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東坡一病翁

| 高二 |

【www.guakaob.com--高二】

《山东省济宁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块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寂寂東坡一病翁 第一篇

济宁市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模块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第I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负荷 弹劾 干涸 一丘之貉 ....

B.须臾 舆论 逾越 自娱自乐 ....

C.溶化 金融 冗长 庸人自扰 ....

D.咀嚼 拮据 规矩 百废俱兴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默契 帷幕 放冷剑 魂牵梦萦

B.极致 贮存 破天荒 融汇贯通

C.蕴含 郁闷 故纸堆 欲擒故纵

D.诧异 抚慰 沾便宜 虚位以代

3.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果我们 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过程中,有时还会超出诗人创作时的原意, 出新的旨趣。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诗句,都被后人赋予了新的 。所以,我们今天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生活的情况,在全新的意义上借用古典诗篇、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

A.擅长 产生 寓意 B.擅长 生发 含意

C.善于 生发 寓意 D.善于 产生 含意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参加这届世乒赛之前,李晓霞谈及比赛前景多少有些保留,倒是很多网友对她胸有成竹:....“晓光霞彩,再现辉煌!”“大满贯,搞定了!”

B.李安深受中西文化的双重熏陶,两种文化在他身上发生激烈碰撞并最终融合在一起,使他执导电影时能够在东西方世界里游刃有余地行走。 ....

C.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我们必须把这条红线深深刻画在头脑中,坚决落实到行动上,举一反三,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的势头。 ....

D.浙江嘉定某电气有限公司要求员工春节加班,不批准任何回家过年的申请,员工怕来年工作不保敢怒不敢言,只得暗中向报社电话求助。 .....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亚龙湾的沙滩绵延近10千米,好似一条飘拂的白色玉带,湾内海水湛蓝,风平浪静,被誉为“天下第一湾”。

B.“多行不义必自毙”,日本右翼政客们一再大放厥词,不仅丢光了日本国家和民族的脸,更丢尽了他们自己的脸,必将遭到全人类的唾弃。

C.“火星一号”计划在全球发起报名两周以来,已收到来自上百个国家的8万多名志愿者递交的申请,其中仅中国申请者就高达1万人之多。

D.由于湄公河流域涉及多个国家,各国执法部门跨界打击毒品犯罪受到主权、司法权等多种因素制约,亟需建立多国协作扫毒的长效机制。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孟子与邹鲁之风

王志民

孟子为战国时期邹国人,邹与鲁毗邻,但文化渊源并不相同。根据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考定:邹,也做邾,邾娄,是一个东夷土著的小国。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认为其为炎帝神农氏的苗裔,与黄帝后裔的鲁是两支不同文化。据《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记载:鲁僖公之母称,“邾灭须句”为“蛮夷猾(乱)夏”,是“周祸”。次年,鲁国“伐邾,取须句,反其君”,则是“礼也”。可见在鲁人看来邹实为文化上的“异类”。细检《孟子》及以前的文献,都没有“邹鲁”并称的记载。这反映出在孟子之前,邹、鲁实际表现为两支不同质的文化。

“邹鲁”并称,最早见于《庄子〃天下》篇:“其在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庄子与孟子同时而稍晚,这说明:在孟子晚年,所谓“邹鲁之风”已经形成,这应与孟子一生努力传承创新儒学密不可分;“邹鲁之风”是以崇尚儒学、传习六经的士风为主的,充分展示出儒学故乡的特征;“邹鲁”并称,邹在鲁前,这反映出邹文化在邹鲁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巨大影响力。

鲁国本为周公封地,是周王朝在东方的文化中心。春秋时期,鲁秉周礼,有“周礼尽在鲁”之说。孔子创立儒学,大办教育,更使鲁成为繁盛的文化重心之地。孔子去世后,“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孔子故乡鲁国,成为儒家发源地和孔门弟子及后学聚居讲学之所。这对孟子产生了极大的文化吸引力。同时,孟子为鲁国公族孟孙氏的后裔,与鲁国又有一种血缘的亲情。孟子葬母于鲁,曾住鲁守丧三年;其为子思门人的弟子,系统接受过儒学教育;孟子一生极崇拜孔子,以孔子继承人自居,以传播孔学为己任,这都反映出鲁文化对孟子的培育和思想上的巨大影响。

然而,孟子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邹国度过,从孟母三迁教子到成年后“始而设教,继而周游,终而归老”,邹文化的影响,几乎伴随他的一生。他思想的形成应该也与邹文化有密切关系。从现有历史文献考察,我认为其主体思想“仁政”的形成,与邹国文化传统具有直接关系。

战国之邹,附庸鲁国,国小力薄,但在文化上却渊源有自,丰富深厚。其为东夷土著,始终保持了夷人的文化传统。《说文解字》:“夷俗仁”。《后汉书〃东夷传》注引《风俗通》:“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由于资料缺乏,邹国是否一直沿袭这样一种“仁”俗,难于详考,但《孟子〃梁惠王下》记载了邹穆公在与鲁国冲突失败后,不忍处臵老百姓的仁义之举。贾谊《新书〃春秋》也记载了邹穆公仁政的具体举措:“无淫僻之事,无骄燕之行……自刻以广民,亲贤以定国,亲民如子”,致使“鲁、卫不敢轻,齐、楚不能胁”,穆公死后,“邹之百姓若失慈父,行哭三月”。刘向《新序〃刺奢》则记载,邹穆公说粮食本来就是老百姓辛苦种出的,作为国君,“取仓之粟移之于民”,是天经地义的。从邹穆公的作为看,邹国应有一种“仁”的传统习俗。邹国以弱小之国,安然存在于大国争雄间,与他们传承“仁俗”、善行仁政有直接关系。在《论语》中,孔子上百次提到“仁”字,但“仁政”二字却从未出现,论国君如何行仁政的话语也不多见。孟子久居邹国,“聚徒讲学”,出仕为官,四十余岁方才出邹,游齐、适梁、访滕、过薛,大谈仁政理想与治国之术,邹文化传统对他思想的影响应是显而易见的。

