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带是行星中适合生命存在的区域,所有生命范围内的行星表面温度都应该

| 高一 |

【www.guakaob.com--高一】

宜居带是行星中适合生命存在的区域,所有生命范围内的行星表面温度都应该(一)
2016诸暨上学期高一期末统考

宜居带是行星中适合生命存在的区域,所有生命范围内的行星表面温度都应该(二)
浙江省诸暨市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地理期末统考

诸暨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16·诸暨上学期高一期末统考)“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重温儿时的童谣,完成1—2题。

1.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A.恒星、行星、卫星 B.星云、恒星、行星 C.恒星、行星、小行星 D.恒星、小行星、流星体 2.童谣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3.(2016·诸暨上学期高一期末统考)适居带是行星系中适合生命存在的区域,所有在范围内的行星表面温度都应该能使水维持液态。决定能否维持该温度的重要因素是

A.与恒星的距离远近 B.行星自身的体积质量 C.行星拥有的卫星数 D.行星自转公转的周期

(2016·诸暨上学期高一期末统考) “血迹石”是约三亿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发生作用后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千人石”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据此回答4-5题。

4.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分别是 A.花岗岩和石灰岩 B.大理岩和砂岩 C.石灰岩和玄武岩 D.砂岩和片麻岩

5.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A.“血迹石”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血迹石”的形成经历了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变质作用等过程 C.“千人石”一定具有层理构造

D.“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沉积作用和冷凝作用

(2016·诸暨上学期高一期末统考)为解释某种地理现象或事物的成因,张老师在课堂上就地取材用书本进行了现场演示。下图为张老师演示过程中的一组照片。据此完成6-7题。

6.张老师通过演示解释的地理现象或事物是

A.风化 B.地震 C.断层 D.褶皱 7.通过由左图向下图的变化,张老师也演示了 A.板块张裂分离 B.岩块断裂上升 C.岩层水平挤压 D.流水搬运堆积

(2016·诸暨上学期高一期末统考)天气是在一定的天气系统影响下形成的,并且是时刻变化的。读下图,回答8-9题。

8.图中箭头所示为风向,该天气系统所在位置及名称为

A.南半球,气旋 B.南半球,反气旋 C.北半球,反气旋 D.北半球,气旋

9.如果该天气系统东部影响诸暨,则诸暨最可能吹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2016·诸暨上学期高一期末统考)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图)。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主要是考虑 A.气候因素 B.居民点分布 C.地形因素 D.工业分布【宜居带是行星中适合生命存在的区域,所有生命范围内的行星表面温度都应该】

11.现在,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往往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 ②汽车性能的改善 ③科技水平的提高 ④为节省投资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16·诸暨上学期高一期末统考)黄土高原上覆盖着厚达数百米的黄土。在陕西宝鸡附近,地质学家发现一个黄土/红土/黄土/红土„„交错堆叠的巨大千层饼,其最底下的土壤中则包含着大量鹅卵石。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13题。

12.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形成黄土之前这里是

A.荒漠 B.草原 C.森林 D.水乡 13.红土的出现,说明当时的气候特点是

A.炎热干燥 B.温暖湿润 C.寒冷潮湿 D.

寒冷干燥

(2016·诸暨上学期高一期末统考)下图为我国两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乙山地垂直带谱中,①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A.落叶阔叶林带 B.草原带 C.荒漠带 D.雨林带 15.造成甲、乙两山地山麓自然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 B.水分 C.热量 D.土壤

(2016·诸暨上学期高一期末统考)陆地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6-17题。

16.关于陆地自然资源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量砍伐山地森林,会加大当地河流径流量的变化 ②如果在河流中上游过量截流用水,可能会导致下游河段断流 ③矿产资源的分布与水热条件密切相关 ④植树种草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不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7.自然资源潜力的扩大和提高,应立足于

A.资源的再生性 B.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C.物质运动的循环 D.自然资源数量巨大

