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教版初二上册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的教学设计

| 初二 |

【www.guakaob.com--初二】

北教版初二上册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的教学设计篇一: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

【特别提示】

导学案只是老师教学的一个辅助,千万不能完全一成不变地依据导学案来教学,如果机械使用导学案,课堂教学过程将毫无生气,也不会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答案】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2.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自主学习】(推开一扇窗,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

请同学们逐目阅读教材内容,分步回答下列问题: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 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2.百万雄师过大江战线: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 (渡江战役)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1949年4月23日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 的国民党政权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提示:以下几个题目可以先让学生讨论,或者老师提示着让学生讨论,学生能说几条算几条。不要直接给学生答案。

1.解放军同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

请参考下面几句话:

在东北战场解放军兵力占优,是全国五大战场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唯一战场;东北敌军孤立分散,所占地区狭小,补给困难,或战或守战略意图未定;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建立了广阔

的根据地,支援战争的物质力量雄厚等等。

2.为什么北平的解放能采取和平方式?

请参考下面几句话: (1)中共中央出于新中国定都北平的想法,非常希望和平解放北平。

(2

流的高等学府,汇集了一大批全国闻名的专家学者„„

(3)在和平解放北平的问题上,天津之战起了决定作用。天津之战是平津战役的最后一战,东北野战军只用了29小时就攻占了城防号称“固若金汤”的天津,致使北平无险可守,傅作义陷入困境。

(4)为使文化古都完整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中,中共中央华北局指示北平地下党,要大胆利用各种关系,尤其是动员傅的亲信和亲属直接去做傅作义的工作。地下党将傅作义的长女、地下党员傅冬菊调来北平做傅作义的工作,还约见了傅作义的老师和智囊刘厚同及傅作义的结拜兄弟、华北“剿总”副司令邓宝珊,请他们劝说傅作义走和平道路。

(5)傅作义将军的深明大义是北平和平解放的重要条件之一。

3.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那些?

A.从国民党方面说:

① 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② 经济崩溃、物价暴涨。

③ 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④ 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⑤ 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B.从共产党方面说:

① 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② 有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③ 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④ 组成了一个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归纳整理】(倾满天甘露,润明每一天渴盼的眼睛)

本课讲述了哪些战役?这些战役有什么意义?

三大战役加渡江战役。三大战役的意义见上面的表格。渡江战役意义:解放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2010·山东聊城)右边是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据图片内容判断,该同学的探究题目应是( )

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B.北平和平解放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国民党政权垮台

2.(2010·浙江嘉兴)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

作用的结果。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有( )

①精良的武器装备 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丰富的物资供应 ④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10·山东日照)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应该是哪一次战役?( )

开始时间

1948年9月 指挥者 林彪、罗荣桓 结果 解放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4.(2010·山东菏泽)下列影视资料中不属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

A.《渡江侦察记》 B.《血战台儿庄》 C.《挺进大别山》 D.《大决战》

5.(2010·江苏南京)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初二某班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请你所学知识,帮助完成图中配制的解说词。

图一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图二 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开幕典礼

图二场景发生在_③_年的辛亥革命后,这 图一场景发生在__①__(事件)以后,

场革命的领导人_④_建立了_⑤_(国家) 这场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__②__。

名称。

图四 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图三 中国地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

图三场景发生在__⑥_年,日本侵略者曾图四场景发生在_⑨__(战役名称)以 在此地屠杀中国人_⑦__以上,现在,终后,_⑩__(事件),标志着统治中国 于低下了头。_⑧__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22年的国民党政府垮台。

来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①鸦片战争(1分);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③1911(1分);④孙中山(1分);⑤中华民国(1分);⑥1945(1分);⑦30万(1分);⑧抗日战争胜利(1分;)⑨渡江战役(1分);⑩南京解放(1分)。

【教学案例】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课程标准〗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材简介〗

