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 建造师考试 |

【www.guakaob.com--建造师考试】

“十五”以来我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分析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第一篇

“十五”以来我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分析

论文作者 曹建海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工业领域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其形成主体是用于工业生产经营的、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表现为土地、厂房、设备、工具器具等。这些资产在使用上具有长期性、不能移动性、专用性等经济特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主要体现在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两个方面。前者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形成效率,以及拉动投资品市场需求所形成的宏观经济效益;后者则主要体现在投资形成生产能力,对工业产业结构、企业竞争行为、产业绩效以及资源环境带来的影响。

一、我国全社会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及投资效益分析

在贸易平衡的国家,社会总产出的使用从大类上分为投资和消费两个领域。消费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属于直接满足人们生活目的部分;投资是指人们通过建设和购置资本品、中间投入的材料,以及存货等形式形成的部分。作为生产的手段,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更多地生产消费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然而,由于投资对消费在国民收入中的此消彼长关系,过高的投资率容易形成投资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其次,高投资率一般是与高资本有机构成密切相关的,其直接体现是重化工业增长速度超过消费品工业增长,并且由于重化工业较长的产业链,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产业链分工关系;此外,由于工业投资品行业的发展,对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的产品形成了较大的需求,在价格上涨的刺激下,易于形成过于乐观的大规模在建投资。

1.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及资本—产出比

改革开放初期到2001年,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率一直维持在30%-35%之间,积累和消费保持了比较合理的比例关系;2002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开始步入重化工业高速增长时期,投资率由2002年的36.1%迅速上升到2006年的52.2%,平均每年上升超过4个点。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时期。

由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外延的基本建设的方式,表现为各种工商业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遍地开花,房地产项目在全国蔓延,导致投资效果低下。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的资本—产出比①1996年前还介于1-3之间,1997-1999年迅速则上升于3-6之间,2000年之后我国的资本—产出比趋于稳定,但基本介于3-4之间,与1996年之前相比投资效果水平出现大幅度下降。

投资效果的另外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是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2002年之前,我国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基本上维持在70%左右;但是随着其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迅速扩大,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急剧下降,2003-2006年分别为62.6%、58.8%、60.2%和57.1%,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且与2002年之前相比,平均下降了10%左右(见表1)。 表1 1995-2006年我国新增固定资产和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中国统计摘要》(2007年)。

2.我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及工业资本—产出比变化

1984-1988年,中国经历了工业基本建设投资失控的阶段;经过1989-1990年的低潮,到邓小平南巡讲话,工业投资又经历了1991-1994年的高速增长时期;1995-2002年中国工业处于生产过剩和通货紧缩环境当中,工业投资增长幅度基本上处于低位徘徊状态;直到2002年下半年之后由于重化工业、房地产业等高速发动,出现了2003年的激增,2004-2005年又出现了连续两年36%左右的投资增长,2006年又在2005年高位投资额的基础上增长

26%,达到4.8万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3%。

我国工业投资最近几年的迅猛增长,主要表现在采矿业和制造业的同步增长上。根据2004-2006年城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2004-2006年我国城镇工业投资年平均增长31.8%。其中采矿业增长最快,达到40%;制造业为34.2%;电力、燃气、水的生产供应业增长较慢,为21.8%。在采矿业当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达到46.4%,而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非金属采矿业的投资增长均在60%-70%之间。对于采矿大省来说,采矿业投入呈超前趋势,主要是受国际矿石价格飙升、国内电煤需求紧张以及制造业生产能力扩张带来的对工业原料产品需求扩张所吸引、拉动。制造业当中,食品工业、纺织工业、橡胶工业、塑料工业、冶金工业、装备制造业投资拉动明显,这些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速度大部分超过了40%。制造业的发展对能源工业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压力,但由于煤炭、石油储藏和开采条件,以及生态环境限制,我国基础工业产品供给基本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矿大量依赖进口,拉动了国际市场原料价格的持续上涨。

由于我国工业投资增长基本上是建立在外延扩张方式上的,投资增长并没有带来相应的投资效率增长,2000年以来我国工业投资效率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与全社会资本—产出比水平相比,我国工业的数值始终处于较低水平,显示工业投资较之全社会投资,特别是比重越来越高的房地产投资,仍然处于一个相对有效率的部分。

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工业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形成工业生产能力上,且生产能力的计量受到专门技术的影响。实际上,当企业和行业出现产能不足时,理论上只能通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生产能力。

1.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工业生产能力利用程度的相互影响

工业生产能力在理论上实际上是一个很难严格界定的概念。按照《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定义,生产能力是假定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企业以一定的固定资本与劳动力的组合所形成的产出能力。由于固定资本和劳动力的配置可以发生变化,所以生产能力实际上是一个可变量。例如,即使机器设备一定,增加人力配置可以提高产能;或者,改变机器设备的运转强度、运转速度,都可以提高生产能力。产能的这种变动性的幅度,与生产要素投入中的固定资本所占的比重有关。一定的固定资产在理论上存在着一个最佳的长期产量,经济学上把这个产量定义为工业生产能力,它一般是一个区间。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工业新增生产能力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工业固定资产一般分为新建、扩建、改建、迁建、恢复等。其中新建、扩建和改建都可以增加工业生产能力,而迁建和恢复则只起到简单再生产的作用。

新增工业生产能力是作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指标出现的,表现为一定的产出所能达到的最大产能,或者在既定产能条件下的最小投资。新增生产能力的数量一般按设计能力计算,即在设计文件中规定的在正常情况下能够达到的生产能力,而不论投产后的实际产量如何,表现为产品年产能力、处理原料能力、设备数量或容量、建筑物容积容量面积或长度等。

200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重化工业投资快速增长,生产能力迅速扩张。然而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导致2003年以来我国在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铜冶炼等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生产能力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剩现象,水泥、平板玻璃、电力、煤炭、纺织行业也存在潜在的产能过剩问题(见表

2)。

表2 2005年我国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生产能力利用状况【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交司。

考虑到厂房、设备、工具器具等固定资产重置更新的情况,生产能力利用状况与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函数关系。这种函数关系的变量主要是产能利用情况的不同,导致行业中企业平均生产成本结构及其成本水平发生变化,从而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而对未来时期盈利状况的预期,是决定企业投资的关键因素。根据一般的分析,生产能力利用状况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从而直接影响企业投资的决策。然而在我国的现实中,在许多行业,却出现了产能过剩与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居高不下并存的局面。表现为行业供给普遍过剩状况下,企业仍然不断投资进入,以致国家不断出台抑制政策仍无效果,这在世界上属于一种特殊的现象。

