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名言

| 高二 |

【www.guakaob.com--高二】

篇一:《《生活与哲学》名言警句习题》

福州金桥高级中学高二年段哲学知识竞赛 高二政治

完卷时间:3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 班级: 座号: 成绩: 答题框:

一、单项选择题(50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

1、"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

是一个( )命题。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悲观主义 D、教条主义

2、"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

A、自然界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 )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 )。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C、内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同等重要 D、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这首诗主要说明( )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6、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选项是( )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7、人们要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从主观方面来讲,必须做到( )

(1)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 (2)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

(3)不断充实自己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4)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A、(1)(2) B、(1)(3) C、(1)(2)(3) D、(1)(2)(3)(4) 8、"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告诉我们(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

B、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D、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9、"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其哲学寓意是( ) A、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 B、矛盾着的事物及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D、矛盾双方在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这句诗体现了唯物辩证法( )的观点 A、普遍联系 B、变化发展 C、新事物不可战用胜 D、矛盾上事物发展的动力

11、"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诗表明( )

A、自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B、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实践活动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C、自由比生命和爱情更有价值 D、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面变化 12、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正确阐述了( )关系 A、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 B、金钱和人生价值 C、事业理想和艰苦奋斗 D、个人与他人、社会 13、对孟子的上述观点正确理解是( ) ⑴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⑵个人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⑶个人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⑷个人的社会价值主要是精神贡献 A、⑵⑶ B、⑴⑵ C、(1)(4) D、(3)(4) 14、孟子说:"心之官则思。"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 ) A、心是思维的器官,是智慧的支柱 B、人是用脑进行思维的 C、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

D、心和脑实际上是思维的器官

15、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说明他已经( ) A、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认识到君主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重要性 C、感觉到群众在社会中的力量和作用 D、懂得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6、恩格斯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这句话说明( )

A、 由于实践条件的限制,人们每一正确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 B、 在一定时代,人们不可能获得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 C、 人们认识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客观条件 D、 客观条件会妨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7、"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但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我们对自然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地运用自然规律。"这段话表明的哲学道理是( ) A、 人的主观能动性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B、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 C、 只有站在自然界之外,才能统治自然界 D、 认识了自然规律就能利用自然规律

18、"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告诉我们( ) A、事物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着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9、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其哲学含义是规律( ) A、是不可抗拒的

B、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C、存在和发生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条件 D、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荀子说:"凡人之患,弊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注:曲-局部;理-规律)。据此回答 20、荀子的这句话表明( ) A、一切现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B、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处理好整体和局部关系 C、要透过事物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D、由于人们易受现象的迷惑,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2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 )

A、唯物主义 B、本位主义 C、经验主义 D、教条主义

2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 )

A、画家的创作灵感 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

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 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 2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25、"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 )

(1)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

(3)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 (4)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A、(2)(3)(4) B、(3)(4) C、(3) D、(4) 26、"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 )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7、"杞人忧天"错在( )

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28、"人定胜天"思想( )

A、是正确的,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B、是错误的,它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C、是不科学的,它片面夸大了主观能动性,而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D、是正确的,它承认人有主观能动性 29、"事在人为"的观点错在( )

A、承认和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C、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 D、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30、"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 )

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 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 31、"锲而不舍"的哲学寓意是( )

A、做事往往有两种相反的结果出现 B、主观能动性决定办事的实际效果 C、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32、"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 )

(1)不正确的,因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是唯一的

(2)正确的,因为在认识上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 (3)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反映不同 (4)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同,在行为上应该各行其是 A、(1)(4) B、(1)(3) C、(2) D、(1)(3)(4) 3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哲学寓意是( )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一个人的知识构成影响着认识客观事物作出的结论 43、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唯物D、一切从实际出发

34、"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 35、下列成语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

(1)抱薪救火(2)沧海桑田(3)唇亡齿寒(4)覆巢无完(5)画饼充饥(6)挥汗如雨 A、(4)(5) B、(3)(4)(5) C、(1)(6) D、(2)(3)(4) 36、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

(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3)对症下药,量体裁衣(4)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A、(1)(2)(3) B、(1)(2)(3)(4) C、(1)(3)(4) D、(2)(3)(4) 37、下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

