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物理(教科版)期末测试题

| 初二 |

【www.guakaob.com--初二】

初二上册物理(教科版)期末测试题篇一:科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科教版----八年级上物理测验

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请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代号写在各题后的括号里。

1.下列现象不能用微观领域的知识来解释的是( ).

A.荷叶上的两滴露珠能汇成一大滴水珠 B.咖啡里放糖后就不苦了

C.打扫教室时,会看到尘土飞扬 D.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

2.下列长度中最长的是( )

5—1A、120μm B、1.2cm C、1.2×10nm D、1.2×10mm

3.关于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s/t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v的大小与s、t的选取无关 B、能够准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情况

C、在任何情况下,v是不变的 D、必须指明在哪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才有意义

从表中可以看出,可以发出次声的是( )

A、人 B、蝙蝠 C、大象 D、狗

5.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从物理角度是指声音( )

A.频率高 B.音色好 C.响度大 D.速度快

6.你认为下列情况中没有发出噪声的是:( )

A.中午,同学们在教室里学习、休息时,有些同学大声嬉戏 B.半夜时,有人引吭高歌

C.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课,个别同学在小声讲话 D.在歌剧院中,女高音歌唱家引吭高歌

7.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小孔成像 B.用放大镜看地图

C.湖边的景物,在湖中形成的“倒影” D.太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出现树的影子

8.小明将一只苹果从离凸透镜1倍焦距处沿主光轴移到离凸透镜4倍焦距处时,则苹果所成像的大小:( )

A.不变 B.逐渐减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9.下列有关红外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外线是一种可见光 B.红外线是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

C.红外线不能被我们看见,所以它不能像可见光那样传递能量

D.红外线在空气中很难被传递

10.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

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 B.江面上大雾的形成

C.水在慢慢地结冰 D.灯泡用了一段时间之后,灯丝变细

11.小明开着锅盖煮鸡蛋。第一次水烧开后继续用急火加热;第二次水烧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则( )新 课 标第 一 网

A.第一次熟得快,因为此时水的温度高 B.第二次熟得快,因为此时水的温度低

C.熟得一样快,因为水在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 D.无法比较,因为无法知道哪次水温高

12.把一石块放入盛满酒精的杯子中溢出酒精24g,把这石块放入盛满水的杯子中溢出的水的质量是( )。

A、 大于24g B、等于24g C、小于24g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请把答案直接填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不要写出演算过程。

13. 图8中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14. 图9所示温度计读数为___________℃。

15.填写单位:玉林同学身高170 ,一只

鸡蛋的质量为50 。

16.在屋子里说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这是由于 。

17.如图3所示,大型运输机长途飞行时,有时要进行空中加油,在空中加

油的过程中,以加油飞机为参照物,运输机是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18.公共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用固定于路边的照相机连续两次对其拍照,两次拍照的时间间隔为2s,车长为12m,如图4所示,由此可知,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m/s.

19.图5中,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___ ___是法线,反射角为__ _ __度,折射角为__ _ __度。

20.某同学的家距离学校3000m,他骑车上学的平均速度是4m/s,那么,他从家出发到达学校,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s.

21.“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则由于他不懂 得 的物理知识所致。

22.乐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 和音色。我们能够听到蜜蜂飞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主要原因是它们飞行时发出声音的 不同。

23.阳光下放着一盆冰、水混合物甲,树阴下也放着一盆冰、水混合物乙,则甲盆中的温 度 乙盆中的温度。(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24.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

25.人站在竖直挂着的平面镜的正前方,以l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是________m/s。

26.取一只大的注射器吸进适当的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的程度时,液体乙醚消失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向里推活塞,一会儿观察到液态乙醚出现的现象称为

__________.

三 、实验与探究题:(共22分)

27.如图6,一束激光从水下射入空气中,画出在界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并标明反射角r和折射角β。(2分)

28.画出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的传播方向,若S成的像S’在光屏上最清晰,光屏应放在什么位置,在图7中用虚线画出光屏的位置。(2分)

29.如图8所示,球的直径是 cm。(2分)w w w.xk b

1. c

om

30.小宇用数码相机在郊外拍得一张照片如图9所示,请你观察照片中的情景,指出一个物理现象: ,该现象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

3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解释漫画系列图10中出现的现象: 。

32. 测量岩石的密度: ①根据图11所示,将各仪器的测量值写在记录实验数据表格内. ②计算岩石密度的公式和结果: 。

33.小雨和小惠在鱼缸边玩耍,鱼儿被吓跑了(如图12所示)。小雨认为是他的动作吓跑了鱼儿,小惠却认为是他们的声音惊走了它们。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帮助他们作出判断。(6分)

四、综合应用题:(共22分)

34.从冰箱里取出汽水瓶,过一会儿就看见瓶壁上附满了小水珠,这是

为什么?(4分)

新|课|标 |第 |一|网

35.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如果改骑自行车则需6min,问:(6分)

(1)从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6.有一只玻璃瓶,它的质量为0.1kg,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0.4kg,用此瓶装另一种液体,瓶和液体的质量为0.64kg,求这种液体的密度。(6分)

37.一辆汽车向山崖开去,在离山崖710m时司机按了一下喇叭,经过了4秒钟他听到了回声,求:(6分)

(1)当司机听到回声时离山崖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34次;

第一学期期末测试答案

一、 C B D C C D B B B D C A

二、 13、2.10; 14、17; 15、cm;g; 16、回声和原声混合;

17、静止; 18、6; 19、NN1;30;60; 20、750;

2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2、响度;音调;新 课 标第 一 网

23、等于; 24、3000;真空不能传声; 25、2; 26、汽化;液化;

三、 27—28(略) 29、1.70; 30、水中有倒影;光的反射;

31、这人由于不懂光的折射知识,水看起来浅,其实很深,因为折射使水底升高了;

32、(1)p=m/v=4.13g/cm3;(2)82.6g;60;80;20;

33、方案:①在鱼儿看不到地方发出声音,根据鱼的反应来验证是不是声音吓跑了鱼;②在鱼

缸边,不发出声音,而作出动作,根据鱼儿的反应来验证是不是动作吓跑了鱼。

四、 34、因为瓶壁较冷,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外壁上。

35、(1)1080m;(2)3m/s; 36、1.8×103kg/cm3;

37、15m/s;

初二上册物理(教科版)期末测试题篇二:教科版初二物理上期末试题

初二物理上期末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用如图1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__,图示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2、航天飞机在太空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

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__________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

相对__________状态.我国第一列磁悬浮列车最高设计时

速达500km/h,如果乘坐该列车通过40km路程,需要的

图1 时间是_____min。

3、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____的叫声音调高,_____的叫声的响度大。钢琴、吉他、笛子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也可以从它们的__________来分辨。

4、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不适应,体温上升而头痛、眩晕、恶心. 通常情况下,在中暑患者身上擦__________对中暑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的道理是________.

5、图2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为了预防“非典”,

图2 某校对来访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校医在匆忙中用一支示

数为38.2℃的体温计直接测量某来访者,若此人的体温

为37℃, 则测出的温度是_____。

6、某人站在穿衣镜前2m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_______m。当他距镜面1.5m时,人与像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m。

7、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一辆汽车在水平河岸上行驶,以汽车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以河岸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 。如图3,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角为____,若平面镜绕入射点顺时针转动5°,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

9、光从水中垂直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___入射角。老花镜的镜片是_____镜。 图3

10、照相机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来工作的。

11、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3kg/m3。一块体积是80cm3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 _______g,水的体积是_____cm3。

12、一台1.5kg的笔记本电脑,拿到月球上,它的质量为___kg,它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为_____N。(g=10N/kg)

13、物体受到在一条直线上大小分别为3N和F1的两个力的作用,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为13N,则F1的大小可能是__________.

14、神舟5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返回时,虽然表面与大气层剧烈摩擦,就像一个闪亮的火球,但由于表面有一种叫“烧蚀层”的特殊物质在汽化时,能_________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15、将一支蜡烛点燃一会儿后,这支蜡烛的质量将____,密度将______。 二、选择题:(1—9为单选,每题2分,10-11为多选,每题3分,共24分)

1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 B.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

C.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灭误差

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

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D.噪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为了研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B、C、D四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实验材料是相同的胡萝卜 ),如图4所示,这四组实验中,研究方法不正确

的是 ...