本课是本册书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的一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中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例,是国共两党的决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阶段。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共四个子目,"'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大军合力战淮海""兵临城下直取平津""百万雄师过大江"。辽沈战役后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后长江下游以北地区获得解放、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覆灭。这四个子目是按照时间和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列举三大战役的名称、双方作战简况和战果。

说出渡江战役简况和南京国民政府灭亡的时间。

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课前分小组选问题,查阅材料,并根据需要处理材料,确定本小组的表述方式。 根据小组实际以多种方式表述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在活动中体验历史。

多媒体展示动感地图,提高识图能力。

结合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以及所展示的材料、多媒体图片等,分析、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小组竞赛填写三大战役简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查阅材料、处理材料和表演的过程中,亲身去体验这段历史,学生会潜移默化地被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英明决策、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斗争精神所感染。

通过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得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

〖学情分析〗

1.初二学生正处在不可捉摸的少年时期,他们表现出精神上追求独立性,喜欢用自己的眼睛来认识发现世界,他们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思维推理能力。 2.初二学生已学了一年多的初中历史课程,对于课改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查阅材料、处理信息、小组合作、研究处理教材信息等能力。

3.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许多影视剧,如电影《大决战》三部、《风雨下钟山》等,学生在头脑中已有了形象材料的储备,对于毛泽东、朱德、邓小平、林彪、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与本课有关的各种资料也很丰富,学生很容易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到所需的材料。另外,学生已在语文教材中学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对这段历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

〖教学方法〗

设计理念

遵循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主动地在课前查阅材料、处理材料,主动研究教材并结合本小组的特点,采用电视访谈、人物专访、小短剧、现场报道、讲故事等形式,亲自去体验和展现辽沈、淮海、平津、渡江这四次战役。

教学方式

教师在本课中只是一个促进者,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认真地看学生的展示,指点学生表演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总体上控制课堂的节奏,随时掌握课堂上发生的各种情况,适当地对学生加以引导;适时地为学生配上多媒体课件,为学生的表演增光添彩。各小组的展示,完全是开放式的,每个小组可以富有个性的展示,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表述的空间。

本课的教学评价,采取各小组派代表组成评比小组进行评价,教师协助学生确定评价标准,教师不参与评价过程,完全由评价小组负责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评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课需要多媒体的支持,通过播放节录的有关淮海、平津、渡江战役的纪录片把四大战役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图片、动感地图、讨论题、板书、练习题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既直观又省时。将小组竞赛时现场填写的三大战役简表用实物投影仪打出来,既能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又能让学生有成就感。〖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了解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简况,包括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时间,主要战略战术,指挥员,战役经过、战役的作用,这些都是第一层次的要求。在这些

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要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一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英明决策;二是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三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这是第二层次的要求。其中第三点尤为重要。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四大战役的概况,难点是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2.认真研究阅读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教师教学用书和伴你学历史等),确定本课的教学方法为活动调控法,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适时加以调控,搜集和网上下载所需要的材料和图片,节录所需要的记录片片断。

3.用PowerPoint 制作多媒体课件。

4.协助学生分四个小组,确定评定标准。

学生准备

学生提前一周按层次分成四个小组,自由选择所要表现的子目,确定本小组的表现形式,小组内分工协作,查阅材料处理材料,编写小组表现子目的提纲,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准备。〖板书设计〗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锦州东北

(1948年9月―1949年1月) 淮海战役:碾庄、双堆集、

陈官庄长江中下游以北 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华北

渡江战役: 百万雄师过大江

南京解放

国民党政权覆灭 1949年4月22日

〖教学过程〗

1.利用提问导入新课。

2.了解各小组准备情况,组成评比小组(由各小组派两名代表组成,本组代表不为本小组评分)公布评分标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各小组用所选择的表达方式汇报,教师操纵多媒体为学生服务,并认真倾听观看学生的表演,查缺补漏,并对课堂进行整体的调控(后附学生作品)。