(1)滴水穿石(2)物极必反(3)刻舟求剑(4)断章取义 (5)墨守成规(6)浅尝辄止(7)统筹兼顾(8)固步自封

A、(1)(2)(6)(7) B、(3)(4)(5)(6)(8) C、(1)(3)(4)(5)(6) D、(3)(4)(5)(6)(7) 38、"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 )

(1)承认物质,否认运动(2)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3)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4)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5)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6)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 A、(1)(3)(4)(6) B、(1)(4)(6) C、(3)(4)(6) D、(1)(4)(5) 39、"刻舟求剑"之所以落空,是因为那个楚国人( ) (1)否认了物质的存在(2)背离了物质的运动规律 (3)离开了物质空谈运动(4)静止地看问题 A、(1)(3) B、(2)(4 ) C、(1)(4) D、(2)(3) 40、"涸泽而渔"的做法从哲学上看( ) (1)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3)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

(4)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 A、(1)(2)(3) B、(2)(3)(4) C、(1)(2) D、(3)(4) 41、"防微杜渐"的哲学寓意是( )

(1)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2)矛盾次要方面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3)要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4)要重视意识的反作用 A、(1)(3) B、(2)(3) C、(1)(2) D、(3)(4) 42、"防微杜渐"与"微不足道"两个成语的内涵是对立的,在哲学上表现为(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B量变质变原理与静止孤立观点的对立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D内外因关系原理与外因决定论的对立

论中的( )原理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44、上述两句话共同反映了辩证法中的( )原理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D、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结果

45、"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俗语体现的哲理是( )

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⑵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 ⑶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⑷辩证法思想 A、⑴ B、⑴⑵ C、⑴⑵⑶ D、⑴⑵⑶⑷ 46、俗语说:"花在树则生,离树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局部的性质和意义体现离不开整体 C、既要通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 D、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7、"心动不如行动",主要体现了( )

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48、"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这俗语蕴含的哲理是( )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49、"知人难,知己更难"。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 A、人们的认识具有局限性,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知己"属主观唯心主义

D、对自己一分为二需要毅力和勇气

50、"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这一段话主要体现了(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D、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篇二:《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思想政治

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2*30=60)

1.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13年3月5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A

A.习近平 李克强 B.胡锦涛 温家宝 C.胡锦涛 李克强 D.习近平 温家宝

2、2012年10月11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揭晓, 成为首位中国籍获奖者。C

A.余秋雨 B.沈从文 C.莫言 D.鲁迅

3、我国第一艘航母“ ”号按计划完成建造与实验后于2012年9月25日正式交付海军。 B

A.山东 B.辽宁 C.湖南 D.广东

4、2012年8月,第30届夏季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中国队位居金牌榜和奖牌榜 位。 C

A.第四 B.第三 C.第二 D.第一

5、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 再次当选,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连任的黑人总统。 D

A.希拉里 B.克林顿 C.罗姆尼 D.奥巴马

6、学生小王近日在淘宝网上花100元人民币购买了一件衣服。这里的100元是 B

A.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B.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C.观念上的货币 D.一件衣服的使用价值

7、在我国经济“百花园”中,各种经济成分争奇斗艳。它们都在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自己的贡献。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有 D

①国有经济 ②个体经济 ③私营经济 ④外资经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风险性是居民投资理财所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下列投资方式中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是D

A.公司债券 B.金融债券 C.国债 D.股票

9、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 C

A.按需分配 B.平均分配 C.按劳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10、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A.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B.国家分配政策完善

C.居民收入增长 D.物价水平稳定

11、为了抑制房价过快增长,2013年3月2日国务院出台了“新国五条”。其中规定二套房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名言

按转让所得的20%计征个人所得税,这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 A

A.经济手段 B.道德手段 C.法律手段 D.行政手段

12、2012年12月,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151亿美元成功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迄今

为止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最大的一宗并购案。这反映了我国 B

A.主导世界市场发展方向 B.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

C.改变了世界贸易组织结构 D.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13、与传统媒体相比较,微博大幅度降低了内容创建和信息发布的门槛。有人认为:“在微博

