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 梦想 现实的关系

| 材料员 |

【www.guakaob.com--材料员】

习主席 梦想 现实的关系篇一
《习主席中国梦讲话》

习主席中国梦讲话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党内著名理论家、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这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1

2013年春天的两会,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

分享百科名片:

时代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习近平阐述中国梦: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机会

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 幕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

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时代特征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小康社会全面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指标体系,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

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物质因素,又要考虑非物质因素,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这些和谐因素的充实,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

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

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

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升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文明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三大动力源

2012年11月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以来,“中国梦”一词正式进入官方词汇并迅速走红。

所谓“共同支点”,首先应考察梦想的动力源。既然是一个梦想,那么它必然是关乎人们尚未实现但又在努力争取实现的事情,并由此催生强烈的奋斗动机和动力。

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是强烈而迫切的,这也从宏观角度有力解释了为什么实行改革开放才33年的中国,却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进步。

“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

在三大动力来源的基础之上,中国有远见、有胆识、有智慧、有爱国情操的公民、团体及领导人,应该及时准确地找到整合协调这三大动力源的共同支点,形成发展进步的兼容合力,造就托起“中国梦”的众志成城。

中国梦见证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但我们同属于一个国家,所以每个人的梦又与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紧密相连。先贤顾炎武早就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因为,国家好,大家才能好!

我们的祖父祖母出生于清末民初的动荡岁月,他们见证了旧中国的积弱积贫,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父亲母亲出生于日寇的铁蹄下,他们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富起来”;我们这一代出生于“文革”的动乱年代,见证了短缺经济的拮据,也见证了新世纪的新生活,见证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孩子呢?孩子的欢声笑语是最动听的音乐,他们理应有更好的未来。儿子是个“一零后”,他们这一代将见证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懂得了个人幸福与国家梦想的关系,每个人心中又升腾起关于国家社会的梦想,我想那个梦想一定是五彩缤纷的,一定是芳菲满眼的,基调一定是玫瑰色的,因为玫瑰色最温暖。也许每个人的国家梦不尽相同,但共同的一定是国泰民安、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公平正义。

我们的生活不是没有阴霾,既有“十面„霾‟伏”的尴尬,也有“房叔”“房妹”的不公,正因为还有种种不如意,所以才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深情阐述,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能量。

“中国梦”里,有“强国”也有“富民”。“中国梦”里,有期盼也有实干。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民族、国家全面科学发展,个人才能实现梦想。同样,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中国梦”才够美丽,才够坚实。专家认为,以家国情怀为特征的中国梦有别于以个人奋斗为特征的美国梦。

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前年出版了一本让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高度关注的书,就叫《中国梦》,他认为中国在和强国的竞争中,中国必胜。同时指出:“如果我们不解决好中国信仰的问题,那么你就很难在竞争中得到金牌。因为信仰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国家的灵魂。”

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追求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的几次讲话中既强调了实干兴邦,又强调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圆了民族独立梦,圆了百年奥运梦,圆了航天航海梦,也圆了房子、汽车、上学、养老的百姓梦。世界还将见证,一个更加美丽的中国梦将在我们手中梦想成真!

我们的民族曾经历尽苦难,但那与汉武帝、唐太宗时代的中国人一以贯之的民族复兴梦召唤着我们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可以预见的是,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仰,又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抱美丽的中国梦!

富强三部曲

20世纪下半叶,中国能否发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能否找到摆脱绝对贫困、摆脱极端落后的面貌,实现小康水平

习主席 梦想 现实的关系篇二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练习题》

1、【2010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真题】“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列夫•托尔斯这句话主要表明 A.人生就是立足现实不断迫求各种理想的历程

B.人们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 C.人生需要理想,理想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作用 D.理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 答案: C 2、【2010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真题】2009年5月3日,面对一批即将赴祖国西部和基层就业的清华大学应届毕业生代表,温家宝总理动情地说:“什么能够使你们的心灵永远明亮?那就是你们的理想和信念,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人民。”“这就像一盏明灯,永远在你们心里点燃,而且照亮你们前进的方向,不要退缩。”这告诉我们