图4 A B C D

4、近年来,许多城市都作出了限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其原因主要是燃放烟花爆竹会

A.污染水源 B.产生温室效应 C.污染土壤 D.污染空气、产生噪声,易引发火灾

5、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夏天,剥去冰棒的包装纸,看到“白气” B.洒在教室地上的水变干

C.放入冰箱冷冻室的矿泉水结成了冰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6、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7、在图5所指出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图5

8、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物体的清晰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5cm B.10cm C.15cm D. 20cm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走向穿衣镜时,人在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B.黑板“反光”是因为光在“反光”处发生了漫反射C.激光准直,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D.放映电影时银幕上的像是虚像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受力物体一定也是施力物体 B、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不可能发生力的作用

C、“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了一个物体不能有力的作用 D、1kg=9.8N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B、冬天口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C、凸透镜总是将平行光线会聚于焦点 D、重力的作用点不一定在物体上

三、作图题:(1、3、4每题2分,第2题4分,共10分)

1、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向水面,在界面处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如图6所示,已知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的大致的折射光线。

2、完成下列光路图:(图7)(P为2

图6

3、如图8,由A点发出的很细的一束光线在液面MN上的O点发生反射,反射光线的小光

′斑在B点(图中PQ与MN平行)。由于液面高度的变化,反射光斑由B点移到B点,试

作出液面变化的高度。

4.重20N的小球正从斜面上加速滚下,在图9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小球受到的重力。

图9 四、简答题:(共8分)

1《光污染,来自靓丽的玻璃幕墙》

最近,张小姐十分苦恼,因为她的房子正对着一座新大厦的玻璃幕墙。有时站在她家的窗前,看到对面玻璃幕墙就像平面镜一样,将同楼居民家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玻璃幕墙的反光也使她苦不堪言,只要是晴天,她的房间就被强烈的反射光线照得通亮,无法正常休息。尤其是那种凹形建筑物,其玻璃幕墙在客观上形成一种巨型聚光镜,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其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火灾隐患„„ ①从文中找出一个光学方面的物理知识填入横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有一处出现了科学性错误,请在错误句子下面画上横线。

③从上文中找出一个玻璃幕墙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或危害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如何预防光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题:(3+4+4=11分)

1、如图10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以下步骤中有错误的是 ( )

A.把水倒在烧杯里,把温度计穿过纸板插到杯底 B.用酒精灯给盛

水的烧杯加热 C.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分钟记录1次水的温度,

直到水沸腾后5分钟为止 D.根据记录作出水的沸腾图象

2、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

密度”实验中,为测定物体的质量,调节

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天平的指针静止在

图10 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则应将横梁上

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 调节,将一矿

石标本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盘内,当天平

重新平衡时右盘内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

上的位置如图11甲所示,则矿石的质量为_________g,将矿石标本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量筒中水面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11乙所示,则矿石的体积为_______cm3.这种矿石的密度

为_________kg/m3.

3、欲对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矿石标本进行鉴定,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两种测矿石密度的方法,将每种方法所需的主要器材和应测量的物理量填在下表中。

六、综合题:(5+10=15分)

1、从湛江飞往北京的3141航班的飞机,上午从湛江起飞,当天下午到达北京,全程行程

2、一块石碑的质量是78t,为计算它的体积,找一块相同的石块作样品,用天平称出样品的质量是130g,放入装有80mL的水的量筒中升至130mL处,求:①这块石碑的物重;②这块石碑的体积。

四、①光的反射(或平面镜成像)②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其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③造成火灾隐患(或危害居民身体健康、暴露生活隐私等)④建议对城市使用玻璃幕墙的范围、设计、制作和安装制订统一技术标准。(或限制使用玻璃幕墙等,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五、

1、A

2、右 64 20 3200

3、方法一:托盘天平、量筒;矿石的质量、矿石的体积

方法二:弹簧测力计、量筒;矿石的重力、矿石的体积

六、

1、 v=s/t=2700km/4.5h=600km/h

2、 ①G=mg=7.8×104kg

×10N/kg=7.8×105N

②ρ=m1/v1=130g/50cm3=2.6g/cm3=2.6×103kg/m3

v2=m2/ρ=7.8×104kg/2.6×103kg/m3=30cm3

初二上册物理(教科版)期末测试题篇三:科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卷(附答案)

科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卷(附答案)

一.精心选一选(3分×12=36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人体细胞的直径大约是0.00003m=300μm

B.用一把受潮膨胀了的木尺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将会偏大 C.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

D.一本书有300个页码,测得该书厚9mm,则该书每张纸的厚度为0.03mm。 2. 质量为1.5106mg的物体可能是( )

A. 一只鸡 B. 一头象 C. 一头牛 D. 一只蚊子 3.

A.音阶越高,频率越高 B.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频率越高,越悦耳动听 D.相邻音阶的频率之差是相同的

4. 将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

“白气”,这是因为( ) A.沸腾时水不蒸发

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汽的温度高于100℃ C.停火后,水开始大量蒸发

D.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大量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白气”

5. 下列物理现象:①老人用放大镜看书, ②岸上人看到水中的鱼, ③观众看电影, ④水中的筷子好

像变弯,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 )

AB.在-40℃时,水银温度计已不能使用

C.灯泡的灯丝通常是用钨制成的,因为钨的沸点高 D.表中几种金属的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7. 某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水从2℃升高至8℃过程中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

得到如图

1所示的图象.根据这个图象,可以说明水的温度从2℃升高至8℃的过程中( ) A.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 B.水的密度保持不变

C.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 D.水的密度一直变大

8. 如图2所示,用久的灯泡其玻璃外壳会发黑,这是下面那些物态变化现象造成的( )

①熔化 ②凝固 ③汽化 ④液化 ⑤升华 ⑥凝华 A.钨丝先①③再④② B.钨丝先⑤后⑥ C.钨丝先⑤再④② D.钨丝先①③再⑥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在碟里的酒精过一段时间后不见了是升华现象 B.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是凝华现象 C.雾是水蒸汽液化形成的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10. 以下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近视眼、远视眼的晶状体都较厚

B.近视眼的眼球在前后方向有可能太长,像成在视网膜前

C.远视眼的眼球在前后方向有可能太短,像成在视网膜前 D.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 11. 如图3所示中,人所观察到的像( )

A.由凹透镜所成的,这个像是虚像 B.由凸透镜所成的,这个像是实像

C.由凹透镜所成的,这个像能用光屏承接 D.由凸透镜所成的,这个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12. 放大镜、照相机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光学器件,若用u表示物距,f表示焦距,在正常使用时,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大镜,u<f,成放大的实像

B.放大镜,u<f,成放大的虚像 C.照相机,u>2f,成放大的实像 D.照相机,u>2f,成缩小的虚像

二.耐心填一填(每题5分共25分)

13. 某同学研究光的折射规律,记录实验数据如右表.

(1)分析实验数据得知,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人另一种介质时,折射

角跟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是 . (2)请你推测这位同学做实验时,人射光线可能是从______进入______.

14. 如图4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放大镜观察书中的字时,观察到的两种

现象,分析甲、乙两幅图可知:小明放大镜是一个_____透镜,若透镜的焦距为5cm,则观察到甲图现象时,透镜与字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观察到乙图现象时,透镜与字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15. 现有如下一个假设:水果和蔬菜切开后,质量的

变化解释为是由于它们内部水分散失所致,如图5

所示的两个试图验证该假设的实验方案的部分情景(实验材料均是剖开的胡萝卜).

(1)能验证该假设的情景是_______(填“Ⅰ”

或“Ⅱ”).

(2)作出这种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情景Ⅰ 情景Ⅱ 16. 小华利用天平、量筒和一个容器来测定某种液体的密

度,经过他规范操作,得到如右表所示的数据,由此可知:

3

(1)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

(2)容器的质量是_____g.

17.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正确测得石块的质量为48g,体积如图6所示为

______cm,则石块的密度为______kg/m.图7是个别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图是部分同学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后留下的情景,指出图8中违反实验操作规则和实验不规范之处: 图7___________________;图8__________________.

