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奇致胜造句。

| 高二 |

【www.guakaob.com--高二】

出奇致胜造句。 篇一:《2014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4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 文

本试卷共6道大题,22道小题。时量150分钟,满分100分

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迥(jiǒng)然不同 苑(yuàn)囿(yòu) 庐朐(qú) ....

B、胡服骑(qí)射 夯(bân)筑 享(xiǎng)殿 ...

C、呼韩邪(xiã) 峪(yù)口 款塞(sài) ...

D、青冢(zǒng) 绵(gâng)亘 单(chán)于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滥竽充数 哗众取宠 B、无动于中 自渐形秽

C、复水难收 出奇致胜 D、痴心枉想 云蒸霞蔚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温州财轩在炒热了上海和杭州的楼盘后,开始挥师苏州、北京等地,在当地楼盘市上可谓“兴风作浪”。 ....

B、一阵秋风吹过,树叶飘落,那摧枯拉朽的声音仿佛告诉人们:冬天要来了。 ....

C、王老师的教学水平很高,再难懂的问题他也能讲得天花乱坠,使人一听就明白。 ....

D、这个商场营业员服务态度之差有口皆碑的,所以,经济效益也愈来愈差。 ....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沛公欲王关中 ..

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

5、下列作品与作家的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胡同文化》——汪曾祺 B.《内蒙访古》——翦伯赞

C.《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D.《鸿门宴》——司马光

6、从句式角度分析,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此天子气也 B、吾属今为之虏矣

C、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二、古代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7~8题。(4分,每小题2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

A、首联写远望之景,以距离之远衬托泰山的高大,表现出泰山的雄伟壮阔。

B、颔联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衬托出了山的高大。阳,指山的北部;阴,指山的南部。

C、颈联写凝望之景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时已薄暮,归鸟回巢,诗人依旧凝望泰山,凝视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D、尾联写期望,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会当”即“一定要”。

8、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

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一钟一割,将大自然拟人化,表现出诗人对高大巍峨的泰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D、尾联再一次突出泰山的在雄伟高大,与诗人当时的现实情况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对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感慨)焉 B、夫夷(平坦)以近 ..

D、而人之所罕(少)至焉 D、其熟(怎么)能讥之乎 ..

10.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不出,火且尽

11、翻译: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3分)

(三)诗文填空,完成12~15题。(5分,每空1分)

12、鲁迅先生赞誉《史记》 _______, ________。

13、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奇致胜造句。)

14、所以遣将守关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君为我呼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24分,每小题6分)

然而现在还有人反对昭君出塞,认为昭君出塞是民族国家的屈辱。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因为在封建时代要建立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不能像我们今天一样,通过各族人民之间的共同的阶级利益、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主要的是依靠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而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又主要的是决定于双方力量的对比,以及由此产生的封建关系的改善。和亲就是改善封建关系的一种方式。当然,和亲也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有些和亲是被迫的,但有些也不是被迫的,昭君出塞就没有任何被迫的情况存在。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和亲就一律加以反对,那么在封建时代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取得民族之间的和解呢?在我看来,和亲政策比战争政策总要好得多。

16、与“和亲”的“和”义项相同的一项是 ( )

A、和衷共济 B、和风细雨 C、主颜悦色 D、和衣而卧

17、下列对选文内容的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我不同意昭君出塞是民族国家的屈辱的看法。

B、封建时代建立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要依靠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

C、在我看来,和亲政策比战争政策总要好得多。

D、和亲是改善民族关系的一种方式。

18、选文加点的“这样”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仿照“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和亲就一律加以反对,那么在封建时代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取得民族之间的和解呢?”用“如果„„那么„„”造句。

四、语文综合实践(6分)

20、将下面的材料整合成一个单句,为“人道主义”下定义。(5分)

①人道主义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②当时的思想家为摆脱经院哲学的束缚提出了这么一种思想体系。

③它是当时反封建和反宗教的武器。

④它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道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为摆脱经院哲学的束缚而提出的用以反封建和反宗教,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一种思想体系。)

五、应用文写作(10分)

21、根据自己实际拟写一份2014年上学期学习计划。

要求:①不少于200字。

②行文中不得涉及具体的人名和校名。

六、作文(30分)

22、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权贵、明星说:要能像普通百姓一样随便逛街吃饭有多么幸福啊;大款说:要能像农民那样天天呼吸新鲜空气多幸福啊;有的慕富者说:要能住上豪华别墅,开上高级轿车多幸福啊;跑官者说:能够大权在手该多好啊,有吃有喝还能荣华富贵,“一人升天,仙及鸡犬”,该多好啊;打工者说:能像城里人那样有个城市户口、住上商品房,老婆孩子热炕头有多美啊!