①理想,是认识的奋斗目标和指路明灯 ②理想,是催人奋进的巨大力量 ③有了共同的理想就能实现个人的理想 ④树立远大的理想,将使我们的青春焕发光彩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3.【2010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真题】从2007年起,每年都有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应聘到农村当“村官”,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农村大显身手,受到农民普遍称赞。大学生“村官”们的行为是

A.名利双收的表现 B.个人理想服从社会需要的表现 c.大材小用的表现 D.曲线就业的无奈 答案:B

4. 【2010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真题】在第21届冬奥会上,我国花样滑冰老将申雪、赵宏博夺得了金牌,20多年的执着追求终于如愿以偿。这启示我们

①只要执着追求,任何理想都能实现 ②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③理想的实现需要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④理想是一成不变的,要终身为之奋斗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5、【2010浙江省杭州市A卷中考真题】比尔•盖茨少年时代曾说过,与其做一棵草坪里的小草,还不如成为一株耸立于秃丘上的橡树。因为小草随风飘摇,毫无追求,而橡树则高大挺拔,昂首苍穹。此言影响了他的一生。可见,比尔•盖茨的成功是因为

A.从小就有与从不同的性格 B.从小就懂得尊重长辈

C.从小就具有远大的理想 D.从小就有聪明的头脑 答案:C 6、【2010江苏省淮安市中考真题】2010年4月27日,淮安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周恩来班”命名表彰大会,号召广大学子大力学习和弘扬周恩来精神。周总理在12岁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这体现了他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 B.热爱祖国,立志报国的远大志向 C.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珍贵品质 D.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的伟大精神 答案:B 7、【2010贵州省毕节地区中考真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告诉我们,理想的实现

①需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②要脚踏实地的努力 ③只要制定人生计划就行 ④只要有强烈的热情就行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C

8.(2009〃太原中考)大学毕业生周侣良怀着建设新农村的梦想,到农村当了一名村官,用自己的知识和双手尽心尽力、踏踏实实为村民做事,带领村民们向更加富裕文明的生活迈进。他的行为对我们的启示是( ) A.建设新农村是大学生的首要选择 B.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理想 C.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D.只要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理想就能实现

【解析】选C。 该题是一道启示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思考,正确解答的关键是对问题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果认识错误,则启示必然是错误的。本题涉及的问题是对大学毕业生周侣良选择回乡当村官这一事件的认识,A、D的说法都是错误的,B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内容。 9.2009年10月31日,中国科学巨星钱学森在北京逝世。1955年,刚刚回国的钱学森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时任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

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 正是“中国人也能搞导弹”的理想,使钱学森为中国航天科技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这表明( )

①理想可以激励我们不断超越自己 ②理想反映了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③理想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的作用 ④有了理想就能不断超越自己,实现自身价值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 该题是一道表明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正确作答的前提是要熟练掌握所学知识。②虽然是正确的,但与题意不符;任何理想的实现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因此④是错误的。

10.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由于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限制,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有一些差距,甚至有些理想无法实现。这时候我们可以这样想( )

①我们不需要理想,因为它无法实现 ②我们不需要理想,因为它带来消极影响,让我们对未来丧失信心 ③理想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适当调整自己的理想 ④理想的实现就是一个突破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限制的奋斗过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选B。当理想与现实有差距时,一方面可以调整理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突破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局限,可见③④是正确的做法。①认为理想无法实现的观点是错误的,②否认了理想的重要作用,也是错误的。故选B。

11.(2009〃新疆中考)2008年张海迪当选国家残联主席,张海迪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一代人学习的楷模。你对实现理想的

正确理解是( )

①需要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②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 ③需要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努力 ④只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就能实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②③④

【解析】选A。 该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如何实现理想”的认识和理解。理想可以有很多,但通往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我们需要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再远大的理想,没有经过艰苦奋斗也无法得以实现。④的说法是错误的,应予以排除。

12.汤月说:“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建筑设计师。”那么,你认为他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最根本的道路是( )

A.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B.理智面对学习压力 C.学会走捷径 D.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解析】选A。一个人通向理想的道路可能有很多条,但最根本的道路是自己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选A。

13.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这段话告诉我们,实现理想( )

A要有一个非同常人的计划 B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

C要设计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 D要设计一个与列夫〃托尔斯泰一样的目标 【解析】选B。托尔斯泰的话告诉我们,实现理想,既要有长远目标,又要有近期目标。总之,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B与题干材料说明的道理是一致的,A、C、D观点本身是错误的,故选B。 二、材料分析题(共12分)