3

3

三.科学探究(5分×2=10分)

18. 住在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鲜食物.一物理教师

发明了一种“沙漠冰箱”罐中罐.它是由一个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子,如图9所示,使用时将食物和饮料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在两罐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就能起到保鲜作用.问题:

(1)经常在两罐间洒些水的原因是 . (2)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是为了 .

19. 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一位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10

(a、b)所示,则____图一定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____图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5min后水开始沸腾,接着又观察,记录了4min,记录数据如下表:

据表可得出如下结论:

(1)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前5min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你还可以总结的结论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四.解决问题(6分+4分+4+5分=19分)

20. 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做实验,工作台上光线太暗,小明想利用两块平面镜,利用光的反射将室外的太阳

光反射到工作台上,请你通过光学作图帮助小明完成这一构想.(如图11)

21. 利用身边现在器材:电子秤、一次性茶杯和足量的水.设计一个测定小石块密度的实验方案.要求写

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和小石块密度的表达式.

22. 据《北京晚报》报道:去年5月,阴天,气温约为-15℃,在新疆罗布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5cm~10cm

厚的积雪,然而过了约20min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令在场在科学考察队员瞠目,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请你提出自己的看法,这雪为什么不见了? (2)简单解释你提出的看法.

23. 阅读下面关于纳米应用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美国F117A型飞机蒙皮上的隐身材料就含有多种超微粒子,它们对不同波段的电磁波有强烈的吸收能力.为什么超微粒子,特别是纳米粒子对红外和电磁波有隐身作用呢?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由于纳米微粒尺寸远小于红外及雷达波波长,因此纳米微粒材料对这种波的透过率比常规材料要强得多,这就大大减少波的反射率,使得红外探测器和雷达接收到的反射信号变得很微弱,从而达到隐身的作用;另一方面,纳米微粒材料的比表面积比常规粗粉大3~4个数量级,对红外光和电磁波的吸收率也比常规材料大得多,这就使得红外探测器及雷达得到的反射信号强度大大降低,因此很难发现被探测目标,起到了隐身作用.

现代很多军用飞机表面都涂有纳米材料,请你谈谈纳米材料能够“隐身”的原因(写两条).

五.应用创新(4分+6分=10分)

24. 某校“STS”活动课前往县酒厂考察,同学们了解到白酒是发酵后的粮食中的酒精从酒糟中蒸煮汽化

出来,刚汽化出来的白酒度数很高,一般不宜饮用,需要与适量水勾兑(混合)后才能出售,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是指气温在20℃时,100mL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 试回答:(1)该厂生产的每瓶装“500mL、45°”的白酒,质量是多少? (2)这种酒的密度是多大?

25.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节水洁具逐渐进入社会,所谓节水洁具,是指每冲洗一次的耗水量在6L以

内的洁具,某校新安装了10套每冲洗一次的耗水量为5L的节水型洁具,而原有的洁具每冲洗一次耗水量为9L,

(1)1t水可供一套节水洁具冲洗多少次?

(2)若每套节水洁具每天使用100次,每月按30天计,从理论上计算该校使用节水洁具后每月节约

水多少吨?

(3)该校总水表示数如图12所示,则其累计用水约多少吨?

期末测试B卷

1.C 2.A 3.A 4.D 5.B 6.B 7.C 8.B 9.C 10.B 11.D 12.B 13.(1)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 (2)水(或玻璃);空气 14.凸;小于1倍焦距;大于2倍焦距

15.(1)情景Ⅰ (2)情景Ⅰ有对比,即变量控制法,情景Ⅱ无对比

16.103;22 17.20;2.4×103;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又重新调节平衡螺母;离开实验室前没有把器材整

理归位 18.(1)利用水蒸发吸热 (2)加快水的蒸发

19.b;a;(1)水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2)水的沸点是100℃ 20.如图所示

21.实验步骤:①用电子秤测出空茶杯质量m1 ②将茶杯装满水,测出总质量m2

③倒掉水,在烧杯中放入适量小石块测出总质量m3,再往茶杯中注满水测出总质量m4;

④计算石块密度 表达式:ρ石=

m3m1

m2m3m1m4

水

22.(1)雪升华为水蒸气 (2)雪熔化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温度达到0℃,二能继续吸热.当时气温为-15℃,所以雪不可能熔化,而升华可以发生在任何温度下.

23.①纳米微粒尺寸远小于红外及雷达波波长,因此纳米微粒材料对这种波的透过率比常规材料要强得多,

这就大大减少波的反射率. ②纳米微粒材料的比表面积比常规粗粉大3~4个数量级,对红外光和

电磁波的吸收率也比常规材料大得多. 24.(1)500mL白酒中含酒精的体积:V

酒精质量:m酒精=ρ

酒精

酒精

=

500100

×4.5mL=225mL=225×10-6m3

V

酒精

=0.8×103kg/m3×225×10-6m3=0.18kg

3

3

-6

白酒中水的质量为:m水=ρ水V水=1.0×10kg/m×(500-225)×10m=0.275kg 白酒质量:m=m水+m酒精=0.275kg+0.18kg=0.455kg (2)



mV

3

0.455kg50010

6

m

3

0.9110kg/m

33

25.(1)1t水的体积为:V

m

=

1000kg1.010kg/m

3

33

=1m3

能清洗的次数:n

VV1

1m510

3

m

3

=200次

V1=1.0×103kg/m3×5×10-3m3=5kg

3

3

-3

(2)节水洁具一次用水的质量:m1=ρ

原有洁具一次用水的质量:m2=ρ水V2=1.0×10kg/m×9×10m=9kg 一月共使用的次数:n=100×30次=3000次

每月可节约水的质量:m节=(m2-m1)×3000=(9-5)×3000t=12000kg=12t (3)共累计用水:332t

3

初二上册物理(教科版)期末测试题篇四: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第I卷 选择题 (共24分)

第I卷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的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 B.人步行速度约4km/h

C.洗澡水的温度是100℃

A.春天,雾绕群峰 B.夏天,雨笼山峦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檐上冰凌 D.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2s 2.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3.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

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

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

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能穿透玻璃等透明物质

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的传播一定要借助于介质

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在马路边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来阻断噪声的传播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5.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小明让一束激光沿白纸板照射,把手指

头放于S点时刚好接收到红色的亮点. 然后将玻璃砖放于白纸板

上,激光经玻璃砖向右侧照射,如图所示.他将手指头放于哪一

点才可能接受到红色的亮点

A.放于S点 B.放于A点

C.放于B点 D.无论哪一点都可以 (第5题) (第3题)

6.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

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

1 / 6

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C.“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7.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甲所

示,图乙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甲 乙

8.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C.太阳光中的红外线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D.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9.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精彩诗句,如辛弃疾的“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其中“天在清溪底”的现象与图中现象相似的是

10.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一物体的质量,测量完毕后才发现错误地将物体放在了右盘,而将

砝码放在了左盘.因无法重测,只能根据测量

数据来定值.他记得当时用了50g、20g和10g

三个砝码,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质

(第10题) 量为

A.81.4g B.78.6g C.78.2g D.81.8g

11.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

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由此可判断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 D.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

12.一个质量为0.25 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

1.75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A.1.0×103 kg/m3 B.1.16×103 kg/m3 C.1.75×103 kg/m3 D.1.2×103 kg/m3

第Ⅱ部分 非选择题(共76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13.如图所示, 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不同的音叉来研究音叉发声特点,发现第一次甲音叉

旁的乒乓球弹得远,第二次乙音叉旁的乒乓球弹得快,这说明第 ▲ 次的音调低,第 ▲ 次敲得重;如果音叉的振动小于 ▲ Hz,人耳将听不到这个声音.

2 / 6

(第13题)

14.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它是(选填“晶体”或“非晶

体”),它的熔点是 ▲ ℃,其中整个熔化过程经历了 ▲ min的时间,熔化过程中它处于 ▲ 状态.

15.郑西(郑州一西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全长505km,承担运行任务的“和谐号”动车组,

最高车速可达350km/h.某次列车下午17:10从郑州发车,l9:10到达西安,则这次列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 km/h,合 ▲ m/s (保留一位小数) .为了确保行车安全,列车上的监控系统,通过对高速运转车轮的热辐射产生的一种不可见光进行检测,实现对车轮温度的实时监控.这种不可见光是 ▲ .

