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苑湖南石蛙养殖视频

| 建造师考试 |

【www.guakaob.com--建造师考试】

篇一 科技苑湖南石蛙养殖视频
石蛙养殖技术视频:依照习性帮石蛙孵化

  [科技苑]视频:依照习性搞养殖(3)帮石蛙孵化

  石蛙学名叫棘胸蛙,因为喜欢生活在小溪的石缝中,所以人们又叫它石蛙。在野生条件下石蛙的繁殖孵化率并不高,那么从野生变为家养以后,如何提高石蛙的孵化率呢?本节目将从种蛙的选择,产卵池的建造,孵化盆的使用等几个方面,从孵化率低的问题中分析查找原因,从失败的教训中总结出成功的经验,教会养殖户怎样提高石蛙孵化率。

  视频解说词: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科技苑。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石蛙,石蛙学名叫棘胸蛙,在野生状态下,喜欢生活在水流缓慢的小溪里,因为身体的颜色和周围石头的颜色很相似,所以老百姓给它起了个更形象的名字叫石蛙。因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几年很多地方搞起了人工繁育,家住湖南张家界的刘辉在07年的时候也加入了这个行业,到现在养殖的时间不算长,可在提高石蛙的孵化率上,他有不小的突破。

  (采访)湖南省张家界市桥头乡椿树湾石蛙养殖场,刘辉:只要啊取出来的蛙卵当时全部受精的话,基本是没有问题的,孵化率80%、90%是最起码的。

  听听,石蛙的孵化率达到80%90%是最起码的。要知道在野生状态下,石蛙的孵化率可是没这么高的。

  石蛙属于卵生动物,在自然环境里,一到繁殖季节,雌雄石蛙就会把蛙卵和精子同时排到水里,在水里完成体外受精。由于受天气、天敌等因素的干扰,野生的石蛙孵化率并不高,一般也就在20—30%之间。刘辉搞人工养殖,能把石蛙的孵化率提高到90%,他又是怎么做到的呢?这要从2007年他开始养石蛙说起。

  2007年春天,刘辉从外地引进了100多只种蛙,放进了自己家里建好的水泥池子里,从投放的那天起,这批种石蛙就成了刘辉的宝贝,没事的时候他喜欢到池子旁观察观察,看看石蛙吃的多少,看看水质有没有变化,一心就等着石蛙产卵孵化了。

  因为照顾的比较仔细,这些种蛙一直很健康,到了6月初,已经有雌蛙陆续产卵了,这让刘辉特别高兴,可没高兴几天,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发现有个别的母蛙死去。

  (采访)过了几天以后又出现同样的情况。

  接连死了好几只雌娃,这时刘辉着急了。这些石蛙都是刘辉做繁育用的,他知道只有这些种蛙健康了,才能多产卵,这也是提高孵化率的基础,现在雌蛙死了,还谈什么孵化?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刘辉先对死蛙进行了解剖。

  (采访)当时把它解剖看了以后,它有一个同样的症状,腹部里面都没有蛙卵,还有一个就是在腹部外面,腹部下面两侧,有明显擦伤的痕迹。

  肚子里没有蛙卵,腹部两侧有擦伤这是死蛙共同的症状,没有蛙卵好理解,可能是已经产完,可腹部两侧的擦伤又是怎么回事?为了找到石蛙死亡的原因,刘辉把专家请到了自己的养蛙场。

【科技苑湖南石蛙养殖视频】

  (采访)湖南省张家界市林业局,蒋本毛:为什么擦伤呢,我们分析,就是雄蛙跟雌蛙抱对的时候,把雌蛙挤压伤了,造成的。

  也就是说,雌蛙身上的伤痕是和雄蛙交配的时候造成的。每年的5、6月份是石蛙繁殖的季节,交配时雄蛙会抱住雌蛙的腹部,完成体外受精,按说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可为什么在养蛙池里有的雌蛙会死亡呢。