4.多媒体课件展示人民支持解放战争的图片、毛泽东的两段话和国共双方力量变化的表格,组织学生依据这些材料,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后附史料、图表)。

5.小组竞赛填写三大战役表,运用竞赛方式,小组成员合作填写,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将填写情况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使学生有成就感。

三大战役简表

6.板书小结,将学生学到的零散的不系统的知识系统化。公布评比结果选出最佳小组、最佳表现奖、最佳组织奖,激励学生。

课前预想

学生本次活动中有可能一是时间不够用,二是过于注重表演,忽视基础知识或基础知识强化不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知识占有量,课前准备一定充分,在学生展示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要有调控能力,要全局上把握本课的节奏,合理分配时间,而且要随机应变,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基本教学过程

北教版初二上册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的教学设计篇二:b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

【特别提示】

导学案只是老师教学的一个辅助,千万不能完全一成不变地依据导学案来教学,如果机械使用导学案,课堂教学过程将毫无生气,也不会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答案】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2.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自主学习】(推开一扇窗,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

请同学们逐目阅读教材内容,分步回答下列问题: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 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百万雄师过大江2.战线: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 (渡江战役)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1949年4月23日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 的国民党政权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提示:以下几个题目可以先让学生讨论,或者老师提示着让学生讨论,学生能说几条算几条。不要直接给学生答案。

1.解放军同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

请参考下面几句话:

在东北战场解放军兵力占优,是全国五大战场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唯一战场;东北敌军孤立分散,所占地区狭小,补给困难,或战或守战略意图未定;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建立了广阔的根据地,支援战争的物质力量雄厚等等。

2.为什么北平的解放能采取和平方式?

请参考下面几句话:

(1)中共中央出于新中国定都北平的想法,非常希望和平解放北平。

(2)北平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相继在这里建都,留下了故宫、北海、天坛等珍贵文物古迹。北平还拥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一流的高等学府,汇集了一大批全国闻名的专家学者„„

(3)在和平解放北平的问题上,天津之战起了决定作用。天津之战是平津战役的最后一战,东北野战军只用了29小时就攻占了城防号称“固若金汤”的天津,致使北平无险可守,傅作义陷入困境。

(4)为使文化古都完整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中,中共中央华北局指示北平地下党,要大胆利用各种关系,尤其是动员傅的亲信和亲属直接去做傅作义的工作。地下党将傅作义的长女、地下党员傅冬菊调来北平做傅作义的工作,还约见了傅作义的老师和智囊刘厚同及傅作义的结拜兄弟、华北“剿总”副司令邓宝珊,请他们劝说傅作义走和平道路。

(5)傅作义将军的深明大义是北平和平解放的重要条件之一。

3.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那些?

A.从国民党方面说:

① 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② 经济崩溃、物价暴涨。

③ 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④ 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⑤ 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B.从共产党方面说:

① 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② 有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③ 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④ 组成了一个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归纳整理】(倾满天甘露,润明每一天渴盼的眼睛)

本课讲述了哪些战役?这些战役有什么意义?

三大战役加渡江战役。三大战役的意义见上面的表格。渡江战役意义:解放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2010·山东聊城)右边是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据图片内容判断,该同学的探究题目应是( )

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B.北平和平解放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国民党政权垮台

2.(2010·浙江嘉兴)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

作用的结果。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有( )

①精良的武器装备 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丰富的物资供应 ④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10·山东日照)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应该是哪一次战役?( )

开始时间

1948年9月 指挥者 林彪、罗荣桓 结果 解放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4.(2010·山东菏泽)下列影视资料中不属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

A.《渡江侦察记》 B.《血战台儿庄》 C.《挺进大别山》 D.《大决战》

5.(2010·江苏南京)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初二某班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请你所学知识,帮助完成图中配制的解说词。

图一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图二 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开幕典礼

