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对贱人的憎恨句子

| 高一 |

【www.guakaob.com--高一】

表达对贱人的憎恨句子篇一
《高一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高 一 第 二 学 期 期 末 考 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 120分

第一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可以当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小说、戏剧、杂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大都在小说和戏剧中可能只是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他们里面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和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探求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的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木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团锦簇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没有见到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就像只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

学文学的人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对胃口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这种人不但是近视,在文学趣味方 面也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文学作品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纯正的文学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的作品的佳妙,就不能正确地欣赏任何作品的佳妙。

趣味是对生命的彻悟和留恋。生命时时刻刻都在进展和创造,趣味也是如此。纯正的文学趣味必有创造性,必时时刻刻开发新境界。如果让你的趣味囿在一个狭小的圈套里,它无机会可创造开发,怎能不随之僵死腐化?从前私塾冬烘学究如井底之蛙,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八股文、试帖诗。他们对于这些乌烟瘴气何尝不津津有味?然而,这算是文学的趣味么?

节选自《话说文学趣味》

1.根据原文,下列对“纯正的文学趣味”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小说、戏剧、杂文等等各类作品都能够当一首诗看。 B.对诗有浓厚的兴趣,能欣赏到其他种类的作品的佳妙处。 C.有广博的趣味,能够同时欣赏许多派别的作品的佳妙处。 D.有创造性,时时刻刻都能够开发创造新的文学趣味。

2.下列对“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比别类的文学作品更加谨严、纯粹、精微。

B.爱好诗的人,在小说和戏剧中不仅仅看到故事。 C.一个人喜欢诗就可以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 D.诗是纯正的文学趣味的必要的构成元素。

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喜欢诗,说明他有很高的文学趣味。

B.一个人不喜欢诗,在小说和戏剧中就只能见到故事。 C.第一流小说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并不仅在故事。

D.从前私塾冬烘学究深研八股文、试帖诗。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4—7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4.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相如素贱人 素:向来,本来 B. 顾:回头看 C.“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 D. 引:调转

5.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B. C.

D.

6.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写廉颇与蔺相如由不和到交欢。廉颇不甘心位于蔺相如之下,散布恶言,而蔺相如采取躲避的态度。B.蔺相如不畏赫赫权势的秦王,但对廉颇却一再退让,这是因为他认识到廉颇拥有强大的兵权,不可硬碰。C.选文充分显示了蔺相如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思想境界。他的表现使老将廉颇深为感动,于是负荆请罪,最终将相交欢。

D.廉蔺交欢写的虽是内部的事,但矛盾冲突十分激烈。蔺相如采用退让的办法,正确地解决了这一矛盾。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8——9题。(8分,每小题4分)

鹧鸪天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8.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词作,请结合具体句子谈谈词人在上下阙分别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4分) 9.这首词 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抒发了 自己什么样的情怀?(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 ————————,——————————卷起千堆雪。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5) 想当年金戈铁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懂你

①收到父亲寄来的包裹和信,有几分意外。因为我春节刚从老家回来,父亲也从未写信给我。

②匆忙展开信笺:“小振,春节让你带的干酸菜、腊肠、咸肉你怎么忘了带上呢?丢三落四的 毛病怎

么还没改,看你以后怎么办呀?一个人出门在外,照顾好自己…… 近来从电视上得知 北方沙尘暴厉害,我

和你妈十分担心…… 家中一切安好,勿念。有时间往家里多写信。”信 虽不长,却似一股暖流涌上心田——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对我几乎是不近人情的。

③记忆最深的一次是我高考的第一天,我以为父亲会送我去考场,可是他只说了一句:“我 有事先走了,考好点儿。”就走了。当时我委屈极了:为什么别的父亲都送自己的孩子去, 他就不能?!

④结果高考我落榜了。百无聊赖中,我选择了南下打工。然而当我把自己的想法很不情愿地 告诉父亲时,得到的却不是安慰和鼓励,他尖刻的语言,把我仅剩的一点自尊也击得粉碎, 伤痛的滋味现在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⑤出门那天,我还是特别希望家人来送我,可是不仅他没送,家人都没来送行。我知道,这 肯定是父亲的阻挠。我对父亲的怨又多了一分。

⑥转眼工作好几年了,父亲也退休多年,可时间并没有冲淡我对他的憎恨。直到这次回家, 母亲说出事情的真相,我才恍然大悟。她说:“小振,你这样做太伤你父亲的心了。过去他 是做过伤害你的事,可都是为了你好——怕你在家总有优越感。他不是怕你不能成材,担心 的是你不能成人!于是有意激励你奋发图强。为此我不知道和他吵过多少次。你走那天,他 不让我们送你,可又担心你承受不了,好几天坐卧不安,闷着头抽了十几盒烟。你现在每封 写给我的信他比我看得还仔细,这次知道你要回家过年,早早地准备好了许多你喜欢吃的于 酸菜、腊肠、咸肉。上次为了晒腊肠,踩着凳子一不小心摔了下来,在医院住了好几个星 期……”

⑦这次春节回家,父亲满以为我会多住几天,然而我却只有七天假。我走的时候,父亲把晾 在竹竿上的干酸菜、腊肠、咸肉取下来帮我装了好几袋,说是以后一个人在外很难吃到老家 的东西了。最后我嫌行李多不方便,心想这些东西超市或许也有卖的,于是走的时候就偷偷 地拿掉了。

⑧想不到父亲却把它寄过来了。这就是父爱!可我却恨了父亲这么多年,现在想想,我是多 么的不应该。其实,父亲一直是爱我的,只是方式特殊罢了。

⑨铺好纸,提起笔,我提笔写下—— ⑩敬爱的爸爸、妈妈……

(1).第2 自然段中写“我”收到父亲的来信后,“似一股暖流涌上心田”,可为什么在“我的 记忆里,父亲对我几乎是不近人情的”? (2分)