„„对于“什么是幸福”可谓众说纷纭,但却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请以“幸福是什么”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700字,不得抄袭。

2014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答题卡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计分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2分。每小题2分)

1、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__ 5、________ 6、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18分)

7、________ 8、________ 9、________ 10、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24分)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文综合实践(6分)

20、将下面的材料整合成一个单句,为“人道主义”下定义。(5分)(出奇致胜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应用文写作(10分)

出奇致胜造句。 篇二:《初四复习》

08年中考汇编

09年中考汇编

2010年中考真题

2011年中考试题

网站首页 备课中心 会员中心 发表资源 上传教程 赞助本站 成语词典 雁过留声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繁體中文 · ·

| 网站首页 | 新闻 | 文章 | 教案 | 课件 | 试卷 | 素材 | 图片 | 中考 | 高考 | 新高考 | 电子书柜 | 请你留言 |

|

中考首页

|

中考指导

|

中考教案

|

中考真题

|

中考模拟

|

中考辅导

|

中考专练

|

阅读专练

|

作文指导

|

中考满分作文

|

|

2010年中考真题

|

2010年中考模拟试题(出奇致胜造句。)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学语文在线 >> 中考 >> 中考模拟 >> 正文 今天是: 2012年8月5日 星期日

专 题 栏 目

没有任何专题栏目

最 新 热 门

2011年恩施自治州中考优„

“遣词造句”专题备考训„

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

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

《无奈的母爱》现代文阅„

2003-2010年《晏子使楚》„

初中语文语法练习及答案

广东省中考:综合性学习„

2010年山东日照中考满分„

2010年河南省中考满分作„(出奇致胜造句。)

最 新 推 荐

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

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

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

中考作文讲座:得分关键„

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

2010年中考最后一课语文„

点石成金——2010中考语„

2010年中考前夕语文大盘„

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

2010年中考复习语文综合„

相 关 文 章

中考默写易错字复习

中考古文默写易错字复习

初中三年语文课本字词复„

初中三年语文课本期末系„

中考语文总复习之优化整„

(苏教版)中考专题复习„

2010年中考系统复习(人„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32页„

点石成金——2010中考语„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古今词„

初四复习题 热

初四复习题

作者:ziboshij„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173 更新时间:2007/10/16 20:23:57

-

错别字训练

1、下列四组词语,完全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禁锢 游弋 撩拨 沤吐 B. 演绎 补缀 泯灭 羞赧

C. 蜕化 冒然 传诵 悚惧 D. 气慨 琐屑 沿袭 萦绕

2. 下列四组词语,完全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誉写 耽搁 羁压 惬意 B. 执拗 膺品 典当 不啻

C. 无尚 堙没 慑服 遒劲 D. 装帧 箴言 追溯 狡黠

3. 下列四组词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酷似 打蓝球 山麓 风餐路宿

B. 寻觅 懒洋洋 倏忽 风生鹤唳

C. 蔓延 轻悠悠 咀嚼 慢不经心

D. 倾覆 定计划 熔铸 温文尔雅

4. 下列四组词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帐簿 付班长 宽绰 相机行事 B. 困惑 邮递员 整饰 张黄失措

C. 歉收 打交道 风采 长备不懈 D. 豢养 冷飕飕 攻诘 器宇轩昂

5. 下列四组词语中,完全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隔膜 红彤彤 即兴 事过景迁 B. 勘误 兴冲冲 揉合 稗官野史

C. 发酵 热烘烘 睿智 正襟危坐 D. 潸然 耍花招 精萃 发人深醒

6. 下列四组成语中,完全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一暴十寒 旁证博引 处心积虑 勉为其难

B. 利欲薰心 养尊处优 并行不悖 不记其数

C. 漫天索价 将功赎罪 变本加利 所向披靡

D. 崭露头角 熙来攘往 计日程功 敬谢不敏

7. 下列四组成语中,完全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仗义执言 波谲云诡 不共带天 以儆效尤

