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先寺译文

| 高二 |

【www.guakaob.com--高二】

《(人教版)福建省四地六校2013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开先寺译文 第一篇

“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联考

2013-2014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五大题,共11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8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8分)

(1)结庐在人境, 。(陶潜《饮酒》)

(2)引壶觞以自酌, 。(陶潜《归去来兮辞》)

(3)闾阎扑地, ; ,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

王阁序》)

(4

(陶潜《归去来兮辞》)

(5(李密《陈情表》)

(6) ,外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李密《陈

情表》)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题。

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

袁宏道 庐山之面,在南康,数十里皆壁。水从壁罅出,万仞直落,势不得不森竖跃

舞,故飞瀑多,而开先为绝胜。登望瀑搂,见飞瀑之半,不甚畅。沿崖而折,得

青玉峡,峡苍壁立,汇为潭,巨石当其下,横偃侧布,瀑水掠潭行,与石遇,啮

而斗。不胜,久乃敛狂斜趋,侵其趾而去。

良久月上,枕涧声而卧。一客以文相质,余曰:‚试扣诸泉。‛又问,余曰:

‚试扣诸涧。‛客以为戏。余告之曰:‚夫文以蓄入,以气出者也。今夫泉,渊

{开先寺译文}

然黛,泓然静者,其蓄也。及其触石而行,则虹飞龙矫,曳而为练,汇而为轮,

络而为绅,激而为霆。故夫水之变,至于幻怪翕忽,无所不有者,气为之也。‛

客起而谢。

次日晨起,复至峡,观香炉紫烟,心动。僧曰:‚至黄岩之文殊塔,瀑势乃

极。‛杖而往,磴狭且多折,芒草割人面。少进,石愈嵚。白日蒸崖,如行热冶

中,微闻诸客皆有嗟叹声。既至半,力皆惫,游者昏昏愁堕,一客眩思返。余曰:

‚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且而与其死于床笫,孰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客大笑,

勇百倍。顷之,跻其巅,入黄岩寺。少定,折而至前岭,席文殊塔观瀑。瀑注青

壁下,雷奔海立,孤搴万仞,峡风逆之,帘卷而上,忽焉横曳,东披西带。

{开先寺译文}

诸客请貌其似。或曰:‚此鲛人输绡图也。‛余曰:‚得其色,然死水也。‛

客曰:‚青莲诗比苏公《白水佛迹》孰胜?‛余曰:‚太白得其势,其貌肤;子

瞻得其怒,其貌骨,然皆未及其趣也。今与客从开先来,欹削十余里,上烁下蒸,

病势已作,一旦见瀑,形开神彻,目增而明,天增而朗,浊虑之纵横,凡吾与子

数年淘汰而不肯净者,一旦皆逃匿去,是岂文字所得诠也。‛山僧曰:‚崖径多

虎,宜早发。‛乃下。夜宿归宗寺。(有删节)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棹:船桨 《归去来兮辞》 .

B.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再:再次 《滕王阁序》 .

C.一客以文相质 质:质证,对证 D.诸客请貌其似 貌:描..

3.下列直接描写瀑布形态的一组是( )(3分)

①万仞直落,势不得不森竖跃舞 ②不胜,久乃敛狂斜趋,侵其趾而去

③今夫泉,渊然黛泓然静者,其蓄也。 ④白日蒸崖,如行热冶中 ⑤雷奔海立,

孤搴万仞

⑥一旦见瀑,形开神彻,目增而明

A.②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③⑤ D. ②⑤⑥

4.下面对原文内容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首段叙述庐山南康有许多瀑布,万仞直落,很有气势,而开先寺那里的瀑

布为最美。作者用拟人手法,描绘了瀑水与石头相咬相斗的情状。{开先寺译文}

B.有人问袁宏道有关文章之道,他认为文章要蓄势,要有内涵,如同又深又

静的泉水;文章又要凭气而出,要有气势,如同瀑布。

C.作者一行人去黄岩峰的文殊塔观瀑,山路难走,又热又累,有客人想要往

回走。袁宏道用言语激励他们,使客人勇气倍增,顺利到达文殊塔。{开先寺译文}

D.有人描绘文殊塔那里的瀑布,说像是鲛人织出的白色丝绸,袁宏道认为这

个比喻很妙,但此比喻只描绘出了瀑布的颜色,未描绘出瀑布奔涌的动态情状。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不胜,久乃敛狂斜趋,侵其趾而去。(3分)