18.(2016·诸暨上学期高一期末统考)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大会提出:计划生育政策由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转变为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人口政策发生改变的原因是

A.经济增速加快 B.受教育程度提高 C.医疗卫生水平提高 D.改变人口年龄结构

19.(2016·诸暨上学期高一期末统考)重庆市在2013年全面启动了高山移民搬迁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把83.7万人口从深山区、石山区及地质灾害多发区的农村搬迁出来。重庆实施移民工程主要考虑的是

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 D.政治因素 (2016·诸暨上学期高一期末统考)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区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是用城市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读“某地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回答20-21题。

气温差值(°C)

(时)

20.一天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段是

A.6:00--8:00 B.10:00--12:00 C.12:00--16:00 D.22:00--4:00 21.能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有

①多利用太阳能 ②鼓励私家车出行 ③采用集中供暖 ④增加绿地面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16·诸暨上学期高一期末统考)2013年11月,浙江省绍兴市由原“一区五县(市)”调整为“三区三县(市)”。下图为绍兴市行政区划调整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

第26-27题图

22.绍兴市行政区划调整后,越城区的

A.城镇人口减少 B.服务范围增大 C.城市等级变高 D.职能种类减少

23.绍兴市行政区划的调整,反映出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特点是 A.强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人居环境 B.运用撤并多种手段,加强文化交融 C.控制环境问题,治理各种“城市病” D. 加速城市发展,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2016·诸暨上学期高一期末统考)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24-25题。

24.2005-2010年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沿海部分省市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区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5.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共50分。)

26.(2016·诸暨上学期高一期末统考)读“东半球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10分)

第26题图

(1)图示显示的是___________(1月或7月),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 (2)图例中乙代表的海底地形类型是_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

(3)白鹳(湿地环境的指示性物种)自我国东北向南迁徙至澳大利亚东部过程中(图中虚线为迁徙路线),在北半球依次经过的森林带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_______和热带雨林带。向南迁移的季节为___________。

(4)甲处东部沿海洋流性质属于_______,对沿岸气候起___________作用。

(5)丁群岛国家正经历环境灾难的威胁,说明造成其灾难的人为原因有哪些。(列举二项或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1月 东亚吹西北季风(或南亚吹东北季风、澳大利亚吹西北风)。(2)海沟 海洋板块俯冲至大陆板

人类大量消耗矿物燃料 回答下列问题。国界 沙漠 河流、湖泊

(1)长江和塔里木河分别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两河不同的自然条件反应了地理

环境的 __________。(3分)

【宜居带是行星中适合生命存在的区域,所有生命范围内的行星表面温度都应该】

(2)福建、江西两省山区聚落分布相对 __________(分散或集中);塔里木盆地周围的聚落分布特点是 ___________,主要影响因素是 __________。(3分)

(3)塔里木盆地的沙土肥力较低是因为土壤含有的_________少;浙江地区的水稻土肥力较高主要是由于 ___________对当地土壤的改造。 塔里木盆地从山麓到盆地中心地表沉积物的颗粒越来越 ___________,原因是由于受_________作用的影响(4分)

27.(1)海陆循环 陆上内循环 差异性。(2)分散 呈串珠状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上 水源。(3)有机质 人为 细(小) 流水沉积。

28.(2016·诸暨上学期高一期末统考)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A地(北纬40度)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填写甲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是_______(填字母);全球变暖与______(填字母)增强有关。(6分)

宜居带是行星中适合生命存在的区域,所有生命范围内的行星表面温度都应该(三)
宇宙中的生命作业

宇宙中生命宜居带的影响因素

——液态水、恒星寿命、恒星亮度

所谓的“生命宜居星球”,指的是某颗行星处于距离该行星系的中心恒星远近合适的区域,在这一区域中,由于恒星传递给行星的热量适中,行星上既不太热也不太冷,且能够确保存在液态水,水是出现生命的关键因素。