我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居高不下,不仅存在于产能不足、市场供不应求行业,而且存在于一些严重产能过剩的行业。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产能过剩主要存在两个特征:一是多数出现在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领域,如钢铁、电力、石化、汽车、建筑材料等国民经济重化工业领域,与新一轮的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周期存在密切关系;二是政府投资或政府主导下的投资占有相当比重,多数产能行业相当部分是由建设项目中央部分审批、中央企业在行业投资中居于主导地位,一些甚至属于“有保有压”政策下的鼓励项目。<B< td>R> 2.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工业固定资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工业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大量消耗土地、建筑材料、电力等资源,以及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大量噪音、可吸入颗粒物、建筑垃圾等形成的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2)最重要的,是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工业生产能力直接排放大量的工业污染物,以及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伴随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增长,我国工业污染呈不断恶化的趋势。我国工业投资的大量增长以及对电力的大量需求,导致其水泥厂和发电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加。由于固定资产建设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在生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的水泥,致使我国水泥生产能力惊人,目前生产能力已经占了世界的44%。根据荷兰环境评估局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

尽管我国的工业污染问题有西方国家将制造业以“外包”的方式转移的原因,但中国各地区不顾环境后果、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盲目地、不切实际地引入大量外商直接投资,这是导致我国工业污染问题日益加剧的根本原因。改变工业经济增长模式,实施工业的科学发展,是今后工业投资政策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宏观投资的低效率和微观投资的高效益并存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一方面说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来自微观经济的效益数据却不断好转,导致大量的针对决策部门政策的质疑。应当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呢?

1.中国工业投资的微观经济效益情况

中国工业投资的宏观效益不理想的状况,与企业微观经济效益普遍较好的局面,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照。这种对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工业投资效率好于全社会投资效率的情况,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政府决策部门认为产能过剩的行业[4],企业则认为投资效益好而持续投资,造成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大大出乎中央政府的意料。

根据宋国清、卢峰等人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资本回报率演变的测算[5],我国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回报率指标从1978年到1997年20年间是逐步下降的,回报率从28%左右下降到6.1%;但这种情形从1998年的6.2%之后开始出现逆转,以后逐年上升约1.75个百分点,到2006年为20.3%。这个回报率即使与日本、美国制造业相比也是偏高的。2005年日本制造业资本税前利润率为12.2%,我国工业为14.4%,比日本高出2.1个百分点;美国制造业2001年遭受“9·11”和经济不景气双重打击,工业资本税前利润率从20%左右4.5%,然后得益于灵活的企业制度和劳动力市场,以及外包对供应链和产业结构的重组作用,2005

年美国制造业的资本税前利润率达到21.4%,比中国工业资本回报率高出7个百分点。 上面的数据是我国工业平均回报情况。如果考虑到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效益情况,则更具有比较意义。按照宋国清、卢峰等人的测算,2001-2005年日本制造业回报率简单平均值为9.8%,我国国有企业为9.7%;而同期我国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利润率简单平均值分别为14.9%和14.22%,比日本同一指标高出3-4成。尽管与美国制造业的利润水平还不能相比,但我国私营企业追赶的步伐更为明显。宋国清、卢峰等人的数据显示,2001-2005年美国制造业的年平均回报率为17.2%,而同期我国私营企业为13.9%,相差19.2%;2005年美国制造业和我国私营企业的利润率分别为21.4%和17.3%,相差仍约为19.2%。

2.来自市场方面的刺激工业投资增长因素

当前影响我国工业品市场需求因素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1)住房和汽车市场需求的拉动。我国住房市场的启动于1998年,在此之前,我国住房主要由单位提供福利分房。1998年我国实行全面住房制度改革,旨在用住房货币化分配全面替代实物分配。由此,大量的城镇人口及城市改造、房屋拆迁造成的被动购房者大量涌向市场,而住房消费信贷制度无疑刺激了住房需求的实现。2000年以来,在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推动下,我国房地产投资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加,一方面拉动了建筑用钢材、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土地拍卖和房地产企业投机行为刺激了大量投资和投机性购房,反过来又推动了房价的持续上涨,由此引发“房地产投资↑→房价↑→房地产投资↑→房价↑”的恶性循环。

中国加入我WTO之后,中国汽车需求量和保有量出现了加速增长的趋势。2006年我国汽车国内汽车购买超过了55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30%。研究表明,我国居民收入提高、汽车价格的下降和消费环境的改善等三大因素,是推动中国汽车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的主要力量。

(2)“中国因素”推动的出口市场需求增长。“中国因素”主要体现在偏低的劳动力成本、超低地价的土地供给、对劳动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职能的缺失,以及远低于以购买力平价衡量的超低汇率。这些因素决定了只要是在中国土地上生产的产品,不管其技术含量和品牌如何,由于其折算成外币的超低价格,必将会获得世界出口市场。但这种低价出口的代价是巨大的,表现为我国大量应得利益通过低价交换的形式转移到了外国经销商和消费者手中[2]。由于生产条件上的诸多低成本因素,欧美国家的大量工厂开始向中国转移,国内资本也大量投资于出口型制造业,由此推动各地大量建设的外向型工业开发区热潮高烧不退。

(3)工业投资品市场需求的拉动。工业开发区建设,加上中国1998住房制度改革之后形成的房地产开发行业高利润,以及为上述住宅建设和开发区建设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在相当长时期形成了对土地、建筑安装工程、建筑材料、技术装备等的持续需求,从而带动了钢铁、有色金属、水泥、装备制造业等重化行业的投资高速增长,投资过热的现象十分严重。2006年,我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150.53亿元,在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占到了43%。在工业内部,采矿业和制造业投资增长迅速,而电力、燃气、自来水等基础设施投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采矿业投资当中,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两个行业的投资占据了绝大部分,延续了2005年的高速增长势头。我国采矿业投入呈超前趋势,主要是受国际矿石价格飙升和国内制造业生产能力扩张带来的需求扩张所吸引、拉动;而煤炭投资的增长一方面是由于电煤日趋紧张导致价格高涨的刺激,另一方面,国家加大了对于煤炭安全生产的投入力度和政策扶持,促进了煤炭投入增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3.影响投资成本和投资收益的因素分析

从企业投资的利润函数分析,初次分配中高利润、低工资的局面和企业自身的逐利动机共同推动了投资和出口的高速增长[3]。这种格局必将长期带来产能过剩、产业逆向选择等不良后果。

