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谏的习题

| 高二 |

【www.guakaob.com--高二】

求谏的习题(一)
求谏练习题

邢台一中高二文化经典研读第六单元 《求谏》《原君》

一、基础知识训练

1.下列选项中加线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C )

A

B

C

D

E

2.下列选项中加线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D )

A B则海内可安

C D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皆失其举措 B.属予作文而记之 C.左手举一衡木 D.上恤孤而民不倍

4.“其”字的含义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B.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

C.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 D.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5.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类活用与其它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A B. C D 甘其

食,美其服

6.下列各句中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 /

B/

C. /

D. /

7.下列各句与其它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C)

A.莫之继也 B。是以其未得之也 C。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D。而良人未之知也

8.下列各项,均能表现唐太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一项是( )

①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②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

③公等亦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

④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⑤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A.① ② ④ B.② ③ ④ C.① ③ ⑤ D.① ② ⑤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曼联队和阿森纳队积分一路领先,在英超联赛中已成( )之势 ②农业部召开电话会议,要求各地做好备耕工作,以免耽误( ) ③深夜十一点多钟,我们到了涪西渡口,这里无法过江,( )江水太湍急了

A、对峙 农事 由于 B、对峙 农时 因为

C、鼎足 农时 由于 D、鼎足 农事 因为

10、下列各句中画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平民的感同身受的心态,目睹并体验了中国农民真实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

B、那些几年前才兴建起来的“达标升级”工程,曾几何时,竟灰飞烟

灭,先后在安丰塘附近的地平线上消失了

C、航天公司早早就将“杨利伟”三个字注了册,使得这群如同闻腥而

至的秃鹫一般的人们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D、可是病毒毕竟痴愚颟顸,既不听操盘,亦不知收敛,终于闹成比反恐还草木皆兵得多的大动静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永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B、知识分子一般眼界比较开阔,富有正义感,民族的荣辱,国家的盛衰,往往更能激起他们的一腔报国热情

C、我们在本月中旬前后有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准备

D、地震发生以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12.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求谏”就是鼓励臣下提意见,《求谏》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唐太宗积极征求建议批评的主张。

B.唐太宗从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了大臣进谏的必要性,他

恐人不言,导臣使谏,降低了君主一人专权弊端产生的可能。

C.唐太宗重视谏官作用,他诏令宰相入阁商议军国大事时,必须使

谏官随入列席,以便他们预先听闻政事。

D.唐太宗勉励臣子极言规劝,勿担心触犯龙颜,而他也深切自我反省,虚心求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练习。

召公谏厉王弭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1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求谏的习题】

A.瞽献曲,史献书(史,历史) B.庶人传语(庶人,平民、百姓)

C.亲戚补察(亲戚,古代包括父母和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D.犹其有原隰衍沃也(隰,低下而潮湿的土地)【求谏的习题】

14.选出下列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 )

A.善败于是乎兴 犹土之有山川也

【求谏的习题】

B

C.①若壅其口, ②樊哙覆盾于地

D.①吾能弭谤矣,不敢言。(于是)

15.全都说明厉王实行残暴统治的一组是( )

①厉王虐,国人谤王。 ②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③以告,则杀之。 ④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⑤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 ⑥三年,乃流王于彘。

A.④⑤⑥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16.选出对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 )

A.全文围绕一个“谏”字展开记述,形式上是在叙事,实际上重点是在记言。

B.本文通过记述,表现了召公的政治远见,揭露了周厉王残暴、腐朽而又虚弱的反动本质。

C.“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强调了“防民之口”的危害。

D.“公卿、列士、瞽、史、师、瞍、矇、百工、庶人、近臣、亲戚、耆、

艾”都是召公所认为广义上的“民”,“谤”言主要出自这些人的口。

17.翻译下列语句。各5分

(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求谏的习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求谏的习题(二)
求谏练习题

《求谏》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训练

1.下列选项中加线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C )

A.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B.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窕窈之章