B. 严惩不待 声色俱厉 纷至沓来 顾名思义

C. 摩肩接踵 毁誉参半 老羞成怒 满腹经纶

D. 迎接不暇 名副其实 防患未然 广袤无垠

8. 下列四组成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直接了当 破釜沉舟 老态龙钟 沽名钓誉

B. 瞠目结舌 顺序渐进 党同伐异 椎心泣血

C. 别出心裁 林林总总 暗然失色 脱颍而出

D. 大张旗鼓 鞭辟入理 如愿以偿 无懈可击

9. 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宽宏大量 震聋发聩 前倨后恭 计日成功

B. 俯视即是 连篇累牍 司空见贯 娇生贯养

C. 以儆效尤 通霄达旦 偃苗助长 席不暇暖

D. 瓦釜雷鸣 含垢忍辱 心照不宣 屈意逢迎

10.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讨嫌 犯罪嫌疑 廉正 物美价廉

B. 璧还 壁立千仞 影壁 珠联 璧合

C. 洪亮 声如洪钟 宏富 宏图大略

D. 蒙昧 素昧平生 体味 个中三味

1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重叠 迭挫强敌 文彩 神采奕奕

B. 泄露 一泻千里 变换 变幻莫测

C. 灌注 全神贯注 纲纪 刚柔相济

D. 义气 意气风发 界线 惹是生非

1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题纲 万古留芳 云霭 萎靡不振

B. 部署 相辅相承 噩耗 出类拔粹

C. 诋毁 深服众望 蕴藉 亟待解决

D. 喜鹊登枝 鸠占鹊巢 欢呼雀跃 名声雀起

13、每个词语中都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突如奇来 措手不及 人才辈出 蜂涌而来

B. 开源截流 集思广议 砌磋琢磨 通霄达旦

C. 严加处治 学以至用 积腋成裘 趋炎赴势

D. 长备不懈 身无长物 至高无上 无上光荣

1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娇矜 既往不咎 斥资 离群索居

B. 明鉴 螳臂挡车 城垣 倚马可侍

C. 企及 复水难收 布署 龙盘虎踞

D. 剂贫 完壁归赵 如愿以偿 纷至踏来

15. 字形全正确的一项( )

A. 裨益 稗官野史 偏俾将校 婢女

B. 利弊 时弊 凋弊 敝帚自珍

C. 辩证 辨症施治 辨析 辩白

D. 神采 喝采 兴高采烈 精采纷呈 )

16.字形全正确的一项( )

A. 老生长谈 一反常态 相辅相承 一脉相承

B. 才疏学浅 人才济济 因材施教 就地取材

C. 措辞 辞藻 糟蹋 燥动

D. 篡改 编纂 鬼计 诡辩

17.字形全正确的一项( )

A. 拙劣 罢黜 相形见绌 勤能补拙

B. 涤荡 丝绦 涤虫 洗涤

C. 订正 订货 渡假 渡难关

D. 抵达 诋毁 诋触 官邸

18.字形全正确的一项( )

A. 缔结 取缔 根蒂 毫无介谛

B. 谍报 间谍 通牒 图牒

C. 影碟 赎罪 喋喋不休 案黩劳形

D. 反馈 反刍 不同反响 反躬自问

19.字形全正确的一项( )

A. 荒废 枉费 废黜 废解

B. 蜚声文坛 流言蜚语 妄自菲薄 缠绵悱恻

C. 成绩斐然 伏首帖耳 服赝 心悦诚服

D. 两幅对联 名副其实 如雷灌耳 醍醐灌顶

20.字形全正确的一项( )

A. 哄传 轰动 合盘托出 貌合神离

B. 宏扬 洪福 宏观世界 宽洪大量

C. 装簧 弹簧 涣然冰释 巧舌如簧

D. 惠顾 惠存 融汇贯通 心灵神会

21. 下列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既往不究 出类拔萃 指手划脚 捎纵即逝

B. 和衷共济 板上走丸 惊慌失措 事倍工半

C. 姗姗来迟 山青水秀 融会贯通 轻歌慢舞

D. 稳操胜券 瑕不掩瑜 惹是生非 原形必露

22. 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苦心孤诣 宣赫一时 挺而走险 畏葸不前

B. 佶屈聱牙 如法泡制 未雨绸缪 蓬壁生辉

C. 戎马倥偬 明眸善睐 罄竹难书 繁文辱节

D. 闲情逸志 相形见绌 顿开茅塞 运筹帷握

23、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是( )

A .置若罔闻 留连往返 背水一战

B .荷枪实弹 水滴石川 怨声在道

C. 殚精竭虑 乌烟涨气 倍尝艰辛

D .并行不背 恻隐之心 层见迭出

24. 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找出错得最多的一项( )