(1)土地获得和地租水平。目前我国工业用地的出让方式主要以协议出让为主。为了招商引资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各自政府政绩的考虑,各地方政府普遍采取了吸引投资竞相压价的策略,出现了许多工业用地协议出让价格远远低于工业用地开发成本价格,甚至出现零地价、“负地价”的现象。由于土地出让程序的不透明,工业地价与商业和住宅土地价格存在较大差距。在2004年以前,浙江省工业用地出让价格除温州、义乌等个别城市以外,绝大部分地方低于土地征用和开发成本,只有市场交易价格的2/3不到,甚至更低。而且一些区域在招商引资的激烈竞争中,降低工业用地出让价格,返还出让金,甚至以零地价出让工业用地,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进入壁垒,这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一个原因。

(2)工资水平和劳动保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出现了劳动所得占GDP比重下降的趋势。从1983年开始,由于劳动对于资本的弱势地位,劳动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出现大幅下降。媒体新近披露了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企业在华违规用工,受到广泛关注。中国长期受就业率迷惑,担忧提高工资将导致出口竞争力降低而影响存量就业,这种顾虑使低工资政策得以“正当”。这固然增加了厂商盈利的空间,但低工资也致一些劳工为生存而就业,无力提高技能,甚至不能支付后代的教育费用,人力资本得不到改善。此外,工会组织的薄弱不利于工人通过斗争等手段从企业获得应得收入。

(3)原材料价格变动。在我国,工业用原料主要是农产品、矿石、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等,这些原料除农产品来自分散的农户,其余主要来自国内大型国有企业和国外供应商。由于农产品种植成本上升,我国农产品价格呈上涨趋势;而在国有企业和国外大型供应商卖方垄断的情况下,技术含量低下、原材料消耗型的下游企业很容易面对上游的不断提价;因外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制成品价格上调十分困难,这必然导致企业利润水平的持续下降。

(4)产品质量监管。一直以来,我国一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是生产低劣工业品的主角。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技术水平较低,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缺少开拓市场的有效手段,更多地倚重价格竞争。同时,一些中小企业缺乏社会责任,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和质量技术检验检疫的等法律法规,致使在市场中充斥了大量不合格产品,这也是我国工业品生产过剩的一个重要特征。根据2007年第1季度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在3 652家企业生产的69类4097种产品(不涉及出口产品)中,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0.5%。其中,产品抽样合格率为90%以上的有19类,80%-89.9%的有21类,70%-79.9%的有13类,60%-69.9%的有7类,抽样合格率为60%以下的有9类。抽查大、中、小型企业的产品抽样合格率分别为92.6%、84%、72.7%。(5)环境污染管制。环境污染管制是企业进入的项重要障碍,但是目前一些地方重GDP增长、轻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机制不完善,环境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环境管理效率低下。几乎所有的城市都采取“工业立市”,把工业作为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采取“零地价”、减免税等多种手段,大大降低了工业项目投资风险和进入壁垒。这样就造成了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成为“工业城市”的景象,这种“改变中国”的行为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环境。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

四、提高我国工业宏观投资效益的政策建议

理论界对于解决产能过剩的对策研究大部分是着眼于宏观研究的提出的。由于不能给政府政策提供必要的支持,导致主管部门在调控中只能根据经济景气进行直接管理。因此,从根源上说,造成当前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和产能过剩并存现象的原因,关键是生产要素定价偏低,企业生产的社会成本偏高,资本对生产要素和社会成果的占有日益扩大的趋势明显;加之生产资本日益向私人集中,使得即使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外商和私人资本仍能够获得极高的投资回报。因此,解决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失控和产能过剩问题必须从切实降

固定资产投资和GDP的关系分析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第二篇

固定资产投资和GDP的关系分析

目前我市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快速上升阶段。GDP、财政收入等指标保持高位增长,GDP五年增长近一倍,2010年GDP增速创造了近14年来的新高,达到15.6%,与其同时,我市的固定资产投资也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本文分析近20年来我市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对如何发挥好投资作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行思考。

一、固定资产投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从全球来看,所有工业化国家在经济起飞期的一个共同规律是高投资率。中国的资本形成率(投资率的测算方法之一,是指GDP 支出法测算中的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重)2003年以后均在40%以上,2008年为44%,比1978年高出16个百分点,2009年更是达到创纪录的48%。安徽省2009年资本形成率达到48.83%,我市固定资本形成率和全省平均水平相当,2010年大约为49%左右。现在的发达国家在经济起飞过程中,也都经过一个投资加速的阶段,固定资本形成率普遍得到40%左右的水平。在特殊时期,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我国的产品出口下滑,外需拉动下降,国内生产形势严峻,国家果断采取增加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由此极大地带动了社会需求,从而使我国经济率先止跌回升,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

总体来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简单归纳为如下三方面:

一是即期直接拉动作用。固定资产投资是当年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按支出法测算,GDP中有三个组成部分,即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当年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去退出生产或运行的固定资产价值总额。另外固定资产投资在当年对生产资料等构成消费,使此前已形成的相应生产能力得以发挥。比如基础设施投资,拉动水泥、钢材、交通等行业的发展;工矿企业的投资,拉动机械设备的需求;房地产的投资除了拉动建筑材料的需求,更拉动了家居装璜材料、家用电器的需求等等。因此,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当年GDP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增加一定量的投资,就促进GDP总量的相应增加,形成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与消费需求、出口需求一起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二是即期间接拉动作用。投资具有乘数效应,这是由于企业的一笔投资会对其

他企业的产品产生需求,在其他企业生产能力已被充分利用并获得赢利之后,就会引起这些企业也扩大投资,如此多次传递,投资需求会不断扩大,即增加一笔投资会带来大于这笔投资额数倍的GDP增加;相反,减少一笔投资也会引起其他企业减少投资,从而引起数倍于这笔投资额的GDP的减少。这就是凯恩斯的投资乘数理论。因此,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具有双向性。扩大投资需求,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拉动作用;缩小投资需求,则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另外投资间接促进消费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通过建设过程的各种支出,有一定比例的投资资金要转入消费领域。据国家统计局1994年匡算,这个比例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0%左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研究所2003年研究计算得到的比例为58%。就拿我市来说,目前从事建筑业的从业人员达到20多万人,按人年均2万元工资收入计算,全年就达40多亿,这对拉动消费需求有着重大的作用。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三是远期拉动作用。也就是今天的投资将会形成未来生产和服务能力,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源源不断的动力。固定资产投资不仅通过消费投资品增加当年的GDP,而且本身会形成未来的生产和服务能力,一方面可以弥补因折旧和技术落后而淘汰的生产能力,即维持简单再生产,另一方面直接增加未来时期社会财富的创造能力,可以实现扩大再生产。例如,新建成一个工厂投产后,可以增加下一时期的生产量,为下一时期的投资、生产活动提供资本品和中间投入产品,或为社会提供最终消费品,这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根本目的。