(2).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做过哪些伤害过“我”的事? (6分) (3).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请举两例说明。(4分)

(4).本文第8 自然段说“想不到父亲却把它寄过来了。这就是父爱!”难道这些干酸菜、腊 肠、咸肉就是父爱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 第二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 13分)

1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 分)

A B C D 1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纵观举办过大型赛事的世界各个城市,可以看到不仅大赛带动了城市经济,而且推动了城市的综合全面发展,每届大型赛事都把一个城市的发展推进了一大步。

B国家广电总局和工信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这一规定旨在加强行业准入门槛,将网上五花八门的视频节目纳入更加严格的监管。

C 如何体会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认识用优秀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是摆在每一位中国企业家面前的重要课题。

D很多学生深有体会地说,欣赏高雅艺术不同于通俗流行文化,有着更为深邃的审美内涵和道德教化影响,能荡涤人的心灵,提升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14. 以下各联按“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1)相逢马上纷桃雨 喜见树前闹杏花

(2)夜如何其,晓钟未动 岁云尽矣,更漏频催 (3)清光同会合 秋色正平分 ( 4)避恶茱萸囊 延年菊花酒

(5)去秽除邪千门户前悬虎艾 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6)三五良宵,花灯吐艳映新春 一年初望,明月生辉度佳节 A(1)(5)(3)(2) B (5)(4)(6)(2) C(1)(4)(3)(6) D (4)(1)(3)(5)

15.仿照下面划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要求内容、句式和修辞手法与划线部分保持一致。(4分) -----------------,----------------;---------------,------------------。 五.写作(50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在我们的生命中令人惊喜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心情郁闷后的意外发现,愉悦快乐时的意外体验,平淡生活的意外反思,成功时刻的意外领悟,人际交往的意外提醒,处身自然的意外警示……

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阐明观点。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2)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700

父亲给我装了好几袋干酸菜、咸肉、腊肠。(答两点即可)

(4 )这些干酸菜、咸肉、腊肠是父亲亲自为我晾制的,还为此摔伤住过医院,它包含着父亲的心血,代表深深的父爱。父母的爱是通过点滴小事表现出来的,是无私、伟大的,是金钱无法买到的。

15报我以艰险,我就是一座坚强挺立的大山;报我以痛苦,我就是一只婉转歌唱的黄鹂。

高一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1A 2C 3C 4 B 5 D 6B 12 B 13 C 14A

7(1)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更厉害?

(2)(我这个)浅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恕我到了这个地步啊! 8上阕:春入平原,荠菜花开,新耕雨后,群鸭觅食。 下阕:牛栏边种有桑麻,新妇趁闲走娘家。 9写作手法:反衬(或以乐景写哀情)

情怀:(1)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词人联想到自己罢 官 的现 实,报国无门而徒增惆怅之情。(2)面对闲适的村居生活 ,词人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甘又无可奈何。 10(1)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2)一蓑烟雨任平生

(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气吞万里如虎。 11

(1) 因为过去父亲一次次地伤害了“我”的自尊心。

(2) 高考时不送“我”去考场;落榜 后,我决定南下打工,非但得不到安慰和鼓舞,听到的却是尖刻的挖苦;出门那天,父亲不 仅不送,还劝阻家人来送行。

(3)A父亲为了激励“我”奋发图强,在“我”出门打工的 那天,不让家人为“我”送行,自己却好几天坐卧不宁,闷着头抽了几十盒烟。B知道“我” 过年回家,早早准备好了“我”爱吃的东西。C我走的时候,

表达对贱人的憎恨句子篇二
《咬文嚼字 我的》

《咬文嚼字》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

“咬文嚼字”这个成语源自元代无名氏杂剧《劝夫杀狗》中的“由不得你咬文嚼字”一句。对这个成语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扣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汉语大词典》列的三个义项是:①过分推敲字句;②掉书袋或卖弄才学;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可见“咬文嚼字”是个贬义词,正如朱光潜在本文中所说,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那么,在朱先生《咬文嚼字》这篇文章中,作者赋予“咬文嚼字”以怎样的新意呢?又是怎样论述这个问题的呢?

二、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回国前的主要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开华人美学研究的先锋。

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无人可取代他的地位,无作品敢代替此书。他早年就读爱丁堡大学时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民国时期出版业的一大景观。文化大革命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朱光潜脚踏着中西文化,穿越20世纪,与苦难中奋斗的中国一同走过从前。他的一生是一部浅近而深奥的大书。我们对他的理解,只限于现在阅读的《咬文嚼字》,相信通过今天的阅读,同学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三、感知课文内容,积累重点词语。

1整体阅读的首要任务是明确中心论点。大家知道,议论文提出论点的方法大致有三种:一是“开门见山”,开头部分提出;二是“水到渠成”,在结尾提出;三是在文章中间部分提出(或蕴涵于文中)。本文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呢?请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同时将自己生疏的字词注上音。

2学生浏览课文,教师评点词语。

第1段:咬文嚼字yǎowãnjiáozì: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嚼1jiáo[1]用牙齿咬碎:细~慢咽。味同~蜡。嚼2juã[1]义同(一),用于某些复合词:咀~。嚼3jiào[1]〔倒~〕反刍,牛等动物把粗粗咀嚼后咽下去的食物再反回到嘴里细细咀嚼。潜qián[1]隐在水面下活动:~水。~泳。~坝。~行(a在水面以下行动;b在外边秘密行动)。[2]隐藏的,秘密地:~藏。~伏。~遁。~逃。~力。~心。~师。~在。~台词。~移默化。[3]姓。婵娟chánjuān:①形态美好、漂亮:蛾眉新画觉婵娟。②指美女:家家分影照婵娟。③指月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骨气gǔqì:①刚强不屈的气概:他是个有~的人,宁死也不向恶势力低头。②书法所表现的雄健的气势:他的字写得很有~。骨1gǔ[1]人和脊惟动物身体里面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头。~胳(全身骨头的总称)。~节。~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干。[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扇~。[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

