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阅读理解答案

| 高二 |

【www.guakaob.com--高二】

第一篇:《《登高》练习及答案》

高二《登高》《锦瑟》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潦倒(liáo) 多财善贾(gǔ) 传记(zhuàn) 杳无音信(miǎo) ....

B.双鬓(bìng) 前后相属(zhǔ) 伺候(cì) 洁身自好(hǎo) ...

C.萧条(xiāo) 人才济济(jì) 静谧(mì) 博闻强识(zhì) ...

D.混淆(xiáo)渚清沙白(zhǔ)徜徉(cháng) 稳操胜券(quàn)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临摹 度假 作客他乡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浊酒 旋律 涣然冰释 鞠躬尽悴,死而后已

C.呼啸 寂寥 要言不繁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协迫 邂逅 穷困潦倒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小洲(陆地) .

B.无边落木萧萧下 萧萧 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 ..

C.万里悲秋常作客 万里 这里指到处漂泊,居无定所。 ..

D.潦倒新停浊酒杯 潦倒 政治上不得志。 ..

4.对本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急/天高/猿/啸哀

B.无边/落木/萧萧/下

C.百年/多病/独登/台

D.潦倒/新停/浊酒/杯

5.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

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

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

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

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

实观照的结果。

探究提高

阅读《登高》,完成下面题目。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这首诗首联写了哪些景物?特点如何,其作用是什么?(3分)

7. 请分析诗中“无边”“不尽”两个词语的妙处。(3分)登高阅读理解答案

8.应如何理解颔联的“木”“江”这两种景物?(2分)

9.颈联中“作客”怎么理解?(2分)

10. 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

着哪些寄寓?

1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笼罩全诗的是一种“悲”情,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

离的痛苦心情。

C.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

——“悲秋”。

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

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13.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

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

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

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

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比较阅读

读下面的甲乙二诗,完成下面题目。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

14.这两首诗是杜甫漂泊南方时期所作,甲作于四川夔州,乙作于湖南。反映颠沛流离生

活的诗句分别是:

甲 ;

乙 。

15.甲乙的首联皆对仗工整,但从表达方式上看还是有区别的:

甲 ;乙 。

16.尾联往往是议论抒情为主的,当然抒情的方式不尽相同,甲是 ;乙是

17.甲乙二诗中的意象也是有区别的,具体地说,甲中的意象是 的;乙中的

意象是 的。

18.下面是对甲乙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B.甲在空间上很阔大,乙在时间上颇久远,各具雄浑之韵。

C.二诗的语言非常精粹传神,动态感十足;还有对举之美。

D.诗人即使在漂泊中仍然心系国事,这在二诗中都能找到注脚。

19.按要求将名篇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学思结合、不断反省,因而很少犯错误的句子是:

“ , 。”

杜甫在《登高》中用传神之笔写出落叶的苍凉与江水的气势的句子是:

“ , 。”

(2)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在

《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 , , , 。”

《锦瑟》

1.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

A.地崩山催 一夫当关 朝避长蛇 萦绕

B.渚清沙白 艰难苦痕 风急天高 潦倒

C.东船西舫 天涯沦落 沧海月明 谪居 D.千呼万唤 杜鹃啼血 义愤填膺 锦瑟

2.《锦瑟》中可以理解为写悲欢离合的哪几句?这些句子由哪一句诗中的哪一词概括?

3.《锦瑟》中间两联除了对偶,具体说说还用了什么写法?

《登高》练习参考答案

1.D点拨:A中“杳”读“yǎo”; B “鬓” 读“bīn”“好”读“hào”;C“济”读“jǐ”。

2.A点拨:B“悴”应为“瘁”C“繁”应为“烦”D“协”应为“胁”。

3.D点拨:指年老因疾病困顿。

4.C点拨:应为“百年/多病/独/登台”,“独”应单读,“登台”是一个词连贯起来。 5C点拨:“怨天尤人”与“孤独”错。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一贯的,他并不孤独。

6.风、天、猿、渚、沙、鸟。风急-冷 天高-人渺小、孤独 猿啸-哀 鸟飞回-孤独。写出了登高见闻,渲染烘托出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后文抒登高所感、写内心之愁做铺垫。