14.据2009年12月25日的《华西都市报》报道: 12月24日下午,自贡市为赖雨作品举行座谈会,感谢赖雨为青少年教育所作的努力和贡献。曾被评为“四川省十佳残障模范”的赖雨,不到两岁就因小儿麻痹症全身瘫痪了。靠着坚强的毅力,赖雨先后写出了诗集《群山之上》、日记体自传《我心如莲》等作品。2003年,赖雨开始学习心理咨询,并取得了四川省二级心理咨询师合格证,2005年开始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咨询,迄今为止已先后为500多个孩子进行心理咨询,许多孩子在她的帮助下找到了自我,找回了自信,考上了理想的学校。赖雨将这些个案整理集成了《怎样让孩子打开心门》这本书。

(1)赖雨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她是怎样克服困难的?(4分)

身体残疾、学习条件不好。她依靠理想的支持、顽强的意志和不懈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理想。

(2)赖雨的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8分)

理想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的作用。在天灾人祸面前,我们要冷静地面对现实,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理想的实现离不开脚踏实地的不懈努力;只有不被困难吓倒,理想才能实现。

【解析】该题以“四川省十佳残障模范”赖雨的优秀事迹为载体,综合考查学生对实现理想的途径的理解和认识。解答这类启示类试题,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来回答。 三、活动探究题(共17分)

15.观察了下面漫画《我也要当科学家》后,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认为科学家的梦想离自己太遥远,不现实;有的说

要敢于追求,有梦想才会有理想……在理想和现实的关系问题上,同学们形成了以下两种观点:

A:只要把握住现实,有没有理想无所谓。 B:理想和现实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

(1)请任选一种观点进行辨析。(先写清所选观点前的英文字母,再作答。)(6分)

A:这一观点不正确。因为:①人生需要理想。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人生就是立足现实不断追求各种理想的历程。②理想总是指向未来的,具体表现为奋斗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的作用。把握现实固然重要,但是如果缺乏理想,就会使人缺少一种稳定、持久的内在激励,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学习和生活就会缺少前进的动力,甚至会迷失方向。③理想不仅激励着我们不断超越自己,实现自我价值,还能让我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B:这一观点正确。因为:①理想和现实的区别在于:理想源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现实是向目标进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高于现实。②理想和现实的联系在于:现实孕育着理想,是理想的基础。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理想通过艰苦奋斗和实践可以转化为现实,理想实现的过程就是改变现实的过程。

(2)你的理想是什么?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你打算怎样做?(5分)

示例: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老师;做一名医生等。打算:明确自己的目标 。从日常生活做起,激励自己为之而不断奋斗;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路,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懈地追求,努力地奋斗;努力学习,积极完成自己的学业;培养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遇事迎难而上,不畏难而退,从而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3)假如你所在班级准备开展一次以“我的理想”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拟写一篇演讲稿,并搜集两条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6分)

①围绕“我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确立这样的理想?怎样为实现理想而奋斗?”进行撰写即可,且要符合演讲稿的形式。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确定一个伟大的目标,并决心实现它——歌德。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解析】该题围绕“我也要当科学家”这则漫画展开讨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综合考查学生对“理想与现实”的理解和认识,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和教育性。第(1)问要求学生任选一种观点进行辨析,解答时学生应首先对观点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理由;第(2)问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回答即可;第(3)问拟写演讲稿和名言警句,学生平时务必注重加强对这种探究实践活动的训练,做到格式规范、言简意赅。

习主席 梦想 现实的关系篇三
《高二哲学试题》

课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教材分析】本框题的知识内容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理解的,但却是哲学生活模块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分四小块,知识点多且抽象。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将生涩的哲学原理同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师生互动中感悟“矛盾”。

●学情简要分析

现在的学生知识面的广度没有问题,欠缺的就是深度和互动中的感悟能力。高二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辩证思维能力,也有参与到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但是学生的内部,思维能力呈现两极分化的特征,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平衡,要增强关注度和关注面。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都能积极思考参与进课堂。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参与相关话题讨论,识记矛盾的含义及两大基本属性;矛盾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矛盾同一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含义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提高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不回避矛盾,敢于直面生活中矛盾的存在,勇于承认和解决矛盾;引导学生学会用矛盾的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分析生活感悟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策略方法

