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子暗相失何意

| 高二 |

【www.guakaob.com--高二】

高二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樵子暗相失何意 第一篇

高二语文周考试卷

出卷人:王艳玲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社会分工产生了“物质方面的生产力”和“精神方面的生产力”。它们在自身相对独立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有自身内在特征的生产力形态。马克思将语言、文学、技术能力等归于后者,使其显现出更偏重于人类人文关系的特征和品格。 两种生产力密切相关、不可分割。文化生产力具有其精神生产的独特性,是社会意识、心理、关系等方面的文明发展成果,具有突出的意识形态特征。同时在文化生产力中,生产主体将自身强烈的主观因素,诸如思想、意志、情感、愿望浸透于全部文化生产过程,以某种有形无形的方式体现在产品中。文化生产同其他生产一样,也是由实践主体通过劳动,将一定的材料加工改造为新存在物,因此文化生产的过程也同样是产品生产过程。

五六十年代开始的电子时代智能生产力,显著标志是文化与经济、科技崭新关系的建立,其重要特征是“文化的经济化、科技化”和“经济、科技的文化化”,及由之产生的当代文化、科技、经济的一体化趋势。

随着传媒高速发展和信息时代来临,文化生产已日益成为当代经济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复杂科技化的现代化大生产的一部分。像影视出版、体育比赛,乃至广告娱乐、信息传播等产业,已越发成为庞大的产业集团,成为经济结构中的重要部分,文化进入市场、产业,渗透经济、科技、商品的要素,其本身已具有经济力、科技力,已成为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世界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文化生产力代表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方向。随着社会迅速发展,人的社会需要不断提高。在基本物质层次满足基础上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精神和心理上的需要,因此增加文化产品的需求,如人们对书籍、音像、艺术品的需求,对娱乐、旅游、信息与网络等服务的需求。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方面的生产力,必然内含着自身独特的生产方式,既有其独特的发生发展史以及对生产者精神创造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有对生产对象的内在要求,同时还受物质生产技术条件的限制。

经济的一体化、全球化,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文化发展投以极大的关注。更多的国家民族认识到文化对当代生活的巨大影响和制约。各国普遍关注文化在人类发展中的极重要的作用;他们认为,经济发展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而脱离人文背景的发展没有灵魂。人类发展不仅包括得到商品和服务,还包括过上充实满意有价值和值得珍惜的共同生活。因此,文化作为发展手段尽管很重要,但它最终不能降到只作为经济发展的促进者这一次要地位,发展与经济是民族文化的组

成部分。无疑,未来世界的竞争也将是文化生产力的竞争,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已成为21世纪核心的话题之一。

(作者金元浦,摘自《开辟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生产力具有突出的意识形态特征,它显现出偏重于人文关系的特征和品格,包括语言、文学和技术能力等方面。

B.文化生产力和“物质方面的生产力”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它是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等精神方面的文明发展成果。

C.庞大的文化产业集团的形成,是文化生产发展水平提升的表现之一,也说明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D.和其他生产一样,文化的生产过程也是由实践主体通过特定方式的劳动完成的最富精神性的生产,具有明显的特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分工,分化出物质生产者与精神生产者,也同时产生了文化方面的生产力和物质方面的生产力。

B.建立文化与经济、科技的崭新关系是当代文化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三者的一体化趋势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C.文化生产力有其独特的生产方式,它将生产主体强烈的主观因素有形无形地体现在产品中,并且浸透于全部文化生产过程。

D.当今时代,人们普遍关注文化发展水平,这是因为经济发展如果没有人文背景,就只是一种没有灵魂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能反映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状况,当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应该更多地关注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B.文化生产既包含了对文化生产者和生产对象的内在要求,也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因此文化生产不是纯粹的精神劳动。

C.在信息时代,一个国家与民族不能将文化置于次要地位,不能将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促进者;否则,人类的生活将枯燥而苍白。

D.现代社会,文化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巨大,发展与经济已成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提升文化生产力成为了世界各国的一个核心话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白重赞,宪州楼烦人,其先沙陀部族。重赞少从军,有武勇。汉初,自散员都虞候三迁护圣都指挥使。乾佑中,李守贞据河中叛,隐帝以重赞为行营先锋都指挥使。河中平,以功领端州刺史。周初,转护圣左厢都指挥使。未几,出为郑州防御使,改相州留后。广顺中,授义成军节度。在镇日,河屡决,重赞亲部丁壮,塞大程、六合二堤,诏书褒美。

世宗征刘崇,以重赞为河东道行营马军都指挥使,重赞与李重进居阵西偏,樊爱能、何徽居阵东偏。既合战,爱能与徽皆遁走,惟重赞与重进率所部力战,世宗自督亲军合势薄之,并人大败。既诛爱能等,重赞以功授保大军节度使。及世宗征太原,以河阳刘伺为随驾都部署,命重赞副之。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及征淮南,命重赞率亲兵三千军于颖上。未几,改淮南道行营马步军都虞候,俄迁彰义军节度。

宋初,加检校太师,改镇泾州。有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燕人,凶狡,与重赞有隙。遂与部下阎承恕谋害重赞,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①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乃自持伪制并马缨,以告都校陈延正曰:“使者致而去矣。”延正具白重赞,重赞封其书以闻。太祖大骇,令验视之,率 皆诞谬,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②。延正擢领刺史以赏之,太祖诏诸州,凡受制书,则详验印文笔迹。俄改泰宁军节度。乾德③四年,又为定国军节度。开宝二年,改左千牛卫上将军,奉朝请。三年,卒④,年六十二。

(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B.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C.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D.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5. 下列对文中加标注的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制书①,即制式文书,是朝廷大员颁布重要法令或褒奖惩戒官员时采用的专用文书。

B.弃市②,为死刑的一种,自商周即有。《礼记》:“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即在人众聚集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用于处决某些罪大恶极者。

C.乾德③,是北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年号是帝王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

D.卒④,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重赞为官有道。他少年从军,战功显赫,官职多次得到升迁,在不同的官任上做了许多令人称道的事情。

