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预习

| 质量工程师 |

【www.guakaob.com--质量工程师】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预习(一)
2013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八年级上 历史与社会 作业本 / 2013.9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预习(二)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质量检测卷

试 卷 Ⅰ

说明:本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

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黑暗时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西欧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神权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C.保守狭隘的封闭心态 D.当时老百姓大多是文盲

2. 下列事件中,为教皇国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的是„„„„„„„„„„„„„„„(▲)

A.丕平献土 B.法兰克王国壮大 C.查理曼帝国分裂 D.城市的兴起

3.下列思想家中,不属于春秋时期的是„„„„„„„„„„„„„„„„„„„„(▲)

A.孔子 B.老子 C.孙子 D.墨子

4. 11世纪起,欧洲的城市不断涌现。下列关于西欧城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促使了原有城市的复苏和新城市的涌现

B.巴黎和伦敦是新兴的城市,既是政治中心,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C.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出现

D.西欧城市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领主与劳动者自身消费来源

5.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是因为商鞅变法„(▲)

A.奖励耕织 B.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6. 在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实行的政策不包括„„„„„„„(▲)

A.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 B.把土地收归国有

C.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 D.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

7.下列有关雅典民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雅典实行男女平等,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

B.雅典的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的

C.雅典的民主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上

D.在雅典,外邦人享有与本国公民同等的政治权利

8.公元前某成年男子在权力机关——“公民大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出现在„„„„„„„„„„„„„„„„„„„„„„„„„(▲)

A.古代雅典 B.古代中国 C.古代罗马 D.古巴比伦王国

9.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陶片放逐法 C.《十二铜表法》 D.雅典的民主制度

10.历史上建立的国家地跨亚、欧、非三洲的民族有„„„„„„„„„„„„„„(▲)

①古埃及人 ②古罗马人 ③马其顿人 ④日耳曼人 ⑤阿拉伯人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 D.③④⑤

11.(附加题)下列四幅精美的宗教景观图片中,与众不同的一幅图片是„„„„„„(▲)

A B C D

12. 我国县级行政单位开始于„„„„„„„„„„„„„„„„„„„„„„„(▲)

A.西周 B.秦国 C.秦朝 D.汉朝

13. 雅典是一个奴隶制共和国。伯利克里当政期间,决定同另一个城邦建立同盟关系。作

出这一重大决策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五百人会议 B.公民大会 C.人民代表大会 D.元老院

14. “中世纪”主要是指:„„„„„„„„„„„„„„„„„„„„„„„„„„(▲)

A.欧洲的封建社会时期 B.原始社会解体,奴隶制形成时期

C.欧洲的奴隶社会时期 D.资本主义制度占统治地位时期

15. 儒家学说真正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是在:„„„„„„„„„„„„„„„(▲)

A.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之后 B.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

C.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 D.孔子写出《春秋》之后

16. “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

A.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B.幕府政治统治的建立

C.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确立 D.奴隶社会制度的确立

17. 下列地区出现统一的国家的先后顺序是„„„„„„„„„„„„„„„„„(▲)

①两河流域 ②印度河流域 ③尼罗河流域 ④黄河流域

A.③①②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③④①②

18.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 B.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 D.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19. 下列国家中,既是春秋霸主,又是战国七雄的是„„„„„„„„„„„„„„(▲)

①齐国 ②晋国 ③秦国 ④宋国 ⑤楚国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⑤

20. 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甲骨文、司母戊鼎等文物,我们可以了

解我国哪一时期的历史。„„„„„„„„„„„„„„„„„„„„„„„„(▲)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21. 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B.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

22.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

点。”

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

什么样的衣服。”

丙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 [来源:Zxxk.Com]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预习】

A.甲生—儒家,乙生一墨家,丙生一法家 B.甲生—道家,乙生一儒家,丙生一法家

C.甲生一儒家,乙生一法家,丙生一道家 D.甲生一道家,乙生一墨家,丙生一法家

23.下列关于古代日本的叙述,错误的是„„„„„„„„„„„„„„„„„„„(▲)

A.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早期国家

B.5世纪时本州中部的大和国家统一了日本本土

C.大和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后改称天皇

D.大化改新开始于6世纪中期

24.从汉朝起就与我国有密切交往,并有名马等特产运到我国的国家是„„„„„„(▲)

A.朝鲜 B.日本 C.越南 D.印度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质量检测参考答案2013.11.29

25. (10分)[文明之旅]

00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开始北纬20一0古文明之旅。观察下图,结合所学早期文明