中个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表自己的言论,我的地盘我作主”。这一观点 D

A.正确,因为公民有言论自由,可以随意表达个人的观点

B.片面,因为在网络上发表言论不受法律约束

C.正确,因为国家保护公民的一切政治权利和自由

D.片面,因为公民享有权利的同时应履行相应的义务

14、在某市开展的“我为创建卫生文明城市献一计”活动中,广大市民纷纷建言献策,很多

合理的建议被政府采纳。这种民主决策的方式是 A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专家咨询制度

C.重大事项公示制度 D.社会听证制度

15、2013年3月14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

和职能转变方案。这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B

A.立法权 B.决定权 C.任免权 D.质询权

16、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能力考验是复杂的、严峻的。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 C

①科学执政 ②联合执政 ③依法执政 ④民主执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强调: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

展。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就必须坚持 A

①民族平等原则 ②民族团结原则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④各民族同步富裕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2013年3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关于朝鲜核试验问题的第2094号决议,对朝

鲜进行核试验表示“最严厉的谴责”。中国政府也希望朝鲜停止核试验,维护亚太地区稳定。这说明 B

①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宗旨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③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中国梦是强国梦。强国梦既包括物质的富有也包括精神文化的富有,强国梦的实现离不

开文化的支撑。这说明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名言

A.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B.文化现象与经济现象是一样的

C.文化决定经济 D.综合国力的竞争仅仅是文化的竞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名言

20、如今,学校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因为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健康

向上的班级文化能够 A

①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②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

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④决定学生的命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

须遵循各民族文化 的原则 A

A.一律平等 B.同步发展 C.优胜劣汰 D.日渐趋同

22、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 A

①汉字 ②史学典籍 ③京剧 ④国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3、“感到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自2002年举办以来,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成为了弘扬主旋律的精神品牌,被誉为“年度精神史诗”。这一活动 B

①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②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③彻底消除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④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星座”这个词在中学生中很流行,部分中学生把星座运程与考试、情感和今后的工作挂

钩。从哲学上看,他们的行为体现 B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25、哲学上的物质是指: A

A.万事万物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 B.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C.世界上存在的一切现象 D.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

26、“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启示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就必须 C

A.从经验出发 B.从本本出发 C.立足实践 D.从主观出发

27、“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只相同的手掌。”这主要体

现 A

A.矛盾具有特殊性 B.矛盾具有普遍性 C.矛盾具有同一性 D.矛盾具有客观性

28、“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体现的哲理是 C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事物是静止不变的

29、“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句名言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B

A.帝王将相是历史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杰出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D.上帝是世界历史的创造者

30、漫画《抉择》(“为己路”、“为民路” 略)告诉我们: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必须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正确的价值选择要符合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名言

A.个人利益 B.少数人利益 C.上级领导的意旨 D.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II卷 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6*3=18)

31、2013新年伊始,网友倡议的“光盘行动”立即引起众多媒体和市民的热烈反响。抵制“舌尖上的浪费”、不讲排场、剩余打包等理性消费的行为得到公众的认同。

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回答: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6分)

答案: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答对一点给3分两点给6分。其它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本题满分不超过6分。)

32、日本政府执意挑起对我国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的“购岛”闹剧,公然歪曲历史事实、侵犯我国的领土主权,践踏国际法理,对此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

中国政府严正声明:日本政府所谓的“购岛”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我国坚决捍卫领土主权,维护国家利益。

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回答:为什么要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6分)

答案: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④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就是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 (答对一点给3分两点给6分。其它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本题满分不超过6分。)

33、近期,彭丽媛随团出访俄罗斯等国所着服饰备受国人推崇。据悉这些服饰在设计上继承了我国传统服饰文化,也吸收了国外服饰的某些元素,并赋予了时代特色。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哪些?(6分)

答案:①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答对一点给3分两点给6分。其它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本题满分不超过6分。)

三、分析说明题(10分)

34、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针对当前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尊重市场规律,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坚持人民为主体,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上述论断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10分)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针对世情、国情,我们采取的种种措施; 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③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世情、国情在变化; ④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坚持人民为主体。 (答出其中一个要点给4分,答出两个要点给8分,打出三个要点给9分,结合材料回答给10分。其它表述如: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全面分析问