二、近20年来投资对我市GDP的拉动作用

通过近20年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和GDP增长对比分析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

1、投资和GDP保持同步变化趋势。从“八五”到“十一五”近四个五年规划时期的投资波动和经济波动的对比来看,投资增长率的波动同GDP增长率的波动基本是一致的,且投资波动的幅度大于GDP波动的幅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高低直接决定了GDP的快慢,两者之间成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见下图:

2、GDP投资弹性系数上下波动,但差距不大。GDP投资弹性系数=GDP增长率÷投资增长率,是反映投资增长速度对GDP增长速度影响程度的指标。从“八五”到“十一五”时期,我市GDP投资弹性系数分别为34%、40%、32%、35%,20年平均GDP投资弹性系数为0.35,即固定资产投资每增长一个百分点,GDP大约会增长0.35个百分点。

3、投资效果系数越来越低。投资效果系数=GDP增加额÷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所增加的GDP数量。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最全面、综合性最强的指标。我市从“八五”到“十一五”时期的投资效果系数分别为1.75、0.37、0.28、0.23,即每百元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可新增加175元、37元、28元、23元的GDP,投资绩效越来越低,但降幅逐步减小并趋于稳定。

4、固定资产投资率逐步提高。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生产法GDP的比率这种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测算,近20年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率基本呈现逐年上升态势,由1991年的8%快速上升至2010年的74.9%(2010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经省局最后修定为521.3亿元),说明我市投资规模增长迅速。

5、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从2010年我市GDP的测算情况来看,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从GDP的生产法测算结果来看,投资直接转化为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为50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7.2%;从远期拉动来看。2010年我市新投产的规上工业企业81家,新增产值10亿元,而在近三年内新增的规上工业企业达到314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数的四分之一以上,比2007年新增产值近百亿元,单单近三年新增企业拉动2010年GDP增长4.4%。如果把这两块简单相加,投资对GDP的拉动超过了11.6%,对GDP增长贡献率超过了74.4%。另外投资也直接拉动金融业的增长。如果按照支出法GDP来测算,全省2010年资本形成总额(按现价计算)对经济的增长贡献率得到71%,我市投资的总量、速度在全省都靠前,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的增长贡献率在75%左右。从今年1季度来看,投资转化为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增加达10.4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6.7个百分点,而近三年新投产的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6亿元,拉动GDP增长2.7个百分点。合计拉动GDP增长9.4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68%。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判断:一是我市经济增长模式仍明显属于投资拉动型,总体上投资增速,GDP跟着增速,投资减速,GDP也跟着减速,但两者不完全同步;二是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尽管快速上升,但投资绩效越来越低,这制约了经济的更好增长。三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往往需要依靠投资来拉动,尤其是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加大投入是实现经济腾飞不可逾越的阶段。根据经济学家钱纳里的理论判断,我市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不强,城镇发展水平不高,服务业体量不大,消费拉动力弱,这些都需要加大投资来解决。要延长我市这一轮经济发展的上升期,使经济增长能够平稳较快发展,必须保持投资的适

度增长。

三、制约投资作用发挥的因素

二十年来我市投资建设速度较快,但制约投资作用发挥的因素仍然存在。

1、投资尚处于补缺式增长阶段,对经济促进作用还有待显现。我市经济基础薄弱、人均水平较低、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究其原因,相当程度上缘于长期投入不足。近年投资较快增长是在经济薄弱基础上的补缺式增长。因此投资的作用主要还是夯实基础,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入较多,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对经济的即期促进作用没有完全显现出来。

2、投资类型仍为规模数量扩张型,高投入高消耗的增长模式仍较明显。 近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0多亿元,是前五年的3.4倍,投资呈高位运行并逐年提高之势。在投资强劲带动下,全市年营业收入超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由2000年底的367户增至2010年底的1299户,增长了2.5倍。而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新建、扩建投资比重大,2010年超过75%,而改建和技术改造占比不到25%,根据投资性质的不同,一般将新建、扩建投资界定为规模扩张型投资,将改建投资界定为内涵效益型投资。新建、扩建投资比重越来越高,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比重越来越低,表明投资尚未实现从“高速度、低效率、规模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许多项目存在产业关联度低、产出系数不高、建设周期长等问题,因而导致投资结构质量效益不够理想,投资效果系数不升反降,具有较明显的经济增长方式外延扩张模式特征。

四、提高投资效益的对策措施

投资规模决定经济发展后劲,投资质量决定经济发展质量。因此,我市既要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和速度,又要准确把握投资方向,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努力提高投资绩效,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浪费资源,产出低,是抑制投资效益增长方式的主要障碍之一,必须坚决制止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投资效率低下的投资还会造成地方财政的恶化,会造成在未完成工业化时就陷入高负债的泥潭。

2、加大科技投入。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产业结构的日趋成熟,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将逐渐弱化。而技术进步能够弥补资本、劳动要素投入所产生的规模效益递减效应,还能有效解决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问题,因而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应在保持适度投资规模的同时,加大科

技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甄别选择好投资项目。目前土地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强,如何使有限的土地产出最大的效益,这就要求我们在项目选择上,一要充分考虑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要体现先进性,做到设备先进、技术先进、产品先进、管理先进;三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做好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既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追求眼前的高效益,更不能为完成任务而盲目投资;四要集中力量谋划、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大项目,以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另外对于落地项目要力促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益。

4、推进投资结构调整。投资结构是经济结构的基础,要进一步推进投资结构的调整。加大薄弱环节和优势行业的投资力度,以满足这些行业旺盛的投资需求,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加强对主导产业和市场占有率高的项目投资。兼顾各产业及其内部的均衡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在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现代农业、新兴服务业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2016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调研报告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第三篇

今年,xx南海首次写进省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全省重点打造的三个海洋经济新区之一。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确立了“两大板块三大功能区”的发展战略,构建起了城区和南海两大板块遥相呼应、产业向三大功能区集中的发展格局,坚持把“三区”作为招商工作的主阵地,充分发挥好港口、资源、人文环境等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新的优质项目,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程,逐步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呈现总量保持平稳发展、结构日趋优化的良性发展态势。