可以说,是邹鲁文化的结合,培育了孟子,而孟子的出现和文化上的突出成就,又使战国时期的邹、鲁文化进一步整合、提升,形成了“邹鲁文化”或“邹鲁之风”。

(选自《国学网》,有改动)

6.下面关于“邹鲁之风”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孟子》及以前的文献中没有“邹鲁”并称的记载,说明在孟子之前,邹、鲁实际是两支不同质的文化。

B.《庄子·天下》篇记载,孟子一生努力传承创新儒学,在他晚年,所谓“邹鲁之风”已经形成。

C.邹、鲁文化的结合培育了孟子,而孟子又使邹、鲁文化进一步整合、提升,从而形成“邹鲁之风”。

D.“邹鲁之风”或“邹鲁文化”以崇尚儒学、传习六经的士风为主,充分显示出儒学故乡的特征。

7.有关邹文化传统对孟子“仁政”思想的影响,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文献资料记载,邹国应该有一种“仁”的传统习俗,从而影响了后来孟子“仁政”思想的形成。

B.邹国因为传承“仁”俗,善行仁政,所以能够以弱小之国,存身于大国争雄中,孟子对此应该感受深刻。

C.论语》中孔子上百次提到“仁”字,从未提及“仁政”二字,可见孟子的“仁政”与孔子没有关系。

D.久居邹国、四十余岁才出千分游历的孟子,一出邹就能大讲仁政理想,说明其思想只可能来自邹文化。

8.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是东夷土著,曾被视为文化上的“异类”,但它文化渊源有自,并始终保持了自己的文化传统。

B.鲁是周王朝在东方的文化中心;孔子创立儒学,大办教育,更使它成为繁盛的文化重心。

C.孟子深受鲁文化影响,他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以孔子继承人自居,以传播孔学为已任。

{寂寂東坡一病翁}

D.“邹鲁”并称而邹在鲁前,说明在邹鲁文化中,邹文化比鲁文化有着更为重要的地位。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李龙眠画罗汉记

[明]黄淳耀

①李龙眠画罗汉渡江,凡十有八人。一角漫灭,存十五人有半,及童子三人。 凡未渡者五人:一人值坏纸,仅见腰足。一人戴笠携杖,衣袂翩然,若将渡而无意者。一人凝立无望,开口自语。一人跽左足,蹲右足,以手捧膝作缠结状,双屦脱臵足旁,回顾微哂。一人坐岸上,以手踞地,伸足入水,如测浅深者。

②为渡者九人:一人以手揭衣,一人左手策杖,目皆下视,口呿不合。一人脱衣,双手

③捧之而承以首。一人前其杖,回首视捧衣者。两童子首发鬅鬙,共舁一人以渡。所舁者长眉覆颊,面怪伟如秋潭老蛟。一人仰面视长眉者。一人貌亦老苍,伛偻策杖,去岸无几,若幸其将至者。一人附童子背,童子瞪目闭口,以手反负之,若重不能胜者。一人貌老过于伛偻者,右足登岸,左足在水,若起未能。而已渡者一人,捉其右臂,作势起之;老者努其喙,

④缬纹皆见。又一人已渡者,双足尚跣,出其履将纳之,而仰视石壁,以一指探鼻孔,轩渠

自得。

⑤按罗汉于佛氏为得道之称,后世所传高僧,犹云“锡飞杯渡”。而为渡江,艰辛乃尔,殊可怪也。推画者之意,岂以佛氏之作止语默皆与人同,而世之学佛者徒求卓诡变幻、可喜可愕之迹,故为此图以警发之欤?昔人谓太清楼所藏吕真人画像俨若孔、老,与他画师作轻扬状者不同,当即此意。

注:①李公麟,宋代著名画家,号龙眠居士,擅长画山水佛像。②呍:指口张开。③鬅

鬙:头发散乱的样子。④轩渠:愉快而笑的样子。⑤锡飞杯渡:锡飞,跨着锡杖飞行;渡,乘着木杯渡河。相传得道高僧可以凭法力锡飞杯渡。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顾微哂 顾:回头看 .

B.若重不能胜者 胜:能承受 .

C.出其履将纳之 纳:交付 .

D.故为此图以警发之与 发:提醒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一人貌老过于伛偻者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

B.①双手捧之而承以首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 ..

C.①共舁一人以渡 ②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

D.①后世所传高僧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画中罗汉渡江艰辛的一组是

①伸足入水,如测浅深者

②②目皆下视,口呿不合

③一人脱衣,双手捧之而承以首

④所舁者长眉覆颊,面怪伟如秋潭老蛟

⑤右足登岸,左足在水,若起未能

④⑥以一指探鼻孔,轩渠自得

12.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对著名画家李公麟所绘罗汉渡江图的记述,李公麟在图上共画了十八人,

包括十五个罗汉和三个童子。

B.文章按照未渡者、正渡者、已渡者的先后顺序,生动地再现了李画中的情景,罗汉

们神态各异,无一类同。

C.画中也有悠闲的罗汉,其中一个让童子抬着,一个让童子背着,他们的轻松与三位

童子的辛苦形成鲜明对比。

D.作者认为,传说中的罗汉能够“锡飞杯渡”,而李画虽然手法高超,但表现罗汉渡

江艰辛不符合佛教的本意。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未渡者五人:一人值坏纸,仅见腰足。(3分)