图二场景发生在_③_年的辛亥革命后,这 图一场景发生在__①__(事件)以后,

场革命的领导人_④_建立了_⑤_(国家) 这场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__②__。

名称。

图四 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图三 中国地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

图三场景发生在__⑥_年,日本侵略者曾图四场景发生在_⑨__(战役名称)以 在此地屠杀中国人_⑦__以上,现在,终后,_⑩__(事件),标志着统治中国 于低下了头。_⑧__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22年的国民党政府垮台。

来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①鸦片战争(1分);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③1911(1分);④孙中山(1分);⑤中华民国(1分);⑥1945(1分);⑦30万(1分);⑧抗日战争胜利(1分;)⑨渡江战役(1分);⑩南京解放(1分)。

【教学案例】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课程标准〗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材简介〗

本课是本册书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的一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中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例,是国共两党的决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阶段。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共四个子目,"'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大军合力战淮海""兵临城下直取平津""百万雄师过大江"。辽沈战役后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后长江下游以北地区获得解放、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覆灭。这四个子目是按照时间和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列举三大战役的名称、双方作战简况和战果。

说出渡江战役简况和南京国民政府灭亡的时间。

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课前分小组选问题,查阅材料,并根据需要处理材料,确定本小组的表述方式。 根据小组实际以多种方式表述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在活动中体验历史。

多媒体展示动感地图,提高识图能力。

结合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以及所展示的材料、多媒体图片等,分析、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小组竞赛填写三大战役简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查阅材料、处理材料和表演的过程中,亲身去体验这段历史,学生会潜移默化地被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英明决策、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斗争精神所感染。

通过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得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

〖学情分析〗

1.初二学生正处在不可捉摸的少年时期,他们表现出精神上追求独立性,喜欢用自己的眼睛来认识发现世界,他们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思维推理能力。 2.初二学生已学了一年多的初中历史课程,对于课改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查阅材料、处理信息、小组合作、研究处理教材信息等能力。

3.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许多影视剧,如电影《大决战》三部、《风雨下钟山》等,学生在头脑中已有了形象材料的储备,对于毛泽东、朱德、邓小平、林彪、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与本课有关的各种资料也很丰富,学生很容易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到所需的材料。另外,学生已在语文教材中学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对这段历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

〖教学方法〗

设计理念

遵循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主动地在课前查阅材料、处理材料,主动研究教材并结合本小组的特点,采用电视访谈、人物专访、小短剧、现场报道、讲故事等形式,亲自去体验和展现辽沈、淮海、平津、渡江这四次战役。

教学方式

教师在本课中只是一个促进者,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认真地看学生的展示,指点学生表演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总体上控制课堂的节奏,随时掌握课堂上发生的各种情况,适当地对学生加以引导;适时地为学生配上多媒体课件,为学生的表演增光添彩。各小组的展示,完全是开放式的,每个小组可以富有个性的展示,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表述的空间。

本课的教学评价,采取各小组派代表组成评比小组进行评价,教师协助学生确定评价标准,教师不参与评价过程,完全由评价小组负责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评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课需要多媒体的支持,通过播放节录的有关淮海、平津、渡江战役的纪录片把四大战役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图片、动感地图、讨论题、板书、练习题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既直观又省时。将小组竞赛时现场填写的三大战役简表用实物投影仪打出来,既能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又能让学生有成就感。〖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了解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简况,包括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时间,主要战略战术,指挥员,战役经过、战役的作用,这些都是第一层次的要求。在这些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要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一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英明决策;二是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三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这是第二层次的要求。其中第三点尤为重要。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四大战役的概况,难点是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2.认真研究阅读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教师教学用书和伴你学历史等),确定本课的教学方法为活动调控法,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适时加以调控,搜集和网上下载所需要的材料和图片,节录所需要的记录片片断。