力:~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气。骨2gū[1]〔~朵儿〕尚未开放的花朵。[2]〔~碌〕滚动(“碌”读轻声)。

第2段:贱人jiànrãn:1轻视人。2地位低下的人。 3旧时辱骂妇女之词。涎xián唾沫,口水:垂~三尺。流~。~沫。憎恶zēngwù:憎恨,厌恶。恶1â[1]不好:~感。~果。~劣。~名。丑~。[2]凶狠:~霸。~棍。险~。凶~。[3]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贯满盈。恶2wù讨厌,憎恨,与“好”相对:可~。厌~。好(h刼)~。恶3ě〔~心〕要呕吐的感觉;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恶4wū[1]古同“乌”,疑问词,哪,何。[2]文言叹词,表示惊讶:~,是何言也!茗míng[1]茶树的嫩芽。[2]茶:香~。品~。~具。煮~。[3]古同“酩”,酩酊。援例yuánlì:引用成例。深恶痛绝shēnwùtîngjuã:恶,厌恶;痛,痛恨;绝,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第3段:啰嗦luōsuō:亦作"啰唆"。1(言语)繁复:老太太嘴碎,爱~|他啰啰嗦嗦说了半天,还是没把问题说清楚。2(事情)琐碎;麻烦:事情倒不难做,就是~|手续办起来才知道挺~。锱铢必较zīzhūbìjiào: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凝练níngliàn:紧凑精练:这幅字生动而凝练|文章不够简洁凝练。斟酌zhēnzhuï:①倒酒;注酒:腾酒车以斟酌。②倒酒不满曰斟,过满曰酌,宜适中。故比喻反覆地考虑:斟酌定夺|斟酌损益|再三斟酌|请你斟酌办理。③品评;欣赏:斟酌嫦娥怜我老,故窥书幌huǎng照人床。[书幌shū huǎng书帷。亦指书房。] 镞zú箭的头。词藻cízǎo:1诗文中的藻饰,即用作修辞的典故或工巧有文采的词语。2指诗赋。

第4段:斩截zhǎnjiã:1坚定不移貌;干脆利落貌。2清楚明白貌。3比喻文风峻刻峭拔。索然无味suǒránwúwâi: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玩索wánsuǒ:反复玩味探索。

第5段:冷寂lěngjì:清冷而寂静:~的秋夜。剥啄bōzhuï:<书>象声词。形容轻轻敲门等声音(如下棋声)。岑寂cãnjì:寂静;冷清:山堂夜岑寂。搅扰jiǎorǎo:(动作、声音或用动作、声音)影响别人使人感到不安:姐姐温习功课,别去~她。

第6段:烟榻yāntà:烟床。变化莫测biànhuàmîcâ:测,估测。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变幻莫测biànhuànmîcâ:变幻,变化不可测度。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意蕴yìyùn:内在的涵义:文化意蕴。烹pēng清沁肺腑[沁人肺腑qìnrãnfâifǔ:吸入新鲜空气像渗入内脏一样感到舒畅。] 不即不离bùjíbùlí: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若隐若现ruîyǐnruîxiàn:若,好象;隐,隐藏;现,显现。好象隐藏不露,又好象显现出来。形容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样子。含混hánhùn:模糊;不明确:~不清丨言辞~,令人费解。蕴藉yùnjiâ:含蓄而不显露:蕴藉隽永|文采蕴藉。

第7段:平滑pínghuá:平而光滑。俗滥súlàn:平庸而使用过多。嫱qiáng学富五车xuãfùwǔchē: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才高八斗cáigāobādǒu: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春花秋月chūnhuāqiūyuâ: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柳岸liǔàn:植柳的水岸。灞桥bàqiáo:1桥名。本作霸桥。据《三辅黄图.桥》: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端木:即子贡(公元前520-?),孔子弟子。他“能言善辩,善经商,家累千金”。付梓fùzǐ:古时用木板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杀青shāqīng:①古代用火烫炙竹简,使青竹水分除去,就不会再被虫蛀蚀,所以书写这一过程叫“杀青”。后指文章最后写定完稿:杀青交稿|《三苍》奇字已杀青。②绿茶加工的首道工序,

使鲜叶水分蒸发,保持绿色,便于揉捻。举不胜举jǔbùshângjǔ:胜,尽。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自鸣得意zìmíngdãyì:鸣,表示,以为。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尺牍chǐdú:①古代书写用的一尺长的木简:谁谓情可书,尽言非尺牍。②书信:亲笔尺牍答之|不知道书信格式,找本尺牍看看。陈言务去chãnyánwùqù:陈言,陈旧的言辞;务,务必。陈旧的言词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要排除陈旧的东西,努力创造、革新。下乘xiàchãng:1下等的马。2下品,下等。比喻庸劣的人才。

3整体把握分析全文。

1、确定本文中心论点的位置。

明确:本文提出中心论点是在段末。

[评]采用这种提出论点的方法,可以化难为易,给人以水到渠成之感。那么,让我们再仔细阅读最后一段,筛选出其中的主要信息。

分析第8段每个句子所起的作用。

○第1、2句是过渡句,既总结了前文,又引起下文。

第3、4句指明运用语言的态度是要有谨严的精神,养成好习惯;

第5句则用三个“不能”,从否定的角度铺排,如果将否定句改成肯定句“他要勤,要细心,要在取得成绩之后仍谦虚谨慎”,就远不如一正一反的表达效果。 第6句用“只有„„才”的条件复句的形式,说明运用语言的要求和目标。 从这一段我们可以提取出几个要点来?