一、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特点

从目前情况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房地产投资步伐加快。二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5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3.57亿元,增长120.8%。

(一)二产投资快速增长,发展后劲十足。二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的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61亿元,同比增长21.4%,二产的投入占投资的比重45.4%,比去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成为全市投资的重要支撑。二产特别是工业投资的快速增长,拓展了工业产值的增长空间,促进了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十足。

(二)三产投资稳步增长,所占比重有所下降。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1亿元,同比增长3.7%,占总投资的比重为51.0%,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2个百分点。三产投资仍占据总投资的半壁江山,比重有所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今年二产特别是工业投资集中开工建设所导致的。

(三)新开工项目规模扩大,亿元项目占比明显提升。二月份全市施工项目85个,其中结转项目为56个,计划总投资为83.89亿元,结转投资为33.57亿元;其中过亿元的项目14个,计划投资为67.1亿元,占计划总投资比重80%。二月份新开工项目29个,计划总投资27.67亿元,新开工项目平均规模达到9542万元,比去年平均规模906万元高出10倍多。从总体趋势变化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大项目的发展带动。

(四)民间投资稳步增长,投资总量支撑有力。二月份全市民间完成投资5.24亿元,同比增长11.2%,占总投资的比重为51.6%。近几年,中央和省市政府一系列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的政策和措施的相继实施,使得全市民间投资总量迅速攀升,发展速度逐年加快,涉及领域不断拓宽,在推动城镇建设和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资金到位情况较好,投资增长稳中有升。二月份,全市投资到位资金14.14亿元,同比增长1.7%。从资金来源渠道看,主要以自筹资金为主,到位资金为12.69亿元,同比增长6.3%。

二、房地产开发投资“热”中有“冷” 二月份,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很快,建设规模逐年扩大,投资热潮不断;但也存在商品房销售低迷,待售面积上升的趋冷现状,某种程度上潜存着房地产泡沫隐患。 (一)房产开发企业数目增加,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近年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房地产业的发展,外来房地产大批进驻xx,二月份房地产企业达78家,比去年二月份增加了17家,企业个数增长27.9%。异地房地产企业大批进驻,成为全市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的重要拉动因素。近几年,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全市房地产投资主要集中于两大板块(南海新区及新城区),辐射带动了周边镇区的旧城改造建设,两大板块成功拉动了全市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二月份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57亿元,同比增长120.8%。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35.2%,占三产投资的68.9%,房地产开发投资已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施工面积显著增加。在投资快速增长的拉动下,全市房地产开发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商品房屋施工面积达538.8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27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 437.9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271.3%。办公楼施工面积为16.0万平方米,是去年同期的11倍。商业营业用房施工面积为45.58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81.3%。其他房屋施工面积为39.34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462.8%。住宅施工面积占总施工面积的81.3%。

(三)销售价格不降反升,商品房待售面积扩大。二月份,全市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每平米3757元,同比每平米高出817元,比去年12月份每平米高出252元。全市各类商品房待售面积为62.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02.5%。其中:住宅待售面积54.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99.1%;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5.3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75.7%。商品房价格上涨、成交量下降、市场低迷,是商品房待售面积上升的直接原因。

(四)企业效益同比下降,房地产企业不容乐观。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购房者观望态度明显,房产企业受土地价格和建设成本影响,对商品房价格不松动,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大幅下降。二月份,全市实现商品房屋销售面积4.8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5%,商品房屋销售额1.81亿元,同比下降16.5%。销售市场的低迷趋势对投资开发领域将产生重大影响,房地产投资不容乐观。

三、新政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

近期,全市统计局抽取了两家房地产企业进行了深度调研,由点到面,我们可以看出新政的出台对县级房地产业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

(一)成交低迷。两家房地产企业普遍认为新政对房地产企业影响较大,楼市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整体销售平淡,“零成交”状态是多家售楼处的普遍情况,成交量与去年相比少了很多。目前,企业面临着销售高层住房及酒店式公寓的困难,多层住宅楼销售基本上不成问题,但多层销售面临挑战。一是受本地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影响,对高层建筑价格、物业收费高等多些方面因素不认可有着很大的关系,导致购买欲望不大;二是异地置业受限,外地人贷款购房首付高,现在购买高层住宅的外地人多一些,但是外加上现在房地产调控政策正是严厉的时候,后市发展不明朗,许多人现在都持观望态度。

(二)房价趋稳。两家房地产企业认为新政对房价影响不大,全市房价本来就不高,加上建筑成本的增加(钢筋、水泥等原材料以及人工成本的涨价),短时期内房价不会有较大的浮动。目前,虽然在一些大城市出现房产价格回落,但是在三线以下城市,房价将不会受很大影响。另外全市商品房屋销售价格与周边县市相比并不高,与威海、烟台等城市相比,在居住环境及条件相近的情况下,价格相对较低,总体房价下跌的可能性不大。

(三)刚性需求压力大。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对那些改善性住房购买者来说,可以继续观望等待,等待合理的购买时机,但是对于那些刚性需求者无异于增加了额外负担,银行贷款利率、首付比例的提高,对刚性需求者有一定挤压。受政策影响,税收杠杆威力显现,无形中转嫁给真正想买房者许多额外的收费负担,增加刚性需求者压力的同时,企业销售日渐艰难。除刚性需求外,xx房地产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其实是改善性购房的客户。银行利率上调及公共维修基金的征收等使改善性住房的客户群大幅度的减少,很多准备购房的客户对xxxx年房地产市场的形势抱有很大的担忧。另外,银行针对外省客户最低百分之五十的高首付及高利率是想贷款买房的外省客户最大的障碍。

(四)房地产后市不太明朗。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房地产新政,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受到了很大影响,成交量大幅下滑。对于全市来说,房地产的成交量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新政对全市房地产市场影响已经显现,到底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影响到什么程度,目前看还不太明朗。

四、对策建议

固定资产投资是促进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在项目建设、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一)突出项目建设,壮大经济总量。经济总量的扩大要靠项目的支撑和拉动。因此,要把项目建设作为壮大经济总量的有效途径,靠项目拉动经济增长。一是围绕工业集中区建设上项目;二是围绕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上项目;三是围绕盘活存量上项目;四是围绕国家投资政策和投资方向上项目。