7.“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的声音,长江汹涌的场景,更能让人在景色中品味出韶光易逝、美人迟暮的感伤。与下联“万里”“百年”呼应,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

8. 木:由木及人、生命短暂 。 江:时间无穷,更显人之渺小、生命之短。

9. 此处的“作客”是飘零、流浪在外,客居他乡的意思。

10. 包含着:对个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叹;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激愤与哀怨;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对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

11. 同意。猿声哀婉,飞鸟徘徊;落叶飘零,万木萧疏;江水滚滚,韶华易逝;常年作客他乡;一生多灾多病;独自一人登高;时局艰难,两鬓如霜,因病戒酒等,无不体现一个“悲”字。

12.C 13.C “缠绵悱恻”情感错

1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和“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15.甲是写景,景写得壮阔;乙是叙事,事中寄寓着感慨。点拨:主要着眼于景、事、情的关系。

16甲是直抒胸臆;乙是寓情于事。

17.甲是微观的:“风”、“天空”、“猿啸”、“沙”“鸟”、“落木”、“江水”等;乙是宏观的概写。

18.B点拨:甲乙在时空上都较雄浑久远。

19.(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择其善者而从之 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锦瑟》

1.A

2.中间两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登高阅读理解答案

些句子由尾联中“此情可待成追忆”一句中的“此”词概括。

3.用典:庄生梦蝶,望帝杜鹃。其内容和作用课本注释中已有详细说明。通感兼夸张:珠

有泪,玉生烟。极写对往昔的留恋与怀念。

第二篇:《登高 阅读答案》

人们说起登高,首先想到重阳,然而登高并非重阳节的专利。中国人自古崇尚登高望远,古诗词里流传下来千百代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这些诗句贯穿一年四季的终始时而夏日炎炎,时而雨雪霏霏,时而春花灼灼,时而落木萧萧。登高处,可以是自然的山川,也可以是人造的楼台。凡人视野有限,所以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唯一和今人的大概不同是,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也不是为了某个节日,当然更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一展胸襟。所谓胸襟,就是怀抱,就是远志,就是精神。通俗地说,就是理想。很可惜,这正是今人最缺失的东西.文人登高,如同好汉饮酒,喜欢自然是喜欢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借助这种方式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又称一浇胸中块垒。由于每个人的身世不同,境遇不同,价值取向有异,哲学思想有别,每个人在登高的时刻,所思所感也就不一样,或者说人各有志,所以即便大家同登一座山峰,写出来的诗句之意味也会相去千里。儒家的登高,是为接近心中至高无上的仁;道家的登高,是为寻求成仙得道的仙;皇帝祭祀封禅,要登天下五岳。在古人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便是高和远。孔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这说的是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是在说远。某种意义上,高是空间的概念,远是时间的概念,但这两种维度又不是确指的,因为君子的怀抱无时无刻不在胸中运动变化,好比道家修炼的内气,大象无形。钟子期听俞伯牙抚琴,他听得出伯牙的志趣,就说巍巍乎若泰山,又说洋洋乎若流水。高山流水,其实分别是伯牙胸中逸气的不同表现形式,凝止团聚,则冲霄而为山;顺势发散,则奔腾而为水。琴家没有这份逸气,想弹奏好这支曲目,那是不可能的。《论语》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所以胸怀儒家治世救国理想的士人,每登临高处,便能自心底激发出这份远志和胸襟。明末清初之际的一代大儒顾炎武,在明亡后联合傅山、屈大均等爱国志士僻处山、陕之间,以图恢复大业。顾炎武和他的同志们送别,相对把盏,就在青山之巅,远眺大好河山,众人百感交集,泪眼潸然。有人开始借酒浇愁,有人开始埋头抚琴,有人开始痛吟诗篇。顾炎武听罢,徐徐起身,振衣而立,与之相和:一雁孤飞日,关河万里秋。正是关河万里秋!力挽狂澜的志士纵然势单力薄,回天乏术,但毕竟德不孤,毕竟有这些个战友在,相互砥砺,与子同仇。事虽未成,其心其举已足垂青史,光照世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便是儒家入世之登高的价值所在,它像一面旗帜,奋扬于巍巍之山巅。(摘编自沐斋《登高》)1.下列关于登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古诗词里流传下千百代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这些诗句贯穿一年四季的终始,说明了登高并非重阳节的专利。B.夏日炎炎,雨雪霏霏,春花灼灼,落木萧萧,这些都是古代文人流传下来的诗句中描写登高时所见的不同的景色。C.由于人的视野有限,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所以古人的登高,也是想看一看自然的山川,或人造的楼台。D.文人登高,是想借助这种方式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如同好汉饮酒一浇胸中块垒一样。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诗人同登一座山峰,所写的诗句意味相差很大,是由于每个人在登高时所思所感不同,而这又与个人的身世、境遇、价值取向等密切相关。B.儒家的登高、道家的登高和皇帝祭祀封禅的登高,虽然目的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在他们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C.孔子所说的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逝者如斯夫这两句话,概括了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前者指高,后者指远。D.胸怀儒家治世救国理想的士人,每登临高处,其远志便能发自心底,这是因为儒家提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或为了某个节日,而是为了一展胸襟,古代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自然就具有展示其胸襟,体现其怀抱的作用了。B.钟子期用巍巍乎若泰山洋洋乎若流水来形容伯牙抚琴的声音,是听出了伯牙的志趣,伯牙胸中的逸气是通过不同的琴声表现出来的。C.顾炎武联合爱国志士以图恢复大业,在和他的同志们告别