②杖而往,磴狭且多折,芒草割人面。(2分)

③且而与其死于床笫,孰若死于一片冷石也?(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

林逋

底处②凭栏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③。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端上人:名端的和尚。上人:和尚的尊称。 ②底处:何处。 ③枰:

棋盘。葑:菰根,俗称茭白根。葑上田:又称架田。

(1)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2分)

答:

(2)作者在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作简要赏

析。(4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9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在审讯玛丝洛娃的过程中,检察官发表了洋洋洒洒的讲话。他从遗传学的

角度认为玛丝洛娃多半生来带着犯罪的胚胎,最后由陪审员写定罪意见。聂赫留

朵夫怕被人察觉他与玛丝洛娃的关系,不敢为她辩护。(《复活》)

B.玛丝洛娃上诉被驳回,是因为枢密官斯科沃罗德尼科夫认为聂赫留朵夫出于道德要求决定同卡秋莎结婚的想法,实在可恶之至。最终他以撤销原判理由不

足驳回上诉。(《复活》)

C.聂赫留朵夫第二次去探监时,一个看守给他送了一封信,信是一个他曾经

帮助过的叫薇拉的女士写给他的,信中请求他把玛丝洛娃调到政治犯牢房来,或

者至少把她调到医院里做护士。(《复活》)

D.西蒙松是个腼腆、谦虚而又意志力极强的人。他跟平民站在一边,反对上

层阶级,“公开抨击他认为虚伪和不公正的事情”。为此,他被流放西伯利亚,

途中与玛丝洛娃相遇。(《复活》)

E.“„„我决定要求她做我的妻子。”晚上点名的时候,西蒙松告诉聂赫留

朵夫他想同玛丝洛娃结婚,聂赫留朵夫听到这个消息后,很痛苦,因为这样一来,他就不能以和玛丝洛娃结婚的方式来弥补他对玛丝洛娃犯下的罪过了。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选第( )题:

①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托尔斯泰才华的特征在于他并不局限在揭示心理过程的结束,他{开先寺译文}

感兴趣的是过程的本身。”请结合具体事件谈谈涅赫柳多夫思想转变发展的三个阶段。{开先寺译文}

答: ②阅读下面《复活》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刚才离开议事室以前我不是把答案念了一遍吗?‛首席陪审员辩白说,‚当

时谁也没有反对。‛‚当时我正好离开议事室。‛彼得〃盖拉西莫维奇说。‚您

怎么也会没注意?‛‚我万万没有想到。‛聂赫留朵夫说。

首席陪审员说的“答案”出了什么问题?后来发生了什么事?(5分)

答:

9.文化经典阅读:阅读《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9分){开先寺译文}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巫匠亦

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

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

也。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 仁

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

孙丑上》)

(1)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

译文“造箭的人难道比造铠甲的人不仁吗?造箭的唯恐(造的箭不尖利)不能

射伤人,造铠甲的唯恐(铠甲不坚硬)使人被射伤。”

B.“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

译文“内心仁慈才是美。选择不和有仁德的人相处,哪能算聪明?”

C.“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译文“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

去。”

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庄子《逍遥游》)

译文“天色深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太远太高,看不到它的边

际呢?”