○我们可以从中提取出三个要点:一是运用语言文字要有谨严的精神,刻苦自励,留心玩索,这是从对待咬文嚼字的态度和方法上谈的;二是运用语言文字要力求思想感情与语言的精练与吻合,这是从咬文嚼字的要求上谈的;三是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这是从咬文嚼字追求的目标上谈的。

○将这三点归纳起来得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由于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息息相关,而且在运用联想义时弄不好就会误用,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求思想情感与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文章的最后一句)

○用简洁的文字表述就是:“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继续整体把握分析全文。2、通过整体阅读分析,理清作者思路。 议论文中,观点的支撑靠的是有说服力的论证。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呢?

一篇议论文要想思路清楚,除了有利的观点,更加需要很好的内容来充实,既要金玉其外,更要内里内涵丰富才好,表里如一才是上品。哪么内容就需要很好的论证方法,请问同学们,还记得,议论文中有哪么我们比较常用的论证方法吗?

明确: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七种: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比较法、归谬法、归纳法和演绎法。下面细谈四种在议论文写作时常用也比较好用的论证方法。 一、例证法 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事实强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二、引证法 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

三、喻证法 喻证法是用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

四、比较法

比较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分对比与类比两种。

1、类比法

所谓类比,就是借助某个或某几个类似的故事、实例或写作者安排的情境,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

用于类比的事物大致有这么几种:古今中外的史实、神话传说、寓言、写作者自己创设的情境等。

运用类比要注意所选取的“类体”要同类,不能相对或相反;在类比之后要剖析,要善于揭示,一语破的,一刀见血。

2、对比法

所谓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

运用对比要注意所选取的“对体”的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的区别要非常明显,要有突出的互相对立的关系;必须要对所要论述的对象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可以是人对人、物对物,也可以是纵向比较或横向对照。

当然,以上所概括的这几种论证方法,仅仅使用其中的一种,有时论述也会过于单薄。为强化说服力,许多议论文兼用多种论证方法。不过,使用多种论证方法一定要注意突出其中的一种,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这篇文章,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什么方法用的最频繁,看这些例子,然后从文章中的关键句来洞悉作者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写了几个部分的内容? 明确:举例论证的方法最多,我们追本溯源来看作者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文章分为几个部分,作者是如何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得出第八段的那个中心论点,在看的同时,也观察一下作者是如何举例论证的,从他人写文章的方式中来寻找合适自己的写文章的方法。

第1、2自然段

[引]首先阅读第1、2自然段,看看作者列举了什么例子,提出了一个什么见解? 明确:这两段,引述了郭沫若在剧本《屈原》中,为了准确表达人物情感,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修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从而大大提高了表达效果的事例。

(一)分析第一层(1、2段):更换文字意味不同。

1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

①“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语气坚决。

②六个“你这„„”。——感情强烈。→启示:A思想感情不同。

③“你是个好小子。”——表假定语气。

④“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启示:B结构不同,不合逻辑

→启示:C连郭沫若用好一个字也颇费周折,说明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一定要细细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2、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

明确:对比;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

3、所句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例子来源于名家名篇。启示:要注意资料的积累、梳理。本文的材料丰富,无论是记忆中的,还是资料中的,都得有资料。如文中的《红楼梦》、《水浒》、《屈原》、《史记》等。积累知识的方式:笔记、卡片、索引等。

[评述]这两处修改,一处改得好,一处改得文句不通。修改文字当以更准确有力地传达感情为准,郭沫若没有注意这个道理,将文章修改中取得成功的经验直接挪用到别处,以致修改出的语句不仅表达的感情全然不对味,就是从语法角度来看,也全然不符合语法规则。

[总结] 第1段举的是“炼字的好例”;第2段举了同一作者(郭沫若)炼字的“并不很妥”的例子。同时分析了修改的原因及作用,强调了句式修改与表达情感有密切关系。从表面上看,“你这”与“你是”两种句式的区别只有一个字,但表达效果不大相同,这已初步说明了文字与思想是有关系的。文章从一个例子引入正题,并在第2段结合了《水浒传》和《红楼梦》里的例子,对“你这”句式进行进一步分析,这使得作者观点更具有说服力。第2段看起来是在辨析“这”与“是”的区别,实际上为下一部分引出作者观点作了必要铺垫。

归纳:这两段阐明不同句式有不同意味,说明要从感情强弱上“咬文嚼字”。

第3、4自然段

[引]第3、4自然段举了什么例子?提出了什么见解?

明确:这两段引述了王若虚修改《史记》中李广射虎一段的例子。

第3段,强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第3段第5行),并引出例子。

第4段,通过对李广射虎一段原文与改文的对比分析,强调“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第3段第6行)

(二)分析第二层(3、4段):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

1、为什么我们在咬文嚼字时,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明确: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史记》中原文翻译]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里的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就向它射去,射中了石头,箭头都射进去了,过去一看,原来是石头。接着重新再射,始终不能再射进石头了。

2、修改后的句子为什么不好?给你怎样的启示?