题。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四、综合探究题(本大题12分)

35、“美丽中国”首次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赋予了新的内涵,备受人们关注。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分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1)第一组同学在合作探究活动中体会到: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要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社会更和谐、国家更美丽,就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环境。

请你谈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4分)

答案:①第一要义是发展; ②核心是以人为本; ③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④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给4分。其它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本题满分不超过4分。)

(2)第二组同学在探究活动中认识到:建设美丽中国,我国政府必须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问题,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美丽中国的最大受益者。

你认为我国政府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4分)

答案: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给4分。其它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本题满分不超过4分。)

(3)第三组同学在探究活动中感觉到:美丽中国需要培育文明风尚,需要积聚健康向上的“正能量”,需要每个人作出“微贡献”。而“中国式过马路”等现象却与建设美丽中国格格不入。 假如你所在班级举行以“美丽中国与精神文明”为主题的班会,请你从如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写出发言提纲。(4分)

答案:①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培育四有公民; 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答出其中一个要点给2分,答出两个要点给3分,适当阐述给4分。其它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本题满分不超过4分。)

篇三:《名言哲理选择题集锦》

名言哲理选择题集锦

1、荀子在《劝学》中说:“南方有鸟焉,名有(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这件事,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A、外因对事物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B、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C、实践必然经历“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过程

D、做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2、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明之,行也。”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1)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2)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1)(3)(4) B、(1)(3) C、(3)(4) D、(1)(2)(3)(4)

3、上题材料中的“行”体现了

A感性认识不如理性认识可你好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学习书本知识比实践来得重要 D对事情要有所耳闻

4、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给人哲学思考是

⑴天神是人类制造的,也能为人类服务

⑵认识自然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⑶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就能成为自然的主宰

⑷利用自然规律首先要掌握规律

⑸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改造规律

A、⑵⑸ B、⑴⑶⑷ C、⑵⑶⑸ D、⑵⑷

5、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其哲学含义是规律

A、是不可抗拒的

B、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C、存在和发生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条件

D、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荀子说:“凡人之患,弊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注:曲-局部;理-规律)。据此回答

6、荀子的这句话表明

A一切现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B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处理好整体和局部关系

C要透过事物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D由于人们易受现象的迷惑,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7、我们不受大蒙蔽而明大理,就要

(1)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

(3)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4)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

A(1)(2)(3) B(2)(3)(4) C(1)(3) D(3)(4)

8、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好 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书本

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 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9、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这一观点说明

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主观比客观更重要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矛盾着的双方是不可分的

10、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正确阐述了( )关系

A、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 B、金钱和人生价值

C、事业理想和艰苦奋斗 D、个人与他人、社会

11、对孟子的上述观点正确理解是

⑴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⑵个人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⑶个人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⑷个人的社会价值主要是精神贡献

A、⑵⑶ B、⑴⑵ C、(1)(4) D、(3)(4)

12、孟子说:“心之官则思。”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

A、心是思维的器官,是智慧的支柱 B、人是用脑进行思维的

C、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 D、心和脑实际上是思维的器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名言

13、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说明他已经

A、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认识到君主必须依你好人民群众的重要性

C、感觉到群众在社会中的力量和作用

D、懂得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4-16无

17、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所包含的哲理是矛盾

A、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B、双方是根本对立的

C、双方的转化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D、矛盾是无法解决的

18、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说明

A、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 D、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9、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也就是说要注意火候。这说明()

A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B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C要坚持适度原则 D要重视量的积累

20、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这主要说明()

A美与恶都是主观自生的 B美与丑,善与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C美与丑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21、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他的观点( )

⑴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⑵在认识理论上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⑶批判了那种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是感性的活动的观点 ⑷肯定了人的抽象思唯能力和预见能力

A、⑴⑶ B、⑵⑷ C、⑴⑵ D、⑵⑶

22、老子说:“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这一段话体现哲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名言

A、物质决定意识 B、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

C、事物都有前后相继的发展的过程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

23、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段话说明

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之中 B、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并不存在界限