有关知识,回答问题。(10分

)

(1)根据图中所标注的A、B、C、D分别写出它们所处的文明古国名称。(4分)

A B C D

(2)在A处可欣赏到后人称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建筑是 。

在D处还有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2分)

2)填写字母:

①“金字塔的国度”是图中的______; ②发明甲骨文的国家是图中的_______; ③产生佛教的国家是图中的_________;

(3)某同学在学习了早期文明后,制作了一把四大文明古国文明出现的年代尺,请你帮他补充完整,将四大文明古国文明出现的大致时间标明在该年代尺上。(4分)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遗存,每一件文物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历史的实物见证,亦即物化的历史。请把下面的文物古迹与其所在国进行搭配,答案填在相应的位置。

A B C D

(1)中国

______ (2)古巴比伦 ________

(3)古罗马 _____ _ (4)古埃及 _____

25. [文明之旅] (10分)

(1)A古埃及 B 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 古中国(每个各1分)

(2)B金字塔 D司母戊鼎(每个各1分)

(3)古埃及文明产生于公元前3500年;古巴比伦文明产生于公元前3500年;

古印度文明产生于公元前2500年;中国文明产生于公元前2070年。

28.(15分) 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享有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司马迁在《史记》

材料四:右图是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的一座古墓中发掘出来的“牛尊”。从牛尊来看,牛鼻穿有鼻环。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一次变法?该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哪家思想?(2分)

(2)概括材料一中的变法的具体措施。(2分)

(3)结合材料一二说说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有哪些?(2分)

(4)结合材料一和变法内容,说说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民勇于公战”的现象? (2分)

(5)结合材料三,谈谈该变法的历史作用(2分)

(5)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哪一项生产技术的改进并推断这项生产技术出现的大致时间?这项技术的改进有何作用?伴随着该技术的进步,社会结构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5分)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预习(三)
八年级上册历史预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历史预习提纲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转变英国对华贸易逆差 2、时间,地点:1839年,广州虎门

3、影响: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决心,振奋了民族精神。 4、评价林则徐。(答案: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二、中英《南京条约》

1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英国看中了中国潜在而巨大的市场价值 2、时间:1842年

3、内容:①开:开放通商口岸

②关: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③割:割香港岛给英国

④赔: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

4、影响:①《南京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②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③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

代史的开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时间:1856-1860年

列 1、第二次鸦片战争 起因: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强 结果: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侵

华 ②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2、俄国趁火打劫 ③《瑷珲条约》 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

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是割占土地最多的一个条约

1、洪秀全;定都南京(改名天京);

抗争 击毙洋枪队首领华尔。

第三课 收复新疆

、阿古柏侵占新疆

1、想一想,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预习】

2、19世纪60至70年代,哪国和哪国想夺取新疆?新疆面临危机。

3、1865年,中亚浩罕国派谁率兵侵入新疆?并自立为汗,他残酷剥削和压迫新疆各族人民。

4、1871年,俄国直接出兵侵占了新疆的什么地区?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1、中国边疆危机,谁强调东南海防重要,谁主张塞防重要,力主收复新疆?

2、左宗棠率军进入新疆的时间?战争策略?哪一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3、什么时间,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但俄国割占哪一块领土?并索取大量赔款。

4、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谁的建议,哪一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5、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原因有哪些?

6、收复伊犁,左宗棠为什么采用谈判的方式?

7、 如何评价左宗棠?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①黄海海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殉国

1、黄海海战 威海卫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马关条约》的内容: ①时间:1895年春

②中方代表:李鸿章;日方代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条约 ③3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不平等的条约,它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4、《马关条约》之后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

1、战争的起因:镇压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山东兴起) 2、八国是指:俄、英、美、日、德、法、意、奥 3、《辛丑条约》(1901) 内容:(1)赔款4.5亿两白银

(2)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影响:(1)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6课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①时间: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 ②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 ③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国防。

④主要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派遣留学生,创办近代新式海军(筹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1、洋务运动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军事工业: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上海);左宗棠:福州船政局(福州)

民用企业:李鸿章: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张之洞:湖北织布官局,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1872年创办于上海);唐胥铁路(全长11千米,中国开始拥有自己的铁路);天津电报总局(电报业在中国出现) 2、评价洋务运动。

积极方面: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不足之处:它只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没有触及封建的思想和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第7课戊戌变法

(时代背景: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代表人物: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或资产阶级改良派) 揭开序幕:1895年春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