明确:①原文“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

②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之意。

③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之意。

总之,说明文字一增一减,这表面形式的变化,就引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评]王若虚认为原文啰嗦,用词重复,于是将它加以精简,却没想到,这样一来丧失了原文的丰富的意蕴。

启示:我们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这样品味才能到位。

3、由此例改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表达对贱人的憎恨句子篇三
《文学史问答题》

四、简答题

1.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

2.汉大赋兴盛的原因

3.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4.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5.《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6. 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7.简述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书211)

(1)他以自然山水为独立的描写对象,力求形似逼真,为刘宋诗坛开启了自然清新的诗风。

(2)从艺术表现上,谢诗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进行精雕细刻。

(3)谢诗语言追求选声练字,讲究丽典新声。

虽然谢诗有很高的成就,但也有一些缺点。

(1)玄言语句多,大大损害了山水诗恬淡自然的意境。

(2)使用典故过多,失去了诗歌所应有的谐畅情味。

(3)过分追求句子的对偶和文字的雕饰。

(4)结构多半是叙事—写景—说理三段式,前后部分往往枯燥乏味。

8.杜诗 “诗史”的特点。(书363)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关口,他的诗真实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时代动乱,是时代的一面镜子,也是自己的一部传记。他的喜怒哀乐紧紧围绕现实政治。诗人的生活和内心的表达,与时代的社会写真交织在一起,个人的命运、遭遇和人民、国家的命运、遭遇交织在一起,所以他的诗善陈时事,世号“诗史”。它具有以下意义:①历史的真实性,客观性;②历史的广阔性,形象性,提供了比著作更为生动丰富的生活图画;③历史的深刻性,预见性,揭露了社会的某些本质方面。

9.简析王实甫《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

崔莺莺是一个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温柔端庄,勇于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追求爱情自由与婚姻幸福的女子。

一、执着追求和张生的爱情,追求婚姻自主的幸福爱情生活

莺莺从一开始就对爱情炽热地追求 ,才使得她一步一步地走上了违背纲常 ,反抗封建礼教的道路。莺莺执著热烈地追求心中的爱恋。她对张生的爱 ,纯洁透明 ,没有一丝杂质。

二、乖性儿,假意儿

她孝顺老夫人,不想当不孝之女,但她又不愿意把自己的终身幸福寄托在父母指定的人选上,这些使她对自己的行为反复无常。例如她看见红娘送来张生的 “简帖儿” ,勃然变色 ,还声称要拿简帖儿 “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 。她装腔作势要红娘传言责备张生 ,其实传去的却是私约张生相会的情诗。等到张生到后花园去赴约 ,她又忽然变卦 ,正儿八经地把张生数落一番。这种种表现 ,把张生弄得七颠八倒 ,连红娘也昏头转向。

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具有软弱性

崔莺莺在科举这一事情上是让步的、妥协的。老夫人默许她与张生的婚事,但前提必须是张生得中状元。崔莺莺内心并不想让张生远赴京城赶考,但为了能得到母亲的许可,她也只能妥协。她的反抗是很有限度,她不可能做出更强烈的反抗

行为,只能等待张生得中归来。

10.简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五、论述题

1.举例说明《左传》的文学成就。

2.鲁迅先生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你对这句话是如何认识的?

鲁迅的这句话是从史学和文学的方面来评价《史记》的成就的。

《史记》的史学精神

(1)、实录精神 不虚美,不隐恶

《史记》不仅仅是客观的真实的记载历史,而且还体现出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敢于暴露和批判现实中各种丑恶、腐朽、黑暗的东西。同时还体现出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他不以统治者的是非标准为标准。

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更表现在他对汉武帝的批判。他在《史记》的《武帝本纪》中记载了很多的事情。专门记他是如何的迷信,如何的自私。不仅写这些东西,他还大胆的批评当时的政治。对当时的酷吏政治提出批判,实际上是表达对汉武帝政治的不满。

司马迁还将批判的锋芒指向整个社会,大胆的暴露社会现实的不公,对于统治者所宣扬的所谓“天道”提出怀疑和质问。《史记》中的《伯夷叔齐列传》就是这样进行批判的篇章。

(2)、人本精神

《史记》首创的以“纪传”为主的史学体裁,第一次以人为本位来记载历史,表现出对人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高度重视。

《史记》所记人物,虽然仍以上层人物为主,但其范围已扩大到整个社会,包括社会中下层人物和非政治性人物。

司马迁认识到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各个阶层的人物都在社会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历史是由英雄和平民百姓共同创造的,而不仅仅是由少数英雄创造的。 衡量历史人物的地位,司马迁所依据的是他们的实际成就,而不是获得何种名位。

史记的文学特点

(一)抒情性

一是在每篇传记的最后一段都有“太史公曰……”的文字,作者直接对所记人和事议论,抒情;二是在叙事中抒情,即把深沉的感情寄寓在叙事中。

(二)叙事艺术

1.人物传记的安排巧妙,传主的选择以尊重历史为戏剧,各层次人物排列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内在联系,遵循以类相从的原则

2.善于揭示事件的因果关系,叙事没有停留在表面现象的陈述,而是追本溯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详写与略写往往和因果关系的揭示密切相关。

3.情节曲折,刻画细致,故事性强,运用铺垫,渲染,伏笔,照应等手法,大胆设悬念,制造波澜造成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三)人物塑造

1.善于选择与提炼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与环境,突出表现传主的主导性格。

2.渲染细节,雕琢对话,精细刻画人物的个性。

3.同类合传,比照衬托,在比较中显示个性。合传是两人以上合一篇传记,如《屈原贾生列传》;类传则是同类之人合为一篇,如《滑稽列传》。

4.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个性。常用方法有独白,如《李斯列传》中李斯入仓见鼠感慨而作的独白;对话,如陈涉与佣耕者的对话;啸歌,如荆轲的《易水歌》。从心理描写直抒传主胸臆,窥其理想志趣。