C、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D、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

24、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它告诉我们认识论的道理是

A、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B、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C、信言是否美,美言是否信,关键要看言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25、“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其中包含的哲理有()

(1)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2)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3)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4)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1)(3)(4) B(2)(3)(4) C(1)(2)(3) D(1)(2)(4)

26、“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轻重、大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B事物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轻重、大小事无条件地相互转化 D量变与质变存在根本区别

27、孔子曰:“爱人者则人爱人,恶人者则人恶人。”这一思想体现的哲理有

⑴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客观的 ⑵矛盾的双方是不可分的

⑶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⑷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

A、⑴⑵⑶⑷ B、⑴⑵⑶ C、⑴⑶⑷ D、⑵⑶⑷

28、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要体现了下列哲理

A、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B、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C、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D、要做到按规律办事先要创造一定条件

29、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哲学含义是

(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有了先进的认识工具,人们就能认识事物 (3)生产实践的发展,促进了认识工具的发展(4)人们认识世界的欲望,促进了实践的发展

A(1)(3) B(1)(4) C(2)(3) D(1)(2)

30无

31、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段话体现哲理是

(1)认识是变化发展的(2)理论和实践应当相结合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读书和实践是知识的来源

A(1)(2)(3 ) B(2)(3) (4) C(1)(2)(4) D(1)(3)(4)

32.<<易·系辞下>>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A事物由穷到变,由变到通,由通到久

B事物矛盾发展到了尽头,就必然发生变化,以解决矛盾,这样,变化后的事物又顺利地向前发展,不断解决矛盾,事物就会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因而可以长久地发展下去

C事物由穷到变,到通,到久,无限地发展下去

D穷则思变,变则思通,通则思久

33.《淮南子》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这表明了

A事物内部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B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相互联系的

C人们不能否认或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D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34、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观点( )

⑴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静止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⑵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⑷否认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A、⑴⑵⑶⑷ B、⑵⑶⑷ C、⑴⑵⑷ D、⑴⑶⑷

35无

《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

36、同是根据《兵法》但却造成两种不同结果,这说明:( )

A、矛盾具有普遍性,两者没有共性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C、《兵法》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37、上述事实启示我们(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B、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

C、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学习书本知识

38、《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从哲学观点看,这段话表明( )

⑴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 ⑵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

⑶事物发展不同阶段上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⑷自然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认识了前者也就认识了后者

A、⑴⑶ B、⑵⑶ C、⑶⑷ D、⑵⑶⑷

39、《孙子兵法》曰:“兵者,诡道也。故能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近。……此兵法之胜,不可先传也。”这说明( )

A、人的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变化面变

B、事物有真象和假象,真象反映事物的本质假象以否定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

C、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撇开事物的现象而抓住事物的本质

D、事物的本质是很难把握的

40、《孙子兵法》曰:“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其中包含的哲理是()

A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B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事物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D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41、上述两种观点都是对 ( )的回答

A、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问题 B、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问题

C、人类社会是否具有客观性问题 D、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

42、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 )

A、都肯定了世界观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都肯定了意识是世界的本质

C、前者肯定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后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属于唯心主义

D、都肯定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43、赫拉克利特说:“世界不是任何神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火。”这说明( )

A、世界的本质是火 B、世界上没有神

C、事物都有发展过程 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44、赫拉克利特的观点

(1)承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2)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3)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4)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

A、(1) (2) B、(2) (3) C、(2) (4) D、(3) (4)

45、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

46、亚里士多德说:“在任何状态中或在某一状态中的一只手不能算是人的一部分;只有那只活着的能工作的手,才算是人的一部分,假如是只死手就不算是人的一部分了”。他是用( )的观点看问题。

A、片面 B、形而上学 C、孤立 D、联系

47、黑格尔说:“在纯粹的光明中,就象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这反映了( )的观点。

A、发展变化 B、矛盾着的事物各有其特点

C、对立统一 D、物质离不开运动

48、法国哲学家康德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

A、唯物主义观点,承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B、唯心主义观点,把人们发展规律等同于制造规律

C、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由上帝创造的

D、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49、培根说:“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你好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段话的含义是