C.首创奢淫,危亡之渐 防微杜渐

D.惟君臣相遇,如同鱼水 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

E.随事谏正,多中朕失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2.下列选项中加线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D )

A.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 B.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

C.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 D.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皆失其举措 B.属予作文而记之 C.左手举一衡木 D.上恤孤而民不倍

4.“其”字的含义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B.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

C.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

D.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5.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类活用与其它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A.不远千里而来 B.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C先诚其意者 D 甘其食,美其服

6.下列各句中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 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首创奢淫,危亡之渐/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

C. 于是乃见/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申之以孝悌/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下列各句与其它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C)

A.莫之继也 B.是以其未得之也 C.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D.而良人未之知也

8.下列各项,均能表现唐太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一项是( )

①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②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

③公等亦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

④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求谏的习题】

⑤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A.① ② ④ B.② ③ ④ C.① ③ ⑤ D.① ② ⑤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曼联队和阿森纳队积分一路领先,在英超联赛中已成( )之势

②农业部召开电话会议,要求各地做好备耕工作,以免耽误( )

③深夜十一点多钟,我们到了涪西渡口,这里无法过江,( )江水太湍急了

A、对峙 农事 由于 B、对峙 农时 因为

C、鼎足 农时 由于 D、鼎足 农事 因为

10、下列各句中画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平民的感同身受的心态,目睹并体验了中国农民真实的生存状态和生

存环境

B、那些几年前才兴建起来的“达标升级”工程,曾几何时,竟灰飞烟灭,先后

在安丰塘附近的地平线上消失了

C、航天公司早早就将“杨利伟”三个字注了册,使得这群如同闻腥而至的秃鹫

一般的人们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D、可是病毒毕竟痴愚颟顸,既不听操盘,亦不知收敛,终于闹成比反恐还草木

皆兵得多的大动静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永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B、知识分子一般眼界比较开阔,富有正义感,民族的荣辱,国家的盛衰,往往更

能激起他们的一腔报国热情

C、我们在本月中旬前后有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准备

D、地震发生以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

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12.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求谏”就是鼓励臣下提意见,《求谏》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唐太宗积极征求建

议批评的主张。

B.唐太宗从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了大臣进谏的必要性,他恐人不言,导臣使谏,降低了君主一人专权弊端产生的可能。

C.唐太宗重视谏官作用,他诏令宰相入阁商议军国大事时,必须使谏官随入列

席,以便他们预先听闻政事。

D.唐太宗勉励臣子极言规劝,勿担心触犯龙颜,而他也深切自我反省,虚心求

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练习。

召公谏厉王弭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1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瞽献曲,史献书(史,历史) B.庶人传语(庶人,平民、百姓)

C.亲戚补察(亲戚,古代包括父母和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D.犹其有原隰衍沃也(隰,低下而潮湿的土地)

14.选出下列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 )

A.①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②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

B.①行善而备败 ②黑质而白章

C.①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反问语气) ②樊哙覆其盾于地

D.①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于是) 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15.全都说明厉王实行残暴统治的一组是( )

①厉王虐,国人谤王。 ②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③以告,则杀之。 ④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⑤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 ⑥三年,乃流王于彘。

A.④⑤⑥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16.选出对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 )

A.全文围绕一个“谏”字展开记述,形式上是在叙事,实际上重点是在记言。

B.本文通过记述,表现了召公的政治远见,揭露了周厉王残暴、腐朽而又虚弱的

反动本质。

【求谏的习题】

C.“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强调了“防民之口”的危害。

D.“公卿、列士、瞽、史、师、瞍、矇、百工、庶人、近臣、亲戚、耆、艾”都

是召公所认为广义上的“民”,“谤”言主要出自这些人的口。

17.翻译下列语句。各5分

(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译文:

(2)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译文:

(3)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译文:

18.翻译下列语句

(1)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

(2)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求谏》

1.C. A凭借/垫着;B写作/劝酒;C征兆,苗头,开端D对待/际遇,机会E切中/符合2.D A举措,古:手脚放置,今:措施;B相遇,古:相互对待,今:遇见彼此;C颜色,古;脸色,今:色彩 3.D.使动,其它为名词作状语 4B.自己,其它为他的5.A 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它三项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6.B 结构助词“的” A项“是,就是”/转折“却” C项“于是,就”/“竟然”D“用”/“因为”7、C为被动句,其它为宾语前置句 8、A ③为太宗劝臣子纳谏⑤为褚遂良之语 9、B.(“对峙”意为“相对而立”;“鼎足”用来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农时”意为“适合农事活动的季节”;“农事”指的是“农业生产中的各项工作”“由于”表原因,不用于倒装句,应当用“因为”)10、A.(感同身受: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恩惠,也泛指给人带来的麻烦,自己也能亲身感受到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11、B A“教育问题”与“过程”不能搭配,与后文也不能搭配应去掉“问题”

C “中旬前后”语意模糊,让人费解;“有个重要会议”是指去参加会议还是筹备召开会议?表述不清,造成歧义D不合逻辑,对于“余震再次发生”只能“防备”,而无法“防止”;“余震”与“再次“重复12.C.预为参加非预先13.A(史,史官)

14.D(①乃,竟,才;②乃,于是,就。A.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B.而,连词,表并列。C.其,代词,他的,他们的)15.C(④是周厉王说他能“弭谤”的话。⑤是说当时国人的“莫敢言”。⑥是说周厉王暴虐最终的结果)16.D(“谤”言主要出自这些人的口,说法不对;“谤”言应主要出自普通老百姓的口)

17.(1)堵塞民众的口,危害超过了堵塞河川,河川阻塞而溃决,伤害的人一定很多。

(2)所以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理民众的人应开导他们,让他们讲出意见。

(3)推行老百姓认为好的,防范老百姓认为坏的,这大概才是用来增多财物衣食的途径吧。

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公开指责厉王。召穆公报告说:“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厉王发怒,寻得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公开指责自己的人。巫者将这些人报告厉王,就杀掉他们。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彼此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 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止住谤言了,大家终于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是堵他们的口。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河水堵塞而冲破堤坝,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样。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放任他们,让他们讲话。因此天子治理政事,命令公、卿以至列士献诗,乐官献曲,史官献书,少师献箴言,盲者朗诵诗歌,朦者背诵典籍,各类工匠在工作中规谏,百姓请人传话,近臣尽心规劝,亲戚弥补监察,太师、太史进行教诲,元老大臣整理阐明,然后君王考虑实行。所以政事得到推行而不违背事理。百姓有口,好象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样,财富就从这里出来;好象土地有高原、洼地、平原和灌溉过的田野一样,衣食就从这里产生。口用来发表言论,政事的好坏就建立在这上面。实行好的而防止坏的,这是丰富财富衣食的基础。百姓心里考虑的,口里就公开讲出来,天子要成全他们,将他们的意见付诸实行,怎么能堵住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口,将能维持多久?”

厉王不听。于是国都里的人再不敢讲话。三年以后,便将厉王放逐到彘地去了。

18.(1)陛下开拓思路,采纳臣民忠言,我等处在不避忌讳的圣朝,实在愿意把愚昧之见都讲出来。

(2)每当我无事静坐,就自我反省。常常害怕对上不能使上天称心如意,,对下被百姓所怨恨

求谏的习题(三)
《求谏》教学稿

选修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导学稿 编制:张学锋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

求谏的习题(四)
文言文训练《至言》(贾山)习题、答案、译文

《至言 贾山》

臣闻忠臣之事君也,言切直则不用而身危,不切直则不可以明道,故切直之言,明主所欲急闻,忠臣之所以蒙死而竭知也。地之硗①者,虽有善种,不能生焉;江皋河濒,虽有恶种,无不猥大。昔者夏、商之季世,虽关龙逢、比干②之贤,身死亡而道不用。文王之时,豪俊之士皆得竭其智,刍荛采薪之人皆得尽其力,此周之所以兴也。故地之美者善养禾,君之仁者善养士。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今人主之威,非特雷霆也;势重,非特万钧也。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又乃况于纵欲恣行暴虐,恶闻其过乎!震之以威,压之以重,则虽有尧、舜之智,孟贲之勇,岂有不摧折者哉?如此,则人主不得闻其过失矣;弗闻,则社稷危矣。