16.身高为1.7 m的小华站在大穿衣镜前l m处,通过看自己在镜中的像整理自己的服饰,

则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 m;若她以0.5m/s的速度沿着与镜子平行方向行走了3s后,则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此时的像高m.

17.近视眼是因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之(选填“前”或“后”).为了能看清远处物体,可佩戴用 ▲ (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还可 ▲ .

18.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

(2)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 ▲ ,壶内水沸腾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不能 ▲ .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 ▲ ,形成“白气”。

③“白气”再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 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3)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 ▲ (选填“甲”、“ 乙”)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 (第14题) (第15题)

(第18题) (第19题)

19.如图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 镜.A、B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 ▲ 摄像头(选填:“靠近”、“远离”).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是因为车内的人 ▲ ,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

20

3

3 / 6

(1) ▲ ;(2) ▲ ;(3) ▲ .

三、作图题 (共6分) 21.⑴如图甲,平面镜前的一个发光点S所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已经被画出,

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找到发光点S的位置.

⑵如图乙,凸透镜的焦距为1.50cm,O为透镜的光心.请按照实际尺寸标出凸透镜右侧焦点F的位置,并画出图中入射光线所对应的折射光线.

⑶完成图丙中的光路图.

甲 乙

(第21题) (第22题) 四、解答题 (本题共7小题,共42分)

22.(3分)如图所示是小明用托盘天平测量某物体质量的情景,请你指出图中明显的操作错误是:

(1) ▲ ;(2) ▲ ;(3) ▲ .

23.(4分)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

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甲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 .

(2)图乙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 .(选填

图中的选项字母)

图甲

图乙

24.(3分)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测多算少”的方法,如图

所示,所绕铜丝的长度为 ▲ ,铜丝的直径为 ▲ μm.如

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则测出的细

铜丝的直径将 ▲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5.(11分)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

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 ▲ cm。

(2)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

置图:如果你是他的合作者,请你帮他指出该

装置中的两处错误:

① ▲ ;② ▲ .

(3)错误改正后,小明将凸透镜固定在50 cm处,

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10 cm处,移动光屏,

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 ▲ 的实像。

4 / 6

(第25题) (第24题)

(4)小明继续将点燃的蜡烛靠近凸透镜,当烛焰移至35cm 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

清晰的倒立、 ▲ 的实像, ▲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这一原理制成.

(5)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40 cm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

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 ▲ .

(6)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当物距在不断的减小的过程中,成像性质发生改变的两个转折

点是 ▲ 和 ▲ .

(7)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

光屏上所成的像 ▲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将 ▲ .

26.(7分)小明注意家里摆钟的钟摆在有规律地摆动(如图甲),经认真观察发现钟摆来回摆

动一次的时间刚好是1秒,就想:是不是所有的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都是1秒呢?于是,他请教了物理老师,知道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叫做周期,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设计如图乙所示的单摆(即细绳下系一小钢球)进行探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甲 乙 (1)从表中数据可知,单摆的摆长l越长,周期T越 ▲ (选

填“长”或“短”)。

(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中作出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摆长

l的关系图像。

(3)分析图丙所示图象,可知的单摆T2与l成 ▲ 关系。

(4)由表中实验记录可知,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时间比较短,

直接测量摆动一次的时间误差比较大。你认为小明为了减

小测量误差是怎么做的? ▲

(5)生活中若摆钟走慢了,应如何调整钟摆的长度? 丙

27.(8分)“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

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所示.若小明

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在遵守交(第27题) 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要用几分钟?

(2)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 km,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km/h,最高限速120 km/h,小明看表时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到达高速公路出口才不会违规.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

28.(6分)“五·一”黄金周,小华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

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则

(1)壶盖的体积是多少?

5 / 6

(第28题)

初二上册物理(教科版)期末测试题篇五: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题9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八年级 物理

第I卷 选择题 (共24分)

第I卷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的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 B.人步行速度约4km/h

C.洗澡水的温度是100℃

A.春天,雾绕群峰 B.夏天,雨笼山峦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檐上冰凌 D.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2s 2.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3.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

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

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

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能穿透玻璃等透明物质

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的传播一定要借助于介质

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在马路边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来阻断噪声的传播

C.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第3题)

5.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小明让一束激光沿白纸板照射,把手指头放于S点时刚好接收到红色的亮点. 然后将玻璃砖放于白纸板上,激光经玻璃砖向右侧照射,如图所示.他将手指头放于哪一点才可能接受到红色的亮点

A.放于S点 B.放于A点

C.放于B点 D.无论哪一点都可以

6.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 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

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C.“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7.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甲所

示,图乙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甲 乙

8.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C.太阳光中的红外线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D.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9.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精彩诗句,如辛弃疾的“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其中“天在清溪底”的现象与图中现象相似的是

10.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一物体的质量,测量完毕后才发现错误地将物体放在了右盘,而将

砝码放在了左盘.因无法重测,只能根据测量

数据来定值.他记得当时用了50g、20g和10g

三个砝码,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质

(第10题) 量为

A.81.4g B.78.6g C.78.2g D.81.8g

11.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

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由此可判断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 D.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

12.一个质量为0.25 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

,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

1.75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A.1.0×103 kg/m3 B.1.16×103 kg/m3 C.1.75×103 kg/m3 D.1.2×103 kg/m3

第Ⅱ部分 非选择题(共76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13.如图所示, 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不同的音叉来研究音叉发声特点,发现第一次甲音叉

旁的乒乓球弹得远,第二次乙音叉旁的乒乓球弹得快,这说明第 ▲ 次的音调低,第 ▲ 次敲得重;如果音叉的振动小于 ▲ Hz,人耳将听不到这个声音.

(第13题)

14.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它是(选填“晶体”或“非晶

体”),它的熔点是 ▲ ℃,其中整个熔化过程经历了 ▲ min的时间,熔化过程中它处于 ▲ 状态.

15.郑西(郑州一西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全长505km,承担运行任务的“和谐号”动车组,

最高车速可达350km/h.某次列车下午17:10从郑州发车,l9:10到达西安,则这次列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 km/h,合 ▲ m/s (保留一位小数) .为了确保行车安全,列车上的监控系统,通过对高速运转车轮的热辐射产生的一种不可见光进行检测,实现对车轮温度的实时监控.这种不可见光是 ▲ .

16.身高为1.7 m的小华站在大穿衣镜前l m处,通过看自己在镜中的像整理自己的服饰,

则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 m;若她以0.5m/s的速度沿着与镜子平行方向行走了3s后,则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此时的像高m.

17.近视眼是因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之(选填“前”或“后”).为了能看清远处物体,可佩戴用 ▲ (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还可 ▲ .

18.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

(2)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 ▲ ,壶内水沸腾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不能 ▲ .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 ▲ ,形成“白气”。

③“白气”再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 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3)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 ▲ (选填“甲”、“ 乙”)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

(第14题

) (第15题)

(第18题) (第19题)

19.如图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 镜.A、B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 ▲ 摄像头(选填:“靠近”、“远离”).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是因为车内的人 ▲ ,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

20

3 认真阅读上表,你一定能从中发现物质密度的一些规律,请写出三点

(1) ▲ ;(2) ▲

;(3) ▲ .

三、作图题 (共6分)

21.⑴如图甲,平面镜前的一个发光点S所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已经被画出,

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找到发光点S的位置.

⑵如图乙,凸透镜的焦距为1.50cm,O为透镜的光心.请按照实际尺寸标出凸透镜右侧焦点F的位置,并画出图中入射光线所对应的折射光线.

⑶完成图丙中的光路图.

甲 乙

(第21题) (第22题) 四、解答题

(本题共7小题,共42分)

22.(3分)如图所示是小明用托盘天平测量某物体质量的情景,请你指出图中明显的操作错误是:

(1) ▲ ;(2) ▲ ;(3) ▲

23.(4分)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

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甲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其理由是 ▲ .