B.白重赞颇有政绩。在黄河决堤的抢险战斗中,他亲自带领民夫修复大程、六合两处堤坝,受到皇帝的褒奖。

C.白重赞英勇善战。在征伐刘崇的战斗中,面对其他将领溃逃的不利局面,白重

赞仍然率领所辖军队奋力作战。

D.白重赞磊落耿直。在遭到李玉等人陷害时,他毅然上报,太祖查验证据发现均为伪造,之后提拔他为刺史。

7.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5分)

⑵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5

(二)文言文阅读(9分)

【樵子暗相失何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薛元超,薛收之子也。元超早孤,九岁袭爵汾阴男。及长,好学,善属文。太宗甚重之,令尚巢剌王女和静县主,累授太子舍人,预撰《晋书》。高宗即位,擢拜给事中,时年二十六。数上书陈君臣政体及时事得失,高宗皆嘉纳之。俄转中书舍人,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中书省有一盘石,初,道衡为内史侍郎,尝踞而草制,元超每见此石,未尝不泫然流涕。

永徵五年,丁母忧解。明年,起授黄门侍郎,兼检校太子左庶子。元超既擅文辞,兼好引寒俊,尝表荐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义方、孟利贞等十余人,由是时论称美。后以疾出为饶州刺史。三年,拜东台侍郎。右相李义府以罪配流嵩州,旧制,流人禁乘马,元超奏请给之,坐贬为简州刺史。岁余,西台侍郎上官仪伏诛,又坐与文章款密,配流嵩州。上元初,遇赦还,拜正谏大夫。三年,迁中书侍郎,寻同中书门下三品。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时元超特承恩遇,常召入与诸王同预私宴。又重其文学政理之才,曾谓元超日:“长得卿在中书,固不藉多人也。”永隆二年,拜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高宗幸东都,太子于京师监国,因留元超以侍太子。帝临行谓元超日:“朕之留卿,如去一臂。但吾子未闲庶务。关西之事,悉以委卿。所寄既深,不得默尔。”于是元超表荐郑祖玄、邓玄挺、崔融为崇文馆学士。又数上疏谏太子,高宗知而称善,遣使慰谕,赐物百段。弘道元年,以疾乞骸,加金紫光禄大夫,听致仕。其年冬卒,年六十二。赠光禄大夫、秦州都督,陪葬乾陵。文集四十卷。子曜,亦以文学知名,圣历中,修《三教珠英》,官至正谏大夫。

(节选自《旧唐书·薛元超传》)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B.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C.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D.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袭爵,继承爵位。按规定,第一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爵位;其余继承人减三等袭爵。

B.草制,草拟制书。制是皇帝的命令,制书是用以颁布皇帝重要法制命令的专用文书。

C.丁母忧,遭逢父母丧事。父母死后,子女要为父母守丧,一般三年,官员还需要辞官。

D.陪葬,臣子或妻妾的灵柩葬在皇帝或丈夫坟墓的近旁。文中的“陪葬”指一种恩宠。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元超好学,擅长写文章。太宗很看重他,让他参与修撰《晋书》;高宗即位以后,让他兼任修国史的工作。

B.薛元超受到人们的称颂。一是因为他擅长文辞;二是因为他喜欢引荐寒门才俊,曾经上表举荐过十几个人。

C.薛元超一生数遭流贬。先因与上官仪有文字之交,受到牵累;后又上疏进谏,为李义府请求马匹代步而被贬。

D.薛元超很为唐高宗所宠信。他经常被召入宫中参加唐高宗与诸王的私宴;高宗到东都,让他留下辅佐太子。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①

孟浩然

出谷未亭午,至家已夕曛;

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伫立待夫君。

[注]①“精思观”,湖北襄阳附近名胜。“王白云”为孟浩然同乡好友王迥,号白云先生。两人结伴出游,中途走散。

11.诗的颈联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5分)

12.结合前两联,从描写方法这一角度,简要分析孟浩然诗风的特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3.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6分)

(1)《氓》一诗中女子对氓因婚事推迟而进行的解释的诗句“ , ,”表现女子的善良、天真。

(2)《出师表》中,诸葛亮回顾自己当初临危受任的两句是:“ , 。”

(3)杜牧《阿房官赋》“”两句写出了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的情形,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江西省南昌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樵子暗相失何意 第二篇

NCS20160607项目第一次模拟测试卷

语文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社会分工产生了‚物质方面的生产力‛和‚精神方面的生产力‛。它们在自 身相对独立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有自身内在特征的生产力形态。马克思将语言、文学、技术能力 等归于后者,使其显现出更偏重于人类人文关系的特征和品格。

物,因此文化生产的过程也同样是产品生产过程。

要特征是‚文化的经济化、科技化‛和‚经济、科技的文化化‛ 一体化趋势。

为庞大的产业集团

的限制。

成为21

(作者金元浦,摘自《开辟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生产力具有突出的意识形态特征,它显现出偏重于人文关系的特征和品格,包括语言、文 学和技术能力等方面。

B.文化生产力和“物质方面的生产力”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它是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等精神方面 的文明发展成果。

C.庞大的文化产业集团的形成,是文化生产发展水平提升的表现之一,也说明文化产业在国民 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D.和其他生产一样,文化的生产过程也是由实践主体通过特定方式的劳动完成的最富精神性的 生产,具有明显的特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分工,分化出物质生产者与精神生产者,也同时产生了文化方面 的生产力和物质方面的生产力。

B.建立文化与经济、科技的崭新关系是当代文化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三者的一体化趋势是

其重要特征之一。

C.文化生产力有其独特的生产方式,它将生产主体强烈的主观因素有形无形地体现在产品中, 并且浸透于全部文化生产过程。

D.当今时代,人们普遍关注文化发展水平,这是因为经济发展如果没有人文背景,就只是一种没 有灵魂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能反映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状况,当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应该更 多地关注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B.文化生产既包含了对文化生产者和生产对象的内在要求,也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因此文化 生产不是纯粹的精神劳动。

C.在信息时代,一个国家与民族不能将文化置于次要地位,不能将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促进者; 否则,人类的生活将枯燥而苍白。