时,相对把盏,在青山之巅,远眺人好河山,不同的人以各自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怀。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儒家入世之登高价值所在,顾炎武和他的同志其心其举与历代文人登高时一展胸襟所体现的价值是相同的。阅读答案:

第三篇:《登高理解性默写训练答案》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第四篇:《登高练习题》

《登高》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潦倒(liáo) 多财善贾(gǔ) 传记(zhuàn) 杳无音信(miǎo) ....B、双鬓(bìng) 前后相属(zhǔ) 伺候(cì) 洁身自好(hǎo) ....C、萧条(xiāo) 人才济济(jì) 静谧(mì) 博闻强识(zhì) ....

D、混淆(xiáo) 渚清沙白(zhǔ) 徜徉(cháng) 稳操胜券(qu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临摹 度假 作客他乡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浊酒 旋律 涣然冰释 鞠躬尽悴,死而后已 C、呼啸 寂寥 要言不繁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协迫 邂逅 穷困潦倒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3、选出下列诗句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风急天高猿啸哀 高:高远 B、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小洲

C、无边落木萧萧下 萧萧:象声词,风吹落叶的声音 D、百年多病独登台 百年:一百年

4、杜甫的《登高》一诗,被人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请选出对其对仗理解不当的一项( )

A、首句“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感。

B、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无边” “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C、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 5、选出错误的一项( )

A、杜甫字子美,原籍襄阳,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B、杜甫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

C、杜甫诗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过程,后世称为“诗史”。 D、杜甫被称为“诗圣”,“三吏”“三别”是他的著名作品。 6、对《登高》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勾画出一幅秋天肃杀的景象,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凄楚。“风急天高”“渚清沙白”不正是秋景的写生吗?加之耳听“猿啸哀”,目睹“鸟飞回”,恰恰流露出诗人有国难奔有家难投的怅惘。

B、颔联视野开阔,气势宏大——“无边”与“不尽”从平面上极写数量之大;“萧萧下”与“滚滚来”则从立体上表现壮阔的气势。

C、写《登高》时,杜甫住在夔州,地处长江之滨,瞿塘峡口。此处向以水急、风

大、多猿著称。诗人经观察,捕捉了这些特点,将它们巧妙地融入了秋江景色,借

1

以展现出自己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情感世界和心路历程。

D、运用了卒章显志的手法,展示了自己的真实生活,剖露了诗人的实际感情,“艰

难苦恨”“聊到”的景象,恰与“风急天高”的景物描写形成强烈反差,正是这反差,使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7、下列对“百年”和“苦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年”是指有限的人生,“苦恨”是指极度痛恨。 B、“百年”是指暮年,“苦恨”是指极度痛恨。