A. 针贬 脉膊 便扭 曝晒 避邪 秉赋

B. 松驰 磋跎 光采 材能 策励 粗卤

C. 黩职 耽心 担误 迭韵 渡日 捣腾 )

出奇致胜造句。 篇三:《五上作业第4单元.doc》

13、在大海中永生

一、词语搭配

(奔腾不息)的浪花 (永不停息)的涛声

(辽阔无垠)的大海 (震撼人心)的声音

(爱惜)粮食 (爱好)运动 (爱护)公物 (爱戴)领袖

二、积累感悟

1、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作者赋予大海、寒风人的情感,表达了(人们对邓小平爷爷悲痛不舍的心情。)

2、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我们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永生)!我们无比爱戴邓小平爷爷是因为(邓小平爷爷提出“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崭新历史。)

3、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三、造句

1、爱戴(例:人们非常爱戴邓小平爷爷。)

2、奔腾不息(例: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

四、拓展

1、邓小平爷爷一生的丰功伟绩,其中最突出的一是(大胆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二是(提出“改革开放”的政策)。他那震撼人心的话语经常在我们耳畔响起(“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2、邓小平爷爷的一生可以用以下诗句来形容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一、近义词。

探望(看望)摇晃(摇曳) 欣赏(观赏)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按要求答题。

1、课文围绕一个(“爱”)字,通过高尔基和他十岁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和(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

2、“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这句话中把(儿子红扑扑的脸庞)比作(盛开的花朵),从中我们读出了(高尔基对儿子的深深思念以及儿子对父亲的关爱)。你能用学习这样的修辞手法(比喻)说一句话吗?(如:银杏的叶子多么像一把小扇子啊!) 3、文中第一处“美好的东西”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第二处“美好的东西”指(给予别人的帮助和爱)。

4、“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这句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其中省略号的作用是(省略了高尔基寄给儿子的信中的其它内容),“给”指(给予,即上文所说的 “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拿”指(拿取,向别人索取)。“给永远比拿愉快”是因为(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有多么愉快呀!)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是在于索取)。高尔基希望他的儿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让“所有人都需要”的人)。

5、高尔基是前苏联伟大的作家,“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出自他的《海燕之歌》。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如

+

《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他还为孩子们创作了《意大利童话》、《俄罗斯童话》等作品。

五、高尔基的格言

1、人生的意义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

2、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4、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15、艾滋病小斗士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微弱的(灯光) 纤弱的(声音) 周游(世界) 引起(重视)

(意志)顽强 遭到(歧视) 震撼(人心) (身体)虚弱

二、下列句子中,可以将带点的词语换成括号里的词吗?谈谈你的看法。

1、他竟然一直挺(坚持)到了上学的年龄。

不能。“坚持”是坚决保持的意思。“挺”是勉强支撑的意思。用“挺”字更能突出小恩科西

顽强不屈的精神。

2、南非总统曼德拉痛切(悲痛)地说:“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

不可以。因为“悲痛”只是伤心的意思。而“痛切”是悲痛而深切的意思,程度比“悲痛”

深。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恩科西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亡)。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恩科西(积极的人生态度,与病魔顽强抗争的精神和博爱的胸怀。)

2、恩科西被称为“艾滋病小斗士”,是因为(他虽然身患重病,但他并不悲观消沉,一边顽强地与病魔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3、艾滋病是一种死亡率高的(传染病),是全人类面对的一种挑战。小恩科西用他的动人事迹,告诉人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要勇于抗争,不要屈服)。正如南非总统曼德拉所说的那样(“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

4、恩科西的入学引起了(轩然大波), 是因为(人们对爱滋病没有科学的认识,对爱滋病和爱滋病患者感到恐慌和畏惧。)文中写“恩科西坦然面对生活,面对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这一动人事迹是为了告诉人们(应该热爱生活,关爱社会,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病人。)正如恩科西所说(“人们不应该对艾滋病人另眼相看,我们需要关爱,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像恩科西那样顽强不

屈的人还有(桑兰)、(张海迪)、(美国的海伦·凯勒)(英国的霍金)。

5、世界艾滋病日是每年的(12月1日),了解了有关艾滋病给人带来的伤痛,你最想说的话是:(珍爱生命,远离艾滋病,真心关爱帮助每一位艾滋病患者。努力学习,早日为艾滋病患者解除痛苦。)

练习4

一、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

不记其数(计) 走头无路(投) 发奋图强(愤) 挤挤一堂(济) 鬼计多端(诡) 出奇致胜 (制) 弱不经风(禁) 奋不顾生(身) 迫不急待(及)永往直前(勇)

半徒而废(途) 惹事生非(是)

二、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刻舟求剑: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守株待兔:比喻存在侥幸心理,妄图不劳而获。