D.现代社会,文化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巨大,发展与经济已成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提

‚与

级选拔。

C.翰林是我国古代文官,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参与修编国史等,并备皇帝咨询。这一职位的由来 可以追溯到唐朝。

D.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成语“菽水之欢”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揭傒斯在诗文、书法方面皆有成就。他年轻时就有文名,受到程钜夫、卢挚等名公显宦的器 重;朝廷重要的文书,显宦的碑铭大都请他撰写。

B.揭傒斯在史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监修国史的李孟读了他撰写的《功臣列传》,赞叹其为史家 笔法,并认为和他交谈能大受启发。

C.揭傒斯受到皇帝信任和赏识。他担任授经郎教授功勋大臣及皇亲国戚的子孙读书,每当中书 省推荐官员,皇帝都会拿揭傒斯来做比较。

【樵子暗相失何意】

D.揭傒斯非常孝顺,一生清廉节俭。他有了俸禄以后,生活稍微好一点,就会想到他的父母,觉

得自己的父母没有享受到这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宗时幸阁中,有所咨访,奏对称旨,恒以字呼之而不名。

(2)中书因侯斯言,遂捐其征,民赖以苏,富州人至今德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①

孟浩然

出谷未亭午,至家已夕曛;

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伫立待夫君。

[注]①“精思观”,湖北襄阳附近名胜。“王白云”为孟浩然同乡好友王迥,号白云先生。两人结伴

8910.(1) (2)”

(3) 请从11、

11.

大,走在村街上不疾不徐,自然是昂首挺胸,有时目光也平视了,对迎面走来的人很随意地回应:嗯, 嗯,都吃过了?

田医生好医,文革中参加过县里赤脚医生培训,也读过几本《开宝本草》《嘉祐补注本草》《本草 纲目》的,回到村里开办了大队的医务室。田医生看病有趣,前堂坐诊,问问患者病情,然后踱到一 块床单遮掩后的卧室翻看医书,照本宣科,对症下药,在方子上增增减减,病症重的,剂量就略大些, 从未出过医疗事故。

日月如驹,大队医务室也从从容容地变成了‚栀毓诊所‛。

那年仲夏,村民豆娃家的小儿子腹胀如鼓,送县医院花钱若干也没查出病因,豆娃凄惶惶地把孩子 抬回村里。有人建议叫田医生看看,豆娃有些不屑,讥诮地说,人家县医院都看不好,他田栀毓中球!说 罢,豆娃稍一愣怔:田栀毓,天治愈?莫非真中?豆娃就把儿子送到了田医生处。田医生尽管询问着病 情,心里却打鼓,说还是到省城的大医院看看吧。豆娃手里是灯草没有,那还上得起大医院?谚‚噗通‛ 一声给田医生跪下了。田医生无奈,先给病人开了几副正痛的药,然后品味自己拍孩子小山样的肚腹的 感觉。田医生其实也昧默了,孩子的肚腹内如果有肿瘤状况,医院早就开刀取出了。不妨弄些泻药试试。

医院都治不好,我就不能一试?田医生一时胆壮,随手在地里采摘了一些蘑菇做引子,将芒硝②一同熬了 叫孩子服下,不多久,那孩子疼得大汗淋漓呼爹叫娘满床打滚。田医生也汗流如注脸色苍白,说了声我回 去取药,就慌慌张张跑回家中收拾了,脚如捣蒜般地往外乡躲。

田医生衣衫不整地跑到洛河边上,坐下喘息。夏阳聒噪的阡陌上草木葳蕤,洛河水莹莹灼灼, 天色湛蓝,褐鸟翻飞成舞。好美的生命图像啊!田医生目光呆滞,脚步不曾再移动半步。回想自己 一生,眼前晃来晃去的都是紧闭双眼惨死的恐怖面孔,自己的憨大胆与谋财害命何异!田医生对着 ‚哗哗‛奔流的洛河叹息道:时来信石益人,运退芒硝夺命。

远处村里一片喧嚣,豆娃带了几个人奔田医生而来。田医生身如筛糠般地抖个不停,嘴里讷讷 不成句。豆娃又是一个‚噗通‛地跪下,连叩三个头,仰起脸时,尖尖的额头上一片灰土印记中渗出 了丝丝血迹。豆娃涕泗长呼:神医呀!神医!

如此一声呼喊,田医生的脸色由苍到白,由白到润,由润到红,鼻子眼又都重新回到脸上,神态 也自然起来。原来孩子痛后腹泻不止,生生地泻出了无数发硬发黑的血块。过后,孩子开始喊饿, 没事了。就这么简单。

就叫‚田栀毓‛吧,田医生出门的时候交代过的,说,我叫田栀毓!

便消肿功效。

(1) A 喻,如“捣蒜般地往外乡躲”,活画出田栀毓急切、恐慌的情态。

B

C

D “褐鸟翻飞成舞” E (2)(6分)

(3) (6分)

(4)(8分)

12.题。

徐中舒:我的治学之路

三代两汉的典籍;另一方面又可以懂得读书的门径,掌握必要的书目知识。胡先生在当时很有文名,他的 国文课是我在师范里最喜爱的功课,师范的三年学习,我将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集注于国文课;其余功 课只求及格就行了。师范毕业以后,我先后考上了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数理系和南京河海工程学校,终因 所学与自己的兴趣大相径庭,不忍舍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而辍学。一直到1925年我考上清华国学 研究院,从王国维先生学习古文字,遂正式走上了研习中国古史的道路。.