谈到宇宙生命宜居环境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水。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我们的地球表面 70%以上是水,因而地球有水行星之称。地球上各种生命包括人类的祖先均来源于水,试管胎儿仍需要在母体羊水中成长;人体的 60%是液体,其中主要是水;水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一旦失去体内水分 10%,生理功能即严重紊乱;如果失去水分 20%,人很快就会死去。总之,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既然生命离不开水,搜寻地外生命的实质就是搜寻液态水。从地球到火星可认为是太阳系生命宜居带(有可能存在液态水的区域,见图 1)。图 1 的恒星周围的可居住带示意图中,横坐标是行星离恒星的距离(以地球轨道半径为单位),纵坐标是恒星的大小(以太阳质量为单位)。可见恒星越大,可居住带离它越远。

图1

宜居带应该是包围着中心恒星的一个具有一定厚度的球壳区域。因为太阳系里这些行星的轨道都大致在一个平面上,所以常常用环带表示。太阳系 8

颗行

星中,表面有液态水存在的行星只有地球。位于最外侧的海王星的公转轨道到太阳的距离为地球到太阳距离大约30 倍。在海王星的外侧还有冥王星等矮行星。科学家认为,是否适宜生命出现,还同各颗行星的状况有关。生命存在的一个宏观因素是行星到中心恒星(例如太阳)的距离。这里所说的生命当然不仅局限于具有智能的高等生物,也包括细菌等微生物在内。我们的地球姊妹——金星,它距离太阳太近,其高温的表面不可能保存液态水,而在地球外侧的火星距离太阳又偏远,其表面的水常常冻结成冰。地球表面因覆盖着大量的液态水而属于“海洋型行星”,而金星和火星表面基本上覆盖着陆地故属于“陆地型行星”。所以说在太阳系内,能够存在液态水的区域便只局限于金星公转轨道和火星公转轨道之间的这个狭窄环形带,只有公转轨道位于这个环形带内的行星表面才可能有液态水存在。科学家们把这个区域叫做“生命宜居带”,地球恰好就位于这个宜居带之内,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惟独地球上存在着大量的液态水。

科学家们认为, 银河系里存在着上千亿颗恒星,其中有一个容易形成适宜生命诞生的行星的“银河系的生命宜居带” 。根据分析,这个宜居带距离银河系中心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我们的太阳系就正好位于这个银河系生命宜居带之内(图 2)。图2中,银河系的生命宜居带(也称作星系可栖居区)不包括银河系危险的内侧区域以及缺乏金属的外侧区域。这种可栖居区与太阳系的可栖居区相似,只是后者的规模要小得多。事实上,这两种可栖居区都没有非常清晰的边界。

银河系内侧和外侧区域都不可能为生命宜居带。银河系或者其他星系的内侧区的恒星多数是大质量的恒星(质量大于 8 倍太阳质量),且距离星系中心比较近,这意味着它们会在较早阶段寿终正寝,发生超新星爆发。从另一方面说,这些大质量恒星在它们发生超新星爆发以前,内部进行的核聚变反应会通过轻原子彼此聚合制造出比较重的原子,并随着核聚变反应进行,最后积累越来越多的重原子。在发生超新星爆发时,这些重原子便会被抛撒到宇宙空间。所以说,在星系中心附近除了氢和氦之外,还有许多重原子。重原子较多,形成行星的固体成分(尘埃)自然也比较多。最初形成原始行星系盘的物质非常丰富,而且其中固体成分所占比例比较高,这意味着行星胚的成长比较快,那么,在这个区域形成