今陛下念思祖考,术追厥功,图所以昭光洪业休德。使天下举贤良方正之士,天下皆③焉,曰将兴尧、舜之道,三王之功矣。天下之士莫不精白④以承休德。今方正之士皆在朝廷矣,又选其贤者使为常侍诸吏,与之驰驱射猎,一日再三出。臣恐朝廷之解弛,百官之堕于事也,诸侯闻之,又必怠于政矣。

陛下即位,亲自勉以厚天下,损食膳,不听乐,减外徭卫卒,止岁贡;去诸苑以赋农夫,出帛十万余匹以振贫民;平狱缓刑,天下莫不说喜。是以元年膏雨降,五谷登,此天之所以相陛下也。刑轻于它时而犯法者寡,衣食多于前年而盗贼少,此天下之所以顺陛下也。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今功业方就,名闻方昭,今从豪俊之臣,方正之士,直与之日日猎射,击兔伐狐,以伤大业,绝天下之望,臣窃悼之。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臣愿少衰射猎,以夏岁二月,定明堂,造太学,修先王之道。风行俗成,万世之基定,然后唯陛下所幸耳。大臣不得与宴游,方正修洁之士不得从射猎,使皆务其方以高其节,则群臣莫敢不正身修行,尽心以称大礼。如此,则陛下之道尊敬,功业施于四海,垂于万世子孙矣。

(节选自《汉书·列传第二十一》,文字略有删改)

【注】①硗(qiāo):地坚硬不肥沃。②关龙逢:夏朝末年的大臣,因忠谏两为君王桀所杀。比干:商朝忠臣,直言进谏,被纣王剖心。下文的孟贲(bēn)是战国时卫国的勇士,传说能生拔牛角。③(xīn):欣喜。④精白:精诚,纯洁。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有恶种,无不猥大 猥:众,多。

B.图所以昭光洪业休德 休:美善。

C.臣恐朝廷之解弛 解:分解,分化。

D.损食膳,不听乐 损:减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臣闻忠臣之事君也 ②杳不知其所之也

B.①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 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C.①又选其贤者使为常侍诸吏 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D.①以夏岁二月,定明堂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

B.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

C.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

D.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第一节用土地与种子的关系设喻说理,将深奥的道理寓于日常经验之中,以此来说明臣子应当尽忠竭虑、直言进谏。

B.作者认为当朝皇帝虽然在招贤纳士方面做得不错,将贤良方正之士聚集到了朝廷,但没有使他们的全部精力用在治国安民上。

C.作者先是对当朝皇帝采取的爱民惠民等措施予以肯定,然后再说对其日日射猎游玩感到伤心,这样进谏更容易让皇帝接受。

D.末段作者提出兴办教育等具体措施,希望皇帝践行以建立万世之业;引用《诗经》中的话,意在劝诫皇帝做事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又乃况于纵欲恣行暴虐,恶闻其过乎!(5分)

(2)去诸苑以赋农夫,出帛十万余匹以振贫民;平狱缓刑,天下莫不说喜。(5分) 参考答案:

9.C(解:懈怠,松弛。)

10.B(都是连词,表修饰。A①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动词,去。C①指示代词,其中的;②人称代词,它,指代赵国。D①介词,在;②介词,用。)

11.C

12.A(作者以土地与种子的关系作比,用以说明君主应善待士人,有仁爱之心。)

13.(10分)

⑴(5分)采用他们的建议,并且能使他们的身份显赫,士人尚且害怕,不敢尽自己全力(进谏),更何况对那些放纵私欲任意施暴、厌恶听到自己过错的君王(竭力进谏)呢! (重点注意“显”“自尽”“恣”“恶”的翻译和语句的通顺。)