C、“百年”是指有限的人生,“苦恨”是指辛苦、怨恨。 D、“百年”是指暮年,“苦恨”是指辛苦、怨恨。

8、下面对这首诗前两联所描写的景物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四句一共写了“风”“天”“猿”“鸟”“落木”“长江”六个意象。 B、这四句描绘了深秋江峡空旷寂寥、肃杀凄厉的景物特点。 C、这四句运用了视听结合和高低映衬的方法。

D、这四句景中含情,蕴涵着浓重的思乡之情,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凉

人生感慨。

9、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风急天高猿啸哀”,点明了登高时风急天高、啼猿悲秋的特定环境。 B、“渚清沙白鸟飞回”,诗人视线转向江水洲渚,动静结合,境界开阔。 C、“无边落木萧萧下”,描述了秋天树叶纷纷飘落的萧索景象。

D、“艰难苦恨繁霜鬓”,表明登高时,诗人因过度悲伤而头发突然变白。

10、下面对“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指诗人为生活所迫,漂泊异乡,离家很远。 B、“百年”指诗人离家时间很长,表达了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C、“多病”指诗人疾病缠身,身体衰弱。

D、“独”是形容诗人独自一人登台,孤独寂寞的境况。 11、下面对《登高》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是诗人在夔州期间写得一首即景伤怀的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B、本诗是诗人在垂暮之年、深秋时节登高望远的个人咏怀之作,不涉及忧国忧民

之情。

C、本诗用字精当,对仗工整,情景交融,被赞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D、本诗写出了诗人晚年离开成都以后生活的艰辛,内心的凄苦。

二、阅读理解

1、首联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如何?给人怎样的感受?

2

2、应如何理解颔联写的“木”“ 江”这两种景物?

3、颈联中“作客”怎么理解?是否和“做客”意思相同?

4、杜甫为何“新停浊酒杯”?

5、有人将《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压缩为“落叶萧萧下,长江滚滚来”,你觉得压缩好不好?

6、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联系全诗,谈谈你对诗歌抒发的沉痛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7、请结合意象,分析前两联的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景物描写的方法和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3登高阅读理解答案

8、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登高》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D )A、潦.倒(liáo) 多财善贾.(gǔ) 传.记(zhuàn) B、双鬓.(bìng) 前后相属.(zhǔ) 伺.候(cì) C、萧.条(xiāo) 人才济.济(jì) 静谧.(mì) D、混淆.(xiáo) 渚.清沙白(zhǔ) 徜.徉(chá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A、临摹 度假 作客他乡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浊酒 旋律 涣然冰释 鞠躬尽悴,死而后已 C、呼啸 寂寥 要言不繁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协迫 邂逅 穷困潦倒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3、选出下列诗句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D ) A、风急天高猿啸哀 高:高远 B、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小洲

C、无边落木萧萧下 萧萧:象声词,风吹落叶的声音

4

杳.无音信(miǎo) 洁身自好.(hǎo) 博闻强识.(zhì) 稳操胜券.(quàn)

D、百年多病独登台 百年:一百年

4、杜甫的《登高》一诗,被人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请选出对其对仗理解不当的一项( D )

A、首句“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感。登高阅读理解答案

有家难投的怅惘。

B、颔联视野开阔,气势宏大——“无边”与“不尽”从平面上极写数量之大;“萧萧下”与“滚滚来”则从立体上表现壮阔的气势。

C、写《登高》时,杜甫住在夔州,地处长江之滨,瞿塘峡口。此处向以水急、风

B、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无边” “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C、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 5、选出错误的一项(A )

A、杜甫字子美,原籍襄阳,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B、杜甫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 实意义。

C、杜甫诗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过程,后世称为“诗史”。 D、杜甫被称为“诗圣”,“三吏”“三别”是他的著名作品。 ①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②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6、对《登高》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首联,勾画出一幅秋天肃杀的景象,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凄楚。“风急天高”“渚清沙白”

不正是秋景的写生吗?加之耳听“猿啸哀”,目睹“鸟飞回”,恰恰流露出诗人有国难奔

5

大、多猿著称。诗人经观察,捕捉了这些特点,将它们巧妙地融入了秋江景色,借以展现出自己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情感世界和心路历程。