的行星系统便容易有 3 个或 3个以上的巨型气体行星(类似木星)。有过多的巨型气体行星的结果是,它们强大的引力会扰乱行星。

图2

系统的行星轨道。这种环境不会诞生出满足生命生存条件的那种行星。此外,我们再来看看在星系外侧的情况,客观环境同中心附近是相反的,这里形成恒星和行星的材料物质数量非常少,因此很难形成行星。所以说,在星系里的“星系生命宜居带”既不能距离星系中心太近,也不能太远,而应该是位于适当距离的一个球壳区域,例如太阳系在银河系的位置。 当然以上说的只是条件的一个总体倾向,不是绝对条件。涉及生命宜居的实际问题还有很多也很复杂。星系外侧区域缺乏金属,不可能成为生命宜居带。天文学家所说的金属丰度指的是金属元素在整个恒星里占的比例。对正当“壮年”的恒星(主序星),其核反应产物是很难到达恒星表面的(恒星大气),所以人们所测的金属丰度(即恒星大气的非氢氦元素成分)不反映恒星整体当前状态,但却很好地反映了产生恒星的星云的丰度。比氢、氦更重的化学元素形成于恒星演化过程中,早期宇宙中金属物质很罕见, 因此古老恒星一般缺少金属物质。年轻的恒星从被年老死亡的恒星残骸“污染”了的星云中诞生,这些残骸含有大量的核反应产物,因此丰度较高。而那些从大爆炸中诞生的第一代恒星仅由氢和氦构成,所以它们的金属丰度异常的低。大质量恒星核聚变所产生的元素只能到铁元素为止,

所有比铁元素更重的重元素,

都是在大质量恒星死亡时的超新星爆发(即聚变到铁元素后恒星发生急速地引力坍缩,在几十亿度高温下再次核聚变而产生各种重元素,并发生星系级能量的大爆炸),而将所产生的重元素抛撒到广大的宇宙空间。银河系中的古老恒星拥有较少的金属物质,其金属物质成分比率比太阳低 10 万倍, 太阳属于第二代恒星,在 50 亿年前,太阳系是在多次超新星爆炸所抛洒出的重元素丰度较高的原始恒星云中,由于引力扰动而凝聚产生的。

太阳是一颗典型的年轻、富含金属的恒星。金属对于类地行星和生命是必不可少的。它们不但使我们呼吸到宇宙中最丰富的氧气,并且依然有大量的氧气储藏在我们脚下的硅酸盐岩层中。在大多数大型星系中,氧与其他金属富集于中心区域,并朝着星系的边缘逐渐衰减。这是缘于大多数金属是由恒星核反应“锻造”的,而后者多聚集在星系的中心。例如,人类所处的银河系盘便具有很明显的金属丰度梯度:从银河系中心向外 1 万光年,铁的丰度平均下降 35%。2010 年美国夏威夷大学的天文学小组有一项研究报告指出,星系碰撞似乎能够使富集氧、铁甚至金的星系区域与缺乏这些元素的区域相互混合,从而使富者变穷,穷者变富。他们测量了与银河系类似的 8 个大型旋涡星系— —然而一个关键差别在于它们正在与其他大型旋涡星系发生碰撞— —中的恒星形成区域的氧丰度。研究人员发现,与银河系相比,在全部的 8 个星系中,氧梯度要弱得多,换句话说,在距离星系中心很远处的氧的下降要少得多。在理论上,通常认为金属匮乏的恒星系统不太可能有行星形成。 自从 1995 年第一颗系外行星被发现以来,科学家们已知这些行星偏好富含铁元素的恒星,拥有行星的恒星比没有行星的恒星金属含量高两倍左右。天体演化理论研究一般认为,不同质量和体积的恒星寿命是不一样的,恒星质量越大,寿命就越短。反之,恒星质量越小,寿命越长。例如我们的太阳在宇宙里是一颗很普通的恒星,它的寿命是100 亿年左右。有研究者认为,超过太阳质量 120倍的恒星在强烈的核聚变下,寿命只有 270 万年左右。质量是太阳 0.5 倍的恒星寿命就有 500 亿年左右。究其原因在于:恒星质量越大,它的万有引力越强,其中心部分因受到压缩温度上升越快,因而为恒星发光提供能量的“热核聚变反应”会进行得十分激烈。