(2)图乙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选填

图中的选项字母)

图甲 图乙

24.(3分)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测多算少”的方法,如图

所示,所绕铜丝的长度为 ▲ ,铜丝的直径为 ▲ μm.如

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则测出的细

铜丝的直径将 ▲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5.(11分)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

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 ▲ cm。

(2)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

置图:如果你是他的合作者,请你帮他指出该

装置中的两处错误:

① ▲ ;② ▲ .

(3)错误改正后,小明将凸透镜固定在50 cm处,

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10 cm处,移动光屏,

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 ▲ 的实像。

(4)小明继续将点燃的蜡烛靠近凸透镜,当烛焰移至35cm 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

清晰的倒立、 ▲ 的实像, ▲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这一原理制成.

(5)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40 cm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

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 ▲ .

(6)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当物距在不断的减小的过程中,成像性质发生改变的两个转折

点是 ▲ 和 ▲ .

(7)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

光屏上所成的像 ▲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将 ▲ .

26.(7分)小明注意家里摆钟的钟摆在有规律地摆动(如图甲),经认真观察发现钟摆来回摆

动一次的时间刚好是1秒,就想:是不是所有的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都是1秒呢?于是,他请教了物理老师,知道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叫做周期,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设计如图乙所示的单摆(即细绳下系一小钢球)进行探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第25题) (第24题)

甲 乙 (1)从表中数据可知,单摆的摆长l越长,周期T越 ▲ (选

填“长”或“短”)。

(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中作出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摆长

l的关系图像。

(3)分析图丙所示图象,可知的单摆T2与l成 ▲ 关系。

(4)由表中实验记录可知,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时间比较短,

直接测量摆动一次的时间误差比较大。你认为小明为了减

小测量误差是怎么做的? ▲

(5)生活中若摆钟走慢了,应如何调整钟摆的长度?

27.(8分)“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

初二上册物理(教科版)期末测试题篇六: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现象不能用微观领域的知识来解释的是( ).

A.荷叶上的两滴露珠能汇成一大滴水珠 B.咖啡里放糖后就不苦了

C.打扫教室时,会看到尘土飞扬 D.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

2.下列长度中最长的是( )

5—1A、120μm B、1.2cm C、1.2×10nm D、1.2×10mm

3.关于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s/t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v的大小与s、t的选取无关 B、能够准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情况

C、在任何情况下,v是不变的 D、必须指明在哪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才有意义

4.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从物理角度是指声音( )

A.频率高 B.音色好 C.响度大 D.速度快

5.你认为下列情况中没有发出噪声的是:( )

A.中午,同学们在教室里学习、休息时,有些同学大声嬉戏 B.半夜时,有人引吭高歌

C.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课,个别同学在小声讲话 D.在歌剧院中,女高音歌唱家引吭高歌

6.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小孔成像 B.用放大镜看地图

C.湖边的景物,在湖中形成的“倒影” D.太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出现树的影子

7.小明将一只苹果从离凸透镜1倍焦距处沿主光轴移到离凸透镜4倍焦距处时,则苹果所成像的

大小:( )

A.不变 B.逐渐减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8.下列有关红外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外线是一种可见光 B.红外线是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

C.红外线不能被我们看见,所以它不能像可见光那样传递能量

D.红外线在空气中很难被传递

9.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

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 B.江面上大雾的形成

C.水在慢慢地结冰 D.灯泡用了一段时间之后,灯丝变细

10.把一石块放入盛满酒精的杯子中溢出酒精24g,把这石块放入盛满水的杯子中溢出的水的质量是

( )。

A、 大于24g B、等于24g C、小于24g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1.填写单位:玉林同学身高170 ,一只鸡蛋的质量为50 。

12.在屋子里说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这是由于 。

13.如图1所示,大型运输机长途飞行时,有时要进行空中加油,在空中加油的过程中,以加油飞

机为参照物,运输机是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14.公共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用固定于路边的照相机连续两次对其拍照,两次拍照的时间间隔

为2s,车长为12m,如图2所示,由此可知,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m/s.

15.图3中,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

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___ ___

是法线,反

射角为__ _ __度,折射角为__ _ __度。

16.某同学的家距离学校3000m,他骑车上学的平均速度是4m/s,那么,他从家出发到达学校,需

要的时间是________s.

17.“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则由于他不懂得 的物理知识所致。

18.乐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 和音色。我们能够听到蜜蜂飞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

的声音,主要原因是它们飞行时发出声音的 不同。

19.阳光下放着一盆冰、水混合物甲,树阴下也放着一盆冰、水混合物乙,则甲盆中的温

度 乙盆中的温度。(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20.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

中该处的深度是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

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

21.人站在竖直挂着的平面镜的正前方,以l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是

________m/s。

22.取一只大的注射器吸进适当的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

孔.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的程度时,液体乙醚消失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向

里推活塞,一会儿观察到液态乙醚出现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

三、作图与实验题。(共30分)

23.如图4,一束激光从水下射入空气中,画出在界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并标明反射角r和

折射角β。(2分)

24.画出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的传播方向,若S成的像S’在光屏上最清晰,光屏应放在

什么位置,在图5中用虚线画出光屏的位置。(2分)

25.如图6所示,球的直径是 cm。(2

分)

26.小宇用数码相机在郊外拍得一张照片如图7所示,请你观察照片中的情景,指出一个物理现

象: ,该现象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4

分)

27.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解释漫画系列图8中出现的现象: 。(5分)

28.(10分) 测量岩石的密度: ①根据图9所示,将各仪器的测量值写在记录实验数据表格内. ②计算岩石密度的公式和结果: 。

29.物体对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小强

想“如果只有镜面反射,没有漫反射,世界会成什么样呢?”请你帮他想出两个可能出现的情景。(5分)

四、解答题。(共22分)

30.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如果改骑自行车则需6min,问:(6分)

(1)从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1.有一只玻璃瓶,它的质量为0.1kg,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0.4kg,用此瓶装另一种液体,瓶和液体的质量为0.64kg,求这种液体的密度。(8分)

32.一辆汽车向山崖开去,在离山崖710m时司机按了一下喇叭,经过了4秒钟他听到了回声,求:(8分)

(1)当司机听到回声时离山崖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期末检测题答案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C 2、 B 3、 D4、 C5、 D 6、 B 7、 B8、 B9、 D 10 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1、cm;g; 12、回声和原声混合;

13、静止; 14、6; 15、NN1;30;60; 16、750;

17、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8、响度;音调;19、等于; 20、3000;真空不能传声; 21、2; 22、汽化;液化;

三、作图与实验题。(共30分)

23—24(略) 25、1.70; 26、水中有倒影;光的反射;

27、这人由于不懂光的折射知识,水看起来浅,其实很深,因为折射使水底升高了;

一、 28、(1)p=m/v=4.13g/cm3;(2)82.6g;60;80;20;29、①会刺伤眼睛;②不易看清周

围的物体;③在眼前的物体也有可能看不到;

四、解答题。(共22分)

30、(1)1080m;(2)3m/s; 31、1.8×103kg/cm3;

32、15m/s;

初二上册物理(教科版)期末测试题篇七:科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长度中最长的是( )

5—1A、120μm B、1.2cm C、1.2×10nm D、1.2×10mm

2..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满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分别放入三只水杯中,水溢出最多的是( )

A. 放铝块的杯子 B. 放铁块的杯子 C. 放铜块的杯子 D. 一样多

3.关于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s/t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v的大小与s、t的选取无关 B、能够准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情况

C、在任何情况下,v是不变的 D、必须指明在哪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才有意义

从表中可以看出,可以发出次声的是( )

A、人 B、蝙蝠 C、大象 D、狗

5.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从物理角度是指声音( )

A.频率高 B.音色好 C.响度大 D.速度快

6.你认为下列情况中没有发出噪声的是:( )

A.中午,同学们在教室里学习、休息时,有些同学大声嬉戏 B.半夜时,有人引吭高歌

C.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课,个别同学在小声讲话 D.在歌剧院中,女高音歌唱家引吭高歌

7.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小孔成像 B.用放大镜看地图

C.湖边的景物,在湖中形成的“倒影” D.太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出现树的影子

8.小明将一只苹果从离凸透镜1倍焦距处沿主光轴移到离凸透镜4倍焦距处时,则苹果所成像的大小:( )