(2)一人貌亦老苍,伛偻策杖,去岸无几,若幸其将至者。(4分)

(3)而为渡江,艰辛乃尔,殊可怪也。(3分)

14.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纵笔三首(其一)

苏轼{寂寂東坡一病翁}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注:《回乡偶书》作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贺知章于是年辞官归乡,时已86岁。《纵笔三首》作于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苏轼此时由惠州再贬儋州(今湖南儋县),时年62岁。

(1)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儿童”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

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作答)(6分)

(1) ▲ ,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 。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 ▲ ,三峡星河影动摇。 (杜甫《阁夜》)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 (杜牧《阿房宫赋》)

(3) ▲ ,两处茫茫皆不见。 (白居易《长恨歌》)

忧劳可以兴国, ▲ 。 (欧阳修《伶官传序》)

(4) ▲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苟以天下之大, ▲ ,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

五、(12分)

16.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依次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语段语意连贯,合乎逻辑。(4分)

文化名人不同于一般的公众人物, 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号召力,承担着传播文化的重要作用,有的 成为国民的精神领袖。 名人的故里不去开发他们的“精神价值”,而仅仅把他们当成聚敛财富的“摇钱树”,那是对名人本人的不尊重, 是对民族文化的亵渎。

17.以“微电影”开头,将下面的文字材料整合为一个单句,含标点不超过80字。(4分)

①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是对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视频短片的称谓。

②微规模投资(每部几千元到上万元)、微周期制作(1到7天或数周)和微时(30秒到300秒)放映是微电影的几个基本特点。

③微电影虽然篇幅短小,但具备电影的基本要素,即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④微电影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悠闲状态下观看。 微电影 ▲

18.下面两幅图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旅游观念、方式,请分别进行解说。(4分)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模范教师

许行

千不该万不该,到这鬼地方来看什么复式教学。县教育局这位女局长有些后悔了。眼前一道平时只踩着石头就可以过去的小溪,不知什么时候涨了水,不深不浅刚好把几块踩着过河的大石头给漫过了。

《古诗阅读》
寂寂東坡一病翁 第二篇

1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

阳春布(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黄华叶(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 。)

【阅读训练】

(1)第二联中的“布”和最后一联中的“徒”,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布:散布;徒:空)

(2)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 ”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___”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 (青春) (恐)

(3)诗歌从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_____的思考,最终得出“ ”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 (人生价值)(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晞:晒干。③焜:黄。④衰:读cui。

2对比阅读

[甲]七步诗 [乙]反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郭沫若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萁在釜下燃,豆在( )中泣。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1.[甲]诗中,曹植巧比妙喻,诗中用“豆”比喻________,用“萁”比喻________,“同根生”指________。“相煎”指 ________;

[乙]诗中的“豆” 成了________,“萁”变成了________。

2.[甲]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3.[乙]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诗的写作角度不同,曹植写[甲]诗是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郭沫若写[乙]诗是歌颂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曹植 曹丕 曹植和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 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席上的佳肴 灰,成了“田中肥”

2.我俩本是亲兄弟,为什么煎熬这么急 兄弟之间手足情深,不应互相猜忌、倾轧,而应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3.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呢?

4.兄弟间不要自相残杀 “萁”那种成全他人,牺牲自我的精神

3敕勒歌(北朝)民歌

( )川,阴山下。

天似( ),( )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 )牛羊。

4五绝·风 唐·李峤

解落( )秋叶,能开( )月花。

过江( )尺浪,入竹( )竿斜。

在括号里填入数字(三 二 千 万)

5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 )毛浮( )水,( )掌拨清波。

1.这首诗中写颜色的词有:( )、( )和( )。

2.表示鹅的动作的词有:( )、( )和( )。

3.我会用音节写出后两句诗。

答案:1.白 绿 红 2.向 浮 拨 3.bái máo fú lǜ shuǐ, hóng zhǎng bō qīng bō.

6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 )毛(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纵笔三首①(其一)

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注]①苏轼被贬至儋州(今属海南省)时作。

(1)《回乡偶书》前两句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试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的后两句都有一个“笑”字,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偶书的意思是

(4)回乡偶书的前两句有两组反义词分别是:

(5)回乡偶书中哪两句写了作者回到故乡时(近乡情怯)遇到的场景:

答案:1)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对比,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为后面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并交代了缘由。(意对即可)

(2)①第一首的“笑”哀婉备至,抒发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回到久别的故乡后悲喜交加的感情。

②第二首的“笑”使真相大白,诗人脸色红润原来是喝酒的缘故;借“笑”表达了病老之哀和一生飘荡、官场失意的愁苦心情。(意对即可)

(3)有感而随意卸下来

7 对比阅读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碧玉:出自乐府《碧玉歌》,这首诗是歌咏-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的。

1、 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前者主要用了___________ ,后者主要{寂寂東坡一病翁}

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___________的态度,后者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 的态度。

3.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

4.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贺诗中"碧玉"是乐府所写的一位妙龄女郎,这里以此比喻高高的树干。"丝绦"即丝带,这里以翠绿的丝带喻写纷披下垂的柳条。

B.贺诗中三、四句设问作答,"谁裁出","似剪刀",其意思是春风像碧玉手中的剪刀,剪出了千万条的柳叶。

C.曾诗中"初黄"指柳枝初吐嫩芽, 呈浅黄色。"乱"、"倚"、"狂"表达了诗人愤怒、憎恶、嘲讽的感情色彩。

D.曾诗中"解"读作"jiě",意思是散开、抛洒。“清霜”指秋天肃杀的严霜。三、四句的意思是以飞舞的柳絮去遮掩日月的光明,,忘了春夏之后,秋天的严霜将把柳叶剥得精光。