我的教学整体思路是【创境激趣---走进生活感悟矛盾 】【引思明理---合作探究领悟矛盾 】【体验导行---生活践行运用矛盾】三步走,层层深入实现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话题:“中国梦”作为贯穿主线,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视频、示意结构图等直观图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整合零散的知识。运用启发式教学、问题情境式教学等方法。

●教学活动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中国梦》

导入:(课件同步播放三张幻灯片)“你在倾听、我在倾听,一个声音在历史中穿行。你在追寻、我在追寻,一个夙愿让民族振奋。这就是你的梦,这就是我的梦,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梦”。近代的中国是受尽屈辱的中国,但我们的仁人志士从未放弃救民于水火,从未忘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从康梁变法、洋务运动到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帝制,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到实现民族独立,从毛泽同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我们探索着,奋斗着,前行着,血与泪交织着。终于到今天我们可以向全世界自豪的宣布,是时候实现我们的伟大民族复兴梦了!在12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对“中国梦”做了详尽的阐述。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

课件展示:

(1)“中国梦”大字幕(同步导入)

(2)观看视频,习近平主席关于中国梦的阐述。

问题思考:

结合习主席关于中国梦的阐述,思考并回答:

你认为“梦想”和“现实”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同学思考展示:三至四个同学阐述(略)

教师总结引导:(课件同步播放)梦想高于现实,是理想,具有“虚”的属性。现实是客观实际,具有“实”的属性。从这个层面上看,梦想与现实是对立的;梦想源于现实,是现实的目标。今天的梦想可以通过奋斗转化成明天的现实。没有梦想的现实是苍白无力的,没有现实的梦想是虚无缥缈的。梦想和现实是“矛盾”关系。

课件展示:矛盾的概念。矛盾既对立统一。

教师引导: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矛盾思想。让我们开动脑筋,展示一下我们历城一中的同学风采,举个生活中的实例说明矛盾现象(可以是古诗词,谚语,成语或者生活现象)看看我们班的男女同学哪方更胜一筹。

同学展示:(略)

教师引导:刚才大家举得例子都很好,很贴切。我这里也准备了一个事例,愿与大家共享。

课件展示:王籍与王安石的各自观点

合作探究:你更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

同学展示:略

教师引导:课件同步展示矛盾的基本属性。

我个人更倾向于王籍的观点,因为王安石的话看似有道理,实际上更看重鸟鸣与山幽的对立,忽视二者的统一。而王籍的观点不仅看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更看到了矛盾双方的统一。我们在生活中看待事物的时候也要注意别犯逻辑矛盾的错误,不能只看矛盾双方的对立。

教师过渡引导:我们刚才通过梦想与现实的关系和二王的观点对比,对矛盾的概念和属性有了一番正确的认知,能够发现事物中存在的矛盾了。那么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不存在矛盾的事物呢?东晋时期,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就曾写下过一篇《桃花源记》,借此来抒发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件展示:《桃花源记》,背景音乐,朗诵同步。

合作探究:(1)陶渊明所追求的没有矛盾的世外桃是否存在?为什么? 同学思考展示:(略)

教师引导:通过大家的思考回答,看来观点比较一致,没有矛盾的世外桃源是没有的,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矛盾是普遍的。

课件展示:矛盾的普遍性表现。

教师引导:那么我们就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找些矛盾现象吧。

合作探究:(2)寻觅桃花源中的矛盾现象。

同学展示:略

课件展示:桃花源中的矛盾现象。

教师引导:看来桃花源中也有很多矛盾啊。这更印证了矛盾的普遍性观点。既然矛盾是普遍的,而陶渊明却以为想逃避,他对待矛盾的态度给了我们什么样的生活启示呢?

合作探究:(3)陶渊明出身没落官宦家庭,后仕途一直不得意,才有了逃避世事,归隐山林的想法。他面对矛盾的态度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哲学启示呢?