A.不变 B.逐渐减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9、水银的密度是13.6×10kg/m,它的物理意义是 ( )

A、1m的水银质量是13.6×10kg B、1m的水银密度是13.6×10kg

C、1m的水银质量是13.6×10kg/ mD、1m的水银体积是13.6×10kg/ m

10.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

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 B.江面上大雾的形成

C.水在慢慢地结冰 D.灯泡用了一段时间之后,灯丝变细

11.小明开着锅盖煮鸡蛋。第一次水烧开后继续用急火加热;第二次水烧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则( )

A.第一次熟得快,因为此时水的温度高 B.第二次熟得快,因为此时水的温度低

C.熟得一样快,因为水在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 D.无法比较,因为无法知道哪次水温高 333 333333333

12.把一石块放入盛满酒精的杯子中溢出酒精24g,把这石块放入盛满水的杯子中溢出的水的质量是( )。

A、 大于24g B、等于24g C、小于24g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请把答案直接填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不要写出演算过程。

1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2.5×10mg= kg; 360cm= m

2.3×10 kg/m= g/cm 53533

14. 图8中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图9所示温度计读数为___________℃。

15.填写单位:玉林同学身高170 ,一只鸡蛋的质量为50

16.在屋子里说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这是由于 。

17.如图3所示,大型运输机长途飞行时,有时要进行空中加油,在空中加油的过程中,以加油飞机为参照物,运输机是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18.公共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用固定于路边的照相机连续两次对其拍照,两次拍照的时间间隔为2s,车长为12m,如图4所示,由此可知,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m/s.

19.图5中,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______是法线,反射角为__ _ __度,折射角为__ _ __度。

20.某同学的家距离学校3000m,他骑车上学的平均速度是4m/s,那么,他从家出发到达学校,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s.

21.“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则由于他不懂 得 的物理知识所致。

22.乐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 和音色。我们能够听到蜜蜂飞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主要原因是它们飞行时发出声音的 不同。

23.阳光下放着一盆冰、水混合物甲,树阴下也放着一盆冰、水混合物乙,则甲盆中的温 度 乙盆中的温度。(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24.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

25.人站在竖直挂着的平面镜的正前方,以l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是________m/s。

三 、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

)

27.如图6,一束激光从水下射入空气中,画出在界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并标明反射角r和折射角β。

28.画出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的传播方向,若S成的像S’在光屏上最清晰,光屏应放在什么位置,在图7中用虚线画出光屏的位置。

29.如图8所示,球的直径是 cm。

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

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 cm。

(2)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

置图:如果你是他的合作者,请你帮他指出该

装置中的两处错误:

① ;② .

(3)错误改正后,小明将凸透镜固定在50 cm处,

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10 cm处,移动光屏,

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

(4)小明继续将点燃的蜡烛靠近凸透镜,当烛焰移至35cm 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清晰

的倒立、 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这一原理制成.

(5)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40 cm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大

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 .

(6)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当物距在不断的减小的过程中,成像性质发生改变的两个转折点是

和 .

(7)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

上所成的像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将 .

30.小宇用数码相机在郊外拍得一张照片如图9所示,请你观察照片中的情景,指出一个物理现象: ,该现象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

(第29题)

3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解释漫画系列图10中出现的现象: 。

32. 测量岩石的密度: ①根据图11所示,将各仪器的测量值写在记录实验数据表格内. ②计算岩石密度的公式和结果: 。

(第22题)

(3分)如图所示是小明用托盘天平测量某物体质量的情景,请你指出图中明显的操作错误是:

(1)

;(2) ;(3)

四、综合应用题:(共28分)

34.从冰箱里取出汽水瓶,过一会儿就看见瓶壁上附满了小水珠,这是为什么?(4分)

35.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如果改骑自行车则需6min,问:(6分)

(1)从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6.一个质量是50克的容器,装满水后质量是150克,装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是130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6分)

37. 一个质量为178g的铜球,体积为30cm3,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其空心体积多大?若空心部分注满铝,总质量为多少?(6分)

38.(6分)“五·一”黄金周,小华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则

(1)壶盖的体积是多少?

(2)请你帮小华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3)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第38题)

初二上册物理(教科版)期末测试题篇八: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测试题

东塘镇中学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测试题

班级 姓名: 考号: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6分)

1.宋祖英和汤灿都是湘籍著名歌唱家。当她们表演女声二重唱时,我们仍能分辨出她们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她们的

歌声有不同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2.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如果物体位于凸透镜前30cm处,则可以得到( )

A.缩小倒立的实像。 B.放大正立的实像。 C放大倒立的实像. D.缩小正立的实像

3.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4.一块玻璃砖,中间有一球形气泡,一束平行光通过玻璃砖后将( )

A.被发散 B被会聚 C还是平行光 D无法判断

5.甲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一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乙同学听

到的声音次数是( )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6. 检查视力时,人眼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为5m,可是检查视力的房间东西墙壁最大的距离为3.5m,此时,眼科医生把

视力表挂在东墙上,在西墙上挂一面大平面镜,此时被检查者应面向西坐在平面镜前合理的位置是( )

A.距镜面3m B.距镜面2m C.距镜面1.5m D.距镜面1m

7.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取决于( )

A.镜面的大小 B.观察者的位置

C.物体的大小 D.物体与镜面的距离

8.家庭电路中有一个计量消耗电能的电能表,它是测量( )的仪器

A.力 B.热 C.光 D.电

9. 某人以1m/s的速度沿着平直的河堤行走,他在平静的河水中的倒影相对于河堤的速度是( )

A.1m/s B.0.5m/s C.0 D.2m/s

10. 潜入游泳池水中的运动员仰头看体育馆墙壁上的灯,他看到的灯的位置( )

A.比实际位置高 B.比实际位置低

C.与实际位置一样高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1.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能量转化的是( )

A. 用电熨斗熨衣服,电熨斗发热

C. 用热水袋暖手 B.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D.点燃的鞭炮冲天而起

12. 下面几个现象中与光的反射有关的是( )

A.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B.通过汽车的观后镜看车后方情景

C.晚上看到的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光 D.利用激光给隧道准直

13. 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电子钟示数的图像如图,这时的实际时刻是( )

A.21:10 B.10:21 C.10:51 D.12:01

14.小丽同学进行长度测量得到的正确结果是2.74cm,则她所选择的测量工具是( )

A.米刻度尺 B.厘米刻度尺 C.毫米刻度尺 D.分米刻度尺

15.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原理来解释的是( )

A.平静的水面映出山的倒影 B.日食、月食的形成

C.影子的形成 D.小孔成像

16.有一台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通过光束射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电光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

处理)上来显示液面的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的光路图,电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的高度( )了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7.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色会逐渐改变 B.音调会逐渐降低

C.响度会逐渐降低 D.声音的音色、音调和响度都不会改变

18.在四个墙角安放几个平面镜,可以让手电筒的光柱在教室里环绕一周,至少安放平面镜的个数是(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19.夜晚某人在一盏路灯下,先走近路灯后走远,此人影子的长短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20.在平静的湖水中看到“鱼儿在云中游”的景象,看到的鱼和云实际上是( )

A.云是实像,鱼是虚像 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C.云和鱼都是实像 D.云和鱼都是虚像

21.晴天的时候,树荫下的地面上,会出现圆形的光斑,这圆形的光斑是( )

A.太阳的实像 B.太阳的影子 C.树叶的影子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2.雨过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亮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2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人在阳光下,地面上出现影子 B.注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起来变浅了

C.在缓缓流淌的河水中可以看到河边垂柳的倒影 D.筷子斜插入水中,水下部分看起来上翘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声是由物体的。

2.小明同学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了精确测量,记录结果为17.54cm,根据记录确定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

是 。

3.声音三个特性中,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的决定,响度是由声源的决定的。

4.控制噪声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5.蝴蝶的翅膀每秒钟振动五、六次,它所发出的频率低于20 Hz,为波,而海豚能能发出振动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音,为填“都能”或“都不能”)听到。

6.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接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m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

是 。

7. 神话中的孙悟空一个跟斗飞行的距离是十万八千里(约为5.4×104 km),设翻一个跟斗的时间是1s,则孙悟空飞行

的速度__ 真空中的光速(填“>”“<”“=”)。

8. 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来自物体的光

经晶状体成像于 上,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送到大脑,产生视觉.