5.关于这两首诗,分析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贺诗用梳妆打扮的碧玉少女为喻,描写了早春二月的垂柳。又以春风像少女纤纤素手中的利剪为喻,写出春风下柳芽萌发。这样写使诗的后两句与前两句紧密联系起来。可以说想象出奇,描写生动。

B.曾诗一反"托物寄兴、言志抒怀"之常格,以所咏之柳比喻某些政治小丑得意忘形、猖獗一时的丑态;告诉人们那些得志小人以蒙骗手段为非作歹,总有一天失势遭殃,受到惩罚。与传统咏柳诗相比,可以说是反其意而用之的"别调"。

C.两首诗同为咏物诗,构思均与传统咏物诗相异。贺诗咏柳而不抒离别思乡感伤之事,曾诗咏柳而不颂柳,却反其意以喻小人,进行贬斥、嘲讽。

D.两首诗都为七言绝句,都以柳作喻,有深刻的寓意。贺诗颂扬了唐王朝兴盛、光明; 曾诗抨击了北宋末年政治斗争之黑暗。

答案:

1.比喻 拟人 2.喜悦、赞赏 贬斥、嘲讽

3.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姻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

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4.D(“解”字是“„瞳得”、“矢口道”之意。)

5. D(贺诗没有颂扬唐王朝兴盛光明的明显用意。)

6. 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答:第一首诗的作者喜悦、赞赏柳;第二首诗的作者贬斥、嘲讽柳。

7。 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答: 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前者运用了比喻”、 “后者运用了拟人”也正确)

8对比阅读 【甲】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 )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乙】凉州曲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 请描绘【乙】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两句的场景。

2、 【甲】诗描绘了雄阔苍凉的边塞景物,【乙】诗刻画了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中很难得

到一次欢聚酒宴,试探究【甲】【乙】两首诗的主旨。

3、 凉州词一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 。

4、 下列对凉州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 “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 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 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黄冈市东坡中学2014年5月九年级第三次周考语文试题》
寂寂東坡一病翁 第三篇

黄冈市东坡中学2014年5月九年级第三次周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寂寂東坡一病翁}

注意事项: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的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 一、古诗词名句填写(共8分)

1、,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挥手自兹去,)

{寂寂東坡一病翁}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李白在《行路难》中同样借用典故表达类似情感的句子是

4、赤壁中借古讽今,暗含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句子是 5、临近毕业,同学情深。请你从积累过的古诗词中选择两句(连续)作为赠言送给你的同学 , 6、“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请写出古诗中表现人们“辛勤劳动”的诗句 7、《礼记·学记》里的“,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23分)

8、将下面的句子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规范、美观。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寂寂東坡一病翁}

9、根据提示,将对应的汉字按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言简意 gāi:言辞简练而意思完备。

憨态可 jū:形容神态天真而略显傻气的样子。 义愤填 yīng:心中充满的愤怒。

y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按图索jì :原比喻拘泥成法,不知灵活变通,现多比喻按线索寻找。 南kē 一梦:形容一场大梦或者一场空欢喜。

10、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啜.泣(chuò) 怏怏..不乐 (yāng) 繁衍.(yán) 沉湎.(miǎn) B、羸.弱(lěi) 踉踉跄跄..(qiàng) 藩.篱(fán) 吹毛求疵.(cī) C、撺.掇(cuān ) 龙吟凤哕.(huì) 慰藉.(jiâ) 袅袅..烟云(niǎo) D、荫.蔽(yīn) 举箸.提笔(zhù) 给.予(jǐ ) 广袤.

无垠(mào) 11、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2分 )

A、人们常说“人言可畏”,我认为既可畏,又不可畏。可畏者,是因为舆论能形成压力;不可畏,是因为“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B、昨天的作业太多了,能全部完成的同学,只不过占全班十分之二、三。至于完成的质量就更不好说了。

C、《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D、红色老区大别山,生态绿都武陵山,再加上秦巴山区和幕阜片区,拱起湖北版图的四角: 地理高地却是经济洼地。

1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2分 ) 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他办事不与人商量,喜欢自出心裁....,不考虑后果常常妨害大家的利益。 C、老人步履艰难地翻过一个山头,狂风吹得他有些摇晃,使他越发地老气横秋....。 D、我刚才的发言是抛砖引玉....

,下面请大家各抒己见。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 )

A、当前,青年非常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汉语的规范化使用,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

B、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的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C、今年母亲节来临之前,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在母亲节为自己的母亲自制一个充满爱心的礼物,从而在校园浓郁地营造出感恩母亲的节日气氛。 D、“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八个字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求真务实的执政理念。 14、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随处..可见”“非常突出..”“踢一脚.球”“跟.他说话”这四个短语中加点词语的词性分别为名词、形容词、名词、介词。 B、“爱干净”“看清楚”“追捕敌人”“住宾馆”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C、“在2013全国两会分组讨论中,一政协委员发言时当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面背诵了一首《沁园春·霾》。”这个句子的谓语是“背诵”。 D、“他不是一个空谈家,而是一个实干家”这个句子是选择复句。 15、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繁星春水》是冰心平时随手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主要表现了“母爱”和“童真”两大主题。