在辍学的那段时间里,我做过小学教师和家庭教师,尽管教务繁重,仍挤出时间自学古文。学 习本是一件极辛苦,极枯燥之事,若无浓烈的爱好,是很难做到乐在其中的。‘孔子说的‚知之者不 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我因为古文基础比较坚实,能顺利地阅读古代文 献,接触了大量的原始材料,对古代社会的了解也就愈加深入。我年轻时对中国古典文学有兴趣, 曾发表过《木兰歌再考》《五言诗发生时期的讨论》等文章,阐述了自己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些看 法;然而治史要求处处征实,中国古史中未知数甚多,要取得一点突破,在前人基础上有所进步那是 非常不易的,要尽量避免其它干扰。一个人精力有限,要同时在两个方向都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极

小,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我便放弃了对文学的爱好,将精力专注于中国古史上。‚狂者进 取,狷者有所不为‛,只有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我在进入清华国学研究院以前,主要是打下了较好的古文基础,工具书也不过是一本《康熙字 典》。在清华国学研究院一年的学习中,我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从王国雏先生抄写甲骨文、金文, 并采用王国维先生提出的‚古史二重证法‛,将古文字材料与古代的文献典籍相互映证,互相补充, 运用于中国古代史的探索之中。《从古书上所见的殷周民族》一文是我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毕业 论文,也是我对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开端。后来我在前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工作时,便循着这个方向 陆续写出了《耒耜考》《殷周之际史迹之检讨》等一组文章,逐渐形成了自己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套 看法。二十年代后期,以安阳殷墟的田野发掘为标志的我国现代考古学产生了。我在三十年代初 根据殷墟的考古发掘资料写出了《再论小屯与仰韶》一文,开始了利用考古资料并结合古代文献来 探索中国古史的尝试,在此后半个多世纪里,不断涌现的新的考古资料成为我研究中国古史不可或 缺的重要依据,考古学知识也成为我治史的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了。此外,由于近代文化人类学的 长足进展,用边裔民族的资料阐发古代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样成为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途径。 段的兄弟民族具体而微的材料使我得到极大的启发。

掌握,还须不断补课,生命有限而学无止境。 (有删改)【樵子暗相失何意】

相关链接

的极大浪费。(徐中舒《先秦史十讲》)

1961 然,反而勉励学生:‚‘士志于道’ 都是小事。‛ (1)5分)

A

B

C

D

E【樵子暗相失何意】

(2)(6分)

(3)徐中舒认为治学首先应确定“一门学科的入门知识”,然后“逐步地扩大自己的基础面”,这在 徐中舒自己的治学之路上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文中作者介绍了哪些提高古文修养的方法?请结合材料回答。并谈谈良好的古文修养对作者 一生治学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史书里没说,但是演义里____地写出了尉迟敬德“三鞭换两锏”的故事,指的是敬德挥出三 鞭,而秦叔宝只用两锏就接住了,以此表现叔宝还胜了一招。

(2)中国广州的一位特型演员希望通过扮演美国总统奥巴马走红演艺界,人们在看过他的表演后, 的确觉得他的模仿____,印象深刻。

(3)古代匠人中潜隐着许多真正的艺术家,他们运用浪漫自由的艺术表现手法,把一龛《牧牛道场》 的十组牧牛图,雕琢得____。

2016年南昌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樵子暗相失何意 第三篇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社会分工产生了‚物质方面的生产力‛和‚精神方面的生产力‛。它们在自身相对独立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有自身内在特征的生产力形态。马克思将语言、文学、技术能力等归于后者,使其显现出更偏重于人类人文关系的特征和品格。

两种生产力密切相关、不可分割。文化生产力具有其精神生产的独特性,是社会意识、心理、关系等方面的文明发展成果,具有突出的意识形态特征。同时在文化生产力中,生产主体将自身强烈的主观因素,诸如思想、意志、情感、愿望浸透于全部文化生产过程,以某种有形无形的方式体现在产品中。文化生产同其他生产一样,也具有由实践主体通过劳动,将一定的材料加工改造为新存在物,因此文化生产的过程也表现为产品生产过程。

五六十年代开始的电子时代智能生产力,显著标志是文化与经济、科技崭新关系的建立,其重要特征是‚文化的经济化、科技化‛和‚经济、科技的文化化‛,及由之产生的当代文化、科技、经济的一体化趋势。

随着传媒高速发展和信息时代来临,文化生产已日益成为当代经济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复杂科技化的现代化大生产的一部分。像影视出版、体育比赛,乃至广告娱乐、信息传播等产业,已越发成为庞大的产业集团,成为经济结构中的重要部分,文化进入市场、产业,渗透经济、科技、商品的要素,其本身已具有经济力、科技力,已成为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世界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文化生产力代表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方向。随着社会迅速发展,人的社会需要不断提高。在基本物质层次满足基础上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精神和心理上的需要,因此增加文化产品的需求,如人们对书籍音像艺术品的需求,对娱乐、旅游、信息与网络等服务的需求。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方面的生产力,必然内含着自身独特的生产方式,既有独特的发生发展史、对精神生产者创造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有对生产对象的内在要求,同时还受物质生产技术条件的限制。

经济的一体化、全球化,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文化发展投以极大的关注。更多的国家民族认识到文化对当代生活的巨大影响和制约。各国普遍关注文化在人类发展中的极重要的作用。他们认为,经济发展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而脱离人文背景的发展没有灵魂。人类发展不仅包括得到商品和服务,还包括过上充实满意有价值和值得珍惜的共同生活。因此,文化作为发展手段尽管很重要,但它最终不能降到只作为经济发展的促进者这一次要地位,发展与经济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无疑,未来世界的竞争也是文化生产力的竞争,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已成为21世纪最核心的话题之一。

(作者金元浦,摘自《开辟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化生产力具有突出的意识形态特征,它显现出偏重于人文关系的特征和品格,包括语言、文学

和技术能力等方面。

B. 文化生产力与“物质方面的生产力”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它是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等精神方面

的文明发展成果。

C. 庞大的文化产业集团的形成,是文化生产发展水平提升的表现之一,也说明文化产业的地位在国

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D. 和其他生产一样,文化生产也是由实践主体通过特定方式的劳动完成最富精神性的生产,具有明

显的特性。

答案:D(其他生产不是由实践主体通过特定方式的劳动完成最富精神性的生产过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社会分工,分化出物质生产者和精神生产者,也同时也产生了文化