科学家认为,质量小于太阳 2 倍的恒星寿命对于生命最合适;中心恒星的

寿命至少要有 10亿年,而且到其星系中心的距离要适当。也就是说在河外星系里也有生命宜居带。这是更为复杂的问题,目前研究得还不多。科学家研究认为,生命宜居带的位置取决于中心恒星的真实亮度。生命宜居带随恒星的亮度而变化,如果恒星较暗时,生命宜居带偏向行星系内侧,范围较窄;如果恒星较明亮时,生命宜居带偏向行星系外侧,范围较宽。这是因为中心恒星的亮度取决于它释放能量的多少。中心恒星如果较暗,向外释放的能量较小,它的宜居带就会距它比较近;中心恒星如果较亮,向外释放的能量较大,它的宜居带就会比较远。如果恒星的真实亮度只有太阳亮度的 1/4,它的宜居带的距离大致只有太阳宜居带距离的 1/2。真实亮度为太阳亮度 2 倍的恒星,它的宜居带的距离则是太阳宜居带距离的 1.4 倍。

关于“生命宜居带”,还有一个因素也必须考虑进来,这就是在恒星演化的不同年龄段的亮度变化也会影响行星。据研究认为,大约 46 亿年前的早期太阳要比现在的太阳暗大约 30%,那么早期地球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是处于冰冻状态。 后来冰冻开化,地球陆地能够自动调节行星的气温,地球表面的水长期循环保持, 因此构成了生机勃勃的生物大世界。

参考:

1.<寻找宇宙中的生命宜居星球> , 李良,《 现代物理知识》

宜居带是行星中适合生命存在的区域,所有生命范围内的行星表面温度都应该(四)
宜居带行星氧太多扼杀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

宜居带行星氧太多扼杀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

北京时间12月5日消息,一般来说,近距离环绕低质量恒星(也是宇宙里最常见的恒星)的行星是搜寻外星生命的主要目标。然而美国华盛顿大学天文学研究生进行的最新研究表明,某些这样的行星因为在形成时期所经历的酷热而早已失去支持生命存在的机会。

宜居带行星氧太多扼杀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

低质量恒星,也被称为M矮恒星,比太阳要小,也没有那么明亮,因此它们的可居住区可能距离自身非常近。可居住区是指位于距离恒星合适的位置使得液态水能够在绕轨道运行的行星表面存在,从而支持生命的存在。

距离宿主恒星非常近的行星相对更容易被天文学家发现。天文学家通过研究行星过境,或者说是从宿主恒星前经过导致宿主恒星亮度发生轻微下降的方法(也被称为凌日法),或者通过测量恒星因行星的引力作用而发生“摇晃”的方法(也被称为径向速度法)来发现和测量行星。

最近科学家发现,计算机仿真显示某些距离低质量恒星非常近的行星很可能早在形成过程中,自身的水和大气层就因酷热而烧毁消失。

“所有恒星都形成于巨大星际气体云的坍塌,后者在收缩过程中将以闪电的形式释放能量,” 科学家说道。“但由于M

【宜居带是行星中适合生命存在的区域,所有生命范围内的行星表面温度都应该】

矮恒星质量非常小,因此引力也较小,它们需要更长的时间

【宜居带是行星中适合生命存在的区域,所有生命范围内的行星表面温度都应该】

才能完全坍塌——可能需要上亿年的时间。”

“环绕这些恒星的行星可能在1000万年的时间内形成,因此当恒星还处于非常明亮的阶段时它们就已经存在,这对宜居性来说并非好事,因为这些行星将变得非常炙热,表面温度超过几千摄氏度。在这样的高温环境里,海洋将蒸发整个大气层将变成水蒸气。”

预示这些行星大气层凶多吉少的另一事实在于M矮恒星会释放大量X射线和紫外光,它们会将行星大气层加热至上千度的高温,导致气体快速扩展离开行星并最终消失在太空。 “因此很多位于M矮恒星宜居带的行星在这个过程都干涸了,急剧降低了它们宜居性的概率。”卢格尔和巴尔内斯表示这一过程的一个副作用便是紫外线辐射会将水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较轻的氢更容易离开大气层,而较重的氧则留下。适量的氧对生命有益,但过量的氧可能是生命起源的一个消极因素。