B、《名人传》有三大主人公,其中托尔斯泰那句充满豪情的话“惟其痛苦,才有欢乐”概括了他的一生。

C、老舍的《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命运的三部曲是“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D、《战国策》属于编年体史书,《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左转》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16、下面几个句子被打乱了顺序,正确顺序应该是: (2分) ①所以,那些能够取得成功的人在受挫时,是绝不会消沉的。 ②人生之旅是曲线的,人类的历史也是曲折的。

③因为,他们总会透过暂时的风雨,探测到未来的阳光。 ④一切的挫折、低谷,只是前进道路上的小插曲而己。

⑤但曲折,并非人生前途的黯淡和历史潮流的倒退——人生之途虽 然曲折,但前程似锦:人类历史虽然曲折,但时代总是在曲折中前进。

17、请根据语言环境,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得体、连贯的话来。(4分) 近来,吴雪岚编剧的电视连续剧《后宫•甄嬛传》热播。由此,“80后”女作家群引起广泛关注。被誉为“八朵金花”的潘无依、吴雪岚、朱思亦、黄慕秋、吴瑜、茅立帅、钱好、黄璐叶丹,也悄然成为一些中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下面是同学采访吴雪岚时的一段对话,请你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内容。

学生:吴老师,您好!我是校报记者,想了解一下您是怎样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 吴雪岚:文学对我的吸引,开始于童年时代的自由阅读。父母很注重家庭教育,培养了我广泛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喜欢写作是自然而然的事。大学的学习,让我得以深入文学殿堂,教授们的指点和鼓励增强了我的写作自信。2006年寒假我写了长篇小说《后宫•甄嬛传》的首篇,后来就一发不可收。

学生:谢谢吴老师 。我明白了,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离不开① 。 吴雪岚:你的悟性很高啊!

学生:②

吴雪岚:这个问题我很愿意回答。中学生写小说,我无论作为老师还是志同道合者都蛮支持的。只要老师和家长引导得当,写小说可以成为孩子们培养写作兴趣的方式,也可以帮助他们释放学习压力。

三、浅层次阅读理解(2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8—19题。(4分)

纵笔三首(其一)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18、诗的一二句刻画了一个的病翁形象。(2分) 19、小儿“误喜”和诗人的“一笑”各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4分)

关于垃圾食品的阅读

【垃圾食品】垃圾食品,一般情况下是指高热量食品,这些食品很容易使人发胖,而营养素却不足。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是: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饼干类食品、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罐头类食品、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摘自《百科知识》2013年3月)

【解读误区】一提到“垃圾食品”,很多人会联想到汉堡、薯条、炸鸡、比萨、可乐,认为这些外来食品才是所谓的垃圾食品。其实我们的传统小吃中也有不少垃圾食品,如葱油饼、油炸饼、油条、烧饼等。这些东西都只含油脂与面粉,只提供热量,是地道的中国口味的垃圾食品。事实上,垃圾食品还指那些提供超过人体需求,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如酱菜、罐头类食品,这些食品中的盐分常会造成过多的钠滞留体内,成为垃圾。(引自互联网)

【问卷调查】记者就饮食习惯问题对某班5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下:(引自互联网)

【两项研究】

研究一:2005年,法国科学家公布了一项针对舌头的研究成果:人类舌尖部位的味蕾含有一种对脂肪特别敏感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特别擅长“侦察”食物中的脂肪酸,并且迅速在体内把它囤积起来。

科学家曾从“进化论”角度解释这种现象。史前人类物质匮乏,觅食艰难,他们整日奔忙却难以糊口,体力永远“入不敷出”,因此,他们最向往的就是糖和脂肪,因为只有高热量食品能让他们生存下来。

研究二:2011年,对象大多为欧洲白人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具有一个FTO变异基因副本的人肥胖率较常人高出30%,具有两个变异基因副本者肥胖率较常人高出70%。研究人员认为,此项研究清楚地显示,携带FTO基因片段变异的人群显示出某种特性,诱使其吃更多不健康的、容易致胖的食物。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种行为学特征,而不是一种疾病。这对有“肥胖基因”的人来说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或许还有机会,依靠行为控制来减低肥胖的概率,而不是只能任由基因摆布。(摘自《新发现》2013年第2期)

【一次会议】1999年的一个晚上,11位掌控着卡夫、纳斯贝克、宝洁、可口可乐等全世界最知名的食品公司的高管齐聚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的皮尔斯伯里食品公司总部大楼。虽然平日是竞争对手,这些集团的CEO们还是聚集在一起举行一次私人会议,议题是食品业如何应对越来越多的人患上肥胖症。会议的第一位发言人是卡夫的副主席麦克尔〃穆德。他展示了114张幻灯片,上面的数字十分惊人:超过半数的美国成人体重超标,儿童肥胖率从1980年以来翻了一番,肥胖成了全世界的“流行病”。随之而来的是,很多儿童很早就开始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他们的智商水平也普遍下降。他希望让这些食品业的大鳄们关注到他们在发明和推销食品的工作上已经过火了。疾控中心、心脏病协会、癌症协会和学术界、教育界、公众一同谴责食品企业,认为他们应对此负责,一些学者甚至把零食和香烟画上等号。

(摘自《世界博览》2013年第7期)

20、什么是垃圾食品?请用一句话概括。(2分)

21、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原意的一项是( )(2分) A、携带FTO基因片段变异的人不一定会变胖。

B、史前人类对糖和脂肪的向往跟他们的生存环境有关。

C、从调查数据看,小学生在购买食品和选择饮料方面几乎不存在问题。

D、多吃零食有可能会使儿童患上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甚至导致智力下降。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2—23题 。(4分)