(二)做好统筹兼顾,优化生产力布局。社会经济是在矛盾中寻求平衡与发展的,我们要学会走“钢丝”。一方面,在投资项目引进和审批时,兼顾能耗、环境、产能等发展中的问题,必须要在节能降耗方面攻克难关、加大投资的力度;另一方面,也要预防和控制新能源产业跟风上项目以后,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

(三)加大项目储存,加强项目管理。为了确保投资的连续性,各相关部门要坚持超前运作,准确把握投资方向和重点,积极开展项目谋划、论证、申报等工作,充分完善项目库建设,对项目库进行分类管理,对新开工项目或有发展前途的项目要明确责任,抓紧落实好各项配套条件,给项目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环境,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健康快速发展。

(四)调节好投资节奏,保证“项目链”不断节。一是严把新开工项目质量关,积极搞好项目储备。新开工项目是投资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源头和关键,必须从项目源头上把好关。同时,认真搞好项目衔接,筛选储备一批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结构调整的好项目、大项目,保证“项目链”不断节,确保新开工项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投资增长后劲。二是认真抓好重点项目的落地开工和投资进度。重点项目的带动、支撑、示范作用不容忽视,千方百计做好重点项目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进行。三是正确处理好“好”与“快”、“保”与“压”、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水平。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均衡性,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有效发挥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拉动作用。

(五)加大投资力度,调整投资结构。优化投资结构是调整产业结构的主导环节。要合理确定投资的三次产业结构,适当提高第一产业投资在全社会总投资中的比重,改善第二产业投资的内部结构,适当加大第三产业投资的力度,确保三次产业协调稳步发展。

五、对全年投资走势预测

当前在全市各级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高涨和企业盈利预期较好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在建项目投资进度加快。预计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判断:

(一)大环境良好,投资预期加大。近年来,全市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新举措,各级各部门形成了奋发向上、激情创业的良好氛围,经济得到又好又快发展,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使得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预期加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二)项目储备优良,发展前景看好。三月份将增加12个过亿元的大项目,计划总投资达66亿多,计划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大项目达到5个,这些亿元以上项目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建成投运后,将有力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

(三)经济转型加快,投资需求上升。南海新区、新城区、xx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提升,城区经济板块加速崛起,南海经济板块强势启动,大项目引进实现了新突破,特别是对全市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项目纷纷落地开工,原有地域差别不断缩小,地段升值潜力增大,生态环境改善,区位优势不断提高,给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为新一轮投资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0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调查报告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第四篇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县上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加大项目招商、项目推进与建设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呈低开稳走的增长趋势。1-3季度,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65亿元,同比增长16.0%,增幅居全市第六。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3.85亿元,同比增长5.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26亿元,同比下降7.3%,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1.91亿元,同比增长26.1%。工业和房地产两大产业支撑乏力,致使投资总体增长趋缓。

一、前三季度我县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特点

1、第一产业投资高速增长。1-3季度,全县完成第一产业投资1.50亿元,同比增长5.17倍,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个百分点,其中垦造耕地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基础设施项目完成1.35亿元,茶叶基础设施项目完成0.15亿元。

2、服务业投资贡献大。1-3季度,全县完成服务业投资19.30亿元,同比增长17.1%,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4个百分点。其中纯服务业项目(不含房地产)完成投资16.04亿元,同比增长23.6%,占服务业投资的比重过半,达到83.1%。从投资增速来看,增长较快的行业有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和公共管理社会组织业,分别增长110.6%、272.8%、69.8%、208.5%和279.3%,对提升全县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3、投资新开工项目活力凸显。新开工与续建项目投资总量基本持平。前三季度,新开工项目共105个,增长56.7%。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17.0亿元,占项目投资总量的49.1%,同比增长73.1%,远高于全部投资增速。续建项目共52个,比上年减少一个,完成投资17.65亿元,同比下降11.9%。

4、新开工大型项目投资拉动力蓄势待发。前三季度,我县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共7个,比去年同期增加5个;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为17.5亿元,同比增长4.2倍,完成投资额为2.60亿元,增长7.4倍,大型新开工项目数量与投资规模均高于去年,说明这批大型项目的顺利开工建设将对年底特别是明年的投资拉动产生积极影响。

5、工业投资窄幅震荡。受复杂多变的整体经济环境影响,今年以来,我县工业投资一直处于窄幅震荡间。前三季度,我县工业完成投资13.85亿元,增长5.5%,降幅比上半年提高4个百分点,增幅排名居全市第2位。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0.45亿元,下降15.3%。

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平稳。今年,我县基础设施项目施工进展平稳,中间虽有波动,但一直保持较高增长。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1.91亿元,增长26.1%,占总投资的34.4%,投资贡献率为51.5%。

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大幅增长。今年得益于新能源建设及电网改造,我县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大幅增长,同比增长3.78倍。狠抓“五水共治”等环境治理工作成效初显,前三季度五水共治共完成投资1.34亿元,占基础设施投资比重的40.8%,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而道路类项目投资比重与增长双回落。前三季度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59.37亿元,增长0.7%,比重由上年的40.0%下降至33.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完成投资29.62亿元,增长55.3%。

8、房地产投资增速大幅回落。1-3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3.26亿元,下降7.3%,比一季度减少77.7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减少14.4个百分点。上半年房屋施工面积29.77万平方米,增长28.8%,其中新开工面积0.34万平方米,下降97.4%。

9、民间投资增长低迷。受房地产、制造业投资的影响,今年我县民间投资增长一直低迷。前三季度,我县民间投资完成20.6亿元,增长0.3%。

二、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资增速存在下行压力,持继高速增长难度较大。今年,国际与国内各经济领域间的矛盾问题交互影响,将对经济运行稳定性提出挑战。与此同时,投资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基数越来越大,高速度难以维持。

2、多因素致制造业投资增长乏力。受经济下行压力与银行贷款政策收紧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我县制造业项目资金状况明显收紧,部分企业更因“互保、联保”等风险融资出现资金问题,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同时,受国内外需求不足和宏观形势复杂、金融风险凸显、项目“落地难”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家投资信心尚未恢复到最佳状态。

三、全年投资运行预测

我县固定资产投资既有下行压力,也有增长动力。总体看来,投资规模仍将不断扩大,增速将延续平稳走势,同时,受中央调控政策限制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项目资金平衡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从目前情况看,完成全年20%增长目标任务难度很大。

