。迪盼那一派决定要和另一派死磕,就是说要用枪来解决长久以来的地盘争端,免不了一番腥风血雨。一天,耶回到家后,发现了她的护照和一些现金,她慌了,给迪盼打电话,迪盼告诉他,拿到钱后和妮亚一起去英国,不要管他,如果有机会,大家在英国碰头。这时,镜头缓缓移到耶的身上,克制不住了情感的流露,最终他还是给了她去英国的自由。

  第二天,她在黑帮家工作完,准备离开的时候,另一派的人开枪将雇主乱枪打死了,她躲起来避过了一劫,她打电话给迪盼,让他来救人。

  这时,全剧的高潮发生了。迪盼仿佛回到了当年战场上的战士本能,一路的冲杀。其中导演的镜头运用为这一场景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车战,有爆炸,有缓慢的挪移,人物的特写,内心的某种选择。

  最后,镜头移到了英国,他们抱着一个新生儿,和妮亚在一家英国人的院子里参加什么聚会之类的。他们彻底摆脱了过去生活的影响,真正地成为了一家人。

  当然这部片子也有骂的,说整个情节的流动处理得并不好。我自己是给导演打8分吧,因为影片前半部制造了某种紧张和人物内心的矛盾和冲突,观众很容易有代入感,但是在影片的后半部,仿佛泄了元气,怎么都提不上劲了,只是拖拉着跟着人物的走向在发展;当然,如果你要追求场面的宏大或者枪战的完美,显然不符合该片的主旨。我自己的看法就是,谁是难民?剧中的法国人,黑帮,他们身上也具有难民的特征;难制造了难民?难道只是政府军和恐怖分子的激战都导致了世界上的难民吗?谁供给武器?谁在两个民族中挑拨是非,挑起民族仇恨?我又想到近日某台湾人的某些言论,引起两岸民众的情感争端,将某人推向道歉的现场,这个人算是两岸的分裂的恐怖分子吗?我想,大家心里都会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和答案。

  关于前面讲的,用死人的证件来组织临时家庭申请难民这个情节,我想说的是,加拿大不是说只接受女人,带孩子的女人,和有家庭的男性成员的叙利亚难民吗?如果我是恐怖分子的话,这一切都可以得到伪装,甚至我可以吃猪肉,为了圣战嘛,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女性和女性带孩子可以获得难民身份入境或者拿身份,这个简直就是太扯了,可能我这个想法很幼稚,但是如果我能想到的,恐怖分子恐怕早就有应对美国和加拿大关于接受难民的解决方案了吧?

  看完以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谁是难民?谁又是难民的制造者?我们何尝不是难民?我们中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难民的制造者?

  最后,影片的镜头定格在耶妮莉粗糙的双手轻轻地抚摸迪盼的头发,我的眼泪,在黑暗的电影院中,滑落。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huguoliuxue/167346.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