变法的序幕。

①变法开始的标志: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

诏书

②内容:经济:发展农工商业。军事:训练新式陆海

运动的高潮:百日维新 军。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废除无用的官职。文

化教育:创办报刊,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③作用: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④失败的原因: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力量强大,而维新

派的力量太过弱小。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

第8课 辛亥革命

1、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①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

②性质: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③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④革命目标: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⑤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 ②结果:首先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取得胜利【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预习】

2③武昌起义胜利之后,仅一个月的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

而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

3、中国民国的成立

(1)时间:1912年1月1号,孙中山宣布就任临时大总统 (2)中国民国成立的意义:

①推翻了满清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②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9课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影响:

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封建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影响: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运动。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 五四爱国运动 时间:1919年5月4日;

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提案,遭到和会拒绝。)

革命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反帝反封建)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战场:湖南、湖北 先锋: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战果:将国民政府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3、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时间:1927年4月18日

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 结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结果: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6.10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职务,6.28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标志: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 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新。

第11课 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创建时间:1924.5;

地点:广州黄埔 领导机构: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性质: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目的: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特点(与旧军校不同):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精神。 作用: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北伐胜利进军 时间:1926年7月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预习(四)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提纲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

第一课 人猿相揖别

·史前时代: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 ·自然条件对人类起源有什么影响?

一千多万年以前,非洲大陆东部地区形成一条南北大裂谷,裂谷东部陆地上升,降水减少,原来茂密的森林变得稀疏起来。生活在这里的古猿被迫下地生活,渐渐学会直立行走,走上了向人类进化的道路。

·古人类学家把直立行走看作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 ·直立姿势对人类体质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

手脚的分工 视野开阔 大脑的发育 发音器官的成熟 ·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直立行走 手的形成 人脑的形成语言的产生

·劳动对于人类的诞生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你认为劳动在今天有什么意义?

今天劳动还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创造了物质与精神财富,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制造工具

·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已有两三百万年的历史。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

·在亚洲、欧洲和非洲,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不少人类化石。这些地方气候温暖湿润。 ·19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的观点,向上帝造人说发起了挑战。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在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石质和木质工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人类在史前时代

的巨大表现:人工取火的成功,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 ·北京人使用火的好处

烧烤食物——消化吸收,增强体质 照明取火——扩大活动范围 驱赶野兽——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提高围歼野兽的能力

火的使用,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大大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山顶洞人使用人工取火的好处:能随时随地的使用 ·山顶洞人使用骨针说明了什么问题

掌握了磨光技术、钻孔技术,具有了审美意识。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人工取火的成功,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 ·直立行走-打制石器-保存火种-熟食-人工取火

·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考古学家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 ·磨制石器的好处:平整光滑,刃部锋利。反复研磨刃部,还可以多次使用。磨制石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在旧石器时代,人们靠采集、狩猎为生,而在新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依靠人工种植的粮食和饲养的家畜为生,出现了定居的村落。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大约一万年前,全球气候变得温暖起来。由于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狩猎难以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于是,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人们经过长期的尝试摸索栽培某些野生植物,驯养捕捉野生动物,以补充食物。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逐渐产生了。 ·主要农作物和驯化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中美洲(墨西哥) 西亚 印度 中国

·这一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1.促使农业村落的出现,人类逐步实现定居生活

2.生产工具有了明显的改进,出现磨制石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3.陶器的出现,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4.促使了精神生活水平的改善,对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有重要的意义。 ·陶器的作用:烹煮和储存食物。

·迄今发现最早的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在约旦河谷,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九千年前的农业村落。

·与到处漂泊相比,定居有什么好处?

有利于手工业、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从而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提高。对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有重要的意义。

·古人类定居的基本条件:原始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陶器的发明,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不用四处奔波,使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形成了农村村落。 ·河姆渡

干栏式房屋 通风防潮、防御猛兽虫蛇的侵害 稻谷遗存 开始种植水稻,发展农业 黑陶钵 开始驯养猪,发展畜牧业 ·半坡村

半地穴式房屋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冬暖夏凉 石斧 开垦 纺轮 纺织

人面鱼纹彩陶盆 说明了人们会画画、会捕鱼、制作陶器、还会上色 第三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古史传说:在文字发明之前(史前时代),人类的历史依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 ·古史传说中所描述的远古时代被称为传说时代。 ·古代西亚,流传着一部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描写特洛伊战争故事的是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希腊人用木马攻下了特洛伊城。 ·传说故事和考古学家的发掘证实之间有什么联系?