3.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成就。

4.试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成就。

5.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6.试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意义)。

杜丽娘——“情”的化身

她是一个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叛逆者形象。

1、所处的封建社会环境对其性格形成的影响

她出生于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里充斥着浓重的封建礼教气氛。父母要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封建社会所要求的模范淑女,要求她一举一动都要严格按照礼教行事。她所处的环境正是明代严酷礼教环境的反映,故她所处的环境较之崔莺莺更加可怕、冷酷、沉闷、封闭,令人窒息。

2、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她青春的觉醒和独特的走向家庭教育反面的过程 她的反抗性格的形成分成三阶段:一是觉醒,二是追求,三是反抗。

(一)苦于幽闺,乐于梦境 :游园惊梦标志着杜丽娘青春意识的觉醒。

这是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生理原因,二是古典文学中爱情描写的诗情画意,三是大自然中的美好春光。美好的自然和古代文学中的诗意描写是外因,而生理的成熟则是内因。

她对爱情的追求来自于生命的自然冲动,“欲”的追求,是“欲”——“情”,蕴含的个性解放精神,更具时代色彩。

(二)因情而死,为情再生。

她经历了由梦怀情、因情而死、由情复生的过程。

杜丽娘顽强地追求梦境中的异性,在现实生活中她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自己的欲望不敢有任何公开的流露,于是,她在现实生活中与环境和个人的封建礼教意识发生了不可调合的冲突,只能以死殉情。

汤显祖肯定了由“欲”到“情”的自然合理要求,表现了由“欲”到“情”的升华过程,体现了个性解放的人文精神。

7.《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

借三国历史舞台寄托仁君贤相的治国理想。

第一,强化刘备与曹操政治品格和道德品格的对立。鲜明的 “拥刘反曹”倾向。 刘备 ——“仁君”典范:“仁”为安身立命准则:宁失军师不强徐庶所难;不顾幼子唯恐赵云有失;三让徐州而不受,出入荆州而不夺,兵临西川不忍取。 曹操 ——“奸雄”代表,“奸绝”: 奸诈残暴、嗜杀成性:

血洗徐州;恩将仇报杀吕伯奢;

第二,突出军师孔明的作用。

料事如神,谋略超人;下知地理,上晓天文;

深谙政治,精通军事,善于外交。

第三,强调刘备集团君臣上下的关系情同手足,颂扬刘、关、张的结义精神。 突破了封建式的君臣关系,而以刘、关、张桃园结义为基础,表现为一种理想的明君贤臣如同兄弟般的平等友爱关系。这种关系不限于刘、关、张,也包括孔明、

赵云等。最突出的例子是,曹吴共伐荆州,关羽被东吴生擒斩首,刘备举兵伐吴。 第四,小说整个布局,也为表现作者的政治理想而作了相应的调整。

表面上写的是魏、蜀、吴三国的矛盾冲突,实际上东吴只是作为刘、曹斗争的中间势力。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小说因“拥刘反曹”而重新作了安排。全书120回,有近百回涉及蜀汉集团人物,其中仅回目上标明写蜀汉人物事件的就有80多回目,所占篇幅之多,是曹魏、孙吴两集团不能比拟的。

第五,三国归司马,但唯独将刘备集团的结局处理成悲剧,表现出对仁政理想未能实现的深深遗憾。

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视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凉。孔明泪流满面,长叹曰:“吾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攸攸苍天,曷我其极?”

8.试析《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一、“同而不同”的英雄群像

1.紧扣人物的身分经历和遭遇,挖掘其性格形成的社会原因。

李逵是雇农出身,一贫如洗,故无所畏惧,无法无天,宋江出身于中等地主人家,本人又是小官吏,具有忠义思想。

2.把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甚至是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表现其性格。 何九叔是个团头,为了保全自己,不得不圆滑世故。作者把他放在武松与西门庆两大强人中间,逼他着他行动,于是他的性格就被逼出来了。

3、在对比中凸现人物的个性差异和性格发展

李逵与鲁达

相同:粗中有细。

不同:李逵粗中有野气,是“粗野”。

鲁达粗中有豪气,是“粗豪”。

4.用丰富的细节描写和富于动作性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复杂性格和内心世界。

5.精心设计人物的绰号和出场。

取其性格:霹雳火秦明,拼命三郎石秀;

是取其长相:鬼脸儿杜兴,美髯公朱仝,青面兽杨志,矮脚虎王英;

取其武艺或特长:没羽箭张清,双枪将董平,鼓上蚤时迁。

二、《水浒传》的艺术结构

第一部分:71回以前,以人为单元。写诸多英雄先后造反,像众虎归山、百川聚海。

第二部分:71回以后,以事为顺序。写义军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接受招安。北征辽,南打方腊,悲剧告终。

整体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俱备,结构完整。

分开说:多有如“林冲传”、“鲁达传”、“武松传”、“李逵传”、“宋江传”、“三阮传”等精彩片断。

全书结构:珠串式线性结构。

结构线索:梁山起义由分散反抗到联合聚义、最后接受招安的全部过程 。

三、成熟的白话语体

娴熟运用白话来写景、叙事、传神。

吸取民间说唱文学的成就,带有浓烈的民间文学色彩,生动泼辣,酣畅淋漓。 人物语言个性化,“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金人瑞《读第五才子书法》),从对话中见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

