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社交的我们得到了什么

| 高一 |

【www.guakaob.com--高一】

  碎片化社交的我们得到了什么

  高一(7)班 吴释然

  时至今日,互联网高速发达的时代,以互联网为基础,微信,微博等软件得到人们追捧,其理由是什么?我们只要打出字后按下或虚拟或真实的按键,信息便可以瞬间通过网络传达到或近或远或熟悉或生分的人手上。时空,不再是人们社交的障碍。这些软件将社交变成了简单方便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人因此见缝插针去完成社交,这种社交方式,被我们称为“碎片化社交”。

  通过软件,日交多友,变得很轻松。得到更多的友情的代价是,友情的质量下降,这个聊完聊那个;真诚度下降,聊天聊了几句,人消失,问起来,吃饭,洗澡,爸妈查岗,理由一个比一个更蹩脚;安全性下降。现实中的许多望闻问切被无脑简化,了解对方只剩下华丽丽一张屏幕的皮,挂着各类爱好特长以及细碎生活里千篇一律的表面日常,屏幕后的那个人,看不透。

  小时候,我最先无师自通的就是自来熟地加入其他孩子们的游戏。就算不熟,在游戏里绝不扭捏,毫不相让。这交友方式,虽笨拙,却真实可触,虽简单,却付出足够时光。就算离开彼此,多年后回到老家,还是能认出成熟脸庞下当年的美好,互相拥抱后齐刷刷地露出笑容。没有生分。

  而现在,高中升上后,与同学们早早加齐了qq,像是玩养成游戏一般,对每个人先开始试探地发一句你好,然后对面屏幕后的人也快速的回一句你好。便是一阵沉默,等一会后便关上聊天窗,第二天时候,再起床后报告一样发一句早,问一句吃了吗,回复寥寥几字,像是失语一般。心中想着他或她反正一直会在列表里待着,走不了,而且已经快速翻完人家的空间,算是了解了,本身目的深交却安排到有空再说,一拖再拖,成了惯性……而见面后却互相震惊于对方与自己想当然的不同。我们,潜移默化地被改变了。

  我们面对面社交的能力,也被碎片化社交悄悄削弱。

  电梯里碰到邻居,最多只是几个礼貌的点头;比如我的同学,兴高采烈地拉我去见她的朋友,即使事先我们在qq上已经了解彼此,但是见面时还是还是会像刚刚认识一般小心翼翼;我妈妈去年同学会,相约日子到来前夕,微信群里天天99+,似乎有一辈子聊不完的话,但是真的到了见面之时,却相顾无言,老套的祝酒词七七八八说完,匆匆吃饭散场.

  社交,一方面是认识更多的人,一方面是巩固熟人的关系。碎片化社交其模式,就已经偏向了认识更多的人。以著名的微信摇一摇为例,轻轻松松,就可以得知你旁边的人在网络上的模样,又或是二维码模式,一扫,好友列表就多了一位新朋友。而巩固熟人的关系,就偏向于个人化分组,设计开发者并没有为这一方面下过多的功夫。碎片化社交的目的,就是最大化你可以认识到和你有共同爱好的人——这同样带来了局限性。我们需要的真正的感情,是需要考验的,在生活中各个方面的洗礼下一起前进的。这种碎片化社交得到的,充其量,也是一位旅途伴侣。除非你敢与他分享更多关于你的现实生活,这又回到了安全性的问题上。

  碎片化社交虽然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及时性便捷,但是这种快乐是有范围的,能陪伴你成长的朋友,还要在现实中真诚地结交,有选择地深入。而赋予我们的便利,要好好的去分配,在认识新朋友的同时,别让‘旧爱’哭。碎片化社交是为我们生活锦上添花,而不是让我们仅仅为了社交而社交。

  【简评】这篇最大的亮点是将讨论的内容集中于“碎片化社交”一点,而且有自己的亲身体验,这样才能往深处思考。话题型作文就是需要这种思路。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gaozhong/886226.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