9. 一束与镜面成60°角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的大小为;一束光垂直射到水面上,入射角为,折射角为__ 。

10. 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的缘故。这时,每一条反射光线

都__ 反射规律(填“遵守”或“不遵守”)

11.在盛放水的杯子中放一块冰糖,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甜了。这个现象说明

12.苏州环太湖景区风光无限美丽。周末,小王和同学坐在行驶的游艇上浏览太湖,若以游艇为参照物,小王是 的;若以太湖为参照物,小王是 的。

13.用液化气烧火煮饭的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能。

三、作图题:(共13分)

1.作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4’

2.根据光路作出平面镜放置的位置:4’

3.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5’

四、计算题:(每题5分)

1、一列火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的铁轨上匀速行驶,鸣笛后2s内收到前方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此时司机立即

刹车。问刹车处司机距障碍物多远?

2、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24°角,要使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传播,那么平面镜与水平面所成的度数是多少?(注意作

出示意图)

3、一山谷宽1200m,一个人站在山谷中某处对着峭壁大喊一声,他听到前后两次回声的时间间隔为4s,求此人距两

侧峭壁各多远?(画图表示,并求出这两个距离值)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测试题答题卡

班级 姓名

1、 2、

3、 4、

5、 6、

7、 8、8 16

9、0 0 0 10、

11、 12、

13、

三、作图题:(共13分)

1.作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4’ 2.根据光路作出平面镜放置的位置:4’

3.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5’

四、计算题:(每题5分,共15分)

1、

2、

3、

初二上册物理(教科版)期末测试题篇九:八年级物理教科版期末测试题和答案

八年级期末调研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将正确选项填入下表)

1.以下实例中,应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规律使物体向上运动的是

A.气球的升空 B.潜水艇上浮

C.大型客机的升空 D.火箭的升空

2.如图所示是撑杆跳高运动员过杆的过程,关于该项运动,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运动员起跳前需要助跑是要产生较大的惯性

B.运动员上升过程主要是克服重力做功的过程

C.运动员过杆前,撑杆由曲变直,将撑杆的弹性势能转化为人的重力势能

D.运动员从高处落在海绵垫上不会摔伤是因为海绵垫对他的压强较小

3.下面四种杠杆类简单机械中,在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4.将一艘木制的小船,轻轻放入一个装满水的鱼缸内,鱼缸内的部分水会被小船所排开,流到鱼缸以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小船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小船的重力

B.小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C.放入小船水溢出后,鱼缸内水对缸底部的压强变大

D.放入小船前鱼缸的总重等于放入小船后鱼缸和船的总重

5.如图是一辆自行车,有关自行车部件的设计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尾灯只是一种装饰,没什么特殊的作用

B.车轮的外胎上做有凹凸花纹是为了节省材料

C.车把是变形的费力杠杆

D.车轴上装有滚动轴承是为了减小摩擦

6.用右图所示的杠杆提升重物,设作用在A端的力F始终竖直向下,在将重物

到一定高度的过程中,F的大小将( )

A.保持不变 B.逐渐变小

C.逐渐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7. 2010年6月11日~7月12日,第20届南非足球世界杯正在举行,这对我们喜欢足球的同学来说,无疑是一桌丰富的足球盛宴。当踢出的足球在水平草地上滚动时,下面列举的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球对草地的压力和草地对球的支持力 B.球所受的重力和球所受的摩擦力

慢慢提升

C.球所受的重力和球对草地的压力 D.球所受的重力和草地对球的支持力

8.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蹦床运动实现奖牌零的突破,图为蹦床运动员何雯娜从蹦床弹向空中表演技巧动作的过程,

则运动员在离开蹦床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她具有的:

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小 B.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

C.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D.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

9.如图,皮划艇是我国的奥运优势项目之一,比赛中运动员一手支撑住浆柄的末端(视为支点),另一手用力划桨,

此时的船桨是:

A.等臂杠杆 B.费力杠杆 C.省力杠杆 D.省功杠杆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0.如图所示,是人们所设计的现代汽车,则有关汽车的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外观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少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的空气阻力

B.汽车外观看里上凸下平的形状,可增大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

C. 汽车刹车时车轮由在地面滚动变为滑动,可增大地面对汽车的摩擦阻力

D.汽车上的司机及乘客系上安全带,可减小由于惯性带来的伤害

11.晓彤对压路机进行观察后(如图所示),提出以下看法,其中错误的是:

A.压路机的碾子表面没有明显的花纹,所以压路机与地面间的摩擦较小

B.压路机自身的质量较大,对地面产生较大的压力,便于将路面压平

C.压路机的碾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小,便于压力产生明显的效果

D.压路机自身的质量较大,惯性就较大,启动和停止都比较困难

12.在图甲中,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图乙是钢绳拉力随时间

变化的图像。若不计水的阻力,则下面计算出的石料有关物理量错误的是:

A.石料的质量为250kg

B.浸没水中后受到的浮力为1000N

C. 石料的密度为1.5×10kg/m

D.当石料浸没水中后,所受浮力不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g均取10N/kg)

1.如图所示,一只鸟在空中水平翱翔时,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一对

力是 和 (填写力的名称),其中向下方向的力的产生原因

是 。

向上方向的力的产生原因是 。

这两个力的关系是 。

2.如图是一个小女孩在广场上进行溜冰运动,也是我们大多数同学非常喜

欢的运动,这种旱冰鞋(右侧是鞋的特写画面)是通过

( )

33

办法来减小鞋与地面的摩擦力的。

3. 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展会上充分体现“绿色、环保、节能”的理念。园区内的交通

实现了零排放,下图是一种在世博园区内供游人乘座的电动汽车, 则这种车辆在驱车行驶中的能量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

4.如图,在跳水比赛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跳板也对运动员施了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前者改变

了跳板的 ;后者改变运动员的 。

5.如图,在冰壶比赛中,冰壶由运动员推出后在一个非常平整的冰道上滑行,两名运动员在冰壶前方“刷冰”,可使

表面的冰___________成薄薄的一层水(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这样就能够减小冰壶与冰面之间的______________,在冰壶脱手后又会由于_____________可以按照运动员预计的运动快慢和方向继续运动。

6.如图,用吸管从瓶子中吸饮料时,是____________力使饮料上升到嘴里,如果把饮料瓶密封起来,你还能不断地吸

到饮料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7.在物理课上你一定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吧!分别说出甲乙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图甲吹气时 ;图乙吹气时 。

它们共同说明的一个物理原理是 。

8. 如图是举重运动项目,运动员在将杠铃举起过程中是将人体内的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的过程,现杠

铃重156kg,运动员在3秒钟内将其从地面举高2m,则运动员在此短时间内爆发出的功率为_______W。

9.海洋是个极有开发潜力的资源宝库。潜水艇是人类研究海洋的重要设备,它的上浮和下潜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

来实现的。当一个体积为80m小型潜水艇潜到水下500m深处时,它受到的海水的压强是________Pa,受到海水的浮力是__________N。(ρ海水3=1.03×10kg/m)

233310.如右图,烧杯内盛有适量的水,水面的面积为20cm,再结合图中信息,可求得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kg/m,

由于石块的浸入,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加__________Pa。

三、作图与实验题:(共28分)(g均取10N/kg)

1.(3分)如图是一个体重为600N的人在水中游泳,其在水中所受浮力

为600N,图中O点视为其重心,请在图中画出他所受到的这两个力

示。

也约的图

(第1题图) (第2题图)

2.(2分)如图是司机在用脚踩下刹车踏板的情景,请在图中画出此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3.(6分)如图,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当左右盘内放的砝码数量不等时,则小车__________,

只有当两盘内所放砝码数量相等时,即小车受到

向左和向右的拉力相等时,小车_____________,

说明平衡的两个力要满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左右盘内放入数量相等的砝码后,用手将小车扭转一定的角度,再松开手,观察现象,这是为了探究当两个

力__________________时,物体是否平衡,通过此过程的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平衡的两个力一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分)如图是小明同学用矿泉水瓶、水及海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通过观察下