传说故事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这些历史事实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印证。传说故事和考古发掘都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炎帝 发明耒耜 教人农耕 尝遍百草,发明医药 发明陶器 开辟集市 号称神农氏 ·皇帝 建造宫殿 发明车船 制作衣裳 教人打井 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什么意义?

相互印证。都是很重要的历史资料,从不同的侧面揭示历史事实,帮助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发展与沿革。考古发掘为人们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而古代传说为人们提供了第二手资料。

·炎帝和皇帝为什么被尊为人文初祖?

1.炎黄帝有许多发明创造,从物质精神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2.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繁衍了子子孙孙。 ·平定蚩尤乱:四五千年前,我国黄河流域部落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炎帝部落和皇帝部落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此后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的主体部分。

·尧舜禹的传说主要反映了禅让制,禅让制是部落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民主制。

·禅让制的看法

原始的民主制度,能把各个氏族人民微弱的力量联合起来,跟自然界作斗争,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原始的民主制度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与当时基地的生产水平相适应。 ·大禹治水

禹三过家门而不入,采用疏导的方法治黄河水成功。

成功的原因 结合微弱的力量,增强人们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能力 。 说明 黄河流域经常泛滥,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中居住的地方。

精神 大公无私 无私奉献 开拓创新 敢于同自然灾害作斗争,并取得成功。 综合探究一 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文物被破坏的原因:资金短缺 保护不力 技术不够 意识薄弱 城市发展

·保护文物的措施:1.加大资金的投入,对文物古迹进行修整。2.开发新的技术,培养相关人员。3.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保护文物的意识。4.限制游客的数量。5.控制人口的数量。6.文物古迹与现代文明共存。7.设立保护区,设立专人看护。8.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保护文物古迹时,与哪些方面发生冲突。

城市建设 旅游开发 人口发展 现在文明发展 资源开发

第二单元 文明的起源

·国家的出现、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蛋壳黑陶杯 “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被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反映了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 向金属时代过渡 犁耕时代 ·犹太人的来历

希伯来人分裂成以色列和犹太人,几个世纪后,先后被灭,希伯来人流散在世界各地,统称犹太人

·在早期城市的遗址中,大都有这样一些景观:城墙 宫殿 公共设施 街市 作坊 神庙

·印度种姓制度 ·在古代印度内部逐渐产生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成为种姓制度。 四个等级之间有严格的界限,下一等级的人不能从事上一等级的的职业,不同等的人不能通婚。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预习(五)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人教版新

第一单元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 亚非大河文明

古代埃及

1. 自然环境:位于非洲北部,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土壤肥沃。

2. 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

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 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 ,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 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预习】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出现了国家,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西亚国家 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新月,土地肥沃,称为“新月沃地”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⑪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⑫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⑬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4. 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 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影响: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演变成22个字母,为欧洲字母文

字奠定了基础。古代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罗马人双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拉丁字母。) 古代印度【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预习】

1. 自然环境:位于南亚次大陆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土壤肥沃,河水丰沛,发展农业的条件十分优越。

2. 兴衰史: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后雅利安人入侵,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公元前3世纪,摩

揭陀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3. 种姓制度: 地位 等级 等级名称 代表的社会阶层 该阶层的职责或义务 统治阶级 一 婆罗门 祭司和贵族 掌握神权

二 刹帝利 国王武士和官吏

掌握国家军事行政大权 被 统治阶级

三 吠舍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为神庙上供,养活第一第二等级 四

首陀罗

被征服者和贫困破产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上层剥削奴役,从事最苦最累最脏职业

注:种姓制度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4. 佛教:⑪时间:公元前6世纪 ⑫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⑬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 只有摆脱欲望 刻苦修行才能拜托苦。

⑭发展:公元前3世纪,国王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佛教兴盛一时。

⑮传播:一个是北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再有中国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称为北传佛教。另一支向南传入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国。称南传佛教。 佛教在什么时候传入到中国?(西汉末年 公元元年前后)

②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首领在给唐朝皇帝的信里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影响:此后一百多年里,双方使节往来频繁,唐蕃关系日益密切。

③唐朝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800多个府、州、县。

④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安西、葱岭等广大地区、北抵蒙古高原、南及南海,国家空前繁盛。 2、唐朝的对外关系

⑪对外政策:唐朝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同世界各国交往。当时唐朝是亚洲最强大的国家,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⑫玄奘西游

玄奘是唐太宗时的高僧。629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求取佛法。带回佛经,翻译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

⑬鉴真东渡:

受日本僧人邀请,鉴真前后六次东渡日本,留居日本十年,除传播佛教外,还将盛唐的医药、建筑、雕塑、绘画术和知识介绍到那里,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玄奘与鉴真共同的功绩是什么?不同的贡献是什么?:

⑪.共同点:致力于佛教的传播,为佛教的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⑫.玄奘到天竺求取佛经将天竺的佛教文化带到中国,写成《大唐西域记》,记述了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鉴真在日本传播佛教,还将盛唐的中药、建筑、雕塑、绘画等知识与技术介绍到那里,受到日本人民的尊敬

唐朝民族团结和对外交流发展的原因?