课件展示: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我们的正确态度:面对矛盾的普遍存在,我们要勇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 教师引导:梦想不等于空想,梦想不能否认矛盾。当然,梦想的实现途径也不一而足。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得梦想,甚至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得不同梦想。

课件展示:一个中国人的两个梦。

合作探究:(1)姚明的个人经历说明中国梦和美国梦的价值观有什么不同? 同学展示:(略)

教师导引:我们的中国梦是以家国情怀为宗旨,以民族精神为支撑,以凝聚万民之力为动力的民族复兴梦。更强调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而美国梦是一个以个人英雄主义奋斗为实现途径的梦,更强调个人梦想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课件展示:矛盾的特殊性及表现第一点。

教师导引:姚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经常说:我在没有进入国家队之前唯一的愿望就是争取有一天能披上国字号战袍,为国效力。当我真的进入国家队后,我的梦想变成了带领中国男篮走的更远。为中国篮球的发展贡献自

习主席 梦想 现实的关系篇四
《关于习主席“中国梦”心得体会》

关于习主席“中国梦”心得体会

系 别: 管理工程系

班 级: 物流管理111班

姓 名: 钱 跃

学 号: 3511071022

写作时间: 2013年1月27日

关于“中国梦”心得体会

2012年11月29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党内著名理论家、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这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2013年春天的两会,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习近平阐述中国梦: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机会

2013年3月17日,第十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 幕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

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

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小康社会全面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指标体系,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

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物质因素,又要考虑非物质因素,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这些和谐因素的充实,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

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

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升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文明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

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

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2012年11月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以来,“中国梦”一词正式进入官方词汇并迅速走红。

所谓“共同支点”,首先应考察梦想的动力源。既然是一个梦想,那么它必然是关乎人们尚未实现但又在努力争取实现的事情,并由此催生强烈的奋斗动机和动力。

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是强烈而迫切的,这也从宏观角度有力解释了为什么实行改革开放才33年的中国,却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进步。

“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

在三大动力来源的基础之上,中国有远见、有胆识、有智慧、有爱国情操的公民、团体及领导人,应该及时准确地找到整合协调这三大动力源的共同支点,形成发展进步的兼容合力,造就托起“中国梦”的众志成城。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但我们同属于一个国家,所以每个人的梦又与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紧密相连。先贤顾炎武早就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因为,国家好,大家才能好!

我们的祖父祖母出生于清末民初的动荡岁月,他们见证了旧中国的积弱积贫,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父亲母亲出生于日寇的铁蹄下,他们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富起来”;我们这一代出生于“文革”的动乱年代,见证了短缺经济的拮据,也见证了新世纪的新生活,见证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孩子呢?孩子的欢声笑语是最动听的音乐,他们理应有更好的未来。他们这一代将见证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懂得了个人幸福与国家梦想的关系,每个人心中又升腾起关于国家社会的梦想,我想那个梦想一定是五彩缤纷的,一定是芳菲满眼的,基调一定是玫瑰色的,因为玫瑰色最温暖。也许每个人的国家梦不尽相同,但共同的一定是国泰民安、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公平正义。

我们的生活不是没有阴霾,既有“十面‘霾’伏”的尴尬,也有“房

叔”“房妹”的不公,正因为还有种种不如意,所以才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

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深情阐述,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能量。

“中国梦”里,有“强国”也有“富民”。“中国梦”里,有期盼也有实干。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民族、国家全面科学发展,个人才能实现梦想。同样,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中国梦”才够美丽,才够坚实。专家认为,以家国情怀为特征的中国梦有别于以个人奋斗为特征的美国梦。

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前年出版了一本让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高度关注的书,就叫《中国梦》,他认为中国在和强国的竞争中,中国必胜。同时指出:“如果我们不解决好中国信仰的问题,那么你就很难在竞争中得到金牌。因为信仰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国家的灵魂。”

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追求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的几次讲话中既强调了实干兴邦,又强调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圆了民族独立梦,圆了百年奥运梦,圆了航天航海梦,也圆了房子、汽车、上学、养老的百姓梦。世界还将见证,一个更加美丽的中国梦将在我们手中梦想成真!

我们的民族曾经历尽苦难,但那与汉武帝、唐太宗时代的中国人一以贯之的民族复兴梦召唤着我们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可以预见的是,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仰,又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抱美丽的中国梦!