螳臂当车:比喻自不量力去做办不成的事,必然失败。(也作“螳臂挡车”)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却冒充行家或以次充好。

掩耳盗铃: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

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东施效颦: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坏。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

出奇致胜造句。 篇四:《柴门闻犬吠全诗》

诗句“柴门闻犬吠”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柴门闻犬吠全诗及赏析如下: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作者: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1)芙蓉山主人:这里指作者投宿的人家。芙蓉山:地名,在今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柴门闻犬吠全诗
   (2)苍山:青山。
   (3)白屋:这里说的是诗人投宿的贫苦人家的住所。通常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5)夜归:晚上归来。
   (6)贫:清贫。


译文:
   暮色降临山色苍茫愈觉路途远,
   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闻犬吠全诗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
   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诗词大意: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反客为主
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可谓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其中最后一句“风雪夜归人”甚至为剧作家借用为剧名,遂使此诗在当代更为著名。然而对此诗的理解,窃以为问题颇大,通常的讲析很难令人信服。
主要问题是两个,一是标题,前面“逢雪宿芙蓉山”六字似已申足诗题,何以还要加上“主人”两字?于是有人以为此乃衍文,“主人”两字应该删去;二是“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联,诸多赏析者都展开神思,想象为:诗人夜宿于芙蓉山某农户家,夜闻农家主人雪夜归来,犬吠人答,所谓:“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唐诗鉴赏辞典>406页)此诗不但运用了“反客为主”——出奇制胜的艺术构思,而且还采用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技巧。由此可见,刘长卿的这首小诗,上联写贬谪中的投宿,重在客观描写,下联写投宿时的感受,重在主观抒发,自然婉转,一气呵成。在表现形式上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音律上也如弹丸圆美流转,自有其美,并不存在所谓脉络的跳跃。诗虽全用赋体,然仍意在言外,启人深思。至此,标题中“主人”两字所特含的暗示意味,也就不言而喻,迎刃而解了,这个芙蓉山“主人”,不是别人,正是诗人之自谓也。


赏析:
这是一首诗,也象一幅画。全诗仅以寥寥二十个字,便勾勒出一个严冬寒夜的山村景象和一个逢雪借宿者的形象。
诗一上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漫无边际的霭暮笼罩着远处的千嶂万壑,旷野茅屋在凛冽寒气的侵凌下显得是那么孤零安谧。起联不写行人的兼程寻宿,而先写他已找到安顿处后从远处看到的山村景象,这在布局上既避免平铺直叙,又给下联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一种萧瑟的气氛。
下二句,由远景逐渐移入近处,写白屋有人归来,引起了柴门外的犬吠声,这声音来得多么突然,又是多么可喜可亲!如果说,上联已构成了一幅寒寂清冷的风景画,那么下联便是在这幅画的显眼处,纳入了声响和人物,添上寒风和飞雪,经这样的渲染、照应,就把遥见的"苍山"、"白屋",近闻的"犬吠"和眼下的"风雪"交织成章了。
刘长卿这首诗的意境是从"夜"这个中心词生发开去的。"夜"是全诗的脉络,"天寒"和"风雪"加深了"夜"的寒意。这夜,是眼前客观现实的寒夜,也是诗人内心对时势有所感受的象征意味的寒夜。刘长卿是一个"魏阙心常在,随君亦向秦"(<送王员外归朝>)的入世者,但现实生活却使他沦为一个寄迹楚湘的谪臣。他痛恨上司诬加的罪名,也深知代宗的圣意难违。在诗人心目中朝廷和官场的现状就如同这"风雪夜"一般,他既不愿随波逐流、攀龙附凤,又无力拨乱反正,自然只好怆然喟叹。由于在人生道路上长期奔波,当诗人这一次于风雪之夜得到芙蓉山主人的接待,其内心的复杂思绪:悲凉、辛酸之感中夹杂着某种庆幸和温暖的慰藉,是可以想见的。
这首诗的遣词造句颇见功力。用"苍山"对"白屋",山是苍色,屋是白色,二者遥相映照,便构成一个银白苍茫的世界。再以"远"和"贫"真(这里的"贫"是少、乏的意思)来点出眼前的空旷浩茫,这就准确地表达了从远处看到的景象。第三句中的"柴门"和"犬吠"。既照应了"白屋",又是"白屋"的延伸。特别是句中一"吠"字,响亮有声,划破了日暮天寒山村的宁静,唤起了寂寥群山的回响,给沉睡的郊野带来了生气。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gaozhong/394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