3.用PowerPoint 制作多媒体课件。

4.协助学生分四个小组,确定评定标准。

学生准备

学生提前一周按层次分成四个小组,自由选择所要表现的子目,确定本小组的表现形式,小组内分工协作,查阅材料处理材料,编写小组表现子目的提纲,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准备。〖板书设计〗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锦州东北

(1948年9月―1949年1月) 淮海战役:碾庄、双堆集、

陈官庄长江中下游以北

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华北

渡江战役: 百万雄师过大江

南京解放

国民党政权覆灭 1949年4月22日

〖教学过程〗

1.利用提问导入新课。

2.了解各小组准备情况,组成评比小组(由各小组派两名代表组成,本组代表不为本小组评分)公布评分标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各小组用所选择的表达方式汇报,教师操纵多媒体为学生服务,并认真倾听观看学生的表演,查缺补漏,并对课堂进行整体的调控(后附学生作品)。

4.多媒体课件展示人民支持解放战争的图片、毛泽东的两段话和国共双方力量变化的表格,组织学生依据这些材料,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后附史料、图表)。

5.小组竞赛填写三大战役表,运用竞赛方式,小组成员合作填写,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将填写情况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使学生有成就感。

三大战役简表

6.板书小结,将学生学到的零散的不系统的知识系统化。公布评比结果选出最佳小组、最佳表现奖、最佳组织奖,激励学生。

课前预想

学生本次活动中有可能一是时间不够用,二是过于注重表演,忽视基础知识或基础知识强化不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知识占有量,课前准备一定充分,在学生展示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要有调控能力,要全局上把握本课的节奏,合理分配时间,而且要随机应变,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基本教学过程

北教版初二上册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的教学设计篇三: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学习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础上,能够列举这些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作战的战况。

2,通过了解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史实,正确计算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转折阶段的战略态势,建立时间和空间概念。

2,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回顾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关情况,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从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综合问题的能力。

3,将本课与“南京国民在政府的建立”一目相联系,让学生计算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大战役是战略决战,它的胜利不仅预示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也预示着人民的胜利。通过这些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

2,对于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原因的认识。

教学基本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师: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

头一年里,战况如何?

战争形势的变化,使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条件,于是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了进攻,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此时,国民党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人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 二, 感知理解

1,“关门打狗”,决战东北

多媒体:有关辽沈战役打响时的影视资料。

师:画面中展现的是哪一次战役?

辽沈战役。

师:出示《三大战役形势图》,介绍辽沈战役前的背景。

背景:经过两年作战,敌我力量发生显著变化。

人民解放军方面:人民解放军已增至280万人,装备已经大为改善,军队素质和战术水平大为提高,士气高涨。

国民党军方面:人数下降,士气低落,实行所谓的“重点防御”,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已呈现不稳。在这种形势下,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了。

首战东北的原因是什么?

中共中央选定在东北战场首先展开决战,具有其策略性。因为当时东北战场的形势对人民解放军最为有利。一旦夺取东北,便可以使东北人民解放军腾出手来转入关内作战,并利用东北的工业来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从而有利于整个战局的发展。

师:出示《辽沈战役示意图》,指图分析:在战略区域内,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战略据点有哪些?

沈阳、长春、哈尔滨、锦州等。

师:辽沈战役的成功有何意义?

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灭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这一战役的胜利,使人民军队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了的优势。至此,全国的军事形势达到一个新的转折点。

2,大军合力战淮海

师:在辽沈战役取得胜利后,中共中央又发动了淮海战役。出示《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成员》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图片说出主要领导人。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学生阅读书本,知道基本知识点:时间、参战部队、经过、战果。

多媒体播放“淮海战役中人民的大力支持”资料剪辑。

师:陈毅曾满怀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

3,兵临城下,直取平津

师:在淮海战役胜利发展之际,已经拉开了平津战役的序幕。请概况平津战役的背景、时间、部队及经过。生看书,师总结。

出示《平津战役示意图》师:为什么要采取“先打两头,反取中间”的战术? 一方面可以消除国民党军队北平受敌的增援;另一方面可以截断北平守敌南逃或北窜的道路,有利于促使非蒋介石嫡系的傅作义集团起义。