9.试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

林黛玉:封建贵族阶级女性叛逆者的典型。其性格特征是:多愁善感,多疑任性,孤高乖僻,幼稚天真。

姓名系统

林黛玉的前身为绛珠仙草,具有南国香草美人的韵味,绛珠谐降珠, 珠者泪也, 隐喻其以泪还债也。

黛玉者,天然的未经雕琢的墨玉也,青黑色的玉极为罕见,有天然之性,无雕琢之俗,自然会被世俗之人视为异物异类。

潇湘妃子,“斑竹一枝潇湘泪”,“林潇湘”都带有悲剧色彩, 即以湘妃哭舜之典暗喻黛玉的爱哭性格和泪尽而逝的结局。

中国文学史上最感人的女性形象

(1)清贵之家的贵族小姐

父亲林如海,已降落为扬州盐政官。所谓“书香门第”,其实是一个知识分子的中等人家,是不能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相比的。

(2)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孤女

孤高自许,目下无人,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人格,很敏感。

她有一颗敏感自尊的心,她的个性脆弱而倔强,她时时处处都在防范自卫,连好意的关怀和体谅都会引起她的伤感。

(3)未经世俗雕琢的灵魂

没城府,没社会关系,不讲究人际关系,心地很好,在实际生活中碰壁。 从不逢迎讨好封建家长,也从不四处活动,笼络人心。她憎恨生活中的庸俗、污秽,几乎想用“死”来避开。

林黛玉向人们展示的本来性格是善良、率直、热情和胸怀坦荡。

(4)风神灵秀的抒情诗人

博览群书,学识渊博。

一生“与诗书结了闺中伴,与笔墨结了骨肉情” 。

她用诗发泄痛苦和悲愤,她用诗抒写欢乐与爱情,她用诗表示抗议与叛逆的决心。诗表现了她冰清玉洁的节操,诗表现了她独立不阿的人格,诗表现了她美丽圣洁的灵魂,诗使她有一种迷人的艺术光辉!

(5)理想爱情的追求者

在婚姻命定的时代,那“金玉良缘”当然是公众所承认的一种权威,林黛玉终于自己是毫无凭藉的。可是她的感情不容许她退让,她要坚持赢得贾宝玉,就是要以自己的生命与那天定的“金玉良缘”作斗争。

她唯一的能力,就是用锋利的言辞去刺激竞争者,伤害中立者。

1.论《三国演义》的叙事艺术。(708)

叙事脉络基本遵循“治—乱—治,合—分—合”的线索结构全书,这既是历史的真实,也是儒家的历史观念。小说以黄巾起义为引线,以三国归晋为结局,中间以魏,蜀,吴的辫状纽结为中轴,详细述说了魏,蜀,吴三国的争斗与兴衰。

(1)虚实结合,据实演义。《三国演义》虽然叙述历史,但更是小说。它的成功之处就是据于史而不泥于史。“七分实事,三分虚构”, 虚实结合就是在处理史实与人物关系时移花接木,如史实“怒鞭督邮”本为刘备,小说改为张飞,斩华雄者史实上是孙坚,小说中为关羽。另外小说中在细枝末节上会无中生有,比如诸葛亮草船借箭,关羽华容道放走曹德,这些手段都是提升主题,丰满人物必不可少的方法,也是小说区别历史之所在。

(2)辫状编结,突出主干。汉末动乱至西晋统一天下的拜百年历史是以三国的

表达对贱人的憎恨句子篇四
《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

高一语文阶段测试题

2014.5

第I卷(共45分)

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莅临(lì) 气氛(fēn) 国子监(jiàn) 戛然而止(jiá) ....

B.包扎(zā) 憎恨(zēng) 梁山泊(bó) 呱呱而泣(gū) ....

C.蒙骗(mēng) 哺育(pǔ) 血淋淋(xiě) 浩浩汤汤(shāng) .....

D.尽快(jǐn) 道行(heng) 露马脚(lù) 长歌当哭(dàng)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暮霭 座落 别出心裁 浮想联翩

B.干练 安详 歪门邪道 不加思索

C.销假 陨落 萍水相逢 唇枪舌剑

D.渔船 凋敝 祸起萧墙 鞭辟入理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奥巴马即将展开的亚洲之行绕过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要 突出美国对盟友的重视,强调盟友关系仍是美“亚太再平衡”的重要支柱。

②为应对区域范围内的重污染天气,今年将 搭建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建立区域空气重污染预警会商机制,共同应对区域大范围空气重污染。

③专案组成员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一名 可疑的男子拎着不明物品,在街边蹲着休息,行为相当鬼祟。

A.刻意 逐步 行迹 B.蓄意 逐渐 形迹

C.蓄意 逐渐 行迹 D.刻意 逐步 形迹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来自星星的你》播出以来,大家对它兴致很高,叫好声一片,它成了2014年灸手可...热的剧目之一。 .

B.4月7日,论坛开幕前一天,海口机场,博鳌会场,人头攒动,与会代表和媒体记者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 ....

C.畅想家庭娱乐,高端大气的台式机首当其冲,它的稳定性以及拓展性等方面较前几年....

有着很大的提升,有出色的性价比。

D.各种打车软件在“花钱买用户”的营销策略下,难免鱼龙混杂,短期内出现了各种问....