A、人们获得认识是为了判断是非 B、必须将书本知识和具体实践结合

C、学习书本知识不如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50、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只有命令自然才能服从自然 B、按规律办事则事倍功半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

D、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变成自然的奴隶

51、培根说:“真正的哲学家应当象蜜蜂一样,从花园里采集原料花粉,消化这些原料,然后酿成香甜的蜜。”这个比喻所蕴含的哲理是

A、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获得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B、在充分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才能获得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香甜的蜜”,理性认识是“采集的花粉”

D、培根的比喻违背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取消哲学家和蜜蜂工作的不同特点

52、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辨。”这表明()

A事物内部都存在矛盾 B矛盾双方各有其共同之处

C矛盾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 D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

53、19世纪法国文学家福楼拜说:“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砂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矛盾的

B、世界上事物虽然都有矛盾,但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又是不相同的

C、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各有不同的特点

D、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54、法国作家雨果说:“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这句话强调的是

A、理想受社会存在的制约 B、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C、人要有物质生活,更要有精神生活 D、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想

55、雨果说:“动物是生存,而人则是生活。”对这一论断分析正确的是( )

(1)生存是动物本能的欲求 (2)动物的生存是自然界中被动展开实现的

(3)生活是人的自然属性在客观世界中的表现

(4)人的生活是在社会环境中即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展开并实现的

A、(1)(2)(3)(4) B、(1)(2)(4) C、(1)(2)(3) D、(2)(3)(4)

56、德国寓言大师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这个比喻告诉我们( )

(1)理想不是现实,二者是根本对立的 (2)理想的确立和形成,仅是理想通往现实之路的一个环节 (3)把理想变为现实要你好实实在在的实践 (4)今天的理想必然会转化为明天的现实

A、(1)(2) B、(2)(3) C、(3)(4) D、(2)(4)

57、马克思说:“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这句话说明

A、理想源于现实 B、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C、理想和现实是辩证统一关系 D、要树立崇高的远大理想

58、恩格斯说:“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这告诉我们( )

A、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B、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C、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D、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59、爱因斯坦说过:“成功等于艰苦奋斗+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从理想角度看这说明

A、要实现理想,必须经过艰苦奋斗 B、发现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C、只要付出汗水,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D、艰苦奋斗是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60、鲁迅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这表明

A、理想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 B、理想是人们前进的动力

C、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 D、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61、“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对这句话理解对的是

⑴它揭示了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笔直的 ⑵它揭示了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

⑶它不懂得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⑷它看不到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A、⑴⑵⑶ B、⑵⑶⑷ C、⑴⑶⑷ D、⑴⑵⑷

62、根据上题观点揭示的正确道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

⑴准备走曲折的路 ⑵满腔热情地支持新事物 ⑶坚信前途是光明的 ⑷不怕走笔直的路

A、⑴⑵⑶ B、⑵⑶⑷ C、⑴⑶⑷ D、⑴⑵⑷

63、“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句话形象的说明了

A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B万事万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C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 D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64、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其中包含哲理是

A、人应当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 B、理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D、崇高的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65、“从来凯歌出艰难”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66、“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揭示的哲理是

⑴认识来源于实践 ⑵实践对认识具有反作用

⑶科学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⑷实践是社会和历史性的活动

A、⑴⑵ B、⑴⑶ C、⑵⑶ D、⑵⑷

67、“读有字的书,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这告诉我们

⑴认识要不断地深化,扩展和推移 ⑵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⑶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⑷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A、⑴⑶ B、⑵⑶ C、⑶⑷ D、⑴⑵⑶⑷

68、“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宝的旅程。”其含义是

⑴人生要有理想,理想的实现要你好奋斗 ⑵只要有理想,就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⑶理想对人生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⑷“立志”与“工作”是相辅相成的

A、⑴⑷ B、⑴⑵ C、⑴⑶ D、⑵⑷

6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一句话表明

⑴理想的实现要你好艰苦奋斗精神 ⑵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⑶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⑷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实事求是

A、⑴⑵⑶⑷ B、⑴⑵⑷ C、⑴⑵⑶ D、⑵⑶⑷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gaozhong/312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