  (采访)这个蛙池里公母的搭配比例不恰当。

  原来专家发现,在刘辉的蛙池里,雄蛙的数量明显比雌蛙多。按照正常的雌雄交配比例,雄蛙的数量要比雌蛙少一些,可刘辉的养蛙池里雄蛙明显比雌蛙多,这雄蛙一多,雌蛙就会被雄蛙频繁抱对交配,结果呢,造成个别雌蛙受伤死亡。

  (采访)我觉得雄蛙多一点,受精的几率更高一点,包括100%的受精是这样想的。

  刘辉本来想,把雄蛙放的多一些,保证每只雌蛙都能受精,这样受精率不就能提高了吗?可没想到却帮了倒忙,害死了雌娃。其实这主要还是因为刘辉不了解石蛙的习性。

【科技苑湖南石蛙养殖视频】

  雄蛙和雌蛙不同,雄蛙的前肢非常发达,前肢手掌的拇指外侧长着坚硬的婚姻瘤,它的前胸还有一层刺,这些主要是为了交配方便。因为雄蛙和雌蛙是通过抱对方式来繁衍后代的,这雄蛙贴在雌蛙背上,一贴就是5—8个小时。

  石蛙的皮肤表面都挺滑的,雄蛙前掌上的婚姻瘤和胸前的棘刺就起到了防滑、增加摩擦力的作用,这样在自然环境下就可以防止被溪流冲散了。但是如果雄蛙多了,雌蛙频繁被抱的话,雄蛙前掌上的婚姻瘤就容易把雌蛙的腹部擦伤,严重了会使内脏器官因为挤压受伤,造成雌蛙死亡。

  (采访)就打比方吧,就像人一样,孕妇如果受到外力大的创伤的话,对生命也是有危险的,早产这些东西,因为它本身体质就比较脆弱,不像正常的蛙。

  这下刘辉终于明白了,要想提高石蛙的孵化率,首先得掌握好雄蛙和雌蛙的交配比例。

  (采访)它的比例搭配,雄蛙稍稍少一点,你像现在一般比较好的雄蛙1,雌蛙2,1:2这样的比例去放,一般的都还比较好。

  (主持人)交配的比例合适了,雌蛙就不会因为抱对交配受伤了,这是提高孵化率的一个基础。但是在人工养殖过程中,要想提高石蛙的孵化率,还要把产下的蛙卵取出来单独孵化,不过这取卵也是有讲究的。

  石蛙一般都在晚上产卵,所以一到了石蛙的交配产卵期,刘辉每天晚上和早晨都要到种蛙池里看一看,发现有蛙卵就要取出来单独孵化。因为刘辉听专家说,把蛙卵及时取出来也是为了提高孵化率,要是不及时取出来,有两个缺点:一个是时间长了,蛙卵容易受到污染。因为家养的石蛙和野生的不同,野生石蛙的卵都是产在溪流的隐蔽处//文章来自创业第一步网

  就是说蛙池里面它的生活垃圾,拉的粪便没有吃完的虫,这个虫皮,如果贴在胶质膜上面太多了以后,你把它放在孵化盆里面,它容易生长细菌,感染细菌。

  感染了细菌就会导致孵化失败,所以蛙卵在产卵池呆的时间不能太长。而不及时取蛙卵的第二个缺点,就是蛙卵容易被石蛙弹伤。

  蛙池了石蛙数量多,一到晚上都出来活动了,游动的时候,后腿这么一蹬,要是正好蹬在刚产的蛙卵上,麻烦就来了。

  (采访)这个蛙蹦啊跳啊容易把保护膜蹬破。

  导致卵散黄了或者这个卵散了以后,从这个上面已经出来了。你想取都不容易取,它的卵都已经散在水中了,当时受到的冲击有多大,卵受到伤害、变形、死掉,影响它的孵化。

  所以取卵的时间应该掌握在4个小时之内,不能太晚。但是太早了也不行。

  (采访)蒋本毛:这个卵取早了话,它没有受精。

  石蛙受精是在体外进行的,这个受精过程一般需要10到20分钟左右。如果看到蛙卵排出来就去取的话,很可能还没有受精,没有受精的卵当然就不能孵化了,所以取蛙卵最好是在半个小时以后。