师:党中央为什么要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长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4,百万雄师过大江

师:运用上面的学习方法,概况渡江战役相关知识点。

朗读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感受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丽场景。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余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活动与探究: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的三年内,就能以弱胜强,打败国民党呢? 生讨论,师总结。

从战争性质、人心向背、方针政策正确与否、指挥是否得当、部队士气、军队多少、装备优势等方面来分析。从国民党政权性质代表的集团利益与帝国主义的关系来分析。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违背了抗战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中国人民的要求和意愿,不得人心,注定走向失败和灭亡。而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所进行的事业是进步的、正义的,必然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三,教学反思:

北教版初二上册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的教学设计篇四: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参考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北教版初二上册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的教学设计篇五: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学案 (北师大版)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学习目标】

1.列举三大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决战的情况。

2.了解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的史实,并联系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正确计算南京国民政权存在的时间。

【学习重点】 列举三大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决战的情况。

【学习难点】 回顾解放战争以来的有关史实,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多角度联系

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学法提示】 系统解剖法、表格归纳法、联系比较法。

一、导入示标:

国民党苦心经营三个多月的千里江防顷刻土崩瓦解。南京政府的大员如鸟兽散,仓皇逃往台湾。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南京解放,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覆灭。

二、自学知疑:

(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0分)

1._______年9月,______、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队百万大军,发起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歼灭敌军_______万多人。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2.1948年_____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____________,在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

3.____________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多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4.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_________,东到________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______________ ___。

附:解放战争时期历史发展线索

假和平

真内战

注:大决战指的就是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被消灭;渡江战役使国民党垮台。

(二)质疑问难: 开始 重庆谈判 和 中共 战 反攻 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6.6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7.6 决战 三大战役 1948—1949 渡江战役 胜利

三、探究交流:

步骤一:“关门打狗”战东北

材料一:《三大战役示意图》

(1)假如你是解放战争大决战时期的指挥官,首战的地点你

里?为什么?

(2)辽沈战役首先攻占的地点是哪里?为什么?为什么我们把这个战术叫做“关门打狗”?辽沈战役的胜利有什么重要意义?

步骤二:大军合力战淮海

会选在择哪

“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成员”合影 淮海战役支前农民

(1)淮海战役由哪些人指挥?

(2)看“支前民工小车队”图,你是如何理解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3)斯大林听到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后连连说:奇迹!奇迹!60万打败80万,这真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淮海战役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呢?

步骤三:兵临城下取平津

解放军采用了“瓮中捉鳖”战术,将敌人分割包围在张家口、北平、天津等几个孤立的据点,在此基础上,“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1)为什么北平的解放要采取和平方式?

步骤四:百万雄狮过大江

材料一: 材料二: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历史照片是见证历史、保存历史信息的载体。

材料二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一中的“天翻地覆”具体指什么?“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借用了什么历史典故?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寓意?( )

四、训练反馈:

(一)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9分)

1.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下列诗句反映的历史时期 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②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④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③②① D.④①③②

2.“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以下内容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②中华民国的建立

③侵华日军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 ④国民党政权垮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下列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辽沈战役 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③渡江战役 ④淮海战役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③①④

4.下面的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5.1949年4月,解放军将领周克玉写了一首诗:“千帆竞渡断浪飞,万炮齐放敌垒摧。杨子江头雷霆夜,铁军雄师显神威„„”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一战役的场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6.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7.右图所示战役的意义在于( )

A.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

B.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C.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D.解放南京,使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

8.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 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9.为了庆祝国庆节,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出了一期历史特色小报。其中,他们把不同时期的四幅历史图片组合,构成了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所反映出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C.旧民主主义革命史

五、学习感悟:

B.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史 D.新中国的成长史

逆时代潮流而动的人必然失败,貌似强大的国民党反动派以失败而告终正说明了 这一点。你说呢? 我想说:

北教版初二上册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的教学设计篇六: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 学案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李柱萍 时间:2014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2.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导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认真准备 (请同学们逐目阅读教材内容, 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人民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是: 、 、 。 2、陈毅说“ 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3、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

(1)时间: 年 月 日, 、 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2)战线: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 ,东到 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 路

强渡长江。

(3)结果意义: 年 月 日占领 ,宣告了延续 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国民

党残余势力退往 。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讨论、互帮互助、共同解决!) 1.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主力大决战,填下表: 2、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栖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栖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这是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夜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撰写的一篇著名碑文。这篇碑文中提出了中国近代史上三个重要的年代,你知道它们分别指的是哪一年吗?为什么说它们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年份?

三、当堂练习,检测固学

1. 统治人民达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 ) A.北平和平解放 B.南京解放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三大战役胜利 2.为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战役是 ( ) A.孟良崮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3.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是 ( ) A.192I一1949年 B.1920__1949年 C.1927—1949年 D.1925—1949年

3.《孙子兵法》中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下列哪座城市的解放体现了上述策略( ) A.南京 B.北平 C.天津 D.沈阳

4..“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的意思是 ( ) A.人民群众直接参加了淮海战役 B.人民群众用小车参加淮海战役

C.人民群众从人力、物力等方面积极支援前线 D.国民党害怕人民群众的小车

5.1949年的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上海是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 B.解放军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统治必将被推翻 C.上海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D.上海解放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6. (2010·山东菏泽)下列影视资料中不属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 ) A.《渡江侦察记》 B.《血战台儿庄》 C.《挺进大别山》 D.《大决战》

7.(2010·江苏南京)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初二某班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请你所学知识,帮助完成图中配制的解说词。

图一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图二 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开幕典礼

图一场景发生在 (事件)以后,这场 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 。

图三 中国地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

图二场景发生在 年的辛亥革命后,这场革命的领导人 建立了 。

图四 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图三场景发生在__ _年,日本侵略者曾在 此地屠杀中国人 以上,现在,终于低下 了头。 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 来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四、学(教)后记

图四场景发生在 (战役名称)以后, (事件),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府垮台。

北教版初二上册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的教学设计篇七:北师大版八上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共22张PPT)

北教版初二上册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的教学设计篇八:第五单元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北教版初二上册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的教学设计篇九: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精美课件(北师版八年级上)

北教版初二上册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的教学设计篇十:24课 国民党政权崩溃教学设计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乐进队

【课程标准】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重点:

难点:

一、课堂导入:以“人民解放战争浮雕”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诵教材前三个子目的内容,熟悉内容。

2、运用小组竞赛学习描述三大战役战况

3、三大战役战略示意图(学生上台描述,教师讲解)

4、教师对三大战役做一个简要的归纳

5、让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关于三大战役的一些军事上的小故事

引导学生对三大战役的军事上的智慧进行思考

让学生做一个小小的军事家,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1)、辽沈战役为何先打锦州?

(2)、为什么先淮海战役后平津战役?

(3)、北平为什么获得和平解放?

6、老师来讲解问题,接下来总结三大战役

7、利用国共和谈过渡到渡江战役,老师配合图片讲解分析渡江战役是必然的。

8、让学生细看解放军横渡长江的图,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时所用船只的简陋, 如此落后的船,却能快速度过长江,可见国民党政权离奔溃是必然的。

9、引用毛泽东的七律诗,对南京解放进行讲解

10、学生用他们所了解的知识和所查到的资料,小组讨论“为什么解放军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讨论时间为2分钟)

11、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重难点)

A.从国民党方面说: ① 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② 经济崩溃、物价暴涨。

③ 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④ 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⑤ 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B.从共产党方面说:

① 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② 有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③ 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④ 组成了一个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huzhong/126925.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