方面的生产力和物质方面的生产力。

B. 建立文化与经济、科技的崭新关系是当代文化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三者的一体化趋势是其重

要特征之一。

C. 文化生产力有其独特的生产方式,它将生产主体强烈的主观因素有形无形地体现在产品中,并且

浸透于全部文化生产过程。

D. 当今时代,人们普遍关注文化发展的水平,这是因为经济发展如果没有人文化背景,就只是一种

没有灵魂的发展。

答案:A(‚同时产生‛原文无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化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能说明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状况,当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应该更多

地关注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B. 文化生产既包含了对于文化生产者和生产对象的内在要求,也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因此文化生

产不是纯粹的精神劳动。

C. 在信息时代,一个国家或民族不能将文化置于次要地位,不能将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促进者去对

待,否则,人类生活将枯燥而苍白。

D. 现代社会,文化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巨大,发展和经济已成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提升

文化生产力成了世界各国一个核心话题。

答案:C(不是‚不能将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促进者去对待‛,原文为‚不能将文化只作为经济发展的促进者去对待‛)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揭傒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人。父来成,宋乡贡进士。傒斯幼贫,读书尤刻苦,昼夜不少懈,父子自....

为师友,由是贯通百氏,早有文名。大德间,稍出游湘、汉,湖南帅赵淇,雅号知人,见之惊曰:‚他日翰苑名流也。‛程钜夫、卢挚,先后为湖南宪长,咸器重之,钜夫因妻以从妹。延祐初,钜夫、挚列荐于..

朝,特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时平章李孟监修国史,读其所撰《功臣列传》,叹曰:‚是方可名史笔,若他人,直誊吏牍尔。‛升应奉翰林文字,仍兼编修,迁国子助教,复留为应奉。南归省母,旋复召还。傒斯凡三入翰林,朝廷之事,台阁之仪,靡不闲习,集贤学士王约谓:‚与傒斯谈治道,大起人意,授之以..

政,当无施不可。‛天历初,开奎章阁,首擢为授经郎,以教勋戚大臣子孙。文宗时幸阁中,有所咨访,奏对称旨,恒以字呼之而不名。每中书奏用儒臣,必问曰:‚其材何如揭曼硕?‛间出所上《太平政要》以示台臣,曰:‚此朕授经郎揭曼硕所进也。‛其见亲重如此。富州地不产金,官府惑于奸民之言,为募淘金户三百,而以其人总之,散往他郡,采金以献,岁课自四两累增至四十九两。其人既死,而三百户所存无什一,又不聊生,有司遂责民之受役于官者代输,民多以是破产。中书因傒斯言,遂捐其征,民赖以苏,富州人至今德之。傒斯少处穷约,事亲菽水粗具而必得其欢心,既有禄入,衣食稍逾于前,辄愀然曰:..

‚吾亲未尝享是也。‛故平生清俭,至老不渝。友于兄弟,终始无间言。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为文章,叙事严整,语简而当;诗尤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大典册及元勋茂德当得铭辞者,必以命焉。殊方绝域,咸慕其名,得其文者,莫不以为荣云。(节选自《元史•揭傒斯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

B. 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

C. 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

D. 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 答案:C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从妹,就是堂妹。用“从”称呼,指亲属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如从子指的是侄子,从兄指的是堂兄。

B. 乡贡进士是指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考试的及第者。参加这一层次的考试需经乡试、府试两级选拔。

C. 翰林是我国古代文官,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参与编修国史等,并备皇帝咨询。这一职位的由来可

以追溯到唐朝。

D. 菽(shū)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成语“菽水之欢”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答案:B(未能及第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揭傒斯在诗文、书法方面皆有成就。他年轻时就有文名,受到程钜夫、卢挚等名公显宦的器重;

朝廷重要的文书、显宦的碑铭大都请他撰写。

B. 揭傒斯在史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监修国史的李孟读了他撰写的《功臣列传》,赞叹其为史家笔

法,并认为和他交谈能大受启发。

C. 揭傒斯被皇帝信任和赏识。他担任授经郎教授功勋大臣及皇亲国戚的子孙读书,每当中书省推荐

官员,皇帝都会拿揭傒斯来做比较。

D. 揭傒斯非常孝顺,一生清廉节俭。他有了俸禄以后,生活稍微好一点,就会想到他的父母,觉得

自己的父母没有享受到这些。

答案:B(‚认为和他交谈能大受启发‛的不是李孟)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宗时幸阁中,有所咨访,奏对称旨,恒以字呼之而不名。

答:文宗经常驾临阁中,有咨询的问题,揭傒斯的回答都能使皇帝满意,文宗常常用字号称呼他,而不称呼他的名。

关键词:

幸:驾临、巡幸,造访、光临(错误:有幸、幸而)

咨访:咨询、询问、咨询探讨(错误:咨询访问、咨询拜访)

称:使满意、符合心意、称心意(错误:传达、提到、说道、不翻译

恒:常常、一直、每次、始终、总是。

名:称呼他的名字、直呼其名、叫他的名字。(翻译成‚名字‛‚姓名‛,没有翻译成动词)

(2)中书因傒斯言,遂捐其征,民赖以苏,富州人至今德之。

答:中书省根据傒斯的建议,于是免除这项征调,老百姓依靠这点得到恢复,富州人至今感恩傒斯。 关键词:

因:根据、凭借、按照、听从(错误:因为)

捐:免除、抛弃、放弃(错误:捐献、捐出、减轻)

以:得到、得以、从而(错误:未译)

苏:恢复、复苏、改善、摆脱困境、舒缓压力、生活状况有所好转(常见错误:生存、不翻译。) 德:感恩、感激、尊敬、敬重、以……为德(歌颂、赞扬、翻译成名词)【樵子暗相失何意】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⑴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