2015资产投资形势分析调研报告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第五篇

资产投资形势分析调研报告

今年,XX南海首次写进省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全省重点打造的三个海洋经济新区之一。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确立了“两大板块三大功能区”的发展战略,构建起了城区和南海两大板块遥相呼应、产业向三大功能区集中的发展格局,坚持把“三区”作为招商工作的主阵地,充分发挥好港口、资源、人文环境等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新的优质项目,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程,逐步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呈现总量保持平稳发展、结构日趋优化的良性发展态势。

一、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特点

从目前情况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房地产投资步伐加快。二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5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3.57亿元,增长120.8%。

(一)二产投资快速增长,发展后劲十足。二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的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61亿元,同比增长21.4%,二产的投入占投资的比重45.4%,比去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成为全市投资的重要支撑。二产特别是工业投资的快速增长,拓展了工业产值的增长空间,促进了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十足。

(二)三产投资稳步增长,所占比重有所下降。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1亿元,同比增长3.7%,占总投资的比重为51.0%,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2个百分点。三产投资仍占据总投资的半壁江山,比重有所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今年二产特别是工业投资集中开工建设所导致的。

(三)新开工项目规模扩大,亿元项目占比明显提升。二月份全市施工项目85个,其中结转项目为56个,计划总投资为83.89亿元,结转投资为33.57亿元;其中过亿元的项目14个,计划投资为67.1亿元,占计划总投资比重80%。二月份新开工项目29个,计划总投资27.67亿元,新开工项目平均规模达到9542万元,比去年平均规模906万元高出10倍多。从总体趋势变化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大项目的发展带动。

(四)民间投资稳步增长,投资总量支撑有力。二月份全市民间完成投资5.24亿元,同比增长11.2%,占总投资的比重为51.6%。近几年,中央和省市政府一系列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的政策和措施的相继实施,使得全市民间投资总量迅速攀升,发展速度逐年加快,涉及领域不断拓宽,在推动城镇建设和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资金到位情况较好,投资增长稳中有升。二月份,全市投资到位资金14.14亿元,同比增长1.7%。从资金来源渠道看,主要以自筹资金为主,到位资金为12.69亿元,同比增长6.3%。

二、房地产开发投资“热”中有“冷”二月份,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很快,建设规模逐年扩大,投资热潮不断;但也存在商品房销售低迷,待售面积上升的趋冷现状,某种程度上潜存着房地产泡沫隐患。(一)房产开发企业数目增加,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近年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房地产业的发展,外来房地产大批进驻XX,二月份房地产企业达78家,比去年二月份增加了17家,企业个数增长27.9%。异地房地产企业大批进驻,成为全市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的重要拉动因素。近几年,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全市房地产投资主要集中于两大板块(南海新区及新城区),辐射带动了周边镇区的旧城改造建设,两大板块成功拉动了全市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二月份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57亿元,同比增长120.8%。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35.2%,占三产投资的68.9%,房地产开发投资已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施工面积显着增加。在投资快速增长的拉动下,全市房地产开发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商品房屋施工面积达538.8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27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37.9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271.3%。办公楼施工面积为16.0万平方米,是去年同期的11倍。商业营业用房施工面积为45.58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81.3%。其他房屋施工面积为39.34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462.8%。住宅施工面积占总施工面积的81.3%。

(三)销售价格不降反升,商品房待售面积扩大。二月份,全市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每平米3757元,同比每平米高出817元,比去年12月份每平米高出252元。全市各类商品房待售面积为62.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02.5%。其中:住宅待售面积54.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99.1%;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5.3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75.7%。商品房价格上涨、成交量下降、市场低迷,是商品房待售面积上升的直接原因。

(四)企业效益同比下降,房地产企业不容乐观。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购房者观望态度明显,房产企业受土地价格和建设成本影响,对商品房价格不松动,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大幅下降。二月份,全市实现商品房屋销售面积4.8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5%,商品房屋销售额1.81亿元,同比下降16.5%。

销售市场的低迷趋势对投资开发领域将产生重大影响,房地产投资不容乐观。

三、新政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

近期,全市统计局抽取了两家房地产企业进行了深度调研,由点到面,我们可以看出新政的出台对县级房地产业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

(一)成交低迷。两家房地产企业普遍认为新政对房地产企业影响较大,楼市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整体销售平淡,“零成交”状态是多家售楼处的普遍情况,成交量与去年相比少了很多。目前,企业面临着销售高层住房及酒店式公寓的困难,多层住宅楼销售基本上不成问题,但多层销售面临挑战。一是受本地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影响,对高层建筑价格、物业收费高等多些方面因素不认可有着很大的关系,导致购买欲望不大;二是异地置业受限,外地人贷款购房首付高,现在购买高层住宅的外地人多一些,但是外加上现在房地产调控政策正是严厉的时候,后市发展不明朗,许多人现在都持观望态度。

(二)房价趋稳。两家房地产企业认为新政对房价影响不大,全市房价本来就不高,加上建筑成本的增加(钢筋、水泥等原材料以及人工成本的涨价),短时期内房价不会有较大的浮动。目前,虽然在一些大城市出现房产价格回落,但是在三线以下城市,房价将不会受很大影响。另外全市商品房屋销售价格与周边县市相比并不高,与威海、烟台等城市相比,在居住环境及条件相近的情况下,价格相对较低,总体房价下跌的可能性不大。

(三)刚性需求压力大。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对那些改善性住房购买者来说,可以继续观望等待,等待合理的购买时机,但是对于那些刚性需求者无异于增加了额外负担,银行贷款利率、首付比例的提高,对刚性需求者有一定挤压。受政策影响,税收杠杆威力显现,无形中转嫁给真正想买房者许多额外的收费负担,增加刚性需求者压力的同时,企业销售日渐艰难。除刚性需求外,XX房地产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其实是改善性购房的客户。银行利率上调及公共维修基金的征收等使改善性住房的客户群大幅度的减少,很多准备购房的客户对xxxx年房地产市场的形势抱有很大的担忧。另外,银行针对外省客户最低百分之五十的高首付及高利率是想贷款买房的外省客户最大的障碍。

(四)房地产后市不太明朗。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房地产新政,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受到了很大影响,成交量大幅下滑。对于全市来说,房地产的成交量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新政对全市房地产市场影响已经显现,到底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影响到什么程度,目前看还不太明朗。

四、对策建议

固定资产投资是促进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在项目建设、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一)突出项目建设,壮大经济总量。经济总量的扩大要靠项目的支撑和拉动。因此,要把项目建设作为壮大经济总量的有效途径,靠项目拉动经济增长。一是围绕工业集中区建设上项目;二是围绕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上项目;三是围绕盘活存量上项目;四是围绕国家投资政策和投资方向上项目。