⑵(5分)废除(或:放弃)各游玩打猎的园林来给农民,拿出十万多匹布帛来救济贫民;公正判案放宽(或:减轻)刑罚,天下百姓没有不高兴喜欢的。

(重点注意“赋”“振”“缓”“说”的翻译和语句的通顺)

参考译文:

臣听说忠臣服事君主,进言恳切刚直就不会被采纳而身处危境,如果不恳切刚直又不可能讲清道理,所以,恳切刚直之言,是贤明的君主急于想听到的,也是忠臣们冒死也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贫瘠的土地,虽有良种,也不能生长;江河边的肥田,即使是劣种,也无不生长茂盛。昔者夏、商两朝之末世,虽有像关龙逢、箕子和比干那样的贤臣,也只能身陷死亡而道术不被采用。周文王之时,豪俊之士都能够竭其智慧。刈草打柴之人都能尽其力气,这正是周朝之所以兴盛的原因。所以说肥美的土地善养禾苗,仁爱的君主善养士人。雷

霆所击之处,没有不被摧折的;万钧重压之下,没有不被粉碎的。而今人主之威风,非雷霆所能比;势力之重大,非万钧所能量。广开言路以求谏,和颜悦色而倾听,采纳其意见并使其身家显荣,士人们尚且诚惶诚恐而不敢言无不尽,又何况君主纵欲无度、恣行暴虐、厌恶听到自己的过失呢?如果动不动镇之以威,压之以重,那么虽有像尧舜那样的智者、孟贲那样的勇士,又岂有不被摧折的么?那样的话,人主也就听不到自己的过失了;听不到过失,社稷也就危险了。

而今陛下思念高祖,追述其功,目的在于将祖宗的宏业、美德予以发扬光大,使天下荐举贤良方正之士,让国家欣欣向荣。陛下说要实行尧舜之道,建立三王之功,天下之士无不修身砺志准备恭承大德。现在方正之士都已在朝廷了,又将其中的贤者挑选成了常侍诸吏,可是陛下只是与他们一起驱驰射猎,一日之中几次出游。臣担心朝廷一懈弛,百官便随之惰于职事,各诸侯王听说后,又必然会怠于政事。

陛下即位之初,曾亲自劝勉以厚待天下,减损宫中膳食,不奏乐曲,减免徭役兵役,停止岁贡;将宫中多余的马匹给各县作驿传,去掉许多宫苑给予农夫耕种,拿出布帛十万余匹赈济贫民;平正执法放宽刑律,天下之人莫不喜悦。因此,即位元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是因为上天在帮助陛下;刑法比其他时期轻而犯法的却不多,衣食比前些年多而盗贼却少了,这是因为百姓都顺从陛下。臣听说山东地方官宣布诏令之时,连老弱病残也拄着拐杖前去聆听,都希望能多活几天,想见到陛下德政教化的成功。但现在功业只是起头,英名刚刚显明,正值四方想望之时,陛下却与豪俊之臣、方正之士天天以射猎为事,为击兔伐狐而损害大业,让天下人失望,臣不禁暗自战栗。

《诗经》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臣愿望很多,现只想求陛下暂停射猎,仿效先王之道,在夏历二月设定明堂,修造太学。等到风俗形成,万世基业奠定,然后陛下才可放心游乐。古代大臣不得亲昵放荡,所以君主也不常显露齐严之色、肃敬之容大臣不得与主上宴游,方正廉洁之士不得跟随射猎,使他们行之有道以保高风亮节,那样群臣就不敢不正身修行,尽心以称大礼。如果这样,则陛下不仅德行受世人尊敬,功业也可遍布四海,垂于万世子孙。

求谏的习题(五)
《求谏》教学设计

《求谏》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石青松 通讯地址:湘潭市第一中学 邮编:411100 新课程培训YW0732006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gaozhong/645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