(2)孟子在这里把行仁的人比作“ ”,如果“为仁”没有达到自己要的效果,就要学会“ ”(2分)(请用原文回答,第一空两个字,第二空四个字)

(3)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

乎哉?‛怎样理解“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结合前文简要分析。(4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0—12题(9分)

现代诗的“有”与“无”

吕 进

《贞一斋诗说》概括诗歌技巧时说:‚诗求文理能通者,为初学言之也;诗

贵修饰能工者,为未成家言之也。其实诗到高妙处,何止于通?到神化处,何尝

求工?‛清人的这个观点还是有科学性的,新诗的情况其实也相去不远。纵向来

看,《贞一斋诗说》说的三种情形,其实也是不少诗人走过的艺术之路的三个阶

段:用散文方式写诗——注意表现技巧。从这个视角,一切优秀现代诗的技巧都

可以用‚有‛和‚无‛二字加以解说。

一是有诗意,无语言。诗美体验的产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诗

人在外在世界里不经意地积累着感情储备和形象储备。长期积累使诗人在某些方

面形成了特别敏锐的诗美触角。一个偶然的契机,诗人就‚感物而动‛,诗人的

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邂逅了,灵感爆发。于是诗人‚有‛了心上的诗。要表现这

个‚有‛,诗人又面临困窘。诗美的本质就是沉默,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

诗亡‛。至言无言。诗美一经点破,就会失去生命。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

达无限的言外之意。诗的无言的特性带给诗人无限的难题和无限的机会。以言表

现无言,诗人只能从‚有‛到‚无‛。庄子说:‚大辩不言。‛司空图说:‚不

著一字,尽得风流。‛刘禹锡说:‚情到深处,每说不出。‛白居易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获得诗美体验的‚有‛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无‛才是真‚有‛——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有如禅家所说:‚有是无有,无有是有‛。‚书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的精髓是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言外、意外、笔外、象外去寻找那无言的诗美。

从‚有‛到‚无‛,诗人的智慧是以‚不说出‛代替‚说不出‛,以象尽意。从‚有‛到‚无‛,诗人总是避开体验的名称。直接说出体验的名称,正是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无能。诗人注重‚隐‛。《文心雕龙》写道:‚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从‚有‛到‚无‛,诗人注重‚中声所止‛。这样,诗才富有暗示性。

二是有功夫,无痕迹。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美体验是‚忘言‛的。既然是诗人,就得从‚忘言‛走向‚寻言‛。而‚寻言‛由于诗没有现成的艺术媒介变得十分艰难。从这个角度,可以说,诗人就是饱受语言折磨的人。从古至今,没有一位真正的诗人不慨叹‚寻言‛之苦:‚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句句深夜得,心自天外归‛;‚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现代诗人中的苦吟者也很多。他们对诗总是反复推敲,非搞得形销骨立而后已。臧克家的《难民》中‚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中的‚溶尽‛一词就是苦苦锤炼出来的‚唯一的词‛。诗人的这番苦功夫,却又以隐形化为上。皎然说:‚至苦而无迹。‛诗人‚至苦‛,诗篇里却‚无迹‛,这才是优秀的诗篇。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者的‚易‛并不是诗人的‚浅‛,而是诗人技巧能力的显示。《老子》说:‚大巧若拙。‛诗虽有用巧而见工者,但总而言之,用巧不如用拙。所谓‚拙‛,是巧后之拙。花开草长,鸟语虫声,云因行而生变,水因动而生纹,言近旨远,言浅意深,词平意寄,词微意显,这种‚拙‛实在不是随意‚玩‛得出来的。

成熟诗人的作品,都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里的‚平淡‛不是平庸加淡薄,而是险后之平,浓后之淡。平淡而到天然境界。到了高妙处神化处的诗,运用的是从‚有‛到‚无‛的技巧。对诗来说,最高的技巧是无语言、无痕迹的无技巧。

10.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贞一斋诗说》认为写诗的最高境界是文理能通、修饰能工者,这个观点还是有科学性的。

B.诗美的本质就是沉默,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 诗人要能从“有”到“无”,这给诗人带来无限的难题和无限的机会。

C.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是对诗美体验的精辟概述。

D.所谓的“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里的“平淡”其实是一种极高的技巧和天然境界。

11.下列关于“有诗意,无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至言无言。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开先寺译文}

B.从获得诗美体验的“有”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

C.“无”才是真“有”——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此时无声胜有声

《袁宏道》
开先寺译文 第二篇

宏道 (1568~1610)明代文学家,"公安派"的创始者和领袖人物。袁宏道与其兄袁宗道(1560~1600)、弟袁中道(1570~1623)合称为“公安三袁”。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荆州公安(今属湖北)人。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晚游六桥待月记》便是他的著作之一。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文学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编辑本段注释