客观上:国家安定统一,经济文化发达,海陆交通便利

主观上:唐朝统治者具有开放、自信的心态;杰出人物的贡献。

四、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 1、雕版印刷术

⑪发明时间:雕版印刷术是在印章和拓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约在7世纪)

⑫代表成就:唐朝印制成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⑬作用:对人类文化的保存、传播和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2、火药的发明

⑪发明:火药是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现的副产品。 ⑫成分:火药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构成

⑬应用:唐朝末年,应用于军事。意义: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巨大转折点,推动了军事武器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武器应用结构和战争方式,推动了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 3、唐诗的繁荣

⑪繁荣原因:唐代社会经济繁荣;科举考试重视诗赋 ⑫地位:唐朝——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⑬代表人物: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代表作品:《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望庐山瀑布》作品特点: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语言轻快。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时代,代表作品: “三吏” “三别” 《春望》“ 诗史” 作品特点:气魄雄浑,沉郁悲怆 ;语言锤炼、凝重 ;现实主义 4、社会生活

⑪出现丰富多彩社会生活的原因: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的频繁 ⑫具体表现

①一些少数民族的食品如胡饼,成为普遍流行的名食

②唐人爱穿少数民族的服饰,连妇女也穿胡服,并以穿男装、戎装为时尚。 ③唐代流行打马球的游戏,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④大量来自中亚、西亚的移民进入中原地区,他们的日常生活逐渐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 ⑬社会生活特点:中西互通,多民族交融,整个社会博大开放,容纳百川,充满创新活力。 第三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

○ 宋元时期,农牧文化逐渐融合,繁荣的城市商业,多彩的文学艺术,极盛的传统科技,频繁的中外交流,都是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 一、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1. 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⑪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

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国号宋,历史上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⑫统一: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 注意: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是全国的统一,北宋的统治区域,只是原来的五代十国的范围,那时,东北还有辽、西北有高昌、西南有吐番和大理等,呈现的是多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

2、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背景: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政局的稳定。 目的: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 措施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军 事 “杯酒释兵权”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禁军轮流驻防京师。 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加强皇帝的权力 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 政 治 解除节度使的权力、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官员权力 加强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削弱地方力量。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开支庞大,形成“积贫”。 经 济

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转运使)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造成地方财政困难 文 化 崇文抑武,选拔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 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 武将群体长期遭受打压 ,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其 他

君臣礼仪的变化 加强了皇权 作用:

积极方面: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防止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再现,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不利方面:积贫积弱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预习】

⑪兵将分离,使将帅无权。指挥失灵,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⑫致使权力分散、机构重叠、官僚机构庞大,形成“冗官、冗兵、冗费”状况,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积弱” 局面因而使北宋中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社会危机 ⑬地方财政出现困难 3、王安石变法

1、背景: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同时,边患不绝,民族矛盾加深。 2、目的:实现富国强兵 3、时间:1069年

4、人物:王安石(宋神宗任用)

5、措施: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

6、影响:新法推行后,农业生产有所改善,政府收入有所增加,国家军力有所增强。

7、失败原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损害百姓的情况;危及一些社会阶层的既得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

它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科举制得到较快发展。但是,从历史影响上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1)理论基础:战国时期韩非子法家思想为其形成奠定理论基础。 ——(商鞅变法)

(2)确立:秦统一后,政治上,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颁布秦律。文化方面,书同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规定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巩固:西汉武帝时,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

(4)完善:隋唐时期,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5)加强:北宋时期,统治者集中军权、行政权、财政权和司法权,发展科举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6)空前强化:明清时期——未完,待续„„ 二、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1、政权并立: 政权 建立民族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兴起地点 辽 契丹族 916年建立,947年改辽 1125年 今内蒙古、辽宁一带 西夏 党项族 1038年 1227年 西北地区 北宋 汉族 960年 1127年 金 女真族 1115年 1234年 东北地区 南宋 汉族 1127年 1276年 元 蒙古族 1271年 1368年 蒙古高原