(二)做好统筹兼顾,优化生产力布局。社会经济是在矛盾中寻求平衡与发展的,我们要学会走“钢丝”。一方面,在投资项目引进和审批时,兼顾能耗、环境、产能等发展中的问题,必须要在节能降耗方面攻克难关、加大投资的力度;另一方面,也要预防和控制新能源产业跟风上项目以后,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

(三)加大项目储存,加强项目管理。为了确保投资的连续性,各相关部门要坚持超前运作,准确把握投资方向和重点,积极开展项目谋划、论证、申报等工作,充分完善项目库建设,对项目库进行分类管理,对新开工项目或有发展前途的项目要明确责任,抓紧落实好各项配套条件,给项目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环境,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健康快速发展。

(四)调节好投资节奏,保证“项目链”不断节。一是严把新开工项目质量关,积极搞好项目储备。新开工项目是投资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源头和关键,必须从项目源头上把好关。同时,认真搞好项目衔接,筛选储备一批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结构调整的好项目、大项目,保证“项目链”不断节,确保新开工项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投资增长后劲。二是认真抓好重点项目的落地开工和投资进度。重点项目的带动、支撑、示范作用不容忽视,千方百计做好重点项目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进行。三是正确处理好“好”与“快”、“保”与“压”、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水平。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均衡性,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有效发挥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拉动作用。

(五)加大投资力度,调整投资结构。优化投资结构是调整产业结构的主导环节。(

五、对全年投资走势预测

当前在全市各级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高涨和企业盈利预期较好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在建项目投资进度加快。预计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判断:

(一)大环境良好,投资预期加大。近年来,全市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新举措,各级各部门形成了奋发向上、激情创业的良好氛围,经济得到又好又快发展,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使得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预期加大。

(二)项目储备优良,发展前景看好。三月份将增加12个过亿元的大项目,计划总投资达66亿多,计划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大项目达到5个,这些亿元以上项目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建成投运后,将有力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

(三)经济转型加快,投资需求上升。南海新区、新城区、XX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提升,城区经济板块加速崛起,南海经济板块强势启动,大项目引进实现了新突破,特别是对全市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项目纷纷落地开工,原有地域差别不断缩小,地段升值潜力增大,生态环境改善,区位优势不断提高,给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为新一轮投资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016区当前经济运行状况分析报告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第六篇

区当前经济运行状况分析报告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等各类不利因素影响,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全区经济保持了总体运行平稳。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工业经济指标回落较明显,与今年一季度相比,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基本持平,经济发展稳步前行。1-5月份,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5%,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产品销售收入、利润、利税同比分别增长6.8%、-5%、0.3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3%,市民、农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8%、14.3%,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4.4%,国地税税收同比增长6.4%。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全区整体经济运行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三平稳、三提高、三下滑”。

(一)“三平稳”

1、工业生产稳定,重点企业平稳发展。自去年提出发展特色工业、生态工业以来,全区工业生产在低迷的外部经济环境下依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1-5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39亿元,同比增长9.5%。50家重点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9亿元,同比增长5.1%;10家龙头企业中华成集团和金晶集团总产值分别增长9.38%和12.36%。

2、消费品市场发展平稳,餐饮消费有所回落。1-5月,限额以上法人单位零售额同比增长16.1%。从商品分类零售情况来看,吃穿类消费稳定,同比增长13.9%;家具、珠宝首饰零售增速明显提高,增速分别为17.3%、83%;汽车类、油气类销售稳步增长,增速分别为23.3%、17.5%。受国家厉行节约一系列规定实施的影响,全区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速明显放缓,1-5月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4.48%,比去年同期低8.4个百分点,特别是原山旅游宾馆、环球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等以公务、会议接待为主的住宿餐饮服务单位受影响较大。

3、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今年全区夏粮总产1.3万吨,同比增长1.4%,单产224.9公斤,增加10.7公斤,增长5%,农业生产形势稳定。新农村建设也扎实推进,全区农村通水、通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1-5月,全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同比增长25.4%。

(二)“三提高”

1、固定资产投资提高快。1-5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87.3亿元,同比增长19.3%,增速较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大项目对投资拉动作用明显,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85亿元,同比增长19.65%,其中:5000万元至1亿元项目投资增速高达32.3%,为全区投资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居民收支提高,消费价格高位徘徊。1-5月份全区市民、农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87%、14.3%,消费支出分别增长13.8%、17.4%,收支持续较高增长,跑赢了其他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今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在103%以上,主要是食品价格指数较高,在107%左右。5月份食品价格较上月下降1.8%,但1-5月份食品价格指数仍然达到了107.3%。

3、金融、财税增长势头高。5月末,全区存款余额231.35亿元,同比增长15.63%,增速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其中:储蓄存款168.42亿元,同比增长15.46%。全区贷款余额128.48亿元,同比增长13.57%,增速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1-5月份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3亿元,同比增长14.4%,国地税税收8.3亿元,同比增长6.4%,税收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5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5个百分点。

(三)“三下滑”

1、工业经济效益下滑。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低迷影响下,全区工业经济效益出现了明显的萎缩和下滑。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0.15亿元,同比下降5%,实现利税31.94亿元,同比增长0.4%,利润、利税增幅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了16个百分点和8.3个百分点;50家重点企业利润、利税也分别下降18.35%和7.78%。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达到5.93%,同比上升了2.25个百分点,亏损额达1.17亿元。

2、三产投资下滑。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呈二产增速高,三产下降趋势。1-5月份,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3%,其中:第二产业投资56.08亿元,同比增长42.5%;(

3、外贸进出口下滑。随着国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经济形势复杂,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明显增多,全区外贸经济下滑幅度较大。1-5月份全区进出口总值2.2亿美元,同比下降13.8%,增速比去年全年低21.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值1.7亿美元,同比下降16.3%,比去年全年低23.2个百分点。

三、下半年经济形势预判

目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贸易战此起彼伏,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经济发展持续低迷,甚至有的专家认为中国经济进入了慢车道。目前来看,下半年经济惯性减速的因素多于加速因素,经济明显复苏回升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虽然目前经济处于低迷状态,但短期内大规模危机发生的概率较低,经济“黄金发展期”的长期有利因素没有变,只要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经济政策的力度和节奏,立足自身产业发展现状和特色优势,强化内涵,提质增效,经济运行情况将会好于上半年。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568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