  (采访)判断怎么受精呢?它产出来以后,它那个角质膜有明显的扩大,透明的,这个时候说明已经受精了,可以了

  掌握了取蛙卵的时间,刘辉不敢马虎,一发现有蛙卵产出来受精了就赶紧取出来,可就是在取蛙卵的时候,尽管他每次都非常小心,一开始还是出现了问题。

  (采访)盼着它产卵盼了很久,挺高兴的,结果铲的,取出来是人为的把它弄破了。

  原来刚产出来的蛙卵外面包裹着一层胶质膜,很厚而且有粘性,在野生状态下,雌蛙往往会把卵产在溪流的石壁或者水草旁边,靠角质膜的粘度粘在石壁或者水草上,避免被水流冲走。石蛙从野生变为家养以后,虽然不用担心被水流冲走,但是它们这种习性还保留着,往往把卵产在水泥池的池壁或者池底上。

  因为蛙卵粘得很牢,所以取卵的时候,一般都是用一把薄薄的小铲子,紧贴着池底的地面或者池壁,把粘在上面的卵铲下来。当初刘辉也是这么做的,可是经常出现把胶质膜或者把卵黄弄破。

  (采访)胶质膜弄破会长水霉菌或者里面慢慢的变白坏死的,细菌感染。那么卵黄弄破了很显然,当时就死掉了。

  这蛙卵要是死多了,孵化率肯定受影响了。其实专家说啊,刘辉取蛙卵的时候之所以会出现卵破的现象,主要问题出在他建的蛙池不合格!

  (采访)湖南省张家界市林业局,蒋本毛:地面和墙面没有抹平,产卵的地方沙尖沙子比较多,导致卵的保护膜破的现象比较多。

  瞧见了吧,这地面或者墙壁要是不平整,取卵的时候可就费劲多了。

  (采访)这个不平的地方,现在铲过去的时候,它这个铲子不是均匀的过去,并且贴不紧,贴不紧的话,它就在半途当中把卵拉破了,它不是铲出来是拉出来的。这样的话,你可以看到在这上面还贴在上面。

  男:那么还有一个,如果每次这样铲的话,很多水泥这个尖全部铲进和沙。

  子粘在角质膜上面影响它的呼吸,还有带了大量的细菌进去对它也是有伤害的。

  看来墙壁和地面不光滑是导致蛙卵破裂,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来刘辉就把他养石蛙的水泥池子全部修理了,地面墙壁重新打磨光滑。

  (采访)底部跟池壁尽量的都要做的光滑。还有像现在这个做光滑的,最好的还做一个简单的处理,水泥凝聚以后,虽然你手这样摸是光滑的,但是还有很多小的不平的地方,你眼睛看不见。那么就用铲子就这样简单的铲过以后,你再去摸光滑很多了,操作起来其实很简单的。

  (主持人)看来啊,取蛙卵的时间不能忽视,这取蛙卵的动作要小心,蛙池的建造也有讲究,哪一项做不好都会影响孵化率。这蛙卵取出来了,接着就该进行人工孵化了,刘辉的办法很简单,用的是普通的塑料盆。

  从自己取的第一盆卵开始,刘辉都是小心翼翼,唯恐伤着它们。按照别人介绍的经验,3天后他又给每个盆加了增氧泵,因为他知道这头三天啊,蛙卵刚开始发育,盆里的水也新鲜,所以氧气能够满足蛙卵发育需要,但到了三天以后,随着蛙卵的发育,水里的氧气就不能满足需要了,这时候呢就要用增氧泵给水里增氧。

  (采访)刘辉:只要把需的氧气量控制好,震荡不要太大,效果都还是挺好的。当我孵出十几盆的时候,大概有2000、3000蝌蚪的时候,这个孵化率基本上是80%、90%是没有问题的。

  一般来说,只要给水里充好氧,别有震荡,孵化是没有大问题的,但平时还要注意勤观察,因为一旦不小心也会出现意外,刘辉当时就遇到了这样一件麻烦事。

  (采访)有一天我早晨起床的时候,过来检查,到这个养殖场检查,把门打开一看这个盆子里面很多蛙卵,就已经变了,变白了。

  蛙卵变白了,说明蛙卵已经死亡。眼看着就要孵化了,怎么会突然死亡了呢。这可是几千只的小蝌蚪啊,难道是病菌感染?刘辉检查了水质,可并没有发现有什么问题,那是什么原因呢?就在他感到困惑的的时候,突然发现了问题所在。