题,这也暴露了行业监管的软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俄罗斯政府2日暗示,该国已渡过了吞并克里米亚引发的经济风暴的最黑暗期,但同时也承认这场危机给经济增长造成了严重影响并推高了通货膨胀。

B. 在4月11日的庭审中,“秦火火”当庭认罪,认可公诉人指控,承认编造“原铁道部赔外籍旅客3000万欧元”,并对受害人罗援、张海迪等人表示歉意。

C.4月15日,琼瑶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封名为“琼瑶写给广电总局的一封公开信”的文章,举报于正抄袭自己的多部作品。

D.现如今美国的教会学校吸引了中国的房地产大亨、能源企业高管和政府官员的子女,

这些学校会请中介机构设计漂亮的中文宣传册。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贤慧 料峭 守本份 五彩斑斓

B.国粹 老练 副作用 礼尚往来

C.缔造 家俱 黄粱梦 皇天厚土

D.神州 布署 发祥地 肝脑涂地

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最美女教师”张丽莉8日成功接受了植皮手术。目前,张丽莉生命体征平稳, 清楚,已撤离呼吸机自主呼吸。

②他们这种学术不端、人品不正的行为,都将为人所 ,并在道德法庭上,受到 谴责。

③动物的游戏行为,被认为是动物行为研究中最复杂、最难以 的行为。 A神智 不齿 琢磨 B.神智 不耻 捉摸

C神志 不齿 捉摸 D.神志 不耻 琢磨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郭敬明和长江文艺出版社都收到了来自河北一家图书批发市场的举报信,信中称发 现冒名《爵迹3》《爵迹4》的两本伪书赫然在市场上招摇撞骗。 ....

B.我家近旁新开设了一间连锁店,货架上各种日用品济济一堂,品类齐全,货美价廉, 很....

受顾客欢迎。

C毒胶囊事件耸人听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 ....

以轻心。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和灵魂

郝立斯

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形态或表现方式。文化大体上存在着精神形态(如观念等),实物形态(如器物等),以及实践形态(如生活方式、精神生产、文化产业等)。剥开文化的外壳,我们会发现,深藏其内并持久发生重要作用的是价值观念。

价值观反映一定社会主体的利益和需求,并渗透在文化的各种形态中。价值观作为文化影响力的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强烈地影响社会和人的行为。虽然不能把所有文化都归结为价值观念,但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对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特殊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以至于人们在谈论传统文化、文化影响力或文化软实力时,主要是指特定的价值观念。例如,中国古代的孔孟老庄之学之所以今天仍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中国先哲的思想表达了深邃的人伦价值、生活意义、社会理想,这些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散

发着恒久的魅力。 “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把国家政治价值理念视为国家最重要的软实力,这一观点得到普遍认同。

价值观体现民族和时代的特点,并成为不同民族文化和不同时代文化的最重要特征。一定社会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往往反映不同民族的诉求,受制于特定的时代、制度和实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出现过重视人际和谐、尊重自然等价值观念,至今为人们所重视。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机器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消除了等级制和人身依附关系,既催生了“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培育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都带有民族和时代的印记。

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念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包括文化在内的一切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实践构成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过程中,伴随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应运而生。当代中国价值观表达了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基本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促进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提倡公民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文化建设特别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关键在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并取得巨大经济成功的当代中国,需要继续整合东方和西方、传统和现代的优秀思想资源,弘扬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相统一、物质需求与精神追求相和谐的价值理念。在全球化趋势继续扩展、各国之间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社会文化思潮日益传播的情势下,我们更应大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既使之普及于国民,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也使之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塑造好国家的文化形象。

(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2月19日,有删节)

9.下列对于“价值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价值观深藏在文化存在的形态和表现方式中,并能够持久发生重要的作用。

B.价值观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反映了所有社会主体的利益和需求。

C.价值观体现民族和时代的特点,成为不同民族文化和时代文化的最重要特征。

D.价值观强烈地影响社会和人的行为,是文化影响力的最重要的构成因素。

10.关于“价值观”与“文化”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价值观念就是指传统文化、文化影响力或文化软实力,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B.一定社会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必然反映不同民族的诉求,民族的诉求与时代的局限性都制约着价值观念的形成。

C.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文化建设特别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关键,因此要使之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

D.我国古代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能够散发着恒久的魅力,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价值观念已被人们所认同。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根据约瑟夫・奈对价值观的理念,国家政治价值理念是一种软实力,也是国家最重要的文化力量。

B.不同的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中曾出现过的重视人际和谐、尊重自然等价值观念也带有时代的印记。

C.文化的本质是实践,因此离开实践就产生不了真正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也不例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

D.要塑造好国家的文化形象,需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基本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是中国价值观的唯一表达。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瓴。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瓴。”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差,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奉盆缶秦王 奉:进献 .

B.左右皆靡 靡:退却 .

C.恐惧殊甚 殊:很,极 .

D.独畏廉将军哉 独:只是 .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

B.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斧斤以时入山林 ..

C.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D.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14.以下四组句子,分别能够直接表现蔺相如“机智勇敢”和“忠心爱国”的一组

A.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B.左右皆靡/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C.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D.五步之内,相如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而后私仇也。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送别赵王之时,廉颇和赵王商量应变对策,若赵王三十日不归,就拥立太子为

王,以断绝秦王的念头,这表现了廉颇的忠心和深谋远虑。

B.渑池之会,在秦王和蔺相如之间,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一开始秦王步步进

逼,而蔺相如不仅寸步不让,还运用策略逼得秦王步步后退。

C.渑池之会后,廉颇对于蔺相如位列自己之上感到心有不甘,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

如听到这些话后,采取退让回避的态度,或称病不朝,或引车避匿。

D.蔺相如处处避让廉颇,门客们忍无可忍,向蔺相如请辞,蔺相如告诉他们自己之所

以不惧怕秦王而惧怕廉颇的原因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第Ⅱ卷(共105分)

四、(24分)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颈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为什么?(4分)

(2)有人评论此诗“无一字说道士,却句句可见道士”。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7分)

(1)念去去,千里烟波 ▲ 。(柳永《雨霖铃》)

(2)莫听穿林打叶声,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苏轼《定风波》)

(3) ▲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4) ▲ ,献愁供恨 ▲ 。(辛弃疾《水龙吟》)

(5) ▲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五、(12分)

18.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四个连贯的短句,可以适当调整语序,增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gaozhong/204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