(1)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由南向北依次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2)为春为月:是春天,是月下。 (3)夕岚:傍晚的山光 。 (4)一日之盛:多。 (5)勒:抑制。 (6)尤:特别。 (7)石篑(kui 去声):即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明代会稽人。明万历年进士,袁宏道的朋友,公安派作家。下文的“傅金吾”。“张功甫”都是人名。 (8)傅金吾:傅,姓。金吾,汉朝主管京城治安的官员,这里指明朝锦衣卫的官员。 (9)张功甫:南宋将领张峻的孙子,玉照堂是其园林,有名贵梅花四寻址。 (10)歌吹为风: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 (11)粉汗为雨:粉末状的汗水连成一片,如雨流淌。 (12)罗纨之盛:罗纨,丝织品,这里是指穿罗纨制作的衣服的人。 (13)艳冶:艳丽妖冶。 (14)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15)夕舂(chōng):夕阳的代称。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形容日落西山的样子。《淮南子•天文训》:“至于渊虞,是谓高舂,至于连石,是谓下舂。”后人又以“舂”代指日落处的山名。《集韵》:“舂,山名,日所入。” (16)数:多次。 (17)盛:美。 (18)去:离开。 (19)工:美丽。 (20)道:说。 (21)止:仅仅在。 (22)设:用。 (23)绿烟红雾:指绿柳红桃,叶茂花盛,颜色浓艳。 (24)湖光染翠:湖水成为绿色。 (25)开发:开花。 (26)恋:迷恋。 (27)设色:染上彩色。 (28)受用:享用。{开先寺译文}

编辑本段翻译

西湖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一天最美的时候,是烟雾弥漫的早晨,是山间烟雾缭绕的傍晚。 今年春雪很大,梅花被寒雪抑制住,(梅花)后来才和

桃花、杏花次第开放,这还是难得一见的奇观。我的朋友陶望龄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宋代张功甫玉照堂中原有的旧物,应该要赶紧去欣赏欣赏啊!”我当时被桃花迷恋住了,(我)竟然舍不得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红花似雾,绵延着有二十多里呢!唱歌奏乐的声音恍若微风阵阵吹来,仕女的粉汗有似纷纷的细雨飘落,穿罗衫、着纨裤,游客之多,多过堤畔上的草。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其实翠绿染着湖光的神秘,山中雾气染上彩色的神秘。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的时候才最浓丽! 有月的夜景,其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容颜、水的心意,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哪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 编辑本段鉴赏

作者撇开一般所共赏的湖光山色,着重描写西湖六桥一带的春日景色,从初春的梅桃杏争妍到一天的朝烟、夕岚、月下的独特美景,用简洁轻快的笔墨加以描写,写出西湖“别是一种趣味”的风致。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谑,对西湖的赞美、喜爱之情。{开先寺译文}

编辑本段相关问题

①友人邀作者去赏梅,作者为什么没去? 答: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②西湖最妩媚动人的景色是在什么时刻? 答"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③“歌吹为风,粉汗为雨”是指什么? 答: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 ④“安可为俗士道哉!”这句话如何理解?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哪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谑,对西湖美不可言的景色的赞美。 ⑤请描述“花容柳情,山容水意”的景象 答:月上柳梢头,那是一种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宁静,月沉银光里,恰似如水般的柔情,此月,此柳,此水,人生能有如此之一夜,不亦快哉。 月光如水,柳树长长的枝条垂在水面上,晚风拂过,轻轻摇曳,像少女在翩翩起舞,美丽的花在月光下仿佛披了一件银纱,水缓缓地流动着。。。。。。 月光如水,从柳梢倾泻而下。花容恬静,几许安然弥漫而开。一片墨黑里,瞧不出山水的分界。却在耳畔边,静静地聆听见微风轻挑的涟漪。 在月下,柳树细长的飘发,垂入水中,宛如一位仙女落在河岸洗着头发。美丽、端庄的花儿在月光的照射下仿佛带上了一个银色的发髻,显得更耀眼,水缓缓地流动着......