  (采访)刘辉:这个增氧棒不工作,那才发现停电了。

  蒋本毛:停电了以后水里面的氧气就少了,它就不能满足蛙卵汲氧的量,所以造成蛙卵不能孵化出来。

【科技苑湖南石蛙养殖视频】

  看来任何一个细节,如果不注意也会造成麻烦。事情发生以后,刘辉一方面后悔自己太大意,一方面他又开始琢磨了,这增氧泵能够增氧是好,可是一旦停电,增氧泵不能正常工作的话,就会影响孵化,于是刘辉开始想别的解决办法。

  (采访)后来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想到就是现在我用的这种,用这个水龙头滴水。

  刘辉在每个孵化盆的上方都安装了一个水龙头。

  (采访)这个水是地下水长流水,本身冲下来增加下面这个水的含氧量,始终保持盆中水的新鲜。

  原来,刘辉是通过长流水的方式来解决缺氧的问题。其实这个创意,还是在刘辉了解了野生石蛙的习性之后想出来的。

  (采访)因为野生的话,它水质是相当好,但是它的震动特别大,就是发洪水等等导致它失败,孵化率也不高。但是我人为的,现在就是说借鉴它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去除。那么不好的地方,尽量减少它的震动,但是我借鉴它好的地方,就是什么呢?水质要清新、要好,就是要长流水。

  野生石蛙生活在溪流里,水是流动的,新鲜的,所以它不存在缺氧的现象,如果把孵化盆里的水也变成长流水,缺氧的问题不就能解决吗?刘辉想到了没有污染的地下水,经过检测合格以后,他把地下水抽上来,通过水管送到孵化室内。此外,为了避免盆里水满了把蛙卵冲走,刘辉还在每个盆子的四周都钻了几排小孔。

【科技苑湖南石蛙养殖视频】

  (采访)这个眼的大小也是有规定的,比那个刚出来的蝌蚪要小,要大的话这个蝌蚪它会从这个眼出去了,这挺简单的。那么也比较容易操作,它有3个毫米。

  每个孔的直径在3毫米左右,办法很简单可挺实用,不过刘辉说了,这长流水也是有讲究的,首先是水流量不能大了。

  (采访)因为它需氧不是特别大的,相对那个静水、污水它需要氧气,但是对新鲜水的话,只要有一点点,这点点就可以。

  野生石蛙在抱对产卵时,它们往往选择相对风平浪静的地方,就是为了避免蛙卵在孵化时受到震荡,如果像这样从水龙头注入的水量大了,冲击到蛙卵,蛙卵受到震荡,孵化率就要受到影响,所以水流量要合适,一般水滴连成线就可以了。而且流下来的水柱一定要落到盆子的边上。

  (采访)你像我刚才这一盆这个水很浅,刚开始放的水,很浅的话,你直接滴下水,它也会滴到蛙卵上面,滴到蛙卵上面的话,那周围的蛙卵它也是不成活的到时候。所以,这个地面稍稍斜一点,但不能斜的太厉害,你斜的太厉害了,这个蛙卵会挤在一起很挤,它也会缺氧。那么生物学上,有的蛙卵自然的慢慢慢慢的偏向这一边上,那在滴水的时候,再滴到高的里面,它的震动对它有一定的距离,等于能充氧,这就比较安全了。

  这样水新鲜了,氧气也充足了,蛙卵的孵化率也就大大提高了,蛙卵一般经过15天左右孵化成小蝌蚪,50天左右就能长成幼蛙了。

【科技苑湖南石蛙养殖视频】

  (采访)就是通过人工繁殖,能够把这个石蛙,人工繁殖,保护性的繁殖,提高它的量,然后通过大力推广它的技术,大量人工繁殖养殖的话,成功以后,既保护了野生资源,又能满足一部分人们对石蛙的饮食需求。