D、运用了卒章显志的手法,展示了自己的真实生活,剖露了诗人的实际感情,“艰

难苦恨”“聊到”的景象,恰与“风急天高”的景物描写形成强烈反差,正是这反差,使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7、下列对“百年”和“苦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百年”是指有限的人生,“苦恨”是指极度痛恨。 B、“百年”是指暮年,“苦恨”是指极度痛恨。

C、“百年”是指有限的人生,“苦恨”是指辛苦、怨恨。 D、“百年”是指暮年,“苦恨”是指辛苦、怨恨。

8、下面对这首诗前两联所描写的景物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四句一共写了“风”“天”“猿”“鸟”“落木”“长江”六个意象。 B、这四句描绘了深秋江峡空旷寂寥、肃杀凄厉的景物特点。 C、这四句运用了视听结合和高低映衬的方法。

D、这四句景中含情,蕴涵着浓重的思乡之情,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凉

第五篇:《高考登高理解性默写(学生版)(附答案)》

登高

登高阅读理解答案

答案: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7.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8.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9.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第六篇:《《登高》理解性默写》

《登高》理解性默写

1.杜甫一生长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诗中有两句对其生活状况作了生动的概括:“ , 。”

2.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4. 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登高》理解性默写

1.杜甫一生长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诗中有两句对其生活状况作了生动的概括:“ , 。”

2.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4. 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登高》答案

1.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3.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4.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第七篇:《杜甫《登高》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

1.请分析诗中“无边”“不尽”两个词语的妙处。(3分)

2.结合诗歌内容,写出“万里悲秋常作客”中“悲”的三层含义。(3分)

3.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4。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 ______          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 _____ 描写,整句属于 _________ 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 _______ 写法。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 ___________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 ____________    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         ________ ,感情更加 ___________        。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 _______       的风格。   

(5)这首诗的首联用了什么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请作分析。                                                       

(6)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景和抒情是怎样紧密结合的。

7.首联写了哪些景?景的特点如何,给人怎样的感受?(5分)

8.应如何理解颔联的“木”“江”这两种景物?(5分)

9.颈联中“作客”怎么理解?(5分)

10.杜甫为何“新停浊酒杯”?(5分)

1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一联共写了六种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12.有人认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中的“无边”“不尽”纯属多余,请你结合诗歌意境的有关知识,谈谈看法。

参考答案:

1.“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的声音,长江汹涌的场景,更能让人在景色中品味出韶光易逝、美人迟暮的感伤。与下联“万里”“百年”呼应,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答出一点即可。

2.他乡作客,一可悲;经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当此重九节,没有任何饮酒等乐事,只是去登台,五可悲;亲朋凋零,孤零零地独自去登台,六可悲;身体健旺也还罢了,却又是扶病去登,七可悲;而这病又是经常的多种多样的,八可悲;光阴可贵,人生不过百年,如今年过半百,只落得这般光景,九可悲。

3,包含着:对个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叹;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激愤与哀怨;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对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  

4.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动静结合; 寓情于景;秋风扫落叶的声态;大江东去的雄迈气势;雄浑开阔;慷慨低沉苍凉悲痛;沉郁顿挫。

(5)这两句从秋风、高天写到江水、沙洲,俯仰结合,视野高远阔大;猿猴哀啸,飞鸟回旋,秋水清湛,沙洲灰白,动静相映,声色并茂,气韵生动。六种景物构成一幅苍茫寥廓的秋江山水图。

(6)前四句描写了苍茫辽远,萧瑟衰飒的深秋景象,烘托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苦,忧国伤时的情怀,情与景和谐统一,创造出沉郁悲凉的意境。

杜甫《登高》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杜甫《登高》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7.  风急-冷  天高-人渺小、孤独   猿啸-哀   鸟飞回-孤独

8.  木:由木及人、生命短暂 。  江:时间无穷,更显人之渺小、生命之短。

9.  此处的“作客”是飘零、流浪在外,客居他乡的意思。

10.  多病,潦倒,愁苦无法排解,只能抑郁在心头。

11.风  天  猿  渚  沙  鸟  “急”  “高”“啸哀”  “清”  “白”  “飞回”