有一位成功人士,买了栋带着大院的房子,他一搬进去,就对院子全面整顿,杂草杂树一律清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某日,原先的房主回访,进门大吃一惊地问,那些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成功人士才发现,他居然把牡丹当草给割了。后来他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院子更是杂乱,他却是按兵不动。果然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却是锦簇;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直到暮秋,他才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而大力铲除,并使所有珍贵的草木得以保存。

小故事大道理:珍木不可能一年到头开花结果,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认得出。 22、结合文意,在横线上填上故事所蕴含的道理。(2分)

23、请列举出两个人物的事例来证明文中的道理。(2分)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24——28题 。(13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③

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⑤

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

交缚⑥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⑧。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

将退,范乃令军

中褥食⑩

,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廉范:廉颇的后代。 ②故事:按旧例。 ③虏:敌人。 ④移文:发文书。 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 ⑥交缚:交叉缚扎。 ⑦热火:点火。 ⑧星列:象星一样布满。 ⑨待旦:等到天亮。 ⑩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24、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2分) 望其旗靡.( ) 会.匈奴大入塞( ) 范兵不敌.( ) 公将鼓之.

( ) 25、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只划一处。(1分) 虏 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⑪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之时,第二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之时(用原文填空,2分)。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 。(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4分) 28、他们两个人指挥作战都取得了胜利,原因有哪些,请作简要分析。(2分)

四、深层次阅读赏析(14分)

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寂寂東坡一病翁}

①15岁那年,我在全县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后,被推荐到县城最好的实验初中读书。为此,父亲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觉,千嘱咐万叮咛,希望我争一口气以后考上大学中专什么的。学校实行走读制,每天我都要骑着家里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去上学,风雨无阻。

②条件的艰苦我不怕,可是,那所学校的同学几乎都是县城的孩子,尤其是在我那个班,有好几个县长、局长的孩子。当我穿着农家孩子的粗衣布鞋迈进教室时,顿时传来一阵哄笑声。随后就有孩子为我起了“土老帽”、“趿拉鞋”的外号。在花花绿绿、性格活泼的同学中,我特别敏感、孤独,对新环境充满了恐惧。许多次我推着破旧的自行车来到学校,就看到县

长、局长家的孩子们从吉普车里下来,趾高气扬地斜视我一眼,我顿时感受到了一种难以忍

受的歧视。

③好在我是一个特别勤奋的学生,基础又扎实,在学习上毫不吃力。半年以后,期末考试,我在班上乃至全年级都是第一名。班主任说:明天就要放寒假了,学校召开全体师生大会,每个学生要有一位家长参加大会,届时要对优秀学生颁发奖状和奖金。我兴奋不已,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并不比别人差。这时,我听到邻座的几位局长的孩子在嘀咕:那个“趿拉鞋”,也会考第一,“土老帽”……我悄悄地离开学校。考了第一,仅给了我片刻的兴奋,随即自卑又涌上心头。

④回到家里,我把成绩通知单递给父亲,父亲乐得合不拢嘴。当我告诉父亲明天要开全体师生家长大会时,父亲立刻张罗开来,叮嘱母亲翻箱倒柜找出春节时他才舍得穿的那件皮大衣。可是我说:“爹,你别去了,人家的父亲都是城里的干部……”(A)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我转过身,鼻子不禁又酸了起来,心想:父亲,你为什么不也是干部,你怎么偏偏当一辈子农民……

⑤第二天天未亮,窗外刮起了呼呼的北风,窗户的塑料纸被吹得啪啪作响,外面是一片片的雪白。我摸索着穿上衣服收拾书包。父亲说:“我送你去吧,下雪了……”我说:“你就别去了,不就开个会吗?再说,别人的家长是干部,你又不会发言……”打开屋门,一股风雪涌进屋来,好大的雪,(B)我往书包里塞进两个窝头和一块老咸菜,咬咬牙,冲进风雪之中。凉凉的天,凉凉的心:父亲,对不起您了,我是真心想让您分享我的光荣的,可是,班上就我一个乡下孩子,那么多家长,就你一个人种地的……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学校响起预备铃时,我迈进学校的大门。雪仍纷纷扬扬地下着,几辆吉普车和轿车很显眼地停在操场上。

⑥铃声响过后,校长登台讲话,校长的讲话不时激起同学们和家长们的一阵阵掌声和笑声,而此时的我身上冷得厉害,肚子饿得厉害,心里孤单得厉害。我无心听校长的讲话,随意把目光投向窗外的风雪,就这么一刹那,我惊呆了……

⑦父亲,父亲来了!他正透过一扇玻璃向里望,仔细聆听着校长的讲话。我扬扬手臂,父亲看着我,向我使劲摆摆手。风正吹,雪正舞,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⑧一阵掌声响起来,有同学使劲扯扯我的衣服,校长正叫我的名字,同时手里展开一张鲜红的奖状:我下意识地走向讲台,校长很慈祥地凝视着我。一刹那,我的泪水涌出眼帘,我手指窗外……礼堂里所有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窗外,投向我的父亲。校长一个箭步下了讲台,打开门。风雪呼啸着涌入礼堂,父亲跨进来,抖落身上的一层雪花。

⑨我说:这是我的——父亲!热烈的掌声响起……

⑩放学时,我和父亲步出礼堂,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勤奋,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29、通读全文,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2分)

孤独恐惧—— ——自卑矛盾—— 30、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A)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

(B)我往书包里塞进两个窝头和一块老咸菜,咬咬牙,冲进风雪之中。

31、小说多次描写风雪,其作用是什么?(2分)

32、聪系全文,简要分析小说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3分)

33、这篇小说意蕴丰富,引人深思,请结合作品,谈谈你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

五、写作展示(50分)