  (主持人)这家养的动物,其实都是从野生慢慢驯化来的,从野生到家养,看着只是一个生活环境的变化,但是要想把它们养好却不容易,必须要了解它们的习性,然后找到好的养殖方法。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这儿。

篇二 科技苑湖南石蛙养殖视频
石蛙生态养殖,高密度养石蛙

  高密度养殖石蛙(2009.6.22)【科技苑湖南石蛙养殖视频】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科技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刚才那段画面里出现的蛙,不管怎么游,它最终的目的地都是小溪的石头缝。这种蛙,喜欢生活在小溪的石缝中,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形象、好记的名字—石蛙。其实它真正的学名叫棘胸蛙。它和林蛙一样,本来是生活在大自然中的野生蛙。人工养殖,如果技术掌握不到位的话,很难成功。可是浙江省兰溪市的成斌,不但把它养成喽,而且还搞起了高密度的养殖。

  这个人就是成斌,他原本是做五金生意的。说起他养石蛙,实属偶然。

  (采访)我们以前做生意的时候,也跑到这种山上里玩嘛,这个山上都有这个石蛙的,他们抓来以后我们都吃过,很好吃

  好吃的石蛙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很高,富含高蛋白、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石蛙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具有补虚损、解热毒、驱痨瘦、化毒疮的功效。对于这一点,《本草纲目》里也有记载:石蛙主治:“小儿痨瘦,疳瘦最良”,石蛙在我国食用的历史也比较久远。自古以来,它就是皇家宫廷的名贵山珍之一,被人们称为“食之长寿、药用化疮”的珍贵野味。但多年来,石蛙作为野生物种,一直是被保护的对象,要想品尝到它的美味还真不容易。幸运的成斌吃过之后,就在心里打起了小算盘。

  (采访)这东西味道鲜美,我们就有个想法,这个东西把它能够养出来的话,那么这个市场就不愁销路了

  (采访)从保护这个角度来讲,规模化养殖这些蛙,大大缓解了人类在野外捕捉这种物种,从而达到一个保护的目的。

  养殖石蛙,既能饱口福,又能健体,还保护了野生物种,可以说是个利人利己又利蛙的大好事儿,因此成斌下定决心也来加入到养殖石蛙的队伍当中。虽然说近些年来养殖石蛙的人不在少数,可是他们大多数采用的是稀密度养殖的方式,每平方只能养20到30只,这对要干就打算干出点名堂的成斌来说并不满足。

  (采访)如果是一个平方只能养20、30只的话,这种养殖方法肯定是不理想的,对我们来说,因为这个效益体现不出来。

  为了提高养殖效益,争取在有限的场地多养蛙,多赚钱,成斌决定采用高密度的养殖方式,每平方的数量从二三十只提高到100多只。

  (采访)在同样的面积里面,你能够把这个密度提高上来,提高个5、6倍上来的话,那这个效益无形当中增加了5、6倍的效益,这个是很理想的

  自己的效益理想了,石蛙生活的环境也要理想。石蛙原本生活在阴凉的山溪水沟边或者有瀑布的石洞附近,喜欢栖息在石头缝里。现在石蛙尽管已经人工养殖了,但它的某些野性还保留着,所以成斌把它们的新家置办得和老家差不多。

  (采访)那么我们还是按照仿生态的这样子,给它搞起来,放一些石头,放一些石板,给它造一些洞穴。

  池子里放上这些石块、石板和水草,石蛙们好象还在野外的老家一样,没有陌生的感觉,生活得悠哉、快活。可是置办上这些物件,占去了不少的空间,这和成斌所希望的:尽可能多节省空间,增加单位养殖数量,进行高密度养殖的初衷有些矛盾,于是他对这些精心装点的物件是越看越觉得多余,所以等石蛙们对新环境逐渐适应以后,他就打算把它们清除出去。