图,他发现三次的作用效果一次比一次明显,于是他得出“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探究结论。

(l)请你评价一下小明的探究过程。

(2)对于探究过程提出改进意见(可文字叙述或补画一个探究图)。

(3)对比分析实验探究图,分析论证一下更为完善的探究结论应该如何叙述。

5.(4分)下表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重关系”的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

(1)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在图甲中用笔画线代替绳子组装滑轮组。

(2)计算出后两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填入表格中。

(3)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为 。

(4)小组还想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绳子的绕法是否有关”,请你对比甲的绕法在图乙中画出能够探究出此问题

的滑轮组绕法及挂上相应的物重。

6.(7分)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班级的“物理小博土”为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

实验,实验中的铜块与铝块体积相同。

(1)做①③④三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____________三次的实验数据,可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内的深度无关。

(3)做①②④⑥四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做____________三次实验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14分)

1.如图所示,是我军目前最新型63A1式两栖主战坦克,是

两栖装甲师和海军陆战队的主要突击力量,被称为中国的

王牌。该坦克战斗全重22t,外观体积28m,发动机功率

420kw。陆地最大速度54km/h,水中最大航速28.8km/h。两条履带总着陆面积为4m。火力配置:装有一门105mm低后坐力坦克炮,在2000m距离上发射新型穿甲弹时,穿甲能力达560mm装甲钢板水平或能穿透2100mm厚的钢筋混凝土火力点。

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以下问题:(g均取10N/kg,(ρ水=1.0×10kg/m)

(1)坦克安装的较宽履带及履带上带有凸起的棱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2)在“火力配置”的介绍中,体现出的物理知识有哪些?(请说出两条)

(3)坦克在陆地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有多大?

(4)计算坦克在水中浮航时,至少还有多大体积可以露出水面?

(5)分别计算出坦克在陆地以最大速度匀速行驶的牵引力大小和在水中以最大航速匀速航行时所受到的水的阻力大小?(空气阻力不计)

2.有一个体积为17.8cm的空心铜球放入水中,它恰好处于悬浮状态,已知铜的密度是8.9×10kg/m,g取10N/kg,求:

(1)空心铜球的重力;

(2)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

3333323我军两栖

初二上册物理(教科版)期末测试题篇十:教科版初二物理上期期末试题[1]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一些人对声现象有如下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 声速在各种介质中都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空气是一种传播声音的介质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2.近年来,如城市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增加了许多绿地,道路两旁栽种了大量树木,改善了城市环境。下列关于城市绿化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环境温度 B.城市绿化面积的增加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C.道路两旁种树可以减弱车辆噪声 D.城市绿化后可减少工业废气和车辆尾气的排放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影子”的形成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传播的

B.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光照射到一般衣服上会发生漫反射

4

A

C.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40℃的气温 D.表中物质的沸点都可用水银温度计测得

5.对下列民间俗语或古诗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下雪不冷化雪冷——熔化吸热

B.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光的直线传播

C.水中捞月一场空——平面镜成虚像 D.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靠空气振动发声的

6.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水烧开时,从壶嘴喷出的“白气”就是水蒸气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固形成的

C.白炽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这是因为灯丝受热升华的缘故

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是蒸发造成的

7.如图是眼睛的成像光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

B.甲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乙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

C.甲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乙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

D.甲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

8.如图所示的四种光学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八物

第 1 页 共 4 页 八物

9.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

A.迎面走来的行人 B.路旁的树木

C.小红骑的自行车 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10.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在龟兔赛跑的全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 B.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

C.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 D.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1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A.(1)和(4) B.(2)和(3) C.(2)和(4) D.(1)、(2)、(3)、(4)

12.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为书本中的鹦鹉图),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 )

二、填空题:

13.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读数应为 ________ cm;此刻度

尺的分度值为 ________ 。

14.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这里的“高”指的是 ______ ;而“引吭高歌”里的“高”指的是_____;“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因为不同的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______ 。

15.研究表明,珠穆朗玛峰每年上升高度约为10mm,合___ m。我国珠峰测量组登上了峰顶,当时的气温为零下二十九点六摄氏度,记作 ____。下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 ℃,用该温度计____ (选填“能”或“不能”)测量珠穆朗玛峰的气温。

16.第26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于2010年1月5日在哈尔滨拉开帷幕。用雪堆成的雪人,即使气温在0 ℃以下,时间久了雪人也会逐渐变小,这是物态变化中的 ________ 现象,这个过程中雪需要 ________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7.白光通过绿色玻璃照在白纸上,白纸呈_______色。

八物

第 2 页 共 4 页 八物

18.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m时,小鸟在水中的“倒影”是 ________ (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 ________形成的,该“倒影”距小鸟 _______ m。

19.看电影时,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银幕上的影象,是由于发生了光的 ______反射;我们在亮灯的路上有时看不见前面地上的水,是由于发生了光的 _______反射。(填“镜面”或“漫”)

20.毕业班的同学在照毕业照时发现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为了使全班同学都进入镜头,应使照相机 ______学生,并调节镜头使镜头______胶片。(“远离”或“靠近”)

21.站在岸上所看到的水里的“鱼”是真正的鱼的______像,真正的鱼在像的 ________ (填“上方”或“下方”)。

22.如图所示,空军的一架加油机正在为一架战斗机加油。在地面

上的人看来,加油机是___的,在战斗机的驾驶员看来,加油机是

________ 的。这种差异是由于他们选取了不同的______________。

三、作图与实验:

2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4.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25.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海波在第3min时处于___________

态,在第7min时处于__________态。第11min时处于___________

态,整个过程海波要______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根

据该图像还能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示例:海波的初温为25℃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

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

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_____(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

是_____像(填“虚”或“实”).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27.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温度计中的液柱稳定后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此

时水温是 ________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数据如下表:

八物

第 3 页 共 4 页 八物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 ________ ℃,第 ________ 分钟记录错误。

(3)实验中发现加热烧杯中的水到沸腾时所用的时间太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解决的方法是 ________ 。

(4)盛水的烧杯里有只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水沸腾。试管中的水 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 ________ 。

(5)小明同学在家中观察水壶中的水沸腾时,看见离壶嘴一段距离处出现一股“白气”,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看不见“白气”,这是为什么?

28.下面是小玲和小美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在探究前,小玲将三个凸透镜分别正对太阳光,调节凸透镜和光屏间的距离,使太阳光在光屏上会聚一点,量得凸透镜带光屏的距离分别为48cm、15cm和4cm,为了便于在光具座上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小玲应选择焦距为 ________ cm的那个凸透镜进行实验。

(2)凸透镜中心离桌面的高度约6cm,光屏中心离桌面高度约7 cm,小美将一个新买来长蜡烛用刻度尺量了一下,然后截下了一端,只把其中一端较长的蜡烛装上,小美截去一段的目的是 ________ 。

(3)当烛焰移动到离凸透镜的距离只有12cm时,光屏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不管怎样位置都承接不到实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眼来观察蜡烛的像,眼睛、蜡烛、凸透镜的位置排列顺序是_________。

(4)如果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30cm,光屏距凸透镜的距离 ____30cm(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是这种现象的应用。

29.某校学习小组为了研究“蚯蚓是在粗糙面上爬得快,还是在光滑面上爬得快”,他们选择同一条蚯蚓,在相同的外界条件刺激下,分别让它在不同的表面上爬行。为了比较蚯蚓在不同表面上爬行的快慢,必须测出蚯蚓爬行的 ________ 和 ________.因蚯蚓爬行的路程是弯曲的,为了准确测出爬行的路程,你想的办法是 ________ 。

四、解答题

30.炎热夏天,小燕看到奶奶将未吃完的菜碗放在一个大点的装水的盆中,然后用一条湿毛巾盖在碗上,并将毛巾的两头放在水中(这样可使盆中的水不断地“渗”到毛巾中)。小燕问奶奶这样管用吗?奶奶说管用。你能用物理知识解释一下这样做的道理吗?

31.测得一块铜和铝的合金块,质量是17千克,体积是4.0×10-3米3,求该合金块含铜、铝质量各多少?

八物

第 4 页 共 4 页 八物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huzhong/123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