3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题一:撒播温暖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

②文章叙述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

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一些人拿到甜的就会抱怨小。而我拿到小的会庆幸它的甜,拿到酸的会庆幸它大。”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既有鲜花、荣誉和掌声,也有挫折、失败和逆境,对此,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请以“面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大胆的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出真情实感;{寂寂東坡一病翁}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如有需要可用“XX”代替;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800字

东坡中学2014年5月第三次周考语文试题

答 题 卡

一、古诗文默写(共8分)

1、 2、 3、。 4、5、6、7、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23分) 8、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9、10、 11、 12、 13、 14、 15、 16、

17、(4分)①② (2分) 三、浅层阅读理解(共25分)

18、(2分)19、(2分)20、(2分)21、(2分)22、(2分)23、(2分) 24、(2分)靡 会 敌 之 25、(1分)虏 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划一处)

26、(4分)(1)(2) 27、(2分) (2分) 28、(2分)四、深层次阅读(14分)

29、孤独恐惧—— ——自卑矛盾—— (2分)

30、(2分)

(2分)B 31、(2分)32、(3分)33、(3分)

五、写作展示(50分)

3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题一:撒播温暖

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一些人拿到甜的就会抱怨小。而我拿到小的会庆幸它的甜,拿到酸的会庆幸它大。”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既有鲜花、荣誉和掌声,也有挫折、失败和逆境,对此,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请以“面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出嫁结婚对联》
寂寂東坡一病翁 第四篇