  (采访)慢慢地拿,也不是说一下就把它给拿光,那么让它慢慢地在这种减少的过程当中,慢慢地适应

  石蛙这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大概花去了成斌一年多的时间。

  (采访)这样子就把它给整个的驯化过来,就把这个石板、石头全部都去掉,这样它对这个环境就适应了。

  对原来生活环境非常依赖的成蛙,被成斌顺利地驯化过来,适应了它们新的家庭。对小蛙们的驯化,用成斌的话说:那要简单多了。

  (采访)它从蝌蚪到变成小蛙,它都在这个环境里面,它已经对这个环境熟悉了,比较好养了。

  (主持人)撤掉模拟野生环境的石块、石板、水草以后,腾出了不少空间,成斌又在他的养殖池里多放了很多的石蛙,为他的高密度养殖创造了好条件。就这样,石蛙在成斌建造的新家里安安稳稳、快乐悠闲地生活了近一年。转眼又到了产卵孵化的季节了。成斌却发现他的石蛙们有点不对劲。

  (采访)都是奇奇怪怪的,三个脚,肚子胀胀的,那种很多的,长得速度也是不快。

  孵化出来的小石蛙出现了畸形不说,就算是形象端正的,也长得个头小、不健壮,孵化出来的数量也不多;成年蛙,不是不产卵,就是产卵量不高。这让成斌非常的着急。

  (采访)那个时候真的是很着急嘛,因为时间又花了,钱又花了,是吧,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又是城里人,能够呆在这个地方,人家都不理解,就说怎么能够待在这种地方受苦嘛。

  生意做的好好的一个城里人,来到这个小山沟里做自己并不擅长的石蛙养殖,本来就让人有很多的猜测,再养砸喽,成斌觉得是件很丢面子的事,就算是为了保全面子,他也得弄明白这件事情的原由。据成斌分析:自己的养殖方式没有问题,喂的食物也是石蛙爱吃的活体饲料,像黄粉虫、蚯蚓、蝇蛆等等。那问题会出在哪里呢?

  (采访)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们4、5年的时间,因为这个周期比较长嘛,今年不行,第二年再来过嘛。

  后来,成斌通过查找资料、请教专家才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采访)近亲繁殖的这样的一个因素造成的。

  成斌多年来都是用自家蛙来搞繁育,导致后代越来越退化。听从专家的建议,成斌决定让石蛙们来个异地联姻。为了保证石蛙种源的纯正,在林业部门的许可下,成斌在各地发动群众开始了野外抓捕行动。

  (采访)石蛙它的生活习性,就是晚上它容易出来找食,晚上,这个灯你一照到那个石蛙身上以后,它就不动了,那么你就可以现场去抓。,白天它都一般都躲在洞穴里面去,这样白天你抓到它的机率比较小,晚上你可以抓到它的机率比较大。

  石蛙不但喜欢晚上出来找食儿,还喜欢晚上活动。除非特别安静,否则野外的石蛙一般不会在白天出来觅食和活动。了解了石蛙这个特性以后,成斌在外地终于找到了足够的纯正石蛙种源。

  (采访)我们到的地方就多了,江西、贵州、湖北、湖南都去过,反正这些地方,把各地不同的,不同地域的品种都把它引回来,进行饲养。

  在引过来的石蛙中,成斌又把优秀的种蛙精心挑选出来集中养殖。期待它们能够繁育出优良后代。

  (采访)像这个就是公的,力气很大,公的蛙的特征,就是胸上它有这个黑色的棘刺,很明显的这个黑的,麻子一样的,突出。

  (采访)你看这个蛙,作为种蛙就比较适合,你看它这个很活跃、力气很强,前腿你看它很粗壮#短、粗、有力,抱对很有力的,它这个是,你看它抱来的话,有力气的,这个表皮也是很光滑的,光亮的。

  (字幕)种公蛙挑选标准,2-3龄,200克以上,健壮,善跳,皮光腿壮。

  (采访)找到一个,这个就是母蛙,它这个肚子底下是光滑的,这个就比较适合作为种蛙,它这个肚子圆浑,里面富含卵,肚子就胀起来了,孕妇一样的,肚子越来越胀。里面的籽就成熟了。

  挑选种母蛙,光看肚子大、卵量多是不够的,还要年龄合适。

  (采访)老的那个蛙,产出来的卵,#数量很多,但质量下降了。

  

[1] [2] 下一页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832051.html