12.有此二语,诗的境界更广阔深远,把诗人韶光易逝的感觉、长年漂泊的乡愁、壮志难酬的苦痛包含无疑,用语精当,气象宏伟。

1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笼罩全诗的是一种“悲”情,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猿声哀婉,飞鸟徘徊;落叶飘零,万木萧疏;江水滚滚,韶华易逝;常年作客他乡;一生多灾多病;独自一人登高;时局艰难,两鬓如霜,因病戒酒等,无不体现一个“悲”字。

14、这首诗首联写了哪些景物?其作用是什么?(5分)  

答案:风、天、猿、渚、沙、鸟。写出了登高见闻,渲染烘托出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后文抒登高所感、写内心之愁做铺垫。

1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诗中的“无边”“不尽”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6分)

答案:诗人仰望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树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地传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16. 从表达方式上看,诗前两联重在           ,后两联重在           。(每处2个字)(4分)      

 答:写景/抒情(遣怀)

17.任选两联赏析诗人是如何感秋寄情的。(6分)

杜甫《登高》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文章杜甫《登高》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出自)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则应该是指_______________。

4.赏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赏析诗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参考答案:

1.C

2.【答案】C

【解析】C“缠绵悱恻”情感错

3.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

4.这四句诗写了风、天、猿啸、渚、沙、鸟、落木、长江八种事物。诗人分别用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滚来”,在短短28个字里,诗人就描写了八种事物,而每种事物都各有各的特征,而这些各有特征的事物很好地传达出了诗人当时的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5.此联上句写羁旅之愁。“万里”,说明夔州距离家乡非常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字在前两联写足了秋意之后,顺势带出,并应合着“登高”之时节;“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居无定所的处境。下句写孤病之态。“百年”,犹言一生;“百年多病”,迟暮之年百病缠身,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此联中的“万里”“百年”照应上联之“无边”“不尽”,使上联之景与此联之情融为一体。诗句词简意丰,叙述自己远离故乡,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的处境,秋季独自登高,更生许多愁绪。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杜甫《登高》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古诗词鉴赏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晚年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苦难后双鬓已长满了白发,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赏析:

唐朝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所作的《登高》诗,于公元767年创作。

该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旧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第八篇:《《登高》阅读答案》

《登高》阅读答案

阅读《登高》,完成7-10题。(20分)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首联写了哪些景?景的特点如何,给人怎样的感受?(5分)

8.应如何理解颔联的“木”“江”这两种景物?(5分)

9.颈联中“作客”怎么理解?(5分)

《登高》阅读答案《登高》阅读答案

10.杜甫为何“新停浊酒杯”?(5分)

参考答案:

7. 风急-冷 天高-人渺小、孤独 猿啸-哀 鸟飞回-孤独

《登高》阅读答案文章《登高》阅读答案出自。 江:时间无穷,更显人之渺小、生命之短。

9. 此处的“作客”是飘零、流浪在外,客居他乡的意思。

10. 多病,潦倒,愁苦无法排解,只能抑郁在心头。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end#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1.在诗中空格处填写相应的诗句。(2分)

22.请分析诗中“无边”“不尽”两个词语的妙处。(3分)

23.结合诗歌内容,写出“万里悲秋常作客”中“悲”的三层含义。(3分)

《登高》阅读答案阅读答案

参考答案:更多文章请参考: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

21.略。

22.“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的声音,长江汹涌的场景,更能让人在景色中品味出韶光易逝、美人迟暮的感伤。与下联“万里”“百年”呼应,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答出一点即可。

23.他乡作客,一可悲;经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当此重九节,没有任何饮酒等乐事,只是去登台,五可悲;亲朋凋零,孤零零地独自去登台,六可悲;身体健旺也还罢了,却又是扶病去登,七可悲;而这病又是经常的多种多样的,八可悲;光阴可贵,人生不过百年,如今年过半百,只落得这般光景,九可悲。

第九篇:《《登高 杜甫》阅读答案》

《登高 杜甫》阅读答案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病, 潦倒新停浊酒杯。

(1)、诗人登高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根据首联、颔联展开想象,简要描绘。(3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整理

absolute; LEFT: -10000px"> 本文来自D.自身困苦多病

18.诗歌的前四句描画出一幅深秋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画面,后四句触景抒怀,渗透出诗人____________的心境。(2分)

参考答案:整理

17、B 18、空阔浩渺 愁苦悲凉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gaozhong/682648.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