20世纪下半叶,中国能否发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能否找到摆脱绝对贫困、摆脱极端落后的面貌,实现小康水平、小康社会、重新崛起和伟大复兴之路,历史给予回答:到2011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达到10.48%,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显示了中国先衰落后崛起、先挨打后自强的历史轨迹,也为实现21世纪“中国梦”奠定了历史的大台阶。

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提出了伟大中国“三部曲”: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又围绕这一核心目标系统地设计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目标体系。第二部曲,再花30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全面

习主席 梦想 现实的关系篇五
《习主席讲话专题解读》

习近平讲话专题系列解读

尚仕教育 整理

一: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阐发了这个思想,在出访俄罗斯、非洲国家和出席亚洲博鳌论坛等讲话中又进一步作了论述。现在,不但中国,而且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梦这个词,希望从中国梦中获益。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2012年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新华社记者兰红光 摄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2013年

2013年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三个必须”: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三个共享”: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三个自信”: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2013年3月22日至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在坦桑尼亚发

表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强调, 中国人民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非洲人民正致力于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中非人民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相互支持和帮助,努力实现我们各自的梦想,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3年4月28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全国总工会机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我国工人阶级一定要在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 2013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满怀着对广大青年的深厚感情和殷切期望,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加共青团“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习近平在讲话中说:“ 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他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此前,习近平2日在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中,勉励当代青年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他写道:“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2013年5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二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李克强主持 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

1月5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新华网北京1月5日电(记者 徐京跃霍小光)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5日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指出,全党同志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探索,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开班式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今年是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31个年头了。习近平重点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他从6个时间段分析了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的历史过程,内容包括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指出,邓小平同志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

习近平指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一切迷惘迟疑的观点,一切及时行乐的思想,一切贪图私利的行为,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都是与此格格不入的。

1月5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主持开班式。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李克强在主持开班式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实践,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把握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阐述。对于深入理解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

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以及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出席开班式。

三习近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依靠诚实劳动开创美好未来刘云山出席

4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全国总工会机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记者鞠鹏摄

新华网北京4月28日电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8日上午来到全国总工会机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全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祝贺。

习近平强调,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必须充分发挥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焕发他们的历史主动精神,调动劳动和创造的积极性。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胡志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电力高级技师窦铁成、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三高”试验队队长常国丽、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建设二公司焊工贾向东、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哈尔滨市农业机械局原总工程师梁军等劳模纷纷发言,结合各自工作岗位和成长经历,就继承和发扬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和崇高精神,坚守信念、追求梦想,立足岗位、发挥才干,为祖国发展和人民幸福作贡献畅谈了体会和感受。习近平认真倾听,并不时插话同大家交流,座谈会气氛十分活跃。

在听取劳模们的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劳动模范始终是我国工人阶级中一个闪光的群体,享有崇高声誉,备受人民尊敬。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 习近平强调,我国工人阶级一定要在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 习近平指出,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巩固工人阶级的领导阶级地位,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也是引领我国工人阶级走向更加光明未来的必由之路。我国工人阶级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发扬我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用先进思想、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坚持以振兴中华为

习主席 梦想 现实的关系篇六
《习主席阐述中国梦》

习主席 梦想 现实的关系篇七
《习》

我之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学习心得

现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习近平先后对美、英等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美、英都受到了很高的待遇,这一方面代表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代表着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紧接着,习总书记又对我国宝岛台湾进行访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讲话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大学生深入学习。习总书记首先提到“今天,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两岸领导人见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历史将会记住今天。”早年,海峡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和大陆交流的大门才被打开,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向着和平发展的方向发展,经过多年的积累,才有了习近平和马英九的会面。习近平还强调“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过多少时间的隔绝,没有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这段话总书记很有力量的告诉全世界台湾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我们是一个中国。现在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方向和道路的抉择,习马会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两岸关系和平成果不得而复失,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子孙后代共享美好未来。讲话最后,习总书记谈到“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和平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表达了总书记对海峡两岸未来的美好希望。