孟浩然

出谷未亭午,至家已夕曛。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衡门犹未掩,伫立待夫君。

[注](1)精思观‛,在襄阳附近。‚王白云‛为孟浩然同乡好友王迥,号白云先生

【解读】

“精思观”,在襄阳附近。“王白云”为孟浩然同乡好友王迥,号白云先生,与孟浩然多有唱和。这首纪游之作,历来被推为冲淡的标本。正如闻一多所评论:“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所谓“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是指诗人将诗意完全消融于平淡的字句中,以致“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出谷未亭午,到家已夕曛”,是说未午离观,傍晚还家。说明路途不是很远。由诗题可以知道,诗人与王白云结伴同游,途中两人走失,直到回家,才发现“王白云在后”。弄得孟浩然伫立“衡门”(简陋的门,语出《诗经·陈风》),大为着急——虽然诗中没有明说。因此,全诗从第二联起,在写景中就充溢着一种企盼之情。“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回首归路只见牛羊,是指不见王先生的影儿。诗人化用《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牛羊下来”之语,十分微妙地暗示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的

盼望归来之意。“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则是无所依傍的写景。樵夫隐没于夜色,草虫吞声于深秋,一失影,一失声,透露出的都是若有所失的神情。“衡门犹未掩”,是因为之子犹未归。于是先归者还在怅望,“伫立待夫君”。“夫君”,如同“之子”,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您这位老先生”,一种发生在亲友之间的关切加埋怨,情见乎辞。

“淡到看不见诗”,是现象。“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闻一多),这才是孟诗的本质。

8.诗的颈联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颈联写樵夫隐没于夜色,草虫因夜寒而吞声,(2分)暗示朋友还未到家,(1分)透露出诗人若有所失的心情(2分)。(解析:心情——失落怅惘、焦虑担忧、企盼等。 分析心情时,注意前因后果!)

9.结合诗歌的前两联,从描写方法这一角度,简要分析孟浩然诗风的特点。(6分)

答:这两联都用白描的手法,(2分)首联交代诗人出谷和回家的时间,次联写回望下山的小道只见成群的牛羊。(2分)显现其诗风‚清淡‛的特点(2分)。(解析:心情——失落怅惘、焦虑担忧、企盼等。 分析心情时,注意前因后果!)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6分)

(1)《氓》一诗中女子对氓因婚事推迟而进行的解释的诗句“ , ”,表现女子的善良、天真。

(2)《出师表》中,诸葛亮回顾自己当初临危受任的两句是:“ , ”。

(3)杜牧《阿房宫赋》“ , ”两句写出了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的情形,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答案:(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我叫田栀毓庄学

夹河滩田村的田医生爹妈给的名字叫田栀毓,写着复杂,叫着也别扭,不够铿锵,不知是祖上哪一位有点墨水的祖爷爷给起的,改不了了。可是村里人都喜欢叫他田医生。

有一年,在西藏当兵十几年的田崇义带回了一种怪病,浑身酸痛,需要喝藏酒泡雪莲才能消除病症。可是内地哪有藏酒雪莲随时供他喝呢,就寻偏方,便求到了本村田医生的名下。田医生与田崇义聊天过后,给他一瓶泡了切片茎块的酒。泡的是何物?田医生笑笑,小人参呗。田崇义严格按要求日酌二两,不出旬日,酸痛减轻并消失了。田崇义请田医生吃了喝了泡了,田医生才把话挑明,啥小人参?萝卜片,做幌子的。田医生凑近了小声说,主要是信石,大热剧毒,一点点而已!田崇义听了,酒杯颤颤巍巍半天送不到嘴里。

后来,田医生凭着自己的大胆,出奇招,从阎王爷那儿拽回来几个乡亲,名声大噪。就凭这,田医生泰然自若地领受着村人们的目光仰慕和话语问候。田医生富态,领袖样的背梳头,身材高高大大,走在村街上不疾不徐,自然是昂首挺胸,有时目光也平视了,对迎面走来的人很随意地回应:嗯,嗯,都吃过了? 田医生好医,文革中参加过县里赤脚医生培训,也读过几本《开宝本草》《嘉祐补注本草》《本草纲目》的,回到村里开办了大队的医务室。田医生看病有趣,前堂坐诊,问问患者病情,然后踱到一块床单遮掩后的卧室翻看医书,照本宣科,对症下药,在方子上增增减减,病症重的,剂量就略大些,从未出过医疗事故。

日月如驹,大队医务室也从从容容地变成了‚栀毓诊所‛。

那年仲夏,豆娃他小儿子腹胀如鼓,送县医院花钱若干也没查出病因,豆娃凄惶惶地把孩子抬回村里。有人建议叫田医生看看,豆娃有些不屑,讥诮地说,人家县医院都看不好,他田栀毓中球!说罢,豆娃稍一愣怔:田栀毓,天治愈?莫非真中?豆娃就把儿子送到了田医生处。田医生尽管询问着病情,心里却打鼓,说还是到省城的大医院看看吧。豆娃手里是灯草没有,那还上得起大医院?就‚噗通‛一声给田医生给跪下了。田医生无奈,先给病人开了几副止痛的药,然后品味自己拍孩子小山样的肚腹的感觉。田医生其实也昧默了,孩子的肚腹内如果有肿瘤状况,医院早就开刀取出了。不妨弄些泻药试试。医院都治不好,我就不能一试?!田医生一时胆壮,随手在地里采摘了一些蘑菇做引子,将芒硝一同熬了叫孩子服下,不

多久,那孩子疼得大汗淋漓呼爹叫娘满床打滚。田医生也汗流如注脸色苍白,说了声我回去取药,就慌慌张张跑回家中收拾了,脚如捣蒜般地往外乡躲。

田医生衣衫不整地跑到洛河边上,坐下喘息。夏阳甛噪的阡陌上草木葳蕤,洛河水莹莹灼灼,天色湛蓝,褐鸟翻飞成舞。好美的生命图像啊!田医生目光呆滞,脚步不曾再移动半步。回想自己一生,眼前晃来晃去的都是紧闭双眼惨死的恐怖面孔,自己的憨大胆与谋财害命何异!田医生对着‚哗哗‛奔流的洛河叹息道:时来信石益人,运退芒硝夺命。

远处村里一片喧嚣,豆娃带了几个人奔田医生而来。田医生身如筛糠般地抖个不停,嘴里讷讷不成句。豆娃又是一个‚噗通‛地跪下,连叩三个头,仰起脸时,尖尖的额头上一片灰土印记中渗出了丝丝血迹。豆娃涕泗长呼:神医呀!神医!