家人易卜占归妹
 君子诗词咏好逑  嫁妹

 聊陪诗笺东坡礼
 暗助少游西月联  嫁妹

 赠嫁当夸钟进士
 联吟不让鲍参军  嫁妹

 作赋擅清才压妆定有香茗笺
 于归偕妙偶宜室合咏敬老诗  嫁妹

 求我庶士
 宜其人家  嫁女

 花色偕车秀
 箫声引凤来  嫁女

 良辰辉绣辇
 吉日过嘉门  嫁女

 琴瑟谐奏乐
 芙蓉带露开  嫁女

 雀屏欣吉日
 鸿案庆良辰  嫁女

 桃面喜陪嫁
 梅香和衬妆  嫁女

 祥光拥大道
 喜气满闺门  嫁女

 宝马迎来云外客
 香车送出月中仙  嫁女

 此去婆家应节俭
 当思慈母久劬劳  嫁女

 黄菊绽金光云髻
 芙蓉含露醉朱颜  嫁女

 嫁女喜逢良好日
 送亲正遇吉祥年  嫁女

 入院勿丢慈母训
 出闺宜守我家风  嫁女

 惟有薄奁宜爱女
 愧无美酒宴嘉宾  嫁女

 翔凤乘龙两姓偶
 好花圆月百年春  嫁女

 养女已传针线术
 适人再授桑麻经  嫁女

 应要睦邻和妯娌
 便须敬老奉翁姑  嫁女

 有缘过门聚白首
 同步偕婿结青鸾  嫁女

 作妇须知勤俭好
 治家应教子孙贤  嫁女

 嫁女婚男两家情愿
 生男育女一个相宜  嫁女

 瑟鼓房中凫翔静好
 箫吹楼上凤律归昌  嫁女

 此去有家切记克勤克俭
 再来无议才算乃贤乃良  嫁女

 梅蕊冲寒幸沐春光迎贵客
 松针吐翠喜送淑女赴新婚  嫁女

 无物可陪五讲四美随身带
 有言相嘱百好一勤致力行  嫁女

 愧无玉具陪孙嫁
 却有良言赠晚闺  嫁孙女

 喜见凤雏亲老凤
 笑看枝杈育孙枝  嫁孙女

 喜溢重闺瞻祖竹
 乐居老屋附孙枝  嫁孙女

 凤律归昌克绳其祖
 雀屏获选附列于孙  嫁孙女

 车轮鸟翼联同体
 伯爱叔恩脉一源  嫁侄女

 满堂溢彩嫁犹女
 香奁添妆送新娘  嫁侄女

 虽分伯仲两家灶
 胜似爹娘一样亲  嫁侄女

 柳絮擅清明也应犹子比儿相攸喜中雀屏选
 棣华敦雅谊最是于归所得孔怀不负鸽原心  嫁侄女

 海燕引雏朝凤阙
 江鱼带子跃龙门  再嫁

 千里姻缘一夕会
 半生结偶百年亲  再嫁

 人间甚爱月轮满
 梁上欣欢对燕亲  再嫁

 续弦有勇实堪赞
 改嫁尚新应受尊  再嫁

 依旧羹汤初洗手
 重新举案定齐眉  再嫁

《代悲白头翁翻译赏析_作者刘希夷》
寂寂東坡一病翁 第五篇

<代悲白头翁>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刘希夷。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代悲白头翁翻译赏析_作者刘希夷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代悲白头翁翻译赏析_作者刘希夷
[前言]
<代悲白头翁>是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作品。此诗虽是拟古乐府,但构思精妙,开拓了全新的意境。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译文]
洛阳城东的桃花李花随风飘转,飞来飞去,不知落入了谁家?洛阳女子怜惜这桃李花娇艳的颜色,独坐院中,看着零落的桃李花而长声叹息。今年我在这里看着桃花李花因凋零而颜色衰减,明年花开时节不知又有谁还能看见那繁花似锦的胜况?世事变幻无常,已经看见了俊秀挺拔的松柏被摧残砍伐作为柴薪,又听说那桑田几度变成了汪洋大海。故人现在已经不再悲叹洛阳城东凋零的桃李花了,而今人却依旧对着随风飘零的落花而伤怀。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转告那些正值青春年华的红颜少年,应该怜悯这位已是半死之人的白头老翁。如今他白发苍苍,真是可怜,然而他从前亦是一位风流倜傥的红颜美少年。这白头老翁当年曾与公子王孙寻欢作乐于芳树之下,吟赏清歌妙舞于落花之前。亦曾像东汉光禄勋马防那样以锦绣装饰池台,又如贵戚梁冀在府第楼阁中到处涂画云气神仙。白头老翁如今一朝卧病在床,便无人理睬,往昔的三春行乐、清歌妙舞如今又到哪里去了呢?而美人的青春娇颜同样又能保持几时?须臾之间,已是鹤发蓬乱,雪白如丝了。只见那古往今来的歌舞之地,剩下的只有黄昏的鸟雀在空自悲啼。
[鉴赏]
这首诗的题目,各个选本都有不同。<唐音><唐诗归><唐诗品汇><全唐诗>,均作“代悲白头翁”。<全唐诗>又作“代白头吟”。<文苑英华><乐府诗集><韵语阳秋>作“白头吟”。尤袤<全唐诗话>作“白头翁咏”。“代”是“拟”的意思,<白头吟>是汉乐府相和歌楚调曲旧题,古辞写一个女子向遗弃她的情人表示决绝。刘希夷这首诗则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
诗的前半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抒发人生短促、红颜易老的感慨;后半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抒发世事变迁、富贵无常的感慨,以“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总结全篇意旨。在前后的过渡,以“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二句,点出红颜女子的未来不免是白头老翁的今日,白头老翁的往昔实即是红颜女子的今日。诗人把红颜女子和白头老翁的具体命运加以典型化,表现出这是一大群处于封建社会下层的男女老少的共同命运,因而提出应该同病相怜,具有“醒世”的作用。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诗的开头两句,描绘洛阳城东暮春景色。洛阳是唐代的东都,十分繁华;繁华的都市盛开着艳丽的鲜花,满城****,生气勃勃,令人心醉神往。然而时光易逝,此时的洛阳已是落花季节,桃李纷飞,不知飘向何处。这两句是诗的起兴。下文表达的对大好春光、妙龄红颜的憧憬和留恋,对桃李花落、青春易逝的感伤和惋惜,都是由此生发开来的。
“洛阳女儿好颜色”以下十句,写年轻的洛阳女儿面对漫天飞舞的落花生出无限感慨。洛阳女儿所感伤的,实际上是由大自然的变化而联想到美的短暂和人的生命的有限。“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表现的是因为春光的流逝而感叹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心理。“松柏摧为薪”句,出自<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桑田变成海”,指陆地变成海洋,典出<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这两句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世事变化很大。“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则揭示人生易逝、宇宙永恒的客观规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以优美、流畅、工整的对句集中地表现青春易老世事无常的感叹,富于诗的意境,且具有哲理性,历来广为传诵。
“寄言全盛红颜子”以下十句,概括叙述白头翁一生的经历。白头老翁曾是一个美貌少年,从前他也常和公子王孙一起,在树下花前歌舞游乐。“光禄池台文锦绣”两句,以历史上权臣贵戚的豪华奢侈,表现白头翁曾经历过的一段富贵生活。然而,一旦生病衰老,就无人理睬,三春行乐只好让给别人了。这一段通过描写白头翁从红颜到老病、从游乐到孤苦的生活,不仅表示了诗人对青春红颜、清歌妙舞的眷恋、向往,对垂老白头翁的怜悯、同情,同时进一步抒发了对美的短暂和生命的有限的感慨,从而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哲理性。
结尾四句点明主旨,收束全诗。“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两句感叹美貌的少女转眼之间将化作白发的老妇,惋惜青春难驻。“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两句,一切都如同过眼云烟,迅速消失了!往日繁华热闹的游乐场所,如今只有几只离群的鸟雀在清冷的暮蔼中发出几声凄苦的悲鸣。末句的最后一个“悲”字,是此诗的基调。
诗的前半首化自东汉宋子侯的乐府歌辞<董娇娆>,但经过刘希夷的再创作,更为概括典型。作为前半的结语,“年年岁岁”二句是精警的名句,它比喻精当,语言精粹,令人警省。“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颠倒重复,不仅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真实动情。“花相似”、“人不同”的形象比喻,突出了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不再的对比,耐人寻味。结合后半写白头老翁的遭遇,可以体会到,诗人不用“女子”和“春花”对比,而用泛指名词“人”和“花”对比,不仅是由于七言诗字数的限制,更由于要包括所有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可怜人,其中也包括了诗人自己。也许,因此产生了不少关于这诗的附会传说。如<大唐新语><本事诗>所云:诗人自己也觉得这两句诗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即所谓“诗谶”,一年后,诗人果然被害,应了所谓“诗谶”的说法。这类无稽之谈的产生与流传,既反映人们爱惜诗人的才华,同情他的不幸,也表明这诗情调也过于伤感了。
此诗融会汉魏歌行、南朝近体及梁、陈宫体的艺术经验,而自成一种清丽婉转的风格。它还汲取乐府诗的叙事间发议论、古诗的以叙事方式抒情的手法,又能巧妙交织运用各种对比,发挥对偶、用典的长处,是这诗艺术上的突出成就。刘希夷生前似未成名,而在死后,孙季良编选<正声集>,“以刘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人所称”(<大唐新语>)。可见他一生遭遇压抑,是他产生消极感伤情绪的思想根源。这诗浓厚的感伤情绪,反映了封建制度束缚戕害人才的事实。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gaozhong/378922.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