我从习总书记这讲话中学到很多东西 习总书记提出,坚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他表示,7年来两岸关系能够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双方确立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当前,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台独”煽动两岸同胞敌意和对立,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台海和平稳定,阻挠两岸关系发展,只会给两岸同胞带来深重祸害。两岸同胞要团结一致、坚决反对。另外,总书记还指出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方向和道路的抉择。两岸双方应该从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中得到启迪,以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担当,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正确选择。所以两岸双方应该加强交流对话,增进政治互信,通过平等协商、积极探讨,推动解决两岸之间长期存在的各种难题,同时管控好矛盾和分歧

习总书记多次讲话围绕坚持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强调,民族强盛,是两岸同胞之福;民族弱乱,是两岸同胞之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当前,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更有能力实现这个伟大梦想。

我们在几十年的时间内走完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我相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台湾同胞定然不会缺席。今年是全民族抗战胜利70周年,这是付出巨大民族牺牲才赢得的胜利。两岸双方应该支持鼓励两岸史学界携起手来,共享史料、共写史书,共同弘扬抗战精神,共同捍卫民族尊严和荣誉。作为一位普通大学生,我立志好好学习,努力奋斗,为中国复兴出力。

习主席 梦想 现实的关系篇八
《习主席访问中亚四国记-梦想》

梦想,从历史深处走来

——记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四国和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滉漾[huàng yàng] 拼音:huàng yàng

注音:ㄏㄨㄤˋ ㄧㄤˋ

解释:

1. 形容广阔无涯。三国魏 曹植《节游赋》:“望洪池之滉瀁,遂降集乎轻舟。”

2. 荡漾。晋 葛洪《抱朴子·畅玄》:“或滉漾於渊澄,或雰霏而云浮。”清 王韬《淞滨琐话·卢双月》:“侍母进香 天竺 ,夜感大士现身示兆,指池中七星横斜,双月滉漾。谓之曰:‘此汝一对佳儿佳妇也。’”

3. 指浮动的水。宋 梅尧臣《碧澜堂》诗:“虚云临滉漾,桥势对隆穹。”

4. 闪动;摇动。唐 白居易《昆明春水满》诗:“春池岸古春流新,影浸 南山 青滉漾。”宋 陆游《己巳正月十八九间雪复大作不止》诗:“卷帘惊滉漾,下榻觉蹒跚。”

)的阿姆河,跨越无垠的克孜勒库姆沙漠,穿行于生机盎然的费尔干纳谷地„„辽阔的中亚大地,吹拂着来自友好邻邦中国的暖风。

金秋九月,习近平主席先后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进行国事访问。

初次到访,却是那么熟悉。心间多少历史遐思!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驼铃声声,马嘶阵阵。

习近平主席此行,沿着古丝绸之路,以卡拉库姆大漠中的绿洲阿什哈巴德拉开序幕,从穆尔加布河岸边的马雷,到世界上年轻的首都阿斯塔纳;从阿拉套山麓的“苹果城”阿拉木图,到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塔什干;再从“东方璀璨的明珠”撒马尔罕,到天山脚下的山城比什凯克„„

一路走来,谈得最多、看得最多、想得最多的,还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共同振兴丝绸之路。

回溯历史。驼背上,不仅有丝绸和茶叶,还承载着文化和精神。车轮征服的,不止是路途的遥远,还有心灵的距离。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中亚大地沧海桑田。昨天的丝绸之路,如何传承?今天的丝绸之路,怎样振兴?

时代在追问,民众在期盼。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作出一个坚定而深邃的回答: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同谱写丝绸之路文明发展新篇章。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9月7日,阿斯塔纳,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习近平主席在这里发表重要演讲,深刻阐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以路为轴,以地为纸,以合作为画笔,一幅中国同中亚友好合作的宏大画卷跃然纸上。

这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

构想格局,顺势而为。谋划战略,登高望远。共谋大事业,同求大发展,赢得广泛共鸣。各国领导人一致赞赏“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表示愿意积极推动、早日实现这一造福沿路各国人民的壮美愿景。

共同的梦想,共同的期盼。中国和中亚国家,都处在发展关键阶段,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加快自身发展、实现民族复兴方面,双方拥有同样梦想和信念。中国梦,中亚各国的梦,在这里相遇,在这里交集。