如此一声呼喊,田医生的脸色由苍到白,由白到润,由润到红,鼻子眼都又重新回到脸上,神态也自然起来。原来孩子痛后腹泻不止,生生地泻出了无数发硬发黑的血块。过后,孩子开始喊饿,没事了。就这么简单。

第二天,村里人照常到‚栀毓诊所‛看病取药,却只见大门紧闭,门上一纸公告告诉村人,诊所从此停业。寻找田医生,家人说是到普陀山旅游了。家人还告诉来者,以后不要再叫‚田医生‛了,就叫‚田栀毓‛吧,田医生出门的时候交代过的,说,我叫田栀毓!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小说叙事语言间用白话与文言,同时大量引入地方方言,富有乡土气息;善用民间形象的譬喻,

如“捣蒜般地往外乡躲”,活画出田栀毓急切、恐慌的情态。

B. 田栀毓治病善于利用病人心理。给田崇义的药用“小人参”泡酒,给豆娃儿子开药用蘑菇作引,

目的是使病人相信他医术的神奇,平常食材也能治得大病。

C. 小说善于在细微处巧妙地表现人物心理。豆娃两次“噗通”一跪,意蕴却不完全相同:第一次展

示的是无可奈何之下的赌命一博,后一次则表现的是对田栀毓高超医术的信服。

D. 小说巧妙地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理。洛河边“阡陌上草木葳蕤,洛河水莹莹灼灼”“褐鸟

翻飞成舞”,意在通过描写美好的生命图景,烘托出逃难中的田栀毓强烈的求生欲望。

E. 小说用生动而轻松的笔调详叙田栀毓两次奇招治病的故事,却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医者的生命伦

理与民间就医心态严肃深刻的反思,言近而旨远。

答案: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A.‚间用白话与文言‛错误,小说主要以口语叙述为主;B.目的分析错误,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掩盖他用药的大胆;D.‚烘托出逃难中的田栀毓迫切的求生欲望‛不够完整,‚迫切‛与景物特征不符,除了‚求生欲望‛,更有对生命价值的领悟和反思。)

(2)小说在塑造“田医生”这个形象时,重点突出了他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蛮憨大胆,敢治各种疑难杂症,敢将剧毒之物入药。②喜爱本行,自学医术多年,常年开办诊所,为乡人治病。 ③非常自信(自负、骄傲),因以奇招治好了几个大病,而对自己的医术颇为得意。④良心未泯,知错能改,能自我反省。面对洛河的叹息和结尾的‚停业‛‚正名‛就是表现。⑤灵活心细,善于观察病征,酌情取舍。⑥遇事逃避,不敢担当。(每点2分,答满3点即可。共6分)

(3)田栀毓逃向外乡路上,用一句“时来信石益人,运退芒硝夺命”表达了自己行医半生的感慨,请结合全文理解分析这句话的含义。(6分)

答案:①‚时来信石益人‛是运气好的时候用剧毒的信石也能治好怪病,赢得名声与尊敬;②‚运退芒硝夺命‛是说运气不好时,芒硝差点使人丧命;③因此领悟到自己的医术有限,再也不能凭运气和胆量行医。(每点2分,共6分)( 1、① ②两点合并为一点解释,给4分。2、 ① ②两点没有解释‚时来‛‚运退‛扣2分。)

(4)小说为什么以田栀毓停业、“正名”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①人物形象上,表明田栀毓对自己的医术有了清醒的认识,丰富了人物形象;②情节结构上,诊所突然停业的情节安排,呼应了小说标题和小说开头,结构完整;③思想内容上,凸显了‚医生‛称谓的沉重和责任的重大;(深化主旨,表现了作者对当下医者生命伦理的反思)④艺术效果上,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巧妙的突转形成戏剧性的效果,容易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每点2分,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
樵子暗相失何意 第四篇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孟浩然。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出谷未亭午,至家已夕曛。
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
衡门犹未掩,伫立待夫君。
[鉴赏]
出谷未亭午,到家已夕曛”,是说未午离观,傍晚还家。说明路途不是很远。由诗题可以知道,诗人与王白云结伴同游,途中两人走失,直到回家,才发现“王白云在后”。弄得孟浩然伫立“衡门”(简陋的门,语出<诗经·陈风>),大为着急——虽然诗中没有明说。
因此,全诗从第二联起,“淡到看不见诗”,是现象。“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闻一多),这才是孟诗的本质。

题春晚阅读答案_题春晚翻译赏析_作者周敦颐
樵子暗相失何意 第五篇

<题春晚>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周敦颐。其诗词全文如下: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译文]
落花纷纷,我在夕阳的余晖中把门关上,天边有几只归巢的乌鸦绕着树林盘旋。题春晚阅读答案_题春晚翻译赏析_作者周敦颐。吟完诗在栏杆边小立片刻,远远望见渔夫樵子一个个走在回家的路上。
[鉴赏]
“题春晚”之“春晚”,据首句“花落”之意,是指暮春之晚。诗所描写的,乃是乡村暮春晚景。红日西沉,夜色降临之前,一位“吟余小立阑干外”的诗人,正在游目观赏村野景致。吟,可以指作诗,亦可以指诵读诗文。这位诗人白昼一天都在伏案,薄暮时分,他先近看柴门。时已晚春,花儿纷纷飘落,有的还飘进了门内,把那夕阳的余辉挡在门外,可见落花堆积之多。继而又远看树林。稍远处有一片树林。苍茫暮色之中,可以看到几只黄昏时的乌鸦,忽高忽低、时上时下,紧挨林子飞着。将乌鸦称为“点”,是因为距离较远,天色昏暗,望去像“点”一样。最后诗人放目遥望,在那乡间小路的尽头,远远望见樵夫渔子,担柴捕鱼,一路归来。
展现在诗人眼前的这“春晚”三景,景景都扣题中“晚”字,而起笔“花落”则点明了“春”字(诗中指暮春)。三景相合,融汇成村野薄暮时分谐和、静谧的意境。然而,诗人笔下所的静境,又并不显得冷清、空寂:花自“落”,鸦在“飞”,人正“归”。点缀在诗行之中的三个动词,为这静谧的环境增添了鸟飞鱼跃的活泼气息,诗人就置身在这恬静而又富有生意的境界之中,饶有兴味地“小立”观赏。
周敦颐是北宋理学的开山鼻祖。理学家论人物,颇重所谓“气象”。程颢曾说:“自再见周茂叔之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说的是茂叔(周敦颐)为人的气象。此诗的境界与他的为人一样,也是静而不寂,饶有生意,颇有“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述而>)的气象。