“延长的逃逸温室效应阶段可能会产生充满氧的巨大大气层,例如比金星大气层还要密集10倍的大气层,” 科学家解释道。“对外星生命的搜寻往往依靠氧作为外星生命的示踪物——但无生物学的巨大量的氧的产生可能会混淆我们的搜寻。”

科学家说“由于它们堆积了大量的氧,因此从远处看这一行星非常类似地球——但如果你细致调查会发现它们只是海市蜃楼;行星表面根本不存在水。”

宜居带是行星中适合生命存在的区域,所有生命范围内的行星表面温度都应该(五)
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第二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地球的圈层结构梯级巩固+课后落实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安徽专用)梯级巩固+课后落实:第一单

元第二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地球的圈层结构

(2013·安徽名校模拟)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25分45秒,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读下图,回答1~3题。

1.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图中字母所示的某天体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及其所在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

A.c、地月系 B.d、太阳系

C.b、河外星系 D.c、银河系

2.图中所示信息反映了行星的运动特征是( )

A.自转方向都一致

B.公转方向都一致

C.公转轨道都为正圆形

D.公转轨道面完全重合

3.天宫一号发射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处于多晴天的季节,其多晴天的主要原因是( )

A.受温带气旋控制

B.冷锋过境时锋前暖气团干燥

C.受势力增强的亚洲高压控制

D.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解析:第1题,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地球的卫星,该卫星加入了以地球为中心天体的地月系。第2题,八大行星的自转方向不完全一致;八大行星的绕日公转轨道面具有共面性,实际上是其他行星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较小,接近0°,但不等于0°,因此不是完全重合。第3题,酒泉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在秋季气温下降的情况下,附近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即亚洲高压)势力增强,在其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

答案:1.A 2.B 3.C

(2012·高考上海卷)太阳黑子活动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下图显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回答4~5题。

4.图中所示的34个测站分布范围主要在( )

A.亚洲 B.亚洲和欧洲

C.亚洲和北美洲 D.欧洲和北美洲

5.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

A.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

B.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

C.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D.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

解析: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定位能力。由图示信息可知,34个测站分布于166°W到81°E之间,绝大部分在欧洲和北美洲,而亚洲部分极少,故选D。第5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由图可知,70°N~80°N、157°W~81°E范围内的12个测站,观测结果是太阳黑子数和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而60°N~70°N、166°W~41°E范围内的22个

测站,测得结果是太阳黑子数和降水量变化趋势相反,但变化周期一致,因此C项正确。

答案:4.D 5.C

下面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南端某城市历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逐月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6~7题。【宜居带是行星中适合生命存在的区域,所有生命范围内的行星表面温度都应该】

6.如图所示,平均太阳总辐射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月份却不是平均太阳总辐射最大的月份,原因是( )

A.寒潮的影响 B.台风的影响

C.梅雨的影响 D.大气污染的影响

解析:第6题,根据气候上季节的划分,3、4、5三月为春季,6、7、8三月为夏季,9、10、11三月为秋季,12、1、2三月为冬季。根据图中可知夏季平均太阳总辐射最大。第7题,6月份长江三角洲正值梅雨、多阴雨天气,平均太阳辐射量较小。

答案:6.B 7.C

(2013·亳州高三模考)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回答8~9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

B.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C.②是软流层

D.岩石圈的范围是指①②的全部和③的大部分

9.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

A.莫霍界面附近 B.上、下地幔之间

C.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 D.内、外核之间

解析:第8题,莫霍界面到地表的部分为地壳,岩石圈的范围是指①②的全部和③的小部分。第9题,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

答案:8.B 9.C

下图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周围“生命宜居带”(“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的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示意图。横坐标表示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纵坐标表示恒星的大小。据此回答10~11题。