2.辽与北宋的关系:①1004年秋,辽军进攻北宋,寇准坚决主张抵抗,宋真宗亲征,在澶州打退辽军。②1005年,辽宋达成和议,辽撤兵,北宋答应送辽岁币银10万两,绢10万两,双方为兄弟之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 3.“澶渊之盟”评价:

①、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②、但是,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此后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4、辽统治者向汉族学习

• 1、注意减轻赋役,奖励垦荒;呈现“耕垦千余里”的兴旺现象

• 2、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在中央设立南、北面官,有效管理境内各民族。 • 3、仿效中原王朝设立科举,选拔人才;重视儒学,建立孔庙。 • 4、。模仿汉字笔画,创造契丹文字;

5、制定成文法

5、契丹文化对汉族文化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饮食:乳酪传入中原

服饰:契丹服饰传入中原,仿效者甚多

社会生活:幽燕地区的汉族与契丹人通婚,为儿孙起契丹名字。 6、.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向宋开战,通过议和的方式,宋与西夏保持着友好相处的局面 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送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 西夏统治者向汉族学习

• 1、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 • 2、翻译、印刷中原典籍和佛经; • 3、用汉字铸造钱币

• 4、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典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给双方带来什么影响?

加重了双方百姓的负担;使人民蒙受了屠杀和焚掠等空前的战争灾难;造成国库空虚,严重影响互市贸易和经济文化交流;激化了民族矛盾和社会阶级矛盾。 ※怎样评价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议和?

议和是双方实力均衡的产物;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使南北贯通,互市不绝,有利于经济 贸易往来;促进了民族融合。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

学会农耕;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模仿汉字创造文字;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

三、南宋与金的和战 1、金的崛起

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抗辽,取得初步胜利。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 2、金灭辽和北宋:1125年,天祚帝被俘,辽亡

1126年,金兵攻破东京,1127年金兵掳走宋徽宗、钦宗两父子,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 3、南宋建立:1127年赵构称帝,后迁都临安,史称南宋

4、岳飞抗金:组织“岳家军“抵抗金军,郾城大捷:1140年,大败金军兀术主力

5、宋金议和:1141年 宋金议和。南宋对金称臣、割地、缴纳钱币。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6、金的汉化改革

背景:金占据淮河以北地区,为加强对中原农耕地区的管理,金统治者将女真人大规模的南迁到中原地区,积极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并于1153年迁都燕京,定名中都。

措施:政治上:仿照南宋改革官制,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行政机构。

社会生活:鼓励女真和汉族通婚,并在语言、饮食、服饰等方面“皆习汉风”。 ※女真文化对汉族的影响

女真服饰对汴京服饰文化的影响;女真乐器深受中原汉人的欢迎;女真的火炕影响了北方汉人的生活,至今仍有保留;女真的饮食习俗,这种礼仪在当今仍然有影响 四、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 1、蒙古国兴起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后,被蒙古贵族尊为成吉思汗,被追尊为元太祖。 2、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⑪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他定国号为元,他就是元世祖。定都燕京 ⑫元朝统一全国:1276年破临安南宋亡。1279年,统一完成。

⑬元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至新疆,南及南海,北到西伯利亚。疆域空前广阔。 3、忽必烈改革

政治上:为了巩固元朝的统治,实行行省制度。中书省(中央) 行中书省(地方) 宣政院(西藏)澎湖巡检司(台湾)

(西藏、台湾、澎湖、云南等边疆地区首次归属元朝中央政府管辖)

影响:1、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基础。2、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辖,特别是台湾、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3、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 之下,便于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经济上:重视发展农业,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推广棉花种植

交通上:开凿两段新运河;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航线;建立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 4、元朝的开放与交流表现

(1)许多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都在元朝传播到世界各地。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马可.波罗行纪》,引起了更多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 (3)海上丝绸之路。陶瓷成为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具。 5、元朝民族的融合 ⑪原因:①元朝的统一为各民族的联系与交往提供有利条件;②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⑫表现:①汉民外迁开发边疆;②边疆各族内迁,同汉族杂居。③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等,同汉族融合,均称“汉人”④回族的开始形成。

为什么元朝出现了这样一个空前开放和交流的局面?(提示:可以从疆域、交通、对外政策、科技等方面考虑) ◎辽阔的疆域 ◎建立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交通畅通 ◎统治者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古代科学技术发展达到高峰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641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