《三上古诗必读书目新》
开先寺译文 第三篇

三年级上学期{开先寺译文}

{开先寺译文}

阅读好书开眼界

【必读书目】

1.《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罗尔德•达尔 明天出版社

2.《亲爱的汉修先生》

3.《长袜子皮皮》

4.《中国成语故事》 (电子书15则)

5.《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梅子涵 新蕾出版社

【选读书目】

1.罗尔德•达尔的系列丛书(选读4-5本)

2.《少年周恩来》

3.《苹果树上的外婆》

4.《1999年6月29日》

5.《三只小猪》

6.《孙悟空在我们村子里》

7.《让太阳长上翅膀》

8.《生命的故事》

9.《图说中国节》

10.《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

诵读经典启心智

【古诗文】

1.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开先寺译文}

3.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4.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5.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

6.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7.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9.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10.塞下曲 (唐) 卢纶 月黑雁飞高

11.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12.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13.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14.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15.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1.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小注释 芙蓉(fú rónɡ)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满江。

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地。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心的纯洁。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zhù)藏在玉壶中一般。比喻人清廉(lián)正直。

小译文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小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李白与王昌龄的故事

在李白结交的诗人当中,王昌龄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位。王昌龄字少伯,生与公元690年,比李白大11岁。

王昌龄一生官低名气大,位卑才气高。少年时像众多清贫家庭中的子弟一样耕读,到六十岁被杀害,宦海中几度浮降。

王昌龄在巴陵意外遇见李白,当时李白正在被流放夜郎的途中。他们俩一见如故,在江边的小船上,边泛舟边吟酒,畅谈文坛圈里的交往故事。临别,王昌龄写了一首诗《巴陵送李十二》送李白:“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李白对王昌龄的友情也念念不忘。后来听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特地写诗寄送,予以安慰。

小任务

在古诗词中有不少送别诗,除了这一首,请你再找出一首来,把它背熟。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小注释

chāzhūyúyǐn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有登高、插 茱 萸 、饮 菊花酒qūxiébìwēn

来驱 邪 避 瘟 的习俗。

2.忆:想念

púzhōu

3.山东: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 (蒲 州 )就在这一带。

4.异乡:他乡、外乡。

5.异客:陌生的客人。

6.倍:加倍,更加

小译文

我是在异乡漂泊(piāo bó)的孤独旅客,在别人佳节的欢声笑语里,我思亲的痛楚更加清晰。又到了九九重阳节,那遥远的故土上,弟兄们遍插茱萸,登临最高处时,却发现人群中独独少了身在异乡的我。

小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所作,他有兄弟五人。王维的家庭从他的父亲起,搬迁到蒲州。蒲州在华山以东,所以他称在家乡的兄弟叫“山东兄弟”。

小任务

“每逢佳节倍思亲”已成为许多身处他乡的游子表达思念之情的经典名句。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吗?跟小伙伴说一说。

《和崔尚书喜雨翻译赏析_作者张九龄》
开先寺译文 第四篇

<和崔尚书喜雨>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张九龄。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积阳虽有晦,经月未为灾。上念人天重,先祈云汉回。
仁心及草木,号令起风雷。和崔尚书喜雨翻译赏析_作者张九龄。照烂阴霞止,交纷瑞雨来。
三辰破黍稷,四达屏氛埃。池溜因添满,林芳为洒开。
听中声滴沥,望处影徘徊。惠泽成丰岁,昌言发上才。
无论验石鼓,不是御云台。直颂皇恩浃,崇朝遍九垓。和崔尚书喜雨翻译赏析_作者张九龄

《绝句江碧鸟逾白阅读答案_绝句江碧鸟逾白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开先寺译文 第五篇

<绝句江碧鸟逾白>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
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绝句江碧鸟逾白阅读答案_绝句江碧鸟逾白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要过去了,不知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家。
[鉴赏]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描写出了暮春时的美丽景色,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绝句江碧鸟逾白阅读答案_绝句江碧鸟逾白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gaozhong/370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