10.在“生命宜居带”中,之所以可能出现生命,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液态水的存在 B.宇宙辐射的强度

C.行星的体积 D.适宜呼吸的大气

11

A.B.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小

C.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范围比地球大

D.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第10题,从图中可看出“生命宜居带”最大的特点是与太阳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中,水以液态形式存在。第11题,火星公转周期比地球长近一倍,公转轨道比地球略大,故公转速度慢;火星直径比地球小,但自转周期略长,因此自转速度慢;火星大气密度小,大气层薄,昼夜温差比地球大;火星自转轴的倾斜角度大,因此太阳直射纬度范围广,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范围比地球大。

答案:10.A 11.C

1.据研究,银河系内的行星数量至少500亿颗,其中约5亿颗坐落于“金发姑娘区”,即适居区。下列有关“金发姑娘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这一地区的温度既不太高也不太低,可能有生命存在

B.这一地区只有气态水的存在

C.这一地区的宇宙环境比较安全

D.这一地区的星球表面可能存在大气层

解析:选B。“金发姑娘区”即适居区,也就是说这个区域适合生命存在,它具有适宜的温度、有适宜生命呼吸的大气,有液态的水,还有比较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故B错。

2.(2012·高考广东卷)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 )

A.人口迁移加快 B.风力电厂增产

C.生活耗能降低 D.卫星导航失效

解析:选D。卫星导航利用无线电短波传递信息。太阳风影响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故D项正确。

太阳辐射在全球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很多。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加

B.我国西藏晴天多,太阳辐射能较丰富,拉萨有“日光城”之称

C.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四川盆地为我国太阳辐射的最低值区

D.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太阳高度角、海拔、天气状况等

4.假如你是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者,下列城市中最不适合进行营销的是( ) .

A.北京 B.重庆

C.兰州 D.广州

解析:第3题,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少。第4题,重庆多阴雨和大雾天气,太阳辐射弱。

答案:3.A 4.B【宜居带是行星中适合生命存在的区域,所有生命范围内的行星表面温度都应该】

5.(2013·湖南常德检测)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八颗行星中,B表示________,D表示________。按结构特征,它们都属于________行星。

(2)按运动特征,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即都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呈________时针方向运动。另外,还具有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3)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炽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体积将会变小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八颗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运动特征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地球上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如果地球在H行星轨道上运行,因距离太阳太遥远,地球会变成“冰球”。第(4)、(5)题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总结。

答案:(1)金星 火星 类地

(2)西 东 逆 近圆 共面

(3)A

(4)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5)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

6.(2013·淮南二中高三调研)太阳辐射是地表能量的源泉。太阳能利用是能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分析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2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夏至日的北极较冬至日的南极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少________卡/厘米·日,从日

地距离和下垫面两个方面简析其原因。

(3)由下图可知,我国东部35°N以南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少,简析其原因。

(4)我国30°N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太阳辐射总量大,而气温却低,简述其原因。 解析:第(1)题,春分日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规律从表格中判断即可。第(2)题,夏至日的北极较冬至日的南极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差异读表格计算得出,与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关,本题从日地距离和下垫面两个方面来分析。第(3)题,我国东部35°N以南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少与影响太阳辐射的云量多少有关。第(4)题,我国30°N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大气稀薄,得到太阳辐射总量大,而气温却低,主要原因是大气的热源是地面,由于空气稀薄,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弱。

答案:(1)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高度

(2)73 夏至日时,地球处于绕日公转的远日点附近,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少;冬至日时,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多。此外由于北极和南极下垫面性质的差异,北极上空水汽多,云量大,也是北极点附近海平面太阳辐射少的原因之一。

(3)我国东部南方地区大致在北回归线附近,受季风气候影响,云层厚,降水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强。

(4)我国西部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干旱,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小,所以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比东部大;但由于西部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的保温作用更弱,所以西部地区气温较东部低。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gaozhong/504617.html

    【宜居带是行星中适合生命存在的区域,所有生命范围内的行星表面温度都应该】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