“丝绸之路经济带”,一条实现梦想的现实道路。中国同中亚国家携手前行,脚下的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一条互尊互信之路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筚路蓝缕,餐风饮露,(《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孔颖达疏: “以荆竹织门谓之筚门,则筚路亦以荆竹编车,故谓筚路为柴车。《方言》云:‘楚谓凡人家贫衣破丑敝为蓝缕。’蓝缕,谓敝衣也。”意思是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后因以“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辛。)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国家友好交往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在悠久岁月中结下深厚友谊。

友谊,如淙淙的天山雪水,奔腾不息,汇聚成河。

从习近平主席踏上中亚大地起,时时是特殊礼遇,处处是热情接待。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的高水平和战略性,体现在一个个场景之中——

3日至4日,土库曼斯坦。至今难忘那片热情而欢乐的“海洋”。从马雷机场到“复兴”气田,1个多小时车程,沿途近10万民众身着节日盛装,鲜花簇拥,幢旗摇曳,歌声清韵,舞姿曼妙。习近平主席微笑颔首,频频挥手致意。车

行途中,他对同车的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总统说,中国人民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定会为中土友谊欢欣鼓舞。

6日至8日,哈萨克斯坦。结束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圣彼得堡峰会,习近平主席飞抵阿斯塔纳。飞机落地时,夜色已深,星光熠熠,灯火烜huǐ烜。73岁的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提前半小时从圣彼得堡飞回,在舷梯下热情迎接,并陪同习近平主席前往下榻酒店。

途中,两国元首谈起各自国家发展建设。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兴致所至,干脆叫停车队,邀请习近平主席信步走上大桥。浩瀚星空下,一座新城拔地而起,霓灯闪烁,静静诉说着这座城市的生机活力。

8日早晨,为抓紧时间交换意见,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主动提议乘坐中方专机,陪同习近平主席飞赴阿拉木图。两国元首在飞机上共进早餐,促膝相谈。洁白的桌布,咸菜,馒头,小米粥,两国元首吃得很香,谈兴更浓。饭后一杯清茶,纵横天下,意气相投。

8日至10日,乌兹别克斯坦。卡里莫夫总统亲赴机场迎接习近平主席。此前,两国元首6次互致信函。习近平主席用“一见如故”来形容他们之间的友谊。访问期间,年过古稀的卡里莫夫总统几乎全程陪同,参观时亲自为习近平主席细致讲解。习近平主席有一场活动是会见中国使馆馆员、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卡里莫夫总统把他送上车,意犹未尽地问道:“要不要陪你一起去看望大家?” 10日至12日,吉尔吉斯斯坦。阿坦巴耶夫总统率政府总理、第一副总理等赴机场迎接。会谈期间,他高度赞赏“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再表示将以实际行动支持这一构想。11日中午,阿坦巴耶夫总统在总统官邸设“家宴”款待习近平主席。翠绿的苹果树前,总统夫人、孩子身着中式服装,热情迎接中国贵宾。

“古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相互辉映,传递友谊的脚步继续前行„„ 高水平互信,成为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宝贵财富。习近平主席此访全面提升双边关系:中土、中吉关系分别提升至战略伙伴关系;中哈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乌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战略伙伴关系,并签署了友好合作条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土库曼斯坦是联合国承认的永久中立国。中国是第一个同土库曼斯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

至此,中国同中亚五国全面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新的篇章已经揭开。 为什么是中国?面对中亚国家不约而同的盛情,面对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提升,也有一些猜忌之音,也有一些狃于成见之人,甚至炒作莫须有的“地区事务主导权”。

阿坦巴耶夫总统是这样说的,吉中关系是最为稳定可靠和可预测的关系。吉中关系不仅现在好,未来也会好,百年之后会更好。他的这一政治判断,来自于中国始终如一的战略定力。

卡里莫夫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一段即席发言,同样发人深省——

“两国关系的基石是平等尊重和互不干涉内政。中国是乌兹别克斯坦经过历史考验的、可靠的、最真诚的合作伙伴和伟大邻邦。在乌独立和发展的这22年间,中方给予了我们大量真诚宝贵的支持。”

“在2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我们看清了国际舞台上谁是真正的朋友,谁是真正的好伙伴。中国从不向我们附加任何条件,总是在双方合作上充分照顾乌方关切,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

习主席 梦想 现实的关系篇九
《习主席阐述中国梦》

习主席 梦想 现实的关系篇十
《习主席阐述中国梦》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77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