西游记好段摘抄
樵子暗相失何意 第六篇

1、美猴王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

2、那怪闻言,恐怕大圣伤他,却就解尸,出了元神,跳将起去,佇立在九霄空里,这行者背上越重了。猴王发怒,3、太宗自服了安神定魄之剂,连进了数次粥汤,被众臣扶入寝室,一夜稳睡,保养精神,直至天明方起,抖擞威仪,你看他怎生打扮;戴一顶冲天冠,穿一领赭黄袍。西游记好段摘抄。系一条蓝田碧玉带,踏一对创业无忧履。貌堂堂,赛过当朝;威烈烈,重兴今日。好一个清平有道的大唐王,起死回生的李陛下!唐王上金銮宝殿,聚集两班文武,山呼已毕,依品分班。

4、推开看处,呀!只见那正中间有根大树,真个是青枝馥郁,绿叶阴森,那叶儿却似芭蕉模样,直上去有千尺余高,根下有七八丈围圆。那行者倚在树下往上一看,只见向南的枝上,露出一个人参果,真个象孩儿一般。原来尾间上是个扢蒂,看他丁在枝头,手脚乱动,点头幌脑,风过处似乎有声。

5、瑞霭散缤纷,祥光护法身。西游记好段摘抄。九霄华汉里,现出女真人。那菩萨,头上戴一顶金叶纽,翠花铺,放金光,生锐气的垂珠缨络;身上穿一领淡淡色,浅浅妆,盘金龙,飞彩凤的结素蓝袍;胸前挂一面对月明,舞清风,杂宝珠,攒翠玉的砌香环珮;腰间系一条冰蚕丝,织金边,登彩云,促瑶海的锦绣绒裙;面前又领一个飞东洋,游普世,感恩行孝,黄毛红嘴白鹦哥;手内托着一个施恩济世的宝瓶,瓶内插着一枝洒青霄,撒大恶,扫开残雾垂杨柳。玉环穿绣扣,金莲足下深。三天许出入,这才是救苦救难观世音。

6、却说这座山名唤万寿山,山中有一座观,名唤五庄观,观里有一尊仙,道号镇元子,混名与世同君。那观里出一般异宝,乃是混沌初分,鸿蒙始判,天地未开之际,产成这颗灵根。盖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贺洲五庄观出此,唤名草还丹,又名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似这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果子。果子的模样,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咸备。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了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

7、他两个在洞前,这场好杀!你看那:天王刀砍,妖怪枪迎。刀砍霜光喷烈火,枪迎锐气迸愁云。一个是金皘山生成的恶怪,一个是灵霄殿差下的天神。那一个因欺禅性施威武,这一个为救师灾展大伦。天王使法飞沙石,魔怪争强播土尘。播土能教天地暗,飞沙善着海江浑。两家努力争功绩,皆为唐僧拜世尊。

8、头顶乌纱,腰围犀角。头顶乌纱飘软带,腰围犀角显金厢。手擎牙笏凝祥霭,身着罗袍隐瑞光。脚踏一双粉底靴,登云促雾;怀揣一本生死簿,注定存亡。鬓发蓬松飘耳上,胡须飞舞绕腮旁。昔日曾为唐国相,如今掌案侍阎王。

9、诗曰: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非色非空非不空,不来不向不回向。无异无同无有无,难舍难取难听望。内外灵光到处同,一佛国在一沙中。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同。知之须会无心诀,不染不滞为净业。善恶千端无所为,便是南无释迦叶。

10、却说长安城外泾河岸边,有两个贤人:一个是渔翁,名唤张稍;一个是樵子,名唤李定。他两个是不登科的进士,能识字的山人。一日,在长安城里,卖了肩上柴,货了篮中鲤,同入酒馆之中,吃了半酣,各携一瓶,顺泾河岸边,徐步而回。()

11、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 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象个人家。

12、师徒们行了数日,到了巩州城。早有巩州合属官吏人等,迎接入城中。安歇一夜,次早出城前去。一路饥餐渴饮,夜住晓行,两三日,又至河州卫。此乃是大唐的山河边界。早有镇边的总兵与本处僧道,闻得是钦差御弟法师上西方见佛,无不恭敬,接至里面供给了,着僧纲请往福原寺安歇。本寺僧人,一一参见,安排晚斋。斋毕,吩咐二从者饱喂马匹,天不明就行。

13、遂手托净瓶,白鹦哥前边巧啭,孙大圣随后相从。有诗为证,诗曰:玉毫金象世难论,正是慈悲救苦尊。过去劫逢无垢佛,至今成得有为身。几生欲海澄清浪,一片心田绝点尘。甘露久经真妙法,管教宝树永长春。

14、绿树能攀折,知寒善谕时。准灵惟显处,故此号山君。又见那后边来的是一条胖汉,你道怎生模样:嵯峨双角冠,端肃耸肩背。性服青衣稳,蹄步多迟滞。宗名父作牯,原号母称牸。能为田者功,因名特处士。

15、那些和尚听见问了一声,忽然抬头观看外来人,嘴长耳朵大。身粗背膊宽,声响如雷咋。行者与沙僧,容貌更丑陋。厅堂几众僧,无人不害怕。阇黎还念经,班首教行罢。难顾磬和铃,佛象且丢下。一齐吹息灯,惊散光乍乍。跌跌与爬爬,门槛何曾跨!你头撞我头,似倒葫芦架。清清好道场,翻成大笑话。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gaozhong/720678.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